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两课时)

合集下载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3. 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2.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讲述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10 分钟)
- 介绍作者光未然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讲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3. 解读《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15 分钟)
- 逐句解读《黄河颂》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颂》的主题,如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等。

4. 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韵律的理解。

- 引导学生从音韵、节奏等方面,体会《黄河颂》的韵律之美。

5.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总结《黄河颂》的主题和内容。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黄河颂》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

3、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解决生字词;熟读诗文;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资料;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2、教师:查阅有关光未然和《黄河颂》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播放《黄河颂》学生欣赏,谈有关《黄河颂》的知识;2、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病情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三、朗读课文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欣赏到雄壮画面,以时代歌手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这是首颂诗,要把握豪迈、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例:伟大而又坚强。

这句话概括了黄河的根本气概,因此在读这句时伟大坚强应重读而且应有停顿。

学生配乐,表情朗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带问题读诗文。

大屏幕投影问题组: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用自己的话概括)2、诗人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朗诵词歌词五、研讨与赏析(一)教师导学:这首颂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

颂黄河是诗人写作主体,可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黄河颂》第一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黄河颂》第一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三分诗,七分读——《黄河颂》听课有感第一初中侯宏东3月12号上午,听了颍上县第三中学刘池虎老师所授《黄河颂》第一课时(共两课时)。

这堂课刘老师以教授学生诵读为主要目标,主要教学环节有:一、导入新课1、用周密《齐东野语》引入,强调了诗歌教学诵读的重要性。

2、引领学生学习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内容,为下一步的朗读教学做好准备。

二、播放朗读音频出示生字词,通过分析本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

三、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先出示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片段,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情怀,为示范朗读做铺垫。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三个关键词“黄河”“黄河大合唱”“黄河颂”进行指导。

1、黄河抓住黄河额自然特点“壮阔”进行朗读指导。

2、黄河大合唱先介绍创作背景、简介《黄河大合唱》的内容组成、播放《黄河颂》歌曲,然后紧扣七旋律“激昂”来指导。

3、黄河颂抓住诗歌结尾“赞颂”的情感来指导。

五、课堂小结朗读技巧:声音的高低起伏,语流的快慢停延六、布置作业配乐朗读诗歌刘池虎老师这堂课的主要亮点有:一、抓住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诵读指导为教学内容,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朗读指导落实到位。

先播放音频诵读(含歌唱)、再自己配乐诵读、再逐节指导并举例示范朗读,环节紧凑,一气呵成。

二、围绕朗读指导这一核心,方法多样并举。

为了强化指导的效果,课堂教学一开始,引用周密《齐东野语》的话,给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暗示——朗读重要;视频播放结束后,紧接着排除文章障碍,运用了分析本源、比较的手法,强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识记;在指导文章的主题部分,即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部分前,插入了创作背景介绍、《黄河大河唱》的内容介绍,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有助于学生对朗读情感和节奏的把握。

个人认为,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应该插入学生的朗读环节,或者学生自读、或者学生跟读,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朗读实践能力,效果会好点,否则,只有老师的指导和示范,就显得空洞乏力。

《黄河颂》优质课教案黄河颂课时教案

《黄河颂》优质课教案黄河颂课时教案

《黄河颂》优质课教案黄河颂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黄河颂》的旋律美和歌词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黄河颂》的旋律和歌词理解。

2.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三、教学准备1.课件: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歌词、旋律分析等。

2.录音机、音响设备。

3.学生分组讨论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黄河颂》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生分享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二)歌曲背景介绍1.教师介绍歌曲《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包括歌曲的作者、创作时间等。

2.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增强对歌曲的理解。

(三)歌词分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旋律分析1.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旋律走向、节奏等。

2.学生跟随教师哼唱歌曲,感受旋律的美。

(五)歌曲学唱1.教师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节奏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逐步掌握歌曲。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黄河颂》录音,引导学生回顾歌曲的美感。

2.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二)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黄河颂》,让学生欣赏并对比。

2.学生分享对不同版本歌曲的感受。

(三)歌曲创编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编歌词、编排动作等。

2.学生展示创编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四)歌曲演唱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注意指导学生的表现力。

2.学生认真演唱,展现歌曲的美感。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黄河颂》录音,引导学生回顾歌曲的美感。

2.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二)歌曲分析1.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和声等,深入挖掘歌曲的艺术价值。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第5课《黄河颂》第2课时

第5课《黄河颂》第2课时

漳县第三中学导学案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主备人:王想红审批:李胜班级:姓名:组名: 2018年月日课题黄河颂课时 2 课型讲授课黄河颂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

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

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

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

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

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

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

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

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

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

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

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

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

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

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

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

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

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

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

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第2课时教学流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第2课时教学流程

20.《黄河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内涵。

2.感受诗中赞颂黄河精神的深刻内涵,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五.想想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田野?“英雄”一词赋予了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同时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望字,引出了对黄河形象的描写。

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调理清楚,章法严谨。

(3)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把黄河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子孙的哺育,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四、圈点勾画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1.为什么说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黄河的精神是勇往直前,源源不断,而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之际,歌颂黄河就是歌颂中华民族,这是中华民族的赞歌。

2.诗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来什么样作用?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将激励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比喻手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诗人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而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顽强奋斗,一往无前。

【精华】《黄河颂》教案3篇

【精华】《黄河颂》教案3篇

《黄河颂》教案【精华】《黄河颂》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颂》教案篇1教科书分析:1、《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2、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本课学习中要突出“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这个教学重点。

3、七年级下学期,学生之前已学过现代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揣摩诗歌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技巧还不是很熟稔,因此,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学会品味。

4、《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可以作为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优秀范本。

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爱朗读、好模仿,表演欲望也很强烈。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的处理上更胜一筹;还要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2、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国屈辱的历史已远。

要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爱国热情。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多种形式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 (56)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 (56)

《黄河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三、【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你见到的黄河。

2、欣赏歌曲〈黄河颂〉。

教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

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和黄河有关的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3、让学生说说听之后的感受。

4、这首歌曲的名字是?词作者是?曲作者呢?二、介绍写作背景:先让学生介绍。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黄河颂》第二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黄河颂》第二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抓住重点,兼及其它——《黄河颂》听课有感第一初中侯宏东3月13号上午继续听颍上第三中学刘池虎老师所授《黄河颂》第二课时。

这节课的主要授课环节有:一、导入新课1、学生配乐诵读课文。

2、通过回顾上节课的三个关键词,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批注法涵泳品味黄河的伟大坚强。

二、伟大坚强结合阅读课后“积累拓展”三,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批注,如何做批注。

(一)用批注走进诗歌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批注示例进行学习感悟。

(二)做批注涵泳诗歌引领学生从基础式批注、鉴赏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等角度涵泳品味诗歌。

(三)再次配乐诵读课文,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情感。

三、雄浑(一)引用晚唐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语句,对《黄河颂》的雄浑壮阔的意境进行解析点评。

同时出示刘禹锡、李白等人描写黄河的诗句,引领学生进行鉴赏。

(二)出示杜甫、李白、张若虚等人描写长江的诗句,引领学生体会空远、清秀、幽静的意境。

四、布置作业用补充式批注,仿照课文“啊,黄河......”写一个片段。

教师出示自己的下水作业,供学生参考。

纵观刘老师的两节课,可以用“抓住重点,兼及其它”来概括。

每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而单一,坚持一课一得,但是,在突出解决重点知识点的同时,也忙中偷闲,巧妙地把其它知识点穿插进来做简单解决,衔接自然,浑然不觉。

本节课刘老师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做批注,这也是教材编排的目的之一;上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两节课的设计中,课文的结构和内容都不在其列。

但是作为一篇精读课文,教学中对课文结构的梳理和内容的把握,对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单独拿出一个版块来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冲淡课堂教学的重点,作者采用在写作中常用的一线串珠式,以指导学生做批注为主线,为经,把字词、结构、修辞、人称、语句、有关黄河的古诗词等作为纬,串联起来,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就显得繁而不乱,能够有序进行。

2021年初一人教版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2021年初一人教版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2021年初一人教版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一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黄河颂》原文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

2、领略黄河的英雄气魄,学习诗歌的豪迈风格。

3、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音乐的欣赏,体会黄河雄浑的气魄。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感悟内在的气势。

一、导入请一两个同学简要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性。

欣赏《黄河船夫曲》,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

这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二、文学常识1、曲作家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黄河颂》教案(2)

《黄河颂》教案(2)

《黄河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课《黄河颂》。

课文是一首描绘黄河雄浑壮丽、历史悠久的诗歌,通过赞美黄河,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深入理解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黄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概况,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有什么重要意义?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上台板书,讲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讲解课文,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抢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黄河的雄浑壮丽,感受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黄河颂黄河 > 雄浑壮丽、历史悠久诗人 > 敬仰、赞美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关于黄河的描写性文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黄河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黄河颂》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设计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局部,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局部。

2.在第—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感情特征给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概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概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局部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概?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奉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奉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开展、壮大,黄河培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鼓舞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

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化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沟通,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宏大的民族精神和剧烈的爱国情感,培育学子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子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宏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子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黄河颂》是闻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其次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情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心情慷慨激扬,是初一年级学子接受诗歌教化、领会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化、强化爱国热忱的好题材。

调动学子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子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化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子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肯定的了解,也有着朴实的爱国感情。

老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气,通过干脆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子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会歌词中澎湃激扬的民族感情,然后对其次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信任学子的理解感悟实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与学的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培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概,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斗争期间,我国闻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日,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悟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忱地歌颂我们宏大的母亲——黄河!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黄河颂》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黄河颂》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黄河颂》教案范文锦集五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文字及音乐资料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为其第二章。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四、内容探究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六、欣赏音乐《黄河颂》第二课时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二、学唱《黄河颂》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

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六、课后作业:弹性练笔1. 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3. 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

七、板书英雄的气魄英雄的故事黄河颂英雄的体魄英雄儿女《黄河颂》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音乐教案之欣赏《黄河颂》

音乐教案之欣赏《黄河颂》

音乐教案之欣赏《黄河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

2. 通过欣赏《黄河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黄河颂》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由聂耳作曲,光未然作词。

歌曲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

2. 歌曲结构:歌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序曲、主题和尾声。

序曲以宏大的气势描绘了黄河的宏伟景象;主题部分以激昂的旋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尾声部分以柔美的旋律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象征意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作者及歌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歌曲:教师播放《黄河颂》,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欣赏,感受歌曲的气势和情感。

3. 歌曲解析: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象征意义。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颂》所传达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欣赏《黄河颂》,尝试分析歌曲中的象征意义。

2.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象征意义。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河颂》与其他音乐作品的差异。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歌曲欣赏评价:评估学生对《黄河颂》的欣赏能力,了解他们是否能感受到歌曲的气势和情感。

《黄河颂》(第2课时)_课件

《黄河颂》(第2课时)_课件

赏析诗歌——读懂黄河,读出情感
语言雄浑壮美——颂黄河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这是一个拟人句,黄河主流是 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 支流就是“巨人”伸出“千万条铁 的臂膀”。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赏析诗歌——读懂黄河,读出情感
赏析诗歌——读懂黄河,读出情感
(朗诵词)
主题鲜明突出——赞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黄河具有英雄的气魄,象征着 “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是 中华民族之魂。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惊涛骇浪,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从你这儿发源;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1.句式: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2.用韵:隔二三句押韵(人称:运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直接抒情)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联系现实,发扬黄河精神
黄河的精神在中华儿女的心里扎下了深根,这种团结一致、 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灾难降临, 我们依托黄河凝聚力量! 抗击疫情, 我们凭借坚强共克时艰! 啊!黄河! 你的精神不老, 你的颂歌代代流传! 同学们,让我们唱响黄河颂歌, 共同谱写振兴民族的诗篇!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黄河的理解和敬仰。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增强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重点词汇和短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
5.培养家国情怀:了解黄河在我国历史、地理、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主题:理解《黄河颂》中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家国情怀。
-写作手法:分析并掌握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3.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创设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分析写作手法时,教师可挑选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解比喻的运用,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在学习词汇短语时,教师可通过例句和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理解不深,难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黄河颂(教案)
一、教学内容
《黄河颂》教案,对应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学习《黄河颂》诗歌,理解作者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2.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波涛汹涌”、“惊涛拍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在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的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音频、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
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5年创作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祖国雄奇壮丽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抗敌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四、预习检测。

读准字音:
山巅.(diān)澎.湃(pénɡ)狂澜.(lán)浊.流(zhuó)
宛.转(wǎn)筑.(zhù)屏.障(pínɡ)哺.育(bǔ)
词语解释:
气魄:气势,魄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

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文中指前者。

浩浩荡荡:水势大。

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五、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揣摩诗歌的情感。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导入。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有什么作用?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以及她所代表的我们民族坚忍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表明了写作目的。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而“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伟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晰,章法严谨,同时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

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4.诗歌描写了黄河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

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感悟精彩句子。

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

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势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成为激励我们民族前进的伟大精神和信念。

3.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句话?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的无数支流比作黄河主流这一“巨人”躯干的“千万条铁的臂膀”,表明了黄河流域宽广。

同时,联系上句“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也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力量。

4、作者多次采用第二人称“你”,有何表达效果?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面对黄河直抒胸臆,情感更为直接、强烈,使读者深受其炽热之情的感染。

四、把握文章主旨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五、深入研读,小结写作方法
1.巧用修辞,气势磅礴。

诗人在诗中综合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于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流露出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和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念。

2.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

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

朗读起来,铿锵有力。

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3.感情强烈,风格豪迈。

这首歌词的显著特点,是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的抒写。

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一个心系祖国命运的诗人,面对黄河,感慨不已,于是以奔放的热情、恢弘的气势、昂扬向上的激情来直接抒情,歌颂伟大的黄河、伟大的中华民族,风格豪迈,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号召力。

六、作业布置
请以“啊!母亲!”为开头,综合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母亲。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