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十)

综合题

1、读“长三角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问题。

(1)从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空间形态上属于____。

(2)依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说明上海地区城市快速推进大约从何时开始的。

(3)长三角地区郊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试说明长三角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

答案:(1)城市群(或城市带)

(2)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1980年以后快速减少,而市区面积则是快速上升,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郊区城市化快速推进。

(3)地理环境优越,如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等;科技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密度

解析:

本大题以长三角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为材料,涉及城市化、影响城市化水平的因素

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1)

结合图例可看出,长江三角洲城市较多,且有交通线相连,形成城市群。

(2)

结合图例可看出,1980年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开始明显增加,郊县土地面积开始减少,可判断出1980以来,上

海地区城市快速推进。

(3)

长三角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地区,交通便利,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原因是科

技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拉力大;地理环境优越,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位于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小提示: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市辖区属县级行政区,受地级市或直辖市管辖,是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通过行政区划

调整来增设市辖区。据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市辖区空间结构的演化具有一定规律性。有学者将我国

城市市辖区的空间结构划分为图层式、组合式、并排式和独立式等几种基本模式(如下图)。

(1)根据学者提出的几种基本模式,推测城市市辖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

(2)简述我国东部地区城市较西部更易增设市辖区的原因。

(3)某城市增设新的市辖区后,可能会出现“虚假城镇化”,说明出现“虚假城镇化”的表现。

答案:(1)独立式—并排式—组合式—圈层式。

(2)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发展更快;为了便于管理,政府会更容易决定增设市辖区。

(3)增设新的市辖区后,市区空间范围变大;但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城镇人口比重仍然较低,出现“虚假城镇化”。

解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市辖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和原因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1)城市发展初期,市辖区数量少,范围小,为独立式模式,随着该地区的发展,市辖区数量增多,开始增设郊区市辖区,形成并排式模式,随着该地区的继续发展,郊区市辖区转变为中心市辖区,进而演变为组合式,最后演变为更加复杂多样的圈层式。

(2)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发展更快,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增设市辖区,为了便于管理,政府会更容易决定增设市辖区。

(3)据材料可知,市辖区属县级行政区,受地级市或直辖市管辖,是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增设新的市辖区后,市区空间范围变大,但如果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迁入城镇的人口少,城镇人口比重就不会有明显的提高,进而出现“虚假城镇化”。

小提示: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是福州某山区自然村旧址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该村原有人口160余人,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没有通公路,日用品主要靠人力通过简易山路运上山。前几年政府统一安置村民到山下定居。2018年国庆期间,某中学地理

考察队从山下出发,花费2个多小时徒步到达图1区域开展考察活动,并拍摄了图2照片。

(1)推测图2拍摄的大致时刻(从7:00、10:00、14:00、17:00中四选一),并说明理由。

(2)分析早期该自然村选址的有利区位条件。

(3)分析政府统一安置村民到山下定居的原因。

答案:(1)17:00;据图1可知湖泊大致呈南北走向,推断图2中太阳位于偏西方向;太阳高度角较小,接近日落。

(2)河流流经该地,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便于发展农业生产;位于向阳坡或冬季风

背风坡,光热充足。

(3)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山上缺乏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村民收入来源较少,生活水

平低;山区环境承载力小,发展农业可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

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据图1中湖泊大致呈南北走向,比较两幅图中湖泊的形态可知,拍摄者应站在湖的东北拍摄,此时太阳在偏西

方向,且接近地平线,太阳高度角小,接近日落。因此拍摄时间大致应是17:00。

(2)

读图可知,早期自然村临河分布,河流流经该地,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自然村分布在海拔900~950m等高线

之间,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便于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村位于山的南坡,北面有山峰分布,位于向阳坡或

冬季风背风坡,光热充足。自然环境适宜人居。

(3)

由材料“没有通公路,日用品主要靠人力通过简易山路运上山”可知,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由材料“该村原有人口160余人,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可知,村落人口少,山上缺乏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村民收入来源较少,生活水平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为河流的发源地,山区环境承载力小,发展农业可能会造

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小提示:

4、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袭击引发网友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循环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