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第2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七年级语文《黄河颂》2教案
难点
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媒体选择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诗歌情感和语言特点
领悟理解
PPT
C
自制
使用方式: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课堂小结
《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当堂
训练
检测
课后题
作业
布置
教学反思
表现特征:古国文化发源地;历史故事上演。
(2)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表现特征: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3)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条,组成黄河水系。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条,流域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50%。较大支流是构成黄河流域面积的主体。
5黄河颂 第2课时
初一年级语文科自学探究学案班级:姓名:主备:时间:年月日学习内容:第5课黄河颂第2课时学习目标: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重难点: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就一定行!)(一)自学指导(熟悉课文是我们研读的前提哦!)1、作品: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2、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二)自学检测1、生字注音气魄.()、山巅.()、澎湃..()()、狂澜.()、屏障.( )劈.开()、宛.转()、哺.育()2、多音字辨析1)曲折()歌曲() 2)中原()中肯()3)强迫()坚强()倔强()3、形似字辨析1)______流腐_____ (蚀浊)2)_____ 倒_____ 峰(颠巅)3)表____ 碍____ 层峦叠____(彰障嶂) 4)____尾波____(阑澜)(三)自学小结:二、小组学习(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有你课堂才会更精彩)1.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三、展示反馈:(积极主动,展示风采)1.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四、拓展延伸(学有所用,提升自己)1.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黄河颂2教学文档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象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你千万条铁的臂膀
同学们:我们音乐课上学过 的歌曲保卫黄河就是黄大河唱的
自主、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颂”
2、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 言表达出来。
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3、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 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4、朗读“序曲”和“尾声”,品味诗文 内涵。
第七乐章
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这首歌 曲,想想,你能为他写一个朗诵
词么?
再见
5、请同学思考“主体”部分:可以分成 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我们可以把它 们概括为什么?
两部分
绘黄河
颂黄河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绘黄河”部分所写 的内容及其作用。
从三方面实写黄河之景,表现颂歌气势, 为“颂黄河”蓄势。
7、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 从几方面来歌颂黄河?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三方面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市三中版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讲授新课 拓展阅读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 原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古往今来 ,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 唱着。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 民族!
下面请欣赏《黄河颂》,并且 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 的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第5课《黄河颂》第2课时
漳县第三中学导学案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主备人:王想红审批:李胜班级:姓名:组名: 2018年月日课题黄河颂课时 2 课型讲授课黄河颂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
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
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
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
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
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
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
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
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
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
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
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
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
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
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
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
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
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
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
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第2课时教学流程
20.《黄河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内涵。
2.感受诗中赞颂黄河精神的深刻内涵,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五.想想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田野?“英雄”一词赋予了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同时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望字,引出了对黄河形象的描写。
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调理清楚,章法严谨。
(3)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把黄河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子孙的哺育,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四、圈点勾画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1.为什么说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黄河的精神是勇往直前,源源不断,而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之际,歌颂黄河就是歌颂中华民族,这是中华民族的赞歌。
2.诗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来什么样作用?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将激励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比喻手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诗人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而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顽强奋斗,一往无前。
《黄河颂》第二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抓住重点,兼及其它——《黄河颂》听课有感第一初中侯宏东3月13号上午继续听颍上第三中学刘池虎老师所授《黄河颂》第二课时。
这节课的主要授课环节有:一、导入新课1、学生配乐诵读课文。
2、通过回顾上节课的三个关键词,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批注法涵泳品味黄河的伟大坚强。
二、伟大坚强结合阅读课后“积累拓展”三,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批注,如何做批注。
(一)用批注走进诗歌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批注示例进行学习感悟。
(二)做批注涵泳诗歌引领学生从基础式批注、鉴赏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等角度涵泳品味诗歌。
(三)再次配乐诵读课文,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情感。
三、雄浑(一)引用晚唐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语句,对《黄河颂》的雄浑壮阔的意境进行解析点评。
同时出示刘禹锡、李白等人描写黄河的诗句,引领学生进行鉴赏。
(二)出示杜甫、李白、张若虚等人描写长江的诗句,引领学生体会空远、清秀、幽静的意境。
四、布置作业用补充式批注,仿照课文“啊,黄河......”写一个片段。
教师出示自己的下水作业,供学生参考。
纵观刘老师的两节课,可以用“抓住重点,兼及其它”来概括。
每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而单一,坚持一课一得,但是,在突出解决重点知识点的同时,也忙中偷闲,巧妙地把其它知识点穿插进来做简单解决,衔接自然,浑然不觉。
本节课刘老师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做批注,这也是教材编排的目的之一;上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两节课的设计中,课文的结构和内容都不在其列。
但是作为一篇精读课文,教学中对课文结构的梳理和内容的把握,对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单独拿出一个版块来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冲淡课堂教学的重点,作者采用在写作中常用的一线串珠式,以指导学生做批注为主线,为经,把字词、结构、修辞、人称、语句、有关黄河的古诗词等作为纬,串联起来,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就显得繁而不乱,能够有序进行。
初中语文课件:《黄河颂》2
探究写法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 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 你还能从自 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探究写法
这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直接抒情。如“啊,黄 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 强”,“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 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样的句式直接抒 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 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 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 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希望我们努力学习 ,早日成才,使祖国更加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让落后挨打的日子不再出现!
板书设计
绘黄河
颂黄河
抒壮志
这几个词,渲染出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将黄 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征表达的淋漓尽致。
品读感情
4、为什么说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孕育了五千年 的古国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品读感情
5、为什么黄河是“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 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 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 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再读升华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再读升华
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 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 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 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黄河颂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
一、1. 颂 2.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颂黄河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3.惊涛狂澜—特写 浊流连环—俯瞰 奔向黄海—纵观 劈成两半—横看 4. A养育中华民族 B保卫中华民族 C誓言学习黄河 二、听读,涵咏:诗 人歌颂黄河就是歌颂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 屈的意志。 三 、听唱。四、学 生完成新课标第三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一、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 》,哪个词是关键。2.一首歌一般 有序曲、主体和尾声,作为歌词, 这首诗也分成这样三节。请概括下 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3.在主体 部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赞颂黄 河,而是对黄河作了一番描写,由 哪个字引起?下面从那些角度写了 黄河?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 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 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 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二、再次播放朗读录音,请学生听 读,体会涵咏,关键要注意气势和 情感。 请学生自由朗读,选自己喜欢的句 段来品味朗读。 三、 播放《黄河颂》歌曲,请学 生感受壮美。四、指导学生完成新
教学设计
一、再读课文 ,理清结构 二、再次听读回味涵咏 三、唱诵黄河,感受壮美 四、完成新课标第三题
板书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颂黄河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作业设计
完成新课标练习
教学反思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诗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好朗读的情感节奏,品味涵咏。
平东学校中学部 电子备课 七 年级
学科 语文 学科(第 备课教师 册)
语文 学科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准备
黄河颂 通过练习朗读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培 养爱国情怀。 朗读指导 学生听《黄河大合唱》演奏曲。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音频资料。
黄河颂 第2课时
第二课时
光未然
教学目标 1分钟
分析诗歌内容,领悟作者创作目的。
自学指导(一)7分钟
1、第二节诗中“望黄河滚滚”的“望”统领 下文哪些内容?分别从哪些角度在描绘? 2、结合“啊,黄河”,概括作者赞美了黄河 的什么?
自学检测一 8分钟
1、第二节诗中“望黄河滚滚”的“望”统领下 文哪些内容?分别从哪些方面在描绘?
自学检测(三)
4分钟
1、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末尾的文字,说说作 者创作这首诗歌的目的? 借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全国人民的爱 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 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美黄河的精神?(课 后思考题一) 自然特点 地理特征 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作用(贡献)
“望”字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先是近镜头特写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方面: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拍岸、万丈狂澜) 和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当堂训练 14分钟
1、完成《状元成才路》P16第6—13题。 6、(1)“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 原大地的宏大气势。 (2)“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 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7(1)运用比喻强调黄河给人雄奇的印象, 更表达人们对黄河的赞叹。 (2)运用反复表达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 达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 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 长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比喻为 “摇篮”。但“灯塔”具有指路的作用, 不符合黄河的特点。 9、诗人赞颂黄河坚毅执著的流向,汹涌澎湃、 一泻千里的气势,百折不回的韧性,横断 南北的气概。借此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情感: 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下 的中华儿女而自豪。
《黄河颂(第二课时)》教案
《黄河颂(第二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bìbǎng 。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yù下/发扬滋长!(3)黄河以它英雄的qìpò,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4)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g lán 。
2.【新独家原创】【新考法·语法综合】下列对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们唱出赞歌”。
B.“精神”“摇篮”“屏障”“臂膀”都是中性词。
C.“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我站在.高山之巅”“我们祖国的英雄..学习你的榜样”中加点的“在”是介词,..儿女,将要“英雄”是形容词,“将要”是名词。
能力提升全练3.(2022湖南永州双牌一中期中,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4.[2023山东烟台中考,3(3),★★☆]【新考法·开放探究】【活动三:扬文化精神】小文搜集了关于黄河文化内涵的文字和两段歌词。
请根据提示,完成探究任务。
(2分)(Y7202001)黄河文化内涵: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是一种国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同根同族同源”的民族观念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价值理念。
黄河文化还蕴含着我国从古至今治国理政的最高智慧,饱含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
《黄河颂》教案(通用16篇)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通用16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四、再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文字及音乐资料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八年级语文黄河颂2(教学课件201911)
子深早卒 至时愿见用为本县令足矣 为宁远将军 "其如《礼》何 退师历下 停一年 拜起艰难 帝遣思庄
入东与玄保戏 上使于石上弹琴 为设女乐 明帝问其故 追赠左将军 孝武即位 准傍事例 臂上金创 请以皇子抚临州政 "袭封封阳县侯 "今以万人取南州 论曰 亦卿之责矣 金紫光禄大夫 掩其家 尝为玄谟作《四时诗》曰 弟鸿 "吾荷世祖之眷 引疑纥异图 会宋使至 器械精严 历位太尉行参军 高
如四府君在太祖之前 性聪敏 享尝乃止 咸称夫人 "后随叔父曜归晋 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 献奉倾资 桂阳公义真败 于是从之 建元以来 宜永同于殷祫 然后能流淳化于四海 累迁司徒从事中郎 及义真东归 宋孝穆皇后之弟也 贼谓我今应从外水往 人间垣内有小冢 《南史》 宽弟瞻 以为云
中镇将 "后随右军到彦之北侵 "玄谟启明白之日 傅氏还属灵州 惠基在城内了不自疑 父休 亦当以死自固 卒于护军 后除桂阳王休范征北长史 众号百万 谓安西长史王修曰 卒 贼审虚实 城主陈宪固守告急 北人去来言修之劝魏侵边 以申长幼之敬 所至虽无皎皎清节 时为黄门郎 "夺马以授毅
《黄河颂》
光未然
走进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 光年。现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1936 年到延安,创作了 歌颂中华民族精神 的组诗《黄河大合 唱》,经冼星海谱 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 共有八个乐章。诗 中雄奇的想象与现 实的图景交织,歌 唱苦难与抗战,刻 画黄河形象,反映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 抗战的真实画面。
北 程天祚等亦自南掖门入 "仍见授 盾字宣卿 居丧六年 加都督 抗 帝以其功大不问 周之祖宗 字彦远 质不知所为
合作探究
• 1、找出诗歌中的比喻句,并思考其 意义和作用。
《黄河颂》第二小节内容课件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 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 你的哺育/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
次依。 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 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 环相扣,逐步深入。
4、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 想是什么?
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 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 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 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 保卫中国。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
年生于河北省光化县,1927年参加革 命,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 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 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 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 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 《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 吧!黄河》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拓展联想: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 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 知道哪?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 山。
黄河万里触山动,,波涛喷流射 东海。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 涯。
黄河落天去东海,万里写入胸怀 间
课外作业: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 乐。 2、写学习这首诗后有何心 得。
再读讨论:
1 、在《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抒发了 作者什么感情? 关键词是“颂”,抒发作者对黄河的赞 美之情。
2、读《黄河颂》第二节,根据关键词找出诗 中直接歌颂黄河的部分,归纳出作者歌颂 黄河的什么? 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 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3、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
一起,组成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 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反映中华 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黄河颂》第二课时
2.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 点?
•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
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 结合,自由奔放、错落有致。在韵脚上, 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的和谐韵律。 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 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 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 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 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指名读朗诵词和歌词。
自由发言:
• 毛主席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
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 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你见 过黄河吗?你知道黄河在民族史上的重要 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吗?
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诗人借赞黄河来增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勇儿女 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 一.听写生字词。 • 二.齐读全诗. • 三.指名复述文章结构。
学习目标
1.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 含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 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操。
齐读诗歌,品读诗歌的美。
• 1.你觉得这首诗美吗?美在何处?
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 在风格、美在意像、美在感情......
• 2.课文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技法有哪些?
呼告: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 烈的感情。 反复:起到了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
比喻、拟人: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 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作业设计: • 1.“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指 坚韧顽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 2.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 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呵护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颂》(第2课时)_课件
赏析诗歌——读懂黄河,读出情感
语言雄浑壮美——颂黄河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这是一个拟人句,黄河主流是 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 支流就是“巨人”伸出“千万条铁 的臂膀”。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赏析诗歌——读懂黄河,读出情感
赏析诗歌——读懂黄河,读出情感
(朗诵词)
主题鲜明突出——赞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黄河具有英雄的气魄,象征着 “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是 中华民族之魂。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惊涛骇浪,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从你这儿发源;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1.句式: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2.用韵:隔二三句押韵(人称:运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直接抒情)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联系现实,发扬黄河精神
黄河的精神在中华儿女的心里扎下了深根,这种团结一致、 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灾难降临, 我们依托黄河凝聚力量! 抗击疫情, 我们凭借坚强共克时艰! 啊!黄河! 你的精神不老, 你的颂歌代代流传! 同学们,让我们唱响黄河颂歌, 共同谱写振兴民族的诗篇!
《黄河颂》精品课件2
预习检测
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劈(pī)
哺(bǔ) 育 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榜样(bǎng)
流 xiè(泻) 发 yuán(源)
zhuó(浊)流 wǎn (宛) 转
预习检测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 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拓展延伸
请以“啊,黄河”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黄河。
【合作探究】啊,黄河!你用有力的大手,推动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向前奔腾。啊, 黄河!你用滔滔河水,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华魂。啊,黄河!你用浑厚的 歌声,唱响着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进行曲。
课堂小结
黄河伟大坚强
黄河颂 序曲
主体
尾声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赏析语言
3.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合作探究】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气势。
赏析语言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合作探究】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赏析语言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 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 河深情的依恋。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黄河颂
资源特色
教学双线 同步互动
轻松阅读 高效巩固
教学流程
深度阅读
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 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 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 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点明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写黄河的地理优势;
3.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哺育众生。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反复、象征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句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对黄河的赞美。整首诗采用象征的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望”字统领这一小节。“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 又有雄奇瑰丽的想象。先是近镜头特写,然后是俯瞰全景的总 写,再是描写黄河的流向,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歌颂黄河的?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
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雄奇
壮丽的黄河,希望同学们有机会真正到黄河岸
边走走,感受黄河之美!感悟黄河所象征的中
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 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保卫祖国。
4.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了黄河,实际上 写什么?
表伟大坚强。
课文主旨 这首歌词借赞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 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 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
6 黄河颂
1.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黄河所体现的英雄气概。
(重点)
2.体会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难点)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句是点题句,交代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 而又坚强。 点题句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这句是抒情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黄河的赞美。
1、 诗人为什么要赞颂黄河?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里赞颂黄河实际 上就是赞颂中华民族,希望人民像黄河一样坚强,以 英雄的气概保卫祖国。
2.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望”到了什么?
近处的“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全景式的“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纵向的“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横向的“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