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消费

合集下载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消费异化现象的日益明显。

消费异化是指消费者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对自己消费行为的认同不足、价值体系偏离以及对消费过程和结果的怀疑和不满,其成因及表现包罗万象。

一、成因1. 社会经济因素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这导致了城市的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分化。

工薪阶层与白领精英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不少人因此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焦虑和不满,消费异化因此产生。

2. 文化心理因素传统的价值观、文化以及社会心理对于现代消费者的影响依然十分巨大。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传统价值观念浓厚的国家,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感到自我认同不足。

3. 媒体广告因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广告对消费者的渗透程度更深。

媒体广告通过各种渠道对消费者进行精准定制,让消费者产生了对产品、品牌的过度追求和不切实际的欲望。

这种对营销行为过度投入的消费理念也加剧了消费者的消费异化现象。

二、表现1. 肤浅消费肤浅消费是一种表面化的消费行为,即消费者只在于购买产品或服务,却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的合理性。

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压力,还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 消费狂热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消费者对商品的狂热程度明显增加。

不少人会在购物时产生过多的购物欲望,过度消费并非为了满足需求或享受生活,而只是为了追逐虚无的快乐。

3. 蜂群效应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消费者开始被社交网络对商品的推荐所影响,产生蜂群效应。

消费者往往会为了跟上潮流、和其他人保持一致而进行消费行为,而非基于自身的需求和理性。

4. 低质低价态度在消费异化现象的影响下,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品质标准越来越低,对价格的敏感度却越来越高。

这样的态度和行为,不仅影响了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关系,还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当今社会消费异化的表现及改善措施

当今社会消费异化的表现及改善措施

追求物质享受和虚荣心满足, 忽视精神生活和内心需求,导 致心理失衡。
消费异化带来的焦虑和抑郁等 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个人 身心健康。
文化传承和价值观扭曲风险
消费主义思潮冲击传统文化价值 观念,导致文化传承断层。
物质享受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 一标准,忽视精神追求和道德修
养。
消费异化导致社会价值观扭曲,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
社会发展背景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消费异化提供了 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 会财富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随
之提高。
社会文化的变迁为消费异化提供了思想 基础。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审美观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 化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为消费异化提供了 动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不断推出新的 消费产品和服务,诱导消费者进行更多
加强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品 质产品和服务。
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推广绿色产品和服务 ,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
媒体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
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
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宣传理性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消费异化是指消费行为和消费目的偏离了正常轨道,失去了其本真意义,被外部因 素所控制和影响。
消费异化表现为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病态消费等,这些消费行为不再是为了满 足实际需求,而是为了追求虚荣、刺激和快感。
消费异化的内涵包括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异化,这些方面 的异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消费异化的整体现象。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现象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费异化的现象,表现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得越来越单一、固化,消费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消费产品的质量、品牌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等。

本文将从消费异化的成因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成因1. 快速城市化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农村地区。

这不仅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城市化进程中某种程度的异化。

城市之所以加速了消费的增长,是因为城市中的消费资源、人口密度、交通和通信等因素都相对较高。

然而,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快速城市化-快速消费”的模式,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产品的外在表现,而忽略产品内在的品质和价值。

2. 社会群体的文化标准化在中国,社会群体的文化标准化程度较高,常常出现大众消费品的口味很相似。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递,消费品的推广很容易引起社会群体的关注,进而影响消费群体的消费决策,使得社会群体的购买和消费习惯变得越来越单一和固化。

3. 营销手段的单一化消费者对营销手段的熟悉和单一化程度越高,也就越容易受到市场的操纵和引导,进而产生消费异化的现象。

市场营销中的众多技巧和手段,如限时折扣、促销活动等,不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也往往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二、表现1. 消费方式单一随着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单一。

除了大量的网络购物,消费者很少到实体店铺购买商品。

这种消费方式的单一使得消费者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导致消费行为的异化。

当代中国的消费者往往只注重物质的享受,而很少考虑到消费品对生活的影响。

消费者对物质消费的盲目追求,导致他们对物质享受的渴望程度越来越高,而忽略了文化、精神生活的本质需求。

这样的消费模式影响着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使得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自私和对社会的关注度减少。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逻辑理解下的“异化消费”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逻辑理解下的“异化消费”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逻辑理解下的“异化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逐渐引发人们对于“异化消费”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仅在工作中经历着异化现象,同时在消费中也可能出现异化现象。

那么,什么是“异化消费”?它又是如何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相联系的呢?本文将从逻辑的角度,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与“异化消费”的关系。

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

异化劳动是指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投入到商品的生产中,但生产的结果归属于资本家,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的控制权和产品的所有权。

这种剥夺了工人对劳动的控制权和产品的所有权的现象,便是异化劳动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变得像是被他人操纵和控制的工具,失去了劳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这便是劳动的异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异化消费”这一现象。

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人们越来越多地将自己的需求和动机置于商品和市场逻辑之中。

消费者不再是对商品的真正需要进行理性判断,而是很容易受到广告、媒体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而盲目跟风消费。

这样的消费方式导致消费者对自己的真实需求产生异化,变成了商品和市场经济中的客观需求的俘虏。

消费者在追求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己真实的需求,导致消费的异化现象。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异化消费”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之间的联系。

从逻辑上讲,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都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形式,使得人们的劳动和消费都受到了商品逻辑的束缚。

在生产方面,工人的劳动力被剥夺了自己的控制权,导致了劳动的异化;在消费方面,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也受到了商品和市场逻辑的异化,变成了客观需求的奴隶。

这种商品经济逻辑下的异化现象,既影响了工人的劳动,也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使得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失去了自主性和主体性。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消费异化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过程中,因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使消费变得冷漠、无感情和功利化的现象。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消费异化产生。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城市居民享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和高品质的消费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消费选择的匮乏和低质量的消费服务。

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差异化,进而产生了消费异化。

市场竞争的加剧加速了消费异化的发生。

随着市场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采取了各种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广告、促销、营销活动等手段使消费者面临过多的信息和选择,也使他们更加理性和功利地购买商品。

消费者在面对众多选择时,往往无法真正了解和信任商品,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和便利,从而导致消费异化的产生。

消费文化的转变也是消费异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革,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节约和廉价消费,但现代社会中,个体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观念逐渐盛行,消费者更加追求名牌、奢侈品和体验式消费。

这种转变使消费过程变得功利化和功利化,也是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冷漠是消费异化的一种主要表现。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商品和服务的冷漠态度使他们对商品的关注度降低,很难真正对商品产生情感和兴趣。

这种冷漠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得机械化和功利化。

功利主义消费是消费异化的另一种表现。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更加关注价格和实用性,往往忽视了商品的价值和质量。

他们追求的是即时的满足和便利,而非真正的品质和体验。

消费选择的困难是消费异化的一种表现。

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面临的商品选择越来越多,这使他们在购买商品时面临困扰和焦虑。

他们很难在众多选择中做出理性和明智的决策,从而导致消费异化的产生。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一些消费者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产生了消费异化现象。

消费异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实际需求和实际价值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导致消费行为呈现出不理性、盲从、虚荣等特征。

本文将从消费主体、社会环境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来分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一、成因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分配不均导致了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一些消费者在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感时会过度追求奢侈品牌,忽视了商品的实际功能和性价比。

社会的资讯传播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为消费异化提供了更充分的信息支持,一些媒体广告、社交网络和偶像明星的宣传对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引导作用,使得消费者在购物时产生盲目追从、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2.家庭教育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过度溺爱和物质满足的现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对物质的依赖性和功利性比较严重。

过度的物质满足导致了孩子缺乏对劳动的尊重和对财富的珍惜,使得他们在成长后更容易陷入消费异化的困境中。

3.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竞争激烈和商家营销手段的不断升级也成为导致消费异化的重要因素。

一些商家为了促销自己的产品,在广告宣传上夸大其词、虚假宣传,使得消费者在购物时多少有些被蒙蔽的感觉,不敢轻易相信商品质量和品牌口碑,从而导致了购物时的迷茫和犹豫。

二、表现1.商品功利性突出当代中国一些消费者在进行商品选择时更注重商品的名气和品牌而忽视了商品的实际功能和性价比,这种功利性的消费导致了消费者购买了一些实际并不符合自身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商品,注重形式而非内容。

这种情况在一些奢侈品领域更为明显。

2.盲目追求时尚和潮流在信息传播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一些消费者追求时尚和潮流已经不再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个性彰显,而是为了社交认同感和外界评价。

异化消费的概念

异化消费的概念

异化消费的概念异化消费是指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个体通过消费行为的过程中,遭受到不自主的、被动的和被控制的力量,导致其个体性的丧失和异化现象的发生。

这种消费方式被视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扭曲和权力关系的表现。

首先,异化消费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息息相关。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劳动过程的异化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失去对所创造物的控制和支配权。

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于消费领域,个体在消费过程中也逐渐失去对自身行为的支配权,被市场和商业规则所束缚。

个体在购买商品时只能按照市场上的价格和规定来选择,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从而导致了个体的异化现象。

其次,异化消费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成为主导形式,个体需要通过消费来满足各种生活需求。

然而,商品经济的出现使得个体在消费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商品生产和分配的控制权。

个体只能接受市场提供的商品,而无法参与到商品的制造过程中去。

同时,广告、媒体等营销手段的运用也使得个体在消费选择上受到了极度的限制和干扰,个体只能迎合市场的需求进行消费。

再者,异化消费与商业垄断的存在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商业垄断成为普遍现象,少数公司或个体垄断了市场上大部分商品与服务的生产和销售。

这种商业垄断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个体在消费过程中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个体只能接受被垄断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同时,商业垄断也使得个体在消费过程中难以获得公平与合理的价格,因为垄断企业可以任意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进一步剥夺了个体的消费权益。

最后,异化消费对个体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首先,个体在异化消费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自我生活的掌控权,个体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进行选择,而只能迎合市场的规则和需求。

其次,个体在异化消费中难以满足自我价值和认同的需求,只能通过物质层面的消费来弥补内心的不满。

再次,异化消费还使得个体在消费过程中容易陷入虚荣和攀比的心理,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代价值2023-11-06CATALOGUE目录•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概述•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概述指消费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变成了目的本身,消费行为与人的真实需求相分离,消费行为本身成为了人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主要手段。

消费异化消费异化源于现代社会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消费成为维持和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而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则成为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

消费异化的起源消费异化的定义消费者往往盲目追求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而忽视了自身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观。

消费行为的盲目性消费行为的过度性消费行为的虚幻性消费者往往过度追求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消费者往往追求虚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而忽视了自身的真实需求和价值实现。

030201过度消费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生态环境的破坏消费异化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社会不平等的加剧消费异化导致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和人性发展,使人们失去了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机会。

人性的扭曲02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劳动异化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与其自身需求相分离,变为异己的力量。

四个方面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过程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对弗洛姆的影响弗洛姆继承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分析,认为消费异化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与意识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强调无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重要作用。

释梦与治疗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通过释梦可以了解人的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情感。

同时,他提出心理治疗的方法,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2024年弗洛姆异化消费理论的生态维度研究》范文

《2024年弗洛姆异化消费理论的生态维度研究》范文

《弗洛姆异化消费理论的生态维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弗洛姆(Erich Fromm)的异化消费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用以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中消费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

这一理论不仅关注个体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异化,同时也将生态维度纳入考量,强调了消费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弗洛姆异化消费理论的生态维度,分析其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二、弗洛姆异化消费理论概述弗洛姆的异化消费理论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往往将消费作为一种逃避现实、满足自我需求的手段,而并非真正的需求驱动。

这种消费行为往往导致人们与自身、他人以及社会的疏离感,即心理上的异化。

异化消费不仅导致个体心理的扭曲,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异化消费与生态环境的关联弗洛姆的异化消费理论中,生态维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异化消费往往伴随着过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人们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导致大量资源被浪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2. 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鼓励人们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更高的生活水平,这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3. 人类与自然的疏离:异化消费导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疏离。

人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的需求和欲望,而忽视了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谐。

四、生态维度的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弗洛姆异化消费理论的生态维度,我们可以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观点。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异化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快时尚产业中的过度消费现象,以及这种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此外,我们还可以研究消费者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改变消费行为来保护生态环境。

五、结论与启示通过对弗洛姆异化消费理论的生态维度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异化消费不仅导致个体心理的异化,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当代中国的消费异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消费异化是指消费者在面对商品时,产生一种与自己真实需求或者价值观相矛盾的消费行为,导致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脱节和异化现象。

消费异化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成因和表现也日益凸显,对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下将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对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进行浅析。

一、经济方面的成因1. 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种类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然而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消费者在面临商品时的选择困难,使得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追求表面的炫耀而无法满足自己真实的需求,从而导致消费异化。

2. 商品信息不对称在当代的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信息传递相对不对称,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广告宣传和媒体报道来了解商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只是商品的表面价值和功效,而忽略了商品的真实品质和实际效果。

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被误导,产生一种与自己真实需求不符的消费行为,进而发生消费异化现象。

1. 消费文化的影响当代中国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社会的时代,人们对消费的追求成为了一种文化标志和生活态度。

消费文化的影响使得很多人在消费时更加注重商品的外在价值和形式,而忽视了商品的内在品质和实际效果。

这种消费观念的改变导致了消费者在面对商品时无法真正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出现了消费异化的现象。

2. 社会比较心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消费时往往会出现一种比较心理,追求高档次、高品质的商品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这种比较心理使得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追求面子和炫耀,而忽视了商品的实际价值,造成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脱节和异化。

1. 社会竞争压力当代中国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评析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评析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评析1. 引言1.1 介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背景和意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是一种融合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消费理论的新兴理论,致力于研究消费行为的异化现象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该理论的出现是对传统消费理论的挑战,强调消费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社会和环境的表现。

在当今世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背景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背景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模式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多元化。

随之而来的是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消费行为的异化现象也愈发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消费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拓展了传统消费理论的视野,将消费行为置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背景中进行分析。

通过对消费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消费行为的本质和影响,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对于促进消费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深入探讨其概念和内涵,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异化消费之间的关系,探讨异化消费在当代社会的具体表现,并探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消费的转型。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旨在揭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理论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们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一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扩展和深化。

它强调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提倡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当代中国消费异化是指消费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削弱,被资本主义逐利经济所异化的现象。

消费异化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社会结构变化、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商业化营销的影响等因素。

消费异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消费行为的单一化、消费者的被动化以及消费价值的扭曲等方面。

深入分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有助于揭示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消费异化的成因之一是社会结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城镇化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的兴起,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

这些变化也导致了社会团结的削弱,个体化和碎片化的消费观念愈发盛行,消费行为的多样性随之减少,消费品的同质性增加,整个社会呈现出了较为单一化的消费趋势。

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是导致消费异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人情味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主义和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的消费行为更多地受到了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影响,人们开始追求名牌、奢侈品和高消费方式,而忽视了传统的艺术和人文内涵。

文化的异化使得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变得单一,对于消费产品只看重品牌和价格,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内在品质和文化价值。

商业化营销的影响也是导致消费异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营销手段不断创新,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向消费者灌输商品信息,塑造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

这些营销手段往往创造虚假的需求,制造消费者的购买冲动,使消费者陷入一种被动的消费状态。

商业化营销还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和奢侈品包装,使得商品的价值得到夸大,导致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实际需求产生了扭曲,形成了“买名牌不买物质”的现象。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消费行为的单一化、消费者的被动化以及消费价值的扭曲等方面。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消费市场也日益繁荣,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然而,同时也出现了消费异化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消费趋向单一、消费品质下降、消费行为同质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存在着诸多成因。

首先,过度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使消费品质下降。

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可能会在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降低要求,推出低价、低质的产品,导致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不佳,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

其次,媒体宣传与社会焦点导致消费趋向单一。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速度快,社会话题持续变化,一些时尚、热门的产品或服务很快就成为了消费者的追捧对象。

然而,过度的追捧和宣传会导致市场上只有这些产品能卖得出去,导致其他品牌和品类被忽视和遗忘,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也相应变窄。

再次,消费同质化现象明显。

一些卖场、商场的经营者倾向于售卖大众化、同质化的商品,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量。

而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会选择熟悉的、流行的、便宜的产品,这样就造成了消费同质化现象。

最后,人口老龄化对消费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儿女繁忙,常常选择线上购物,这也导致传统实体店越来越难以生存。

同时,老年人消费能力较低,会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从而降低了消费品质。

要缓解中国消费异化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方面,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严格限制低质低价产品的生产和出售,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另一方面,推广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品质要求,引导消费者关注个性化、绿色环保等方面的消费选项。

此外,商家也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创造独特的市场品牌,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从而实现消费多元化。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摘要】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主要包括消费过度带来的压力、物质主义观念的根深蒂固、社交媒体和网络影响、消费品牌导向的消费心态等。

消费异化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更表现在精神层面,导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失衡,产生种种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改变消费观念,提倡节俭理性消费,培养内在的生活满足感以及建立更加平衡的社会价值观。

只有如此,才能遏制消费异化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更加健康、平衡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消费异化、当代中国、消费过度、物质主义、社交媒体、网络影响、消费心态、精神层面、个人影响、社会影响、应对对策。

1. 引言1.1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背景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许多人开始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将消费作为满足需求和追求快乐的手段。

这导致了消费行为过度、盲目和不可持续的现象日益普遍。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得人们更加容易受到各种消费观念和信息的影响。

通过社交平台和网络,人们不断接收到大量的广告和宣传,加剧了物质追求和消费欲望。

消费品牌导向的消费心态也是导致消费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人盲目追逐名牌商品和奢侈品,将自我价值和幸福感与物质享受联系在一起,造成了消费行为的功利化和虚无化。

这种消费心态在当代社会越发普遍,使人们渐渐远离真正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交流。

1.2 消费异化的定义消费异化指的是个人在过度追求消费和物质享受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和真实人生体验的现象。

在当代社会中,消费异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的问题。

消费异化使个体越来越依赖外部物质享受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不安,导致个体的需求和欲望愈加不可满足,进而形成一种消费恶性循环。

消费异化不仅仅是指对物质消费的过度追求,更是指在这种过度追求中,个体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自我认知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

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

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一、概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将生态学的视角融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中,以揭示和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

异化消费理论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行为的异化现象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异化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

它表现为消费者在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下,被扭曲的消费观念所驱使,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和符号消费,从而背离了人的真实需求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这种异化消费不仅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人的精神世界的空虚和社会关系的疏离。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消费异化现象的本质和根源,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同时,该理论也为我们构建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与意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可追溯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实联系。

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生态危机逐渐显现并成为全球性问题。

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寻找一种能够解释和解决生态问题的新路径。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生态问题相结合,提出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新理论。

这一理论流派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重新解读了自然的观念,赋予了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通过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

当前农村人情消费异化的原因与治理建议

当前农村人情消费异化的原因与治理建议

当前农村人情消费异化的原因与治理建议农村人情消费异化是指在农村地区因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文化传统逐渐淡化的情况下,农村人之间的人情消费产生了异化,越来越多的纯粹人情消费逐渐演变成了物质化的交换。

这种现象在当代农村地区越来越普遍,给农村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农村人情消费异化的原因和治理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人情消费异化的原因1.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资源匮乏等原因,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因此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实际利益,开始借人情交往寻求物质回报,导致了人情消费的异化。

2. 社会文化传统的淡化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和娱乐方式逐渐渗透到农村地区。

这种城市文化的传播对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直接影响了农村人之间的人情消费行为,使得人情消费逐渐走向商业化和物质化。

3. 社会风气不正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当地政府治理不力,社会风气不正,一些人利用人情消费进行利益交换和博弈。

在这种背景下,人情消费往往被当成一种交易工具,从而造成人情消费异化。

4. 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农村人开始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忽视了人情消费的本质意义,导致了人情消费的异化。

二、农村人情消费异化的治理建议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了遏制人情消费异化的现象,农村地区应当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引导农村人在人情交往过程中注重互助和情感交流,而非物质回报。

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也要加强对农村人情消费的规范和引导。

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打击人情消费异化现象,保护农村人情交往的本质。

3. 加强社会教育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教育,提高农村人们的文明素养和法律意识,引导农村人认识到人情消费异化的危害性,提倡真诚和友善的人情交往方式。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市场也日益繁荣。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消费异化的现象。

消费异化指的是消费行为、观念与社会实际和个人需求的脱节,表现为消费追求名牌、盲目攀比、追求炫耀和虚荣心等。

那么,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浅析。

一、成因分析1. 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一些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但却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也希望能够过上城市居民的生活。

于是,一些人为了追求虚荣和名利,而进行过度消费,导致消费异化现象的出现。

2. 社会竞争压力大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机会,往往会选择通过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这种心态导致了一些人盲目攀比、追求炫耀,让消费异化现象更加突出。

3. 媒体的影响现代社会,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各种广告、明星炒作、网络信息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媒体宣传的过度消费观念,使一些人过分崇尚名牌、追求虚荣,导致消费异化现象的加剧。

二、表现分析1. 盲目攀比现代社会,一些人出于攀比心理,追求高档品牌、奢侈品,甚至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一味追求所谓的面子工程,导致自己举步维艰。

国内外名车名表、名包名鞋等高档商品成了攀比的首选,让人们忽略了真正的物质需求,而只是追求物质的外在表现。

2. 过度消费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而进行过度消费。

随着社会的物质丰富和市场的丰富,有些人在追逐消费的往往陷入到过度消费的泥沼中,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经济困境。

3. 过分崇尚名牌一些人对名牌的崇拜程度已经超出了理性的范围,追求名牌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不管是名牌包包、名牌服装还是名牌鞋子,都成为了一些人身份的象征和炫耀的工具。

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批判理论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批判理论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批判理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批判理论研究报告概述消费异化批判理论是由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提出的,它是对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劳动异化与商品交换的批判基础上发展的。

消费异化批判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已成为一种劳动形式,与工业化生产的劳动异化一样,消费过程也是利益被剥夺的表现。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消费异化批判理论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本文将对其进行综述和分析。

消费异化和消费主体消费异化理论认为,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一种虚构的、基于物品金融化的社会实践。

消费被用作商品的一种附加价值,成为了一种商业化的、管理化的活动,这使得消费越来越脱离了消费主体自己的需求和选择能力,成为了规则、标准、习惯的被动执行者。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中,以西蒙·弗雷泽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消费政治学的概念。

她认为,消费政治学主要涉及到消费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和一种民主性行为的理解,强调了消费主体在消费过程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

消费文化和文化异化在消费文化和文化异化方面,阿道弗·路易斯·剑桥尔(AdolfoSánchez Vázquez)认为,消费文化是一个社会学事实,是一种社会实践。

消费文化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物质世界的表现,而是一种对西方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

在消费文化方面,格林伯格则提出了“物品梦”(dream of goods)的概念,他认为,这一概念较好地阐述了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具有的产生美学的属性。

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恩斯特·曼德尔则认为,文化工业的生产过程曾经为文化的异化奠定了基础。

商品和商品文化商品和商品文化是消费异化批判理论的关键概念之一,这指的是商品所具有的文化和政治意义。

马克斯·胡门和费德里科·詹姆斯·卡兰塞(Federico Jameson)对该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

浅析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

浅析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

浅析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阿格尔是法国的一位哲学家,他对消费的态度一直持有批判和深思熟虑的态度。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异化消费理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主要揭示了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者日益失去主体地位,被异化于消费过程之中的现象。

阿格尔认为,现代消费社会的核心是经济生产的快速发展,而消费就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

但是,他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即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消费者的主体意识日益被削弱,被异化于消费过程中。

具体而言,异化消费理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1. 消费的失去目的性和意义阿格尔认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已经不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愿望的过程,而是成为了一种无意义的行为,甚至是一种奴役。

消费者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他们被创造出来的产品所操纵,他们的需求和愿望被商家所动摇和塑造。

因此,消费者的主体意识被削弱,消费失去了原有的目的性和意义。

2. 消费的封闭性和隔离性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陌生和疏离。

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难以建立,商家只是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而不关心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和愿望。

因此,在这种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形成了一种封闭性和隔离性的关系。

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现代消费社会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换言之,现代消费社会不仅仅带来了物质的富足和享受,同时还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思考消费的真正含义和意义,避免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

其次,异化消费理论还提醒我们要关注消费者的主体性和权利。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已经被商家所掌控,他们被商品所奴役,他们的主体性和意愿被剥夺。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避免他们成为商家所操纵和掌控的对象。

再次,异化消费理论也提示我们要关注商家的道德和责任。

商家不应该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收益,而是应该考虑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和利益,尊重消费者的权利和主体性。

浅析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

浅析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

浅析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阿格尔是20世纪以来意识形态批判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阿格尔提出的异化消费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消费的批判与反思,对于今天我们理解和分析消费现象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阿格尔通过对消费现象的研究,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消费的异化化趋势。

在阿格尔看来,资本主义消费具有虚假性、表面性和假象性。

资本主义消费是虚假的,它通过制造各种对商品的精美包装、陈列和广告宣传,将商品与其本质加以割裂,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将商品进行美化,使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产生错误的认知。

资本主义消费是表面的,消费者只关注商品的外在形象和表面价值,而忽视了它背后所具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消费是假象的,它通过各种手段掩盖了商品生产的真实状况,使得消费者无法真实理解商品的生产过程和真实价值。

阿格尔认为,这种异化消费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和货币成为了生产和交换的中心,人们的社会关系变得以货币和商品为媒介,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商品和货币所中介化。

阿格尔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消费是社会关系的崩解和人的自我的消解,它使得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被转化成无休止的购买行为,个体的欲望被无限放大,个体不断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却忽视了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

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消费现象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消费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文化也愈发浸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不断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视了自身的内在需求和社会责任呢?在当代社会,媒体、广告等渠道不断向我们灌输一种消费主义的思想,使得我们不断追求物质的满足和享受。

我们通过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自己的需求和购买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呢?是否意识到商品背后的生产过程是如何影响着社会关系和环境呢?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提醒我们,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深入的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消费对于个体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异化消费的出现又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复兴带来了负面影响。

异化消费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满足自我欲求为目的的消费形式,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

异化消费具体体现在侧重物质消费、颓废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符号化消费等几个方面,它给社会、国家和个体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要走出异化消费带来的阴影,必须提倡理性消费。

[关键词]异化消费;自我欲求;理性消费Abstract:Individual consumption for the sur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sperity of countr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ety, yet the emergence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brings about a negative impact to the individual'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Consumption alienation is essentially a pattern which desires to satisfy the self purpose of consumption, and its existence needs certain conditions. Consumption alienation reflects a material-weighted, decadent, luxuriousand symbolized consumption , which brings about a series of negative impacts to individuals as well as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avoid such a kind of consumption alienation, we need to promote a pattern of rational consumption.Key words: consumption alienation;self-desire;rational consumption一、消费的作用和异化消费“消费”最初是个经济学术语,主要指对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费。

正是这种消费,使得生产得以进行。

也就是说,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

消费作为经济活动四个环节(另外三个环节是生产、分配、交换)的一个重要部分,消费得越快,就越减少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种劳动产品只有被消费了,才能凸显出其存在的价值;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然而,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在其本质上,消费是“人的实现或现实”[1],亦即消费是与人的存在、发展以及人的本质相联系。

消费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消费却被异化了,出现了异化消费。

何为异化消费?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指出,一种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的“欲求消费”,便是消费异化[2]。

由此可知,以满足自我欲求为目的的消费形式就是异化消费。

“欲求”是相对于“需要”而言的,“需要”是所有人作为同一物种的成员所应有的东西,“欲求”则代表着不同的个人因趣味和癖性而产生的多种喜好,对于需要而言,它超过了生活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因而,它是一种无限的需求。

对此,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把欲望比喻为一个永远饥馋、永不饱和的胃,或是一个永远张开的巨兽之口。

异化消费意味着生活目的的异化,即人们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消费物的使用价值,满足生存的需要,并在消费的过程中开发人的精神资源,获得愉悦,实现满足人类发展和享受性的需要,而是纯粹为“消费而消费”,以消费物在最短的时间内消耗、更新或扔掉为消费目的的实现。

在异化消费的过程中,人们成为自身行为和消费物的奴隶,不是获得自由与幸福,而是充满压抑和迷茫。

二、异化消费产生的条件、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后果(一)异化消费的产生条件1.以大量消费品的存在为前提。

在前工业社会(即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科学技术的落后,人们付出艰辛的劳动仍不能满足或只能满足基本的生存消费需要,因此,在这一时期,异化消费不可能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逐步加强,使得大量丰富、充裕的消费品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大量消费品的出现,为异化消费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

2.国家政策导向。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存在着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了自19世纪初以来的第二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疲软、失业严重、生产萧条,为了扭转局势,转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动用国家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当国内市场出现疲软的情况下,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就成了拿手好戏。

1953年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宣布了新经济的福音,他宣告,美国经济的“首要目标是生产更多的消费品。

”[3]12也正因为这样,美国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以传教者的口吻宣扬消费主义:“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

”[3]5消费主义成为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各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消费方式由美国推向日本、西欧并进而传到世界各地。

富人积极响应并付诸行动,穷人竞相向往。

3.广告宣传起到了传媒中介的作用。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无所适从。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告业迅速兴起,特别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广告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广告起到了引领时代潮流的作用:一种商品能够打响品牌,要依靠广告;消费者购买商品,无形中也离不开广告的影响。

正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所说的,人们“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广告何以有如此威力?这主要是由于广告的特点决定的。

它切中了人们无意识深处的欲望模式(幸福的家庭、奢侈的生活、永远的青春活力、永远旺盛的性欲和完满的性生活等),它并不是赤裸裸的叫卖,而是通过“话语转化”,借助于文化与美学,变换各种修辞手段和叙述技巧将商业信息表达得委婉动听。

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通过其丰富的视听语言——生动的画面、美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诗意化的语言综合构成流动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感官,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它赋予商品以神奇的力量,似乎只要拥有这种商品,就可以化解一切痛苦、解决一切难题。

广告抓住了人们的欲望心理,成了笼罩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意识形态,特别在人们丧失了合理批判社会现实的时候,广告更是发挥了作用,正如弗莱所言:“当一个人的思想害怕、轻信,幼稚到不想认真面对世界的时候,广告宣传绕过意识长驱直入地在人的头脑中建立起自己的结构。

”[4]11广告宣传的影响起作用时,就像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所描写的撒旦引诱夏娃一样:“可怜的夏娃,只意识到是一条向来沉默的蛇在对她说话,她的意识被某种不可思议的东西镇住了,撒旦所要告诉她的一切,都越过意识的警卫,抵达了我们称之为无意识的部位。

当她后来在需要做出自由选择时,她除了撒旦的观念以外没有任何主见,于是只好采纳撒旦的观点。

”[4]11正是上述三个条件的存在,消费主义盛行,它成了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是目前为止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现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逃脱我们的良好生活质量的魔法。

”[5]目睹当下的现实,到处呈现出一派消费的现象,“今天,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个根本变化。

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是说,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所有的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和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

”[6]异化消费的理性反思第21卷第2期(二)异化消费的具体体现1.消费的内容。

首先,异化消费体现在侧重物质方面的消费,物质消费的比例大大高于精神消费。

异化消费是在物质方面的极度消费,消费者以“多买多用多扔”作为自己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在数量上多多益善,过分注重对物的占有和支配。

他们认为,自己占有的物质消费品越多,这些消费品更新就越快,它就越容易使自己达到自我满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达到自我的自由与幸福。

其次,异化消费在精神消费领域表现为颓废性消费。

颓废性消费指人们对特定精神产品、服务的消费,不利于发展人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不利于人的休闲与自由的发展。

具体来说,包括媒体网络所宣扬的色情、反动宣传等等,这些内容对缺乏社会辨别能力或是社会辨别能力低下的社会群体造成了极大毒害,它腐蚀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也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2.消费的形式。

异化消费具体体现为奢侈性消费、跟风式消费、攀比式消费等。

奢侈性消费,即摆阔式消费,它通过提高消费的档次,如在豪华酒店和夜总会、高级度假村等地方消费,来满足消费者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跟风式消费是一种跟着感觉走,以时代和社会节奏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消费对象的消费方式,它缺乏对消费的理性思考能力,不考虑社会、国家和个体的实际需要,不讲求实际效益,在从众心理支配下,一味追求风潮、追赶时髦,以个人的情感、欲望来决定消费的异化形式。

攀比式消费,即消费者不考虑自身的具体实际(包括自己的收入、创收能力等),不考虑自身的消费需要,在生产和生活消费中盲目同他人攀比,以追求“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无的我也有”为特征,满足自我虚荣心的消费方式。

上述三种消费形式尽管在消费的目的、特征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却是一致的,它们都给社会、国家和个人带来了负面影响,既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它们都是异化消费的具体体现,都是国家反对和禁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