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在学校倡导的三环六步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组开学阶段一般从古诗文单元讲起,为的是学生早读时间多读多背,多一些时间积累。
从去年开始,我在古诗方面结合新课程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学环节。
先学生课前预习,至少读三遍以上,生字词过关,搜寻有关作者的资料信息。
上课后,我导入新课后,请同学先简介作者,由于小学学过杜诗,学生立刻介绍了作者。
然后我让一学生朗读全诗《望岳》一遍,朗读前我对朗读提了具体要求:字音准确,节奏把握正确。
学生读完后,我泛泛而谈地点评了一下就进入自己的范读,结果第一句自己就丑,把岱宗夫如何的夫二声读成了一声,幸好我态度谦虚,立刻和学生一起翻阅字典,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二环节我让学生自读诗歌,结合下面的小字注释疏通全诗,不懂的字词句把它做好记号,先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等下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学生发言比较积极踊跃。
第三环节则是品读诗歌,我让学生自己揣摩诗歌用我读懂了这一句或者我最喜欢这一句来说话,谈自己的感受和理由。
几分钟后,我请学生发言,结果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我立刻意识到学生参与不够,必须寻找原因。
原来是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怎样说。
我当即以一二句为例,帮学生示范了一遍,先有感情地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再从青看出山之秀美,从未了看出泰山的辽阔无边。
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杜甫是中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世诗人和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本文将围绕杜甫的三首诗作展开,深入分析其语言、内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同时对教学反思进行总结。
通过对杜甫诗歌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反思,希望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传授和理解杜甫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提高语文素养。
第一首诗是《登高》。
这首诗以描绘登高的景色为主线,通过诗人自身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天地之间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杜甫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将登山这一行为与人生的起伏相比较,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围绕诗歌中的景色、情感和思考展开讨论,引导他们通过感知诗人的情绪和思维方式来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和美感体验。
第二首诗是《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以诗人对已故兄弟的怀念为主题,展现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深深思恋。
杜甫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舍弟的个人特征的描述,表达了对兄弟之间深厚情感的追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析诗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理解其中的情感抒发和思考,同时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和背景,提高学生对诗人情感和生命经历的感知。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也能引导他们思考亲情和友情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能力。
第三首诗是《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以咏史和咏史家的身份为主线,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咏史家事业的热爱和思考。
杜甫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咏史和咏史家自身遭遇的叙述,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对咏史事业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咏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通过让学生模仿杜甫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咏史事业的追求。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通过对杜甫诗歌的教学反思,我深刻理解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在对语文诗歌教学中,教授杜甫的诗歌这一内容是非常重要且常见的。
杜甫的诗歌以其沉郁悲壮的情感、深沉的思考和饱满的艺术表现力,深受学生和读者的喜爱。
教学杜甫的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取了杜甫的《春望》、《登高》和《月夜忆舍弟》三首诗进行讲解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作品。
首先,在教学《春望》这首诗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通过了解杜甫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望》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在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思考和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讲解《登高》这首诗时,我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杜甫笔下的美景呈现给学生。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描述的山川壮丽的景色。
接着,我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解释了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在教学《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诗歌中描述了杜甫对故友的思念之情,通过朴素而真挚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动情。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亲友的思念和感受,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通过情感共鸣,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思考,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反思和总结,我发现在教学杜甫的诗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手段。
语文计划总结之《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语文计划总结之《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我上了《杜甫诗三首》一文,课后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进行总结.总体来说,这三节课的效果较好,自己比较满意.首先,自己准备的比较充分,认真揣摩教材,在教学中发挥的就十分自如,得心应手.其次,令自己较为满意的地方就是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读,如教师范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指名朗读寻找差距,通过各种读,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第三,诗句的理解分析,诗是高度精练的语言,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如《春望》一诗中“破、深、溅、搔等,准确无误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点.第四,本节课对学生积极性调动的较好.课堂气氛较为轻松,为学生的表现创造了条件.。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包括了《登高》、《月夜忆舍弟》和《春夜喜雨》。
这三首诗在杜甫的作品中具有代表性,并且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教授和理解这些诗歌。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山水诗,通过描绘高山的雄伟和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景色。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山的高远和风的呼啸声,使学生更加亲近和理解诗歌。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品味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可以通过分组或抽号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句并解释其意义。
通过讨论和辩论来增加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一首寄托哀思的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追忆和思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友情的重视和思考。
可以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和杜甫的生平,使学生更加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生活情境。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和表达自己对亲情和友情的思考和体会。
同时,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欣赏名家名篇,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比如,可以邀请学生们欣赏别人朗诵杜甫的诗歌,然后分析其中的韵律、押韵和节奏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审美能力。
《春夜喜雨》是一首写春雨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春雨的声音、气味和触感等来理解诗歌。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春天的喜爱和感受。
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观察和描写春雨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反思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杜甫的作品后,自行创作一首关于山水、亲情或春天的诗歌,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和分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总之,《杜甫诗三首》是一组富有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发现其中的教育意义和教学方法。
《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8篇
《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8篇《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8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思考和反思以及总结和评估的过程。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古诗词三首》课堂教学反思【篇1】40分钟学习下来,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同学,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保守做法。
课堂上,从同学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
而后,布置自学时间,使同学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沛自学的基础上,让同学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一起讨论,互相补充。
对于同学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布置了质疑环节,启发同学一起研讨。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同学自由发表意见的研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使同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
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
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同学的`自主学习自学时间充沛。
布置足够的时间让同学自学,同学能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同学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同学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学入情入境,充沛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时提高读的要求,让同学边读边考虑,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同学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5篇)
杜甫诗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1在x月5号的“语文主题学习”验收活动中,我执教了《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诗《望岳》和《春望》。
《望岳》是杜甫24岁时所作,作者意气风发,又逢盛世,诗歌描绘泰山的高大雄伟和神奇秀丽,表达了自己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和气概。
《春望》则写于作者被叛军俘获,困据长安时,通过描写京城破败的景象来抒发忧国思亲之情。
这两首诗风格不同,前者形象高大,境界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后者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根据以上分析,在备课时,我结合潍坊市“三段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和主题学习要求,进行了如下设计:设疑导入,诗歌积累——反复朗读,逐层深入——联想想象,进入意境——赏析诗句,体会感情——学以致用,拓展提高——欣赏视频,加深理解。
在赏析诗句的过程中,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句子,引导学生回忆表达雄心壮志和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进行拓展训练。
本节课做得较好的方面是:课堂思路清晰,两首诗歌之间的过渡自然巧妙,背景资料的适时引入使学生加深了了内容的理解,联系所学诗句回顾所读诗文进行主题拓展扩大了课堂容量,能及时鼓励调动学生,语言比较有亲和力,课堂较有激情等。
本节课的败笔也不少:1.预设与实效的差距较大。
本课的重点是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精美的语言,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第一首诗歌诵读、理解地比较透彻,也能品味出语言的精美,但是在“自学《春望》”和“主题拓展”这个环节上,落实的就很不到位。
由于时间较紧,这两个环节就进行的匆匆忙忙,给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是为了完成已经设计的教学环节而进行了,以至于我感觉学生对《春望》和“主题丛书”中《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这两首诗的理解不会深刻。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
一位语文大师说过“让感受和体验成为学生生命的双翼。
”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本节课可取之处在于:放开手去,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挖掘文外之意。
《石壕吏》开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古人评之“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汉字这个“无底洞”,挖掘字里行间的文外之意。
学生几乎“暮”、“村”、“吏”、“夜”、“捉人”、“逾墙”、“走”一字都未放过,敏锐地发现了其背后潜在的台词。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老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绝句》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
《绝句》的教学反思《绝句》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句》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绝句》的教学反思篇1《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
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
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
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
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四个体会对仗之美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上课伊始,我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导入,我说:“公元七六三年,杜甫得知故人严武回到成都,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拨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由于事先未拟题目,写成后也不打算你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诗的美,景的美。
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
二、想象画面,引入诗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
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25.《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今日重读杜工部,我辈临文长咨嗟——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也是高考阅读中难以理解的题目。
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学兴趣的媒介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享交流,老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等。
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存在课堂容量小、费时、进度慢等低效情况,往往导致教学生硬,课堂无味,学生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等问题。
在杜甫诗三首的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和运用群文阅读方式教学,把多首诗歌串联在一起,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同时在课堂上把杜甫的多篇诗文进行比较阅读,拓展一些课外相关内容,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唤醒学生的阅读激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效果较好,学生收获较大。
课文选取的杜甫这三首律诗,都是他后期的作品,写于他寄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期。
《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感情强烈。
《咏怀古迹其三》是歌咏王昭君出塞之作,沉郁而苍凉。
《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
学习这三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时局联系起来,逐步深入感受诗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和品味诗歌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鉴赏习惯。
本课教学的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时,先回顾意象的相关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是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对作者隐晦的情感的把握不到位。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做法是:①美读诗文,落实背诵。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三首诗的背诵,甚至背诵杜甫更多的诗歌,这样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以便较快进入对诗作的理解。
②旁征博引,提出问题。
集中解决四个问题即: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选取了三首古诗词进行教学,并进行了反思,下面将对这三首古诗词的教学反思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在教学中,我以阅读理解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思。
然后,我提问学生有哪些词语是描绘了秋夜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取信息。
接下来,我教授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意义,例如“独倚”、“寂寞”、“斜阳”等。
最后,我进行了一些阅读理解的小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课堂中对于一些生词和词语的解释不够详尽,没有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词汇体系。
其次,我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进行简单回答,没有给予学生启发式的引导。
对于这些问题,我需要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背诵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听读诗词,并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后,我教授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意义,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黄绵袍”等。
接下来,我进行了一些韵律操练,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最后,我组织了背诵比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
其次,我应该加强对于韵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另外,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背诵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是杜甫的《登高》。
在教学中,我以写作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后,我进行了一些写作指导,例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词语等等。
接下来,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最后,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评价和指导。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精选30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精选30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1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2刚接到《古诗词三首》的精品课任务时,心里多少有些惶恐。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6篇)
杜甫诗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6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1教学《杜甫诗三首》一文,课后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进行总结。
总体来说,那节课的效果较好,自己比较满意。
首先,自己准备的比较充分,认真揣摩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想好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甚至是要说的每一句话。
有了这样的准备,在教学中发挥的就十分自如,得心应手。
其次,令自己较为满意的地方就是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读,如教师范读,让学生受到感染。
学生自渎体会感悟,指名朗读寻找差距,通过各种读,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第三,诗句的理解分析,诗是高度精练的语言,是作者情感的体现。
析字析词中表达出作者语言的精练,如《春望》一诗中“破、深、溅、惊、连、抵、搔、胜,字字珠玑,准确无误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点,如把“感时花溅泪”中“溅”改为“流”、“落”,“烽火连三月”中的“连”改为“正”或“整”都不及原来的词。
原词更能表达作者伤痛之及的情感。
把连”改为“正”或“整”战争的时间变短了,让人认为战争只有三个月,而“连”字却能体现出三月不断却不只是三个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从中向学生渗透古人写诗的态度,如讲解“推敲”故事体现古人此种推敲精神。
第四,本节课对学生积极性调动的较好。
教学中注意了激励语言的使用,课堂气氛较为轻松,为学生的表现创造了条件。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2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古典诗歌语典雅而高度凝练,情致深婉,不像戏剧小说那样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又与学生的生活距离相对较远,因而在教学中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传统的诗词教学一般都是先反反复复地诵读,再进行语言的品析,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展现的是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
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三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看似内容浅显,实质内蕴丰厚,学生不易深刻感悟。
这课的教学,我主要按照学生所熟悉的古诗学习方法一一解诗题、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四个板块展开。
名诗意环节,我先让学生圈出这首诗里所含地名,结合出示的地图找找各地的大致位置,初步理解诗歌含义。
接着让学生观察地图发现“河南”、“河北”特殊的位置由此引出古今异义这类词语,但由于讲述不够明确,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古今异义的含义,而是误以为在找古今地名的变化,本环节还应讲述更清楚一些,让学生知晓什么是古今异义,从而借助注释找出本课另外两个古今异义的词语。
想画面和悟诗情环节,我先询问学生是否遇到过开心的事,此时都会有什么表现?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开心时的情形。
学生说到了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其实这也是我本节课需要教学的重点,通过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在这个环节应及时点评,并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板书,这样在后面想象诗人“喜欲狂”的画面时,学生就有了框架,会去思考了,但我没有这样做,教学不够灵活机变。
给学生回答格式:我从“—”这个词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从中我仿佛看到了O这里没有适时引导,以致后面在说画面的环节学生还是先理解意思并没有先去想象画面。
教学的整体应该先是从句子到词语,而学生在回答时好像并没有把词语放到整句中去体会,这也是我教学环节设置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说:我从“”这一句中的“”词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从中我仿佛看到了O在体会情感这一部分,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
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
25杜甫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实录
25杜甫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实录25.《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深切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情感地朗诵和背诵课文。
2.把握古诗的要紧内容,明白得诗意。
3.体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进程和方式1.朗诵中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明白得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包括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重点难点】1.明白得诗的思想情感,把握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设计】一、积存与运用1.给加粗字注音。
岱宗()决眦()溅泪()搔()簪()逾墙()邺()戍()老妪()幽咽()2.杜甫是唐朝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他被称作诗圣。
他的诗歌斗胆地揭露了那时统治集团的腐朽,普遍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因此。
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搜集在《杜工部集》。
与李白并称“李杜”。
“三吏”是指杜甫写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指他写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辉煌极点,具有划时期的意义。
《新安吏》中泪眼婆娑的母亲送走未成年的儿子,《新婚别》中成婚才一天的妻子送走了丈夫,《垂老别》里白发苍苍的老太婆送走已七十多岁的老伴……二、古诗讲究平仄压韵,讲究对偶,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拍感、有音韵美。
这些特点是由诗歌的形式决定的。
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也是阻碍诗歌朗诵成效的因素。
同时把握好每首诗中作者的情感是读好一首诗的关键。
《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初期作品,赞美泰山,流露诗人远大理想的,要读得激昂豪迈。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转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情感深沉含蓄,要读出沉痛忧伤。
《望岳》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群山当中,谁最出名呢?那固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学习目标】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
鉴赏《秋兴八首》情景交融的写法,并体味诗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走进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幻灯片)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形式较自由。
___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___、___、___、___;每联两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2、作者简介:(幻灯片)杜甫,字___,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__”之称。
杜甫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收集在《____》里。
其中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等。
3、字词积累(幻灯片)渚()萧萧( ) 潦()倒繁霜鬓()浊()酒杯壑()朔漠()青冢()省()载()萧()森孤舟一系()砧()玉露:萧森:丛菊:繁:寒衣:急暮砧:潦倒:万里:回:落木:二、研读诗歌第一首1、吟诵诗歌,感受音韵和节奏,如: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结合背景,明确感情基调:___、___。
3、串讲每联的大体意思,概括主要内容。
4、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试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两句为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6、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说一说作者如何在写景中表现“故园心”的。
7、思考: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
并说说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怨恨。
三、研读诗歌第二首1、开篇两句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雄伟图画,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幅画面。
(教学反思参考)古诗三首
《绝句》教学反思《绝句》是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前两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时诗人的情绪是悠然的,而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
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是三年级的孩子无法感受的,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鉴于此,我把本课重点放在欣赏春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人的喜悦。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在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尝试把古诗与散文相结合,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拓宽美的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首先,整堂课都努力创设春日的美好氛围,在课件的制作中,我始终以明丽的色彩为背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怀抱,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其次,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体会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快乐。
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阶段是进行想象力训练的良好时机。
这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古诗的内容再现出来,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的脑海中,那么如何去展现呢,诵读是最好的方式,教学生朗读时延长某些字的读音,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余地。
在不断地朗读中,孩子们还可以进行创造想象,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飞向智慧的乐园。
最后,从文学的角度,强化春天美这堂课的设计尝试把散文与古诗结合,寻找散文与古诗的结合点。
我拓展了朱自清的《春》和郭沫若的《白鹭》。
这两段文字与《绝句》一样经典。
《春》的片段勾起了学生回忆——大自然多么美好,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在由衷的赞美声中,学生进入到《绝句》的教学。
郭沫若的《白鹭》对化解“上”字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感受到了白鹭蕴含的动态美、静态美。
虽然这两段文字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有难度,但是两位大文豪的文笔清新隽永,带给人美的遐想,相信在佳句美文的滋养下,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希望能激起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在学校倡导的三环六步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组开学阶段一般从古诗文单元讲起,为的是学生早读时间多读多背,多一些时间积累。
从去年开始,我在古诗方面结合新课程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学环节。
先学生课前预习,至少读三遍以上,生字词过关,搜寻有关作者的资料信息。
上课后,我导入新课后,请同学先简介作者,由于小学学过杜诗,学生立刻介绍了作者。
然后我让一学生朗读全诗《望岳》一遍,朗读前我对朗读提了具体要求:字音准确,节奏把握正确。
学生读完后,我泛泛而谈地点评了一下就进入自己的范读,结果第一句自己就丑,把岱宗夫如何的夫二声读成了一声,幸好我态度谦虚,立刻和学生一起翻阅字典,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二环节我让学生自读诗歌,结合下面的小字注释疏通全诗,不懂的字词句把它做好记号,先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等下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学生发言比较积极踊跃。
第三环节则是品读诗歌,我让学生自己揣摩诗歌用我读懂了这一句或者我最喜欢这一句来说话,谈自己的感受和理由。
几分钟后,我请学生发言,结果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我立刻意识到学生参与不够,必须寻找原因。
原来是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怎样说。
我当即以一二句为例,帮学生示范了一遍,先有感情地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再从青看出山之秀美,从未了看出泰山的辽阔无边。
学生之后纷纷发言,先读再品,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最后我让学生从题目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从望的不同角度来理解全诗,并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由于有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学生能够较好地说出美泰山的雄伟气势和秀美的景色,透露了诗人远大的理想抱负。
最后在全班齐读后背诵中结束《望岳》的教学。
一堂课下来,我很高兴学生能在读中品,能较好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发言较积极,学生能有更多机会自己说自己谈,学生比较欢迎这种课。
但自己仍然感觉有许多不足,首先自己没认真查好字典,想当然地读,结果闹了个小笑话,联想上次教《桃花源记》时自己也读错了两个字的拼音,我深感惭愧,下次绝对不要再自以为是地读课文,课前听好专家范读,有疑问的立即翻阅字典或词典,不欺骗自己,更是对学生负责。
其次问题的设计及引导还需细加锤炼。
对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以学生为本,而并非借鉴参考书。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不断学习,师生共同进步吧。
篇二: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诗文总有魂,教师如能迅速把握诗魂,往往能提炼出课之魂。
《望岳》中的望字是学习本诗的关键,首联写远望泰山,第二联写近望泰山的景物,第写细望泰山的万千变化,第四联写作者由望泰山联想的自己远大抱负。
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表现了青年杜甫宽广的胸怀。
《春望》中的忧愁二字是学习该诗的关键,第一、二联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描写了国都破败的惨淡景象。
第三、四联通过自己的所盼所思,表现了思念亲人的离愁别绪。
全篇贯穿了忧国思家的思想情感。
《石壕吏》中的老妪和差吏之间的对话,是学习的关键。
我们不难发现,老于的话句句都是在差吏逼问下说出来的,可以让学生设想:差吏一进门就问:你家有男丁吗?老妪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役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妪只好请从吏夜归。
总之,差吏的怒问贯穿在老妪陈情的全过程。
是理解全诗的一条主线,只要抓住它就不难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
通过杜甫诗三首提炼诗文之魂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推广到其他古诗文的教学中去,以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率。
篇三: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教学《杜甫诗三首》一文,课后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进行总结。
总体来说,那节课的效果较好,自己比较满意。
首先,自己准备的比较充分,认真揣摩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想好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甚至是要说的每一句话。
有了这样的准备,在教学中发挥的就十分自如,得心应手。
其次,令自己较为满意的地方就是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读,如教师范读,让学生受到感染。
学生自渎体会感悟,指名朗读寻找差距,通过各种读,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第三,诗句的理解分析,诗是高度精练的语言,是作者情感的体现。
析字析词中表达出作者语言的精练,如《春望》一诗中破、深、溅、惊、连、抵、搔、胜,字字珠玑,准确无误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点,如把感时花溅泪中溅改为流、落,烽火连三月中的连改为正或整都不及原来的词。
原词更能表达作者伤痛之及的情感。
把连改为正或整战争的时间变短了,让人认为战争只有三个月,而连字却能体现出三月不断却不只是三个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从中向学生渗透古人写诗的态度,如讲解推敲故事体现古人此种推敲精神。
第四,本节课对学生积极性调动的较好。
教学中注意了激励语言的使用,课堂气氛较为轻松,为学生的表现创造了条件。
篇四: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今年,全市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作为语文老师,我有幸参加到紧张而激烈的教学大比武之中。
比赛采取的是同课题教学的方式,篇目是《杜甫诗三首》中的两首,我选教的是《春望》和《石豪吏》这两首。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初期,杜甫在长安目睹春光里的这座残破不堪、繁华消尽的都城,不禁感事伤时,于是吟成此作,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石豪吏》则是诗人目睹兵荒马乱之时,差吏到处抓丁、强征兵役的惨状,表达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两首诗都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体现了杜甫诗诗史的特点及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圣情怀。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得失:一、教学设计体现新颖性我联系两首诗歌写作背景以及所表达情感基本相同的特点,合并两首诗歌,围绕诗史、诗圣,用两个问题牵引,同时展开两首诗歌的学习。
第一个问题即根据杜甫诗诗史的特点从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历史现实,让学生了解在安史之乱那段历史中,整个社会及诗人个人不幸而悲惨的现实状况,从而了解了诗歌内容,并使学生形成了鲜明印象,为后面体会作者的情感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个问题是结合两首诗的诗句,从用词、修辞等角度来品析语言,体悟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圣人情怀。
两首诗合并宏观教学的这一设计新颖、独特,打破了一首诗一首诗教的老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使学生既学习了内容,又体悟了情感,还品味了语言。
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三个语文活动来组织本课的学习。
第一个语文活动为小组合作填写你在两首诗歌中读出的历史现实的表格。
第二个语文活动为填写结合诗句,从用词、修辞等角度来体味诗人的圣人诗怀的表格。
第三个语文活动为文笔训练,小组合作抒写对杜甫的评价。
这三个语文活动,我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容,感受情感,培养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注重教师的主导性本课第二个语文活动是结合诗句体会诗人的圣人情怀,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上课时,我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朗读诗句、体悟情感。
如出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师问: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怎样的景象?深反映了什么?生答:破写出经过战乱后的长安城到处是断壁残垣,残破不堪,深写出了春天的长安城满目荒草,一片萋凉的景象。
师问:看到战乱后长安城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满目荒芜,一片萋凉的景象,作者心情怎样?生:沉重、悲哀。
师:是啊,往**春天的长安城是花红柳绿,一派繁华的景象,现在却面目全非,到处杂草丛生,人们四处逃难,流离失所,满目凄凉,看到这个悲惨的情景,怎么不难过不沉痛?同学们,我们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学生齐读得低沉、缓慢,读出了情感。
这一环节,由教师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蕴含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学生合作学习时,许多小组都采用了我教的方法,先从用词、修辞等角度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然后全组合作朗读,表达情感,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有人说,40分钟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一节课的教学也留下了许多遗憾。
1、对《石豪吏》这样一篇叙事诗没有让学生进行情节的复述,失去了一个对本诗整体了解的机会。
2、下课时仓促结束,没有布置课外阅读杜甫及其诗歌的作业,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生活,从而失去了一个培养学生语文兴趣,促进他们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好机会。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技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在课堂这块教学的主阵地上实现一名教师的生命价值!篇五: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在组内课中我上了《杜甫诗三首》一文,课后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进行总结。
总体来说,那节课的效果较好,自己比较满意。
首先,自己准备的比较充分,认真揣摩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想好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甚至是要说的每一句话。
有了这样的准备,在教学中发挥的就十分自如,得心应手。
其次,令自己较为满意的地方就是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读,如教师范读,让学生受到感染。
学生自渎体会感悟,指名朗读寻找差距,通过各种读,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第三,诗句的理解分析,诗是高度精练的语言,是作者情感的体现。
析字析词中表达出作者语言的精练,如《春望》一诗中破、深、溅、惊、连、抵、搔、胜,字字珠玑,准确无误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点,如把感时花溅泪中溅改为流、落,烽火连三月中的连改为正或整都不及原来的词。
原词更能表达作者伤痛之及的情感。
把连改为正或整战争的时间变短了,让人认为战争只有三个月,而连字却能体现出三月不断却不只是三个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从中向学生渗透古人写诗的态度,如讲解推敲故事体现古人此种推敲精神。
第四,本节课对学生积极性调动的较好。
教学中注意了激励语言的使用,课堂气氛较为轻松,为学生的表现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