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微 生 物 类 群 介 绍
微生物类群介绍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指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低等生物的统称。
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指所有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虽然对于微生物的认识晚于植物和动物,但是人们和微生物打交道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人们是不自觉地利用微生物,如大家熟知的发面和酿酒。
在生活中,人们与微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如用谷物、大豆可以做出面包、酒精和酱油;通过发酵可以大量生产抗生素、味精和酶制剂;农业上利用豆科植物轮作可以提高肥力;衣服发霉、食品腐败;人类和其他动植物传染病的流行等,所有这些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说到微生物的类群,首先要知道生物的界级划分研究简史。
生物的分界是随着科学发展的水平在不断地改变及深化的。
在林奈的时代,对生物的观察仅限于肉眼所能看到的特征及区别,那时生物仅分为植物界(Plantae)与动物界(Animalia)两大界。
到19世纪中叶,霍洛(Hogg,1860)等提出了生物的三界系统,即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与动物界,其中原生生物界包括单细胞动物、藻类及真菌,他们的三界系统反映了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区别。
1959年魏塔克(Whittaker)提出了四界系统,即原生生物界、真菌界(Fungi)、植物界与动物界。
其中将原生生物界的真菌独立成为了一界。
1974年李代尔(Leedale)又提出了原核界(Monera),其中包含细菌及蓝细菌,仍为四界系统,即原核界、植物界、真菌界及动物界。
直到1969年,魏塔克将分类系统进行了完善,提出了五界系统: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有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单元。
二十世纪70年代,伍斯(Woese)根据超微结构和生物化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证据,将自然界的整个生物被重新划归三大超界,即原核的古菌、原核的细菌和全部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超界被划分为五界,即动物界、管毛生物界(Chromista)、真菌界、植物界及原生动物界。
简述我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情况
简述我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情况我国病原微生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多个大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等。
下面将对每种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细菌: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可以存在于自然界的空气、水、土壤、植物和动物体内等各种环境中。
它们可以被分为五个主要类别: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厚壁菌、拟杆菌和放线菌。
在我国,一些常见的病原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鼠疫杆菌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2.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寄生于细胞内进行繁殖。
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大类。
在我国,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各种呼吸道、消化道、性传播等疾病。
3.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水中。
根据真菌的生活形态,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两大类。
在我国,常见的病原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皮肤癣菌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和皮肤癣等。
4.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依靠其他生物寄生而生活的生物。
它们可以寄生在人体的不同器官中,如肠道、肝脏、血液等。
在我国,一些常见的病原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血吸虫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和血吸虫病等。
5.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和土壤中。
根据原生动物的生活方式和细胞结构,原生动物可以分为滑动型和胞内型两大类。
在我国,一些常见的病原原生动物包括阿米巴原虫、银屑病虫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原虫病。
总体而言,我国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包含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等。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侵入人体,并引起各种不同的感染和疾病。
因此,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过程中,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细菌的种类和分类
细菌的种类和分类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核生物体,也是地球生物圈中最为广泛的生命形式之一。
细菌虽然微小,但对我们生命和生态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种类和分类更为复杂,本文将讲述细菌的种类和分类。
1. 形态分类细菌的形态分类主要依据其型态、外形等特征进行分类。
1.1 球菌球菌是细菌中最简单的一种,其直径一般在0.5〜2μm之间。
球菌的表面呈现为平滑、光亮、润泽的状态。
只有少数球菌会形成链状或者束状,如溶核菌属、链球菌属等。
1.2 杆菌杆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细菌,其外形呈现为长条形、椭圆形、圆柱形等。
杆菌的大小不一,在长度上可以达到1〜10μm不等,直径一般在0.5〜2μm之间。
杆菌外面的附属物质很多,比如:粘附纤毛、捕获物质的鞭毛等。
1.3 螺旋菌螺旋菌又称为弯杆菌,是一种外形特别奇特的球菌。
螺旋菌的外形呈长条形或者螺旋形,形态多样,大小也各不相同。
在色彩上,螺旋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如绿色、蓝色、紫色等。
2. 氧气分类细菌的氧气分类是将细菌分为能够生长在有氧环境和厌氧环境下的两种不同细菌。
2.1 厌氧菌厌氧菌是一种适应于没有氧气或者氧气浓度很少的环境下生长的菌类,主要生活在泥泞、土壤和肠道等地方。
厌氧菌也可以被分为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芽孢杆菌等几类。
2.2 好氧菌好氧菌是一类必须在氧气供应下才能繁殖和生长的细菌。
这类细菌主要生活在水中、植物的表面、土壤、动物体内等地方。
好氧菌主要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等。
3. 代谢分类细菌的代谢分类是根据其代谢途径将其分类。
3.1 好氧代谢菌好氧代谢菌是指可以通过氧气进行代谢的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放线菌等。
3.2 好氧代谢菌好氧代谢菌是指可以通过发酵过程进行代谢的细菌,包括酸奶菌、乳酸杆菌等。
4.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类4.1 水生细菌包括淡水细菌和海洋细菌,淡水细菌主要生存在湖泊、河流和溪流中,海洋细菌主要生活在海洋中。
地理知识知识: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分布
地理知识知识: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分布空气中充满了各种细菌和真菌,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也是我们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成分之一。
虽然它们不可见,但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分布。
一、细菌的分类和分布细菌是一种非常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可以以单独细胞或者大片形态生存。
细菌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放线菌、支原体和立克次体。
革兰氏阳性细菌在空气中的存在非常普遍,它们可以在水,土壤和动植物表面上生长。
这些细菌常见的代表有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在人体中也非常常见,正常状况下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如果进入人体并繁殖,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革兰氏阴性细菌是一类外膜包裹内膜的细菌,其中包括常见的肺炎杆菌和埃希氏菌等。
这些细菌同样分布在空气中、水中和土壤中。
这些细菌可以引起一些感染性疾病,并且抗生素用于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详细研究。
放线菌是一种细胞壁薄的细菌,其特点是生长缓慢,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药物合成和抗肿瘤剂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放线菌还对我们身体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支原体和立克次体是两种外观类似的有保护性细胞壁细菌,它们能够使化学药物失效。
其中,支原体会引起血管炎症,导致肺炎,或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而立克次体则可能引起莱姆病等疾病。
二、真菌的分类和分布真菌是一种以生长在空气中、水中或土壤中为主的生物,它们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子囊菌和担子菌。
子囊菌是一种可以在空气中寿命较长的真菌,由于其基因散布广泛,可以对不同的环境做出适应,如木霉、青霉、曲霉等。
这些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环境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食品和医药中阳性或阴性品的关键成分。
担子菌是另一种常见的真菌,包括热带和温带地区常见的鹅膏菌、耳霉菌等。
真菌的生长需要水分,因此它们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下,如潮湿的土壤、树干、落叶堆积等地方。
细菌分类水平
细菌分类水平细菌是一类非常微小的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
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和遗传特征,科学家们对细菌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水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一类微生物。
一、细菌的分类水平1. 基于形态分类: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形态分类有球菌、杆菌、弯曲菌、螺旋菌等。
球菌是一类形状呈球形的细菌,如肺炎球菌、链球菌等;杆菌则是一类形状呈杆状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弯曲菌是一类形状呈弯曲的细菌,如弯曲杆菌、霍乱弧菌等;螺旋菌则是一类形状呈螺旋形的细菌,如梅毒螺旋体、螺旋菌等。
2. 基于生理分类:细菌在生理特性上存在差异,可以根据其代谢方式和营养需求进行分类。
常见的生理分类有厌氧菌、好氧菌、光合细菌、化能细菌等。
厌氧菌是一类在缺氧环境下生长和繁殖的细菌,如产气荚膜梭菌、隐球菌等;好氧菌则是一类需要氧气进行呼吸的细菌,如变形杆菌、链霉菌等;光合细菌是一类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如紫细菌、绿细菌等;化能细菌是一类依赖有机物作为能源的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3. 基于遗传分类:细菌的遗传特征也是进行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
科学家们通过对细菌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群。
常见的遗传分类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等。
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紫色的细菌,其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肽聚糖多糖组成,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则是一类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红色的细菌,其细胞壁主要由脂多糖和肽聚糖组成,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的细菌,如链霉菌、链格孢菌等。
二、细菌分类的意义细菌的分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菌的多样性和特点,还有助于研究细菌的生态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面。
通过对细菌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细菌的生长条件和环境偏好,为细菌的培养和鉴定提供依据。
同时,细菌的分类还有助于研究其致病机制和抗生素耐药性等重要问题,为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提供理论基础。
2-2菌物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 命名起点:《国际植物命名法规》(1981) 菌物和植物的命名起点都是 1753年5月1日。
• 合格发表:有拉丁文描述;清晰的照片或 绘图;发表在正式的刊物上;必需保存模 式标本(type)。
• 优先权:第一个发表的具有优先权,其它 以后发表的名称都是该名称的异名 (synonym)。
真菌界分类检索表
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存在 粘菌门 1.原生质团或假原生质团缺乏2(真菌门) 2. 有能动细胞(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鞭毛菌亚门 2.无能动细胞 3 3.具有性阶段 4 3. 缺有性阶段 半知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 子囊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接合菌亚门 4.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担子菌亚门
• 学名需改动,建立新组合时,将原定名人 用括号括起来。
• 一种菌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对于半知菌 的允许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采用不同的 学名。
• 学名用拉丁文书写,采用双名法命名: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如:Puccinia graminis Pers.
Puccinia recondida Rob. et. Desm.
型: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变种(variety,var. ):不同群体有形态差异和对寄主科\属的选择性
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小麦禾柄锈菌(P.graminis var. tritici) 燕麦禾柄锈菌(P.graminis var. avenae)
专化型(forma specialis, f.sp.)不同群体无形态差异,对寄主科\属具选择性
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普通植物病理学菌物概述
(
5432
1
具 、 器 材
霉 烂 变 质
) 农 产 品 、 用 品 、 用
) 产 生 毒 素 ( 毒 菌 )
) 鱼 类 水 霉 病
) 人 畜 疾
病
() 减引 产起 、植 降物 低病 品害 质 )
13
€2 菌物的营养体
1. 营养体? 是指菌物营养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2.营养体的基本类型: (1)菌丝体(mycelium)
25
菌丝变态
4).菌环和菌网
捕食线虫菌 物产生的三 细胞结构。 多个菌环组 成菌网。
26
菌丝变态
5).假根
菌丝变形产 生的根状结 构,如根霉, 有营养吸收 的作用。 假根与假根 之间藉匐匐 菌丝连结。
27
5.菌组织
有些菌物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以形 成疏松或紧密的组织,称作菌组织。
菌组织类型:
3. 菌物与人类的关系 beneficial
农林业
④③②① 食作菌土 用为根壤 菌生菌肥 等物物力
防的 治积 因累 子
工业
③②① 酶食酿 工品酒 业
医药
②①
虫 草 、 茯
苓 等 )
名 贵 中 药 材 ( 如
抗 生 素
遗 传 工 程 材 料
11
3. 菌物与人类的关系 deletelious
((((
35
紫薇白粉 (2008-10-31)
1 菌物的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
菌物不经过两个性细胞、两 个性器官或两个细胞核的结 合,以营养体直接经细胞核 分裂产生新个体,因此,又
称营养繁殖。
37
菌物无性繁殖的特点:
1.新个体保持亲本原有的性状。所有无性孢子 均为有丝分裂孢子;
菌类详细资料大全
菌类详细资料大全菌(jùn)类是个庞大的家族,它无处不在。
现在,已知的菌类大约有10多万种。
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
菌类植物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三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
其中粘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
它在营养期为*** 的、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与变形虫相似)。
但在繁殖期,它可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又具真菌的性状。
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浚河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
此类族群包括酵母菌、霉、伞菌和霉菌,绝大部分属于担子菌亚门,只有少数属于子曼菌亚门。
它们缺乏叶绿素,也没有有机植物根茎叶的构造。
它们存在的证据可追溯到距今约四亿两千万年前,但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们应该出现的更早。
菌类,一大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异养的低等类植物。
其中包括细菌、粘菌和真菌三个门类。
其共同特征是: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极少数光合细菌除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腐生生活或寄生生活,即异养生活。
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合子不发育成胚。
菌类的生活环境比较广泛,在水、空气、土壤以至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均可生存。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菌类•别称:山珍•界:真菌界•门:通常分为细菌门、黏菌门和真菌门•种:菌类植物约有7.2万种•分布区域:几乎到处都有分布•英文:fungi•拼音:jūn lèi生长形态,分类,木耳,银耳,灵芝,猴头菌,香菇,平菇,草菇,竹荪(sūn),马勃,舞茸,门分类,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营养价值,菌类药效,作用,各种菌类,食用菌类,菌类植物,辨别毒菇,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如何保存,鸡腿菇,烹制 *** ,生长形态当营养生活进行到一定时期时,菌类植物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fruitingbody)。
菌类的特征
菌类的特征菌类是一个广泛的生物类群,包括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真菌。
它们生存于土壤和水中,也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菌类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医学、食品、工业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介绍菌类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一、菌类的基本特征1. 细胞结构:菌类的细胞体积较小,一般直径在1-10微米之间。
菌体内没有真正的细胞器,细胞壁由纤维状的多糖组成,可以分为壁膜和壁层两部分。
2. 营养方式:菌类是异养生物,靠吸收有机物质进行营养。
它们可以分解和利用植物和动物的死亡物质,也可以与某些植物和动物形成共生关系,利用它们的养分。
3. 生殖方式:菌类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包括分裂、芽生、孢子形成等,有性生殖则通常需要两个不同的细胞体互相结合。
二、菌类的分类菌类根据其形态、营养方式及生殖方式等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真菌门:真菌门包括了所有的真菌,这是最大的一个菌类门。
真菌的细胞壁由几丁质和β-葡聚糖构成,可以分为子囊菌、担子菌、接合菌、霉菌和子实菌等不同的类群。
2. 真核生物门:真核生物门是最原始的一类菌类,包括了一些原始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如鞭毛虫、滑动菌等。
3. 放线菌门:放线菌门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外形呈现为分枝状的菌丝体。
放线菌能产生许多抗生素,如链霉素、青霉素等。
4. 古菌门:古菌门是最原始的一类生物,能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如高温、高压、高盐等环境。
5. 线虫菌门:线虫菌门又称霉类菌门,包括了一些产生线虫病的真菌,如猪笼草虫病、植物线虫病等。
三、菌类的应用菌类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典型的例子:1. 食品加工:菌类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酵乳制品、酱油、豆腐等。
这些食品中的菌类可使食品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2. 医学:菌类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也非常广泛,如产生抗生素、调节免疫系统、治疗某些疾病等。
目前,许多药物都是从菌类中提取出来的。
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物
3、菌索(rhizomorph):是由营养菌丝聚集 而成的绳索状结构,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 相似,又称根状菌索。高度发达的菌索可
分化为颜色较深的拟薄壁组织皮层和疏 丝组织的髓部,顶端有生长点。
甘薯紫云羽病示菌索
三、菌物的无性繁殖 以营养繁殖为特征,即没有两个性细胞 或性器官的结合。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为 无性孢子 。无性繁殖过程短,重复次数多, 产生的后代数量大,通常在植物生长季节进 行,对植物病害的发生、蔓延及病原物传播 起重要作用。
芽管
孢子
附着胞
分生孢子
侵染丝
菌物附着胞和侵染垫
1. 孢子萌发产生附着胞、侵入钉示意图 2. 稻瘟病菌的分子孢 子和附着胞 3. 水稻纹枯病菌产生的侵染垫(箭头处)
3.附着枝:指有些菌物在菌丝两旁生出 耳状结构,即菌丝体上生出一个或两个细胞 的短小分枝,以作攀附或吸收养分之用。
小煤炱属附着枝
4.假根:有些菌物菌体的某一点上 长出短的细分枝,外表象根的根状菌丝, 可以伸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支撑上部的 菌体。如根霉属。
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头癣、脚癣;牛、羊、 狗的山谷热等。
许多真菌含有毒性物质,引起人和动物的中 毒——致病、致死,如毒蘑菇80余种。腹 鸣、呕吐、幻觉、狂笑、精神错乱等。
产生毒素:100余种,如黄曲霉毒素,致癌。
植物病原菌物
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于植物并引致病 害的菌物。已记载的植物病原菌物有8000 种以上。菌物可引起3万余种植物病害,占 植物病害总数的 70%,属第一大病原物。 植物上常见的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和黑 粉病四大病害都由菌物引起,历史上大流 行的植物病害多数是菌物引致。
(一)无性繁殖的方式
( 1 )断裂:菌丝断裂成短片段或菌丝细胞相互 脱离产生孢子,如节孢子(arthrospore)和厚 垣孢子(chlamydospore)。
菌类植物知识点总结
菌类植物知识点总结一、菌类植物的种类菌类植物主要分为真菌、原生生物和细菌。
其中真菌包括有线菌门、担子菌门、杯状菌门和卵菌门等。
原生生物包括高级原生生物和原生生物,细菌则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种类。
1、真菌分类真菌是指一类可以进行异养或者自养生物,它们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因而被单独划分为一类生物。
真菌主要分为子囊菌、担子菌、或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多种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生殖,形成不同的孢子或者孢子囊。
例如酵母菌属于子囊菌门,大多数的蘑菇则属于担子菌门。
2、原生生物分类原生生物是一类主要包括古菌和原核生物的生物类群。
它们不同于真核生物,原生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其细胞结构简单,种类繁多。
原生生物中的高级原生生物和原生生物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并且通过无性生殖进行繁殖传播。
3、细菌分类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生物,大多数细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它们的细胞结构简单,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和一条DNA链,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菌主要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而且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并且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二、菌类植物的结构菌类植物的结构与植物和动物都有所不同。
真菌的细胞壁多为壳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如核糖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都不同于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器。
原生生物的细胞结构更加简单,不能进行细胞分化,而细菌则更加简单,没有真核细胞核和细胞器。
1、真菌的结构真菌的结构主要由菌丝、孢子和子实体组成。
菌丝是真菌主要的体细胞,其长度可以延伸、分枝,不断地在寄主体内或者在土壤中延伸生长。
菌丝体表面常常附着一些类似于根发状的吸器,用于从寄主或者土壤中获取营养。
孢子是真菌的主要繁殖体,分生在孢子囊或者孢子器中,孢子通过风或者昆虫等传播到新的环境中发芽生长。
子实体则是真菌形成的果体结构,其形态多种多样,有些是盘状、有些是杯状、有些则是伞状。
2、原生生物的结构原生生物的细胞结构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一个裸核细胞或者真核细胞,内部没有真正的细胞器。
第四章 植物病原菌物
3.性细胞结合方式(质配方式): (1)游动配子配合:多见于低等水生菌物。
(2)配子囊接触交配:
(3)配子囊配合:
(4)受精作用:
(5)体细胞配合:
4.有性孢子类型 (1)休眠孢子囊(resting sporagium):低等鞭毛菌
休 眠 孢 子 囊
卵 孢 子
(2)卵孢子oospore:卵菌
• (一)分类目的和依据 • 目的:①根据国际已经承认的一些分类系 统来给每一种菌物命名以便相互交流有关 菌物的各方面知识; ②尽可能地指出已知菌种之间的亲缘 关系( 因为相近种生物学特性也相似) • 依据: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生态学 特性,尤其以有性生殖阶段的形态特征为 主要依据
(二)菌物的分类单元 1. 主要分类单元 • 界(Kingdom) • 门(Division) • 亚门(Subdivision) • 纲(Class) • 目(Order) • 科(Family) • 属(Genus) • 种(Species)
菌丝体:菌物的典型营养体,丝状分枝的结构 菌丝体mycelium: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 菌丝hypha:菌丝体的一根菌丝。菌丝呈管状,有细胞 菌丝体的一根菌丝。 壁,大多无色透明,但有些菌物细胞质含有各种色素,菌 丝体就表现不同的颜色。 按有无隔膜分: (1)无隔菌丝: (2)有隔菌丝: 假菌丝:单细胞菌物 (酵母)在芽殖时形成 类似菌丝的结构
③菌索:
④子座:
二、菌物的繁殖
(一)无性繁殖 1.定义: 是指不经过两性结合(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 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特征:①营养繁殖,不经过两性结合; ②后代可保持亲本原有性状,变异小; ③需时短,产孢量大,一个生长季节中往往可连 续重复多次,在病害传播、蔓延和流行中起重要 作用。
第5章 菌物
3.子囊菌亚门 酵母属 Saccharomyces 生于富含糖分的 基质中 单细胞 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 产生子囊 和子囊孢子
用于酒精发酵生产中 C6H12O6 → 2C2H5OH+2CO2+25千卡
青霉属 Penicillium 生于水果、蔬菜、肉食、皮革、衣物上 有隔菌丝体 无性生殖: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 小梗 梗基
三生菌丝:形成子实体的菌丝, 即有性生殖时产生的菌丝 锁状联合: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
担子菌亚门的分类 有隔担子菌亚纲 无隔担子菌亚纲
冬孢菌纲 层菌纲 腹菌纲
蘑菇 Psalliota 生于腐殖质上,栽培 有隔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 单核 次生菌丝体 双核 有性生殖 产生子实体 子实体的形态 菌盖 菌柄 菌褶 菌环
有性生殖: 低等真菌以同配、异配、卵配或结合生殖 高等真菌产生子实体
5.3.2 分类及代表:分5个亚门或4个纲
营养体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单细胞或 无隔菌丝体
单细胞或 无隔菌丝体 有隔菌丝 少数单细胞 有隔菌丝 有隔菌丝
游动孢子
游动, 不动 或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
第 5 章
菌物(Fungi)
5.1 菌物概论: 菌物是具有真核细胞的、有细胞壁的、多 为丝状分枝结构的、生殖过程中产生孢子、无 叶绿素的植物。包括: 黏菌门 真菌界 真菌门 地衣门
5.2 黏菌门(Myxomycota)
1. 特征: 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兼有动物性和植物性 动物性:营养细胞无细胞壁,变形运动,摄食 植物性:繁殖时固着, 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 2. 主要类群: 发网菌(Stemonitis) 营养体:网状变形体,在阴湿的腐木上 繁殖时:产生具柄孢子囊(子实体) 孢子囊,包被,囊轴,孢丝,孢子
第一讲菌物的分类
本 菌物界(本书基本采用的还是Ainsworth
子囊菌门
的分类系统)
书
用
的 分 类 系
半子囊菌纲 不整囊菌纲 核菌纲 虫囊菌纲 盘菌纲 腔菌纲
担子菌门
腹菌纲 层菌纲 冬孢菌纲
半知菌类(无性态菌物)
芽孢纲 丝孢纲 腔孢纲
统
采用的是2001年 <菌物辞典> 第九版的分界地位
2、种以下分类单位: 种是菌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某些遗传性状相似的 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种的建立一般是以形态为基础,形态一致的类型 划为一个种”。
如:最早1894年Erikksion和Henning认为禾谷类 秆锈菌系由六个变异所组成(Puccinia graminis) 分别侵染小麦、黑麦、燕麦等植物。而(Puccinia graminis var.(或f. sp) tritici主要侵染小麦。
2.“五个亚门”的分类系统(Ainsworth分类系统)
该系统由—安斯沃司(G.C.Ainsworth)等人创立。他在1966年 和1971年提出将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该系统废除了“三纲一 类”系统中的藻状菌纲,创建了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系统被世界各国菌物学家广泛接受和 采用,在我国教科书或专著上也广为采用,并一直沿用至今。该 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惠特克(Whittaker)的生物五界系统, 将菌物独立为界(菌物界),包括黏菌门和真菌门两大类群的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