必修2 第二章 第26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和意义;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城的推动作用;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学习重点: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一、城市化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______地区的过程。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城市人口占的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生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不断扩大。
3.意义1.主要动力: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______________,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______________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商业区高速公路绿化带城区业区探究点一 城市化 【探究材料】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三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从1968年到1990年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湘教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中心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 业和第三产业
1
再城市化 1 中心区 城区
2 郊区
2
逆城市化
郊区3城市化
3 农村、 小城镇
发达国家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1970S以来
再城市化 2000年后
15
16
谢谢
活动二: 自主阅读,提升能力
问题1: 试用推拉理论解释城市化的原因 问题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动力?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生
产 力 水
农业劳动生 产率提高
平 的
工业发展
提 高
第三产业发展
产生大量农村 剩余劳动力
提供大量的就 业岗位
吸引大量农村人 口向城市转移, 城市规模不断扩 大,推动城市化
2010
187
2015
264
846 889 927 1016 1007
80﹪ 85﹪ 87﹪ 90.1﹪ 90.6﹪
21﹪ 24﹪ 43﹪ 45﹪ 58﹪
2020
287
1060
94﹪
63﹪
活动一:小组探究,思维碰撞
思考,城市化的表现有哪些?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城市化 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
概念
标志
人口
在空间上积聚
产业活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
上升(最常用的指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 产业转移
土地利用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 地区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化在我国正在展开,各地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请你结合 石家庄城市化的情况,谈谈城市化的意义。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
_后___期_ __早__ __慢__ __高__
_相__适__应_
中期
___晚_ __快__ __低__
__不__相___适__应_
城市人口
大
比重
____
___小_
问题
逆城市化
虚滞_假后_城_城_市_市_化化
2021/3/9
1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021/3/9
2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了解城市
化的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重点)
3.掌握城市化的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其原因。(重、
难)
2021/3/9
3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三、城市化特点
3.从图中看,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哪个阶
段( D ) A.AB
B.BC
C.CD
D.DE
2021/3/9
18
高考链接—— 迎接挑战 突破自我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 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自 1990 年至 2010 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课后探究: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做好哪
些工作?
2021/3/9
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好用
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具有以下基本过程:1.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过程中最显著的现象是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的人口通常会以一个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2.城市功能转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会逐渐转变。
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强,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中心。
3.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扩张是不可避免的,城市会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形成城市圈或都市圈。
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集聚: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差距逐渐拉大。
2.功能多样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也不断扩大和多样化,城市不再只是一个工业化的中心,也成为了文化、教育、贸易、服务等方面的中心。
3.空间扩张:城市空间的扩张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市会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形成不同的城市等级和城市圈。
4.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5.环境改变:城市化进程中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和产业的大量排放,也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虽然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以下问题:1.人口过多导致社会问题增加: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密集的城市通常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积累的垃圾、交通拥堵、人口密集带来的感染病等。
2.面临环境压力:城市化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和产业的大量排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环境。
3.居住和就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就业和居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房价上涨、城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等。
4.区域分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差异也会导致一些地方的不平等问题,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它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二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B
D
3.下列叙述中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是( ) 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城市化快于生产力发展; ④起步晚、发展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 ) 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仅33%; 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③城市化发展起步早; 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这是哪儿?
这又是哪儿?
焦作新区2010年03月05日从省政府获悉,焦作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批准。 该新区将成为河南经济新的增长极。 面积:40平方公里 辖区:李万街道办事处、文苑街道办事处、文昌街道办事处筹备组(由原修 武县高村乡21个行政村和周庄乡5个行政村重新组合)、宁郭镇(由原武陟 县宁郭镇12个行政村和三阳乡3个行政村重新组合)、阳庙镇(原属博爱 县)、苏家作乡(原属博爱县)。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中国的城市化:(见P40表格)
下面是一个巧填数字游戏。参阅教材, 进行讨论,填写完成图表内的空格。 比一比谁做得最快最准?
选项:①逆城市化②人口增长微弱,再城市化 ③城镇数目迅速增加,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城市化) ④出现郊区城市化;形成英格兰城市带
3、我国的城市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A、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把城市化作为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又必须量力而行,一定时 期的城市建设规模要控制在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 B、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 的根本出路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剩余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D
高一地理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湘教版 ppt
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活动P39
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 “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
2.不合理。 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 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 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 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 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 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活动P39
3. 国 家 类 型 所 处 阶 段 起 步 时 间 目 前 速 度 发 城市 展 人口 水 比重 平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原因
发 达 后 国 期 早 慢 高 家
发 展 中 中 期 晚 快 低 国 家
大
相适应
农业向现代化方向 发展,大批农业劳 动力向城市迁移
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相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农 村劳动力过剩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1、概念
人口 向城市地区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不断上升
3、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 的比重
4、城市化的意义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 1、城市化的动力: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但也存在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劳动力就业 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地理必修二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发展中国家的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 ①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 虚假城市化: 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 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又 过度城市化” 称“过度城市化”。 拉丁美洲地区的国家) (拉丁美洲地区的国家) ②滞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显著落后于本 滞后城市化: 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 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 (亚洲的一些国家) 亚洲的一些国家)
5、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 规律的是: ( A 规律的是: )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回答下列小题。
万人
1
1961
1967
1970
1976
1979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2003
1964
1973
2006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城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安 排 大 量 劳 动 力 就 业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市 化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75%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国家
40%
1、特点 、
类 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项目 起步
时间
发展 水平
目前 速度
城市人 口比重
发展趋势或问题
发达国 家 发展中 国家
2、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孟加拉 B、印度 C、英国 D、中国 3、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二节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_word版含解析
知识·巧学一、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Urbanization)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二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地域城市化;三是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误区警示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2.表现(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主要有三个标志,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人口增加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发展的合理性。
误区警示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不能只从表面上认为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方法点拨如何理解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标准,在认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向性等各项指标,以衡量、综合分析城市化水平和合理程度。
3.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作为一种影响极其深广的社会现象,给人们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化使人口、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等都发生了转变,如表2-16所示。
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知识拓展乡村—城市转型乡村—城市转型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包括景观的、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转变,实际上是农村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如表2-17所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优秀课件2.3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答案解析:
⑴.A、B 两图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其中B 图为发展中国家的 共同趋势,B图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⑵.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城市郊区,原因是
城市中心区地租过高, 环境质量下降,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 一般住在中心商务区区,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 的原因是城市边缘地租最低, 生活费用低。 ⑶.A图中,郊区形成农副产品基地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⑷.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①城市环境问题。②城市交通问题。③城市住宅问题。④城 市社会问题。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
(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 于后期阶段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三、典型例题:
读下图,比较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⑴.A、B两图反映的是 进程,其中 图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 趋势, 图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⑵.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 ,原因 是 ,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 区,一 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 。 ⑶.A图中,郊区形成农副产品基地的主导因素是 。 ⑷.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会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① 。② 。③ 。④ 。
出现的问题
处于城市化低 水平时期,问 题少
发展趋势 出现的国家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逆城市化 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化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变化大) 郊区城市化
初期阶段:两低(城市化水平低,城 市化速度低) 世界城市化进程: 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逆城市化条件: 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质量好、中心城市和郊区之间的交通便利。
必修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湘教版)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
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
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拉力
乡村的推力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的发展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市 化
安 排 大 量 劳 动 力 就 业
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
小结: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因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郊区城市化化与逆城市化的异同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数量减少 乡村人口数量增加
四、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晚 目前发展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 人口比重小(40%以 下) 初期和加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 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 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 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 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 (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 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 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与环境 第26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6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6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6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26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考试内容必考要求考查点拨1.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b常以选择题出现:主要考查城市化的特点2.城市化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3。
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b b考点一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1.城市化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4。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1.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C。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答案C解析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标志,但是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却能提高城市化水平。
(2016·浙江10月选考)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
完成2~3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考点一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1.城市化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2017·浙江杭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心区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A.经济水平提高B.城市等级上升C.交通通达度提高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2.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长B.交通方式变化C.经济规模扩大D.生活方式改变答案 1.D 2.B3.下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
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在此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
(2)在此过程中,城市人口会发生什么变化?(3)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
答案(1)城市面积由小到大,城市数目由少到多,由孤立城市发展为城市群(带)。
(2)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3)城市化解析依据图例可知黑点代表城市,阴影区域代表郊区,由此推理得出空白区域为乡村。
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城乡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过程,图中t1~t4表示时间的变化,随着时间变化,黑点数目增多,黑点周围阴影部分面积扩大,最后连成一片;与此同时,空白区域逐渐缩小。
这表明:城市数目增多,面积扩大,城市群出现。
此过程被称为城市化。
考点二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b级特别提示1.世界城市化进程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级拓展延伸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b1.(2015·10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为解决城市问题、协调京津冀发展,北京加快了产业和人口向河北、天津转移。
北京产业和人口的外迁,反映出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逆城市化解析 产业和人口由城区向郊区转移,是逆城市化阶段的重要表现。
(2016·丽水高二质检)下图为“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图”。
完成2~3题。
2.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 .水平由南向北降低 B .速度由南向北加快 C .南北发展差距缩小D .用地规模逐渐缩小3.影响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B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C .文化教育水平高低 D .城市发展政策不同答案 2.A 3.B解析 第2题,图中苏南城市化水平最高,苏中其次,最低的是苏北,所以城市化水平由南向北降低,故A 对;三个区域城市化速度基本相当,南北发展差距逐步变大,所以B 、C 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所以D 错。
第3题,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城市化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所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所以 B 对。
课时训练(2016·金华十校联考)下图是“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21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通常把城市人口比重作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图中甲城市人口比重最大,其城市化水平最高。
城市化发展速度可根据曲线图的变化分析,丙曲线上升最快,即城市化速度最快。
第2题,甲城在2000年之后,城市人口比重下降,可能出现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即逆城市化。
(2015·7月浙江学考)读“我国2010~2012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3~4题。
3.目前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A.城镇人口数量减少B.农村人口数量增加C.城镇规模不断缩小D.城镇人口比重上升4.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原因之一是()A.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B.第一产业比重大幅提高C.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D.务工人员向第一产业回流答案 3.D 4.C(2016·嘉兴第一中学期中)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第5题。
5.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答案 C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甲国城市化水平最高,为90%,可能是英国;丁国城市化水平最低,为32%,可能是泰国;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故乙为沙特阿拉伯,丙为日本。
(2017·杭州五校月考)下表是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表。
完成6~7题。
6.造成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A.住房价格B.环境因素C.产业外迁D.农村工业化7.由表格可知自2000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是()A.就业压力增大B.社会治安变差C.交通拥堵加剧D.人均绿地减少答案 6.A7.C解析第6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土地价格越来越高,住房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导致郊区人口快速增长。
第7题,由表格可知自2000年以来,郊区常住人口的增长量远大于就业人口的增长量,而市区的就业人口增长量大于常住人口的增长量,反映居住在郊区而就业在市区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因此加剧交通拥堵。
(2018届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河北的燕郊、香河、固安等一些市县,有很多北京人前来买房,但购房者既不在这些地方工作,也不在这缴税、消费,仅是早出晚归到这睡觉,由此成为北京的“睡城”。
回答8~9题。
8.“睡城”的出现表明北京出现了()A.虚假城市化B.滞后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城市郊区化9.“睡城”的兴起是因为燕郊等地()①交通条件改善②就业机会多③房价低④工资水平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8.D9.D解析第8题,虚假城市化是城市化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速度而引起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滞后城市化是城市化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速度而引起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
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故D 选项正确。
第9题,北京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房价高,而河北的燕郊、香河、固安等一些市县房价相对便宜,再加上交通运输条件改善,通勤时间缩短。
材料中提到“购房者既不在这些地方工作,也不在这缴税、消费”,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D选项正确。
难题拿高分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11.由图可知()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答案10.D11.B解析第10题,城市化水平表现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大,A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届时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对。
第11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B对。
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下降,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依然上升,A、C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欠发达地区多于发达地区,D错。
(2017·浙江选考模拟)下图中左图示意厦门市各街区居民出行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右图示意该市规划中的地铁和轻轨等轨道交通线路。
读图完成12~13题。
12.造成小汽车依赖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市区公共交通便利,对小汽车依赖程度低B.市区交通设施完善,对小汽车依赖程度高C.城郊经济落后,就业机会较少,依赖度低D.城郊人流量小,交通通达度好,依赖度高13.轨道交通网建成后对该市的影响是()A.市区的大气污染加重B.小汽车依赖度增大C.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D.交通方式趋向单一答案12.A13.C解析第12题,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城市中心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低,主要原因是市区公共交通便利。
第13题,轨道交通网建成后加强了市区与郊区间的联系,在市区出现一系列“城市病”的情况下,加快了人口的外流,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读“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显示,1995~2015年间()A.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区人口数量比较接近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15.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答案14.D15.B解析第14题,图中只体现了人口比例变化的信息,并不决定人口数量的多少,虽然老城区人口比例略有减少,但两城市人口总量在逐渐增大,所以老城区人口不一定减少;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远郊区两城市人口比例相当,但是两城市人口总数不一定相同,其郊区人口总数可能有差别,选项D正确。
第15题,两城市都位于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不断增大,说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应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选项B正确。
16. (2016·宁波模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