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古村落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肇兴侗寨作为中国侗族文化的代表,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侗族歌舞、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本文以肇兴侗寨为例,探讨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策略。

二、肇兴侗寨概述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是侗族人民聚居的典型村落。

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侗族建筑风格,如鼓楼、风雨桥、石板路等,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侗族歌舞、传统节日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肇兴侗寨居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问题(一)保护现状肇兴侗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地政府和居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制定保护规划、建立保护机制、开展文化传承活动等措施,有效保护了侗寨的传统文化遗产。

此外,肇兴侗寨还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存在问题然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保护措施不够完善,部分传统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险。

二是文化传承后继无人,一些传统手工艺和技艺因缺乏继承人而面临失传的风险。

三是旅游开发过度,可能导致文化原真性丧失。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一)完善保护措施针对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应完善相关保护措施。

首先,制定更加详细和具有操作性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任务。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保护规划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还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

(二)加强文化传承与教育为了解决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的问题,应加强文化传承与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手工艺和技艺的培训班,培养更多的继承人。

另一方面,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并热爱自己的文化。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传统古村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与衰败。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古村落的保护问题。

本文以肇兴侗寨为个案,探讨了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古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中国传统古村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古村落的保护问题。

二、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肇兴侗寨位于中国贵州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冲击,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严重的破坏与衰败。

首先,传统手工艺技能逐渐失传,古老的手工艺人难以找到接班人。

其次,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农耕文化和传统农具的使用也逐渐式微。

再者,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肇兴侗寨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也逐渐被淡忘。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首先,古村落的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其次,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传承面临困难,缺少有效的培训机制和传承机构。

再者,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流动和社会经济变迁,增加了传统文化的保护难度。

四、保护与传承的措施与建议为了保护和传承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其次,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和传承机构,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古村落的手工艺技能。

再者,加强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高古村落的文化吸引力。

此外,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力度。

五、结论古村落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传统民居的风貌演变与保护研究——以历史文化名村“肇兴侗寨”为例

侗族传统民居的风貌演变与保护研究——以历史文化名村“肇兴侗寨”为例

摘 要:从传统侗族民居的风貌演变的原真性原则入手,通过对黔东南黎平县肇兴侗寨民居风貌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的梳理,将该问题归结于“环境肌理改变”“建筑功能布局变化”“结构材料选择”3个切片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民居的扩张和加建严重,导致容积率增大,民居肌理由“点-线-面”结合的内聚形态转变为“线-面”组成的缝合肌理。

临近“线”元素的民居原真性情况较好。

②民居功能布局整体原真性较差,临街与临近新增公共建筑(游客中心、表演场)的民居基本变为纯商业性质,不具备居住功能,邻水民居的传统风貌相对保存较好。

③民居的结构与材料选择较为稳定,整体原真性中等,仅立面维持地域民族特征,在村子边界的民居,原真性情况不稳定,现代风格与传统木构多有混杂。

基于以上情况,进而提出基于原真性原则的传统民居保护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 侗族建筑;原真性;保护开发;建筑风貌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志码:ADOI :10.19490/ki.issn 2096-698X.2023.04.036-048Abstract: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in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Dong dwellings, through combing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Zhaoxing Dong Village in Liping County, Southeast Guizhou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blem in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texture ”, “change of architectural layout ”, and “choice of structural material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①The significant expansion and addi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led to increasing plot ratio, and范首权1,吕红医1,2*,高明灿2,张 铎1FAN Shouquan 1, LYU Hongyi 1,2*, GAO Mingcan 2, ZHANG Duo 1(1.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生态住区与创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0)(1.School of Architectur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China ;2.Henan International Joint Laboratory of Eco-community & Innovative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0,China )作者简介:范首权(199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保护。

肇兴侗寨调研随记讲解学习

肇兴侗寨调研随记讲解学习
现状侗族特色手工艺品商店过少,应适当的调高侗族 手工艺品、特产销售等方面的店面比例,形成一定的 产业链。
外来商人对侗寨的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思路跟商机,在 控制其一定数量比例的基础上,引进外来商店,发展 本地旅游业。
临街各种杂货商铺
酒吧 服装店
感受肇兴侗寨
商店
2、运营 侗寨的商店运营以当地侗民自营为主,且原来主要经 营日常生活用品,是侗寨人买卖东西的地方,随着旅 游业的开发,部分侗族人转向销售特产、手工艺品, 经营餐饮、旅馆等 。
晒布 侗族老妇晒侗布
感受肇兴侗寨
民俗
2、手工艺品 刺绣:侗族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侗族 刺绣的艺术品繁多,头巾图案、婴儿背带、妇女胸兜、 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刺绣等内容相当广泛。特 别是侗族妇女,上身穿着对襟花衣,两边袖口镶有宽 幅花边,衣脚衣叉都配有花边,分层次,胸部另配一 块胸兜,花样极其繁多。
民俗
1、生活方式 团: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 个自然片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 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
现在的侗寨人还保留着这样的生活方式,每个自然片 区内的族人有喜事或丧事,大家会在鼓楼附近集体生 灶做饭。
鼓楼周边活动
鼓楼 鼓楼下聚会聊天
感受肇兴侗寨
建筑
2、鼓楼 鼓楼从外观观赏像一座宝塔,飞阁重檐,气势雄伟。 全楼为木结构建筑,平面均为偶数,立面均为奇数重 檐,逐层收缩,最高顶阁内放置牛皮大鼓。底部中央 置火塘,塘火终年不断。
侗寨中共有五座鼓楼,信团鼓楼、礼团鼓楼、仁团鼓 楼、义团鼓楼和智团鼓楼。
鼓楼的建筑形式跟用色,均独具特色,在旅游新开发 建设过程中,可提取这些元素。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古村落及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严重的保护问题。

肇兴侗寨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处典型的古村落,拥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肇兴侗寨的个案研究,探讨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二、肇兴侗寨概述肇兴侗寨位于我国南方某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村落。

这里的人们以侗族为主,他们世代相传,保留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侗族歌舞、传统手工艺、侗族鼓楼建筑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问题尽管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但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主要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断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文化资源的商业开发过度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肇兴侗寨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四、保护策略及措施(一)强化保护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文化讲座、举办文化展览等形式,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二)建立保护机制制定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保护合力。

(三)促进传承与发展鼓励和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为传统艺人提供培训和交流平台。

加强侗族歌舞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侗族文化。

同时,鼓励创新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和开发肇兴侗寨的文化资源。

通过旅游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篇一摘要:本文以肇兴侗寨为例,探讨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了解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点,分析其在保护和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现代化背景下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古村落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逐渐受到关注。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肇兴侗寨作为我国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肇兴侗寨概述肇兴侗寨位于我国某省份,是一个典型的侗族聚居村落。

这里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侗族歌舞、建筑艺术、民间故事、节庆习俗等。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是侗族人民生活的反映,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三、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点(一)内涵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侗族的歌舞、语言、习俗、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元素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二)特点1. 独特性: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

2. 活态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它们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不断传承和发展。

3. 综合性: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还包括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四、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一)现代化冲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受到冲击,一些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减弱。

(二)资金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政府和社会的投入仍不足。

(三)人才流失: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掌握传统技艺的人才流失严重,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五、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与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展览、活动等方式,加强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探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一、引言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古村落面临着凋零和消逝的危险。

为了保卫和传承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肇兴侗寨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值得进行深度探究。

二、肇兴侗寨的梗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1. 肇兴侗寨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肇兴侗寨位于中国南部的贵州省,地处侗族聚居区,距离省会贵阳约100公里。

该寨建于明代,素有“西南第一侗寨”的美誉,是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2. 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肇兴侗寨作为一个典型的侗族村落,保留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包括语言文字、民间传统艺术、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方面。

在侗族民歌、舞蹈、手工艺品等方面,肇兴侗寨有着奇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资源。

三、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的现状和问题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的政策措施为了保卫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保卫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法律保卫、基金支持、申遗等方面。

然而,实际的保卫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2. 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存在的问题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存在着若干问题。

起首,由于旅游业的进步,寨内的居民和环境受到了严峻的破坏。

其次,由于传承问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失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爱好和传承意识逐渐减弱。

四、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的对策和建议1. 建立有效的保卫机制针对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中存在的问题,应建立一套合理的保卫机制。

这包括加强法律保卫力度,设立专门的保卫基金,加强教育和宣扬工作等方面。

2. 增进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进步旅游业的进步为肇兴侗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应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增进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进步。

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保卫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前提,防止过度商业化和环境破坏。

3. 加强传承和教育工作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保卫工作的核心。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许多古村落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失去原貌的风险。

依托于肇兴侗寨的研究,本文对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肇兴侗寨的保护与实践,为其他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本文还从政府、居民和游客等多个角度提出具体保护措施,为古村落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意义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一些传统的古村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失去原貌的风险。

不少的传统特色、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遭受侵蚀,亟待保护与传承。

1.2 研究意义保护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而从肇兴侗寨的研究和实践中,也能提供其他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第二章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2.1 肇兴侗寨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肇兴侗寨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和侗族居民聚居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2.2 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点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民居建筑、苗族和侗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民俗传统与节庆活动等。

其特点是鲜明的民族风格、多元文化交融、传承久远。

第三章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问题3.1 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肇兴侗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居民的自觉参与,目前保护工作较为稳定。

3.2 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资金匮乏、传承人口减少、文化碰撞等问题。

第四章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4.1 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变迁——基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的田野调查

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变迁——基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的田野调查

歌、跳侗舞 ,并在重要节 日举 行侗族特 有的祭祀活动
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 的精神信
仰 和 价 值 观 。 中华 民族 的大 家 庭 里 , 在 侗族 虽 然 没 有 自 己 的文 字 ,但 却仍 然 创 造 并 传 承 了具 有 侗 族 特 色 的 民
暑, 气候温和 , 植被 繁茂 , 自然风光优美 不仅如此,侗族先 民们还在这块神秘 的土地上 创 造了独具特色 的民族 文化——风 格别致 的 民族服饰 、

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从侗寨中间穿过 ,河 的两边排列
侗话、 穿侗服 , 择与大 自然 和谐 的吊脚楼建筑 , 选 唱侗
着侗族特有 的干栏 式 吊脚木楼 , 次栉 比, 鳞 错落 有致 。 这种别具特色 的民居建筑 风格 ,与河里 自由 自在 的鸭
子 、 边 正在 洗 衣 的 女人 构成 了 一幅 非 常 宁 静 、 谐 的 河 和 图画 。 同时 , 里 属 亚 热 带 季 风气 候 , 无 严 寒 , 这 冬 夏无 酷
了不 少 用 英 文 命 名 的 酒 吧 、 吧 、 啡 屋 等 , 有 不 少 水 咖 也
其优美的 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肇兴侗寨
于 2 0 年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 2 0 02 于 0 6年评为“ 国 中
最 美 的六 大 古村 古 镇 ’ 一 。 ’ 之
在旅游开发的推动下 ,肇兴侗寨正 吸引着来 自世 界各地的游客观光欣赏 。 据肇兴乡统计 , 从今年 2月份 以来 , 肇兴侗寨 已接待来 自法 国、 日本、 国等 外 国团 韩
游开发而不断增长 时,我们 的田野考察却 同时得
特 的侗族文 化。 随着 民族地 区村寨旅游 的不断开发 , 与 之 俱来 的外来 文 化正在 逐渐 消解 当地 民族 文 化 的特

肇兴侗寨调研报告

肇兴侗寨调研报告

肇兴侗寨调研报告肇兴侗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肇兴侗寨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是中国著名的侗族古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侗寨的风貌、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解,为未来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内容1.侗寨的基本情况肇兴侗寨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寨。

寨内保存着大量的传统侗族建筑,在侗寨的中心位置,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侗族木楼,是该寨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2.侗族文化的表达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肇兴侗寨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侗族花会、赶山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寨内居民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3.侗寨的经济开发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肇兴侗寨目前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旅游业。

寨内的居民以种植水稻、蔬菜和果树为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也有一些人从事手工艺品制作和旅游服务。

然而,侗寨的旅游开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寨内居民的收入水平。

4.保护与发展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肇兴侗寨近年来加强了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当地政府还积极引导游客文明观光,加强了对游客的管理和教育。

对于未来的发展,调研成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对寨内居民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文化认同感;二是加大对侗寨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三是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三、调研结论肇兴侗寨作为中国著名的侗族古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侗寨的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侗寨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加强保护工作,提高居民的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侗寨与周边景区的合作等措施。

四、建议1.加强保护工作:加强对侗寨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侗寨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居民服务水平: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居民的服务水平和文化认同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文化领域的重要议题。

肇兴侗寨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了解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艺术表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肇兴侗寨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

二、肇兴侗寨的概述肇兴侗寨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侗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侗寨的建筑风格独特,居民生活习俗、节庆活动以及传统艺术形式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音乐、舞蹈、建筑艺术以及手工艺等,对于了解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一)保护成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许多传统音乐和舞蹈形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保护。

此外,当地政府还积极推动侗寨的旅游开发,通过旅游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二)存在问题然而,在保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

此外,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离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四、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一)加强宣传教育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讲座、展览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价值。

(二)培养传承人积极培养和选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通过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

同时,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旅游开发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通过旅游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肇兴侗寨古村落的调查报告

肇兴侗寨古村落的调查报告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肇兴侗寨古村落的调查报告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黎平第一侗寨”。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

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今天的肇兴侗寨,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依旧保留着它特有原始的风貌!走近侗寨首先飘入耳中的便是那传唱千年依然动听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以合唱为主的歌唱形式,它以曲式复杂,声部组合多变而著称。

虽然侗族文化历经风雨,人间沧海,但是侗族大歌仍旧一枝独秀保留下来,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侗家人认为“饭养身,歌养心。

人不唱歌会变老”。

充分体现了侗家人对生命与生存的深刻体验和认知。

侗族是一个历史上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叙事、传史、抒情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法。

在传授和保存侗族大歌方面,汉字起到了积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古寨调研报告

古寨调研报告

古寨调研报告古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古寨是一个位于中国的历史古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寨的发展现状、文化价值以及旅游潜力,为其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走访调查:我们前往古寨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古寨的认知和看法。

2.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古寨的历史记录、文化传承等,以便进一步了解古寨的特点和价值。

3. 数据收集:我们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游客收集数据,了解他们对古寨的满意度和建议意见。

三、古寨的基本情况古寨位于中国某省,是一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小镇。

古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而闻名,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古寨的主要景点包括:1. 古城门:古城门矗立在城郭之中,是古寨的象征之一。

2. 城墙:城墙是古寨的防御工事,有着厚实的城墙和瞭望塔,展示了古代军事防御工艺的精湛。

3. 板巷:板巷是古寨的主要街道,两旁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给游客带来了很强的历史氛围。

四、古寨的文化价值1. 历史价值:古寨作为一处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遗址,见证了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筑价值:古寨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建筑,包括寺庙、宅院和城墙等,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宝库。

3. 文化传承:古寨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保护和弘扬古寨的文化,可以将其传递给后代。

五、古寨的旅游潜力1. 丰富的旅游资源:古寨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包括古建筑、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品等,对于吸引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 优美的自然环境:古寨周边的山水环境非常优美,可以供游客进行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等活动。

3. 地理优势:古寨位于交通便利的位置,附近有机场和火车站,方便游客的到来。

六、古寨的保护与发展建议1.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古寨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肇兴侗寨调研随记讲解学习

肇兴侗寨调研随记讲解学习
肇兴侗寨景观规划调研随记
自然的山水,自然的生活,自然而热情的侗族
感受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建于山中一狭长谷地,四面环山,全 寨被参天古树和茂林修竹所围绕,寨子一条小 河穿寨而过,侗族建筑密集,吊脚楼房屋、鱼 塘和风雨桥四陈,井然有条,形成罕见的布局 风格。
当地耕种的梯田多沿山势分布,常为云雾缭绕。
感受肇兴侗寨
寨门口的湖面狭小,且缺乏足够的观赏空间,因此不 建议做大型的水上侗族舞蹈表演。但可利用声光电等 技术,做小型的水上露天电影院,播放有关侗族的民 风民俗。
寨门湖面 水上影院意向
寨门湖面 水上影院意向
感受肇兴侗寨
景观
2、色彩 整个侗寨的色调深暗、素雅。寨子周围被绿色山体包 围,寨子与山体之间的山麓过渡以绿色的稻田;建筑 以自然木的棕黄色为主,修饰以白色镶边和深灰色屋 顶;寨中零星点缀绿色植物。
这样靠山临水的居住生活方式,并没有因为旅游业的 开发而打破,他们仍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十分珍 惜的旅游资源。
临水晒布
临水洗涮
临水而居 临水而居
感受肇兴侗寨
民俗
2、手工艺品 侗布:侗族人自纺自染的侗布是侗族男女最喜欢布料。 其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蓝靛、白酒、牛皮汁、鸡蛋清 等混合成的染液反覆浸染、蒸晒、槌打而成。走进侗 寨,随处可见晾晒的侗布、染布的染缸。
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 集资修建。
鼓楼、花桥 吊脚楼
小桥
休息廊
戏台
小桥
小桥
感受肇兴侗寨
建筑
2、鼓楼 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吉祥 的象征,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Leabharlann 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古村落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肇兴侗寨作为典型的古村落,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本文以肇兴侗寨为例,探讨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肇兴侗寨概述肇兴侗寨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这里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生活习俗等都是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肇兴侗寨的建筑特色、节日庆典、民间艺术、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存在当地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一)保护措施肇兴侗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包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节日庆典等进行记录和整理;加强传统建筑的维护和修缮,保护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等。

(二)保护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扬,如侗族刺绣、侗族歌舞等。

同时,传统建筑也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和修缮,使侗寨的风貌得以保存。

四、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尽管肇兴侗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挑战。

一些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年龄较大,后继无人,导致技艺濒临失传。

同时,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击,也使得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降低。

(二)旅游开发与保护矛盾随着肇兴侗寨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然而,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过度的商业开发可能破坏侗寨的传统文化氛围,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五、解决策略与建议(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篇一摘要:本文以肇兴侗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策略。

通过对肇兴侗寨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保护意义,并针对当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古村落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肇兴侗寨作为典型的古村落,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于研究侗族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以肇兴侗寨为例,分析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问题,旨在为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肇兴侗寨概述肇兴侗寨位于中国某地,是典型的侗族聚居村落。

这里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传统的建筑风格、独特的民俗风情、精美的民间艺术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 保护措施:肇兴侗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保护机构、制定保护规划、开展宣传教育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 保护成效: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许多传统艺术、民俗活动得以延续,侗族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四、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1. 现代化冲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肇兴侗寨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受到冲击,部分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减弱。

2. 资金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肇兴侗寨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保护工作的开展。

3. 人才短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而肇兴侗寨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短板,难以满足保护工作的需求。

五、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2024年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范文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个案》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肇兴侗寨作为中国优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之一,其丰富的非遗资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肇兴侗寨这一典型个案,探讨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肇兴侗寨的背景介绍肇兴侗寨位于中国南部地区,是典型的侗族村寨。

这里的侗族人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其中包括歌舞、手工艺、祭祀、节日等多种形式。

侗寨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当地人的审美观和民族信仰。

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这一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三、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侗族大歌,这是侗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的独特音乐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侗族的鼓楼建筑技艺、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等也是重要的非遗资源。

这些非遗资源不仅是侗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目前,肇兴侗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大了对非遗保护的投入,通过建立非遗传承人制度、开展非遗展示活动等方式,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侗族文化。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传统文化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减弱,非遗资源的商业化开发过度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也威胁到了侗族文化的持续发展。

五、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与建议针对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1. 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

通过设立传承人奖励制度、开展传承人培训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传承人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 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文化节等活动,让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贵州黎平肇兴寨族谱调查

贵州黎平肇兴寨族谱调查

贵州黎平肇兴寨族谱调查目录一、立项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项目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项目可行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研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研究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要解决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主要特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研究特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研究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预期效果与具体成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肇兴侗寨实训报告

肇兴侗寨实训报告

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10月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肇兴侗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训。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拍摄等方式,我对肇兴侗寨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情况总结如下。

二、肇兴侗寨概况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三、实训内容1. 肇兴侗寨历史文化考察在实训期间,我深入了解了肇兴侗寨的历史文化。

肇兴侗寨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宋时期。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如侗族大歌、鼓楼文化、银饰工艺等。

2. 侗族民俗体验在肇兴侗寨,我有幸参加了侗族民俗活动。

观看了侗族大歌表演,感受到了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品尝了侗族美食,如酸汤鱼、油茶等;学习了侗族银饰制作技艺,了解了侗族银饰的文化内涵。

3. 侗族建筑考察在实训期间,我详细考察了肇兴侗寨的鼓楼、吊脚楼等传统建筑。

这些建筑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通过实地观察和了解,我对侗族建筑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肇兴侗寨生态环境考察肇兴侗寨地处山区,生态环境优美。

实训期间,我游览了寨子周边的自然风光,如小七孔、黄果树瀑布等。

这些景区的自然景观与侗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四、实训成果1. 提升了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运用所学知识,对肇兴侗寨的历史文化、民俗、建筑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拓宽了视野通过实地考察,我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五、总结本次肇兴侗寨实训让我受益匪浅。

肇兴侗寨采风报告2000字

肇兴侗寨采风报告2000字

肇兴侗寨采风报告2000字一、从自然地理气候角度看肇兴侗寨肇兴侗寨位于XXX中心,古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而今,西湖水域面积扩展为约7平方公里,三面云山环绕,东部紧临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构成以秀美为极致的湖泊型风景名胜区。

从地理上看,肇兴侗寨有天目山余脉和XXX的山川作为依托,构成三面环山,中涵碧水的湖泊地貌。

山不高而层峦叠翠,水不广而平湖如镜。

湖外有山,山外有江,江湖相映,山川并秀。

山水比例尺度恰到好处,给人以自然亲切秀逸清雅的美感。

湖区附近建筑充分尊重自然地势的起伏陡缓,因地制宜,或在湖傍筑一水榭(平湖秋月),或在峭壁之侧做半亭之景(六一泉),或在悬崖之畔做吊脚楼(四照阁),建筑与自然气韵相互渗透,色彩调和,淡雅,最大可能的融入拉周围环境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肇兴侗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侗寨更是历代文人骚客的挥毫泼墨的聚集地中的明珠。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千年的积淀使得她比其他地方拥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湖区附近的园林建筑则充分的把这深厚文化底蕴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出来。

该地区的园林建筑,多如淡雅的山水画,建筑精致,布局以自然和谐为基调,尽可能的利用到周围的环境,并容入其中,建筑色彩色调明快,处处透着一股唐诗宋词般的意境美,悠远而深刻。

例如: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那里循湖岸行,铺岸如茵,泉池碧澄,小桥流水,隐约不时传来清脆悦耳的莺啼,这莺啼点出了静中闻声的绝好意境。

又有万树柳丝倒挂轻垂,犹如一道绿色的帐幔,再加上“晴波淡淡树冥冥,乱掷金梭万缕青”的点景之作,意境不可不谓之清幽也。

又如“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素有“小瀛州”之称的“三潭印月”,经过运用亭、榭、桥、石、廊等园林建筑,组成重重层次,构成富有变化的景区。

虽然湖中有湖,但不感觉水多,陆地虽狭,却处处引人入胜,异常是当游人踏着那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来到碑亭和“我心相印”亭时,景色变化其妙无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兴侗寨古村落的调查报告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黎平第一侗寨”。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

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今天的肇兴侗寨,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依旧保留着它特有原始的风貌!走近侗寨首先飘入耳中的便是那传唱千年依然动听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以合唱为主的歌唱形式,它以曲式复杂,声部组合多变而著称。

虽然侗族文化历经风雨,人间沧海,但是侗族大歌仍旧一枝独秀保留下来,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侗家人认为“饭养身,歌养心。

人不唱歌会变老”。

充分体现了侗家人对生命与生存的深刻体验和认知。

侗族是一个历史上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叙事、传史、抒情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法。

在传授和保存侗族大歌方面,汉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歌师以汉字注音的方式为侗语注音,同时用简谱记录侗族大歌的音调。

使侗族大歌的学习和保存变得更加容易起来。

当外面的世界通过互联网络了解到这里有淳朴的人们、有远离现代文明的农耕文化时,于是,外面的人们纷至沓来,寨子里人们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这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肇兴一大怪,八十岁
老太追老外”,这句话是在描述寨子里的人兜售手工艺品时的情景。

其实这正是这里的人们萌生商品意识的具体表现。

侗族依山傍水,聚族而居。

千户肇兴侗寨的千栋吊脚楼就簇拥在河的两岸,吊脚楼一般是用杉木建造,多为二至三层,吊角楼大多建在在河边或山坡上。

侗乡逢河有桥,最能反映侗族人民高超建筑技艺的要数这“风雨桥”。

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桥梁构造不用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叹为观止。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这种建筑吸取了汉族古代建筑的精髓,又突破了塔楼的常规,下部呈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大的寨子有三四座鼓楼,鼓楼象一座宝塔,在寨子中非常醒目,那是侗家人集会和娱乐的场所。

与鼓楼相邻的还有用来上演侗戏的戏楼,而现今的戏楼,除节日以外已经很少侗戏演出,而爱看侗戏的人在寨子里就可以买到侗戏音像制品。

说起侗家人的娱乐活动,值得一提的就是已有三百年历史的抬官人,抬官人侗语叫做“店宁蒙”。

所谓的抬官人,实际上就是抬智者,是值得大家信赖的人,官人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当官的人,从活动中反映出侗族人民对智者和文化的尊重。

抬官人活动内容中还有表现农耕技术的场面贯穿到其中,从而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其中还有以原始人的形象出现的各色人物,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

面具是用棕榈叶制成,这也许这是面具最很原始的雏形,以此重现侗族祖先的生活状态。

据说,为了适应旅游业的需要,抬官人中的祭祀环节已经被省略,
如果将整个程序进行完整的表演,需要三天才能完成。

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

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

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

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

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

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

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

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

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

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智寨鼓楼,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在77.3平方米。

由16根柱子构成骨架,中间4根柱子直贯顶层,四面为12根副柱,略小于中柱。

用逐层内收的梁方金瓜柱支撑,层层挑出屋檐。

类似宝塔。

楼中央设有火塘,四周有长条木凳,供人休息。

檐角高翘,屋脊之上泥塑小葫芦宝瓶,其翼角塑小鸟,玲珑雅致,鼓楼的檐层辅小青瓦,屋脊白色,塑有狮,虎,凤等。

楼内雕梁画栋,书有六幅盈联,正面一至三檐之间塑有“双龙抢宝”。

仁寨鼓楼,
七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1.7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

义寨鼓楼,十一
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8米,占地81.6平方米。

礼寨鼓楼,十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3.1米,占在70.3平方米。

信寨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9米,占在78.3平方米。

该鼓楼有一副楹联: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正如摩尔根《古代社会》中所说:“住宅建筑本身与家族形态和家庭生活方式有关,它对人类由蒙昧社会进至文明社会的过程提供了一幅相当全面的写照。

”当钢筋水泥、玻璃幕墙裹胁着现代文明洪流席卷全球的时候,这里的原生态侗山区那连绵的重山深箐中,早已苍老成黑褐色的“干栏”建筑仍栉风沐雨地矗立着。

走进侗寨,人们总要驻足凝望那些与青山融为一体的历史遗存,探寻“人类由蒙昧社会进至文明社会”的印迹。

但是,在很多人,包括许多学者的眼中,苗侗木楼之间的历史特征正随历史的流逝而逐渐模糊,对于曾经承载苗族、侗族两大不同源头民族文化家居建筑的类型差别已经很少认识了。

抽丝剥茧再现历史原貌,我们会发现“吊脚楼”或“干栏式”,苗、侗木楼之间其实承载着两大不同文化系统的类型特征,其中隐藏着两大古老民族文化的历史解码。

这里的“吊脚楼”起源于我国古代“穴居”文化系统,严格地说应为“半干栏式”建筑,因为干栏应该是全部悬空的。

吊脚楼“倚山而建”,形如一人靠山而坐,他的躯干为楼的主体部分,他的小腿悬在前边,犹如楼的“吊脚”支柱,俗称“假足”,为山居民族适应崎岖环境的一大创造。

侗族木楼则起源于我国古代“巢居”文化系统。

木楼“凭空而起”,是真正的“干栏式”建筑。

其特点“占天不占地”,上大而下小,在黎平肇兴也显的尤为突出,木楼层层出挑,每层楼上都有挑廊,檐水抛得很远,其形制及功用都缘起于原始时期的树。

侗族属于典型的“巢居文化”系统。

“处于底层的古越语,举例而言,除已消失了的‘依缓’而外,以‘栏’最典型。

‘家’是北方语言,现在壮侗语言称家为‘栏’”“河姆渡的干栏长屋距今近七千年,我们不知道那时的先民是怎么称呼的,但现今壮侗语的‘栏’肯定是古越语的底层遗存,而它的起源应该还要早”“干栏”本来就是壮侗语族词语“家”的意思,也指“房屋”,今天,南方人所称的“猪栏”、“牛栏”,是人们不住干栏以后,把栏留给了家畜住的称呼,“栏”字进入汉语词汇,是古越语合乎逻辑的引申和创造。

这里还保留得有远古“巢居文化”的遗存。

在这里不远外的铜关乡述洞村,至今仍保留着一座独柱鼓楼,被誉为侗族鼓楼之宗,据载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现存鼓楼建于1921年,共5层,高约12米,为四檐阁,除第一层为了伸展和装修立有撑柱以外,整个鼓楼只由一根直径50厘米左右的中柱支撑,就如一棵大树般巍然挺立。

“巢居”最早就是把住所直接构筑在自然的一棵或数棵树上,后来人类才主动“构木为巢”,开始“干栏式”建筑的发端,述洞鼓楼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确实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若鸟巢然”的奇观。

黎平肇兴侗族文化底蕴中仍保留得有根深蒂固的大树崇拜情结,“对自然物的崇拜表现为对古树、峻石的供祭,有的人甚至把幼儿过继给古树,求树神保佑其儿平安长大成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