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品】古代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 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 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 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 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 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新声:新的歌曲。 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 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 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 长城。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章叠句
前句(联)后 句(联)的关 系
铺垫
过渡
照应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前两联描绘洞庭湖壮丽阔大 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 全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 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此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词句注释 ⑴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⑵“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 指天空。 ⑶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 干变淤,成为平地,并称为云梦泽,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宋代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 如万鼓,昼夜不息。” ⑷“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 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⑸羡鱼情:《淮南子· 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 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1] [2] 白话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 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 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2]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技巧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鉴赏能力。

一、形式和格律掌握古诗词的形式和格律是古典诗词鉴赏的基础。

首先需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字数和韵律规定,考生要牢记这些规则。

其次,要熟悉古诗词的韵脚和押韵方式。

古诗词中的韵脚有平声、仄声之分,而押韵方式主要有单韵、双韵和交叉押韵等。

通过对形式和格律的掌握,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鉴赏古诗词的美。

二、注重词义理解和意境描绘古诗词的意蕴和意境是鉴赏的重点。

在阅读古诗词时,考生应注重对每个词语的词义理解。

古代词语的含义往往较为隐晦,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古代文献常识,以便更准确地理解诗词的意思。

同时,考生还应注意古诗词意境的描绘。

古诗词通常通过描写山水、描绘人物等来表达情感和观点。

考生可以通过对意象和比喻的解读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并加深自己的鉴赏体验。

三、注重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古诗词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的文学形式。

考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应注重了解古代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考生应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这有助于理解其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独特之处。

通过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考生能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

四、注重韵律感受和节奏把握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欣赏古诗词时,考生应注重对韵律的感受和节奏的把握。

要注意语调抑扬顿挫,善于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同时,要注重句子的呼应和平衡。

古诗词的每个句子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考生应注意句子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体味其中的韵律之美。

通过对韵律感受和节奏把握的训练,考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

五、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和练习古诗词鉴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明辨表达方式:①记叙: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②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a、直接(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动作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人物描写方法:正侧结合、工笔、白描】心理描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景物描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景物描写方法:正侧结合、工笔、白描、虚实结合、色彩搭配、角度变换、视听结合、时间空间顺序、名词意象组合】渲染:(见后文)b、间接(侧面)描写:正面渲染:(见后文)侧面烘托(衬托):正衬:反衬:(见后文)动静结合:(见后文)虚实结合(相生):(见后文)白描: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的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工笔、铺陈、细描: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细节: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从而使人物丰满、鲜明、生动。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1—6③议论: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的态度和评价;④抒情: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情绪。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开门见山):(见后文)b、间接抒情:景情关系:借(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后文)景情不一致:乐景写哀情(反衬)景情一致:景起基础作用,景是情的基础,情在景的基础上抒发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见后文)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课件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课件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由风光转为人事,归与下都扣住暝来写,山村生活
宁静而安详 。以动衬静,恬静安详。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水到渠成,直抒胸臆,自然而然。
(一)、抓住“起”句。
1 开__门__见__山_: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统帅全诗,奠定基调,点明题旨;
2 曲__笔__入__题_: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用:在反复咏唱中,使语言具有音 乐美,有强调主题的作用。
三、铺 垫
就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 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纵然行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 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铺垫作用: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用: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 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 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 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 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 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 达到此效果。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结构技巧”复习笔记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结构技巧”复习笔记

鉴赏结构技巧一、“3大类”常考结构技巧要熟记古诗,除注意写景抒情、炼字炼句外,也讲究结构之妙。

通常也会使用线索、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等结构技巧。

但要注意三个特殊之处:1.情与景的结构关系。

无论是诗还是词,一般都是先写景叙事,再抒情议论。

也有先情后景,先理后叙,或者边写景边抒情的布局特点。

2.近体诗特别讲究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开头起句作用有: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出下文,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题,点明季节、时间、地点等。

“承(转)”句作用有: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过渡、蓄势等。

“合”句作用有:呼应、总结、卒章显志(情+理)、深化主题(情+理)、首尾圆合等。

3.结尾的两种特别之处:卒章显志(情或理)和以景结情。

(1)卒章显志。

在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情感。

这是古诗普遍使用的结尾方式。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本词上阕选取的李广的事迹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思路:第一步:明技巧在这首词的上阕,作者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叙写李广的事迹,主要是为下阕情感的表达埋下伏笔。

第二步:释运用从词中看,“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是写李广灞陵受辱;“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是写李广射虎中石;“落魄封侯事”是写其功高难封。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1】【设问方式】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

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

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例题1】(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例题2】(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

以“微风”为线索,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2】【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2.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 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 尽而意犹未尽。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 不尽”三字,末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 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 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 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 像空间。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绝,作于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 间。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 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 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 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夜令人感伤不已;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 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诗语言洗练, 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 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⑵“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 指天空。
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 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 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 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高考精品】古代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高考精品】古代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2.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 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 从高处飞泻而下。 •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先写少妇“不知愁”,在明媚的春日里, 精心打扮,登上翠楼,当看到大路旁翠绿 的杨柳,才想起了离别的丈夫,后面才说 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 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 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 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 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 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 鲜明对比。
• 在狱咏蝉 骆宾王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 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 狱后作。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 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 以小见大 •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 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 “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 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 过 华 清宫 杜牧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 “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 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 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主要人物的出场、主要事件的发生或主要情感的抒发创
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伏笔和铺垫都要有照应。

效果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
首尾照应 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能使诗歌在 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
效果。
卒章显志 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 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意犹未尽。
备考•关键能力
鉴赏结构技巧的方法与鉴赏表现手法一致。 第一步,明技巧。恰当地使用术语,指明诗歌在艺术构思方面的技巧。 第二步,析运用。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这一艺术构思是怎样体现的。 第三步,说效果。分析这种结构艺术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
结构技巧
题点•必备知识
古代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很讲究的。结构上的“起—承— 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 诗歌在行文结构上的艺术。它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常见的结构技巧有开篇的技巧、结尾的技 巧、照应、铺垫、抑扬等。鉴赏结构技巧的方法与表现手法相同。
古代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
特点
效果
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曲笔入题 不马上切入正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
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
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的作用。铺垫是指为 伏笔铺垫

11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11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结构技巧·必备知识】常见结构技巧及作用1.开门见山特点及作用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示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有自伤“老大”之情,第四句儿童的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以景结情特点及作用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一转而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示例“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赏析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3.卒章显志特点及作用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示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4.抑扬特点及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

抑扬有先扬作用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示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赏析先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门外;后写诗人看到满园春色,有所收获。

前面遗憾是“抑”,后面高兴为“扬”5.铺垫特点及作用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示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6.照应特点及作用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下,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技巧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示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4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4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4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一、基础部分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1、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2、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二、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

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动静相衬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3、乐哀相衬如贾至的《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以前两句所写的春天的绚烂的春光,反衬内心的愁恨。

又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鄰,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亲。

这首诗,则用哀景來写乐情,诗人很高兴与表弟卢纶寄宿在自己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全面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全面版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绝,作于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 间。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 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 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 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夜令人感伤不已;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 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诗语言洗练, 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 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词句注释 ⑴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 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村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 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 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词句注释 ⑴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⑵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⑶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⑷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⑸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1] [2] [3] 白话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归纳【优秀4篇】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归纳【优秀4篇】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归纳【优秀4篇】语文古诗文的阅读理解是有一定技巧的,掌握了技巧,就能得到更高的分数。

这次为您整理了4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归纳》,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模板篇一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是什么篇二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古代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底蕴,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在短时间内准确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成为了考生备考时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通读全文在阅读一首古代诗歌之前,首先要进行全文的通读。

通过全文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诗歌的整体意境和主题,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一句诗句的含义。

通读全文时,要注意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并注意诗歌中可能存在的修辞手法。

二、把握题旨把握题旨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理解诗歌的题目和开篇句,可以快速把握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有些古代诗歌的题目经常包含有关的提示词汇,如《登鹳雀楼》、《秋登宣城谢眺楼》等。

在把握题旨的基础上,可以逐句进行理解和分析。

三、注重文言文表达古代诗歌通常使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因此对于考生来说,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古代诗歌时,要仔细理解句子的结构,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常常被用于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注重音韵格律古代诗歌非常注重音韵格律,考生在鉴赏时也应该注重这一点。

通过注意每一句话中的韵脚和平仄的搭配,可以更好地理解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古代诗歌常用的韵脚有平水韵、仄水韵、平仄平韵等,考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韵脚的搭配规律,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音韵之美。

五、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古代诗歌多以典型的个别写景手法为特点,因此在鉴赏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

有时候只看一两句诗句是很难理解整个诗歌的意境和内容的,只有通过理解上下文,才能对整首诗进行更全面的把握。

六、注重个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往往是多重的,每个人对于诗歌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在阅读古代诗歌时,考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相联系,对诗句进行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开门见山 • 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 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 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诗歌第一句就点明诗歌要写的主要内容: 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在哪里呢?简明扼要, 进入主题。
• 卒章显志 • 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 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 行路难 李白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 1、欲扬先抑法 • 又如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 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 作飞花。”首句先抑,诗人对新年了都还没 有芬芳鲜花的抱怨、遗憾以及急切盼望春天 到来的心情溢于言表;第二句一扬,诗人在 焦急地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 神情跃然纸上;第三、四句再扬,白雪纷纷 扬扬,穿树飞花,装点春色,面对此景诗人 欣喜之情已无法控制。在先抑后扬之中,小 诗极其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春雪和春 色的喜爱之情。
• 抑扬 • 是诗文写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即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时,为了使 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 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 或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点加以表扬。 抑扬手法往往能使行文反差强烈、出 人意料,于反差中产生盎然的情趣, 于曲折中增添隽永的意味。
• 1、欲扬先抑法 • 如叶绍翁的:“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前面遗憾,后面高兴,情绪在先抑 后扬的落差中跌宕,春色在由喜转 忧再由忧转喜的变换中更加美丽。
• 二、句子之间的关系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 关系: • 铺垫 、 照应、层层深入、抑扬、重 章叠句等。
•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 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常常用于表 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作 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 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 情得到尽情的抒发,给人以“百转千 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2.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 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 从高处飞泻而下。 •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先写少妇“不知愁”,在明媚的春日里, 精心打扮,登上翠楼,当看到大路旁翠绿 的杨柳,才想起了离别的丈夫,后面才说 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 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 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 三、弄清内容与主旨的关系: •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 卒章显志 • 以小见大
•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也说”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题”就是诗 歌的主题,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 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 欲沾襟。 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 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 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 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
• 四、弄清句子不同位置在结构上的不同作 用: • 一、首句的结构作用(起) • 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 的描写 • 2、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埋伏笔。 • 3、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 奠定某种基调。 • 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 人深省的作用。
• • • • • • • •
• 照应 • 首尾照应 • 扣题照应 • 伏笔照应
• 首尾照应 • 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 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 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 静夜思 杜甫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析: •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 表达思念之情。 • 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 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 的动力。 •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 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 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 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 一转,一气呵成。
• 铺垫 •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 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 酿。 • 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南边 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纵然碧绦 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 破势而出。
• • • •
过渡(即承上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江山如画,、折射、暗示(暗 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 “揽物”结“关合之情”。通俗点就是指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 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 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使诗 歌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 如: 李煜《望江南》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
• 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1、景情关系: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 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 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2、句子之间的关系:开门见山、欲扬 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写、 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 • 3、句子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 一、弄清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 的关系,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 : • 1、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 2、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 先景后情 •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 怀。 • 村行 【宋】王禹偁 •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 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 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联陡 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 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 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 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 鲜明对比。
• 扣题照应 •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 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 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 伏笔照应 • 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 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 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如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 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 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 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 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 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 苍凉心情。
• 在狱咏蝉 骆宾王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 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 狱后作。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 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 以小见大 •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 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 “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 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 过 华 清宫 杜牧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 “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 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 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二、中间句的结构作用: (转 承) 1、过渡、承上启下 、 2、打伏笔 3、转换话题 三、尾句的结构作用: (合)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 严谨 • 4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 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从军行》王昌龄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 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 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 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 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 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