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科技城管委会,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

《绵阳市“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6月17日

绵阳市“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为优化我市医疗资源配置,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健康需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绵阳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年)(2014年修订版)》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设置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市对医疗卫生服务投入不断加大,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明显改善,医疗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能力居全省第二位。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417个,其中医院(含妇幼保健院)83所(公立医院49所,民营医院34所)。全市病床总数30397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病床6.5张。全市从事卫生行业人员3718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157人;有执业(助理)医师10945人、注册护士11184人、全科医生592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医师2.34人、注册护士2.39人。基层卫生网点有乡村医生3336人。

1.公立医院。

(1)市级医院(妇幼保健院)5所。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所、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1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

- 2 -

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1所。

(2)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44所。其中:综合医院17所(三级医院6所、二级医院11所)、专科医院10所(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9所)、中医医院8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5所)、妇幼保健院9所(二级甲等5所、二级乙等3所)。

2.民营医院。全市现有民营医院34所,其中:综合医院27所(二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乙等医院2所)、专科医院6所(三级乙等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1所)、中医类医院1所。截至2015年底,民营医院床位数2665张,占全市医院总数的8.8%;2015年诊疗116.96万人次,占全市医院总诊疗量的10.7%。

3.患者就医流向。2015年,全市总诊疗人次299

4.7万人次,住院99.35人次。其中,市级医院诊疗350.38万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11.7 %,住院16.89万人次,占全市住院总人次的17%;县级医院诊疗600.53万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20.1%,住院34.33万人次,占全市住院总人次的34.5%;基层医疗机构诊疗1820.5万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60.9%,住院36.4万人次,占全市住院总人次的36.6%;其他医疗机构诊疗223.29万人次,占全市总诊疗人次的7.45%,住院11.73万人次,占全市住院总人次的11.8%。

(二)主要问题。

1.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全市44.89%的医院床位和41.63%的卫生技术人员和31.94%的医疗机构资产集中在市区,部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秀医务人员数量较少,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 3 -

2.基层医疗服务效率不高。2015年市级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101.99%、县级85.27%、基层为67.99%,最低的仅45%,床位使用率偏低、服务效率不高。

3.分级诊疗模式未有效形成。受患者就医观念、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医院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上转病人易,下转病人难。2015年全市下转病人3508人、上转病人11086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尚未有效形成。

4.社会办医发展不足。我市多元办医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社会办医总体规模偏小、医疗服务能力偏低,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1726个,一级规模的医院和门诊部、诊所占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总数的99.65%。社会办二级乙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分别为2所、2所、1所,仅分别占全市社会办医院总数的

5.88%、5.88%、2.94%。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发展不足,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5.城市新区规划医疗卫生用地实际建成投入使用较少。经开区、科创区、高新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等城市拓展新区医疗机构实际建成投入使用少,缺乏二级甲等及以上级别的医疗机构,城市新区群众看病就医可及性难以满足。

二、设置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切实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领导、管理、监督和保障责任,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医,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

- 4 -

办医格局。

(二)需求导向、公平可及。以群众健康需求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导向,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统筹规划设置布局合理、服务半径适宜的医疗机构,鼓励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新设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功能整合、分级诊疗。明确不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动医疗机构间协同发展,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就医格局。

(四)中西并重、合理配置。进一步巩固全国中医先进市成果,保障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和科学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在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

(五)尊重市情、适度发展。分类指导公立医院发展,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扩张,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三、总体目标

(一)健全医疗服务体系。调整优化现有医疗资源,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积极发展儿童、精神、妇产、肿瘤、传染病、康复、老年病等专科医院(含中医类专科医院),健全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医疗服务网络,形成“门类齐全、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以城市新区、偏远山区为重点,通过新建、转型、联办、对口支援、重点专科建设等措施,加强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填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