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主动积极地发言,已成为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大问题。
教师课堂教学思路要别具匠心,激发兴趣;用赏识的语言“粘”住儿童;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加强积累,保证学生课堂有话可说。
师生共同努力,在克服胆怯心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
标签:小学语文课堂发言能力策略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是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学生主体活动的能力。
可是当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发言、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缺少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热情已经成为学习语文的阻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更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进行学习。
因此,做好学生发言中胆怯心理的疏导,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尤为重要。
一、教学思路要别具匠心作为教师,我们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我们在备课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别出心裁的教学思路,不照搬教学设计,不拘泥于其他教师上课的模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也能产生新鲜感,敢说、爱说,乐于主动参与。
弘扬个性,点燃语文课堂发言的激情。
课前五分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积极心态的相关故事与名言,如《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花生的故事》《靠自己》《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只蜘蛛和三個人》等,在故事的讲授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进行情感交流。
边霞在《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中指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儿童文化精神,实质上就是游戏精神,即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
提高小学生发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生发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引言:小学生的发言表达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发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因此,提高小学生发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发言表达能力。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小学生的发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来营造这样的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激发他们的发言欲望。
二、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发言表达的基础,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他们发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是发言能力的核心。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辩论赛或演讲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演讲培训班或口才比赛,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培养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发言表达能力的延伸和提升。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思维、表达观点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写作技巧和提供写作反馈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写读后感或写小作文等,让他们有机会进行自由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注重情感培养情感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发言表达能力同样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来促进他们的发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讲话能力-学生的讲话能力的培养方法3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讲话能力-学生的讲话能力的培养方法3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讲话能力-学生的讲话能力的培养方法1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
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
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
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因为词汇贫乏,未能较快地语言。
老师不要直接指出学生所犯错误,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
这样会挫伤学生交际的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
小学生年龄小,都喜欢听表扬。
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说话,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你说得真棒!”“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小五星、大红花、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常奖励给学生的,学生听到表扬,得到奖励,十分高兴,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十分喜欢口语交际活动。
对于学生说得特别好的,我会请他到台前说给大家听,并向大家介绍经验,孩子表现欲强,看到别的同学到台前去说,自己也暗下决心,努力加油,争取也到台前说给大家听。
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赞美蕴涵着老师的鼓励、教育与评价,蕴涵着老师的爱心和期望,一味的批评训斥他们会使他们丧失自尊,不求上进。
”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
”人人都希望听到赞美,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如何培养学生的讲话能力-学生的讲话能力的培养方法2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
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言稿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言稿能力
《培养小学生发言稿能力》
小学生的发言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发言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来帮助小学生提高发言能力。
首先,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发言。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
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班会表演等,让他们有机会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发言才能。
其次,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培养发言能力的活动。
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讨论新闻事件、电视节目或者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与同学聚会、参加活动小组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专门培养发言能力的课程,如演讲技巧、辩论训练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发言技巧,如清晰地表达观点、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肢体语言等。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发言稿能力是需要老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的事情。
通过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进行家庭讨论、参加
社交活动和开设专门的课程,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发言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如何培养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演讲和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职场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还能够增进他们的思维逻辑和口头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重要的技能。
一、提供公开演讲的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演讲和表达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增加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演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小组讨论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发言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还可以安排小组或个人演讲来展示他们对特定主题的理解和研究。
三、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学校可以提供一些专门培训学生演讲和表达能力的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演讲技巧、口才训练、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培训,学生可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演讲能力,并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演讲和表达能力。
例如加入辩论社团、戏剧社团或文学社团等。
这些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演讲和表达能力。
五、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演讲和表达的兴趣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兴趣时,他们自然会更积极地参与演讲和表达活动。
六、提供反馈和指导学生在进行演讲和表达时,教师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建议,可以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演讲和表达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经验,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和培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学生才能够在演讲和表达方面取得进步。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将会不断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呢?首先,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言机会。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提问或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发言。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这样,学生就有机会练习发言,并且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反馈。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提供有效的建议。
比如,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检查发言的流畅度,提醒他们注意语调和语气,或者帮助他们总结发言的要点。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反馈的帮助下改正自己的问题,并在以后的发言中避免同样的错误。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模仿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
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优秀的演讲或辩论,让他们学习优秀的发言方式。
同时,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模拟发言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练习发言。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模仿和模拟的过程中,熟悉发言的流程,并在以后的发言中更加自信。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和讨论影片或文章来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
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发言的相关影片或文章,并讨论其中的内容。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总结发言的要点,并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观看和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发言的要领,并培养自己的发言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策略,我们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足够的发言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反馈、进行模仿练习和观看和讨论影片或文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言稿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言稿能力培养学生发言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因为良好的发言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下面我将提供一些方法,帮助教师和家长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
1. 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要提高学生的发言能力,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他们更主动地发言。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辩论或演讲比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言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胆识和自信心。
2. 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发言能力,首先需要有扎实的语言能力。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学生的语言学习,帮助他们扩大词汇量,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或书籍,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3. 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发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和家长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思维导图、逻辑思维等课程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表达观点时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4.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发言能力还与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所以教师和家长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培养发言能力。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舒适的讨论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言信心。
5. 注重个性发展最后,教师和家长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发言风格。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所以教师和家长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培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发言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提供多元化的培养方法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发言能力。
希望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
培养学生有效的演讲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有效的演讲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演讲表达能力是一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技能。
通过培养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并展示自己的才华。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演讲表达能力。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演讲表达的技巧和要点,同时也需要有机会进行实际的演讲练习。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演讲理论知识,并安排学生进行演讲实践。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演讲技巧,提高自己的演讲表达能力。
二、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培养演讲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互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演讲。
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演讲能力,并培养他们在公共场合表达观点的能力。
三、提供反馈和指导学生在演讲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可以在学生演讲结束后,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具体的建议。
例如,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在演讲中表达观点不清晰的地方,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互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演讲表达能力。
四、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利用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辅助演讲表达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播放优秀演讲的视频素材,通过学习观摩优秀演讲者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提供演讲的范例。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例如录音设备和演讲评价软件,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改进演讲表达能力。
五、培养自信心和意志力演讲表达能力的培养除了技巧训练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肯定和赞赏学生的努力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演讲任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和坚持能力。
通过培养自信心和意志力,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演讲表达的压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发言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学校和家庭都把提高学生发言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但是由于语文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发言能力的提高仍然有待加强。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者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言能力的表现进行观察,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 创设有利的语文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创设一种轻松、友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加强讨论: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就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
3. 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发言能力。
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策略研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渐被新课程理念所代替,课堂教学手段、方法也逐渐变得妙趣横生,教师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有了诸多可喜的变化,尤其是语言表达方面,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尊重学生学情,营造某的氛围,注重对话与交流,发展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时发言很积极,有的上课时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会大声的喊“我!我!我!”,有的甚至于站起来很是激动。
而到了中、高年级,尤其到了高年级后,更多的课堂还是气氛沉闷,学生发言不积极,就普遍变得“沉默寡言”了,往往是几个尖子生垄断课堂,绝大多数学生都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小,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语言啰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大有我就是不说话,你能将我怎样的趋势。
这一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在我们农村小学更是突出。
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教师只能进行“一言堂”或“钓鱼式”教学,课堂发言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弄得教师满头大汗满堂灌,学生却听得心不在焉。
这不仅弱化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造成“低效课堂”,而且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课堂发言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它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所以不重视学生的课堂发言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还会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其将来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尤其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他们以后要走出农村,走进城市。
本身他们之间就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他们连言语交流都不会的话,即使再会学习也没用。
学生不举手发言对策方法

学生不举手发言对策方法一、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1.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舒适和安全。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认可。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提供激励和奖励机制1. 设立奖励制度,如最佳发言奖、优秀提问奖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1. 使用小组讨论、问题导向的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1.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准备,不要过早打断他们的思维过程。
2. 组织适当的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练习发言。
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1. 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2. 给学生提供演讲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
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不同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发言障碍。
七、与家长沟通合作1. 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2. 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要解决学生不举手发言的问题,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激励和奖励机制,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与家长进行合作。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克服发言障碍,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中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中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令人担忧的现状。
学生到了高年级,尤其是六年级,课堂发言的人寥寥无几,弄得教师只能满堂灌。
往往是教师教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心不在焉。
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下降危害不仅如此,而且弱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造成“无效课堂”,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学生负担加重。
2.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发言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堂发言,因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且一般围绕一个主题,颇类似于即兴的主题演讲。
有课堂发言习惯,且有能力进行较好发言的学生,其口头语言能力也是比较强的,而且也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3.语文学习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参与。
课堂发言的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
主动、积极发言的学生,总是十分专注于课堂学习,注意聆听教师、学生的每一句话语,并能仔细领会话语的主题,把有关的意思内化为自身的思维,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有效的、能促进学生真正发展的。
二、研究目标1.通过调查研究,把握现在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2.指导学生课堂发言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的习惯,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能力。
3.改进教师的教学,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特别要设计好提问,使提问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能让同学们在自己经验、知识背景基础上,作出合理的思考、回答。
三、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
设计一份调查问题,了解学生现在对待课堂发言的心理态度,探讨促进学生积极发言的办法、措施。
2.行动研究法。
教师们立足课堂,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回答问题,交流信息,使课堂发言向同伴合作学习、交流拓展。
3.经验总结法。
经过一定阶段的研究,每位教师进行专题小结,总结经验,反思问题,使研究向纵深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科的拓展,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表达、沟通和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他们对课堂学习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
让学生通过课堂发言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提高其学习效果,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言论表达的热情,培养其思考能力和把握话语权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
1、充分利用作文指导
从指导学生课堂发言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作文教学,做到学以致用,在作文内容、文章结构、文言文表达等方面都有注意到学生的发言能力,用作文指导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
2、平时鼓励发言
小学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言,通过多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逐渐习惯自己的发言表达,鼓励发言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投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
3、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言论民主、注重自我表现的角度来树立正确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主观想法,把学生发言的表达能力当作宝贵的财富,指导学生想一想、思考一下,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的主张权和表达权。
三、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激发学生言论表达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把握话语权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怎样改善我在课堂上的发言能力

怎样改善我在课堂上的发言能力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然而,对于许多同学来说,面对整个班级或教师的注视,发言常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所以,怎样改善在课堂上的发言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充分准备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提高发言能力的第一步。
了解课程的内容和背景,阅读与讨论话题相关的资料以及思考自己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准备,你将会增加自信,对于发言内容也会更有把握。
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参与课堂讨论是提高发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开展讨论时,不要害怕犯错误或者担心别人的评价,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或发表观点。
在发言过程中,尽量使用明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注意尊重他人的意见。
通过积极参与讨论,你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多听他人发言在课堂上,多倾听他人的发言也是提高发言能力的一种方式。
通过倾听他人的观点,你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思考方式,也可以借鉴他人的表达方法和技巧。
同时,在听取他人发言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你的思维敏捷度和辩证能力,为自己的发言提供更多的素材。
四、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发言的重要基础。
要相信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价值,相信自己的发言对于课堂的讨论是有积极作用的。
无论是否得到他人的认同,都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害怕争辩。
通过良好的发言表达和自信的形象,你将能够赢得他人对你观点的认可。
五、参加辩论或演讲活动参加辩论或演讲活动是提高发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你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会去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竞争,你可以更好地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发言能力。
六、反思和改进在课堂上发言后,及时反思自己的表达和观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发言能力。
通过反思和反馈,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找出改进的方法。
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一、引言话说在课堂上,同学们个个都是学霸,但是发言的时候却总是鸦雀无声。
这可怎么办呢?咱们得想个办法,让大家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那么,如何培养同学们的课堂发言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提高自信心要让同学们敢于发言,就得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有句话说得好:“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所以,我们要让同学们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别人倾听的。
怎么才能提高自信呢?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表扬鼓励:在课堂上,老师要及时表扬那些敢于发言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也要鼓励那些没有发言的同学,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小组讨论: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样,同学们就会逐渐克服紧张情绪,变得更加自信。
3. 角色扮演:可以安排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同学们模拟不同的场景进行发言。
这样,他们就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培养思维敏捷要让同学们善于发言,就得培养他们的思维敏捷。
有句话说得好:“思维敏捷的人,总是能够抓住机会。
”所以,我们要让同学们学会快速地思考问题,找到合适的论据和观点。
怎么才能培养思维敏捷呢?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激发兴趣:让课堂内容与同学们的兴趣相结合,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投入,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敏捷。
2. 提问引导: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
这样,他们就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3. 创新思维:鼓励同学们敢于尝试新的观点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这样,他们在发言时就会更加有新意,更加吸引人。
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同学们善于发言,就得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我们要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怎么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词汇积累: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记单词,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言稿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言稿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发言能力引言:发言是指在特定的场合或者交流环境中,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培养小学生发言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信沟通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发言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为什么培养小学生发言能力的重要性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发言,小学生可以练习语言的运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发言,小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增强自信心:通过发言,小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强自信心。
4.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发言,小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讨论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发言能力的方法1. 提供发言机会: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发言能力,我们首先需要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
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讨论或辩论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醒他们要注意发言的机会。
2.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发言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语言训练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口语表达的练习,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发言能力。
3. 培养思考能力:除了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还需要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以鼓励他们多读书,多接触不同的知识和观点,开阔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提供反馈和指导: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发言的方式和内容。
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入讨论。
5. 鼓励学生参与培训和比赛: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发言能力,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发言培训和比赛。
可以选择一些针对小学生的发言培训班或者组织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发言能力。
怎样教孩子上课堂发言稿

怎样教孩子上课堂发言稿教孩子如何上课堂发言一、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而在课堂上,发言更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因此,教会孩子如何在课堂上发言,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文将介绍如何教孩子在课堂上发言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二、为什么要教孩子上课堂发言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发言,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和声音是受到尊重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
2. 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在发言过程中,孩子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发言的方式,孩子可以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增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发表观点是和他人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5. 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发言的过程,可以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三、如何教孩子上课堂发言1.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首先要培养孩子对学习和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只有对知识充满热情,才能让孩子愿意参与到课堂上的讨论和表达中来。
2. 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在教孩子上课堂发言的过程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孩子的观点和思想可能在成人看来并不成熟,但这并不妨碍孩子真情实意的表述。
3. 鼓励孩子多多听取他人的观点在课堂上发言之前,可以先鼓励孩子多多听取他人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给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准备时间。
4. 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孩子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的过程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急于打断孩子的发言,也不要嫌孩子的发言时间太长而打断孩子的表达。
5. 学会夸奖和鼓励孩子在孩子发表观点之后,要学会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无论孩子的观点是否正确,都要给孩子表达观点的勇气和尝试的心情。
6. 帮助孩子理解如何批判性思维在教孩子上课堂发言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理解如何批判性思维,即如何批判地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策略

培养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策略学生的课堂表达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表达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课堂表达能力是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培养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的策略。
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培养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课堂表达感兴趣并积极参与。
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图表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策略二: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机会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达技巧,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形式来实现。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与他人交流和表达,从而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策略三:提供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是培养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在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表达能力。
策略四: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课堂表达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促使他们提出有深度和新颖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和讨论,培养他们对不同观点的理解与尊重,从而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策略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阅读与写作是提高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写日记、写读后感等,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课堂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机会、提供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鼓励学生多读多写等策略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地对话和交流。
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孩子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是听、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反映。
但是,在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发言时害羞、胆怯,课下却唧唧喳喳。
课堂上却闭口不言。
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是不敢发言,这是为什么呢?我和同事们探讨,他们也深有同感。
我上网查资料、看书籍,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实践,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体会,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消除害怕感
“因害怕出错”不敢发言的学生大有人在,特别对后进生来说,更是愿意做一个听众,他们把老师的提问当作“伤心事”;也有一些学生想说但又怕别人取笑自己,从而害怕发言。
对此,影响发言能力。
这样如此循环,学生的发言水平得不到发展。
课堂上让学生回答出错是正常现象,老师不应粗暴的对待,而是应该采取恰当的评价。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创设和谐的氛围
在发言中,不让学生感到忐忑不安,而是发言感到快乐,应从以下入手:
(1)允许学生们出错,把他们的出错当成一种资源。
(2)少批评,多鼓励。
(3)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见解不同要包容,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
(4)对话交流、敞开心扉,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一样是在学习。
2、关注学生内心情感
当学生发言有误时,老师从倾听方面来捕捉学生身上的信息以及内心变化。
如是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欠缺,从而恰当评价。
不过,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一听到不对的地方就打断学生,这样既不礼貌,也会伤害学生,同样纠正不了错误。
记得有一次,我在讲《下雨了》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先试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我环视四周,把眼睛集中到平时不善言语的一个学生身上,我让他来回答,这位学生面露难色,极不情愿的站了起来。
嘴里小声说:“我不知道。
”我说:“你在家没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他低下了头。
我想发火,但压住了火,我引导他,给他提供一定的方式去说。
我说:“按照老师刚才说的方式你来叙述一下,老师相信你。
”他看着我,鼓起勇气,说了起来。
从这件事中,我发现对学生课堂表现要有一定的方法,它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尊重,自信心也会提高。
二、课堂上调动学生发言兴趣
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
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内化。
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因素。
因此,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口语表达能力。
使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一种手段。
这样学生思维被调动。
课堂氛围也活跃,课堂效果会提高。
如在教学一个口语课《平凡事物中发现美》这个训练时,我设计了说话训练。
让每位学生参与,畅所欲言。
在教学时,后进生我更是不离不弃。
给他们要求稍低一些,可以说几句话或一小段内容,只要把中心说出来。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把内容说完整,有条有理。
然后学生之间交流。
特别是对后进生只要能大大方方,站起来敢于发言,我就表扬。
以此提高他的自信心。
随即,小组之间再进行小比试。
要求:“大大方方,声音响亮,叙述得体”。
这样学生之间发言精彩的就会脱颖而出。
特别是小组内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互助说。
好的学生会有成就感,后进生也感到同伴对他的信任,发言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因为每个学生的发言差异不一样。
说的不的学生教师多鼓励、引导,练习反复去说。
也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相信你,你能行。
”“你提高我为你高兴,”“你回答不上来,不要气馁,再来一次。
”总之,学生们听到这些语言,上课的情绪会被调动,发言也会踊跃。
三、发言权公平,不垄断,以此带动不爱发言的学生。
课堂上,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发言胆大。
老师一提问题总是抢先一步。
教师如果不稍加控制,就会无形之中造成这些学生对于发言的垄断,其他同学没法施展发言机会。
久而久之发言积极性也消失了,有位教师说,平时,老师一提问题,发言快的抢先。
其他学生没有机会。
课堂上中出现极少数人发言。
大多数冷场看到这种情况,为了挽回这个局面,我与班级学生来了个约定:为了让每位学生都照顾到,都有发言机会。
以后你们举三次手才可以获得一次发言机会,有创意,再奖励一次。
这样做,既照顾发言快的学生是情绪,有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更多的是让其余同学也参与其中,享受发言的乐趣。
如:有一次,我班的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发现积极的学生首当其冲,不善言语的学生或后进生闭口不答,只当听众。
面对这种情景,我让发言积极的学生去帮助不善发言的。
讲课前,我总要和他们谈天,并采取相应奖励的措施。
发言积极和不发言的配合。
如果谁回答不上来。
你的同伴就会帮你。
你们就有奖励,获得“一个小红旗”或“一个拥抱”。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
特别是不爱发言的更有信心。
因为让他们感到了发言权的公平。
老师是一碗水端平的。
总之,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了,那么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提高。
所以,积极发言使学生上课认真,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并动脑筋。
不仅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锻炼口才和胆量。
为学生的成长做一个铺垫。
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不但是新课程倡导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