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结合磷脂酰丝氨酸及氧化脂蛋白的清道夫受体(SR-PSOX)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合集下载

免疫学名词解释(超重点)

免疫学名词解释(超重点)

免疫学名词解释1、人痘接种:人为地选择毒性小的天花病毒在人体内造成一次轻型天花感染,从而获得免疫力。

贡献:死亡率降为2-3%缺陷:有一定危险——接种后轻则留下大块疤痕,重则会导致死亡,有的还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

2、减毒活疫苗:3、侧链学说:细胞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侧链”,每一类型的侧链适合于一种抗原;受到特定抗原的刺激后,相应类型的侧链便大量增殖,并由细胞上脱落到体液内,成为对抗原特异的体液免疫物质。

5、自身免疫(autoimmunity):对自身组织、细胞或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应答状态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引起的自身组织的损伤和临床症状6、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1)机体内存在有识别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在其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T、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BCR)和免疫球蛋白(Ig)结构的多样性,是免疫系统具有自身-非己分辨能力的分子基础。

(2)抗原进入体内后,选择相应受体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最后成为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记忆细胞。

(3)胚胎时期免疫细胞与自身抗原相接触则可被破坏、排除或出于抑制状态,因之成为失去对“自己”抗原的反应性,形成天然自身耐受状态,此种被排除或受抑制的细胞系称为禁忌细胞系。

(4)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与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系,形成自身免疫反应。

7、自身:胚胎时期已经接触过的抗原异己:胚胎时期没有接触过的抗原8、免疫(Immune):是指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借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9、免疫网络学说:(1)抗原刺激发生之前,机体处于一种相对的免疫稳定状态;(2)抗原进入机体后,打破了这种平衡,产生特异性抗体分子;(3)当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将引起抗独特型抗体的产生;(4)抑制增殖的克隆,防止其无休止的增殖,藉以维持免疫应答的稳定平衡。

10、独特型网络:抗原进入体内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此抗体(Ab1) 可诱导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即抗抗体, Ab2), 抑制抗体(Ab1)的产生。

清道夫受体与肺部感染疾病的研究进展

清道夫受体与肺部感染疾病的研究进展

清道夫受体与肺部感染疾病的研究进展王东;陈复辉;孙亚娇【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7(022)008【总页数】3页(P1500-1502)【作者】王东;陈复辉;孙亚娇【作者单位】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150086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最早有研究在巨噬细胞上发现了具有吸收及降解acLDL能力的清道夫受体,随后其他的清道夫受体家族陆续被发现,依据它们的序列和结构特点,清道夫家族有A-J10个亚分类[1]。

已经证实清道夫受体可以识别广谱的配体,包括微生物病原体PAMPs,以及宿主自身分子,如:热休克蛋白、脂蛋白等,基于清道夫受体能与病原微生物及内源性自身结构反应的特异性[2],清道夫受体是固有免疫反应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3]。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肺炎(例如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引起的肺炎)、肺脓肿、肺真菌病以及肺结核病等。

有研究表明清道夫受体家族与肺部感染性疾病有关,但其在肺部感染疾病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未完全阐明,最新的研究证明清道夫受体能与肺感染过程中氧化的磷脂及胆固醇结合,放大肺部炎症反应,进而参与肺部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反应[4]。

而且学者认为清道夫受体可以通过识别磷脂酰丝氨酸进而诱发凋亡细胞的抗炎作用[5]。

本篇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清道夫受体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相关的研究。

一、清道夫受体A(SR-A),也被称为SCARA1/SR-A1, SR-A是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上表达的具有吞噬功能的模式识别受体,SR -A可以识别不同的自体及异体的配体,包括已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acLDL、oxLDL),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细菌,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例如:脂多糖、双联RNA、非甲基化的鸟嘌呤二核苷酸、丙型肝炎病毒、热休克蛋白、蛋白多糖和β淀粉样蛋白等)[6]。

固有免疫详述

固有免疫详述

固有免疫
病原体黏附于上皮 局部感染穿越上皮层
局部组织感染

病原体被清除
组织M
组织DC
血管
借助正常菌丛、局部分 泌的化学因子和机械屏 障,阻止病原体入侵。
现存补体、细胞因子、趋化 因子及损伤诱导的抗菌蛋白 和抗菌肽清除入侵病原体
动员和激活 NK、M 和 DC, 吞噬病原体,通过识别PAMP 启动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
诱导固有免疫应答的免疫原
一、病原体和PAMP
➢ 病原体作为免疫原具有的特点 ➢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 脂多糖(LPS)
二、细胞损伤产物和DAMP
➢ DAMP的组成 ➢ 高速泳动族框蛋白1(HMGB1)
病原体作为免疫原具有的特点
病原体引起组织损伤的多种免疫学机制
• 免疫应答通常快而强烈; 抗原结构相对简单;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在 不同时期,免疫应答方式大致相同。 • 病原体显示的抗原(成分相对单一、共性、共有和变化较少、赖以生 存),统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
动员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 体和激活细胞毒性 T 细胞, 启动适应性免疫,清除感染。
保护性屏障
现存固有免疫应答 (即时相: 0 ~4小时)
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 (早期相: 4 ~ 96小时)
适应性免疫应答 (迟现相: > 96小时)
病原体入侵和抗病原体感染的时相区分
阻止病原体越过上皮层和在组织中形成菌落的多种屏障
固有免疫
• 防御素:
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小肠嗜酸细胞、上皮细胞等产生 杀菌广谱 抑制胞内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激发抗菌酶产生、损伤真菌和病毒
• 组织杀菌素和凝集杀菌素 • 其他的抗菌蛋白和抗菌肽

重组人抗血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自诱导表达及纯化

重组人抗血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自诱导表达及纯化

重组人抗血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自诱导表达及纯化龚志飞;杨翔;颜法宝;陈强;孙小强;华子春【摘要】旨在优化重组人抗血栓蛋白(rHAP)工程菌的自诱导培养基,以提高菌体产量及可溶性的重组rHAP蛋白含量.选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甘油、葡萄糖为因素,各取4个水平,采用正交表L16(45)进行试验设计,时影响菌体生长和可溶性rHAP表达水平的乳糖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自诱导培养基碳氮源的最优配比:2%蛋白胨,1.5%酵母,0.5%甘油,0.03%葡萄糖,0.2%乳糖.此时表达菌密度OD600和可溶性rHAP目标蛋白表达量分别是未优化前的2.04倍和2.85倍.在20 L发酵表达时,rHAP工程菌OD600值高迭93,菌体温量为1 620 g/20L.利用Q-Sepharose和SP-Sepharose纯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表达蛋白为目的融合蛋白.【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1(000)012【总页数】7页(P192-198)【关键词】抗血栓蛋白;优化培养;发酵;纯化;鉴定【作者】龚志飞;杨翔;颜法宝;陈强;孙小强;华子春【作者单位】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常州213164;常州靶标生物医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州213164;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常州213164;常州靶标生物医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州213164;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常州213164;常州靶标生物医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州213164;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常州213164;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常州213164;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常州213164【正文语种】中文重组人抗血栓蛋白(rHAP)[1]正是利用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胎盘抗凝蛋白与水蛭素C端结构域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抗凝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38 kD。

初步研究表明,重组人胎盘抗凝蛋白变体保留了Annexin V和血小板结合的性质,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凝血酶抑制活性,而且其凝血酶抑制活性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2]。

GPCR通路激活剂

GPCR通路激活剂

细胞表面的聪明受体作者:王曼徐华强来源:科学杂志()录入:Admin 字体:构成生物体数以亿计的细胞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一直处于互相联系中,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反应,因为它们表面有“聪明”的受体。

强光使人闭眼、花香使人愉悦、黑暗使人恐惧……,你有没有想过,人的大脑是如何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的?人的身体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并精密协调地工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这其中又是什么充当传感器来传递信息,使细胞感知周围环境。

这些问题一直是个谜,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不清楚充当传感器的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它们如何工作。

两位医生出身的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细胞表面存在着一类称为G 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简称GPCR)的蛋白质,它将从外界接受的不同信号分子,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激活细胞异源三聚体的鸟苷酸结合蛋白(即G蛋白),后者将信号传至胞的效应分子引起反应。

这两位科学家是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医学教授莱夫科维茨(Robert Joseph Lefkowitz),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学教授科比尔卡(Brian Kent Kobilka)。

因为他们突破性地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在工作机制,共同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莱夫科维茨1968年利用放射性追踪细胞受体,将碘同位素标记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证明了受体独立于腺苷酸环化酶(AC)的存在,随后分离纯化了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证实了细胞表面受体的存在。

后加入的科比尔卡则将编码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基因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并创造性地获得了β-肾上腺素能受体被激素激活并向细胞发送信号的精确图像,弄清了它的三维结构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什么是G 蛋白偶联受体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由细胞膜及其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外界信号进入细胞首先要通过细胞膜,水和氧气等小分子物质能自由通过,而某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自由通过。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是另一类可溶性受体,为 模式识别系统的重要成分,其功能是识别革兰氏 阴性菌胞壁脂多糖(LPS)并传递应答信号。
(1)甘露糖受体(MR) 与病原体细胞壁糖蛋白和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 和岩藻糖残基结合。
(2)清道夫受体(SR) 识别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G-菌LPS和G+菌磷壁酸 等阴离子聚合体,结构改变的蛋白质分子等
单核/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细胞, 同时又是一类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特异性免 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单核细胞的分化发育
骨髓造血过程中,在某些细胞因子如multi-CSF、 GM-CSF等刺激下,骨髓干细胞发育成为粒单核前 体细胞,后者进一步分化成为原单核细胞并进入 血流,在此处分化成为成熟的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约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3%,它们在血 液中仅停留8小时左右,然后穿过毛细血管内皮, 迁移到不同的组织,分化成为组织特异性的巨噬 细胞,寿命可达数月至数年。
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
一部分巨噬细胞定居于组织器官中成为组织特异 性的巨噬细胞并被赋予特定的名称,例如肺中的 肺泡巨噬细胞,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肝中的 枯否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肾中的肾小球 系膜细胞,脑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
调理性受体,非调理性受体。
单核吞噬细胞表面具有多种抗原分子,如MHC-I类 和MHC-II类分子,诸多黏附分子等,与细胞的功 能状态密切相关。成熟单核巨噬细胞还表达高水 平的CD14分子,被认为是较为特异的表面标志, 主要用于细胞表型的鉴定。
(三)单核吞噬细胞的识别模式
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防御感染性疾病的第一道防 线,近年来非特异免疫系统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 的人所接受。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 细胞

免疫细胞-幻灯片-(3)(1)

免疫细胞-幻灯片-(3)(1)
TCRγδ T细胞又称TCR1型细胞,大多数 分布于皮肤或黏膜淋巴组织
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1)细胞毒作用, 可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2) 免疫调节作用:活化后释放IL-1、IL-2、 IL-3、IL-4、IFN-γ、TNF等细胞因子,调 节免疫应答
4.Th 、 Tc、Treg
Th细胞 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分为 Th1、Th2、Th3和Th17。Th1细胞偏向于 分泌IL-2和IFNγ;Th2细胞偏向于分泌IL-4、 IL-5 、 IL-6 、 IL-10 ; Th3 细 胞 分 泌 TGF-β 发挥负调节作用;Th17分泌IL-17
磷脂酰丝氨酸
Toll样受体:识别G+菌肽聚糖、磷壁酸和病毒RNA
巨噬细胞表面受体
调理性受体:IgG Fc受体、补体受 体
细胞因子受体
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识别、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 参与和促进炎症 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加工提呈抗原并启动适应性 免疫调节作用
二、树突状细胞
5.Fc受体 成熟B细胞表面可表达IgG的Fc
的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IgG的Fc段 结合,有利于B细胞对抗原的捕获和识别。
6.MHC分子 MHC-Ⅰ和MHC-Ⅱ分子
7.丝裂原受体 美洲商陆和LPS的受体
(三) 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根据CD5的表达与否分为:B-1和B-2细胞 B-1细胞:产生于个体发育早期;表达CD5与
树突状细胞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树突状细胞功能
提呈抗原与免疫激活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三、NK 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是不同于T、B 淋巴细胞的第三类淋巴细胞。

Toll样受体4介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Toll样受体4介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Toll样受体4介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与动脉粥样硬化高丽娜【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占主导地位的固有免疫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血脂升高和炎性因子表达增加刺激单核细胞活化为巨噬细胞,血管壁脂质过氧化导致脂质代谢障碍和炎症级联反应放大,形成泡沫细胞.动脉粥样硬化中,微环境信号可通过Toll样受体(TLRs)支配巨噬细胞的行为和结果,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胆固醇晶体和修饰的脂蛋白也能直接作用于TLRs,促进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本文旨在综述TLR4活化介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1)003【总页数】5页(P153-157)【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炎症;脂质代谢【作者】高丽娜【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药学院,日照 2768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4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特征的血管性疾病正迅速成为全球性死亡的主导原因,占总死亡率20%。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研究者先后提出了“脂质浸润学说”、“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学说”、“血栓源性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和“炎症学说”等,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1]。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性疾病,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为“慢性血管炎性学说”[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始于血源性炎细胞在脂质沉积或动脉损伤位点的募集,动脉粥样硬化每一阶段都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参与。

巨噬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发病机制起决定性作用[3-4]。

Toll样受体(TLRs)是一组模式识别受体,可识别各种微生物产物,与配体结合后,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

同时,TLRs 也可被内源性配体激活,如坏死细胞和修饰的脂蛋白成分[5]。

在人或者啮齿动物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表面均有TLR4表达。

本文从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紊乱两个方面对巨噬细胞表面TLR4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免疫学》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免疫学》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α螺旋区
SRCR,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e rich domain
TLR家族
模式识别受体及其相应病原相关模式分子
模式识别受体(PRR) 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
膜型PRR TLR2与TLR6/TLR1 CD14与TLR4 TLR3 TLR5 TLR7/TLR8 TLR9 甘露糖受体(MR) 清道夫受体(SR) 分泌型PRR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 C反应蛋白(CRP)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G+肽聚糖、磷壁酸、酵母多糖等 G-脂多糖、热休克蛋白 病毒双股RNA G-细菌的鞭毛蛋白 病毒或非病毒性单股RNA 细菌或病毒非甲基化CpGDNA 细菌甘露糖、岩藻糖 G+磷壁酸、 G-脂多糖 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岩藻糖 细菌细胞壁磷酰胆碱 G-脂多糖
( neutrophils)
单核吞噬细胞
(Mononuclear phagocytes)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
(一)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 (60%~70%) • 分叶核(2~5叶,常见 3叶) • 胞质中含有两种颗粒: 初级颗粒和次级颗粒
• 是机体抵抗化脓性细菌 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效应 细胞
二、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 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 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 骨 髓
多能干细胞
血 液
单核细胞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胞外的富含半胱氨酸区域
Ⅱ型纤连蛋白重复区域
甘 露 糖 受 体

清道夫受体

清道夫受体

清道夫受体(scarenger receptor)——遗传性的LDL受体缺陷的杂合子是不能摄取LDL的,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巨噬细胞有从LDL来的胆固醇酯大量蓄积并泡沫化,其原因用LDL受体途径无法解释,因为从这条途径不能摄取过多的脂质。

同时经LDL受体摄入脂类的量是受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调节。

Brown与Goldstein等使LDL乙酰化,从而导致不受细胞内胆固醇调节的过剩脂质也摄入并出现异常蓄积,进而推测存在一种LDL受体途径以外的脂质摄取途径,使巨噬细胞摄取乙酰化LDL。

Brown等人提出这种设想并定名为清道夫受体(scarenger receptor)。

以后许多实验证明了这种推测。

1984年Heinecke等人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氧化剂使LDL氧化修饰,其结果使巨噬细胞摄取了这种变性LDL。

现在认为,人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的变性LDL,可被巨噬细胞无限制地摄人细胞内,这是因为变性LDL上带有各种分子的负电荷而与清道夫受体结合。

二、清道夫受体配体清道夫受体配体广泛,有:①乙酰化或氧化LDL等修饰的LDL;②多聚次黄嘌呤核苷酸和多聚鸟嘌呤核苷;③多糖如硫酸右旋糖酐;④某些磷脂,如丝氨酸磷脂,但卵磷脂不是配体;⑤细菌脂多糖,如内毒素等。

这样广泛的配体谱的共同特点是多阴离子化合物。

Ⅱ型清道夫受体没有srcR域,但仍具有Ⅰ型相同的功能,显然配体结合域不在srcR域,推测其结构域在胶原蛋白样域C末端的22个氨基酸残基作为配体识别位点。

是结合多阴离子配体所必需的位点。

三、清道夫受体功能目前对于清道夫受体的功能还不十分清楚,是人们在研究巨噬细胞转变成泡沫细胞的机制时发现的。

近年来大量实验证明LDL可被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氧化成氧化LDL,可通过清道夫受体被巨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

氧化LDL还能吸引血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壁,对内皮细胞有毒性作用等,从而促进粥样斑块形成。

这些研究无疑阐明了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在粥样斑块形成机制中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推测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清除细胞外液中的修饰LDL,尤其是氧化的LDL,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

趋化因子CXCL16的研究进展

趋化因子CXCL16的研究进展

趋化因子CXCL16的研究进展作者:张艳兰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28期【摘要】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l6)是新型由入侵部位的防御性免疫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最早报道主要促进粒细胞的迁移和浸润,多集中在一些免疫及炎症相关疾病中,近来发现其在炎症相关肿瘤中也表达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通过CXC型趋化因子受体6 (CXC chemokine receptor 6,CXCR6)参与炎性细胞向病变组织的趋化,影响肿瘤细胞增殖或诱导肿瘤血管的生成【1】。

本文就CXCL16的结构、生理学功能、病理学意义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CXCL16;CXCR6;趋化因子;消化道肿瘤1 生物学概述1.1 结构CXCL16由Matloubia和Wilbanks等分别在2000年和 2001年报道,是以一种由入侵部位的防御性免疫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的形式被发现的【2】。

人类CXCL16 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 上,编码 254個氨基酸,分子量约为 30000。

CXCL16 蛋白有跨膜型(trans-membrane CXCL6, TM-CXCL16)和可溶性(soluble CXCL16,sCXCL16)两种存在形式【3】。

全长的 CXCL16是跨膜型趋化因子,包含跨膜区和黏蛋白样结构,由4个结构域组成:趋化结构域、糖基化黏蛋白样区域、单螺旋的跨膜结构域和胞质结构域。

即,由 N端 2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90个氨基酸残基的功能性趋化结构域、84个氨基酸残基的糖基化黏蛋白样柄、25个氨基酸的单螺旋疏水性跨膜区及 28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胞质内序列组成。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17(Adisintegrin and melallo proleinase, ADAM10、17)可对其进行蛋白水解,使趋化结构域从细胞表面脱落形成具有趋化活性的可溶性的sCXCL16【4】。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是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迅速活化并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以保护机体的过程。

固有免疫应答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调节和效应阶段也起重要作用。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1.皮肤黏膜屏障(1)物理屏障: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可有效阻挡病原体侵入。

黏膜的物理屏障作用相对较弱,但黏膜上皮细胞的迅速更新、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及黏膜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作用,均有助于清除黏膜表面的病原体。

(2)化学屏障: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杀菌、抑菌物质,主要包括: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汗腺分泌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及唾液、泪液、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液中的溶菌酶、抗菌肽等。

这些抗菌物质在皮肤黏膜表面形成抗御病原体的化学屏障。

(3)微生物屏障:寄居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可通过与病原体竞争结合上皮细胞和营养物质的方式,或通过分泌某些杀菌、抑菌物质对病原体产生抵御作用。

例如:正常菌群可对局部细菌的生长产生拮抗作用,临床不适当地大量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破坏消化道正常菌群,致使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大量生长,而引发葡萄球菌性肠炎和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H2O2,对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具有杀伤作用;肠道中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对某些厌氧菌和G+菌具有抑制和杀伤作用。

2.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毛细血管壁和包在血管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组成。

其组织结构致密,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作用。

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Vaspin对巨噬细胞THP-1向泡沫细胞转变的抑制作用

Vaspin对巨噬细胞THP-1向泡沫细胞转变的抑制作用

Vaspin对巨噬细胞THP-1向泡沫细胞转变的抑制作用祝国富;林莹;李伟明【摘要】目的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是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对代谢性疾病具有改善作用.该研究旨在研究vaspin对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泡沫化的影响.方法 100nM 佛波酯孵育THP-1巨噬细胞48 h后分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ox-LDL浓度50 μg/ml,48 h),vaspin干预组(vaspin终浓度100 ng/ml,预孵24 h);采用油红0染色法检测vaspin对THP-1细胞泡沫化的影响;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vaspin对THP-1细胞中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y1-coenzyme A:cholesterol acyltrasferase-1,ACAT-1)、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tte transporterA1,ABCA1)及细胞清道夫受体-A1(scavenger receptor-A1,SR-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ox-LDL组比较,ox-LDL+ vaspin组巨噬细胞泡沫化程度明显下降(P<0.05);ox-LDL+ vaspin组ACAT-1和SR-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vaspin能够抑制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化,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36)003【总页数】5页(P31-34,47)【关键词】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巨噬细胞;泡沫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TP结合盒转运体A1;细胞清道夫受体-A1【作者】祝国富;林莹;李伟明【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是2005年,从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的脂肪因子,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

清道夫受体A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研究进展

清道夫受体A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研究进展

清道夫受体A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研究进展[ 05-12-15 14:46: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摘要 A类清道夫受体(SR-A)的表达具有巨噬细胞特异性,这与SR-A启动子上的PU.1/Spi-1识别位点有关。

SR-1具有广泛的配体的结合活性,在机体的防御、细胞粘附及信息转导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修饰脂蛋白的介导、内吞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清道夫受体A;基因表达调控清道夫受体A(scavenger receptor A,SR-A)是一类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表面的膜糖蛋白,又称为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MSR)。

大量研究表明,SR-A具有广泛的配体结合活性,能结合和内吞多种多聚大分子化合物如修饰脂蛋白、马来酰牛血清白蛋白(maleylated bovine serum albumin,M-BSA)、多聚次黄苷酸、丝氨酸磷脂及一些多糖和细菌脂多糖等,参与机体的防御、细胞粘附及信息转导等多种生理过程[1]。

SR对修饰性脂蛋白如乙酰化LDL(Acetylate lDL,AcLDL)、氧化LDL(oxidative LDL,oxLDL)的介导、内吞和降解,由于缺乏LDL受体样精确的下调功能,致使细胞能不断地摄取修饰脂蛋白,大量胆固醇在细胞内积聚形成泡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SR-A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可能为AS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SR-A基因结构SR-A包括Ⅰ型和Ⅱ型(SR-AⅠ和SR-AⅡ),是最早被分离纯化和克隆的清道夫受体,人SR-A基因定位于8号染色体上,长大约80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2]。

Ⅰ、Ⅱ型SR-A cDNA是由同一基因编码,按不同的剪切方式产生的。

人SR-RⅠ和SR-AⅡcDNA分别含1353bp、1074bp开放阅读框,各自编码451和35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14 固有免疫细胞及功能

14  固有免疫细胞及功能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组织屏障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三、固有免疫分子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粘膜屏障 • 物理屏障: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粘膜组织、 纤毛定向摆动、粘膜分泌液冲洗作用 • 化学屏障:杀菌抑菌成分,不饱和脂肪酸、乳酸、胃酸、 溶菌酶、抗菌肽、乳铁蛋白 • 微生物屏障: H2O2,大肠杆菌细菌素 (二)体内屏障 • 血脑屏障:软脑膜、脉络丛毛细血管、星形胶质细胞 • 血胎屏障:子宫内膜的基蜕膜、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 残基 细菌胞壁磷酰胆碱 G-菌脂多糖(LPS)
吞噬细胞 phagocytes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s
单核细胞
monocyte
巨噬细胞
macrophage
• • • •
2. 浆细胞样DC: pDC, 高表达TLR7, TLR9, 可识别病毒核酸,快速产生大量Ⅰ型干扰素, 参与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
(四)自然杀伤细胞 NK
• 骨髓、外周血、肝、脾、肺、淋巴结 • 表面标志:TCR-, mIg- , CD56+、CD16+
(二)NK细胞表面受体
按受体功能分类: 1. 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killer activatory receptor) 2.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ller inhibitory receptor)
一、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
•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或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直 接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 趋化募集,在感染部位直接被激活 • 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全过程 • 寿命较短,不产生记忆

巨噬细胞胞葬功能在急慢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靶向治疗

巨噬细胞胞葬功能在急慢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靶向治疗

巨噬细胞胞葬功能在急慢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靶向治疗杨焕焕,袁诗雨,唐映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昆明 650101通信作者:唐映梅,************************.cn(ORCID:0000-0002-0731-4198)摘要:胞葬作用是指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专职吞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等非专职吞噬细胞)吞噬并清除凋亡细胞的过程。

肝巨噬细胞是肝脏中具有胞葬功能的主要细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包括急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等在内的多种急慢性肝病均与肝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有关。

本文通过阐述巨噬细胞胞葬相关分子的表达、胞葬过程及其胞葬功能在不同肝病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肝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肝疾病;巨噬细胞;胞葬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60108);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项目(L-2019013);云南万人计划名医专项(YNWR-MY-2018-028);云南省科技人才与平台计划(院士专家工作站202305AF150065);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研究项目(2020ynlc010, ynIIT2021017)Mechanism of action of macrophage efferocytosis in acute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s and related targeted therapy YANG Huanhuan,YUAN Shiyu,TANG Yingmei.(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10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TANG Yingmei,************************.cn(ORCID: 0000-0002-0731-4198)Abstract:Efferocytosis refers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apoptotic cells are engulfed and cleared by phagocytes, including professional phagocytes, such as macrophages and dendritic cells, and non-professional phagocytes, such as epithelial cells. Liver macrophages are the main cells with the function of efferocytosis in the liver. In recent years,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arious acute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rocytosis function of liver macrophages,including acute liver injury,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liver fibrosis, and liver cancer.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expression of molecules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rocytosis function of macrophages, the process of efferocytosis, and the role of efferocytosis function in different liver diseases,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Key words:Liver Diseases; Macrophages; Efferocytosis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2360108); Medicine Leading Talents of Yunnan Province (L-2019013); The Yunnan Wanren Project (YNWR-MY-2018-028); Yunnan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Platform Plan (The Yunan Academician Expert Workstation 202305AF150065); Clinical Research Project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0ynlc010, ynIIT2021017)成年人体内约有37.2万亿个细胞,每天死亡的细胞约占0.4%[1]。

膜联蛋白A1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A1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A1生理功能研究进展郭宇含【摘要】目的膜联蛋白A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钙依赖磷脂结合蛋白.膜联蛋白A1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关键调节蛋白,具有与磷脂膜可逆结合及与钙离子结合的能力,在调节机体炎症、纤维化、增殖等细胞生物学活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膜联蛋白A1的结构、受体、上调及裂解、其衍生肽及其在炎症、增殖、纤维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9(043)004【总页数】3页(P533-535)【关键词】膜联蛋白A1;生理功能【作者】郭宇含【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贵州遵义5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1膜联蛋白是一类钙依赖的膜磷脂结合蛋白超家族,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的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外。

Annexin A1(AnxA1)的分子量为37 kDa,是被第一个发现的膜联蛋白超家族成员,具有膜联蛋白超家族所共有的中心结构域和承担其特异功能的N端结构域;具有钙离子结合位点,与磷脂结合蛋白相互作用,静息状态下主要存在与细胞质中[1]。

本文就膜联蛋白A1生理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膜联蛋白A1介绍1979年,AnxA1被初次鉴定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磷脂酶A2(PL-A2)抑制剂,抑制类花生酸的合成。

随后被证明为内源性炎症反应的关键调节蛋白,作为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关键调节蛋白。

现在AnxA1已经被证明是体内重要的抗炎物质,参与抗炎症反应、细胞分化和增殖、细胞死亡信号调控、凋亡细胞吞噬清除等许多细胞生命活动;广泛分布在成年哺乳动物体内,在肺,肾,骨髓,肠,脾,甲状腺和脑的器官中均能检测到[1]。

1.1 膜联蛋白A1的受体 AnxA1的生物学作用是由FPR2/ALX受体介导的,FPR2/ALX是甲酰基肽受体(FPR)家族成员之一,FPR家族(包括FPR1、FPR2/ALX和FPR3)属于G蛋白偶联趋化因子受体(GPCR),FPR2也叫做脂氧素4受体(ALX),FPR1和FPR2受体在组织和不同的细胞类型中广泛分布,在涉及炎症过程的细胞类型上最突出地表达,而 FPR3 认为仅在树突细胞上高度表达;当发生炎症反应时AnxA1能够与FPR2/ALX 结合,使受体失敏丧失其作用,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迁移,下调白细胞在损伤或感染部位的聚集[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rseradish peroxidase
辣根过氧化物酶
Immobilized pH gradient
固相化 pH 梯度
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
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
Luria-betani medium
LB 培养基
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四甲基偶氮唑盐
结合磷脂酰丝氨酸和氧化 脂蛋白的清道夫受体
oxidized lipoprotein atherosclerosis Acrylamide Bicinchoninic acid
动脉粥样硬化 丙烯酰胺 金鸡钠酸
N, N’-methylene-bisacrylamide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ovine serum albumin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同意南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留学位论文; 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英文缩略语表
缩略语 SR-PSOX
As Arc BCA Bis BSA cDNA DMSO DTT EB EDTA HDL HRP IPG IPTG LB MTT oxLDL OD PBS PCR RT-PCR PMSF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scavenger receptor that binds uniquely phosphatidylsedne and
Phenylmethyl sulfonyl fluoride
苯甲基黄酰氟化物
2
3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 含为获得南华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牛血清白蛋白
complementary DNA Dimethyl sulfoxide Dithiothreitol Ethidium bromide Ethylene diaminetetraacetic Aci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互补脱氧核糖酸 二甲基亚砜 二硫苏糖醇 溴化乙锭 乙二胺四乙酸 高密度脂蛋白
结果: ①DNA 测序分析证实 RT-PCR 获得的 SR-PSOX 产物与 GenBank 中的数 据完全吻合; SR-PSOX -pLenti6/V5 TOPO 重组体阅读框无移码及碱基突变。
2
5
②蛋白印迹法证实 SR-PSOX -pLenti6/V5 TOPO 重组体能够在原核系统中正 确表达;重组人 SR-PSOX 基因经慢病毒 293FT 细胞内的包装后,可在 SMC 中 较为稳定的表达。③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oxLDL 孵育 THP-1 及 HepG2 细胞后,内源性 SR-PSOX 蛋白表达明显增强;oxLDL 与重组 SR-PSOX 慢病毒共孵育的平滑肌细胞较单独 oxLDL 孵育的平滑肌细胞中 SR-PSOX 蛋白的表达量大且持久;且用油红 O 染色发现 oxLDL 与重组 SR-PSOX 慢病毒共孵育的平滑肌细胞比相应时段的 oxLDL 单独孵育的平滑肌细胞泡沫化 加剧,细胞内脂滴蓄积明显增多、变大。④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正常平滑肌中 TNF-α 不表达,稳定转染重组 SR-PSOX 慢病毒的平滑肌细胞中 TNF-α 有表达, 且 oxLDL 与重组 SR-PSOX 慢病毒共孵育的平滑肌细胞 TNF-α 蛋白表达显著升 高。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ptical density
光密度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磷酸盐缓冲液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多聚ption PCR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日期:
年月 日
2
1
重组人结合磷脂酰丝氨酸和氧化脂蛋白的清道夫受体 (SR-PSOX)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结合磷脂酰丝氨酸和氧化脂蛋白的清道夫受体(SR-PSOX)与 6 个组氨酸(His)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诱导其表达,为研究 SR-PSOX 在动 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提供技术平台,探讨该基因是否通过 TNF-α 而参与 AS 的形成过程。 方法: 从新鲜人鼻咽癌组织中提取总 RNA,采用 RT-PCR 方法获得 SR-PSOX 全外显子片段,通过 TOPO 酶快速连接 pLenti6/V5 慢病毒穿梭质粒中, 转化 TOP10 E.coli 大肠杆菌,经抗生素筛选,挑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后通过 PCR 扩增和测序鉴定重组载体。将 SR-PSOX -pLenti6/V5 TOPO 质粒转化 DH5α 感受菌,以 IPTG 诱导 SR-PSOX 的表达;在脂质体介导下将慢病毒包装系统的 包 装 质 粒 混 合 物 与 SR - PSOX - pLenti6/V5 TOPO 共 转 染 病 毒 包 装 细 胞 293FT,48h 后,收集病毒上清,浓缩,鉴定;通过加入转染后的病毒包装细胞 293FT 的培养基上清液来刺激平滑肌细胞(SMC) blasticidin 抗性细胞集落的形成,以确 定病毒滴度;同时收获的病毒液加入 SMC 细胞培养基中,刮取细胞,裂解,收 获蛋白,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经 SDS-PAGE 分析 SR-PSOX 重 组蛋白的产量,用蛋白印迹杂交(Western Blot)鉴定重组 SR-PSOX。将 oxLDL 加入巨噬细胞、肝癌细胞 HepG2 培养基中,形成巨噬细胞源性及肝细胞源性的 泡沫细胞模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 SR-PSOX 蛋白的表达。将 oxLDL 加入稳定转染了 SR-PSOX-pLenti6/V5 TOPO 质粒的 SMC 培养基中,形成平滑肌 源性的泡沫细胞模型,于 12h、24h、36h、48h、72h 收获细胞,加入细胞裂解液, 以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 SR-PSOX、TNF-α、β-actin 蛋白各时段表达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