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权与分权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课_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
![第四课_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https://img.taocdn.com/s3/m/2eaa19abb9d528ea80c77914.png)
在地方,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 官的监察机制,而宋太祖则是将地方的精兵、财权、 行政权都收归中央。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杯酒释兵权 2、收精兵 ——精锐集于禁军,一半驻京师 ——禁军统领权分别划归 “三衙”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削实权 ——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军权、财权 ——派文臣做知州,各州设通判 4、制钱谷 ——设转运使把地方赋税收归中央
消极方面: 你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 不可偏废,否则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造成负面 影响。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何特点?
A、从控制兵权入手;
B、通过分权的方法来实现集权;
C、“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内外相制”;
D、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唐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官制方面采取 的措施有何异同? 同: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贾 谊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 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
前154年,吴王刘 濞借口 “清君侧”, 串通其他六王发动叛 乱,史称 “七国之 乱”。 景帝决心平叛, 命太尉周亚夫和大将 军窦婴率军,以轻兵 断绝叛军粮道,三个 月后平定叛乱。
汉景帝刘启
返回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①建立中朝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白居易《长恨歌》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https://img.taocdn.com/s3/m/3ba1c618964bcf84b9d57be9.png)
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 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 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 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理解提高二:阅读下面的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 的历史内容是: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 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 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 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安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禄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山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兵反唐创造了机会。
理解提高三:
王彦超及诸藩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 醋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据镇, 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 即前奏曰:“……乞骸骨, 归丘园,臣之愿也。 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理解提高四:
中央对 地方的 控制逐 渐加强 中央集 权不断 发展
问题1:刘邦建汉后的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
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及“郡国并 立”的格局-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立
皇帝 中央机构 郡 三公九卿 郡守、郡丞、郡尉
县
乡 汉高祖刘邦 里
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
理解提高一:
问题3:概括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及影响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①建立中朝(决策) ②设置刺史 ③实行推恩令与酎金夺爵 2、汉武帝集权措施的影响 ①积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 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削弱相权 →监察地方 →瓦解王国
组织授权与分权:平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组织授权与分权:平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2a6987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9.png)
分权管理的优势与劣势
分权管理的优势
• 分权管理有助于发挥员工专长,提高组织创新能力 • 分权管理有助于制衡权力,降低决策风险 • 分权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减少内部冲突
分权管理的劣势
• 分权管理可能导致决策效率降低,影响组织绩效 • 分权管理可能导致战略目标不一致,影响组织发展 • 分权管理可能导致风险控制能力下降,影响组织稳定性
案例二:某创新型民营企业集权与分权策略分析
分析该创新型民营企业 的战略目标,确定集权
与分权的程度
分析该创 新型民营 企业的规 模,确定 集权与分 权的程度
分析该创 新型民营 企业的发 展阶段, 确定集权 与分权的
程度
分析该创 新型民营 企业的外 部环境, 确定集权 与分权的
程度
分析该创 新型民营 企业集权 与分权策 略的实施 效果,评 估策略的 合理性
研究组织授权与分权策 略的评估指标,为评估
策略效果提供依据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组织授权与分权:平衡集权与分权的关 系
01
组织授权与分权的概念及重要性
组织授权与分权的定义与区别
• 授权是指上级领导将一部分权力和责任授予下级员工,使其具有 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 授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 授权有助于分担领导压力,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 • 授权有助于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 分权是指组织内部将权力和责任分散到各个部门或员工,以实现 权力的制衡和约束 • 分权有助于防止权力过于集中,降低决策风险 • 分权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减少内部冲突 • 分权有助于发挥员工专长,提高组织创新能力 • 授权与分权的区别在于,授权是上级向下级授权,分权是组织内 部权力分散
集权与分权
![集权与分权](https://img.taocdn.com/s3/m/3770611459eef8c75fbfb319.png)
制度分权与授权的区别(续)
3、制度分权是相对稳定的;相反,由于授权是
某个主管将自己担任的职务所拥有的权限因某项
具体工作的需要而委任给某个下属,这种委任可
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
4、制度分权主要是一条组织工作的原则,以及 在此原则指导下的组织设计中的纵向分工;而授 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领导艺 术,一种调动下属积极性、充分发挥下属作用的
一些参谋人员成功地转到直线工作岗位上, 但另一些人却失败了。这些“新来的人”所面 临的问题之一就是来自那些“老直线管理人员” 的愤愤不平,因为他们所渴望得到的职位被原 先的参谋人员得到了。很明显,直线工作不同 于参谋工作。真正有权来执行决策可能会令人 兴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实现这种转换。因而, 有抱负的管理人员在选择其职业道路之前,应 谨慎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动机。
巴恩斯医院(续一)
“昨天早上7:45,我来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留了张纸条, 是杰克逊(医院的主任护士)给我的。她告诉我,她上午10点钟 需要一份床位利用情况报告,供她下午在向董事会作汇报时用。 这样一份报告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写出来。30分钟以后,乔 伊斯(黛安娜的直接主管,基层护士监督员)走进来质问我,为 什么我的两位护士不在班上。我告诉她雷诺兹医生(外科主任) 从我这要走了她们两位,说是急诊外科手术正缺人手,需要借用 一下。我反对过,但雷诺兹坚持说只能这么办。你猜乔伊斯说什 么?她叫我立即让这些护士回到产科部。还说一个小时以后,她 会回来检查我是否把这事办好了!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好几次 的。一家医院就只能这样运作吗?"
分权的局限性
1、使得实现一项统一的政策更加困难。 2、增加了分权组织单位协调的复杂性。 3、可能导致上层管理人员的部分权力丧失。 4、可能受到控制技术不足的限制。 5、可能受到计划性和控制制度不够充分的约束。 6、可能受到没有合格的管理人员的限制。 7、涉及培训管理人员的大量费用。 8、可能受到外部力量的限制(全国性工会、政府 控制、税收政策)。 9、可能得不到某些业务得规模经济产生的好处。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PPT演示文稿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PP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e01c275dad02de80d4d84061.png)
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三省的
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这就削 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
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 . (2008· 高考宁夏文综卷 )《旧唐书 · 良吏传》记载了 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 )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隋唐时期,尚书
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宋朝分割相权,设中 书门下、枢密院、计相;元朝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
2.特点: 三省六部制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代政治制度的 基础上形成和完善的,体现了承上启下的特点;三省六部制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于完备。 3. 影响: ①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严密的
应是既有矛盾又互相依赖, B 项可排除; C 项根据材料和相
关知识可排除; D项材料不能看出,地方割据需要政治、经 济和军事等诸多条件,且士族大姓可能在某些方面势力膨胀,
威胁官府统治,但不一定具备割据的全部条件,D项也可排
除。 【答案】 A
四、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异同?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 代的内阁制有何不同? 1.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 宰相制 相同(相似) 地位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的 作用 内阁制
第二讲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及专制皇权
的不断加强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 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两大趋势是中央权力不 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管理学第八章 职权关系
![管理学第八章 职权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1070d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8.png)
授权的技巧
简单的、例行性的工作(决策)权力先 授出;
只表示目标(应该做什么),授出实现 目标的手段、方法的选择权力;
永远保留对工作结果的评价、审核权。
5.配合
配合的性质 配合的方法 配合的原则
5.1配合的性质
配合实际上就是协调,是协调在组织工 作中的反映。
配合的程度取决于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 依存程度。不同人员或群体之间的联系 越是密切,配合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使用参谋人员的弊端:削弱直线职权的 危险;缺乏责任;空想;破坏统一指挥 的原则;使管理工作复杂化。
2.4参谋职权的类型
咨询权 强制咨询权 同意权 职能职权
职能职权
职能权是指经过授权,有个人或部门行 使的控制特定工作、业务、政策,或与 其他部门或人员承担的业务有关的事项 的权利。
这些职权本由直线人员行使,但是由于 种种原因(如缺乏专业知识、缺乏监督 能力、以及存在对方针政策有不同解释 的危险等)不允许他们行使,而由高层 主管把它交给参谋人员去行使。
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联营式; 连续式;互惠式。
5.2配合的方法
规章和程序 指挥链 改变组织结构 联络员 协调员 委员会 相互调整
5.3配合的原则
1.依存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3.预期性原则 4.专业化原则
职能职权的运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职能权的运用有可能损害直线职权和出 现多头指挥。多头指挥会造成严重的管 理混乱与责任分散。
职能权的运用应审慎地加以限制。职能 权的界限以不超越顶头上司下属的第一 级机构为宜。
2.5有效利用参谋职权的原则
明确职权关系 鼓励直线人员听取参谋人员的意见 及时向参谋人员提供有关信息 采用完全参谋制度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小学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bcf82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72.png)
地方
督察院、监察御史 六科给事中 按察使司
谏议
隋唐 宋
门下省 谏院
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 不能杜绝腐败和低效
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省六部制
课堂小结
制度保障
成熟 制度保障
人才基础
廉洁高效运转
人才基础
科举制
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
凭出身选拔官吏。
古为今用
有人说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的 批判和继承,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吸收了科举制公开公平公正和量才 录用等因素,舍弃其不合理的因素, 增加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
三、监察与谏议
• ⑴结积合极所:学①知扩大识官,吏谈人才谈来你源对、提科高举官制民文的化看素法质。。
②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利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⑵消极: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 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世界影响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 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 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 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 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 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 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 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
监察制度
维护公平公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规划工作
案例分析
13
通用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超大型 的跨国公司,是传统企业向高技术转换 的成功典范,其经营战略是全球大公司 的典范。它采取了较灵活的集权和分权 相结合的“全球中心体制”。
集权制和分权制相融合的管理体制已成为跨国公 司最广泛采用的企业治理方式,也是通用公司成功 的秘诀之一。
11下级指定某项决策容易失 误
12
4、监督考核原则 凡属考核内容的工作
2、责任范围原则 一项重大决策必须由上级
承担法律责任的
3、责任范围原则 凡是需要做出一致规定的
行为
5、业务性原则 各地、各部门业务性质相
同的工作
6、地域规模原则 凡是大规模的发展计划和
集权与分权
1
主讲人 张三
2
领
一体制与分离制
导
体
集权制与分权制
制
的
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
类
型
层级制与职能制
集权制
3
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集 中在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领导者,下 级机关或下级领导没有或很少有自主 权,它只能按照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 示办事。
集权制的优点
4
有利于统 有利于领
一指挥、 导人对企
14
一方面,母公司在财务、人事和研究开发三大关键 领域对子公司进行严密控制;
另一方面,母公司又在营销决策、劳动关系、生产 关系等方面赋予各子公司较大的自主权
15
集中领导、 业全面控
果断决策
制
能有效地 拟定和贯 彻企业的 经营战略
可以充分 利用企业 的经营资
源
有利于提 高企业的 整体效益
集权制的缺点
5
一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作负荷加重 二是不利于调动下层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影 响企业下层管理人员的培养 三是有可能导致企业重大的决策失误
分权制
6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 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独立自主地决 定问题的权力,上级对下级在法定权 限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进行干涉。
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7
优点
缺点
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工 作负担
有利于调动下层人员的 积极主动性
在处理企业各类各种问 题上能机动、灵活、及 时
十分容易产生偏离企业 目标的本位主义倾向。
使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企业整体利益很容易被 忽视。
企业规模 大
情境处理
8
边际信息 增加量高
政府管制 增强
高层掌握 更多政策
企业环境 变化快
需要及时 决策
分权优势 更明显
集权优势 更明显
分权优势 更明显
如何才能处理好 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9
10
将集权制 与分权制 相互融合
当集权超过一定限度时,就要向分 权的方向转化,如果不主动采取和 平转化,可能就会发生强制性转化 事件;
当分权发展到优点显得不很明显、 缺点非常严重的时候也会向集权方 向转化。
一般 来说
事关企业发展大局的决策如决定经营方针 和投资计划、批准企业财务预算、确定企 业发展战略等,其权力就配置给企业高层 管理人员;
而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权如拟定各种具体 的项目计划、控制现金流量、进行管理报 告与分析、落实财务预算等,就配置给企 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对于一般成本费用的控制、采购方式的选 择等日常活动,其权力可直接配置给基层 有关从业人员。
案例分析
13
通用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超大型 的跨国公司,是传统企业向高技术转换 的成功典范,其经营战略是全球大公司 的典范。它采取了较灵活的集权和分权 相结合的“全球中心体制”。
集权制和分权制相融合的管理体制已成为跨国公 司最广泛采用的企业治理方式,也是通用公司成功 的秘诀之一。
11下级指定某项决策容易失 误
12
4、监督考核原则 凡属考核内容的工作
2、责任范围原则 一项重大决策必须由上级
承担法律责任的
3、责任范围原则 凡是需要做出一致规定的
行为
5、业务性原则 各地、各部门业务性质相
同的工作
6、地域规模原则 凡是大规模的发展计划和
集权与分权
1
主讲人 张三
2
领
一体制与分离制
导
体
集权制与分权制
制
的
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
类
型
层级制与职能制
集权制
3
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集 中在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领导者,下 级机关或下级领导没有或很少有自主 权,它只能按照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 示办事。
集权制的优点
4
有利于统 有利于领
一指挥、 导人对企
14
一方面,母公司在财务、人事和研究开发三大关键 领域对子公司进行严密控制;
另一方面,母公司又在营销决策、劳动关系、生产 关系等方面赋予各子公司较大的自主权
15
集中领导、 业全面控
果断决策
制
能有效地 拟定和贯 彻企业的 经营战略
可以充分 利用企业 的经营资
源
有利于提 高企业的 整体效益
集权制的缺点
5
一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作负荷加重 二是不利于调动下层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影 响企业下层管理人员的培养 三是有可能导致企业重大的决策失误
分权制
6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 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独立自主地决 定问题的权力,上级对下级在法定权 限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进行干涉。
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7
优点
缺点
减轻高层管理人员的工 作负担
有利于调动下层人员的 积极主动性
在处理企业各类各种问 题上能机动、灵活、及 时
十分容易产生偏离企业 目标的本位主义倾向。
使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企业整体利益很容易被 忽视。
企业规模 大
情境处理
8
边际信息 增加量高
政府管制 增强
高层掌握 更多政策
企业环境 变化快
需要及时 决策
分权优势 更明显
集权优势 更明显
分权优势 更明显
如何才能处理好 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9
10
将集权制 与分权制 相互融合
当集权超过一定限度时,就要向分 权的方向转化,如果不主动采取和 平转化,可能就会发生强制性转化 事件;
当分权发展到优点显得不很明显、 缺点非常严重的时候也会向集权方 向转化。
一般 来说
事关企业发展大局的决策如决定经营方针 和投资计划、批准企业财务预算、确定企 业发展战略等,其权力就配置给企业高层 管理人员;
而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权如拟定各种具体 的项目计划、控制现金流量、进行管理报 告与分析、落实财务预算等,就配置给企 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对于一般成本费用的控制、采购方式的选 择等日常活动,其权力可直接配置给基层 有关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