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

合集下载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是制约学生学习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变革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课程改革计划应用于实践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方式扮演重要角色。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因此,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以看出,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有: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既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深层变革的迫切需要和具体表现,又是实践的动力。

1.以自主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学习者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相应调适。

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是学生基于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它直接来自学生的主体。

对学生来说,其内心深处将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对其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差事,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

“要我学”,则是基于学生的外部需求。

这种外部需求有的来自教师,有的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都是外部强加的。

这种毫无责任的被动学习,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也很差。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摘要:本文针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出了该学习方式的基本教学流程,并以新课程教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例,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的问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的环节。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群体的互补性,使学生在相互研讨、争论的环境中思考和接受,不仅学到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究的方法,能很好的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并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一、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它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是在主体性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张扬的条件下实现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即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取知识和技能、经历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

而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发展,探究学习是本质。

即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小组合作形式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我们已有的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对接受性学习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证明。

研究性学习同接受性学习相比,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效果如何呢? 1.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

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照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的。

而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就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新课程的教学要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教学要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教学要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新课程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式,都应注重互动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活动与交流。

下面以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为例,谈谈在新课程教学中建构新知识的一些方法。

一、在新课程教学中建构新知识的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基础进行建构新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学习身边的化学、有用的化学,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1:空气成份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建构,学生可以从下列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 ①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吸收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肥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② 动植物呼吸需要氧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③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④ 早晨有雾或树叶上有水珠,或饼干长时间放在空气中会变软等,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实验探究《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色,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把现实世界带入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实验探究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组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

例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师从拉瓦锡实验出发,提出问题:我们能否设计一些在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案,让学生思考讨论。

第四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价的内化
(二)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积极开发利用多样课程资源(如图片、书 籍、音像资料、风俗习惯、名胜古迹等)
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确立新的教学观
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 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激励学生是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及时反馈,构建沟通的桥梁 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 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经常提示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联 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讲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和错误
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 真正的合作、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
二、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一)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帮助学生检视、反思自我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习东西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
二、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
(1)含义: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 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 学习
(2)要素: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互动 积极承担责任 期望所有学生沟通 建立信任,解决冲突 对个人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共同的成效评估,寻求高效途径
(3)关键:动机和个人责任
—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 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 反思阶段
探究性学习
(1)含义:从学习领域和社会生活中选择 和确定主题,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主、 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等探索活动, 获得发展,探索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 习方式和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间。
3、意义: (1)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
与理解;
(3)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 提高。
究两种具体类型。
A.接受式探究即学生围绕着问题,从现
有资料或现有资源中直接收集现成结论或对
有关资料稍加整理,对问题加以解答; B.发现式探究即通过亲身观察、调查、
实验、文本解读、研讨等过程,经过整理分
析,总结出结论,或建构起意义和理解,从
而对问题加以解答。
3、特点: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4、过程:问题阶段——计划阶段— —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
(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 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 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表现为学习责任。只有学生自觉地 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习才是一 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 习。“独立学习”是自主学习的 核心,表现为“我能学”。要求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 生独立学习,培养其独立学习的 能力。
阶段
三、合作学习
1、概念: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学习的方式。往往是在自学基础
2、特点:具体表现在互助性、互
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
补性、自主性和、明确的目标、小
组成员的相互依赖、教师充当监控 者和学习资源、个体责任、奖赏小 组的成功、自我评价、变化合作时
(4)注重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开展学习上的 比赛,让学习的环境活起来。
(5) 自我检查和反省。找出自 己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 并改正。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内容语文新课程下,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课程和内容设计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

标签:语文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一、背景分析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有许多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且以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修修补补居多,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

这次教学改革是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这次教学改革要改的是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明显特征和核心任务。

二、新课程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不会视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视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相反,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

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希望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任务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提出,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进度,并参与设计评价指,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并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的支持力,使学生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进行响应的调整。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形式而言的,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要承担共同任务的一部分的责任,使所有的学生能有效地沟通,并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信任。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一个教师有时难以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探究学习”指在教学中创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

是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的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可以把现实世界带入教室,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而不是全盘接受。

探究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不但能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经过探究学习,学生更喜欢提出问题,喜欢在倾听各方面意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善于观察,能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评价,使他们思维敏捷、勇于实践,敢于否定自己,乐于与人合作.。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 高 。 探究 学 习 同 时 又 具 有 开 放 性 的 特 征 , 相 比较 而 言 , 接 受 学 习 是 一种 封 闭 的 学 习 , 学 习 目标 单 一 化 , 学 习 过 程 按 照 固定 的 程序 进 行 , 学习评价标准化。 而 探 究 学 习 注重 学 习 目标 的整 体化, 追求 的是 知识与技 能 的掌握 、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的 树 立. 关 注 学 习 的 整 体 目标 。 3 . 以合 作 为特 征 的 学 习方 式 合 作 学 习 是 指 课 堂 教 学 中 以 小 组 学 习 为 主要 组 织 形 式 . 依 据 一 定 的 合 作 程 序 和 方 法 促 使 学 生 在 异 质 小 组 中 共 同 学 习, 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构建学生认知 、 情 感 的 教 学 策 略 体 系。 长期以来 , 在 我 国课 堂 教 学 中 , 学 生 以竞 争 性 学 习 为 主 , 这种竞争意味着一个成功 , 另一个就是失败。 学 生 之 间多 以单 独 的个 人 学 习为 主 , 学生之间的合作很少 , 偶 尔 的 合 作 也 带 有 “ 扶贫” 性质 。 合 作 学 习 试 图利 用 课 堂 教 学 中的 人 际 交 往 互 动 , 形成 师师 、 生生 、 师 生 之 间 的 良性 合 作 互 动 , 使 个 人 的 竞 争 转 化 为小 组 之 间 的竞 争 , 从 而 因材 施 教 , 真 正 实 现 教 育 促 进 每 一 个 学 生 发 展 的 目标 。合 作 学 习 中 的 人 际 互 动 突 破 了 以 往 传 统 教 学 强 调 师 生 之 间互 动 的 限制 , 主 张 在 合 作 学 习 中 充 分 调 动 教 学 中 的各 种 关 系 进 行 互 动 。合 作 学 习 特 别 强 调 生 生 之 间 的 互动 , 希 望 通 过 突 出生 生 之 间 的互 动 促 进 学 生 的 发 展 。 从 合 作 学 习 的角 度 看 , 课 堂 由 于 各 种 互 动 关 系 的介 入 , 已 经 成 为 一 个 富 有 生 机 和 活 力 的地 方 。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综合2014·6近年来,在听课、座谈、交流等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开始怀疑传统教学,甚至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越来越推崇和追求教学目标的“三维化”,讲授法在教学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讲授法的摒弃也最为普遍,只要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点教师就不讲,甚至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中运用讲授法就是落后,就是不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讲授法真的过时了吗?科学审视和理性面对讲授法,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其他的教学方法在运用中经常要与讲授法相结合。

笔者认为,讲授法仍然有其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到目前为止,讲授法仍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它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学生的学习一般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通过讲授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把握其中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是讲授法从诞生到现在赖以生存的优势。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用一种或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是有缺陷的。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它自身的弊端。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发现和自主学习,但接受学习作为其中的一种主要方式和有效教学的方法,是不可或缺、不可偏颇的。

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呢?一、问题案例:师:请大家拿出准备的圆,看看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1:我们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生2:我们可以把圆转化成正方形。

生3:我们可以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师:到底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我们可以先把想法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然后再用你的圆动手试一试。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转变学习方式、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

原有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成功是诱发内部动机最强烈的因素。

追求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

顾明远教授在《提高民族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一文中提出:“我赞成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成功教育’”,“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去感受知识,理解过程,掌握方法,把知识烙印在学生心中,让学习获得成功,满足其成就需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重视学生心中。

让学习获得成功,满足其成就需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重视学生点滴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能将学习方法灵活运用于各科的学习中,并断交通、迁移的能力,将极大提高学习成就,真正“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力的成功的乐趣”。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而学生的智慧潜能主要体现在学习活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等方面,也可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与同伴的交往中得以表现。

学法指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开发潜在的聪明才智,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下自主学习方式探讨

新课程下自主学习方式探讨

新课程下自主学习方式的探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把教学理解为知识、技能、概念、原理的讲解,学生把学习理解为模仿和做题。

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似懂非懂,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创新与发展。

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必须接受挑战,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通过引导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自练,自得自悟,互动交流,合作得出结论的过程。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由衷的喜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动、自觉的学习方式,它对应于被动性学习,两者在学生学习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对学生外在的强制。

自主性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对学习有兴趣,渴望获得知识。

对学生来说,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是积极态度,学生会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

例如我在让学生学习“愤怒”一词时,让学生前后表演,通过学生a做一件让学生b愤怒的事,通过语言、表情让学生理解其字意,这样,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多样有趣,学生积极、热情、自主地学习,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一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练字、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互动合作、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小组讨论,或主题讨论,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讨论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

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要重要。

但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将着重在课堂中重点培养以下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是孩子终生受益。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例如,我们本课教学《面积》一课中的操作体验环节,先让孩子独立猜想,哪张纸的面积大,再要求孩子先独立思考,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对的。

接着再要求小组合作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看哪个小组方法验证的方法多?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一个小组里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合作学习的定义、特点和意义,以及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里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它要求学生在小组里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因此,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强。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增加了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学习的深入和有效性。

2、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性强。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协作,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学习者之间的主动性强。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4、学习者之间的积极性强。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素质。

因此,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下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二、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目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活跃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从而促进了学习的深入和有效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刍议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程的理念主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科学理念,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更新观念,认识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据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做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但是也有很多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则是听讲、做作业练习、做实验。

由无数次实践可以看出,所谓“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应付平时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为数众多的学生还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重要任务。

作为新一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要善于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余与课外,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加强。

二、着眼素质,改进学习方式1.突出主体,增加主动学习含量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三者合一,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逐步培养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慢慢提高自动、自学、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师要适时地转变自身角色,使自己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真正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

“向40分钟要效率”,更高效率地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充分的读书时间、充分的作业时间。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要突破以往教改中着重从教师教的方式转变为学生学的方式。

因此,我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肤浅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过程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教师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新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及习题。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考。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

真正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不合时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在传统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比较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缺乏学生生活经验的提升,使师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应该是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验幸福与快乐。

〔关键词〕小学教学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就自主、合作、探究做了细致的分析。

二、关于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

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纵观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学生还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充其量只能算是盲目状态下的自由,究其根本,在于缺乏教师有效的引导。

教师引导下的学习算不算自主学习?也许这是许多教师心中疑虑的问题。

其实,高效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

特别是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始阶段,比如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选择和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等等,都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

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

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为体现“自主”而放任自流,教师对于学生的感知或是听之任之,或是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感情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

有时自主学习又华而不实,我们看到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虚假的自主,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没有更多的时间实践,每次只是匆匆而过,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而是强调“过于接受”,这就是说,我们不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学生仅有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在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

因而我们的教学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培养。

在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觉。

二、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它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

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并无优劣之分,只是现代社会重视人与人的交往与合作,注重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所以强调合作学习。

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

合作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学习的再认识、再提高,是对独立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和应用。

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给予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
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
人交流的准备。

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拓展了获取知识、能力、情感的
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进取精神。

但目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合作中
优生唱独角戏,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合作;合作时间没有保证,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结束了。

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不能提高学生合作技能等。

三、关于探究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
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
力的培养。

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选好探究的问题。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某个字读什么音、怎么写是无需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
有多大。

探究学习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学习旅程。

但许多教师对探究学习是雾里看花,教学中安
排的探究环节设计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甚至离开教材与学生进行空对空的交流。


时的探究活动是教师信手拈来,不能引导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过于随意,或是探究的问
题过于分散,在交流中产生各自为阵的局面,这些都不能实现应有的探究效果。

有的往往一
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课堂上乱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有时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有些教师往往在讲台一站,似乎学生的讨论或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结果使
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

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儿童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使每一个课堂都是高
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