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结构技巧考查
鉴赏古代诗歌结构技巧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教学课件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 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 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 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 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 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答案: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流”写登楼所见,景象壮阔,气势恢宏;后两句“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写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 登上了一层楼。(景)该句看似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 但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 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理)本诗将 景与理融合得天衣无缝,使读者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 中。(景与理的关系)
鉴赏古代诗歌结构技巧 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一、析教材诗歌
问题:李白《蜀道难》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
解析:该句在结构上卒章显志。诗歌在前面记叙描写的基 础上,在篇尾加上该句议论,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明了自己的 心志。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结构上的作用,然后概括出作者的情感 与心志。
二、鉴赏诗歌结构技巧类题目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第三步,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题组一 表达方式类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 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 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 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 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 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新声:新的歌曲。 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 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 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 长城。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章叠句
前句(联)后 句(联)的关 系
铺垫
过渡
照应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前两联描绘洞庭湖壮丽阔大 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 全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 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此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词句注释 ⑴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⑵“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 指天空。 ⑶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 干变淤,成为平地,并称为云梦泽,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宋代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 如万鼓,昼夜不息。” ⑷“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 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⑸羡鱼情:《淮南子· 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 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1] [2] 白话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 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 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2]
诗歌结构技巧
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 ,结句以 景结情,通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 ,抒发无限 的乡愁以及立功边塞的雄心 。
11、 线索:时间、空间、事物、情感等都可以作为线索。
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雨为特定对象,以“喜”字 为线索,贯穿前后的诗脉,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 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丹青引赠曹军霸① (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 ,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 ,迥立闾阖 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 一洗万古凡马空。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 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 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 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起句从古人做学问要 用心开始写起,承句延续首句只有不遗余力方可老有所成,转句意 思转变为做学问的方式不能局限于书本上,合句则由事及理, 得 出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9、卒章显志: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咏昙花》 ” 月色融融昙花艳,日上三竿姿色残。莫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独”“惊”,开门见山, 点题明旨,表明作者因季候变化触发的怀乡宦 游之慨。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
高考古诗结构技巧专练【考点研究】一、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示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二、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示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三、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示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句子里“二乔命运”乃一小事;以“二乔”立意,反映三国之争、东吴霸业,此乃大事。
四、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示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处于诗歌结尾,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
五、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示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结构技巧”复习笔记
鉴赏结构技巧一、“3大类”常考结构技巧要熟记古诗,除注意写景抒情、炼字炼句外,也讲究结构之妙。
通常也会使用线索、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等结构技巧。
但要注意三个特殊之处:1.情与景的结构关系。
无论是诗还是词,一般都是先写景叙事,再抒情议论。
也有先情后景,先理后叙,或者边写景边抒情的布局特点。
2.近体诗特别讲究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开头起句作用有: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出下文,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题,点明季节、时间、地点等。
“承(转)”句作用有: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过渡、蓄势等。
“合”句作用有:呼应、总结、卒章显志(情+理)、深化主题(情+理)、首尾圆合等。
3.结尾的两种特别之处:卒章显志(情或理)和以景结情。
(1)卒章显志。
在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情感。
这是古诗普遍使用的结尾方式。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本词上阕选取的李广的事迹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思路:第一步:明技巧在这首词的上阕,作者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叙写李广的事迹,主要是为下阕情感的表达埋下伏笔。
第二步:释运用从词中看,“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是写李广灞陵受辱;“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是写李广射虎中石;“落魄封侯事”是写其功高难封。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1 、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 、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
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 、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
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 、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
二抓尾联末句。
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联 )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结构技巧一、考情简述: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二、必备知识:1、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4、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5、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
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的有感之作。
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
蝉“得意”反衬诗人失意,既写出蝉鸣的神态,又微露诗人的歆羡之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课件
(三)古诗词主旨表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主旨
如何体现主旨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对比
1.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 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长夜缝罗衣, 思君此何极。
作者曲笔入题,先景语后情语,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 切合“回”起式。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首句属于景物描写,交代了环境、时、地; 2.曲笔入题,为全诗奠定定了清冷的基调,渲染了气氛。 3. 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尾联 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破题) 承(景) 转(人) 合(情)
(1)、抓住“起”句。
1.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作用:统帅全诗,奠定基调,点明题旨;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 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 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 “羡鱼情” 喻从政的心愿。
景
情
后四句表露想入 仕,希望张丞相
引荐之意。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物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志
考点04中考古诗鉴赏知识梳理结构技巧(对点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中考古诗鉴赏知识梳理——结构技巧
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这两句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本诗尾联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尾联是抒情,在结构上属于卒章显志。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三、四句是写景的句子,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三、四两句以景结情。
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1】【设问方式】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
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
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例题1】(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例题2】(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
以“微风”为线索,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2】【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主要人物的出场、主要事件的发生或主要情感的抒发创
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伏笔和铺垫都要有照应。
点
效果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
首尾照应 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能使诗歌在 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
效果。
卒章显志 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 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意犹未尽。
备考•关键能力
鉴赏结构技巧的方法与鉴赏表现手法一致。 第一步,明技巧。恰当地使用术语,指明诗歌在艺术构思方面的技巧。 第二步,析运用。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这一艺术构思是怎样体现的。 第三步,说效果。分析这种结构艺术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
结构技巧
题点•必备知识
古代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很讲究的。结构上的“起—承— 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 诗歌在行文结构上的艺术。它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常见的结构技巧有开篇的技巧、结尾的技 巧、照应、铺垫、抑扬等。鉴赏结构技巧的方法与表现手法相同。
古代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
特点
效果
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曲笔入题 不马上切入正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
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
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的作用。铺垫是指为 伏笔铺垫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结构技巧
先扬后抑
又叫欲抑先扬,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 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解析:《贾生》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先扬后抑。前两句写汉文 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而贾生才情无与伦比,表现出汉文帝对 贾生的器重;后两句写汉文帝夜半不眠,不是向贾生询问治国安 民之道,却是为了询问鬼神的本源问题,极尽抑扬吞吐之妙。辞 锋犀利,讽刺辛辣,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 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解析:本诗中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雪”都能 照应诗题中的“宿”;诗中的“天寒”“风雪”“白”都能照 应诗题中的“逢雪”;诗中的“闻犬吠”“夜归人”都能照应 诗题中的“芙蓉山主人”。
铺垫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 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 结构技巧
先景后情 先描写眼前的景物,而后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者见解。
【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 一体。
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而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例】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解析:词人开篇直抒胸臆,继而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 生活中的哀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以景结情 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
【例】
而意犹未尽。
从军行
古诗词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古诗词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了解背景和诗人意图:在答题前,要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图。
这有助于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注意诗词中的意象: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具象事物。
注意诗词中的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3、把握诗词结构:古诗词的结构通常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起是开头,承是承接,转是转折,合是结尾。
把握好诗词的结构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整体意义。
4、品味语言特点: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练,需要仔细品味。
注意诗词中的用词、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可以帮助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5、体会诗词意境:意境是古诗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想象和感受,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
6、联系实际生活:古诗词中有些意象和情感可能与现代生活不同,可以尝试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
7、多读多练:提高古诗词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多读多练。
通过阅读更多的古诗词,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模板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在高考语文中,古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供参考:
1.熟悉常见古诗词:了解常见的古诗词作品及其作者,熟悉其风格和内容,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题目中的古诗词。
2.注意审题: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考点,确定要回答的问题,避免偏离主题。
3.分析诗词结构:分析古诗词的词句组织结构,包括韵律、格律、句式、对仗等,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4.解读诗词意境:理解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意义,通过分析诗句中的象征、比喻、修辞手法等,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主题。
5.结合上下文理解:综合考虑古诗词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结合诗词前后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
6.引用例句佐证:在回答中适当引用古诗词中的例句,用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展示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7.多做题和模拟演练:多做一些古诗词鉴赏的题目,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答题技巧。
总之,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分析能力、文化背景知识和审美能力,通过多练习和积累,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结构技巧篇章结构
技法解密: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 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 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 发。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 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 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 抒情议论句。
• ①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 》 • • • • • • • •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 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 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 弟”,“无家”则“寄书不达”, 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 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 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 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 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 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 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 沉郁顿挫。
欲抑先扬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 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 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 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 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 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 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 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 达到此效果。
诗歌的结构技巧 考点
诗歌的结构技巧考点
诗歌的结构技巧是指诗歌作品在形式和组织上的技巧和手法。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考点:
1. 押韵:诗歌中的押韵是指相邻的单词或词组在音韵上产生的相似或相同的现象。
常见的押韵形式有完全押韵、偶韵、交叉押韵、间隔押韵等。
2. 格律:格律是指诗歌中诗句的长度、数量、音韵等方面的规定。
常见的格律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平仄:平仄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音调高低。
平仄有平声和仄声之分,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句的节奏更加优美、和谐。
4. 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韵脚或词语之间形成的平行或对称的关系,包括平行对仗、对称对仗、交叉对仗等。
5. 篇章结构:诗歌的篇章结构是指整首诗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转折、结尾等部分的安排。
6. 意象和比喻:意象和比喻是指诗歌中通过形象的语言和比较的手法来传达诗人的感情和主题。
意象和比喻的巧妙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7. 句式和文体:诗歌中的句式和文体是指诗句的结构和整体风格。
常见的句式包括直接陈述法、排比句、倒装句等。
常见的
文体包括抒情诗、叙事诗、写景诗等。
要掌握诗歌的结构技巧,需要多读经典的诗歌作品,研究其中的押韵、格律、平仄、对仗、意象和比喻等语言手法,同时也需要多进行写作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表达能力。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
送房明府①罢长宁令湖州客舍 李嘉祐
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 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 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 要②自趋丹陛,明年鸡树③亲。
[注]①明府:唐时对县令的通称。②要:应该。③鸡树: 古代中书省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对仗,意境阔大,句中“万里”言距离之遥远, “五湖”言恩泽之广大。 B.“未满”句写房明府任期未满而求退,“归闲”句写 他要归家过闲居生活。 C.颈联写远峰因晴显得更近、柳树因雨显得清新,借清 新之景衬托凄恻别情。 D.本诗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 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2.元人范德玑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 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体现怎样的变 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ADD YOUR TITLE HERE
诗歌鉴赏
结构技巧
“转”:颈联 由记叙或描写转到议论或抒情, 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 感情基调由悲变喜或由喜变悲。
“合”:尾联 突现主旨,抒情点睛之笔 (1)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 (2)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 (3)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 分析。(6分)
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 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 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 象;(衬托铺垫)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 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 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2.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①由点到面,由陈朝灭亡扩展到六朝兴衰。 ②由虚到实,由六朝的世事多变写到当今的 江山不改。 ③以景结情,历代的英雄、豪华都已成过去, 能留下来的只有那苍茫的群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色深了,人们都已散去,周遭更加凄冷寂静。只 有灯光将不眠人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借酒消愁,是麻 醉和打发自己的唯一办法。醉了的时候,可以忘却一切烦 恼。可是寒夜将酒意驱除得一干二净。万千的惆怅和哀愁, 又要乘虚而入了。哎!这漫漫长夜,教人如何去消受呢?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 明。 答: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溟”时。 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 以时间为线索1分,能简要说明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题干已经提示从两阙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阙的 “更深人去”就容易看出时间线索。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侯亲 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 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2分, 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到诗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 凄凉心情,下阕“寂静”、“孤灯”、“酒醒”、“夜永”看到诗人 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请说说“一霎好风生翠幕”这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此小令实际是宝贵者的人生叹息——时 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而词人的情感是 通过一组景物意象传达的。仔细分析:上片写的 是“重帘”之外的景,诉诸“视觉”;下片笔触 转到“重帘”以内,诉诸“听觉”。这儿的 “转”,正是由“一霎好风生翠幕”完成的, “好风入幕”,便是一个巧妙的“过渡”。
• 浣溪沙(晏殊) •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
栏干影入凉波。 •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
醒人散得愁金多。
• 译文: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晚上红花
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 寒冷。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几次稀稀 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 愁。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译文: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译文: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 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 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在极端的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 去寂静”。这个极普通的句子,把上下片很自然 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 一语用得突兀,上片未说有客,何言人去?要知 道,旅居的人是最孤独又最耐不得孤独的,陌生 人偶然相遇,便能够聚会倾谈,互相慰藉。然而 终非亲人,刚才还在畅饮,顷刻便会离去的。 “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旅伴们聚散无常, 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 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 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 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在 酣醉之中啊。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 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股脑儿袭 来,此情此景,诚何以堪!前人评周邦彦词,多 曰富艳典丽,这首词则全无艳丽之彩,给人的只 是一抹孤凄的冷色。
• 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照应、过渡、线 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 情等。
一、照 应
•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 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译文:楚江笼罩在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译文: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分析】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 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 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 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 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 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 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 思念故人的情怀。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 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 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 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二、过渡
过渡:即承上启下,对诗歌的内容作衔接, 或者对诗歌的情感作转承 。
浣溪沙(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 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 圆荷。酒醒人散得愁金多。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赏析:这首词的写法是以暗移的时间作为经线,贯穿 着孤旅感情的波澜,看似平淡无奇而真情荡漾, 在同类词中很有些特色。词的上片写日间情景, 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 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 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在很象是 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在这 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在客舍庭中,承 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忽然,一声 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是鸿雁?它或许带来 了故人的讯息?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哪 里有雁儿的踪影?雁声远逝,留下的是更加深重 的寂寞之感。
三、线索
诗歌在内容主旨上或者情感上围绕一条 中心展开,线索可以是作者的情感、某 一特定事物等。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 体说明。
【答案】 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 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 (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 幔(拂去琴上尘埃)。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 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 消夜永?
问: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
篇章结构
• “诗场景的布局,局部 与整体的协调,首尾的照应,段落的过渡, 线索的安排,详略虚实的设计,时空动静 的调度等等。出题者常以“结构”为抓手, 引导考生进入审美境界,体会诗人的匠心 睿智。
• 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 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 常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