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入情,读悟感知(第一课时)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无私付出和深深的爱。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感恩母亲的恩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课文《母亲的恩情》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感受母亲的恩情•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母亲对自己的爱四、教学准备•课文《母亲的恩情》的课本•黑板、白板或投影仪•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讲述一些他们和母亲之间的温馨经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自己的爱和付出。
2. 学习课文《母亲的恩情》(2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句,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细节。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方式和修辞手法,让他们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3. 分析课文(10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课文中有哪些描写表达了母亲对作者的爱?–作者是怎样感受到母爱的?–课文中有哪些细节让作者感恩母亲的恩情?–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增强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表达?•提醒学生关注细节,并从中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爱和付出。
4. 情感表达(1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和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短文真实、感人。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鼓励学生将自己写的短文朗读出来,展示给全班同学。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他们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恩情,以及感恩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练习册或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练习。
该教学设计以课文《母亲的恩情》为内容,通过阅读、分析和情感表达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母亲的爱和付出,在感恩母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注: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教学时间可以适当调整。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歌曲导入1、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2、同学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无微不至的关心自己的孩子,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3、你们都有一个好妈妈,同时,老师也为你们的妈妈感到欣慰。
因为你们小小年纪就能铭记那份母亲的恩情。
(板)二、揭题、生字词、读、填空1、“恩”是前鼻音。
“恩情”就是深厚的情谊。
2、谁来读读课题?3个齐读。
3、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写的是谁的恩情?课文讲述的究竟是怎样一份母亲的恩情呢?自己轻生地读一读课文。
(要求)4、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宝宝,你们能读好它们吗?指名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5、读好这些词语,读课文就更轻松了。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注意看准字音,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6、(请4个小朋友分小节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7、看,你能把这段话填一填吗?《游子吟》作者叫(),是()朝的一位诗人。
这首诗是他在()岁那年写成的,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着()。
三、简介作者1、小朋友们,图上这个人就是孟郊。
他是唐朝著名诗人,40岁时才考中进士,后来到江苏溧阳当现令。
于是,立刻回家迎侍老母亲。
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50岁那年,诗人经不住心潮澎湃,激动的吟出《游子吟》。
(出示)自己轻声读一读。
谁来读读这首小诗?我们一起读读看。
2、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吟诵。
诗人铭记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恩情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寻。
四、学习第1节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段话。
要求:边读边想,母亲对他好吗?好在哪儿?A、(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忙”在字典里有两种含义:①事情多,没空闲。
如:工作忙。
②急速地做。
如:大家忙着干活。
(√)你也能用“忙着”说一句话吗?(什么情况),(谁)忙着(干什么),(忙得怎么样)。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摘要:导入课、格言世界上任何种爱都比不上无私母爱,根抚摸报、己先认下生形和结构这6有什么特,下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母亲恩情》
《母亲恩情》课教学设计、导入课、格言世界上任何种爱都比不上无私母爱
母爱是无私母爱是伟妈妈是我们身边天使
、你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吗?会唱起唱
说说你妈妈是怎样关心你?3、朋友们我们现常用《世上只有妈妈》这首歌表达我们对妈妈敬
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样他们喜欢用诗表达己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课就写了古代诗人因到感受到母亲恩情而写诗事
二、揭示课题题
、板课题母亲恩情
教学恩、知道“母亲恩情”这题目思吗?3、齐课题
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初课、请朋友们轻轻打开借助拼音课做到准音通句子
(学生课边边画出生词和节
)、检学情况出示生词缝补报答抚摸沐浴铭记迟到生机勃勃孟郊针线湿润光辉永远寸
草心恩情慈爱带开火车齐 B拼音齐3、理长句子()孟郊抚摸着身上衣视着那又细又密针脚
心里想母亲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光辉吗?()母亲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心他50周岁那年写
成了这首著名诗《游子吟》
、把生词和句子带入课再课把课得正确、流利
5、分然段朗课
四、学习课、了课你们明白了什么?、再课你程有没有发现发现课有什么独特处?(介绍包诗)
五、教学生、出示生卡片补针根抚摸报、己先认下生形和结构这6有什么特?3、你记住
了哪?用什么方法记住?、重指导写摸报5、学生描红仿写完成习册六总结今天我们起认识了孟郊和他母亲母亲对孟郊有怎样恩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恩情》。
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
方法目标:能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熟记生字。
分层目标:会写“孟”字。
【重点、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报、补、针、根、抚、摸”,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自学: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圈出生字,三角号标注会认的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描课后生字;4、给生字组词语。
导学:一、导入课文,揭题解题。
1、小朋友,你们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3、小朋友们,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得到过母亲的关心和呵护。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课文,是古代诗人感受母爱之深而有感而发写诗的事。
4、板书课题、读题。
5、出示生字,教学生字“恩”。
6、“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7、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同位互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对了,用自己的方式表扬他,有问题,教教他。
3、师重点讲解:报:服——换偏旁,强调笔顺。
4、小组合作交流剩下的生字。
5、组长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2、把你喜欢的一节在小组内读一读,评选朗读之星。
(正确、流利)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同位交流字的笔顺。
2、观察字的结构,找到共同点。
——左窄右款3、师重点强调“补”字,衣字旁中间是撇和点。
师范写,巡视。
4、剩下生字同位交流结构要点和关键笔画。
5、学生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案
母亲的恩情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二、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听《世上只有妈妈好》。
我们每个人都有亲爱的妈妈,妈妈每天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
过渡: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2、出示生字“恩”,指读,怎么记住它?3、解题:恩情:深厚的情意。
“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
要求:听准字音2、预习自读: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圈出生字。
3、第一遍读课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把绿线里生字多读几遍。
看谁记的生字多。
汇报:出示绿线里生字:指读(注意后鼻音的字)齐读4、第二遍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把田字格里生字多读几遍。
待会儿检查。
汇报:你在第几自然段认识了什么生字,可以组什么词?(1)指名试读生字卡,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3)出示带生字句子:认读词语:缝补用图来理解词意指导读长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5、生字齐读,去拼音抽读。
6、第三遍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评价(3)看插图:读1、2、3自然段四、教学生字1、开火车抽读生字2、游戏:生字娃娃回家3、教师范写指导:“永寸”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2下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课案
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铭 记 在 心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课案
理论支持
“文包诗”这类课文,叙文与诗歌互为表里,融成一体。其中,诗作是教学的重点。它最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叶圣陶先生指出:“诗歌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单就字面解释,就同胡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的滋味,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隽永。”因此,这类课文的教学,应以诗统文,以文解诗,把诗和文的学习有机联系,紧密结合,即“互文和解”。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感悟文中包含的浓浓的爱,第一课时必须扎扎实实地读好课文,扫清障碍,第二课时的深读才能得到保障。
齐读:缝补衣服
2.问:缝补衣服要用什么?(针和线)
齐读:针线
3.问:针是什么偏旁?为什么?(金字旁,因为是用铁做的。)
4.请同学们再看看,这位母亲多大年纪了?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头发都白了)
齐读:几根白发
5.出示句子:
“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预习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初步读通课文,将《游子吟》读熟。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篇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the first class of mother's kindness《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篇章2:《母亲的恩情》听课记录及评析教学设计篇章1:《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
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
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
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
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
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学情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
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
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领悟意境,涵咏真情——读《9、母亲的恩情》.doc
感悟意境,涵咏真情——读《9、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又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
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课前,我发现很多孩子对文中的古诗已经很熟悉了。
如何根据文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孟郊产生情感的共鸣,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课堂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还是情。
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得以有效地强化才能得以充分开启。
语文是感性的,是一种文化的解读,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在文中潜心涵咏,感悟文本的人文性。
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不管是文还是诗,处处都洋溢着母爱的光辉和游子的感恩之情。
教学时,应注意诗文有机结合。
指导学生读好1 3自然段便能使他们较好地借文悟诗了。
学习第一自然段,可以借助课文插图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这一句,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联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让学生说说母亲还会想些什么?通过情景想象,让学生体会母亲为了儿子不辞劳苦以及对将要外出的儿子十分不舍的情感。
教学第二自然段,可结合插图所描绘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老师扮演母亲,学生扮演孟郊。
用对话的形式再现文本语言,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万般惦念与不舍。
这里可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说说当孟郊听着母亲临别的嘱咐,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跟白发,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又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学完一、二自然段,可让学生读读《游子吟》,说说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哪几句诗的情景。
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与各句诗相对的句子,然后诗、文对照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文中表现出的情意。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情感的高潮部分,情景交融。
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自然段对于景的描写,正是为了突出作者心中的情。
看着阳光下生机勃勃的小草,孟郊触景生情,不由得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关怀。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读准15个生字,学写3个生字,认识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诵读《游子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文对照,在合作探究中阅读、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欣赏歌曲《游子吟》。
一、课题导入,引入情境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母亲的恩情。
2、课题中有个生字,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前鼻音读得真准!请你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恩”这个字。
怎样记住“恩”字呢?(结构、偏旁)为了帮大家记住这个字,老师还编了一句口诀:因为有心,所以感恩。
(书空)3、学会了“恩”,我相信你们再读课题时的感受会不一样的。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正音正读1、母亲对儿子到底有怎样的恩情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提示:《游子吟》这首诗单独成段)(2)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易错的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语认读。
恩情针脚游子吟几根白发孟郊缝着铭记永远注视湿润迟迟归三春晖慈母抚摸沐浴寸草心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小朋友们字词认读得怎么样?接下来,我们加大难度,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下面我们开火车读。
小朋友们读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读完了词语,接下来老师要检查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那就请5个小朋友每人朗读一段,比比谁读得正确。
(正确的要求是: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回读。
)同学读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哦!5、读完课文后,小朋友们发现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文中包含着一首古诗)其实,这篇课文就是围绕这首古诗来写的,这样的课文就叫—文包诗。
(板书:文包诗)文包诗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同学们还记得吗?(《英英学古诗》)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细心的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课文中还有三幅图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与同桌讨论交流:图上画了什么?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重点解读课文1至2自然段,学会相关段落的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1、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2、学会有关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课前准备《游子吟》诗一首;相关词语;针线包一个。
五、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吟诵了几首诗,真好!知道吗,中国可是一个诗的国度啊!许多诗人用诗歌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受,写下了那么多的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特别是唐诗,最厉害了!你还见过哪些唐诗,介绍给大家听听。
(二)走近《游子吟》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唐诗,(出示《游子吟》),你见过吗?什么时候见过的?2、请你再一次读读,然后向大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是很明白,想提个问题。
3、学生交流。
4、小结: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在朴实而又简短的诗句中展露无遗,这就是这首诗的魅力。
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也成了千古传唱的佳句,让我们记住它。
5、吟诵全诗。
(三)走近孟郊1、你知道这么好的诗是谁写的?——板书:孟郊,生认读。
2、你还知道孟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3、是什么使他诗兴大发,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小诗?你想知道更多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恩情》(电脑出示)。
4、学习生字“恩”,读好课题。
“恩”:前鼻音。
恩情——深厚的情谊;恩惠;恩人——对自己有大恩的人;恩师——称对自己有恩情的师傅或老师。
(四)走进课文,初步感知1、配乐诵读,以情动人。
请大家打开课本,边看课文边听老师诵读,想一想,孟郊怎么写出了这首诗?2、学生交流。
3、孟郊深深地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慈母心,让孟郊沐浴在母爱的春风里,成长,成人。
母亲的恩情教案(第一课时)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顾古诗1.师:同学们,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人,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深情地走进——《母亲的恩情》。
(齐读课题)2.师: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察一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先选几个生字考考你:ppt出示:寸永迟这三个字你能从书写上给大家提个醒吗?ppt出示:抚摸你能从字形上猜猜这个词语的意思吗?ppt出示词语:谁能读好这些词语吗?(指读,齐读)湿润恩情抚摸注视慈爱光辉沐浴报答铭记著名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诗人孟郊为了铭记自己母亲的恩情,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一首小诗——《游子吟》,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古诗)二、精读第一自然段1. 师:《游子吟》吟诵的是——母亲的恩情,那“母亲的恩情”藏在哪里呢?告诉你,就藏在诗句里,躲在课文中,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寻找“母亲的恩情”,请你轻轻打开课本,(ppt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画出描写母亲动作、想法、语言的句子。
(生自读)2.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读)ppt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3. 师:夜深了,应该干什么了?(睡觉、休息)可是母亲睡了吗?(没有)母亲……还在油灯下,从这个“深”和“还”,你感受到了什么?(指说)4. 师:母亲的恩情还藏在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里?(指读:一针针一线线)如果老师把它换成“一针一线”,感觉还一样吗?哪里不一样?ppt出示对比句: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师:(指说)看来同学们读得都挺细致,以后咱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斟酌,添一个字减一个字都要经过思考。
记住了吗?5. 师:你看,这就是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出来的针脚,什么样子呀?(指说:又细又密)母亲为什么要将针脚缝得“又细又密”呢?这里藏着一个习俗呢!古时候,如果家里有人外出,妈妈为他缝补衣服的时候,只要将针脚缝得又细又密,那么出门的人就可以早点回来,就是为了能让孟郊早点回来,所以——(引读: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在教师引导下,感悟古诗的读、唱、吟、舞。
3.理解《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并教育学生要知恩图报。
2.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导入新课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歌颂母爱的。
【探究活动二】学习生字,了解作者【3分钟】
1.齐课题
2.了解作者
【探究活动三初读课文【3分钟】
【导学过程】
【导学一】以情导入,诱发感恩【3分钟】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歌颂母爱的。题目是《母亲的恩情》。说的就是唐代诗人孟郊感受母爱而作诗的故事。
【导学二】揭示课题,学习生字,了解作者【3分钟】
1.(板书:母亲的恩情)恩,领读。教“恩”,前鼻音,上下结构,上“因,,下“心”。“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问: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写谁的恩情?(母亲)
。
【导学三】初读课文,感知恩情【15分钟左右】
1.标出自然段序号,告诉学生:《游子吟》为一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看清字形,想想意思。”要改为“点”。
【活动四】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一节课大家的表现非常优秀,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基本上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的做一做导学案上的训练题,进一步巩固新学的知识,为后面理解课文整体内容打上好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
2. 熟读课文,领会课文中的情感和内涵。
3.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 通过描绘母亲的形象,让学生树立亲情观念,懂得感恩和珍惜家庭、家人。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和感受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
2. 难点:熟悉使用文言文类型的语言,进行复述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备课笔记、教案、教具(PPT,音响设备等)。
2. 学生准备:听课笔记、语文教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用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入课文主题——母爱是伟大和重要的。
比如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吃饭,母亲千方百计想办法引导孩子吃饭,孩子还是不肯吃,母亲跟孩子说:“你做过这么一件事吗,有一天我把你剜下来去卖,然后买了肉回来给爸爸和妹妹吃。
”孩子听到母亲的话马上成了乖孩子。
2.呈现教师通过PPT或者音频播放课文《母亲的恩情》。
每一段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出来,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读,理解意思,领悟其中的情感。
3.讲解师生一起分析《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
教师指出母亲视子女为生命之本的特殊地位,生育子女是母性责任,教育子女则是母爱完美地表现。
然后老师讲述古代封建家庭中母亲养育子女的困难和艰辛、母亲在家庭中处境的悲苦。
母亲为了她的儿女付出了多少辛苦,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
4.复述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贴近生活中的母爱和家庭关系。
如:“你能说一说文章主要叙述了哪些事情?”“文中说到母亲煮的饭很清淡,为什么?”5.练习(1)课内辩论:限定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母亲的恩情,为自己的立场讲述一些事情,然后现场辩论。
(2)填空练习。
请学生阅读下列文段并填空。
“我已见证了世间很多爱的伟大,但任何一种爱也无法与母爱比拟。
母爱最能__________人心,最能唤起希望。
母爱本无期望,只有小小的恩赐——卑微的哺育。
但感恩的儿女未曾止步于此,他们努力学习和工作,以自己的____________和力量返还母亲。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
1、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引出孟郊50岁那年写《游子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母亲恩情的品质。
2、回忆学过的写敬长辈的课文。
3、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所以我们对长辈要。
背诵《游子吟》
指名说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2、了解孟郊。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二次备课
一、听歌揭题,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自由交流听了歌你知道了什么?
3、师述:是啊,世上最伟大就是母爱。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自己想办法解决。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班级
二
课题
10沉香救母(一)
课时进度
第三课时
课型特点
新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复述好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复述好课文。
可以看图复述、看提纲复述等。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班内交流
学生交流写字要点
学生练写生字
口头组词
重视交流过程比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要。分享学习成果,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俗话说。一个苹果两个人分,各得一半;一个智慧众人分享,会变成多个智慧。通过交流,互相欣赏,这对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快乐。
作业设计
1、认真完成描红本。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三、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案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恩情铭记抚摸、等。
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学难点:,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家里谁最关心你?,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3、板书:母亲的恩情,教学生字“恩”4、“恩情”什么意思?4“恩情”是指深厚的情谊。
让我们深情地读好课题。
(指名读,再齐读)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母亲的恩情。
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齐读1、2自然段,边读边圈出这两个自然段中的生字。
3教学生字:恩补针根(音形意)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
出示:慈爱、缝补、恩情;永远、报答、铭记;抚摸、沐浴、湿润;注视、著名、;一针针、迟迟归、寸草心;白发、生机勃勃(1)指名试读(提示:应带着什么语气读?)(2)师生评议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同桌互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了什么呢?2、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
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一首诗中,就是——《游子吟》,想读读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四、精读课文,借文悟诗1、诗人永远铭记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恩情呢?让我们走近课文去探寻!请小朋友们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想想母亲为孟郊做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的吗?用直线划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温馨提示:交流可以这样说:我划的句子是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课件出示:……A、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1、小小格言: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比不上无私的母爱。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妈妈是我们身边的天使。
2、你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吗?会唱的一起来唱。
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3、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教学恩2、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初读课文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缝补报答抚摸沐浴铭记迟到生机勃勃孟郊针线湿润光辉永远寸草心恩情慈爱A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B去掉拼音读,齐读3、理解长句子(1)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2)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在他50周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4、把生字词和句子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2、再读课文,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发现课文有什么独特之处?(介绍文包诗)五、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补针根抚摸报2、自己先去认读一下生字的字形和结构,这6个字有什么特点?3、你记住了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4、重点指导书写摸报5、学生描红,仿写,完成习字册六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孟郊和他的母亲,母亲对孟郊有怎样的恩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册2021年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3篇下一篇:《壶盖为什么会动》教学设计《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
2、会写2个生字。
3、了解孟郊、诵读《游子吟》。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感受母亲对孩子的那种爱,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难点:能感受母亲对孩子的那种爱。
教学用具:生字卡和生词卡一、谈话导入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早已没有呼吸的女人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趴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形了。
救援人员们发现她身下还有一个3、4个月大的孩子,孩子睡得很香很甜。
孩子身上的手机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救援人员,却在这一刻落泪了。
这个女人就是孩子的妈妈啊,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她把生的希望全部留给了孩子。
这就是妈妈,她还有另一个动人的称呼——母亲。
板书:母亲小朋友们,每天为你洗衣做饭的人——母亲;每天为你整理衣装的人是——母亲;每天为你忙碌操劳的人——母亲;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千百年来,什么都在改变,不变的只有这浓浓的母爱。
这份重如山的恩,深似海的情汇成了一个词语——恩情。
谁来读读课题?(你读准了恩字的前鼻音)“恩”还能组成哪些词?(恩重如山、恩爱、感恩、恩师)这些词语都充满深厚的情意,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这篇关于“母亲”的课文,现在请听老师读一读这个动人的故事。
看谁听得最认真。
2、课文中写的是谁的母亲?唐代孟郊3、从小朋友们那专注的表情中就知道你们都被感动了,那就赶快自己去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词语缝补针脚铭记湿润抚摸沐浴一根一针针一线线①指读第一组,读着这组词语中你觉得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小老师领读。
针脚:前后两针之间的距离,看实物②指读第二组,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境入情,读悟感知(第一课时)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烟台的海和烟台人的赞颂之情,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情感。
本文的语言优美,写法上也有着鲜明的特点: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全文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脉络清晰,重点凸显;分述一年四季独特景观时,又近乎一致地采用了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方法,艺术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
2、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全文多处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传神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烟台海的不同特点,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设计理念]:
作为第一课时的设计,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必须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遵循书不读通
不开讲的原则,以体验语言文字的作用为目标,将读的训练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思、议等多种的语文实践活动,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歌颂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情感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烟台海的特点,烟台人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习本课新词,结合文本重点理解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领会课文独特的写作顺序。
4、欣赏烟台的海冬季独特的美,感受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怕寒冷,不惧危险,敢于迎接挑
战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悟,让学生欣赏烟台的海冬季独特的美,感受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怕寒冷,不惧危险,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设计思路]:
对于江南学生来说,亲眼见过大海的可能不多,能体会到大海的特点无非是无边无际广阔无垠等书本文字。
基于此点,本课时的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以文本为桥梁,透过语言文字,走近烟台的海,领略烟台海的独特魅力。
尤其是烟台的海冬季的特点,是烟台的海独特景观的关键之处。
这一段文字从写作结构上来说和后面三个小节的描写相类似,因此,在教学上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通过景、人两方面深入的剖析、体会,感受这一写作特色,为后面三
个季节的教学作出示范。
与此同时,在教学完第二自然段后,注重回归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初步认识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舞台。
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课文总分总的结构,以及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领会课文中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板示:海。
谈话:同学们见过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说)
第一板块:展示地图,引领入境。
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课前交流,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大海的向往,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近烟台的海(板示:烟台的),一起去领略那里海的独特魅力。
2、看地图:烟台在哪里?请同学们看地图。
烟台是我国沿海城市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它依山傍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其实中国的沿海城市很多,那烟台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生读文字,回答刚才的提问。
小结:对,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城市,它们都是东面或南面临海。
而烟台正因为北面临海,所以有了独特的海上景观。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按老师的要求去初步领略一下。
(板示:独特)
[设计意图:在上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入情境,获得整体感知,教师情绪的渲染、精彩的过渡、多媒体的指示都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
]
第二板块:初读文本,感受特点
1、出示自读要求:
①标上自然段序号。
②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③想一想: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独特之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一组词语,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蔚为壮观
轻盈嬉笑顽皮害羞
浪漫恬静水平如镜如痴如醉
高远湛蓝忙碌起锚远航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既能了解学生生字词语的音是否掌握,也为学生了解烟台海的特点埋下伏笔。
]
②出示一组句子,读通读顺: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设计意图:朗读是为感悟文本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一些长句子,检查他们自读要求②的达成度。
]
③、畅说烟台海的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师: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那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说,相继板书)冬凝重
春轻盈
夏浪漫
秋高远
小结过渡:作者正是这样别出心裁地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给我们介绍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的,我们先走近烟台冬天的海,去领略它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本文的写作顺序有了深刻的印象。
]
第三板块:走进文本,研读感悟。
1、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烟台的海有着怎样的独特景观?抓住关键词句,用心体会。
2、学生自读体会。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文字,出示一些画面。
(深入感悟烟台冬天的海的景色)
A、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师:你抓住了描写涌浪的句子。
那你又抓了哪些关键的词呢?(同时注意词语的朗读指导)
(浪头多、声音响、速度快、来势猛、力量大)
小结:作者把涌浪比作小山、狮子,还赋予了涌浪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掀等精神和动
作,你觉得恰当吗?(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请大家看看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涌浪。
[设计意图:引导体会此比喻的好处:多方位多角度,形象逼真地表现了浪头之多、声音之响、速度之快、来势之猛、力量之巨,令人惊心动魄、深受震撼!]
看图片后读:从画面中感受着涌浪惊心动魄的气势,相信我班的男子汉一定能把这种气势带到朗读中来。
(男生读后再齐读)
B、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烟台的海形成了如此的涌浪呢?(真不错,你抓住了形成这样涌浪的原因。
)
C、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
(指名读句子,理解凝重,)
师:你抓住了本段的中心句。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海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渡: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人们又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
)
4、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写人部分:
反馈:同学们,人们干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板示:勇敢)
5、小结构段方式,再读感悟: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显得如此凝重。
这个自然段就是围绕第一句话,由景到人(板书:景人),展示了冬日烟台海的独特景观。
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小节,让烟台冬日的海的凝重、烟台人的勇敢深深驻扎在我们心头。
[设计意图:文本和画面辉映,让学生在自读感悟时有法可循。
引导他们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
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到冬日烟台的海那份独特的美,同时,又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独特的表现方法,抓住精彩之处进行精读和品读,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
第四板块:略读末段,延伸文本:
过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这样的海养育了这样的人,正是这样的人赋予了海这样的气息。
人与海,海与人,紧紧相依。
难怪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要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
[设计意图: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感悟烟台人与海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
]
第五板块: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领略了烟台冬天的海,我们知道这是一幅凝重的画,一道令人震撼的背景,是烟台人壮丽的舞台。
(板书:画背景舞台)它还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在这个舞台上,烟台人又干
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能用我们刚才学习冬日烟台的海的方法去学习其它三个自然段,能真正领略到烟台海的轻盈、浪漫、高远。
出示: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冬季烟台的海。
[教学板书]
烟台的海
独特
景人
冬凝重勇敢
春轻盈?
夏浪漫?
秋高远?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