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瘤岩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瘤岩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瘤、岩瘤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

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

病因病机①六淫之邪②情志郁结③脏腑失调④饮食不节第一节血瘤分类①毛细血管瘤②海绵状血管瘤第二节肉瘤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 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

特点①软似棉,肿似馒,②皮色不变,不紧不宽,③如肉之隆起。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乳房疾病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2)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两脉有密切联系。

2.乳房肿块检查法触诊:①检查顺序: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

②检查方法: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

③触摸顺序: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血液从乳头溢出。

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④注意的问题:I发现乳房内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H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物附近的皮肤,以确定有元粘连;皿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 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第一节乳痈辨证论治1 、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加减。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

3、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切口选择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

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较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

第二节乳痨乳痨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病变后期常有虚痨表现,故名乳痨。

因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又名如痰。

相当于西医学的乳房结核。

中医外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外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外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中医外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1)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2)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见于股肿、湿疮。

(3)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见于瘰疬、脂瘤等。

(4)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

见于气瘿、乳癖等。

(5)瘀血肿:肿而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6)脓肿:皮肤光亮,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见于外痈、肛痈等。

(7)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8)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1)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见于乳癖等。

(2)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见于脂瘤、肉瘤。

(3)化脓痛: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见于疮疡成脓期。

(1)硬度:按之坚硬,指起不复,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成脓; 按之大软,指起即复为脓成。

(2)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应指),透光法(适用于指、趾部甲下辨脓),点压法(适用于指、趾部脓液很少),穿刺法,B超。

(1)化脓性溃疡,疮面边沿整齐,一般口大底小,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2)压迫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多见于褥疮。

(3)疮痨性溃疡,疮口多呈凹陷形或潜行空洞或漏管,经久难愈。

(4)岩性溃疡,疮面多呈翻花如岩穴,有的.在溃疡底部见有珍珠样结节,伴腥臭味。

(5)梅毒性溃疡,多呈半月形,边缘整齐,坚硬削直如凿,存有稀薄臭秽分泌物。

(1)是指发生在肌浅薄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其特点是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左右,临床分暑疖(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

疖的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为主。

(2)有头疖和无头疖的区别是有无脓头。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分为坚硬型和多发型,外治宜作十字形剪开。

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

(3)疖辨证论治: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暑热浸淫证--治法:清暑化湿解毒;方药:清暑汤。

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方药: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执业医师外科复习指导- 骨肿瘤

执业医师外科复习指导-  骨肿瘤

第三十九单元骨肿瘤1.分类(1)良性骨肿瘤的特点三十九、骨肿瘤(2)恶性骨肿瘤的特点(3)瘤样病损2.临床表现(1)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X线特征(2)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3)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3.治疗(1)良性骨肿瘤的治疗原则(2)骨肉瘤的治疗方法(3)转移瘤的治疗原则一、分类1.良性骨肿瘤 (骨瘤、骨样骨瘤、骨软骨瘤、内生软骨瘤)(1)局部肿块: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坚实而无压痛,表面光滑,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

(2)疼痛:大多数良性骨肿瘤没有疼痛,少数除外(如骨样骨瘤)。

(3)生长缓慢:肿瘤增大较慢,可在很长时间内肿瘤无变化,若肿物生长突然加快,要考虑恶变可能。

(4)病理性骨折:少见,多发生于髓内病变者(如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等)。

(5)X线表现:肿瘤边界清楚、整齐,与正常骨有清晰的界限,常见有一反应性致密带;肿瘤一般不浸润软组织;有些肿瘤局部可呈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增生少见。

2.恶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尤文氏肉瘤等)(1)疼痛:关节附近出现固定性、持续性及渐进性的疼痛为恶性骨肿瘤最早出现的症状,夜间痛比较明显,疼痛突然剧烈可能是由于病理性骨折所致。

(2)肿块:增大迅速,常伴有局部皮肤发热,浅静脉怒张,肿块边界不清。

(3)全身情况: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消瘦等。

(4)病理性骨折:多见。

(5)局部压迫症状:明显,常因肿瘤生长迅速压迫周围神经、血管而出现相应压迫症状。

(6)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多见于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

(7)X线表现:肿瘤破坏区边界毛糙不清;破坏区轮廓完整,骨皮质残缺不全;肿瘤可突破骨皮质及骨膜在软组织内形成肿块;破坏区可见形态数量不一、分布紊乱及轮廓模糊的瘤骨或钙化征象;常见骨膜反应增生。

(8)转移:常可形成转移瘤病灶。

3.瘤样病损(1)骨囊肿为一种囊肿样局限性骨的瘤样病损,并非真正的囊肿。

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依次为肱骨上段、股骨上段、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

新整理执业医师考试:骨瘤的病因及症状

新整理执业医师考试:骨瘤的病因及症状

执业医师考试:骨瘤的病因及症状执业医师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执业医师考试:骨瘤的病因及症状,供大家学习参考。

【骨瘤的定义】骨瘤多发于膜内成骨的骨骼,最多见于颅面骨,称骨旁骨瘤;偶尔也见软组织,则称骨外骨瘤,膜内成骨的骨瘤可随骨骼发育成熟而停止生长,并且无恶变,其预后一般良好,然而,颈椎发生骨瘤极少见。

另外,多发性骨瘤如合并肠道息肉病则称G a r d e r综合征,此病有遗传性。

【骨瘤的病因】原因不详,据文献记载有胚胎残留,外伤、感染、内分泌紊乱以及遗传学说。

但较多文献支持倾向于胚胎残留学说--并认为在发生学上,两种不同组织的交接部位都可能发生肿瘤。

颅骨各部,或为膜内成骨,或为软骨内成骨(在发生学上,颅骨在发生骨化之前,须经过两个阶段的变化:①侵入脑泡的间充质增厚为膜;②继转化为软骨。

凡由软骨发生骨化者,为软骨内成骨,如除额骨眶部及蝶骨大翼外侧部位的所有颅底各骨。

凡未经软骨阶段,直接由膜发生骨化者为膜内成骨,例如除枕骨的一部分外的所有构成颅穹窿的颅骨。

形成鼻腔各壁者基本属软骨内成骨,因而有称之为鼻软骨内成骨)。

骨瘤好发于额骨与筛骨之间、蝶骨小翼与额骨眶板之间或上颌骨内。

骨瘤来源于膜性组织者,发展成坚质型骨瘤,来源于软骨组织者,发展为松质型骨瘤,同时来源于两种组织者(如上颌骨),发展成为混合型骨瘤。

【骨瘤的症状】骨瘤多发于膜内成骨的骨骼,最多见于颅面骨,称骨旁骨瘤;偶尔也见软组织,则称骨外骨瘤,膜内成骨的骨瘤可随骨骼发育成熟而停止生长,并且无恶变,其预后一般良好,然而,颈椎发生骨瘤极少见。

另外,多发性骨瘤如合并肠道息肉病则称G a r d e r综合征,此病有遗传性。

原因不详,据文献记载有胚胎残留,外伤、感染、内分泌紊乱以及遗传学说。

但较多文献支持倾向于胚胎残留学说--并认为在发生学上,两种不同组织的交接部位都可能发生肿瘤。

颅骨各部,或为膜内成骨,或为软骨内成骨(在发生学上,颅骨在发生骨化之前,须经过两个阶段的变化:①侵入脑泡的间充质增厚为膜;②继转化为软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骨瘤是以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叠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者,名骨瘤。

”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病因病机]由于恣欲伤肾,虚火内亢,肾火长期郁遏,肾所主之骨气血阻滞而不畅,瘀积而成;或由先天不足,骨骼空虚,偶有所伤,局部骨骼气血长期瘀结所致。

[诊断]骨瘤的肿块,坚硬或韧硬,境界清楚,基底部与骨粘连而推之不移。

一、良性骨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

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型,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

但无远处转移。

二、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使局部皮肤青筋显露,除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外,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

多易发生脏器或它处转移。

辅助检查:X线摄片,良性肿瘤见肿瘤界限清楚,与正常骨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无骨膜反应。

恶性骨瘤见肿瘤边界不清,骨破坏,骨结构紊乱。

[辨证论治]一、内治法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

二、外治法局部用黑退消掺于阳和解凝膏上贴之。

[其他疗法]手术治疗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经检查未发现有肺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摄]1.节制房事。

2.恶性骨瘤患者需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结语]骨瘤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

骨良性肿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骨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全身症状逐渐加重。

治疗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

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未发现有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例题:1、周代时外科医生的名称是A 大夫B 疡医C 疾医D 医官E 扁鹊2、外科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A 风温、风热B 火毒、热毒C 气郁、火郁D 外感、邪毒E 湿热、寒湿3、血虚作痒的临床特点是A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B 走窜四注,遍体作痒C 皮肤干燥,脱屑作痒D 红赤作痒,不会传染E 瘙痒剧烈,最易传染参考答案1.B2.B3.C脂瘤脂瘤是以皮肤间出现圆形质软的肿块,溃破后可见粉渣样物溢出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

2017年11月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考点冲刺:骨肿瘤

2017年11月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考点冲刺:骨肿瘤

2017年11月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考点冲刺:骨肿瘤2017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1月25日-26日,离考试时间还有一两个多月!考生要好好报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1、骨软骨瘤:在干骺端,包括正常骨及软骨帽,X线片示比正常小,骨软骨不能成像。

2、骨巨细胞瘤:骨骺膨胀性生长,骨质增长,呈肥皂泡样,骨皮质变薄。

3.、骨肉瘤:常见的恶性肿瘤,见于年轻人骨骺生长最活跃的部位,即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起源于分化不良的成骨细胞,早期转移,几乎都在肺。

X线:Codmam三角,“日光放射”现象。

治疗:化疗-手术-化疗,常HD-MTX-CF方案,辅加顺铂,长春新碱,阿霉素等,有效率35-82%。

劳损性疾病疾病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冻结肩、凝肩、五十肩)。

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

表现为肩痛,活动受限,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

压痛点:肱骨大结节,肱骨结节间沟,肩峰下方,喙突,肩胛骨内上角。

避免活动导致的慢性损伤,理疗,封闭,镇痛药物及原发病治疗。

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弹响拇,发生在屈指(拇)肌腱的腱鞘。

疼痛,弹响、闭锁、压痛,(痛性结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炎Finkelstein征腰椎间盘突出症(1)腰痛:占91%,窦椎神经感应痛;(2)坐骨神经痛:占97%,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小体症:laseque 症(+)加强实验(+)证明,确有神经根的受压,加强实验(+)区别放射性痛和反射性痛,感觉障碍。

先保守治疗,非手术:髓核化学溶解法(有争议),3个月后效果不好,手术治疗,取髓核。

腿外侧,足部;(3)马尾神经障碍:占0.8-24.4%,二便障碍,鞍区感觉障碍,性功能障碍。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股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股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股肿股胂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炎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特点是多有长期卧床、分娩或手术史,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显露。

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深静脉炎。

本病最大的危害是静脉血栓脱落后引起肺梗塞或肺栓塞。

[病因病机]多由久卧,久坐,产后,腹部或盆腔手术,外伤等后制动,气血运行滞缓,或外伤手术损伤筋脉,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溢于脉外,流注下肢而成。

[诊断]多有长期卧床、分娩、腹部或盆腔手术、外伤史,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行走时加剧,发热。

深静脉行走区压痛。

浅静脉怒张,由于静脉血栓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

一、小腿血栓性深静脉炎初起小腿腓肠肌肿胀疼痛,胫、足水肿,行走时小腿疼痛加剧,局部皮温升高,腓肠肌有压痛。

小腿伸直、足用力向背侧屈曲时腓肠肌疼痛加剧,可有低热。

二、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起病股内侧疼痛,股部肿胀明显,小腿及足部可有轻度肿胀,股静脉行走区有深压痛,全身有发热,甚至高热。

三、髂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起病急,可先出现高热和全身不适,数小时内一侧髂腹部及股部出现肿胀疼痛,皮色发白,甚则紫绀,皮温升高,肿胀可自下腹、臀部下至整个患肢,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慢性期,肿胀减轻,肿胀区浅静脉扩张,皮肤增厚,小腿色素沉着。

以上三种情况经积极治疗,1个月左右可出现好转,终不化脓,若突然出现胸痛、咳嗽咳血者,多为血栓脱落出现肺梗塞;若突然剧烈胸痛、呼吸急促、出冷汗则有肺栓塞之可能。

若早期治疗不当,血栓机化,可形成静脉回流障碍出现肢体肿胀的后遗症。

辅助检查: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增多。

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下肢痈为发生在下肢肌肉的化脓性疾病。

初起亦为患肢疼痛、肿胀,逐渐转为红肿,可见患侧胯间毕核肿大,约5—7天酿脓时呈鸡啄样痛,按之应指,穿刺可抽到脓液。

全身有恶寒发热等症状。

中医(专长)-中医外科学-瘤、岩

中医(专长)-中医外科学-瘤、岩

第五单元瘤、岩细目一概论(一)概念瘤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

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瘤的名目很多,《灵枢》中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

其中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多归属于癥瘕范畴。

生于体表的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即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

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

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为外科疾病中最凶险者。

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而得名。

古代“癌”“岩”“喦”“巖”等字义相同且通用。

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局部肿块坚硬,高低不平,皮色不变,推之不移,溃烂后如翻花石榴,色紫恶臭,疼痛剧烈,难于治愈,预后不良,故有绝症之称。

(一)病因病机瘤、岩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为六淫之邪,内因为正气不足和七情所伤。

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而导致瘤、岩的发生。

瘤主要是邪气偏盛,岩主要是正气不足,即机体抗病力减低。

加之邪毒侵袭,日积月累,导致瘤、岩的形成,正如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所言:“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气。

”总之,瘤、岩病因病机的特点是:本虚而标实,正气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湿热或阴毒结聚为标。

(三)辨证论治1.气郁痰凝证主症:局部肿块硬韧,尚可活动,患部皮色不变,无痛。

伴有胸闷、胁胀、纳差、精神抑郁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腻,脉细弦。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开郁散、通气散坚丸加减。

常用陈皮、青皮、香附、枳壳、枳实、柴胡、橘核、郁金、厚朴、川贝母、浙贝母、法半夏、僵蚕、白芥子、胆南星、夏枯草等。

2.寒痰凝聚证主症:局部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有弹性,肿块活动度较差,患部皮肤色白,无痛,肤温不高。

伴周身倦怠、胸闷不舒、畏寒怕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骨瘤
骨瘤是以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叠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者,名骨瘤。

”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病因病机]
由于恣欲伤肾,虚火内亢,肾火长期郁遏,肾所主之骨气血阻滞而不畅,瘀积而成;或由先天不足,骨骼空虚,偶有所伤,局部骨骼气血长期瘀结所致。

[诊断]
骨瘤的肿块,坚硬或韧硬,境界清楚,基底部与骨粘连而推之不移。

一、良性骨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

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型,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

但无远处转移。

二、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使局部皮肤青筋显露,除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外,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

多易发生脏器或它处转移。

辅助检查:X线摄片,良性肿瘤见肿瘤界限清楚,与正常骨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无骨膜反应。

恶性骨瘤见肿瘤边界不清,骨破坏,骨结构紊乱。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

二、外治法局部用黑退消掺于阳和解凝膏上贴之。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经检查未发现有肺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摄]
1.节制房事。

2.恶性骨瘤患者需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结语]
骨瘤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肿块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

骨良性肿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骨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全身症状逐渐加重。

治疗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

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未发现有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例题:
1、周代时外科医生的名称是
A 大夫
B 疡医
C 疾医
D 医官
E 扁鹊
2、外科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A 风温、风热
B 火毒、热毒
C 气郁、火郁
D 外感、邪毒
E 湿热、寒湿
3、血虚作痒的临床特点是
A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
B 走窜四注,遍体作痒
C 皮肤干燥,脱屑作痒
D 红赤作痒,不会传染
E 瘙痒剧烈,最易传染
参考答案
1.B
2.B
3.C
脂瘤
脂瘤是以皮肤间出现圆形质软的肿块,溃破后可见粉渣样物溢出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

又称粉瘤。

《外科真诠·瘿瘤》云:“先用线针于瘤头上针一分深。

用手捻之,若是白浆便是粉瘤。

”相当于西医的皮脂腺囊肿。

[病因病机]
由于腠理津液滞聚,湿痰凝结所致。

[诊断]
好发于头面部、胸背部、臀部等处。

肿块位于皮肤浅层内,呈半球状隆起,小者如豆粒,大者如柑橘,边界清楚,质地坚实,或有囊性感,张力较大,与皮肤粘连,不易分开,可以推动。

在肿块表面皮
肤常可见针头大开口,略带黑色,挤之有白色分泌物溢出,且有臭气。

肿块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

但继发感染时则红、肿、热、痛,甚或形成脓肿,破溃后可自愈或形成瘘管。

[鉴别诊断]
肉瘤瘤为单个或多个,瘤体大小不一,质地柔软如棉,按之可以压扁,推之可以移动,与皮下无粘连,无囊性感,张力较小,表面无黑色小孔。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般不需内治。

二、外治法
对已染毒但未酿脓的脂瘤,可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已形成脓肿时,应切开引流,清除皮脂和脓液,再用棉球蘸少量升丹或七三丹或稀释后的白降丹塞入腔内,化去包囊,待囊壁蚀尽后再用生肌药收口,愈合后不易复发。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脂瘤完整切除。

[预防与调摄]
1.平素避免摩擦挤压脂瘤,否则易染毒化脓。

2.巳染毒的脂瘤患者,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结语]
脂瘤相当于皮脂腺囊肿。

其特点是:皮肤间出现圆形质软的肿块,溃破后可见粉渣样物溢出。

一般不需内治,而最有效、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将脂瘤完整切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