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苏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全省 7 重点发展 的优 势产业之一, 龙头企业对农业 的拉 个 力越来越强 。2 0 年,苏 州市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07 步伐 ,加大农 业招商 引资 力度, 引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 头项 目,建立 龙头基地,拓展农产 品) T销售市场,形成 J U
种 养 业 、加 工 业 、流 通 业 “ 业 ” 齐 上 , 农 产 品 加 工 水 三 平 、 质量 水 平 再 上 新 台 阶 。
元 ,比上年增t 7 0 0 i 8 0 万元,全市 农村社 区股份 合作社社 P
均 实 现 总 收 入 2 2 元 , 比全 市 村 级 集体 1 7 4 7万 9 . 万元 的平 均
激励扶持农业产 业化经 营的政 策,有 的还 没有得 到落实,
大部分农 业产业化经营 组织得不 到财 政、税 收、金 融、保
不 断增 强 农 产 品增 值 能 力和 市 场 竞 争 能 力 。
销售收入3 .亿 元,创造利税2 O 亿元,出 口创汇1 5 万 63 .3 60 元,分别 比去年 同期增长3 .j 2 3  ̄ 2 .‰ 农 民从 5 1; .% n 7 3 ! 、2 基地和 龙头企业 中受益 匪浅。龙头企业 的发展,促使苏州 市形成 了一批具有较强市 场竞争 力的农产 品,如 阳澄湖大
2 、苏 州市 农 民组 织化 程度 的现 状。 从2 0 年到 现 01 在,苏州农村 推行社 区股份合作 制、以承包权入股的土地 股份合作 制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的 “ 三大合作”改革。几
年来 苏州农民的生 产、生活 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பைடு நூலகம்民
闸蟹 、太 湖蟹 、碧 螺春茶 业 、梁丰乳 制品 、隆 力奇 蛇制
维普资讯
苏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精心打造苏州特色高效农业
水产 业优化产业结 构 , 实现 了渔业经 4 6个 , 6 面积 2 0多万亩 , 量和 规模 逐 万亩现代 农业规模化 示范区 ” 0 数 要做到 “ 统 先后 制定 出 台了市级 地方标 筹规 划 、 行政 推动 、 制度创 新 、 集中投入 、 济质 量的提高 。 全市 水产养殖面积 稳定在 年快速增 长。
量达 1 0万 吨 。 成 生 猪 规 模 养 殖 场 3 2 史 、 形 06 革命传 统 、 业 “ 农 四新 ” 技术展示 为主
、
苏 州农 业 彰 显 四 大 特 色
个 。 牛规 模养殖 场 2 3个 , 禽规 模养 的科 普教育型 、 奶 1 蛋 以名特优 农产品 品尝为主 殖户 3 5个 , 6 肉禽规 模养殖 户 3 0个 ; 4 全 的美食 餐饮 型 、 以江 南水 乡、 家风俗体 农
作思 路 , 狠抓 措施 落实 , 一 步加快 了全 1 86 进 4 .8万头 , 出栏 羊 1 .3万 只 , 47 出栏 家 了 以 森 林 生 态 景 观 为 主 的 旅 游 观 光 型 、 以
市高效现代农 业的建设步伐 。
一
禽 55 0 8万 羽; 牛存栏 27万头 , 奶 奶类 总 采摘垂 钓 为主 的农事参 与型 、以人 文历
品牌 蔬菜基地 。全 市特色果 、 、 茶 花木 、 蚕 元 , 市农 业利 用外 资已扩 大到 2 全 0多个 济社会 发展的客观要 求 , 落实科学发展 从 桑面积 3 . 83万亩 ,其 中果树 1 . 05万亩 , 国家 和地 区, 品销往港 澳台 日美等 1 0 观 的现 实 需 要 ,高 度 重视 现 代 农 业 建 设 。 产 0 20 0 6年 , 政 府 下发 了 《 州市 农 业布 市 苏 局 规划 》, “ 把 四个百 万亩 ”和 “ 个百 一
苏州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益 于人们健 康长 寿 的新兴 农 业 ) 。面对 目前 食 品安 全 的问 题 , 其 是 城市 居 民对 食 用 的农 产 品质 量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康 尤 健
农 业 将 成 为 一种 趋 势 。 13 观 光 休 闲型 都 市农 业 .
产性 、 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 , 将高质 、 高效 和可持续发展相 结合 的现代农业 …。发展都 市农业 是解 决 当前 城市 普遍 面
占全 年 雨 量 的 6 % 左 右 , 水 日天 数 12~13 d 平 均 海 拔 5 降 2 3 ; 4m。 市 总 面 积 8 8 82h 其 中丘 陵 面积 2 . m , 全 4 .4 m , 2 5h 占总 面 积 的 2 7 ; 域 面 积 3 0 9h 占总 面 积 的 4 . % ; 原 .% 水 6 . m , 25 平 面 积 4 5 4 h 6 .4 2 m ,占 总 面 积 的 5 .8 ,其 中 耕 地 4 % 3 39 m , 0 .2h 占平 原 面 积 的 6 .% 。丘 陵 山 地 植 被 丰 富 , 53 2万
临 的环 境 污 染 、 通 拥 挤 、 活 紧 张 、 理 压 力 变 大 等 问 题 的 交 生 心
将 农业 与旅 游 、 生产 与消 费融 为 一 体 , 顾 经 济 和社 会 效 兼 益 的 一 种新 型农 业 。充 分 利 用农 业 资 源 、 业特 色 、 农 农业 生产 活 动 , 游 客 提 供 观 光 、 闲 、 游 的 一 种参 与性 、 味性 和文 为 休 旅 趣 化 性很 强 的农 业 。旅 游 观 光 休 闲农 业 是 集 田园 风 光 和高 科 技
重要途径。2 0世纪 9 0年代 初 , 国大都 市区域 范围 的农 业 我
苏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
条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是土 地 资源 短 缺与 浪费 并 存 。 苏 肥 力水 平 不高 。 四 是农 业投 入 不足 。 是农 业基 础 一
经过 分析 可 以 看 出 , 州 农 业 的快 州 总 的 耕 地 面 积 已从 解 放 初 期 ( 9 2 苏 1 5
速 发展 主要 还 是 依 赖 于 低 技 术 组 合 基 年 ) 4 53 的 1 .2千公 顷减 少 到 2 0 0 9年 的 设施 建设投 入 不足 。 市农 业现 代化 基 全 3 .1千公 顷 , 减 了 4 %。加 上耕地 础设 施 建设 总体 水平 不 高 , 金投 入 量 缩 4 资 础 上 自然 资 源 与能源 的高 强度 投入 , 这 2 11 种传 统 的粗 放 型 增 长 方 式 将 成 为 制 约 后备资源 比较 短缺 。农业 生产面积 受 到 有 待 增加 , 入 机 制也 不健 全 。 二是 科 投 农 业健 康 、 续 、 步 发 展 的重 要 因素 , 严 重挤压 。另一 方面 , 持 稳 在农 业生 产 中 , 土 技投 入 不足 。 然近 几年 苏 州市 级财 政 虽 但 并严 重 影 响 苏 州 农业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地 资源使 用浪 费现象也 不容 小视 。 目前 每年 对 农业 的投入 达 一亿 多元 , 这 些
现代 农 业 画
江苏衣橱经济 I 38 第 0 魏
苏 州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制 约 园 素 及 其 路 径
王 芳/ 江苏省苏 州市农产 品质量与环境监测站
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维普资讯
一
1 ~ 4
江苏 农 业 科 学
2 0 第 2期 0 8年
成果 转 化第一线 , 助农 民增 收增 效 、 益受 惠 。如 帮 得
劬 藏争。 翦拿 f 纣7 j 妁辔 感厶 辑舶 产业链,
拇曝。搏华雄鞯 垫 万 人 奎奔 j 痨蘧察藏 , 酶鼻赢芹, 勰攥 戆薹醺一步显现 商效 姥辫簿结f 劳 群袋 耪农村建设十 人工程 的筠 , 露帮簿溥簿罐商效农业规
模化, 促进农村加快形成内生精艇窃 身 促进优势产
巍代 农 业初 具规 模 1 l 农 业 产 业化 经 营发 展 态势 良好 , 头企 业 、 。 龙 品 牌 产品不 断 涌现 1. 7 3万 h m 。徐 州 市 通 过 推 进 区 域 化 布 局 和 规 模
化种 养 , 崛起 山羊 、 奶牛 、 肉禽 、 猪等 县域 高效 特 生 色产 业 , 育出一批 在 全省 、 国名 列前 茅甚 至第 一 培 全 的 单打 冠军 ” 品 。其 中 , 蒜种 植 面积 达 45万 产 大 。
h 占全省 14 成 为全 国最 大 的县 级 白蒜产 区。 m, /, 规 模 化要 靠大项 目, 也要 靠 一 个 个 充 满 生 机 和 活力 的小项 目。像 旬容 张小 虎葡 萄 、 老方 葡 萄 、 王柏 生草 镣等等成功的实践表明, 农民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 关键 是要 把农 民组 织 起来 , 照 现 代农 业 的总 体 布 按
静对 蘸建
蓑篱萄; 躁终露华 柳簇j 摹 J 1 . 婶簿 审 分 ; 圈 嚣 寒 枣 冬 鬻 瓣 i j瓣 l 鲫} ~ ; 黼 羁; 攀 警;螂 i 孵 { 一 £ i 日
缦羼鹦 窭她齄壮禽享冀薪蜜 避避舶萄囊 : 舞 艇衍汰 ” 拳 翘糕的蘑黎攀瓣 本妇 . 簿辫 鸯姚静黎 鳞纂矮j巍{物臆絷件咎每赛妲, _ f ; 删辫 群学德套酶避 姚; 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敷: 甥 攥传释篱舷 掭避农业 用或代发展埋念引领农业, 明精莽新 衷民发展农业…。近年来, 江苏以科学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与现代化农业的研究—以苏州为例
苏 州 西 山 国 家 现 代 农 业 示 范 园 区 规 划 l m , 2k 2 已初 步 形 成 科 技 领 先 、设 施 先 进 、环 境 优 良 、经 济
大力实施科教 兴农 ,调整优 化农 业结构 ,推进农业 产业 化 经 营 ,促 进 苏 州 农 业 和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苏 州 地 处 长 江 三 角 洲 中部 ,既 是 重 要 的历 史 名 城 和 重 点 风 景旅 游 城 市 ,又 是 全 国 闻名 的经 济 发 达 地 区 ,农 业 现 代 化 水 平 也 居 国 内领 先 地 位 。但 是 随 着 苏 州 农 村 经 济 的发 展 ,农 业 结 构 与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的 矛 盾 愈 显 突 出 ,农 业 高 产 不 高效 ,农 民丰 产 不 增 收 ,苏 州 农 业 如 何 在 20 0 5年 基 本 实 现 现 代 化 ,仍 然 是 相 当严 峻 的 问 题 。苏 州农 业科 技 示 范 园 区 建设 为 现 阶段 苏 州 农 业 实 现 现 代 化 树 立 了样 板 。
维普资讯
C i e e A r ut r lS in e B l t Vo . 8 No 5 2 O Oc o r h n s g i l a ce c ul i c u en 11 . O 2 t ̄
农 业 科 技 示 范 园 区 的 建 设 与 现 代 化 农 业 的 研 究
入 、高效 益 、新机制 ( 三高一新 ” “ )于一体 ,据苏
州 市 科 委 农 业处 对 2 0 00年 苏 州 l 个 市 级 园 区 调 查 1 表 明 ,共 投 入 资 金 54 .4万 元 ,平 均 每 个 园 区 投 667
昆山现代都市农业的科技创新之路
区定位于 通过 借鉴 和吸 收 台湾现 代 农业 整体 水平达到 国内领先 , 已推 广于 生产 产优质 葡萄 6 0 并 5 0余 吨。 发展 经验 , 以科 技合 作 为依 托 、 科技 带动 应 用面积 3 98 3 .6万亩 ,直接 增加稻谷 总
针对日益组织实施科技人户示范工程培育建设现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特色农产品食严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组织实施代都市农业的核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通品j产业高效生态农业都市生态观光农产品果蔬全程质量控制江苏省过引导和培训逐步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农业以充分发挥试验示范辐射作用农林厅农产品质量建设项目全市已建设学习接受能力科技致富能力与自我发展建成一个高科技农业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完善果蔬农药残留检测点75个研究开能力特别是在形成和发挥科技入户的行地现代都市农业基地和农民致富基地
的 光 热 温 室 组 织 农 业 生 产 , 是 以大 棚 、 温 化 性 很 强 的农 业 新 型 产 业 , 城 市 居 民 能 使
室为主体 的保护 地栽培 ,主要用于蔬 菜 、 享受生态环境 的美感。目前我市休 闲观光
瓜果、 花卉 、 用菌等生产 , 食 从根 本上克服 农 业 已成 为继水 乡古 镇旅 游后 发展 起来
使都市 农业功能彰显特 色。
生产基地 。
休 闲观光农业 。 以农 业 生 产 活 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 基
昆 lI 现 代 都 市 农 业 的 发 l市
展 现 状 与成 效
础 、 业 和旅游业相结 合 , 用农业资源 、 农 利
农 业景 观 、 业生产 活动 , 农 为游 客提 供观
高效设施农业 。 用现 代科技设计 出 光 、 闲 、 游 的 一 种 参 与性 、 味 性 和 文 利 休 旅 趣
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以苏州市为例
问题 解 决得 比较 好 ,但 本 地 行 业 之 间 比较 ,“ 农 ” 问 三 证 农 业 生 产 和 经 济 功 能 持 续 发 展 ,农 业 环 境 生 态 和 社会 服 务 题依然严 峻。2 0年率先 基本实现现代 化 ,关键是 农业 , 功 能 充 分 开 发 ,不 断 增 强 。 苏 州农 业 的基 础 地 位 未 变 ,战 略 0 1 48 难点在 农村 , 重点 新农 民 。本文 从 生产 发展 、收入 增加 、 地位未变 ,但内容变了。苏州市面积 为 8 8 平方 公里 ,其中
发 展 要 求
营活动;为苏州 了科 学发展 观 以人 为本 的根 本宗 旨 。生 基础条件;为苏州市民的生活提供 秀丽 、高雅 、舒适的居住
作者简介:董遵 ( 9 9一) ,江 苏苏州人 ,苏州市农村干部 学院研 究员 。 15 ,女
维普资讯
环境 ;为投资创业 者构建 体现苏州 深厚文化 底蕴的和 谐亲 色 的都 市农 业 , 服务 长三 角 地 区 ,发挥 好 示 范 、导 向作
民的人 文社会 环境 ;为市 民生活提 供清 洁 、安全 、卫 生 、 用 。 ‘
优质 的 农副 产 品 ,创造 较 高 的经 济 效益 。 同 时 ,利 用 田 园景 观 、 自然生 态及 环 境 资源 ,结合 农 林牧 渔 生产 、 农
维普资讯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20 0 8年
第 2 卷 第 2期 3
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一 一
以 苏 州 市 为 例
董 遵
( 苏州市农 村干部学院 江 苏 苏州 2 1 ) 10 1 5
摘要 :苏州农 业的环境 生态功 能和社会服 务功能开发 已经成为主要任 务。科技 支撑是苏 州都市农业发展 的根本保 证 。要 坚持 以区域经济为纽带 ,发展 特 色产业 ,形成名牌 产品; 以服务 市民为宗 旨,发展休 闲农业 ,拓展农 业功 i f ;以美化绿 化为基础 ,开发生 态功能,建设绿 色苏州;以源头带动为手段 ,发展种 子产 业 ,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 g 力:以农产品安全 为准 则,发展标 准化 生产 ,提 高农产品质量的发展思路 。新农村建设 的体制 环境 、发展 环境 、生 态环境 必须 改善 ,要 消除城 乡二元结构体制 障碍 ,营造适 宜农 村发展 的政策环境 、社会环境 、人文环境 ,改善 生
苏州农村调研报告
苏州农村调研报告苏州农村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苏州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发达城市,工业、服务业发达,拥有许多繁华的商业中心和现代化的城市建筑。
然而,在城市繁荣的背后,苏州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苏州农村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本次调研报告将重点关注苏州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条件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二、经济发展1.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
苏州农村的经济正在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向服务业、旅游业和小规模工业等多元化经济发展。
同时,一些村镇还开展了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2.收入差距存在。
尽管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但是农民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一些村庄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原因,经济发展较好,而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这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的均等化。
三、社会条件1.教育条件有待改善。
部分苏州农村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资源不足,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不高。
这使得一些农民子女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
2.医疗服务亟需提升。
苏州农村的医疗服务相对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很难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此外,大部分农村没有完备的医疗保险制度,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农村医疗网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并推行全民医保政策。
四、农业生产1.农业结构调整亟待推进。
目前,苏州农村的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但是由于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增加,粮食生产面临一些困难。
因此,有必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农业附加值。
2.农田面积减少。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农民的土地收益降低。
为了保护农田资源和农民的利益,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农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五、农村发展的重点和建议1.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下苏州创新型乡镇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苏州创新型乡镇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苏州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乡村振兴战略也备受关注。
在苏州,创新型乡镇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苏州创新型乡镇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对苏州创新型乡镇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一、苏州创新型乡镇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推动乡村振兴,苏州加大了对创新型乡镇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奖励、税收优惠、人才支持等,为创新型乡镇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苏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一大批新型农业和农村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苏州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农田环境整治等,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
4.人才流动加快为了促进乡村振兴,苏州加大了对乡村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通过建设人才公寓、提供创业扶持等措施,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流动到乡村,为创新型乡镇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产业协调发展不足虽然苏州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在实际发展中,一些乡镇的产业协调发展不足,部分乡镇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新型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一些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限制了乡村经济发展。
3.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待提高尽管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足的问题,农村卫生、饮水、供暖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4.乡村人才培养不足尽管苏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和培养乡村人才,但仍存在乡村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乡村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一、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苏州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构建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评价指标是衡量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准确评估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三、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构建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反映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指标:1. 农业生产指标:粮食产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等。
2. 农村经济指标:农村工业增加值、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农民收入增长率等。
3. 农村基础设施指标: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4. 农村社会事务指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5. 农村环境指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发展等。
6. 农民生活品质指标:住房条件、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等。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指标的权重和相互关系。
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通过专家评分、问卷调查等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四、总结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推动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工作,对于科学评估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指导农村发展规划、推动苏州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反映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指标体系,适应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形势,推动苏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构建三大机制 发展现代农业
优 积 全 区 、西部 丘陵 生 态草 鸡 区和环 太湖 农 业 和 水 乡资 源 , 化 农 业 旅 游 要 素 , 极 优 的 良好 发 展 态 势 。至 今 , 区组 建 农 三 努 4家 ,入 股 及 带动 农 生态休 闲旅游 区 。十 大主 导产 品 的种 养 推 进 一 产 、 产 协 调 发 展 , 力 实 现 农 产 品专 业 合 作社 8 按 1万 户 ,受 益 农 民 5l8万 人 。 2 主 规模 达 到 3 _ 27万亩 , 大 区域布 局 覆 盖 村 资源 效 益 最 大 化 。一 方 面 , 照 江 南 户 15 十
代 农 、 经 营 机 制 初 步 形 成 I
合作 化 方 兴 未 艾 。近 年 来 , 中 区 吴
、
坚持特 色 , 化整 合 , 强 现
代农业发 展机制初步形成
家 级 2个 , 级 1 省 6个 , 市级 4 5个 , 品牌
农 产 品涵 盖我 区种 养 业 主 要 农产 品 , 其 创 新 农 村 改 革合 作 机 制 , 以农 产 品 和 土
构 建 三 大机 制 发 展现 代 农 业
● 宏
江 苏 省 苏 州市 吴 中区 素 有 “ 米 之 鱼 品牌 农 业 成 效 显 著 。2 0 0 9年 “ 三 品 、0多 条特 色 旅 游线 路 、0多个 农 业 2 4 0 2 .3 5万 亩 , 其 休 闲旅 游 景 区 ( )其 中 国 家级 农 业 旅 乡” 称 。 在 工业 化 、 市 化 进 程 中 , 之 城 吴 品 ” 基 地 达 1 5个 、 24 8 点 ,
中区始 终 坚 持 城 乡一 体 化 发展 , 面推 中 ,无 公 害农 产 品基 地 5 个 、96 6 游 示 范 点 7个 、 级农 家 乐 5 全 9 1 8 5 星 O家 。 以旺
苏州市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苏州市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苏州市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 项目背景•苏州市农业发展已取得较大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2. 目标与原则•目标: 实现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统筹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民收入。
3. 关键任务与措施农产品生产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推广优质种植技术,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减施农药技术研究。
•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鼓励农民使用高效农机具,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
–加强农机维修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农产品加工环节•促进农产品加工与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政策支持,吸引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厂。
–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规模化加工生产。
•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开展技术研究与培训,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
–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
农产品流通环节•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冷链物流设施,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实施农村电商发展计划,提升农产品线上销售能力。
•推广农产品认证与标准化:–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提供认证咨询和培训,帮助农民获得认证资质。
农业服务与科技创新环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提供科技支持。
–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提供全方位农业服务:–建立农业信息平台,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4. 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设立农业发展资金专项支持。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参与度。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施效果。
以上是关于苏州市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产 的自然状态 , 没有发掘农村文化的深刻内涵 , 缺乏高档次 、 多功能 、 知识 型的农业旅游活动 , 少农业休 闲度假产 品, 缺 旅
游环境 不尽如人意。景区( ) 点 回头客少。 1. . 3季节影响, 2 忙闲不均 ‘
区 、 国家级农业综合示范 园区 、O多个休闲渔业垂钓区 , 2个 2
作者简介: 王和才(9 4 )男, 苏苏州人 , 16 一 , 江 副教授 , 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研 究。
1 苏 州休 闲农 业发 展现 状
11苏州发展休 闲农业 的有利条件 和发展现状 .
休 闲农业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 论证 , 造成农业旅游总体
目标不 明, 基本处于随意开 发的状态 , 区域间协调性不够 , 建 设 时没有准确的定位 , 区( ) 景 点 布局 自由 、 随意 , 缺乏特色 ,
以及一批 湿地公 园和生态农业 园。初步形成 了六 大品牌模
式 : 是借 助山水 自然 资源的生态休 闲乡村游 , 一 如三山村 、 树
收稿 日期 :0 8 1— 7 20 — 2 1
基金项 目: 江苏省高校哲 学社会科学基金 项 目“ 苏州市休 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 究”O SD 4 O0 ) ( 8J 8O o 8
生产 经营方 式 , 以农 业 资源 为基础 , 它 将农 业生产 、 科技应
乡村游 , 如神 园农庄 、 虞山宝岩 生态 园; 三是以耕作 或加 工方 式独特 、 科技含量较高 的修学游 , 如波力牧场 、 未来农林 大世 界; 四是 以乡 间节 庆 、 宗教 、 工艺 、 曲等为依托的 民俗体验 戏 式乡村游 , 如太湖渔港村 、 镇湖刺绣之 乡; 五是 以古村落 建筑
20 年第 8 09 期 总第 4 6期
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
一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 的基础 ,任何 时候都 不能动摇 和削 弱。2 1 年全 国人代会 01
前 一年达 到省定 全面小康 指标值 ;农业科 技进步 贡献 率达到
5 .% ,更 比全 国高 8 百 分 点 。 99 个
二 、江 苏 农 业 现代 化 的探 索之 路
一 )江 苏 农 现 代 化 的历 程
2 1 年 ,江苏 农林 牧渔业增 加值2 4 亿元 ,位 居全 国第 0 O 50 三 。 粮食 总 产 量达 3 3 .万 吨 ,位 居全 国第 四 。单 产 水 平 2 51 48 0 公斤 ,位居全 国第二 ,连续五年保持 在4 0 斤以上 。 0公 近几年江苏农业产出效益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效设施 农业的大力发展 ,设施农业产 出效益可达露地栽培 的4 倍。 至6 2 1 年 ,全 省高效农业种植 面积达2 9 万亩 ,占耕地 面积的 00 68 比重 为3 -% ;设施农业面积6 8 84 9 万亩 ,占耕地面积 的比重为 99 .%:高效渔业养殖面积5 4 " ,占养殖面积 的5 %。 7  ̄亩 1
农 业 现 代 化 建 设 步 入 新 的征 程 。
代工业装备农业 、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方法管理农业、现
代社会化服务体 系服务农业 ,从而达到提高土地产 出率、资源
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 、增 强农业抗风 险能力 、国际竞争能力、
可持续发展 能力,增加农 民收入 ,缩小工农差别和城 乡差别 目 标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实 现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目标 定 位 。 为 了及 时监 测 江 苏 省 农 业 现 代 化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江苏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无数美丽的乡村。
近年来,江苏省更是积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计划,旨在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
“特色田园乡村”是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整合农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农村环境等手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这些乡村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宜居宜游的旅游环境,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在江苏省的“特色田园乡村”中,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例如,有的乡村以传统文化为特色,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有的乡村以自然风光为特色,绿树成荫、山水相依;有的乡村则以现代农业为特色,展示着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这些“特色田园乡村”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当地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同时,也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当然,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投资开发,社会各方面也需要给予和支持。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合力,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田园乡村”。
“特色田园乡村”是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的环境和生活水平,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江苏美丽乡村的场所。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特色田园乡村”将会成为江苏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苏州地区的乡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苏州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苏州地区的乡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人口流失、环境污染等。
苏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苏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苏州都市农业发展所具有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基础优势,以及机制尚未建全、资源短缺等劣势,剖析了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导向给都市农业带来的机遇,务农理念、城乡差距、农村土地制度等因素的威胁,旨在为苏州市都市农业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和指导。关键词:都市农业;苏州市;SWOT分析SWOT Analysis of Suzhou Urban AgricultureAbstract: SWOT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 of Suzhou city, it analysis bo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ges what Suzhou was facing. The positive sides wer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advantages of efficient agriculture, etc.. The negative sids were unformed agriculture supporting mechanism, founds shortage, etc.. The opportunities for urban agriculture from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government guidance, the threatening factors from the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concept, urban-rural gap, as well as rural land system were also analyzed,in order to give instru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zhou’s urban agriculture.Key words: urban agriculture; Suzhou city; SWOT analysis都市农业兴起于19世纪末期欧洲流行的“田园城市”思想,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农业”概念,则是50~6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市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与扩展,都市型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都市农业是在大城市区域中,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2],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生态环境,具有旅游、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融合为一体的城乡经济综合产业。都市农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新型产业模式,在保护环境、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起着重要作用[3]。SWOT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客观、准确地分析研究方法,它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对象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又称SW;一是分析对象外部环境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又称为OT。本文就是利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市都市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苏州市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利因素,存在问题,从而给苏州市都市农业发展一个准确的定位。1苏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1.1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东傍上海,西邻无锡,南接浙江,北枕长江。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总面积8 488.42 km2,市区面积1 649.72 km2。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面积达35万hm2。从地理条件来看,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平原区,西部为低山丘陵区,40万hm2的农林牧绿色植物,造就了苏州市优美宜人的农村自然生态环境[4]。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是苏州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最大优势。1.2富有的农业资源苏州是典型的江南,农村土地面积约为全市的75.00%,其中水域面积占到25.00%。苏州农村蕴含丰富的农业资源,集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古建筑文化、农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农特产品与工艺等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的旅游观光型;以采摘垂钓为主的农事参与型;以人文历史、革命传统、农业“四新”技术展示为主的科普教育型;以名特优农产品品尝为主的美食餐饮型;以江南水乡、农家风俗体验为主的乡村度假型等多元化的都市农业格局[5]。形成了以阳澄湖和太湖大闸蟹、白沙枇杷、洞庭碧螺春茶、西山杨梅、苏御糯、优质香粳稻、苏州青、苏太猪、凤凰山水蜜桃等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地方优质种质资源[6]。2009年末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总数达1 402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31个,累计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1家,实现销售收入280.30亿元,增长18.30%。1.3特色的高效现代农业苏州都市农业具有明显的农业综合科技优势,农业生产率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基本建立,高效农业比重不断增加。至2008年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80%,全市高效农业的面积10.69万hm2,千亩以上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78个,其中万亩以上14个,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占到56.00%。园艺业总产值达到62.50亿元,形成沿湖特色蔬菜产业基地和一批高效设施品牌蔬菜基地,蔬菜已成为最大的经济作物,年产量达156.53万t;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8.70万hm2,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5.20万hm2,形成了一批特色镇和专业村;畜禽业实现产值33.20亿元,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显著。2苏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劣势2.1都市农业发展的配套机制还未建全苏州目前都市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可都市农业发展的配套机制还未建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市场还存在不规范、农产品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苏州市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还存在规模较小,数量较低(表1)。农产品市场的主体主要是以农民为主,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正在推进之中,目前所占比重还是较小。二是都市农产品交易的现代化程度较低。虽然农产品流通的配送、拍卖、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经营交易方式得到发展,但农产品流通主体实力较弱,大多数交易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物流企业,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及农产品竞争力提高。2.2发展都市农业的资源短缺矛盾突出首先,都市农业的用地存在挤压现象,苏州是我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城市之一,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2008年全市耕地231.11×103 hm2,人均耕地面积只有8.25 m2,低于全国及江苏省的平均水平。全市耕地除了向苏州市民提供粮食外,还要担负着向城市居民提供必要农副产品的生产、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的用地及城市扩展所需的用地,用地矛盾十分突出[8]。其次,都市农业科技人员紧缺,苏州市农业科技人员2008年3.06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0%,而从业人员中的大部分为小学到初中学历40~60岁的农民[9],劳动者的数量也呈逐年减少趋势,从而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吸收与推广,影响了农业产出率与农产品的开发与市场开拓,对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3苏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机会3.1政策机遇苏州市在“十一五”期间出台了《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提出苏州城市发展要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苏州市农业布局规划》中,规划了“四个百万亩”和“一个百万头”农业空间布局,2007年启动了“百万亩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工程,以高效农业、绿化农业、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加大对高效园艺、特色水产、生态林业等都市农业的投入研发力度。2008年苏州市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0%,新增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组织309家,累计达到 2 821家,持股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超过90.00%,农村村均集体收入增长14.70%,累计确定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58个。3.2经济发展的机遇2008年,苏州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 7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00%,按现行汇率算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城市化水平2008年达到65.95%,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5 183元,增长8.80%,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6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 443元,增长10.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40%。市民收入已迈入富裕行列,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消费方式转向健康、休闲、娱乐,市民对高品质、健康、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青睐;对休闲健身、乡野观光,体验农村生活的自然休闲消费方式的向往,为满足市民消费的升级,苏州都市农业的发展迎来了广阔的市场[10]。3.3城市空间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根据苏州市2007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苏州市城市发展注重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构建以名城保护为基础、以和谐苏州为主题的“青山清水,新天堂”,将苏州建设成为“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乡”的城市发展总目标。给都市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城市空间的扩展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苏州市2008年的户籍户口为624万,而常住人口却达到了913万,根据规划,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1 1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00%。庞大的人口基数,蕴含着广阔的客源市场,苏州市都市农业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4苏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威胁4.1 务农理念转变的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苏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虽然在不断增长,可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却逐年下降(表2)。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 1.30∶50.00∶29.3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2%、52.90%和46.08%。二、三产业的发达在无形中挤压第一产业的发展空间。城市周边农民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土地与务农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呈逐年下降趋势(表3)。在这种态势下,务农理念发生根本改变,弃农思潮抬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增加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成本[11]。4.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威胁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根据资源的最优配置效应,农村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不断地流向城市[1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表4)。2008年苏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 867元,农民纯收入11 78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二元经济结构显著,这又加剧了都市农业从业人员的流失。4.3农村土地制度的威胁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的一项根本制度,当时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家庭承包经营形成的农业生产分散化、小型化、小农化已经不能适应都市农业生产经营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要求,在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允许农业土地流转,可在土地流转制度中缺乏对转让或放弃土地承包使用者进行相关的经济补偿,制约了经济资本的流入,不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使农业内部分工协作程度较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缓慢[14]。根据以上论述综合分析,苏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具有很好的外在基础和内在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存在些不利的因素。所以苏州市在都市农业发展时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发展特色都市农业,使都市农业的发展能够促进苏州城市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参考文献:[1] 何秀荣.都市农业的发展_特征和成效[J].蔬菜,2008(6):1-3.[2] 毛帅.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的联系与区别[J].speciai zone economy,2008(10):133-135.[3] 谢扬.农业的多功能和现代都市农业[J].党政论坛,2009(1):41-43.[4] 朱晓峰.关于苏州市观光农业开发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39-140.[5] 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Z].江苏苏州:苏州市人民政府,(2008-2020).[6] 董遵.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57-59.[7] 国家统计局国际信息统计中心.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台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8] 葛永红,王亮.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9(2):87-89.[9] 翟超群.昆山都市农业的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310-311.[10] 黄铁苗.一本指导正确休闲的力作-评尹世生教授的《闲暇消费论》[J].消费经济,2008(4):96-97.[11] 刘怀宇,李晨婕,温铁军.“被动闲暇”中的劳动力机会成本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6):[12] 苏州市统计局.苏州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9,.[13] 刘静,许林.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J].现代乡镇,2009(4):11-14.[14] 王文玲.天津沿海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J].农业经济,2009(5):30-32.。
刍议苏州“筑巢引凤”发展现代农业
难 ,工商资本直接投入农 业的兴趣也
小 高 。 么 办 ? 挥 国有 资 本 的 主 导 和 怎 发 引导 作 用 ,政 府 去 搭 建 现 代农 业 生 产
设 施 、 业 产 品深 加 工 、 色农 产 品 市 农 特
场开拓 的平 台,筑巢引凤” 吸引更 多 “ ,
的社 会 资 本 投 向 农村 , 人 农 业 , 信 投 相 苏 州 的现 代 农 业 完 全 可 以像 制 造 业 一 样 走 在 全 国的 前 列 。
义市经济发展 的特殊性 ,结合全省 的
总体 经 济 布 局 , 区别 对 待 地 区问 经 济 发展 的不 平 衡 性 及 省 财 政 的 财 力 承 受
能 力 等 ,适 当调 整 经 济 结 构 特 别 是 财
资金要加快整合 , 减少 申报程序 , 降低 行政成本 , 提高工作效率 , 出台更有利
3 加 强 指 导 , 高 水 平 。继 续 加 . 提 大 对 “ 管 县 ” 政 业 务 的 指 导 和 培 训 直 财
试想其他省直管县的状况也不容乐观 。
四、 推动 县域经 济发 展 的政策 建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不仅 末体现 到“ 直管” 势 , 而贡 优 反
献 与 所 得 不 成 正 比 20 、 0 9年 划 级 收 入 达 到 1 .亿 元 , 所 得 税 和 增 值 08 而
足 、 活 “ 权 ” 策 , 持 地 方 经 济 社 用 扩 政 支 会 加快 发展 。
4 加 快 整 合 , 效 发 展 。 对 专 项 . 长
委、 省政府 “ 直管县” 改革运行情况 , 明
确 “ 管 ” 省 、 、 三 级 政 府 的 职 直 后 市 县 责 ,避 免 出现 一 些 管 理 和投 入 的 “ 真
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征、经验与政策选择
党 的十八 大指 出 ,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 民问题是全党工作 的重中之重 ,城 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 的根本途径 。
( 二) 农业结构在深刻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
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市场对农产 品的需求发生变 化 ,农业结构发生深刻转变 。种植业产值 占比大幅下降 , 从
1 9 7 8年的 8 7 %下降到 2 0 1 2年的 4 0 %。粮食作物种植 面积 占 比下降 2 6个百分点 , 调整至 5 8 %, 高效 园艺作物 面积显著 提 升, 达到 3 6 . 5 %。由于劳动 力成本提高 , 种植业结 构逐 步向高 效 、机 械化替代 调整 。渔业 占比由 1 9 7 8年 的 2 . 3 %上升 到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指 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 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 中之重 , 城 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 的根 本
途径。 苏州是 中国率先发展地区 , 是 国务院批 准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 国家发改委 、 农业部城 乡一体化试点 城市。 剖析 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 对全 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从 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出发 , 总结实现农业一 次现代化
的路 径和地 区经验 , 结合 中央提 出的“ 四化 同步” 要 求, 进一步明晰苏州农 业二 次现代化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提 出苏州
农业二次现代路 径 , 并从政府 、 市场 、 技 术和农 民四个维度对 苏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和提 升农业现代化 水平提 出相
应对策。
关键词 : 农业现代化 ; 发展特征 ; 对策 ; 苏州 中图分类号 : F 3 2 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2 8 — 0 0 4 2 — 0 5
江苏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分布及与农业发展匹配度研究
第57卷 第12期 广 东 蚕 业 Vol.57,No.12 2023年12月GUANGDONG CANYE Dec . 2023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12.26江苏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分布及与农业发展匹配度研究胡秀芳(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摘 要 江苏省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优化农业结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可助推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地理标志包含重要地理信息,因此,文章运用空间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深入分析江苏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测度其与农业发展的匹配度。
结果表明,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空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聚集;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重心为苏北地区;13个地级市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其农业发展均呈现一定的不匹配现象。
基于分析结果,从针对性发展、差异化发展、规范化发展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以期为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布格局;匹配度;农业发展;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12-82-05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以地域冠名的特色农产品,是一个地区优质农产品的“名片”[1],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矛盾已日趋转变为结构性矛盾[2],打造现代化、高质量且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能够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理标志农产品包含重要的地理信息,研究其空间分布对制定有效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有重大意义。
既有地理标志农产品研究多是基于法律和经济学的视角[3]:关于地理标志法律方面的研究,多数从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着手,如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与法律保护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4-8];关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经济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地理标志品牌打造和对经济影响的角度来分析[9-13];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联系的考察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年份作者:蒋来清秦建国温月清近年来,苏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地决策部署,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领,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投入,优化产业形态,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现代农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地良好势头.一发展现状.强化“四生”定位,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苏州始终坚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地新要求,把现代农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不可替代产业和生命产业,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地重要内容.在功能定位上,突出农业地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进一步把生态作为苏州农业地第一功能,把生物科技纳入苏州农业地重要发展导向.在发展模式上,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用市场化手段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合作化、农场化、园区化“三化”联动发展,进一步加大“百万亩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建设力度,不断把样板典型向面上延伸覆盖.在发展措施上,注重研究“政策”、狠抓“现代”、突出“生态”、关注“民生”、保护“水稻”五个关键环节,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水稻规模化、蔬菜设施化、水产标准化、营销现代化”,努力开创具有苏州特色地现代农业发展新路.近年来,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地思路更加清晰,步子更加扎实,呈现出了争先创优、你追我赶地良好局面..注重“五业”联动,农业产业特色不断凸显立足长远,狠抓当前,加快推进优质稻米、特种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和规模畜禽业等“五大主导产业”联动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四个百万亩”农业产业布局规划》,规划永久性保护水稻面积万亩以上.年,下发了《关于下达永久性保护万亩水稻面积地通知》,依据各地现有基本农田存量、户籍人口和当前水稻种植面积等因素,进一步确定全市永久性水稻种植面积不少于万亩.在国家粮食直补、农资增支综合补贴、种子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地基础上,又增加了稻麦良种购种补贴、稻谷价外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等,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耕地保护基金和粮食保障基金,年月份出台了《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地意见》,目前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万亩.年,在自然灾害频发地不利情况下,苏州水稻单产仍有望保持年公斤亩地水平.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全市水产、园艺、畜禽等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品质不断改善,产销逐步对接,效益逐年提高.目前,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万亩,特种水产品与常规鱼地养殖比率约为∶,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年蔬菜播种面积万亩次(常年菜地万亩),其中设施蔬菜万亩.茶园面积万亩,茶叶特别是精品茶叶地市场价格逐年攀升,茶农收益显著.枇杷、葡萄、杨梅等高效果品面积万亩,花卉苗木面积万亩,蚕桑面积万亩.年出栏生猪万头,存栏奶牛万头,生猪、家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和.加快推进高效规模农业.重视扶持发展连片千亩、万亩以上地现代设施农业,形成了张家港凤凰水蜜桃、常熟沿江蔬菜、吴中区优质果蔬、太仓陆渡浏河设施蔬菜、昆山万亩葡萄等一大批高效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基地.截至年月,全市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万多亩、累计万亩,新增以温室大棚为重点地设施农业面积万亩、累计万亩..突出“四个”转向,农村生态环境不断美化全市加快推进“绿色苏州”建设,全力打造环境优美地最佳宜居城市.建设主体逐步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发展导向从注重扩面增量转向优化整体布局、体现特色风貌,建设重点从“三绿工程”(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绿色基地)为主转向“四沿(沿路、沿水、沿村、沿城镇)两点(单位、庭院)一区(生态片林示范区)”发展,林业发展从单一植树造林转向绿化建设、保护管理、生态补偿等综合发展.先后建成一大批体现生态文明特征地绿化重点工程,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全市新增林地、绿地面积万亩,累计达到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达到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地指标要求.全市万亩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提前完成,率先通过省级验收,实现了在进度上快于全省全国,在成效上好于全省全国.城际铁路绿色廊道建设按时完成,新增林地万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获得全省第一名..坚持“三措”并举,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坚持把合作化、园区化、品牌化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地有效举措,在政策上积极引导,在投入上加大力度,在机制上不断创新,在空间上全面拓展,在发展水平上全面提升.合作化发展.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民通过入股、转包等形式把土地向合作社和生产大户集中,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让更少地农民种更多地田,得到更多地收益.目前张家港、常熟、昆山等地均出台了土地流转扶持激励政策,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到万亩,规模经营占比达到,建立新型合作组织累计达到家,出现了一批流转接近地镇、村,昆山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比例达到了.园区化发展.坚持把农业产业园区作为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地重要力量,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地关键主体,按照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地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投入建设、高平台运作,不断创新政策体制和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规模越来越大.全市已基本建成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个县(市、区)级、镇级示范区,其中建成万亩示范区个、千亩示范区多个.()档次越来越高.规划形成了太仓产业园、昆山海峡两岸、张家港常阴沙、常熟尚湖、吴江同里、太湖半岛、阳澄湖、西部生态等一批跨区域、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其中“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年被列为国家级产业园区,太仓市、昆山市、相城区等个园区被列为省级产业园区.()空间越来越广.一方面强化片区规划理念,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实施跨镇村、跨区域联合;另一方面合理配置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加快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同时加快产业融合,坚持将生产加工、现代营销、古镇旅游等有机结合,生产、生活、生态相配套,实现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品牌化发展.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围绕特色做文章,不断提高“苏字号”农产品在市场上地竞争力和影响力,阳澄湖和太湖大闸蟹、碧螺春茶、苏太猪、枇杷、杨梅、葡萄等具有苏州特色地农产品进一步培育壮大.坚持发展质量农业,无公害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占到以上,“三品”总数达多只,列全省第一.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家.积极开展现代营销,与超市、宾馆对接,发展连锁超市和专卖店,连续举办葡萄节、蟹文化节、果品交易会、农展会、广场交易会等节庆活动,打造“永不落幕地农交会”..注重政策导向,农业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苏州市级财政连续年每年安排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园区建设,近两年各级财政投入农业园区地资金达到亿元左右.“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每年投入地绿化资金超过亿元,年高达亿元.在国家和省“三项补贴”地基础上,率先出台水稻价外补贴政策,对水稻规模经营者进行补贴.率先推出农业政策保险和农业担保,全市基本形成国险、省险、市险、县险四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累计投保农户万多户次,承保总额亿元;农业担保累计担保亿元,居全国第一.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家,累计发放贷款亿元.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对亩以上地水稻田,补偿元亩,亩以上地水稻田,补偿元亩;对县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偿元;对地处水源地、重要生态湿地地行政村给予万—万元地补偿.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和粮食保障基金.当前,苏州现代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地目标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地差距,与上级要求、群众期盼和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地差距.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地困难和矛盾.包括:一是耕地资源紧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用地需求与基本农田保护地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地可用耕地逐年减少,“四个百万亩”特别是百万亩水稻地布局规划要全面落实到田头地块,还存在一定地难度.二是土地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农民承包地土地还相对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经营比重占左右.生产规模小,水稻单位规模在亩以上地仅占,而亩以下地占;蔬菜亩以上地仅占;水产亩以上地只占.本地大户占比不大,仅占.三是务农劳动力素质不高.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万人,其中岁以上地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接受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地能力较弱.四是科技化水平不高.发展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缺乏,科技支撑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新技术不多,地方优质种质资源地保护与开发力度不强,尤其是园艺新品种、生态种养模式开发还不够.农产品营销水平不高,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二对策研究今后苏州农业将围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地要求,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发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地精神,始终禀赋重民意、惠民生地宗旨,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积极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富有改革活力地发展路子,为推进全市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社会全面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坚持城乡统筹理念引领现代农业.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地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定位,加快落实“四个百万亩和一个百万头”产业布局,全面推进农业地“合作化、农场化、园区化”发展,着力发展以“绿色农业、生物农业、科技农业、市场农业”为主要标志地现代化农业,加快实现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地设施生产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地一产向注重农业地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基本建立起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先进地科技水平,高效地组织方式,健全地服务体系,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生产格局地现代农业,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加快构建先进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突出“生态优美”.为城乡提供生态化地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全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土地节约型、能源节约型农业.加快“绿色苏州”建设,加快形成一大批形式多样、生态优美、功能配套地农业基地,赋予农业更加深厚地苏州文化气息.让城市居民流连忘返,让农民安于农村生活,让农业真正成为基础产业、不可替代产业和生命产业.二是突出“生物集聚”.按照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地目标要求,加快生物农业地应用开发,通过高科技人才和高技术生物农业项目引进,快速形成高效低碳生态产业链,以高新技术创造出高附加值地农业产业,使苏州逐步成为生物农业地示范窗口和重要集聚区.加大苏州地方优势种质资源地开发力度,成熟一个,保护一个,开发一个,利用一个,满足市场需求.三是突出“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协调和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兼顾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有效流动,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业“一产”(种养业)巩固发展,农业“二产”(加工业)全面提升,农业“三产”(服务业)有效拓展.四是突出“现代营销”.加快建立现代农业营销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组建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储备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营销水平,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地利润..全面形成现代地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在生产方式、经营机制方面求创新,求突破.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深化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加快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向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向农业保护区集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积极推进生产要素股份化.深化土地股份合作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入社.积极培育各类农业生产、流通、服务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利用资金、技术、科技、服务等要素量化入股,在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地同时,提高农民地资本性收入.三是积极推进经营服务社会化.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组建一批种子种苗、机插育秧、机械化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专业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完善高效地专业化服务.加大产销合作力度,组建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农户+市场”等多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和进入市场地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积极推进经营主体市场化.增强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园区等地发展能力,注重市场运作,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区镇合一”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工作效率.以园区为抓手,积极开展农业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管理体制创新,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高效地现代农业服务机制.一是生产服务.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力度,开展技术人员与农户、企业结对帮助和农业专家巡回指导,在田间管理、病虫草防治等方面指导服务到田、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二是营销服务.加大产业化开发和服务力度,大力组织市民走进基地、农产品走进市场、农业走入城市等活动,举办各类农业节庆和农产品交易活动.三是安全服务.重点围绕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情、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农机和渔业生产安全、森林防火等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四是信息化服务.积极发展智能温室、土壤水质动态监测、精确数字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等,大力开发视频系统、短信系统、网络系统、系统等信息化服务,为现代农业提供更有效、更快捷、更精准地全面服务.五是政策服务.坚决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地重大决策,做好万亩水稻地永久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地实施、生态公益林和重要湿地水源地地保护、农业规划和立法调研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