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6骨样骨瘤病例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bc4cac06edb6f1afe001fcc.png)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01 疼痛与压痛
良性肿瘤一般无痛或轻度。 疼痛是恶性肿瘤早期症状,进持性加重。 休息时疼痛反而加重,考虑恶性病损。 夜间疼痛是骨肿瘤的重要特征。
02 肿胀与肿块
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不同 骨肿瘤的肿胀程度不同。
03 功能障碍
肿瘤后期因疼痛、活动减少、肌肉萎缩出现患肢功能障碍
04 压迫症状
样致密影。 • 骨旁骨瘤:骨旁与骨皮质相连的软组织内密度增高的
团块影。 • CT表现为与正常骨皮质相连的高密度影MR表现为低或
无信号的边缘光整的团块,与母骨皮质连续无间隔。
左侧额窦内骨瘤CT冠状位及轴位图像显示额窦内圆形致密影
骨样骨瘤
• 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男多于女,多发生 于长管骨的骨干皮质,以胫骨和股骨多见。局 部疼痛,由初期的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剧痛, 1/3可有特征性的夜间痛。水杨酸类药物可缓 解疼痛。
血常规酸性磷酸酶总蛋白浓度现代生物技术检测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表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原发性病史某些肿瘤有家可有家族史外伤史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性别无明显差别无明显差别年龄不同年龄有不同好发倾向不同年龄有不同好发倾向光有肿块不同肿瘤有不同好发部位光有疼痛不同肿瘤有不同好发部位生长速无或轻度中度或剧烈夜重全身症多无发热贫血晚期恶清楚不清周围组织有浸润粘连肿块表多无改变皮肤发热静脉扩张压痛无或轻度明显生长方式膨胀性浸润性肿瘤界限多有存留全溶破坏溶骨性不规则破坏骨皮质完整或变早期即可有破坏骨膜反应早期即可发现codman三角日光状葱皮状软组织影像无软组织肿块影像可有软组织肿块影b超dsactmriectpet病理细胞形态分化成熟近乎正常排列可紊异形明显大小不等排列紊乱核大深染有核分裂其他转移晚期可有肺多见放射线敏感度多不敏感圆细胞肿瘤较敏感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表常见良性骨肿瘤骨样骨瘤
骨肿瘤的鉴别诊断PPT
![骨肿瘤的鉴别诊断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d793a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c.png)
通过X线、CT、MRI等影 像学检查,观察肿瘤的大 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 组织的关系。
病理学检查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 定肿瘤的性质。
骨肿瘤的治疗方案
良性骨肿瘤
对于良性骨肿瘤,如骨囊肿、动 脉瘤样骨囊肿等,可采用刮除植 骨、病灶切除等手术方法进行治
疗。
恶性骨肿瘤
对于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尤因 肉瘤等,需进行广泛或根治性手术 切除,并配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 疗方法。
01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肿瘤的形态、大小和
位置,尤其是对软组织成分的显示更为敏感。
02
CT检查可以观察到骨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和预后。
MRI检查
MRI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敏感性的特点,可以 清晰地显示骨肿瘤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MRI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骨肿瘤,并能够提供更 多关于肿瘤性质和生长方式的信息。
原发性骨肿瘤与转移性骨肿瘤的鉴别
发病年龄
原发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 而转移性骨肿瘤则多见于中老年人。
病理学特征
原发性骨肿瘤的组织学特征较为单一, 而转移性骨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则可能
因原发肿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发病部位
原发性骨肿瘤多发生在四肢长骨和扁 骨,而转移性骨肿瘤则可能发生在任 何骨骼部位。
如骨肉瘤、尤因肉瘤等,生长迅速,易发生转移, 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
03 介于良恶性之间的骨肿瘤
如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介 于良恶性之间。
骨肿瘤的组织学特点
01 良性骨肿瘤
组织结构清晰,细胞形态规则,核分裂像少。
02 恶性骨肿瘤
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分裂像多。
骨关节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关节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b9880f6f61fb7360b4c6566.png)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2、性别
一些病变好发于男性,而另一些好发于 女性。如软骨肉瘤、骨肉瘤均以男性多 见。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3、部位
一些肿瘤有好发于特定骨和特定部位的倾向: 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关节端紧靠关节面。 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关节端紧靠关节面。 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长骨成熟前骨骺。 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长骨成熟前骨骺。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部。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部。 Ewing瘤 Ewing瘤好发于骨干。 骨髓瘤发生于红髓部位之中轴骨。 骨髓瘤发生于红髓部位之中轴骨。 单纯性骨囊肿位于长骨中心位置。 单纯性骨囊肿位于长骨中心位置。 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纤维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纤维瘤、非骨化性 纤维瘤、巨细胞瘤多偏心生长。 纤维瘤、巨细胞瘤多偏心生长。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地图样破坏
非 骨 化 性 纤 维 瘤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虫蚀样骨质破坏
尤文肉瘤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渗透状骨质破坏
急 性 化 脓 性 骨 髓 炎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8、骨膜反应
通常分连续性和断续性二种。 (1)连续者为骨膜实性高密度层,范围不定, 连续者为骨膜实性高密度层,范围不定, 这提示为长时间的良性过程,如骨样骨瘤、 软骨母细胞瘤,非肿瘤病变如骨髓骨髓炎, Langerhans肉芽肿也可出现。 Langerhans肉芽肿也可出现。 断续性者表现为多层状、放射状或三角 (2)断续性者表现为多层状、放射状或三角 状(Codman三角)这些提示为恶性改变,但 状(Codman三角)这些提示为恶性改变,但 高度侵袭性的非恶性病变也可有此表。
略述骨样骨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略述骨样骨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16d10fc7c1cfad6195fa795.png)
骨样骨瘤 的 x线表现 多具有特征性 ,瘤
巢 的确定是诊 断骨样骨瘤 的关键 。瘤巢一般位于病变 中
后经 c 检 查发现瘤巢而得 以确 诊。 T 瘤巢周围骨质硬化程 度与病变分型有关 ,骨 皮质型呈梭形增厚 ,以瘤巢所在 处最 明显;骨膜下型少见 ,瘤巢位 于骨膜下或骨皮质表 面,瘤巢周围的骨质硬化较骨皮质型轻 ,骨膜新生骨呈 新月形;骨 松质 型瘤巢可 以较大 ,位于骨松质 内,周 围 骨质 增生硬 化反应轻 ,甚 至可 以完全不 出现 ;关节囊 内 的骨样骨瘤表现类似骨松质型 ,局部还可见骨质疏松及 关节 间隙增 宽、积液等类似关节炎的征象 。骨松质型和 关节囊 内的骨样骨瘤常无典型的 x线表现 ,瘤巢周围的 骨质硬化轻可 能是 由于瘤巢距离骨膜较远或关节囊 内缺 乏骨膜反应 ,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在平片上的影像 重叠 较 多,因此该部位 的肿瘤容易误诊或漏诊 。 32 T表现 薄层 c 扫描是 目前显示骨样骨瘤的最佳 . C T 方法 ,比 x线平片和 M I能更准确地显示瘤巢 。能够确 R 诊平片上所不能诊 断的可疑病 例, 尤其适用于关节囊 内、 脊柱等解剖结构 复杂 的部位 。本组经 c T扫描 的 1 例病 5 变全部清 楚显示瘤巢 ,其 中 4例在平片上未见瘤巢 ,经 c 扫描后得 以确诊 。 T 3 鉴别诊 断 ① 骨岛:病变 的毛刷状边缘 与周围的骨 . 3 小梁 混合在 一起 ,表现 形式 为 “ 射刺 状 ”或 “ 放 伪足 状”。②应 力性骨折 :当骨折 处的骨质增生及 骨膜反应 明显时,需注 意与骨样骨瘤鉴别。有剧烈或长期运动史 , 开始为剧痛 而后逐渐减轻 ,有特定 的好发部位 ,跖骨和 胫腓骨 。关键是骨折线 的确定 。骨折 x线透亮影通常较 骨样骨瘤更表现 为线状 ,与骨皮质垂直或成角走行 ,而 非与骨皮质平行 。③硬化性骨髓炎 :双侧骨皮质对称性 增厚硬化 ,呈不规则状 ,髓腔变小,~股无脓肿和死骨 , 亦无透亮 “ 瘤巢 ”,疼痛常呈 间歇性,服用 水杨酸类 药 物无效 。④骨母细胞瘤 :骨样骨瘤与骨母细胞瘤同属于 良性骨肿瘤 ,关系密切 ,组织学上也难 以区分。骨样骨 瘤 临床上发展缓慢 ,疼痛剧烈 ,瘤巢直径常小于 2m c, 周边骨质硬化明显 ;而骨母细胞瘤发展较快,疼痛较轻 , 瘤巢直径多大于 2m c ,呈囊状破坏透 亮区 ,内有钙 化或 骨化,多无骨 膜反应 。治疗骨样骨瘤的关键是切除瘤巢, 保 留周围骨质硬 化区。瘤巢切 除术损伤 范围及骨质切除 范围大,随着微创手术 的开展, 近年来开展 的运用 c T定 位引导行瘤巢损 毁术 、激光冷冻术或热凝 固术等 ,均取 得了 良好 的疗效 。 参考 文献
医学影像-骨关节肿瘤及肿瘤样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骨关节肿瘤及肿瘤样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7a3c99a79563c1ec5da71ad.png)
病理
n 起源于软骨及成软骨结缔组织的原发性恶性 骨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16%)。
n 肿瘤由成软骨细胞及软骨基织组成,内有纤 维组织分隔为大小不等的小房。分化好的软 骨细胞,沿小叶的边缘钙化,呈环形或半环 形;分化差的软骨细胞,无钙化或钙化少呈 云絮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n 骨样骨瘤: n 内生软骨瘤: n 非骨化性纤维瘤:
病理: n 好发于膜内化骨骨骼,颅盖骨、额窦和
筛窦。少数亦可发生于长骨即所谓“骨 旁骨瘤”。
致密型:肿瘤由致密骨组成 海绵型:肿瘤由松质骨组成。 n 致密型多于海绵型。
骨样骨瘤
n 病因不明,肿瘤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形成 的骨样组织构成。分为两部分:(1)瘤巢 0.5 - 2 mm;(2)周围的骨质增生硬化带。
n 肿瘤病变局限,多发生于骨干骨皮质,少发 生于骨松质。位于骨皮质的肿瘤,骨质硬化 明显;而松骨质的肿瘤,周围硬化较少。
n 好发于 10 - 20 岁的青少年( 75% ),男性多 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2 :1。多发生于下肢长 管骨,尤其胫骨和股骨。
n 病因不明,多认为与胚胎组织残留和异位有关。 好发于软骨生长活跃的部位,一般为单发。多发 性内生软伴畸形称Ollier氏病;多发性内生软骨瘤 伴多发软组织血管瘤称Maffucci氏综合症。
n 肿瘤呈分叶状,有纤维包膜包裹,内为透明软骨, 软骨可发生钙化。骨皮质变薄,内层常形成不规 则的骨脊, 肿瘤呈单房或多房。
n 病史长、发病缓慢。局部疼痛初为间歇性隐 痛,后转为持续性剧痛,夜间为甚,服用水 杨酸钠类药物可有明显的好转。患部隆起, 多有压痛,红肿不明显。
n 多为于胫骨和股骨骨干皮质,少数可发生于 骨松质。
n 骨皮质局限性增厚,密度增高,局部向骨外 膨隆,骨髓腔变窄,其中见较小的卵圆形低 密度透光区。干骺端骨松质的病变,瘤巢较 大、骨硬化轻微。
骨肿瘤鉴别诊断
![骨肿瘤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de4394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8.png)
骨肿瘤发生的部位: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良性恶性
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器官,但可引起压迫移
位;无转移
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可有专业
局部骨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楚,边缘锋利;
〔骨皮质变薄,膨胀,把保持其连续性〕
呈浸润性〔溶骨性〕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模
糊,边缘不整
骨膜增生一般无;〔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但骨膜新
生骨不被破坏〕
可有不同形式的骨膜反响且多不成熟,并可被
肿瘤侵犯破坏
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其边缘清楚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74941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2.png)
目录
• 骨瘤概述 •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 • 骨瘤的鉴别诊断 • 骨瘤的治疗与预后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骨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由成熟 的骨组织形成。
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颅骨骨瘤、 长骨骨瘤和扁骨骨瘤等。
发病机制与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 有关。
VS
详细描述
典型骨瘤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 形的骨质密度增高影,通常位于长骨干骺 端,呈单发或多发性。病灶边缘清晰,无 周围浸润,骨膜反应较少见。CT和MRI 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灶的形态、大小和范 围,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例二:不典型骨瘤影像鉴别诊断
总结词
不典型骨瘤影像需与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 良、骨巨细胞瘤等相鉴别。
药物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过程中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预后与康复
预后情况
骨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肿瘤的性质、分期、治疗方式等。一般来说,良性骨瘤 的预后较好,恶性骨瘤的预后较差。治疗后需定期进行复查,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
流行病学
骨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多见于成年人,男性略多于女 性。
临床表现与病程
临床表现
多数骨瘤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能 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病程
骨瘤的生长速度缓慢,病程较长,但 恶变的可能性较小。
02
骨瘤的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骨质密度增高影
01
骨瘤在X线平片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骨质密度增高影,
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
![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a13d3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2.png)
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骨性结缔组织是骨样骨瘤的主要来源,一般是由成骨细胞的骨样组织所构成。
所患骨样骨瘤的人群年龄段通常是在儿童和少年,男女比例一般在3:1,有夜间痛,进行性加重,口服阿斯匹林有止痛作用。
如果患者察觉自己符合骨样骨瘤的各项临床特点,应当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错过了治疗时间,那么很容易将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甚至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一、病理分析1.发病部位下肢长骨是病人在患有骨样骨瘤时,最为常见的发病部位,尤其是下肢部分以及股骨近端。
在有关于骨样骨瘤的发病部位分析报告中有介绍,其中有71%的病人肿瘤发生在长管骨部位,20%病人发生在手脚,还有9%的病人肿瘤发生在脊柱,除此之外,肿瘤发生在股骨与胫骨的病人有50%—60%,手部一般是在近节制骨和掌骨部分,脚部则是出现在跟骨和距骨。
病人通常是在脊柱后部结构出现骨样骨瘤,比如横突基底部、椎板和椎弓根,且椎体并没有过多累及。
2.临床表现2.1疼痛明显疼痛是病人在患骨样骨瘤时,最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夜晚时段最为明显,常常会出现局部持续性钝痛。
一般来说,骨样骨瘤在发病时疼痛常为中度,也有少数人会出现疼痛剧烈症状。
2.2肌肉萎缩骨骼畸形这种临床表现与病人患病年纪相关联,如果病人年纪小,骨骼生长也未成熟,那么患上骨样骨瘤则会出现肌肉萎缩以及骨骼畸形等症状,如果骨样骨瘤位于脊柱,便会出现斜颈、脊柱僵硬以及脊柱侧弯等症状发生,而位于关节的骨样骨瘤则可能出现关节局部压痛、肿胀,甚至是日常活动受到限制。
二、骨样骨瘤临床特点1.良性肿瘤骨样骨瘤虽然会使患者疼痛感显著,但是其并非恶性肿瘤,如果病人出现剧烈性疼痛且难以忍受,那么可以让病人服用水杨酸一类的药物,能够迅速达到止痛的效果。
除此以外,医生也可以让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切记不可饮酒,会加剧疼痛程度。
2.骨骼炎症反应不能因为骨样骨瘤不是恶性就对其放任不管,如果让肿瘤在体内一直生长蔓延下去,那么很容易造成严重的骨骼炎症反应,这个时候病人的疼痛感也会更加严重。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d2e0810c5da50e2524d7f83.png)
骨肿瘤和类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横向分类特点髓内:中心性骨肉瘤10-20岁,膝关节附近和肩关节附近。
临床:疼痛,血管怒张。
组织学:成骨型、成软骨型、成纤维型。
影像:软组织肿块+钙化瘤骨+溶骨性破坏病变+骨膜反应(日射状与Codman三角)。
并发症:1病理性骨折。
2肺转移。
鉴别:1骨端的,只要看到瘤骨+软组织+骨膜反应,基本上不存在鉴别。
注意成骨型骨肉瘤找到软组织很重要。
2骨干的:Ewing肉瘤,很相似,年龄更小,葱皮样骨膜反应,软组织相对于骨破坏更明显。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20-40岁,侵袭性强。
组织学:血管成分+充满血液的囊性间隙。
影像:溶骨破坏病变+无硬化+可有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
很像血袋子。
鉴别:ABC:多发液平+血液成分+膨胀+无软组织肿块。
纤维组织细胞性骨肉瘤:与MFH相似,30岁以上,长骨关节端。
影像:X线透亮性病变+瘤骨+软组织+少见骨膜反应。
鉴别:1 MFH:无瘤骨。
2骨巨:无瘤骨。
3纤维肉瘤:无瘤骨。
中心型软骨肉瘤30-60岁,骨盆或长骨的骨干或骨端。
影像:髓内膨胀性病变+软组织+软骨样钙化+扇贝样改变。
鉴别:1骨干时,内生软骨瘤:无软组织+膨胀不及中心型软骨肉瘤明显。
2骨端时,骨巨:无软骨样钙化。
纤维肉瘤和MFH 30-60岁,关节端偏心。
影像:特殊部位+骨溶解区+宽的移行带+软组织+很少反应性硬化+无骨膜反应。
其中MFH可借助于免疫组化溶菌酶和α1-抗胰蛋白酶阳性来识别。
鉴别:1纤维组织细胞性骨肉瘤:有瘤骨。
2骨巨:窄的移行带+强化。
3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血液。
Ewing肉瘤5-25岁,好发于长骨骨干,其次肋骨和肢带骨。
临床:类似骨髓炎,疼痛性肿块+发热。
影像:边界不清+渗出状或虫蚀状骨破坏+葱皮样骨膜发应+骨皮质香肠样改变+巨大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软组织强化。
鉴别:1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年龄小,3岁以下,而Ewing肉瘤常大于5岁。
2骨肉瘤:年龄偏大+瘤骨。
3淋巴瘤:年龄偏大+无软组织肿块。
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骨肿瘤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82874f24b35eefdc9d333d4.png)
64
(二)骨巨细胞瘤
临床: 年龄:20-40岁多见 性别: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表现:无特征性,局部疼痛、 肿胀、 ,压
痛,可有局部皮肤发热、静脉曲张
部位:好发于胫骨近端、股骨远端、及桡骨 远端
整理ppt
65
(二)骨巨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溶骨性横向偏心生长、边界清、无硬化边 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 位于长骨骨端,直达关节面下是其典型特点 病灶内可见骨嵴,呈皂泡样表现 无骨膜反应,病理骨折除外
3
骨破坏类型
• 地图样骨破坏 • 虫蚀样骨破坏 • 穿透样骨破坏
整理ppt
4
整理ppt
5
整理ppt
6
整理ppt
7
病变大小、形态、边缘
• 大小:恶性骨肿瘤发现时较大,良性小 • 形态:恶性骨肿瘤多沿纵轴生长 • 边缘:恶性骨肿瘤生长快,边缘模糊;良性生
长慢,边界清楚,合并周边硬化
整理ppt
8
25
整理ppt
26
整理ppt
27
整理ppt
28
整理ppt
29
整理ppt
30
整理ppt
31
骨干旁骨肉瘤
• 发生于骨膜, 位于骨干, 向骨外生长 • 发病年龄高 • 手术后复发率高
整理ppt
32
整理ppt
33
整理ppt
34
• 尤文氏肉瘤: • 典型表现位于骨干, 穿透样骨破坏 • 分层状 “葱皮样” 骨膜反应 • 软骨肉瘤 • 年龄>40 • 出现骨或软组织肿块, 合并不定形骨
• 窄: 指边界清楚,可用铅笔勾出
• 宽: 边界模糊, 不能用铅笔勾出
整理ppt
87
整理ppt
骨样骨瘤如何诊断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如何诊断骨样骨瘤](https://img.taocdn.com/s3/m/b3d1dc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b.png)
MRI检查适应症:适用于骨样 骨瘤的诊断和评估,特别是对
于复杂部位的骨样骨瘤
MRI检查注意事项:检查前需 去除金属物品,保持安静,配
合医生指令进行呼吸和动作
骨扫描
骨扫描可以显示骨骼的代谢活 动,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 存在和程度。
骨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用于检测骨样骨瘤等 骨骼疾病。
骨扫描的优点是可以早期发现 疾病,以便及时治疗。
骨样骨瘤的诊断
汇报人: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骨 样 骨 瘤 的 影 像 学 检 查 03 骨 样 骨 瘤 的 病 理 学 诊 断 04 骨 样 骨 瘤 的 临 床 表 现 和 诊 断 标 准 05 骨 样 骨 瘤 的 实 验 室 检 查 06 骨 样 骨 瘤 的 诊 断 流 程
04
病理学检查:活检或穿刺,观察骨 样骨瘤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
0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体态、关节 活动度、肌肉力量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
03 观察骨样骨瘤的形态、位置、大小
等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
05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综合判断是否为骨样骨瘤
诊断评估
添加 标题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 职业、生活习惯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 :检测AFP、CEA 、CA125等肿瘤 标志物
血液病检查:观 察白血病、淋巴 瘤等血液系统疾 病的指标
尿液检查
尿 常 规 检 查 : 尿蛋白定量:
观 察 尿 液 颜 检测尿液中的 色 、 透 明 度 、 蛋白质含量 比重等
尿糖检测:检 测尿液中的葡 萄糖含量
尿沉渣检查: 观察尿液中的 细胞、管型、 结晶等
骨样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样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a81e1b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1.png)
X线及CT表现
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分型不同硬化程度不 同:骨皮质型>骨膜下型>松质骨型。
瘤巢的确定是诊断的关键,小巢常被周边 骨质增生硬化而掩盖,薄层CT是目前显示瘤 巢的最佳方法。
MR表现
肿瘤未钙化部分在T1WI上呈低到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钙化部分均呈低信号。 增强后多数瘤巢强化明显,少数可呈环状强化。 肿瘤周围骨髓和软组织常有充血和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 并可有一定程度强化。 部分肿瘤周围可伴有邻近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症。
谢谢
男,13y,右 肱骨上段,骨 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软骨母细胞瘤
多见于青少年,病灶多位于干骺愈合前的骨骺。 轻度膨胀,中心部分常可见斑片状、环形或半环形的钙化。 边缘可见硬化边。
小结
多见于10-25岁,85%为骨皮质型。 病灶区疼痛,夜间或休息时为甚,服水杨酸类药物缓解。 瘤巢,直径小于1.5cm,内可见骨化或钙化。 瘤巢周围不同程度的硬化环、皮质增厚和骨膜新生骨。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发生率为75%,表现为病灶区疼痛,夜间或休息 时为甚,服水杨酸类药物缓解。
骨骺未愈合者可出现局部骨发育紊乱、肌肉萎缩,甚至明 显畸形。
病灶位于脊柱者,可伴有脊柱侧弯;位于关节囊内骨质者, 可出现关节肿胀积液。
病理表现
瘤巢中心以网织骨为主,其内血管丰富,含有放射状骨小梁 和不同程度钙化或骨化,骨小梁边缘有成骨细胞或少数破骨细胞。 瘤周可见粗大的、不规则的硬化性
初期以成骨纤维及成骨细胞为主,伴有丰富的血管,但 骨质形成稀少。 中期则形成骨样组织较多。 成熟期以网织骨为主要成分。
影像分型
根据瘤巢的位置分为3型,即骨皮质型、松质骨型和骨膜下型。
骨皮质型
骨膜下型
松质骨型
骨样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样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0dce57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9.png)
骨样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录CONTENTS1 概述2 临床与病理3 影像表现4 鉴别诊断5 小结PART.01概述ü1935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成骨性肿瘤,第三常见良性骨肿瘤。
ü占全部骨肿瘤的2-3%,占良性骨肿瘤的10%-12%。
ü多为单发,罕见>1个病灶,称多中心性或多灶性骨样骨瘤。
ü病理上与骨母细胞瘤表现有重叠。
WHO(2013)版骨肿瘤分类ü10-35岁多见,90%<30岁。
ü好发于男性,男:女=2-3:1。
ü部位:50%股骨和胫骨,股骨颈最常见,但可以发生于任何骨和骨的任何部位(干骺端、骨干、骨端、皮质、髓腔、骨膜)。
ü大部分起源于皮质(85%),也可位于髓腔和骨膜下。
ü治疗:药物可缓解症状,手术彻底切除瘤巢,防止复发。
PART.02临床与病理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临床表现ü典型症状发生率为75%,表现为疼痛,夜间加重,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
ü机制:病灶内高水平的前列腺素E2(阿司匹林可抑制)。
ü近骺板病灶会加速生长,造成骨不对称或畸形。
ü位于关节囊内者,可出现关节肿胀积液。
ü病灶位于脊柱者,可伴有脊柱侧弯。
ü瘤巢: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红褐色(富含血管)。
ü瘤巢常<1.5cm,也可以达2cm。
ü瘤巢不同的密度取决于矿化的程度,可表现为脆的、柔软的、颗粒样,甚至完全硬化。
ü瘤巢:由骨样组织或矿化的未成熟骨组织构成,其微小梁与不规则的骨样基质岛和骨岛被富含血管的纤维基质包饶,基质内常有明显的成骨与破骨细胞。
ü瘤巢周围的硬化:由粗大的、不规则的硬化性骨小梁或致密骨构成,表现为不同的成熟类型。
ü免疫组化:肿瘤性骨母细胞SATB2(+)。
2017.10.26骨样骨瘤病例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7.10.26骨样骨瘤病例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3a0ad3da5e9856a561260bf.png)
• 无图片
鉴别诊断
• 骨母细胞瘤:
• 病理组织学上,细胞特征几乎一样,只是骨母细胞瘤的骨母细 胞更丰富,新生血管更多,鉴别困难; • 鉴别点,瘤巢位于皮质内,小于2cm,反应性骨硬化多,临床 典型疼痛特征; • 骨母细胞瘤的病灶大,位于骨松质多,反应性骨硬化壳较薄, 以脊柱多见,尤以椎弓根易先受累。
诊断要点
• 青少年多见 • 男性多于女性 • 好发于长管状骨,股骨、胫骨多 • 临床表现,夜间疼痛、夜间疼痛加重,服用止痛药后迅速缓解 (水杨酸类药物) • 影像表现:瘤巢,小于2cm圆形/椭圆形伴中心工会及周围反应 性骨质硬化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单发内生骨疣
• 无周围硬化 • 无疼痛 • 手、足短小骨多发
鉴别诊断
• 动脉瘤样骨囊肿 • 好发长骨干骺端及脊椎骨附件 • 大小不一,薄壳 • 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其内有骨嵴/间隔 • 骨皮质硬化不明显
有 劳 损 病 史
鉴别诊断
• Brodie 脓肿 • 低密度的“巢”样影,多位于髓腔/松质骨;多有感染史, 局部红肿热痛的炎性表现,常反复发作,注射造影剂 无强化。 • 骨样骨瘤:瘤巢多位于骨皮质;无感染史,局部无红 肿热痛的炎性表现,瘤巢血运丰富,可明显强化。
影像学表现——X线与CT 表现
左图平片,右图CT冠状位重建
• 典型的表现为瘤巢多为小于 2cm, • 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 • 半数以上内部件更换或骨化现 象,周
• 围反应性骨质硬化,骨小梁模 糊。
CT图 皮质型
平片
松质骨型
平片
髓腔型
发生于脊柱
影像学表现——MRI
• 瘤巢在T1加权像上呈低到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低、 中等或高信号,内部钙化或骨化明显者则大部分为低信 号 • 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呈低信号,增强后多数瘤巢强化明 显,少数瘤巢可呈环状强化。 • 瘤巢所在骨皮质增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
病 理:
• 镜下所见: • 由骨母细胞机器产生的骨样组 织 • 新生骨小梁混合而成, • 富血管性支持组织
临床症状与体征
病人有感染病史及临床
鉴别诊断
慢性硬化性骨髓炎(Garre型) 疼痛性质与骨样骨瘤不同,为间歇性; 骨干皮质广泛增生,对称性; 一般无脓肿及死骨,无瘤巢,髓腔可狭窄闭塞。
髓 腔 狭 窄 闭 塞
淋 巴 瘤
治疗原则
• 非手术治疗 • 症状轻不能手术的,水杨酸对症治疗,3--5年瘤巢骨化,症状消失 • 手术治疗 • 整块切除(彻底),局部刮出(易复发) • 术中CT型臂导航,准确定位病灶,实时验证,使手术创口减小, 复发率减低。
影像学表现——X线与CT 表现
左图平片,右图CT冠状位重建
• 典型的表现为瘤巢多为小于 2cm, • 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 • 半数以上内部件更换或骨化现 象,周
• 围反应性骨质硬化,骨小梁模 糊。
CT图 皮质型
平片
松质骨型
平片
髓腔型
发生于脊柱
影像学表现——MRI
• 瘤巢在T1加权像上呈低到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低、 中等或高信号,内部钙化或骨化明显者则大部分为低信 号 • 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呈低信号,增强后多数瘤巢强化明 显,少数瘤巢可呈环状强化。 • 瘤巢所在骨皮质增厚
鉴别诊断
• 动脉瘤样骨囊肿 • 好发长骨干骺端及脊椎骨附件 • 大小不一,薄壳 • 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其内有骨嵴/间隔 • 骨皮质硬化不明显
有 劳 损 病 史
鉴别诊断
• Brodie 脓肿 • 低密度的“巢”样影,多位于髓腔/松质骨;多有感染史, 局部红肿热痛的炎性表现,常反复发作,注射造影剂 无强化。 • 骨样骨瘤:瘤巢多位于骨皮质;无感染史,局部无红 肿热痛的炎性表现,瘤巢血运丰富,可明显强化。
骨样骨瘤影像诊断
周玲 2017.10.26
概述
•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成骨性肿瘤;骨样骨瘤是一种 良性成骨性肿瘤; • 好发年龄,30岁以下青少年; • 性别:男性、女性比为2:1 ‘
• 好发部位:长管状骨多见,也可见于脊柱的 附件,以胫骨、股骨最常见 • 临床:夜间痛,服用止痛药可以减轻
病理
• 大体病理分型:皮质型、骨松质型、骨膜下型 • 病灶可以完全位于骨皮质内,也可以在皮质的内侧 面,皮质与骨膜间,或在松质骨内 • 长骨的病变多在皮质内,短骨的病变常在松质骨中, 脊柱的病变侧常位于椎弓或小关节突 • 肿瘤呈卵圆形/圆形,周围骨质有清楚的边界及硬 化 • 大多数是肉芽肿型,切面砂粒炎均质性棕红色
骨松质型: 瘤巢位于松质骨内,仅在瘤巢周围有轻度至中度硬化边缘, 瘤巢中央可出现更换,也可由骨膜反应 髓腔型: 骨内膜增生硬化较明显,可使髓腔变窄
影像学表现——X线与CT 表现
• 骨膜下型(骨膜旁型): 少见,瘤巢周围有轻度硬化,中央瘤巢可使骨皮质表 现有轻度压迹
影像学表现——X线与CT 表现
CT可以清楚显示瘤巢的大小、位置和中心 的钙化,瘤巢中心血运丰富,增强后有明显强 化;多平面重建薄层,可以多方位清楚瘤巢及 局部骨皮质情况,目前由于平片。 复查以平片为主,经济负担低。
病理
• 组织学检查 • 由骨组织、骨样组织混合而成,富于血管基质, • 中期在成骨细胞间有骨样组织沉积,并有不同程度 的钙化 • 成熟期,特征为致密的不典型的骨小梁形成,即非 板样也不是纺织状
骨样骨瘤发展分期
• 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初期、中期、晚期(成熟期)
• 初期:镜下间成骨纤维及母细胞为主,伴有丰富的血管,但骨质形成稀少,瘤巢
影像表现
• X线片:股骨中段局限性骨皮质增厚,中心区隐约见骨密度减 低区,边缘模糊
• C T :右股骨中段骨皮质局限性增厚,后部见直径约6mm骨密 度减低区,内无钙化,周围无硬化边
• MRI:T2-tse-fs-dixon序列,骨皮质增厚,在后部见小圆形高信 号,直径约6mm,边缘清楚,周围见少许稍高信号;t2-tirm序 列显示骨髓腔呈高信号,范围达股骨上下干骺端,瘤巢为椭圆
诊断要点
• 青少年多见 • 男性多于女性 • 好发于长管状骨,股骨、胫骨多 • 临床表现,夜间疼痛、夜间疼痛加重,服用止痛药后迅速缓解 (水杨酸类药物) • 影像表现:瘤巢,小于2cm圆形/椭圆形伴中心工会及周围反应 性骨质硬化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单发内生骨疣
• 无周围硬化 • 无疼痛 • 手、足短小骨多发
骨样骨瘤影像——X线 CT MRI PET/CT
小结
• X线、CT容易漏诊;MRI容易误诊 • 没有瘤巢的病灶也要引起注意 •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 • 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 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 MRI能敏感显示瘤巢周围骨髓内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 但是可能造成误诊,结合平片或CT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 治疗原则:非手术与手术,手术可刮出,可整块切除
放射性核素扫描
• 活动期表现为广泛的放射性核素浓聚 • 由于瘤巢和反应区均摄取放射性核素,所以核 素浓聚范围大大超过X线所示的瘤巢范围
T1WI T2-tirm
T1WI
T2-tirm
左图 T1 WI
有图 T2 WI
典型病例1
• 病人男性,19岁, • 临床症状: 无诱因右大腿间歇性疼痛,以夜间疼痛加重为著,口服止痛药物可 缓解,无红肿热痛,活动无受限。病史一年。 无病理诊断,拟北京积水潭内后骨膜均匀线样稍高信
号软组织信号正常
平片
左图CT 轴位 右图 CT重建
上图 T2dixo n 左下图 T1WI 右下图 T2-
典型病例2
• 女性 12岁
• 临床症状:右侧前臂疼痛半年,查体,局部皮肤稍红胀, 白细胞不高
第一次平片
CT图像
CT图像
骨窗
MRI 图像
• 无图片
鉴别诊断
• 骨母细胞瘤:
• 病理组织学上,细胞特征几乎一样,只是骨母细胞瘤的骨母细 胞更丰富,新生血管更多,鉴别困难; • 鉴别点,瘤巢位于皮质内,小于2cm,反应性骨硬化多,临床 典型疼痛特征; • 骨母细胞瘤的病灶大,位于骨松质多,反应性骨硬化壳较薄, 以脊柱多见,尤以椎弓根易先受累。
• 病程有特征性,疼痛出现较早,病初期为间歇性疼痛,夜间 疼痛或夜间疼痛加重,且症状多数在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后速 速缓解 • 后期疼痛加重,呈持续性,任何药物不能使之缓解,疼痛多
局限
• 软组织可肿胀,但受累区很少 • 少数宁日也可以没有疼痛症状 • 病灶较小时,疼痛可伴有血管运动型反应,如皮温增高和多 汗 • 疼痛不一定限于患区,也可以放射至临近关节
影像学表现——X线与CT 表现 • 骨皮质型:
• 瘤巢位于骨皮质内的圆形或椭圆形,小的低密度阴影, • 其内可以见到高密度点状钙化 • 外围有致密的反应骨,反应范围一般呈所形,也可呈不 对称装,严重时可将瘤巢掩盖而不显示 • 以薄层、多平面重建显示病变清楚 • 活动期时,增强扫描,瘤巢可有强化
影像学表现——X线与CT 表现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