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一般规定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3.2 风景资源评价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3.4 分区、结构与布局3.5 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第4章专项规划4.1 保护培育规划4.2 风景游赏规划4.3 典型景观规划4.4 游览设施规划4.5 基础工程规划4.6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4.7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4.8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4.9 分期发展规划第5章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
第1.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
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
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1.0.5条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3.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及地段 历来常住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劳动构成、教育状况、自 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服务职工和暂住人口及其结构变化;游
人及结构变化;居民、职工、游人分布状况 行政建制及区划、各类居民点及分布、城镇辖区、村界、乡
界及其他相关地界 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风景区范围的 国民生产总值、财政、产业产值状况;国土规划、区域规划、
五 1.土地利用
、 土 地 2.建筑工程 与 其 他 3.环境资料 资 料
江河湖海的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水量、水温、洪水淹 没线;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河道整治规划、防洪 设施;海滨区的潮汐、海流、浪涛;山区的山洪、泥石流、
水土流失等 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震或重要地质灾害
的评估;地下水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 景源、生物资源、水土资源、农林牧副渔资源、能源、矿产 资源等的分布、数量、开发利用价值等资料;自然保护对象
景
物候季相景观(8)其他生物景观
1.园 (1)历史名园(2)现代公园(3)植物园(4)动物园(5)庭宅花园(6)专类游园(7)陵园墓园
二景
(8)其他园景
、 2.建 (1)风景建筑(2)民居宗祠(3)文娱建筑(4)商业服务建筑(5)宫殿衙署(6)宗教建筑(7)
Hale Waihona Puke 人筑纪念建筑(8)工交建筑(9)工程构筑物(10)其他建筑
4.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 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 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第 1.0.6 条 风景区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 其他相关规划相互协调。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其规划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自然资源保护1.1 合理规划景区边界:通过科学研究和实地勘察,确定景区的自然边界,合理划定保护区域,保护珍稀植物、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2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自然景观,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植被恢复、水体管理等,以恢复自然景观的原貌和生态平衡。
1.3 引导游客环保旅游:设置环保宣传牌、设施和导游解说,引导游客遵守旅游规则,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旅游设施建设2.1 交通便利化:规划和建设交通枢纽,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路线,方便游客到达景区,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2.2 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的客户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咨询、购票、导览等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2.3 住宿和餐饮设施:合理规划和建设酒店、民宿和餐饮设施,满足游客的住宿和用餐需求,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三、文化遗产保护3.1 修复和保护古建造:对于景区内的古建造,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3.2 文物展示和解说:建设文物展示馆和解说中心,通过展览和解说,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3 传统文化活动举办: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传承和宏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四、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4.1 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景区规划,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投资和人材,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4.2 就业机会创造:景区规划中注重就业机会的创造,提供多样化的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
4.3 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在景区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平衡旅游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保护自然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的美丽景观有着更高的要求。
城市风景名胜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进行探讨。
一、地理位置和区域特色每个城市风景名胜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色,这些特色将决定其规划的方向。
首先,规划者需要了解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水系和气候等。
其次,调查区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遗迹,这将为规划提供宝贵的资源。
最后,需要考虑该地区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周边地区相协调。
二、景点规划和布局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景点规划和布局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
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到景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连贯性,以及景点之间的联系和交通便利性。
同时,需要根据景点的特点和主题来进行布局,以便吸引更多人群。
例如,在一个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可以设置历史遗迹展示区、文化活动区和休闲娱乐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
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不能仅仅局限于美化景观,还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者需要考虑到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防治,合理安排绿地和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要注重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中。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一个成功的城市风景名胜区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供水系统、电力系统等,这些设施要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
此外,要规划和建设配套设施,如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娱乐设施等,以便提供便利的服务和多样化的体验。
五、管理和运营机制一个城市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运营机制直接关系到其发展和运行的效果。
相关部门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明确职责和权责,确保规划的实施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票务系统和营销策略,吸引更多游客,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六、宣传和推广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结束后,要注重宣传和推广工作。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是指对风景名胜区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一套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常见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1. 保护与利用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保护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价值,同时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规划范围和区划:确定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和区划,并划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和用途。
3. 自然景观保护:保护自然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限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的文化遗产,如历史建筑、文物等,合理利用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价值。
5.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条件。
6. 规划管理机构:设立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规划,监督管理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工作。
7. 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适宜的游客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厕所、餐饮场所、住宿设施等,提供便利的游览条件。
8. 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减
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9. 规划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施情况,根据需
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体来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旨在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区的
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优质的游览和服务条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文本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园林设计院二ΟΟ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规划 (3)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 (3)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4)第三节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 (8)第四节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 (10)第三章专项规划 (14)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 (14)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 (21)第三节植物景观规划 (31)第四节地质地貌景观规划 (35)第五节建筑风貌及园林景观规划 (36)第六节文物古迹及西湖龙井茶保护规划 (36)第七节游览设施规划 (38)第八节道路交通规划 (40)第九节电力电讯规划 (41)第十节给水排水规划 (42)第十一节燃气规划 (44)第十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4)第十三节西湖湖体及水质保护规划 (45)第十四节防灾规划 (46)第十五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8)第十六节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0)第十七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1)第十八节分期发展规划 (53)第四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 (57)第五章附则 (6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三条规划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管理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务院建城国函字(1983)99号《关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报批稿)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意见》国发(1982)136号《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3号《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01)83号文“关于发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2〕13号《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设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建规[2002]204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第四条景源特征评价1、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西湖风景名胜区”或“风景区”)与杭州城区紧密相融,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共生互依关系。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者历史文化景观为主要资源,具有较高旅游欣赏价值和开辟利用潜力的地区。
规划是风景名胜区开辟利用的基础,旨在保护和提升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
本文将从五个部份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内容、规划原则、规划实施和规划效果。
一、规划的重要性1.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
规划将合理规划遨游路线,避免过度开辟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1.2 保护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规划要保护这些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历史建造、文物等资源,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
1.3 促进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不仅要保护环境和文化,还要兼顾经济发展。
规划可以引导合理的旅游开辟,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规划的内容2.1 景区整体布局:规划要考虑景区的整体布局,包括遨游路线、交通设施、停车场等。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遨游效果。
2.2 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要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等。
这些措施可以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2.3 设施建设:规划要考虑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设施的规划。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便利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规划的原则3.1 可持续发展: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统一起来。
规划要考虑长期发展,避免短期利益对景区造成的伤害。
3.2 公众参预:规划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公众参预的方式制定规划方案。
这样可以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综合协调:规划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景区内外的利益关系。
规划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进行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四、规划的实施4.1 制定详细规划方案:规划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 简介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等独特特点吸引游客的地区。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制定一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必要的。
本总体规划旨在规划优化景区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规划目标(1)保护自然环境: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2)优化旅游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3)促进文化交流: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3. 分区规划(1)核心区域:包括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景点,加强保护和管理,开展专业科学研究。
(2)开发区域:通过合理规划建设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游客接待和休息条件。
(3)保护区域:保持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4. 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网络:改善交通道路的连通性,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和航空。
(2)游客接待中心:建立现代化的游客接待中心,提供服务和信息咨询。
(3)住宿设施:合理规划酒店、民宿和露营地,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
(4)餐饮设施:规划多样化的餐饮场所,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和休闲空间。
(5)公共设施:建设洗手间、停车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提供方便的服务。
5. 景区管理规划(1)人员配备: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招聘和培训具备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
(2)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游客安全教育和监测措施。
(3)环境保护:加强景区环境监测和保护,减少人为污染和破坏活动。
(4)文化保护:建立文物保护机构,加强对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的保护。
(5)宣传推广:将景区与周边地区相结合,加强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总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旨在合理规划景区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旅游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风景名胜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体面或者人文景观而闻名的地区,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和体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辟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理和相关内容。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规划应致力于保护和恢复这些自然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2. 提升游客体验:规划应注重提升游客的欣赏体验,包括遨游路线的设置、景点的布局和便利设施的建设等。
3. 促进经济发展:规划应充分考虑风景名胜区的经济价值,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地区的经济效益。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自然环境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首要任务。
规划应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合理规划景区内的建设活动,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2. 人文关心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人文关心,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提供便利的交通、餐饮、住宿等设施,同时保留和宏扬地区的文化和历史特色。
3.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注重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避免过度开辟和滥用资源。
4. 综合协调原则:规划应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需求,协调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5. 安全管理原则:规划应注重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规划中应考虑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安全的遨游环境。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1. 规划范围确定:确定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包括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通设施等,以及周边的保护区和开辟区。
2. 地形地貌分析:对风景名胜区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3. 资源评估:评估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植被、动物、文化遗产等,为规划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4. 规划目标确定: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需求,确定规划的目标和重点,如生态保护、游客体验、经济发展等。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1999)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一般规定3.1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3.2风景资源评价3.3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3.4分区、结构与布局3.5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第4章专项规划4.1保护培育规划4.2风景游赏规划4.3典型景观规划4.4游览设施规划4.5基础工程规划4.6居民社会调控规划4.7经济发展引导规划4.8土地利用协调规划4.9分期发展规划第5章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1999)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适应光景名胜区以下简称光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光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光景区的功能和作用,进步光景区的规划设想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 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核定公布的各类光景区的规划。
第 1.0.3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
第1.0.4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
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
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1.0.5条光景区规划必需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光景区特性。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应当依据资源特性、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兼顾兼顾,综合安排。
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性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避免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性,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3.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
4.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是指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地区,是旅游者休闲、观光、体
验和学习的场所。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风景名胜区,制定详细规划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景区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内容、规划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景区规划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原则。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
分考虑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充分调研和分析景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文化底蕴等特点,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景区规划内容应当包括景区总体布局、交通规划、游客服务设施、环境
保护等方面。
景区总体布局要合理利用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打造独特的景观特色。
交通规划要保障游客便利的交通网络,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到达各个景点。
游客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卫生间、餐饮、住宿等,要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环境保护是规划的重要内容,要合理规划游览线路,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景区规划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在规划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要充分考虑景区的安全风险,确保规划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综上所述,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标准是保障景区良好发展的基础。
只有科学
合理的规划,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景区规划工作,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指根据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采取合理的设
计和规划措施,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吸引力和观赏价值的旅游目的地。
下面是一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一般原则和内容:
1. 自然环境保护:保护和修复景区的自然资源,保护珍稀物种和自
然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2.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并修复历史建筑、遗址和文化景观,传承和
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
3. 设施与交通规划:规划合理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服务设施
等基础设施,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同时,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公共交通和步行系统,方便游客游览。
4. 游览线路规划:根据地区的特色和景点的分布,规划合理的游览
线路,使游客能够全面观赏景区的风景和人文景观。
5. 安全管理规划: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包
括设置警示标志、安全设施、安全巡逻等。
6. 旅游设施规划:根据游客需求,规划合理的旅游设施,如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等,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
7. 环境绿化规划:规划合理的绿化措施,美化景区环境,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美感。
8. 宣传推广规划:制定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总之,风景名胜区规划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遗产、基础设施、旅游需求等多个因素,以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密切相关,它们共同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指对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规划,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而旅游规划则是为了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而进行的规划。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对旅游规划的影响1.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着重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这对旅游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提升游客体验:通过科学规划,风景名胜区可以提供更好的遨游路线、景点设置和服务设施,从而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受。
1.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水平,为旅游规划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二、旅游规划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影响2.1 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旅游规划能够为风景名胜区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2 拓展旅游市场:通过旅游规划,可以更好地了解游客需求和市场趋势,为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
2.3 促进景区品牌建设:旅游规划可以匡助风景名胜区建设独特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协同发展3.1 综合考虑: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旅游规划应该相互协调,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文化遗产、旅游需求等因素,实现协同发展。
3.2 持续更新:随着旅游市场和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旅游规划需要持续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3.3 互动合作: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和旅游规划机构应该加强互动合作,共同推动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四、实践案例分析4.1 黄山风景名胜区: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通过科学规划和旅游规划,成功打造了“五星级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4.2 大峡谷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是美国的知名景区,通过细致的规划和管理,实现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辟。
风景名胜区规划概述
总结: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的层次
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多个风景名胜区、省域、区域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个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风景名胜区内部,一个或多个景区、
入口区、游客中心等。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风景名胜区景点规划——详细规划的一个类型 景点建设、游线、设施等专项设计——设计与施工图
2.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 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3.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 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 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 育。
4.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 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 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 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 域。
④确定配套的水、电、气、热等专业工程规划或单项 工程初步设计;
⑤提出必要的经济技术指标、估算工程量与造价及效 益分析。
景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
景点规划图纸包括:景点综合现状图,规划总 平面图,相关设施和相关专业规划图,反映规划 意图的分析图、剖面图、方案图及其他直观图。 图纸比例为1/200—1/1000。
(三)风景区如何运营 8.权衡综合效益,调控游人容量 9.发掘内外潜能,改善经营管理 10.整合各种规划,实行可持续发展方略
第五节 风景区规划的依据
风景区规划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国 家各项技术标准规范,风景区的基础资料。
一、法律法规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是指为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国各地风景名胜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资源概况:对该风景名胜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地质地貌、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概述。
2. 规划目标及基本理念:规划对于该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目标和基本理念进行明确,包括如何保护和利用资源,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如何提升旅游环境品质等。
3. 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交通道路、停车场、酒店旅店、景区服务中心、购物中心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
4. 地貌景观规划:对包括山水、动植物和人文景观在内的地貌景观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
包括如何修复和保护景观,如何制定游览路线和游览线路设置等。
5. 环境规划:对景区内的环境问题进行规划和管理,包括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6. 景区经济规划:对景区经济的发展进行规划。
包括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如何落实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营销和推广等。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旨在确保景区内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利用,同时维护游客需求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风景名胜区是指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知名度,以及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科研、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需要对其进行详细规划,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下面将介绍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标准。
首先,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道路、游客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管理保障等方面。
自然环境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分布、植被覆盖等因素,保持自然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人文景观规划应突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提升游客体验和文化内涵。
交通道路规划应确保交通便利和安全,游客服务设施规划应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生态保护规划应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管理保障规划应健全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
其次,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周边环境包括当地居民、相关产业、生态环境等。
规划应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利益和意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
同时,规划应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风景名胜区的综合竞争力。
生态环境方面,规划应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再次,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规划应立足长远,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最后,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管理和监督。
规划应明确管理责任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保障,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规划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之,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道路、游客服务设施、生态保护、管理保障等方面,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注重管理和监督。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一、引言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旅游规划是两个相互关联且相互依赖的概念。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指对风景名胜区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管理,旨在保护和提升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旅游规划则是指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和管理,以满足游客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和内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提升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等。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环境污染。
2. 文化遗产保护: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规划要求对这些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可以通过修复古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等方式,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3. 旅游资源开发: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区域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设施等。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规划的目标和内容旅游规划的目标是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体验,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目的地规划:旅游规划要求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和管理,包括景区划分、旅游设施布局等。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2. 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规划要求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主题旅游线路、推出特色旅游活动等方式,提供丰富的旅游选择。
3. 旅游服务提升:旅游规划要求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导游等方面。
通过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旅游规划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相互依赖,互为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名胜区规划一:名词解释1.景源:能够作为观赏性的景物的资源。
2.景物:具有观赏,科学文化机制的客观存在的物体,是风景名胜构成的基础要素,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客体。
大体可分为: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其他等8类。
3.景点由若干个相关联的景物所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4.景观: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点景象。
是按照美学观点完整结合而构成的景物组合,并被人的各种感官所接受,形成美的感受。
5.景区: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要求而划定的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景物,景观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6.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7.游人容量:指是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单位时间,一定规矩单位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定某时,某地游人数量的警戒值。
8.设施容量:指一个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在可接受的条件下能够满足的游客最大量。
9.社会容量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最大的容忍上限。
由于旅游者与接待地居民常在种族、文化、经济、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故旅游者的出现必然对居民造成一种心理影响。
如果游客数量过多,对当地居民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
随着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还会造成物价上涨,使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产生抵触和不满。
10.生态容量: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不致退化或者短时自行恢复的前提下,可以安全承载游人活动量,既能接受的游客数量二:问答题:1.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其特性是什么?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是1.自然属性,在被规划为风景名胜资源之前是一种普通的自然资源。
自然属性是风景名胜资源的最根本属性。
2.社会属性,在被人们欣赏的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加上了人类的劳动和思想,也就变成了风景名胜资源,3.政治属性,风景名胜资源是属于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大部分国家都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国家的风景名胜资源。
4.经济属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赋予了经济属性,但是还不能完全用经济量来衡量。
特征:1整体有用性,各种要素相互影响,且都有作用。
2. 空间的固定性,在某个地方形成,具有区域性,无法移动。
3.时间的无限性,其中数量,质量和周围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风景名胜资源要得到延续,是建立在人文和自然资源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
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一旦被复制,就失去了其自然和文化背景,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5.景观的共享性,不仅表现在一定的区域类,在区域外也具有共享性。
6景观的开放性,通过对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吸收和渗透,具有开放性和运动性。
2.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现状如何?发展阶段:1.风景名胜区的无序阶段(1949—1977),除了重点地区外,大多数的风景名胜区都没有进入保护范围。
2.风景名胜区的起步阶段(1978—1994)从1982年国务院审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至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92】50号)的10年期间,建立了国家,省和地方3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系。
3.风景名胜区发展阶段(1994年以后)受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44个发展到187个。
目前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现状为1.风景名胜区处于一种周而复始的破坏,恢复,再破坏的恶性循环。
2.各种利益冲突导致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在消失,在减退。
3.资源无偿或者低价使用,导致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4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纪的管理原则上执行的不够彻底。
3何谓风景名胜的构成的三大要素?我国风景名胜区是如何分类的?三大要素是游赏对象,游览设施和运营管理我国风景名胜区1.按等级特征分类2.按用地规模分类:小型风景区(用地在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200km2) 大型风景区(101-500km2)3按景观特征分类;山岳型风景区,峡谷风景区,岩洞风景区,江河风景区,湖泊风景区,海滨风景区,森林风景区,草原风景区,史迹风景区,综合性风景区。
4按结构特征分类:单一型风景区,复合型风景区,综合型风景区5.按布局形式分类:集中性风景区,线型风景区,组团型风景区,发射型风景区,链珠型风景区,星座型风景区。
6按功能设施分类:观光型风景区,游憩型风景区,休闲型风景区,民俗型风景区,生态型风景区,综合型风景区。
4.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哪些基本原理?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基本原理:1整体性原则2择优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 4.调控性原则 5.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基本方法:1.思维方法 2.理论方法 3.研究方法 4.技术方法 5.管理方法6工作方法、功能:1.控制作用 2.优化作用3.协调作用4保障作用、5.从宏观到微观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层次有哪些(类型)?从宏观到微观尅分为8个层次:1.风景发展的战略规划2.风景旅游体系规划3风景区域规划4.风景区规划纲要(审批管理) 5.风景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 6.风景区分区规划7.风景区详细规划(审批管理)8景点管理6.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包括哪些内容?(文本与图件)规划成果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4个部分规划文本应该以法例条文的行文形式。
直接叙述规划主要内容的规定性要求,规划图纸应该清晰准确,图文相符,图例一致,应该在明显位置标明图名,图例风玫瑰,规划期限,规划日期。
规划单位及资质图鉴编号等。
规划说明书应该分析现状,论证规划目的和意图,解释和说明规划意图,基础资料汇编应该包括自然景源,人文景源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发展状况等、7.风景名胜资源调查包括哪些内容?风景名胜资源如何分类?(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风景名胜调查包括风景名胜资源系统,旅游服务系统,居民社会经济系统3部分。
涉及到测量资料,自然和资源条件,人文和经济条件,设施和基础工程条件及土地和其他资料5个工作方面的内容。
风景名胜资源的分类:1自然景观资源,天景,地景,水景,生景。
2.人文景观资源:园景,建筑,史迹,风物。
8.风景资源评价的指标有哪些?(P72)如何对风景名胜资源分级?评价指标有:1.美学评价指标;风景名胜资源的外在美(形态美,色彩美,听觉美,动态美,结构美,功能美,嗅觉美,味觉美等)2科学评价指标;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脆弱性。
3.综合评价指标将景源分为综合,项目,因子3个层次,对风景区或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应该选用综合评价层次指标,对景点和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次指标,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选用因子评价指标。
分级:1.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和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2.一级景源应该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闻名和在国际上具有吸引力、3 二级景源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在省内外闻名和在省际具有吸引力。
4三级景源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在相关地区具有吸引力、 5.四级景源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在本风景区具有一定吸引力。
9.根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的评选,我国十大名山、五大湖泊、五大沙漠、三大雅丹、四大城区、八大海岸、十大森林分别是什么?十大名山:西藏南迦巴瓦峰、四川贡嘎山、西藏珠穆朗玛峰、云南梅里雪山、安徽黄山、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新疆乔戈里峰、西藏冈仁波齐峰、山东泰山、四川峨眉山五大湖泊:青海湖喀纳斯湖(新疆) 纳木错(西藏) 长白山天池(吉林) 西湖(浙江)五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内蒙古)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新疆)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新疆) 鸣沙山、月牙泉(甘肃) 沙坡头(宁夏)三大雅丹:最瑰丽的岩石雅丹:乌尔禾(新疆) 最神秘的雅丹:白龙堆(新疆) 最壮观的雅丹:三垄沙(新疆)六大城区:厦门鼓浪屿(福建)苏州老城(江苏) 澳门历史城区(澳门) 青岛八大关(山东) 北京什刹海地区北京)八大海岸:亚龙湾(海南三亚)野柳(台湾基隆) 成山头(山东荣成) 东寨港红树林(海南琼山) 昌黎黄金海岸(河北) 维多利亚海湾(香港)崇武海岸(福建惠安)大鹏半岛海滩(广东深圳)十大森林:天山雪岭云杉林(新疆) 蜀南竹海(四川)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吉林) 尖峰岭热带雨林(海南) 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云南) 波密岗乡林芝云杉林(西藏)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云南) 轮台胡杨林(新疆) 荔波喀斯特森林(贵州)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黑龙江、内蒙古)10.简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分析规划的背景?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风景区规划应该应地制宜,突出本风景区的特性。
2应当根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3严格保持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的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的景观培养。
4.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的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和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的机制,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风景游憩场所。
5.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的健全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工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奏持续发展、规划的背景分析:1.区域;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环境区位,交通区位,与周边诚征,风景区的关系 2.社会经济背景;所在区域的GDP ,旅游业的收入,旅客的增长和构成。
3资源条件;,景观资源,生态资源 4.服务设施条件11.如何确定规划区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确定规划区的范围;1.原则;风景资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历史文化社会的连续性。
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
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要求:必须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既能在地形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
在地形图上标界范围,应是风景区面积的计量依据。
规划阶段的所有面积计量,均应以同精度的地形图的投影面积为准。
确定规划区的性质;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依据风景区的典型景观特征,游览欣赏特点,资源特点,区位因素,以及发展对策,功能选择来确定。
风景区的性质应明确表述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等三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准确精炼。
确定规划区的发展目标;1.内部系统的目标:建立并完善以保护为基础的风景游赏主题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