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文化_张繁荣
论中国古代服装色彩与等级制度的关系
论中国古代服装色彩与等级制度的关系摘要:探讨中国古代服装色彩文化与等级制度的关系。
分析不同朝代中不同阶级的服装色彩特征。
关键词:服装;色彩;等级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中国服装色彩运用渊源已久,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
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阶级社会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能御寒暑,满足人类本能的装饰欲望,而且是作为等级的标志而出现。
每一时代都会有过去的遗迹,也会有未来风格的萌芽,但总会有一种风格成为该时代的主流。
因此服装上所能看到的色彩可以说是历史开展的见证。
服装色彩常常成为时代的象征,作为时间和空间艺术的服装,它的美是运动的、开展的、前进的,它需要创造,需要推陈出新,这正是时代特征所具有的面貌,也是时代特征所需要的。
服装色彩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秦代崇尚的黑色,就与当时盛行的“五色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色源于五行,由金、木、水、火、土而为五方正色—青、黄、赤、白、黑。
?檀弓?有云:“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赤。
〞?史记•殷本纪?也记述商汤:“易服色,上白。
〞然以考古发现言,所谓“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说法未必确实。
山西陶寺遗址墓葬所见的贵族服饰,有上衣为白色,下裳为灰色,足衣橙黄色。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织物,有红色者。
可见,夏人尚黑之说,只是就其大概而言。
在出土的局部殷代墓葬中,一般贵族墓葬出土的麻织物,有白黄色相间,上以黑色线制。
末流贵族或上层贫民墓葬出土织物,以红底黑线绘制,填以白黄色。
而黑色或素色麻织物,主要见诸中下层贫民墓葬。
所谓“旌之以衣服,衣服所以表贵贱,施章乃服明上下,在夏商时期当已形成。
?礼记•王藻?云“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
〞孔?疏?:〞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绿、红、碧、紫、駠黄是也。
〞列采指有采色而不贰之正服。
由此可知,古时以正色为尊贵,以间色为卑贱,并十分看重衣之纯,贵一色而贱贰采[1]。
?礼记•玉藻?记云:“天子素带,朱里,终辟;诸侯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无论是冠服,还是蔽膝、束带,均以颜色的分别来指示衣着者的身份[2],其中赤(大红)、朱(朱红)居最高之地位。
以点线面结合研究中国服饰文化的轮廓和细部——评《中国服饰文化》
服装工程Apparel Engineering作者简介:张文彬,男,1973年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作者单位:四川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以点线面结合研究中国服饰文化的轮廓和细部—— 评《中国服饰文化》色,朝代兴替,黄色成为了代表皇权的专属颜色,而红色则代表着吉祥如意。
白衣又称为布衣,代表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所穿服饰。
在色彩背后隐含着、积淀着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人们与各种具有不同色彩的事物打交道,用不断积累的色彩经验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用色彩来传达信息以致表现情感,在不同的色彩中早已储藏并积淀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意味。
中华民族由于传统习惯,某种色彩与某种特定内容形成较为稳定的联系,从而使色彩具有了一定的民族文化意义,中国服饰文化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对色彩的神秘而独具民族特色的感受。
对于衣服上的纹饰,作者是从文身这种作为图腾扮饰的形式开始阐述的。
文身的不断发展,变为了衣服上的纹饰。
从文物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服饰图纹最早应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在远古先民那里,服饰图纹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纹饰,一种展现精神祈愿的经验图式。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服装尤其是朝服有着不同特色。
比如,春秋战国的服装服饰整体上严谨齐全,服饰多宽大,并且下身被宽布缠绕,在缠绕过程中用前襟把后身紧紧围绕,衣服观赏起来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并且在衣服的衣边加以一些图案用以装饰,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加之审美情趣,但在时代风格大体相同的背后也有着地域特色。
这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礼仪也逐渐被废除,各个诸侯因为风土人情的不同,所以相应的各个领地的服饰也开始发生变化。
朝服上的纹饰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来划分等级,比如天子,皇帝穿的衣服又叫做龙袍,衣服上一般绣有太阳、星辰、山脉、月亮、火苗等图案,象征庄重威严和光明贤德,这些纹饰的文化意义本身也具有我们民族的特色。
作者还提出了服装画的概念,在中国服饰文化的平台上,服装画也是颇为醒目的角色,它源于远古,流传至今。
中国古代服饰色彩图案的文化诠释
) 收稿日期 * "&&/ ! &" ! "& ) 作者简介 * 胡迎建 $ -0/% ! ( , 男, 江西星子县人,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 研究方向: 古文献; 胡欧文 $ -0." ! ( , 女, 江西星子 县人, 设计师。 ! "#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制。从此, 衣服的形象从形色及装饰都趋于完整 ” 。从黄帝至 夏、 商朝, 中国逐渐形成冠服制度, 到西周时已基本完善。周 朝最重礼仪, 是形成严格等级制度的时期。 自周代之后, 历代 统治者大多注意运用礼制, 控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 从生到死, 从衣食住行到交际往来, 都必须按照等级身份, 遵 循一定的礼仪。 循礼或非礼, 成了统治者衡量世人良莠、 政治 得失的一条重要准绳。历代帝王后妃、 达官贵人以至黎民百 姓, 所穿戴的服饰都有贵贱不同的区别。服饰文化即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 《中国艺术 服饰的色彩是等级的重要标志。据夏燕靖在 “汉代的服色带有政治意义, 设计史 》 服色的等级 &’ 页中说: 制度从此形成。根据金、 木、 水、 土、 火的五行原则, 确立了东 青、 西白、 南朱、 北玄四方位和中央为土的黄色。黄色成为中 心, 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所服色。 ……士农工商, 商贾位居四民 之末, 社会地位很低, 尽管有钱, 买得起锦绣绮 穀 , 却不准穿 着。 ” 由此可见制度之严。现在试分析几种服色的选择与运 用。 黄色象征着光明、 希望、 阳光、 黄金、 辉煌、 富丽堂皇。明 黄色向来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 为帝王服饰所专用。其来 《易・系辞 》 “黄帝尧舜, 历悠久。 据 中记载: 垂衣裳而天下治, 盖取之乾坤, 乾坤有文, 故上衣玄, 下裳黄…… ” 。 这说明其时 “乾坤有文 ” 开始制作衣裳, 言制作衣裳取法于天地。 , 即说天 地有不同的纹彩。 人们从经验中知道, 在天未明, 天空是黑色 (玄色 ) 的 , 所以上衣是玄色的, 而大地为黄色, 下裳如地, 服 色即用黄色, 以此表示对天与地的崇拜, 天与地的合一。 历代华夏族的帝王大都崇尚黄色, 可能与汉族发源地在 黄河流域有关。始祖黄帝生长在姬水之滨, 活动在今河南新 郑附近。 黄帝之黄, 为太阳的光色, 说明黄帝是崇拜太阳的民 族。黄色又是土地的颜色,说明黄帝是崇拜土地的农耕民 族。 黄帝族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 居住在黄土山上的窑洞里, 利用黄河水灌溉土地。 黄土、 黄水是养育他们的摇篮, 自然而 然形成对黄色的崇拜。 后世皇帝都将自己说成是黄帝尧舜之 (上朝时用 ) (喜庆时用 ) 治, 所以历代皇帝所穿朝服 与吉服 也 多用黄色, 而在祭天大典时, 皇帝所穿衣服改用蓝色, 朝日改 用红色,夕月改用白色,这也体现了与大自然求得和谐的用 心。 太阳升起之前, 天边云彩往往出现绛紫色; 花朵中, 紫色 极少,动物中除了锦鸡、孔雀等少数禽鸟之外,紫色也不多 见。故紫色往往象征着高贵、 尊严、 豪华。紫袍是常服中甚为 珍贵的一种, 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就以穿袍为高贵。大业六年 隋炀帝整理服饰体系,将常服纳入律令条文,把北朝贵贱通 用的常服等级化,规定官员五品以上穿紫袍,六品以下穿绯 或绿袍。 唐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常服加以规范化、 系统化, 以 示尊卑等级。自唐高祖开始, 确定以紫为上品的服装色彩格 ((&) 年 ) 局。至文明元年 七月朝廷下诏: 规定代服饰色彩图案的文化诠释
论中国古代服装色彩与等级制度的关系
论中国古代服装色彩与等级制度的关系本文以服装色彩作为切入点,梳理了我国不同朝代中服色等级制度的历史沿袭过程,分析了中国古代服装史上以服色来区分等级制度的深层的文化背景。
同时,本文认为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传统历史底蕴与多民族共存的大国,应该在“古”中汲取到好的元素,并在现今不同的历史环境下,逐渐将中国特色服色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标签:服装色彩;等级;古代作为中国古代服装史中一个重要的板块,服装色彩运用渊源深厚,有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是身处现今的我们决不能忽视的。
在古代阶级社会中,服装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遮羞或者驱寒避暖的需求,其色彩更是满足了人类本能的装饰欲望,同时也在一步步地慢慢演变发展作为等级制度的标志出现。
在阶级社会,服色被赋予了较多的政治色彩。
在中国历史上,以颜色作为政治的等级象征历史由来已久,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色等差制度,不可轻易违背。
而在古代中国,颜色也被分三六九等,靓丽显贵的颜色一直以来都被皇族贵权视为已有,黄色、红色、紫色等纯色最显高贵典雅。
而普通的老百姓只能使用黑、白、灰、褐等无彩色。
体现在文化字体上,衍生了许多因此而产生的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现今常用“大红大紫”来形容人们富贵显态。
一、服色等级制度的历史演变那么,这种以服饰色彩“辨贵贱,明尊卑”的制度化最初是从何而来的呢?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当时不论是服装形式还是服装色彩制度都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认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种德性,对应了不同的治国之道,惟有遵循五行之道,国运才会安稳太平。
以服色为例,当时的齐国推崇火金德,尚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记载一则“齐桓公好服紫”的故事。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以致“一国尽服紫”。
当时的秦国地处西北边陲,缺水,为了生存而崇尚水德。
水在季节上属冬,颜色是黑色,因而秦代服色尚黑。
到了汉朝时期,统治阶级们则认为汉承秦后,即土克水,当为土德。
土为黄色,于是服色尚黄。
后来方术家们又把五行学说与占星术的五方观念相结合:木为青色,主東方;火为赤色,主南方;土为黄色,主中央;金为白色,主西方;水为黑色,主北方。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色彩与款式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色彩与款式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丰富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其中,色彩与款式作为传统服饰的两个重要元素,既赋予了服饰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心灵的感悟。
本文将从色彩与款式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服饰进行探讨。
一、色彩的运用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样,每种色彩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首先,红色是最常见的色彩之一,既代表了祥瑞和喜庆,也象征了中国人民对红太阳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喜欢穿着红色的对襟襦裙和襦裙,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其次,黄色是古老的贵族颜色,代表了皇权和尊贵。
在宫廷中,黄色常常被皇帝和皇后所使用。
此外,蓝色象征着积极向上和清新宁静,常用于夏季服饰。
绿色寓意着春天和生机,常被用于描绘自然景观。
黑色则代表庄严和神秘,在正式场合和晚礼服中常常出现。
从这些色彩的运用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服饰通过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之情。
二、款式的造型中国传统服饰的款式丰富多样,每一种款式都有其独特的形制和特点。
首先,旗袍是中国最著名的女性传统服饰之一,其特点是修身合体、展现曲线美。
旗袍的衣摆通常较短,露出脚踝,体现了中国女性内敛而优雅的气质。
另外,在男性传统服饰中,长袍是最具代表性的款式之一,它的特点是宽松舒适、富有气势。
长袍常常与长头发、长胡子等元素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姿风度。
此外,汉服、褂子、袄子等也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款式。
这些款式的形制虽然不同,但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服饰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特色。
三、色彩与款式的结合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色彩与款式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服饰的魅力。
以旗袍为例,它的色彩通常以亮丽、鲜艳的红色、粉色、黄色等为主,通过修身的款式,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体态。
这种搭配不仅表现了服饰的美感,也凸显了女性的婀娜多姿。
类似地,男性的长袍常常采用深沉的黑色或蓝色,结合宽大的剪裁,展示了男性的刚毅和豪迈。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附答案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
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了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特征。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优良传统,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扬长避短,突出和谐协调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关键。
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受数千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教“中庸道德”观的桎梏,政治因素影响极大,直到20世纪中期绿色覆盖全国,专衣“军干装”以及激情成“灰”等现象,使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境。
这些不利于服饰文化发展的陋习都应摒弃。
然而,占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主流——“和谐协调”文化应发扬光大,诸如以原色表现为主的大气而豪放的色彩文化;以追求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圆满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与社会、与人协调一致的统一美原则;以及以民俗吉祥意象为特征的表现形式等。
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中西合璧”,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
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支撑,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实。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科学技术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但在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诸如西方色彩学的“变异”长处,服装与化学工艺技术等,都需要我们去吸取,去引进,“洋为中用”。
中国服装色彩历史文化
中国服装色彩历史文化用色彩来装饰自身是人类最冲动、最原始的本能。
无论古代还是现在,色彩在服饰审美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于色彩,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康定斯基有如下论述:“色彩隐藏着一种力量,虽然少为人们所感觉,但却是真实的、显著的,而且感应着整个人体”。
这和我国南北朝时期理论家刘勰所说的“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一样,强调了色彩作用于认知主体的重要作用。
色彩的功能在中国历史上被发挥到了极致,将色彩与空间、时间对应联系,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形成了大一统的色彩审美意识人类色彩意识的萌发,大约是在15—20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此时的原始人类已开始运用劳动工具开创生存空间,并初步具有了审美意识,这一点,从原始遗迹中存留的骨器遗物就可以看出。
原始人把它们涂为红色,使之具有了区别于简单劳动工具的审美内涵,红色,即被赋予生命、征服的象征意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颜色之一。
另外在山顶洞遗址还发现了一些赤铁矿的粉末抛撒在尸体旁边,这体现了对色彩的重视——被用做原始巫术的重要道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制陶技术日趋成熟,先后出现了灰陶、红陶、黑陶、白陶、彩陶、印纹陶等类型。
这些陶器在今天看来朴素而简单,物质生产条件的制约与审美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形制与色彩运用的结果,但它们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美的要求”。
它体现了原始人类对审美的追求,体现了一种形式美的法则。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个体劳动代替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开始私有化,由此促使了阶级的产生。
色彩也被作为尊卑、等级的标志加以施行,至周代形成较为完备的冠服制度。
不同阶级出席不同场合时,要配用不同的颜色、纹饰、款式的服装。
另外,不同时代有其主色,如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等,这些色彩观念的形成为色彩体系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对色彩体系的规范化以秦为始。
秦王赢政将之纳入到制度体系之中,不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去。
浅论中华民族传统服装中的色彩美学
j 《 : } 、
复 色 出现 的 比较 少 ,而 且 即使 出现 种 类 也 很 少 , 民族 服 装 更 注 重 色 彩
在 其图案 元素 上的变化 ,让一直被人们迷恋 的民族 图案在色彩的协助
白与黑、赤与蓝 、黄 与紫等对 比色 ,并且巧 妙运用 复色 、金银线取得 用 却可 以给 服 装 加 分 。现 在 已经 有 很 多 设 计师 去 寻找 调 和 红 绿 的方 法 ,
摘 要 :探讨 中国各少数 民族服饰 中关于色彩搭配的异同及原 因, 则 以白为吉,以白为善。他们喜欢佩戴银簪 、耳环 、耳坠、领花、银牌、 举例说 明各种 情况 ;对于 中国少数 民族 的服饰色彩搭配进行 总结 ,并 手 镯 、 戒 指 等饰 物 ,但 颜 色 相对 统一 。
归纳其 中较有代表性 的三种搭 配方 式;展望未来 民族服饰之路 ,给 出 建议 ,作 出期许 。 关键词 :少数 民族 服装 色彩 美学
的影 响 ,又 何 况是 自 己 国家 的 兄 弟姐 妹 。
目前,全世 界共 有 6 亿居 民,分属 2 0 l 0 0多个 民族 。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族的
一
社会 、经济 、 文化分别处于 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上。其中,有人 口 化 能力 的民族 ,从东南亚到 日韩 ,甚至包括 中东,都受到 了汉族文化 亿 以上的民族 ,也有不足千人的民族 。 社会 在进 步,国家 间的合作也越来越 多,为方便交流 ,服装 的统
和 谐的艺术效果,配 色十分大胆、古朴浑 厚。与此 不同,保安族 的祖 并且很 多组合 已经可以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在逐步流行。 先是信仰 伊斯兰 教的蒙古人 。这个 民族通 常常将三种颜 色配合起 来使
用,例如红 、黄 、蓝;红、蓝、白;深红、浅黄 、白;深蓝 、浅蓝、白; 言沉稳大气 。 影响也很大 。 明黄与深蓝搭配,抢人眼球的的明黄搭 配低调成熟 的深蓝 ,一种 8 O摄 氏度 的互补让人觉得刚刚好,既未沸腾而惹喧嚣,也不是不温不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化 , 生 了纺 织 , 产 开
” 种类 多样 性 文化 ”3 内涵特 征 。 大
服饰 是 人 类 生活 的 要素 .又是 人 类 文 明
的 一个 标 志 ,它除 了 满足 人 们物 质 生 活 的需
要外 , 代 表着 一定 时期 的文 化 。 装的款 式 还 服
与 演变 . 装面 料 的选 用与搭 配 . 装颜 色 的 服 服 选择 与组 合 , 特定 场 合着 装 的选 筛与 习惯 , 均
始 用石 陶纺 轮 把 采
集 来 的 野麻 纤 维捻 成 细线 . 织成 麻 布 .
制 成 服 装 。到 了殷 商 时代 ,随着 ” 蚕
的 饲 养 .人 们对 丝
Hale Waihona Puke 0‘ |l _中国属 四大 文 明古 国之首 , 有 ” 冠王 素 衣
国 ”之 美誉 。几 千年 来 ,中 国各族 人 民在长 期 的 生产 活 动 和社 会 实践 中 .制造 出 了许 多精
丝 ” ” 的 出现 和 ” 花 装置 ” 、 帛” 提 的发 明 . 制 造 出精美 瑰丽 的 丝绸 . 服饰 文 化基 本形成 。 在 这 一 整 个 无阶 级 社 会发 展 中,服 饰 文化 的 主
传 统服 饰 文 化 的最 初形 态 。在漫 长 的 原始 社 会, 人们 茹毛 饮血 .大 多赤身 裸体 . 存在 服 不 饰。 进入 石器 时代 后 . 人们 掌 握 了制造 工具 和
使 用工 具的 方法 . 明 了骨锥 和 骨针 . 发 从而 创 造 了原 始 的 服 装 。 约在 5 0 年前 , 0 0 中
原 始服饰
记 录 着特 定 时期 的 生产 力状 况 和科 技 水 平 ,
美学与艺术文化论文 服饰的多重色彩的意义
服饰色彩的多重意义摘要:关于服饰的起源说多种多样,不管是“身体保护说”、“羞耻说”,还是“特殊说”,当今服饰对于我们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而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的色彩,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自然色彩融入人类的社会生活,就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多层而的影响。
色彩进入人类生活的过程,就是色彩融入社会文化的过程,融入政治、宗教、民俗及社会生活多方而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色彩文化被小断的强化,从而影响人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服饰;色彩;文化;意义人类的生活不能缺少五彩斑斓的颜色,没有色彩的生活是枯燥的、暗淡的、无味的,而五彩的生活象征着生活的质量,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丰富,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愉悦。
正如清末学者吕微在《色彩学纲要》中所云:“吾人所经验之自然世界,凡有色声香味等等方面,其最感为美者无过于色彩。
日月山河之美,色为之也。
宇宙种种莫不藉色彩以呈其形,吾人生息其间,态情领略,亦莫不待色彩而成其感。
色彩对于人生关系密切,盖有如是者。
”色彩与人类的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色彩融入人类的社会生活,就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多层面的影响,融入政治、宗教、民俗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色彩的文化性被不断的强化,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进程,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一、服饰色彩与其政治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色彩文化是政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远超出服饰色彩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服饰色彩本身没有功利性,当人类产生阶级后,服饰色彩便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一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膺越。
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饰色彩是很重要的一项,服饰色彩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分。
汉民族服饰色彩文化的最重要表现就是以“分贵贱、别等威”为主要内容的服饰制度,而“五行思想” 正是色彩产生尊卑、贵贱、高下等象征意义的一个重要根源,“五行思想”对古代帝王的服饰色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古代帝王的服饰色彩与印染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物以稀为贵,那些较难合成的色彩自然会成为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的垄断色彩。
谈谈中国古代服饰色彩文化
谈谈中国古代服饰色彩文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由于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和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服饰审关倾向。
中华民族的服饰色彩观念,来自于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西方的服饰色彩文化相比,中国服饰审关文化最为独特的是“尚象”的色彩应用。
《司易·系辞上》中的“天圆地方”之说,衍生出了《史记》中的“天冠地履”,即“戴圆履方”,服饰也有了上衣下裳之制,上衣象征天,下裳象征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故上衣玄,下裳黄”,这里的“玄”、“黄”,就是“天”、“地”之色,所以有“天地玄黄”之《尚书·益楼》中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献、献,以五彩彰施五色,作服”说明了服饰上纹样的产生,即“尚象”创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服饰纹制。
(一)儒教思想对服饰色制的影响儒家认为,衣与裳是依据天地、尊卑、男女、阴阳等象征建构的,以天地之分区示尊卑、男女,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瓦显而易见,儒家以服饰区示尊卑、男女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色彩也成了区分等级的标志。
我国在周朝时期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冠服制度,并有“非彩不入公门”的规定。
同时,儒家的尊卑意识还积淀了民族的色彩心理,孔子“恶紫之夺朱也”的感叹,就是色彩被赋予尊卑含义最直接的表露。
(二)五行文化对服饰色制的影响中国远古时代先民以五行建立了宏伟的色彩体系,取时空万象的关系来象征色彩的依据,是中国古代色彩得以延续至今的内在原因。
古人将色彩青、赤、黄、百、黑,与构成世界的元素:金、木、水、火、土联系在一起,用五行的变化作为揭示宇宙存在和运动。
(三)崇尚红色的色彩心理在中国的服饰文化中,红色是最吉祥、最喜庆的颜色在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民心口中,红色象征着热烈、庄严、吉祥、喜庆、鲜艳,被作为权贵的象征在京剧的化妆造型中,红色脸谱代表着忠勇和正义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从出生、结婚、寿诞、开业、生子、逢年过节……可谓是有喜则红,有红则喜紫色是红与蓝的合成色,又称“紫红代中国色彩文化中认为紫是红的极色紫色与象征皇帝的紫微宫相对应,象征吉贵至极在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方可穿用紫色服。
中国古代服装图案与色彩
汉代服饰图案
• 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服饰风格,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 大气、明快、简练、多变。 此时,在服饰面料图案的装饰上,一改商、周代中心对称、 反复连续图案的组织形式,而是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 四面延展的构图出现了,并以幻想和浪漫主义手法,不拘 一格地进行变形,形成了活泼的云纹、鸟纹和龙纹图案。 在此服饰图案的运用经历了从最原始的一种蒙昧美的追求, 到图腾的崇拜,权力、地位的象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已 经达到了人的主观上的艺术加工、创造的境地。也就是说, 图案作为服饰装饰不单单是美的象征,而是更加突出地表 现出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尽管它蒙上了一层权力等级的 色彩(即阶级的色彩)。为此我们说,服饰图案的运用到 了汉代时,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 几何纹: 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 式。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用 对称构图,色彩鲜丽明快。至五代纹样渐趋写实细腻,如 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 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 宋代继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 再根据各地出土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品实物和敦煌 莫高窟壁画的纹样来看,大凡东汉式的传统纹样, 此时画工和工艺技巧都已不及东汉精美,意味着 东汉式动物云气纹已经衰退过时,代之而起的服 饰纹样可归纳为如下各种类型:1.传统的汉式山 云动物纹 2.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几 何骨骼,在几何骨骼内填充动物纹或花叶纹3.圣 树纹4.天王化生纹5.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 纹
中国传统图案与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图案与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图案包括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龙凤、云纹、莲花、鸳鸯等。
这些图案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着权力、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设计师们善于运用这些图案在服装上进行装饰,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比如,在礼服设计中常常能看到龙凤图案的运用,这些图案能够赋予服装一种华丽、神秘和尊贵的感觉。
除了图案,中国传统色彩也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中国传统色彩注重色彩的和谐和协调,以及对于色彩的象征意义的追求。
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传统婚礼中新娘常穿红色的婚纱;金色代表财富和繁荣,在节庆活动中常用于装饰;蓝色代表清新和纯净,在夏季服装设计中常运用蓝色来表达清凉的感觉。
这些传统色彩不仅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搭配其他的颜色进行创意组合,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服装设计效果。
此外,中国传统图案和色彩的运用还可以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图案和色彩。
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选择特定的地域特色进行创作,将各个民族的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展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魅力。
在运用中国传统图案和色彩之前,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图案和色彩的文化背景和寓意。
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些元素,才能够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创造出具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作品。
此外,对于传统元素的运用还要根据时尚潮流和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和改造,使其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才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喜爱。
总之,中国传统图案和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能够为作品带来独特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
设计师们应该善于运用这些传统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服装设计作品,展示中国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同时,在运用传统元素时要注重创新和改造,使其更符合现代时尚的需求,为时尚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从京剧服饰色彩看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观
从京剧服饰色彩看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观一、京剧是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典型代表京剧是在清代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戏曲门类。
在当时剧坛多种声腔剧种并存的背景下,徽调赢得了更多群众的喜爱,从众多剧种中脱颖而出,此后经过京剧界鼻祖程长庚和谭鑫培等众多京剧名家和演艺人员半个多世纪的经营与发展,从最初的地方剧种不断融汇、锤炼、升华,从而形成代表性极强的国粹――京剧艺术。
京剧在今天中国戏曲舞台上的瞩目地位并非偶然,而是民族文化的审美选择。
中国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在传统艺术样式的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审美观念。
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认为,宇宙间化生万物的“道”是美的根源。
《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名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与天地之谓也。
”这与以古希腊文化中“美的模仿说”为渊源的西方审美观念是有极大区别的。
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认为美虽然不能离开形,但美的本质却不在形而在神。
追求“神”美的艺术审美观念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认为美的根源是“道”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中国各种传统艺术形式中逐渐发展出了对艺术作品“意境”的追求。
这些传统的审美观在中国古典戏曲――京剧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与其他的舞台表演种类一样,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与西方戏剧的写实性相比较,京剧表演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它是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语言与色彩抽象精炼,表演与道具写意传神,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族审美观念在京剧中的具体体现。
二、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历史溯源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是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和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
随着人类的发展规模扩大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色彩不再仅仅是一种感官认知,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非遗服装设计中色彩搭配浅议
关键词非遗;服装设计;色彩搭配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国家提倡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汉服、唐装等传统服装出现在大街小巷。
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文化底蕴与智慧结晶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通过传统服装发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如何设计非遗服装并使其适用于现代社会、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1]。
1非遗服装的设计及色彩搭配的重要性1.1非遗服装的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从古流传至今、能反映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服装作为人们“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之一,对发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在传统服装的设计中,以新的形式融入传统文化,才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其被更多人接受。
另外,非遗服装的创新要更加细致谨慎,既不能完全剔除体现传统文化的部分、泯灭古人的印迹,导致与现代服装没有区分感,又不能完全保留古人的穿着风格,导致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同时,非遗服装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所展现的文化痕迹,保证能有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2]。
1.2色彩搭配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当一件服装被展示时,色彩能给人带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人们往往会根据服装的色彩形成第一印象。
例如穿着深色的服装给人肃穆的感觉,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给人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感觉,穿着白色的服装给人干净、整洁的感觉。
因此,服装的色彩搭配非常重要,能影响服装的表现力,关系到服装设计理念与思想能否充分展现。
服装的色彩不仅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婚纱通常为白色,象征纯洁无瑕、圣洁无垢;晚礼服的色彩大多较为柔和,显得穿着者举止优雅、彬彬有礼;重大场合的服装大多为黑色或棕色,显得庄重严肃。
因此,色彩的搭配也要考虑服装的穿着场合,颜色过于鲜艳的服装可用于舞台表演,极具视觉冲击感,若是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就变成了奇装异服。
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色彩服饰文化
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色彩服饰文化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 costume culture马雪梅Ma Xuemei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00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 f Light Industry,Zibo 255300, Shandong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四大古国之一,具有最悠久的历史文明,而在这其中服饰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易•系辞下》曾记载‘‘黄 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说明了中国服饰与文明的同步。
作为一名中国的服装人应当珍视传统服饰文化,探究传统服饰 的形式要素,领悟其精神内涵并进行传承创新。
A b stract: As one o f the fo u r ancient countries in the w orld,China has the longest historical civilization,and clothing culture occupies an im portant position among them.The Book of the Book o f Changes once recorded th a t"the Yellow E m peror,Yao,and Shun hang down th e ir clothes and rule the w orld",which illustrates the synchronization o f Chinese clothing and civilization.As a Chinese costum er,you should cherish traditional clothing culture,explore the form al elements o f traditional clothing,comprehend its spiritual connotation,and carry out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关键词:色彩服饰文化;传承;发扬;创新;文化特征Keywords: color clothing cultu re,inheritance,development,innovation,cultural characteristics―、中国传统服饰抢救与传承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风雨历程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艺术瑰宝。
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论坛文集(十二)下
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论坛文集(十二)下第一届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在各级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和朋友们的关心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中国的华服文化、华服产业、中国文化走向海外做了一定的贡献。
大赛期间,定义了“华服”,发布了华服流行趋势,举办了以“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为主题的论坛。
从8月2日起开始将陆续刊登其中学术专家的文章,敬请朋友们关注。
(按顺序刊登)清代宫廷服饰的色彩及意义王业宏四、清代宫廷服饰色彩的意义1、皇权至上的黄色系从服饰制度可知,清代皇室有专用的黄色系,严格的等级色彩为明黄、杏黄、金黄、香色,其他如米色、驼色、古铜等也是相对高贵的色彩,皇帝常服经常使用的颜色。
对黄色的尊崇主要源自于元、明以来形成的以黄色、龙纹为皇家专属的制度。
明代政府对辽东地区采取“卫所”制度,经常赏赐一些类似皇室使用的丝织品或服饰,其中尤以黄色、龙蟒纹为贵,称为蟒缎、蟒衣。
这是后金时期以黄色、龙蟒纹为贵的直接缘由,这些后来形成习惯的认知在清朝建立后,形成制度,一体遵行。
《满文老档》记载,1615年努尔哈赤行猎时穿“秋香色花缎子衣服”,因为下雪,“停下来卷起他的秋香色的花缎子衣服”,解释说“我不是因为没有衣服才卷起,让雪湿了衣服有什么益处呢?与其让雪湿了,不如给你们新衣服好吗?如果湿了把坏衣服给你们有什么好处,我珍惜衣服是为了你们众人”。
满族早期社会把明朝的丝绸服饰视为“好衣服”,满族在后金时期的有获得战利品之后均分的惯例,赏赐“好衣服”是以为殊荣。
努尔哈齐时期,服装色彩的等级不是很严格,《满文老档》记载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齐的话“阿哥们,因为你们让自家的子女们穿薄缎子,所以今厚的好缎子都剩下了……你们要亲自挑选自种缎子,把诸贝勒穿的,福晋们穿的,儿子们穿的,女儿们穿的,……分类存放……”❶也证明按等级大概分类的情况。
但这种情况在国力逐渐强大,礼制逐渐健全之后便大有改观。
天聪六年(1632年),明令禁止八大贝勒及以下“勿服黄缎及缝有五爪龙等服”[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两色当中按比例逐渐加入白色
"
使对比的颜色经过
(
晕
)
的变化
"
纯
度逐渐递减
"
当两色接触时对比已十分缓和
"
从而取得艳丽而柔和的满意
效果! 如( 花)织锦有( 晕谱)口诀流传至今(# 水红&银红配大红"玉白&古月
配宝蓝
%%)
同样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
!
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传承
定的规律与方法有秩序地组合"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 中国传统
服饰色彩的基本配色方法之一是不等值配置
"
即当多种对比的色彩组合配
色时
"
采用色彩面积
&
形状的大小和聚散的不等值配置
"
以其中的一种或一
组色彩为主"形成整体色调"而将与之对比的色彩小面积使用"作为陪衬的
点缀色" 从而使对比色配色在大调和小对比的组合中达到色彩的调和统
一
!
基本配色方法之二是采取色彩间隔的手法
"
即在对比色之间嵌入金
&
银
&
黑
&
白
&
灰等色相
"
以光泽色或彩色为缓冲色
"
缓解对比色直接对比的强
度"使色彩达到调和!基本配色方法之三是采取( 退晕)的手法"减弱色彩对
比的强度"使色彩调和!比如在明清的织锦&刺绣中多以蓝绿或红绿退晕和
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
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权力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
征
"
从西周开始直到明清
!
历代制定的舆服制度
!
从皇帝到诸臣百官的服
饰色彩及纹样均有等差" 如& 周礼’中规定() 皇帝冕服#玄$ 黑%衣#$ 红%
裳!用十二章!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而十二章纹的色彩是) 山龙
祥意念!诸如福#禄#寿#喜等主题!及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吉祥图案"
与之相适应的服饰色彩文化也必然表现为吉祥喜庆
!
浓郁艳丽
!
趣味盎
然
!
主题鲜明突出
")
红红绿绿
!
大吉大利
*"
人们为了达到喜庆吉祥的视
觉效果!色彩讲究艳丽明快!追求火爆热烈!成为中华民族近代服饰色彩
文化的最鲜明的特征" 比如当新春来临之际!合家团聚之时!鲜艳的唐装
纯青
!
华虫纯黄作会
!
宗彝纯黑
!
藻纯白
!
火纯赤
*$&
尚书大全
’% "
封建社
会中期以后
!
规定愈加明确详细
!
如
&
宋
,
舆服志
’
关于文武官员服饰颜色
的规定是() 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浅绯*!而黄色和龙纹则
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 详见& 清史稿,舆服志’%" 在漫长的中
!
在对比中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另一个特征
!
中国传统
服饰色彩以艳丽为美!艳与丽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艳是达到丽的基础"
但决不等同于丽
"
如果纯色搭配的不好
"
不但不能达到美丽悦目的目的
"
反
而会造成过分刺激和不和谐的相反色彩效果
!
这就是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
化所要追寻的另一个特征’’’和谐! 为达这一目的"将对比的色彩按照一
&
贵妃的服饰
"
更以黄
&
绿
&
红为主色搭配
"
显得豪华和霸气
!
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追求高纯度
&
强对比"如果说以巴罗克和罗可可为代表的西方近代服饰色彩主要是从调
和中寻求美的话"那么"明清及近代的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则主要是从
对比中寻求美
"
是一种阳刚之美
"
一种东方的大气之美
色彩文化
!
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悠久而又丰厚的服饰色彩文化
!
正确
评价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在世界服饰色彩文化中的地位
!
把握中国服
饰色彩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推动我国服饰色彩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促进
世界服饰色彩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8
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类不啻于温暖#食物#安全#希望和生命!因此得到莫大的崇拜和敬仰!红色
自然就成为原始人类最关注的色彩" 考古发现证明!红色是中国人也是人
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色彩
!
它得益于中国当时发达的石器制造技术
!
这种
以赤铁矿为原料
!
经研磨而成的颜料
!
是原始人类最熟悉和容易找到及制
造的!当红色一经被人类关注并掌握!就被用于原始生产和生活之中"从北
#
又鲜
艳" 红#黄#蓝三原色加黑白两极色构成的五方正色!奠定了中国传统服
饰艳丽的基本色调" 比如商代崇尚的白色!周代崇尚的红色!秦代崇尚的
黑色就是典型的例证
!
几乎每个朝代都以一种颜色而且是一种原色作为
代表性的色彩
"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
!
与中国的传统色彩观有关
"
五色被
定为正色!并象征尊贵和权威!是因为唯五色是色彩最基本的元素!是最
!
它植根于古代
!
存
在于近
#
现代
!
既有民间
#
民族服饰色彩
!
又有宫廷
#
宗教服饰色彩
!
同时
它又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 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是附属
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
!
是中国社会服饰主体审美观念的
艺术的表现
"
纵观中国服饰史
!
其色彩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封建社会中
!
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
!
色彩的应用已脱离了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色彩的本来意义!被赋予了皇
权神授和社会地位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等政治伦理的意义!对服饰色
彩的使用方向与范围有了特定的意义
"
近代色彩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第三个阶段
!
它是以民俗吉祥意象
为特征的) 多彩*阶段!这个阶段虽然时间不长!经过了不到 866 年的时
间!但它带来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 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封建等级
的压抑之后
!
随着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活跃
!
最终形成
了以社会下层民众审美意识及情感意念为主体的
!
融合了封建上层贵族
意识!并渗透了道教#佛教以及近代资本主义思想的中华民族共同的吉
"
颜料来源的不断扩大
"
所使用的颜色到清代已达数百种之多
!
然
而
"
色彩数量的增加并没有改变中国传统色彩的基本格调
"
而且表现得
更加丰富和系统化"形成了以原色为主的成熟而完整的色彩表现形式!
以纯色对比为主是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的又一特征! 中国传统服
饰色彩文化不但喜欢使用原色
"
基础上
!
从坚持传统
#
吸收外来文化和转变观念
#
发展科技
? 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服
饰色彩文化的传承问题
"
关键词
(
中国传统服饰
+
色彩文化
+
服装配色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美学思想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汉代之后直至明清和近代"随着科学文化
的进步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 .%/%0*1,%($ 2 %3*(*,4 5667
年 第
87
卷 第
"#
期
中华民族具有
7 666
年的文明史
!
中华传统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文
化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同样是构成世界服
饰色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研究#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服饰
"
又
注重情感意念的表达"通过形式表现一定的内涵意义"并且使内涵意义
与表现形式达到圆满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