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四章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 有的生物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来自_______________的集合。 各种生物种群
例: 下列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B.一片森林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 牛等生物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 其它生物
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数量动态,包括什么
3.几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 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 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这种现象在生物 学上称为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4.大肠杆菌中的某些种类生活在人的大肠内,吸 取养料,同时又可合成一些维生素供人需要。 这些大肠杆菌与人的关系是
A.共生 B.捕食 C.寄生 D.竞争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4、互利共生: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同生共死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个 体 数 捕食 B A 1 时间 个 体 数 共生
A
B
2 竞争 A B 时间
时间
个 体 数
3
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 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 C. 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 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2.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 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 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数量动态,包括什么 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种间关系
研究池 塘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第3节群落的结构群落是由各种物种组成的,它们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存在并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的关系。
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对丰富度、分布格局以及物种在群落中的位置和角色。
群落的结构可以分为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位等方面来讨论。
首先是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
物种丰富度越高,说明群落中存在着更多不同的物种。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种的迁移能力等。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是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指的是群落中各种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物种组成对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物种组成会导致不同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
物种组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对群落的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的数量、群落中物种的分布格局以及物种的功能多样性等。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弹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一个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群落往往具有更高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位是群落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占据的生态角色和资源利用策略。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相互重叠也可能相互独立,不同生态位的物种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物种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重要基础。
在群落的结构中,还涉及到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这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和位置。
在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空间分布和位置会受到环境条件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和位置也会对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总之,群落的结构是群落中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反映。
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位和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群落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高二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单元教学设计
附件2单元教学设计通用模板(供学科重构参考)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当学生完成以上内容后, 必然会提出迁入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什么关系?这时教师确到好处的作出点拔: “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些种群(活动能力强)的密度也起决定性作用, 如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人口数量变化”。
本节内容最后老师不能忘记回归课本, 通过学生对书本种群空间特征分布的观察, 引出种群空间特征的三种形式: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同时为群落分布打下伏笔。
第二节: 种群数量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种群数量变化这一节我们可以通过切块教学把这节内容切成:“种群增长模型的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建构”“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特征比较”“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原因探索”三大部分。
1.种群增长模型的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建构。
这一切块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对单细胞生物(细菌或酵母菌)的繁殖特征知识认识的基础上完成, 所以在课前老师要安排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
如通过取样调查法统计在一段时间(细菌或酵母菌培养的早期)内某种细菌或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列表统计后利用数学描点法绘制出细菌在优越的条件下数量变化曲线(“J”型)备用。
在此基础上数学模型的建立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最后别忘记给学生呈现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J”型曲线“S”型曲线2.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特征比较。
这一切块内容在教学时是重难点, 所以在教学时必须建立在第一切块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楚种群增长曲线是数学模型中的一种直观的形式。
我们建议在教学中可先针对两曲线进行列表比较来进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首先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 然后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祥细讲解如“J”型曲线与“S”型曲线形成条件, “J”型曲线与“S”型各自具备的相关性质, “S”型曲线的1/2K相关问题的探讨等。
列表如下:两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捕食互利共生竞争寄生2. 两种群间能量流动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的群落垂直结构以形成垂直结构的意义为教学目标。
第四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编者:顾鹏审核:陆德平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的集合。
2.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组成;(2)的关系;(3)群落的;(4)群落的结构;(5)各种群占据的位置;(6)群落的。
3.群落的物种组成(1)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物种。
4.种间关系(1):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等。
结果常表现为,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3):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来维持生活。
(4):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
5.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种生物群落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2)类型:1.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B.捕食,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D.捕食,寄生,捕食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3.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树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的菌落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结构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5.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A.生物群落 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群体6.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7.生物群落是指(1)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2)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3)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4)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A.(1)(2)B.(3)(4)C.(1)(3)D.(2)(4)8.对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B.寄生虫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则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9.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10.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4.3《群落的结构》学习要点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分析,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通过阅读文本,师生交流,能够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通过实验探究,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要点梳理】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群落中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注:大鱼吃小鱼不属于捕食,而是种内斗争。
4.群落的空间结构:
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植物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5.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3.噬菌体与其侵染的细菌之间的关系是( C ) A.互利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4.森林中生物防治松毛虫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 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分
别为( C )
A.竞争和互利共生 C.捕食和寄生 B.捕食和互利共生 D.寄生和捕食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更高层次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三、种间关系
1.捕食
2.竞争
3.寄生
4.互利共生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参悟、历练,
就是你心中有一种意识。
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实例;理解生物群落的物种组
成和结构。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 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苔原 针叶林
归纳提升: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
我国北方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 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常绿阔叶乔木。 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例 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数以万计,无
脊椎动物种群数以十万计,脊椎动物种群数以千计;但
பைடு நூலகம்种间关系
研究池塘群落
种群位置 池塘的范围
群落演替
和边界
材料二:①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冻原上,只有670种低等植物、 139种高等植物、约1 000种动物。
②我国的人口发展状况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③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 ④大豆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对两者都有利。 ⑤橡树种子的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2.种群和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1)判断材料二的叙述中哪些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哪些是 对群落特征的描述? 提示:种群水平:②⑤;群落水平:①③④。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对系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有关种群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群落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对于四种种间关系的曲线学生较难理解,,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板书曲线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群落的结构,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的区域内,由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就形成了种群,那么由不同的种群又会形成什么呢?生(一起答):群落师:对,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第3节群落的结构。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一、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种间关系1)捕食:(斗争中最激烈的)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如:羊吃草,狼吃鹿。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从对方获利。
如:豆科植物和根瘤;人和肠道细菌。
3)竞争:两种不同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斗争。
如:牛和羊,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4)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
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细菌;绦虫和猪。
(4)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物种分布,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条件有关。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物种分布,不同地段往往分布不同种群,同一地段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群落的演替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①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但被彻底消灭........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②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捕食(如图乙) 2、群落的种间关系 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垂直结构 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3、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4、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第四章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文科)
常绿针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是不同的。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南方
北方群落的变化?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苔原
常绿针叶林
二、种间关系
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捕 食
捕 食
捕蝇草
捕 食
1、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量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课 堂 练 习
1、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 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 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D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镶嵌的现象。
1、垂直结构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 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 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群落空间结构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阔叶林 不同的群落如何进行区分?
常绿针叶林
部分物种名录
苦槠、青钩栲
武夷杜鹃
毛杆玉山竹 武夷铁角蕨
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
部分物种名录
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
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
西伯利亚云杉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阔叶林
2、水平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要分布在大陆东 部的亚热带湿润
气候区,通常又
称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
优势种类:壳
斗科、樟科、山
茶科、木兰科等
是常绿阔叶林中
的主要树种
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
主要物种: 西伯利亚的 红松、冷杉、 云杉。
我国南方
北方群落的变化?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苔原
常绿针叶林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竞争关系图像:
个 竞争
体 数
A
B
0
时间
A、B两生物 开始时个体数 量为同步”变 化,以后则此 消彼长,你死 我活
A
C
B
绦虫 蛔虫
菟丝子
冬虫夏草
蝙蝠蛾的幼虫受真菌感染, 逐渐蠕动到距地表二至三厘 米的地方,头上尾下而死。 这就是“冬虫”。幼虫虽死, 体内的真菌却日渐生长,直 至充满整个虫体。来年春末 夏初,虫子的头部长出一根 紫红色的小草, 高约二至 五厘米,顶端有菠萝状的囊 壳, 这就是“夏草”。
根系、根茎等在地下也是按深度分层分布的
群落的成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的反映。
主要受光照的影响
在垂直方 向上的明 显的分层 现象—— 即不同生 物占据不 同高度。
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
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海拨越高,温度越低。
动物的垂直分布:
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 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 的种子。
A
B
一只大象为了草原中唯一的水源而驱走斑 马群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水稻和稗子争夺水和营养物质
两种草履 虫单独培养和 混合培养时种 群个体数量发 生动态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3、竞争
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叫做竞争。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 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2、捕食 概念:一种生物(动物)以另一种生 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
同种生物成体以幼 体为食,是捕食关系
吗?
不是,是种内斗争.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制约,二者的种群 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个 捕食
体 数
0
A、B两生物个体数量 变化不同步,先增者先 减少,后增者后减少; A 后增后减者为捕食者, 先增先减少者为被捕食 B 者;B图象的最高点低 于A图象的最高点,A 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 时间 者。
第四章 种群与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该图浮展游示植了物在(池主塘要水指藻面类、)水中、水底生活
的多浮种游生这动物物个。(池以塘原生中动有物最哪常见)、
挺水植物
些生物
浮水植物
植食性鱼(鲢鱼、草鱼、鳊鱼)沉水植物 肉食性鱼(鳙鱼、青鱼) 微生物等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例二:地衣
例如:地衣是藻 藻类 类与真菌共生体 真菌
光合作用
给真菌提供有机物
吸收水和无机盐
供给藻类
例三:白蚁与鞭毛虫
白蚁的肠道为鞭毛虫提供了生活场所,而鞭毛 虫可以帮助白蚁消化其所赖以生存的纤维。
例四:人和肠道中的菌群
人和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之间也是共生关 系。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在一般情况下, 它们的巨大数量足以排阻和抑制外来肠道 致病菌的入侵,还为人提供维生素B1、 B2、B12、K、叶酸等营养物质。而人体 肠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当人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肠道中正常 菌群失调后,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种内斗争意义: (1)对失败的个体是有害的,甚至死亡。 (2)对于种的生存是有利的,使同种内生存下来 的个体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或后代优良些。
2、种间关系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例一: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
根瘤菌在豆科植 物根部利用豆科植物 制造的有机物生活, 同时将空气中的氮气 转化为氮肥回报豆科 植物。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 愈长,物种的丰富度也就越大。例如在美洲大陆上, 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逐渐减少。
营巢鸟里达(亚热带)
1395种
2500种
巴拿马 (热带) 1100种 马萨诸塞(温带)1650种
佛罗里达(亚热带) 143种 拉布拉多(温带)390种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生物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特征:物种的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
池塘中有多少个 种群?哪些种群 在数量上占优势
池塘中群落占 具的空间结构
池塘中各种群 间的相互关系
池塘群落 池塘中各种群
占具什么位置
池塘中群落的 演替情况
池塘的范围和 边界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物绿种阔的叶林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常的绿阔重叶要林主
纽芬兰 (温带) 118种 巴芬岛 (寒带)218种
格陵兰 (寒带) 56种
在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 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 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如海陆交界的潮间 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
群落中物种丰富 度最大的是
热带雨林
三、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1、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斗争
1、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 系,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 相互依存、双方获利。
互利共生图像
个 互利共生
体
A
数
B
A、B两种生物个 体数量为同步变 化
0
时间
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 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 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 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 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 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4、寄生关系:
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 物(寄主)的体表或体内,摄取寄主的养分 以维持生活.
A
B
体表寄生
B A
体内寄生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布或成层 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 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成层性
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以及地被层 ; 草本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也具有成层性;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 红鹤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 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
主要受光质的影响,不同波长的光在水中的 穿透能力不同。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 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 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 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 泥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