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三四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

创作上追求完善和谐
皆来源于生活,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的反映 B
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其共同点不包括
《战争与和平》被称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是因为它 ①描写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②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③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 ④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的主要问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主要影响
日益繁荣的流行音乐活动改变着人类的娱乐和生活方式;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加深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
流行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
全球年收入最高的 女子辣妹演唱组
有史以来全球销量 最高的甲壳虫乐队
排行榜上停留时间最 长歌手猫王普莱斯利
音乐与美术
f.现代美术(20世纪以来)
பைடு நூலகம்革命和战争频繁,政局动荡对革命后的社会现实失望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音乐 (贝多芬) 浪漫主义美术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印象派音乐 (德彪西) 印象派美术 (后、新印象派)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复杂
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冲击;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迷茫、怀疑、苦闷
代表作品
荷兰凡高《向日葵》、法国高更、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凡高《向日葵》
(1)后期印象画派与莫奈印象派比较,有什么特点? (2)在中国画里,有没有同印象画派相仿的画派,在 表现手法上又有什么不同?
写意画;印象画派是油画,中国画是水墨画。
前期印象派----瞬间印象,客观再现
前期印象派----瞬间印象,客观再现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word版本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资料重点难点精归纳一、我国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作用(一)对中国1.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指南针的发明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后来成为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却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物品。
(二)对西方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的远洋航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特别提醒】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大不相同,说明科技发挥何种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长期繁荣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一)特点1.科技内容: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发展程度:在传统科技领域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二)长期繁荣的原因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给与重视及相应支持。
3.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使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4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3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设计文艺复兴以来,由于人的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领域,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
本单元共分三课,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划时代成果和人类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第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伽利略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贡献及其意义,经典力学的建立及其积极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介绍生物学的进步及其影响。
第三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主要介绍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学习本单元过程中要突出了解这一时期科学家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也要关注这些科学巨匠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本单元的重点有:(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整体设计本节概述联合国大会指出“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界的基础”“物理学是当今众多技术发展的基石”“物理教育为培养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可见物理学在认识世界、改变人类社会、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一代代物理学家精心实验观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历史。
伽利略以其勤奋、执著和智慧开创了科学实验的道路,开启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大门;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前人之大成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20世纪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的视野既深入到微观世界,又延伸到宇宙深处。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归纳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归纳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归纳第四单元是历史必修3中的“资本和劳动的矛盾”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涉及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欧洲市场和工业化进程。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欧洲市场的形成19世纪初,欧洲市场开始形成。
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出现了较大的变革,这导致欧洲市场逐渐形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贸易壁垒的放宽。
欧洲各国开始逐渐放开了贸易壁垒,这促进了物品的自由流通和交换。
2.交通和通讯的改进。
铁路和蒸汽船的出现使交通和通讯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3.人口和城市化的增加。
19世纪初,欧洲的人口快速增加,这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成为了物品交换的中心。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矛盾随着欧洲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
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生产关系不稳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导致了生产关系的不稳定,劳资矛盾不断加剧。
2.工人和雇主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和雇主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3.卫生和安全问题。
工业生产的高度集中也导致了卫生和安全问题的出现,工人的工作条件非常差。
三、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工业化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使得人们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加快。
2.贸易和流通形式的改变。
工业化还导致贸易和流通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机器生成的产品数量大大增加。
3.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工业化进程中,欧洲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
四、最终结论本文对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以下结论:欧洲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都导致了欧洲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同时,这些事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
因此,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高二历史必修3 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例1】
(2011· 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哥白尼、牛
人 教 版 历 史
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 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例4】
(2011· 安徽文综,4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
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人 教 版 历 史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 明
人 教 版 历 史
阶段
域的革命Leabharlann 必修③单元总结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项目 阶段 形成和发展 阶段(17~18 世纪中期)
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
标志
人 教 版 历 史
牛顿力 学体系 的创立
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早
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项目
阶段
迅速发展阶段(18 世纪末~19世纪中
原因
标志 电磁学的新成就, 细胞学说和达尔
人 教 版 历 史
随着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 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 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word文档

一、单选题1.牛顿在其《原理》序言中阐述了他探讨自然现象的方法:“从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而后从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自《原理》问世300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牛顿研究方法的罕见的成功。
这说明牛顿的方法与理论()A. 可适用于解释和预见部分自然现象B. 体现出实验与数学计算结合的特征C. 在实践中被证明它的实际价值有限D. 足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2.1935年,厄瓜多尔政府在距其海岸1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设立了达尔文纪念碑,纪念达尔文考察这一群岛一百周年,碑文写着:“达尔文于1835年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登陆。
他在研究当地动植物分布时,初次考虑到生物进化问题,从此开始了这个悬而未决的论题的思想革命。
”其“思想革命”的意义在于()A. 凸显了人类的价值和尊严B.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发展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 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3.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
”该理论()A. 挑战封建神创说B. 揭示宇宙运行规律C. 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D. 深化微观世界认识4.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A.相对论的提出 B.量子理论的创立C.生物工程技术的形成 D.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5.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 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上的时钟变慢B. 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上的尺子变长C. 时间是绝对独立于空间的不断流逝着的长流D. 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6.马克思《资本论》直接引用达尔文“进化论”,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
他高度赞扬进化论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可以作为我研究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材料表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A. 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C.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的源泉D. 丰富了人类的阶级斗争学说7.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它()A. 建立了一套实验观察与数学演绎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B. 具有当程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C. 将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概括在同一理论之中D. 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8.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
高中历史必修三四单元(课堂PPT)

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冲击封建神学,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思想基础)
②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政治基础)
③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经济基础)
④细胞学说和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理论基础)
⑤达尔文的环球考察和长期的科学研究
(个人因素)
17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生物学
160 168
176
184
185
“文艺复兴0” 欧8洲“启蒙运动5 ”
0
9
7
材料二: 1.海帕西娅:希腊女几何学家.415年被烧死。 2.阿斯科里: 意大利科学家。论及地球是球形的,1327年被烧死。 3.塞尔维特:医生,因写了 ‘论三位一体的谬误’,1553年,被 慢火烧烤二小时后死去。 4.布鲁诺:意大利科学家。接受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思想,1600 年2月7日被烧死。 5.拉伯雷:法国文学家。撰写《巨人传》,其出版社朋友被烧死。 6.艾蒂安·多莱:1546年在巴黎被活活烧死,因为他译了柏拉图 的一段对话,否定了灵魂不朽说。 ……
伏尔泰 15
理论基础:
⑴相关学科: 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早期进化论思想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⑵其他学科:
通过实验,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表明天上、
地上物体运动都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事实
上将上帝从无生命研究领域逐出。
16
二、生物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
1、条件和原因:
达尔文:1882年4月19日去世,根据20名国会议员提议,被厚葬于威斯敏斯 特大教堂,睡在牛顿身旁。
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1

2、贝多芬的艺术创作产生的根源是
A、深受启蒙与革的影响 B、18—19世纪欧洲的巨变 B、18—19世纪欧洲的巨变
C、贝多芬终生追求进步和自由
D、这一时期是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
3、下列有关贝多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强烈反封建与争民主的革命精神 B、它的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 C、它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交响乐的发展和创新
(新)后 塞尚、 法国 《埃斯泰克的 海湾》 印象派绘 画 高更、 法国 凡· 荷兰 《向日葵》、 高
现代派绘 画 毕加 索 《坐在椅子上 的女人》
塞尚为“现代绘画之 父”
采用夸张、变形与抽 象的表现方法
• 1、18—19世纪之交,欧洲音乐领域发生的 重大变化是 • A、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 B、从古典主义音乐向现实主义音乐过渡 • C、从浪漫主义音乐向现实主义音乐过渡 • D、现实主义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渡
电影
故事情节简洁明快,动作表演夸张生动 特点: 默片 格里菲斯: 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 时代 代表 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 人物 电影的 卓别林:代表作有《城市之光》 发展 《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影像和声音结合技术的日趋成熟 有声 崛起的前提: 电影 影响: 使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的繁荣阶段 电视的发明: 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
1969年7月20日,全世界至少有6亿人坐在电视屏幕前,观看到了美 国CBS公司的新闻特别报道——“阿波罗” 11 号飞船的登月旅行。
1、电影正式诞生于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B、格里菲斯 C 、卓别林 D 、贝尔德 D、 贝尔德 2、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的是 A 、卢米埃尔兄弟 3、《城市之光》是下列哪一著名人物的经典之作 A 、卢米埃尔兄弟 B、格里菲斯因 C、 卓别林 4、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A、 传播资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一篇)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1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一、欧洲共同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__1、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基本前提:__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__。
③__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①__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②__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__、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易错点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__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__之先河。
2、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易混点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__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__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__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第十课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项目
相同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都主张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 有其田”, 改善农民和 工人的生活 状况
民生 内容 主义
解决以土地 为中心的财 不同 富重新分配 问题,平均 地权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三民主义内涵
的理解和掌握。《临时约法》是三民主义的
实践,题干中所说的第二章主要体现的是对 人民权利的保障,因此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
民权方面的内容。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图文探究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项目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两者都是资产 联系 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 系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解历史概念。例如解答本题,就要对“民生 主义”有深刻的了解。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跟踪训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题目为人民,共 有五、六两条,其中第六条规定了人民享有的14
项权利。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临时约法》第二
章主要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内容( A.民族主义方面的内容 B.民生主义方面的内容 C.平均地权方面的内容 D.民权方面的内容 )
高中历史必修3 目录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6.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的实践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4. 音乐与影视艺术 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20世纪音乐的发展变化 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17. 毛泽东思想 革命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5.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7. 启蒙运动 理性时代的到来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启蒙运动的扩展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孔子和早期儒学 道家和法家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正统
3. 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的离经叛道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思想
22. 文学的繁荣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青年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3. 美术的辉煌 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现代主义美术
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伟大的转折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帜。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
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党带领 人民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
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会。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4.党的十六大,树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旗帜。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党为继续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四个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 临的问题而提出的,都与时俱进,符合当 认识 时的时代潮流;都是救国、建国、强国之 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树立的五面理论 旗帜
1.党的一大,树立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栏目 导引
标志 同盟会 性事件 成立
核心或 精髓
民权 主义
群众路线、 解放思 实事求是、 想、实 独立自主 事求是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思想 理论
三民 主义
毛泽 东思想 民主主义 革命道路 以及社会 主义改造 和建设
“三个代 邓小平理 表” 重要 论 思想
什么是社 会主义, 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 样的党, 怎样建设 党
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没有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创新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四单元综合检测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vs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20世纪90年代,西欧和北美劳动力新的来源地是()A.中东B.北非C.东欧D.北美洲2.1880年后,西欧和北欧移民美国的人数开始减少,由来自东欧和南欧的移民取代。
新来的移民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当时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反映了这些新移民()A.拒绝承受比其他人待遇差的工作B.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D.挑拨美国政府与早期移民的矛盾3.元朝马祖常有诗云:“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该诗歌()A.记载了一段战争往事B.表达了作者对疆土的热爱C.反映元朝中外交流通畅D.反映元朝桑麻质量较好4.明朝中后期,中葡两国的贸易中,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瓷器、朱砂、麝香等;葡萄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B.朝廷严厉实行“海禁”政策C.中国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D.中国较早完成近代社会转型5.2013年,习近平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丝绸之路的开通()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6.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7.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
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民主主义革命、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必修2
的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联系起来。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答案】
C 在掌握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
【规律总结】
的方法上可以在划分不同时期的基础上列出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表格,也可以用地点线索掌 握法把握毛泽东思想:如以湖南、井冈山、 延安、西柏坡、北京作为几个关键点。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①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________的社会 私有制
主义改造。
人民民主专政 ②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 的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③独创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 _______________的理论及各项政策。 人民内部矛盾
3.影响
(1)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
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巨大和长远的指 导作用。
础。 ③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创了中国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
①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
农村包 ②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_______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理论,为 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方法总结
学习本单元,要宏观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注意以下线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注意文化现象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学会透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
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的发展。
天文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
历法 《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学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关汉卿《窦娥冤》
明清小说 曹雪芹等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3、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1)汉字: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文字图画”,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2)书法艺术的发展: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汉朝 司马相如、张衡 半文半诗的综合文体——赋
唐诗 初唐:王勃、陈子昂。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 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宋词 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苏轼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楷书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科学理论 科学技术
物理学 生物学
时间:16世纪末--17世纪初(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伽利略
贡献
物理学:自由落体定律,开创科学实验法 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证明“日心说”
经典物理学
地位(影响):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
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
牛顿
特点:形成以实验为基础、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影响: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达尔文
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影响:把神从有生命领域驱逐出去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时间:18世纪后期 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 影响: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时间:19世纪晚期 关键节点: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影响:社会生产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 时间:20世纪末 产生;1946年美国研制称电子计算机 影响:信息化和全球化
影响: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把神从无生命领域驱逐出去
现代力学
爱因斯坦
时间:20世纪初 贡献:相对论
普朗克
时间:1919世纪30年代
细胞学
1838年施莱登提出植物细胞说
施旺提出动物细胞说
时间:19世纪初
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拉马克
观点
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
进化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上河图》
风俗画
元 王冕(元) 《墨梅》 明 徐渭(明) 《黄甲图》 清 郑板桥(清) 《墨竹图》
写意画 (文人画)
七、戏曲——京剧的出现
朝代 人物
表现
原始社 会
原始歌舞发展而来
春秋战 国
优伶
元朝 关汉卿、马致远 元杂剧——推向成熟
明朝
昆曲
清朝 “同光十三绝”
徽班进京、“徽汉合流”——京剧 出现 地方剧种
二、物理学发展的过程
经典力学奠基 者(16C末17C 初)
经典力学形成 (17C晚期)
从经典力学发展到相对论、 量子论(19C末~20C初)
伽利略(意) 牛顿(英)
爱因斯坦(德) 普朗克(德)
三、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就及意义
科学家 主要成就
意义
落体定律
匀速运动、匀加速 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
运动
伽利略 望远镜、《关于托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政治:打击封建骑士阶层; 思想:推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促使西欧思想解放; 对外: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启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与社会环境有关。
朝 代
时代背景
代表人物及作品
地位及特点
先 秦
社会转型时期
西周——春秋末年 风
《诗经》
国 现实主义
屈原 《离骚》 楚辞
明代以前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 主要原因 是 经济因素:我国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经济发达,
国力强盛,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治因素:大多数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泰民安;中国专制
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组织,给科技的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支持。
文化政策:统治者注重教育的发展,培养一批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 人才。
六、绘画——笔墨丹青中国画
朝代 人物
代表作
特点
远古
《鹳鱼石斧图》
战国
《人物龙凤图》、《人物 从萌芽走向成
御龙图》
熟
魏晋
顾恺之(东 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 图》
“以形写神”
展子虔(隋) 《游春图》
阎立本(唐) 《步辇图》 隋唐
吴道子(唐)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
吸收波斯、印 度等外来美术 风格
两宋 张择端
的发展
发展趋 势
逐渐落后于西方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 展
1、理性认识科技发展原因的规律性因素: ( l )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政策扶持等) ; ( 2 )经济因素; (3)开放因素(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 ; ( 4)个人因素(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 ; ( 5)历史因素(科技的继承与创新); (6)教育因素等等。
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局限性。社会史试题使众多“民间历史资料”, 如日记、书写、帐薄、传说、民谚、碑刻等成为历史试题的“材料”。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
科学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 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 方法与技能。 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
说;唐传 奇;宋话 本;明清小 说;体裁多 样,手法丰
富
明清小说一览表
书名
作者 成书时 主要内容
价值
间
《三国演 罗贯中 元末明 叙述东汉末年 我国最早的
义》
初
和三国时期的政 一部长篇历
治、军事斗争 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 描写北宋末农 我国第一部
初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高鹗
历史启示: ( l)科技的发展是由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多方面因 素决定的。 (2)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 ( 3)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 境。
四大发明
概况
世界影响
造纸术 发明时间:西汉
促进欧洲文化的发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 展,推动了文艺复兴
朝 民阶层;民族 照
短不齐;市
矛盾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井生活
元 朝
少数民族政权
散曲+元杂剧=元曲、马致远、关 汉卿
通俗生动、 豪放飘逸
魏晋志怪小
明 清
封建制度衰 落;中央集权 强化;资本主 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长篇:《西游记》、《三国演 义》、《水浒传》《红楼梦》; 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讽刺 小说《儒林外史》
唐朝: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和宗教改革,促进了
印刷术 发明时间:隋唐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思想解放和社会进 步。
宋: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推动军事发展,使封
火药 最早的火药武器:突火枪、火 建统治阶级日益衰
箭、火炮
落。
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战国:发明“司南”
促进了远洋航行,
单元结构:
科学——物理学——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生物学——进化论
科学对社会生产的推动——三次工业革命
第11课: 经典力学创立的背景、内容、特点、意义; 相对论创立的背景、内容、意义、与经典力学的关系; 量子论创立的背景、过程、意义;
一、物理学发展的原因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基础: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 3、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影 响;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4、个人因素:科学家勇于的探索精神
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 论》
提出辩证施 治的方法
“万世宝典” 奠定后世中医临 床学的理论基础
明朝: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药物巨典”
重难点突破:
1.古代科技的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 经验和描述的范畴,具有较强的经验性;期间缺乏科学的概念、定律和 逻辑推理也未能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项目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近代科技
内容
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和 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 述,缺乏理论探索(属 应用科学)
注重观察和实验与严密 逻辑体系相结合(属理 论科学)
方法
重视整理与经验总结
注重理论研究与观察实 验
目的
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统治 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
需要
《儒林外 吴敬梓 清朝 史》 《聊斋志 蒲松龄 清朝 异》
民起义,歌颂农 以农民起义
民的斗争精神。 为题材的长
篇小说
反映了人民蔑 一部具有浓
视封建统治和敢 郁浪漫主义
于斗争的精神。 气息的长篇
神话小说
鞭挞了封建礼 我国古代最
教和封建制度的 优秀的长篇
罪恶,揭示了封 小说,具有
建社会走向没落 高度的思想
珠算
普及
传播到……,促进了世 界文化的发展
天文、历法、 朝代及人物
战国:石申 天 文 西汉
元朝:郭守敬 夏 历 法元
成就
历史地位
《石氏星表》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 星表
浑仪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天文观测工具
简仪(改革浑仪)
《夏小正》
我国最早的历法
《授时历》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 法,比现行公历的颁 行早了三百年
交往政策:历代统治者大多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各民族的融合, 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得到充实。
人的因素: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刻苦钻研,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
2、 但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却落伍了,主要原因:
( 1 )经济因素:明中后期,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2 )政治因素:明清时期,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使很多知识分子埋 首故纸堆,脱离了实际。 ( 3 )文化教育因素:古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官吏,而不是培养 实用型人才;中国传统科技在内容上重应用轻理论,在研究方法上重 整理和总结、轻观察和实验。 …….
农学、医学 朝代及人物 成就(书名)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西汉:氾胜之 《氾胜之书》
特别是北朝 我国现存最早最
农
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
时期黄河中 下游的农业
完整、最系统的 古代农业科学著
学
生产经验 作
元朝:王祯 《农书》
明朝:徐光启 《农政全书》
战国问世、 西汉编定
《黄帝内经》
中医学奠基之作
医 学
中国古代文化主要发展阶段特征
①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异常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技取得不少世界领先成就。
②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当时世界
上领先的地位,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影响。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
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③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以及与之相关的建筑、绘画石
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 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the Spirit of Science)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精 神、实证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等。科学精神要求公正、客观、 实事求是,不允许伪造证据和做任何艺术性的夸张,并且强调观察、 实验,以实践为基础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这种气质和共性规范是科学 精神精髓。
爱因斯 坦
义)、光速不变原 理
解释光电效应出现
的现象和光的本质
普朗克
量子论(从宏观到 微观)
揭示了••••••发展了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