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2次平时作业(第4—7章)
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
![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396dd6f5ef7ba0d4a733b80.png)
心理学平时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与看法。
A情绪情感B性格C个性倾向性D需要2.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是,观察法。
A不使用仪器B效果不好C不用分组D不进行条件控制3.心灵的原子是圆球形的,特别光滑,可以随意滚动,因此灵魂是能动的。
这是的观点。
A 柏拉图B阿奎那C德谟克利特D亚里士多德4.主张心理学应该和哲学、生理学区分开,用特殊的方法来研究自己的特定对象,并且第一个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赫尔巴特B冯特C华生D亚里士多德5.被美国的卡特尔誉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书”的著作是。
A《生理心理学纲要》B《心理学教科书》C《经验心理学》D《脑的反射》6.2至7岁,儿童脑重达1250克,相当于成人的,这个时期儿童头脑中储存了各种事物的表象,掌握了许多前科学概念,儿童的想象力突出,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
A1/2 B8/10 C1/5 D9/107.同一部作品,人们欣赏后评价可能是不同的,这反映了心理活动的。
A主观性B复杂性C社会性D个别性8.神经冲动传播的电变化过程中,受刺激部位发生离子通透性的改变,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启,允许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减小,钠离子进一步加速内流,膜内局部由负变正,膜电位差消失。
这种使极化状态改变乃至消失的过程称为“”。
A去极化B复极化C反极化D超级化9.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弥散到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升高,加强了膜的极化(称为超极化),产生对抗兴奋的电位变化,显示出抑制效应,这就是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A甘氨酸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10.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躯体肌肉的运动,保证随意及不随意动作的实现。
A大脑B中脑C小脑D间脑11.在睁眼、视物、听突然的音响或进行心算以及作任何有目的的活动时会出现,以额叶最为明显。
Aβ波B a波Cθ波Dδ波12.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再以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条件反射的强度逐渐减弱以致消失,这种内抑制叫做。
2023《心理学》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2023《心理学》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f359e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8.png)
心理学作业 2 (第 4~第 6 章)共 100 分,占形考的 20%。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8 分)1.记忆答: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及操作过的动作,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有印记,其中一些印记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2.陈述性记忆答: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用技能的记忆,例如关于如何系鞋带和骑自行车的记忆都是程序性记忆。
3.程序性记忆答: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动知技能术运动技能的记化。
例如,关于如何系鞋带和骑自行车的记忆都是程序性记忆。
4.组块答: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
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的组织与再编码。
因此,组块是加工处理若干刺激的意义单位。
5.精细加工答:精细加工就是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是新信息合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者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7.思维与想象答:思维是人们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定势答:思维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9.功能固着答: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答: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答: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时的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语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答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ba29c6f5335a8103d22030.png)
ID号姓名考室座号成绩说明:①请将本作业题目用A4纸打印出来,并用手工书写完成(答案用打印、复印的,作业成绩以0分计);②请在现场集中考试结束后,将本作业随同考卷一并提交;③课程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均要取得60分以上,该课程的综合成绩方能取得合格。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所思。
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
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2、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人事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4、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言语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
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时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5.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6.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
7.气质气质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8.咨询心理咨询室借助于一中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36分)(×)1、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也是最科学的。
(×)3、小学生心理咨询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告诉小学生如何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电大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1---4
![电大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1---4](https://img.taocdn.com/s3/m/6f992228dd36a32d73758135.png)
《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分校、工作站: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制中学心理学第1次平时作业(第1—3章)一、不定项选择题(含单选题和多选题,每个1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是( C )。
A .生理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 .普通心理学2.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D )。
A .观察法B .访谈法C .测验法D .实验法 3.精神分析理论是由( B )提出来的。
A .艾利斯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和罗杰斯D .斯金纳 4.意识有以下哪几种不同的状态:( ABCD )。
A .睡眠与梦B .催眠C .白日梦和幻想D .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C )。
A .指向和选择B .集中和紧张C .指向和集中D .集中 6.“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 )。
A .有条件的B .无条件的C .不可能的D .以上一个也不是 7.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 B )的干扰。
A .随意注意B .不随意注意C .随意后注意D .注意的动摇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A )现象。
A .适应B .对比C .后象D .感受性9.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 C )。
A .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 .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C .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D .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10.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 D )A .注意分散B .粗心C .知觉组织性D .定势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24 分)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心理学平时作业
![心理学平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1cd7aa2e53a580216fcfef1.png)
心理学平时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对于已经储存的信息提取速度的快慢和运用的灵活性。
记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如果不能够将已经获得的信息及时的提取出来,那么他的知识经验再丰富,也没有什么用处。
A 瞬时记忆 B记忆的准确性 C记忆的敏捷性 D记忆的准备性2.对于自己所使用的手机的表象就是。
A个别表象 B单一表象 C复合表象 D再造想象3.我们头脑中肯定还会有一个手表的表象,这个表象是从许多不同的手表的表象中抽象出来的,包括自己在不同时期使用过的手表,也包括曾经见过的、别人使用过的手表。
这个表象属于。
A个别表象 B一般表象 C复合表象 D再造想象4.我们打一个不熟悉的电话,对着号码拨号,打完了电话,号码也就忘了。
这属于。
A瞬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感觉登记5.人的遗忘现象的出现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规律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速度是。
A难以把握的 B先慢后快 C时快时慢 D先快后慢6.提起马克思想起恩格斯、列宁,这属于。
A接近回忆 B相似回忆 C对比回忆 D关系回忆7.物理学家可以在暗室内根据溴化银底片的感光变化来推知不可见光的存在;医生可以根据体温、验血结果和心电图做出对疾病的诊断。
这都说明了。
A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B思维的间接性特征 C要进行分析,就要有进行分析的依据D思维的概括性特征8.理论工作者依据许多现成的资料分析归纳出一种结论;学生根据一定的命题、定理的知识以求得最佳的答案等,都属于运用的过程。
A分析思维 B辐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9.我们可以将人的生理系统分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把人的心理过程分解为知、情、意;把几何图形分解为点、线、面、角、体等,这些都是。
A辐合思维 B分析过程 C综合过程 D发散思维10.所谓,指在人脑中将同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心智操作。
A抽象 B分析 C变式 D辐合思维11.所谓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原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心智操作。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2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2](https://img.taocdn.com/s3/m/c9025056ee06eff9aff80720.png)
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2(第四章到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B )1.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自然遗忘的进程是()。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先快后慢然后又加快D.先慢后快然后又减慢( B )2. 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A. 8 ± 2 个组块B. 7 ± 2 个组块C. 9 ± 2 个组块D. 10 ± 2 个组块( B )3.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记忆B.想象C.注意D.思维( B )4. 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
A.编码、提取、存贮B.编码、存贮、提取C.提取、编码、存贮D.存贮、提取、编码( A )5. 布鲁纳认为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几个过程。
A.获得、认知、转化、评价B. 获得、认知、转化、提取C. 预习、认知、转化、评价D. 获得、认知、迁移、评价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2.陈述性记忆心理学领域中,根据不同标准对记忆有不同的分类。
有研究者将记忆分成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和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3.学习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4.思维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
5.情景记忆情景记忆即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的记忆。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什么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就是刚发生一件事,你会突然记住,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记忆就会迅速消失,可是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加强一次记忆,你就会永远记住这个这个事件。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41bf9e9902768e9950e73898.png)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人生的某一时期,因缺少引发某一心理特征或行为的环境,而致使这一心理或行为永远不能产生,这个时期称为行为的( D )。
A.印刻B.最近发展区C.敏感期D.关键期2.下列属于成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 D )。
A.适应现实生活B.自尊、自爱、奋发向上C.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D.仍像幼儿那样天真幼稚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处于( B )。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感知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三阶段是( B )。
A.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B.以“好孩子”为定向C.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D.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5.心理动力理论是由( B )创建的。
A.艾森克B.弗洛伊德C.麦独孤D.拉扎洛斯6.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 C )。
A.理性情绪疗法B.代币法C.来访者中心疗法D.阻抗7.行为主义疗法有(ABC )等方法。
A.放松疗法B.释梦C.系统脱敏法D.厌恶疗法8.下面哪种疾病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 D )A.焦虑症B.强迫症C.人格障碍D.疑病症9. ( A )被称为精神病中的“感冒”。
A.抑郁症B.焦虑症C.恐惧症D.强迫症10.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性格B.能力C.职业兴趣D.职业价值观E.环境因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4 分)1.心理健康:P2662.工作倦怠:P2663.人格障碍:P2634.心理治疗:P2755.心理发展:P2936.生涯辅导:P334三、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42分)(一) 举例说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P253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学因素:先天遗传影响个体的心理状况。
有些个体先天遗传获得某种致病基因或者对某些环境刺激易感,导致这些个体比其他人更易受到环境影响。
平时作业(四)心理学
![平时作业(四)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ddcf9156bd97f192279e9e1.png)
《心理学》平时作业(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作为群体应该具备的四个特征是: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价值规范和一定的组织机构。
2.按照群体内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按群体是否真实存在,可以把群体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4.按群体是否真实存在,可以以群体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
5.原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根据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间关系密切程度,把群体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6.学生班级按群体目的和性质划分属于正式群体,按群体存在方式划分属于实际群体,按群体规模划分属于小群体。
7.学校群体的心理效能包括:教育功能、归属功能、认同功能和支持功能。
8.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
9.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是智力。
10.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是意志品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当孔令辉3∶2艰难战胜瓦尔德内尔站到冠军领奖台上,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孔令辉和在场中国观众情不自禁齐声共唱国歌。
这主要体现了群体的 B 特征。
A.共同的目标B.共同的情感C.共同的价值规范D.一定的组织机构2.孝顺被中国人视为第一美德,而美国人则认为诚实对一个人至关重要。
这主要体现了群体的C 特征。
A.共同的目标B.共同的情感C.共同的价值规范D.一定的组织机构3.学校群体与社会中其它群体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的 A 。
A.教育功能B.归属功能C.认同功能D.支持功能4.小华学习成绩一向不太好,今天他由于作业完成较好受到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面的表扬,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奋,下定决心以后要好好学习。
这反映了群体的 D 。
A.教育功能B.归属功能C.认同功能D.支持功能5.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CA.学生B.课堂C.班级D.年级6. A 原则比较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8536dc6eb84ae45c3b358c27.png)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人生的某一时期,因缺少引发某一心理特征或行为的环境,而致使这一心理或行为永远不能产生,这个时期称为行为的( D )。
A.印刻B.最近发展区C.敏感期D.关键期2.下列属于成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 D )。
A.适应现实生活B.自尊、自爱、奋发向上C.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D.仍像幼儿那样天真幼稚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处于( B )。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感知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三阶段是( B )。
A.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B.以“好孩子”为定向C.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D.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5.心理动力理论是由( B )创建的。
A.艾森克B.弗洛伊德C.麦独孤D.拉扎洛斯6.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 C )。
A.理性情绪疗法B.代币法C.来访者中心疗法D.阻抗7.行为主义疗法有(ABC )等方法。
A.放松疗法B.释梦C.系统脱敏法D.厌恶疗法8.下面哪种疾病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 D )A.焦虑症B.强迫症C.人格障碍D.疑病症9. ( A )被称为精神病中的“感冒”。
A.抑郁症B.焦虑症C.恐惧症D.强迫症10.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性格B.能力C.职业兴趣D.职业价值观E.环境因素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4 分)1.心理健康:P2662.工作倦怠:P2663.人格障碍:P2634.心理治疗:P2755.心理发展:P2936.生涯辅导:P334三、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42分)(一) 举例说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P253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学因素:先天遗传影响个体的心理状况。
有些个体先天遗传获得某种致病基因或者对某些环境刺激易感,导致这些个体比其他人更易受到环境影响。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c54be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0.png)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作业1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
A.调查法B.个案法C.观察法D.测量法参考答案:C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oA.1789 年B.1897 年C.1879 年D.1987 年参考答案:C3.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参考答案:D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注意是()。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参考答案:A5.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何种知觉特性的表现()o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参考答案:A6.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感受性,动物没有感受性。
()A.对B.错参考答案:B7.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A.对8.错参考答案:B8.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A.对8.错参考答案:A9.意识没有局限性。
()A.对B.错参考答案:B10.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A.对B错参考答案:A11.注意(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12.知觉(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13.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参考答案:(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14.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参考答案:(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15.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参考答案:(1)临近原则。
《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
![《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60d5064a7302768e9939a7.png)
实用心理学(心理学)平时作业(一)(第一章——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2、感觉3、知觉4、知觉的恒常性5、记忆6、学习二、简答题1、知觉有哪些心理特征?2、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3、注意有哪些品质?4、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性质,把学习分为哪几类?怎样区分它们?三、论述题1、遗忘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怎样加强记忆、减少遗忘?2、在监控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请陈述两种具体的监控策略。
实用心理学(心理学)平时作业(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3)2、感觉(25)3、知觉(34)4、知觉的恒常性(37)5、记忆(69)6、学习二、简答题1、知觉有哪些心理特征?(34)2、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44)3、注意有哪些品质?4、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性质,把学习分为哪几类?怎样区分它们?(82页)三、论述题1、遗忘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怎样加强记忆、减少遗忘?(76——78)2、在监控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请陈述两种具体的监控策略。
(90)实用心理学(心理学)平时作业(二)(第五章——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思维2、决策3、情绪4、情绪调节5、权力动机6、亲和动机二、简答题1、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有哪些?2、简述情绪的各种功能。
3、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哪两种成分?测量成就动机的方法有哪些?三、论述题什么是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并阐述如何使用该理论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实用心理学(心理学)平时作业(二)(第五章——第七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思维(94)2、决策(107)3、情绪(115)4、情绪调节(129)5、权力动机(147)6、亲和动机(148)二、简答题1、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有哪些?(105)2、简述情绪的各种功能。
(117)3、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哪两种成分?测量成就动机的方法有哪些?(145)三、论述题什么是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并阐述如何使用该理论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150)实用心理学(心理学)平时作业(三)(第八章——第十一章)一、名词解释1、能力2、智商3、人格4、自我5、刻板印象二、简答题1、简述智力多元理论。
实用心理学.答案
![实用心理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bd7bfcba0d4a7302763a58.png)
《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一、填空: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脑的功能、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学习形式。
3.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单选题:1.以下哪一项不能正确描述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2.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想象)。
3.注意的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4.实验室要控制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是(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发散思维的重要特征。
(创造性)三、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已经记住了的东西,如果不再进行复习,保存量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下降的趋势,遗忘的速度会随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慢。
他根据遗忘和时间的关系绘制了一条曲线,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遗忘曲线。
3.错觉:根据知觉时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把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觉称为错觉。
4.MURKER学习策略系统:该学习策略系统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组:一组是基本策略系统,主要直接对学习材料的,该组策略主要又包括领会与保持策略、提取与应用策略;二是支持策略系统,主要用于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体系,维持适当的学习心态。
该组策略又包括计划与时间安排策略、专心管理策略、监控与诊断策略。
四、简答: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现象包括几个方面:1.认知过程与学习;2.动机与情绪;3.心理特征;4.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5.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
2.良好注意的品质有哪些?答:良好注意的品质包括:(1)大的注意广度;(2)好的注意的稳定性;(3)良好的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的快。
3.如何利用迁移规律帮助学习?答:一、利用正迁移规律:第一,新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的知识、技能有共同性。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2次平时作业(第4—7章)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2次平时作业(第4—7章)](https://img.taocdn.com/s3/m/15dceaae524de518964b7d56.png)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2次平时作业(第4—7章)得分批改人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 B )。
A.编码、提取、存储 B.编码、存储、提取C.提取、编码、存储 D.存储、提取、编码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C )。
A.中间稍快B.中间稍慢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3.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这种学习属于( C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4.人们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多种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 C )A.常规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D.创造性思维5.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 D )的影响。
A.定势 B.正迁移C.原型 D.负迁移6.人类具有的五种基本情绪是( C )。
A.羞耻、愤怒、恐惧、同情、快乐 B.悔恨、快乐、悲哀、厌恶、痛苦C.愤怒、恐惧、快乐、悲伤、痛苦 D.愤怒、喜欢、恐惧、羞耻、厌恶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影响。
A.激情B.心境C.应激D.以上一个也不是8.一般来说,( A )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中等B.弱C.强 D. B和C都是9.母性动机是一种( B )。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交往动机10.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内容的有( ABD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成功需要D.尊重需要得分批改人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24 分)1.倒摄抑制:P792.元认知策略:P893.原型启发:P1054.聚合思维:P985.迁移:P1026.成就动机:P145得分批改人三、简答题(每小题 6分,共30分)(一) 怎样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的过程?解答要点: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有关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心理学》(《实用心理学》作业答案
![《心理学》(《实用心理学》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e9035083d049649a6658cb.png)
《心理学》(《实用心理学》作业答案《心理学》(《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名词解释1.意识和无意识 P6-72.实验法P133.测验法P144.条件反射P525.感觉后像P666.感受性P657.记忆P768.表象P799.内隐记忆P8510.遗忘P92二、填空1. 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2.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独立。
4.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认为行为只是刺激-反应的简单模式。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修正了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5.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6.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7.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提取信息或检索信息的形式有三种,一是_同时扫描,二是_自动停止系列扫描_,三是完全系列扫描。
8.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测验法有三个特点: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间接经验的一门学科。
(×)4.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强化的建立。
(×)5.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幻觉。
(×)6.阈限是一种反应与另一种反应之间的分界值,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它是个固定值。
(×)7.感觉适应可以降低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是一种利弊兼具的心理现象。
(√)8.遗忘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舌尖现象属于后者。
(×)9.干扰抑制说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平时作业(二)心理学及答案
![平时作业(二)心理学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6b502fdd36a32d737581e6.png)
《心理学》平时作业(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个体认知发展的生物学前提是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
2.在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中代表着活跃的一面的是新的学习需要。
3.在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中代表着稳定的一面的是原有的认识水平。
4.情绪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5.个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已的感知活动能力,这是感知觉随意性的表现。
6.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于20世纪六、七十年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7.根据卡特尔的理论,那种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叫做流体智力。
8.根据卡特尔的理论,晶体智力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
9.根据卡特尔的理论,从时间上看,流体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10.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
11.人格是一个系统,包含着许多成分:认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和自我调控系统。
人格的五个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人格的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使人格构成一个整体。
这五个系统成分的独特结合,就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人格。
12.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回答“心理学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 a 知识。
A.陈述性B.程序性C.策略性D.常识性2.回答“圆的直径与它的半径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 a 知识。
A.陈述性B.程序性C.策略性D.常识性3、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将需要分为 b 。
A.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B.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C.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D.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情绪的主要特征是 b 。
《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c54001ee06eff9aef8073c.png)
实用心理学作业 1 (第1—3章)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认知与学习)、(动机与情绪)、(心理特性)、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等方面组成。
4.行为主义心理学以(行为)为研究内容,强调人的行为是(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
5.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叫(观察法)。
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7.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弱)。
8.由光亮处走进暗室,从什么也看不见到慢慢地看见周围物体,叫做(暗适应)。
9.错误的、歪曲实际的知觉就是(错觉)。
10.知觉的心理特征包括(知觉组织性)和(知觉恒常性)两个方面。
11.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12.(韦伯)定律定律认为,差别感觉域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13.一个人对内外刺激的觉知体验,在心理学上叫做(意识)。
14.(潜意识)是相对意识存在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15.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征。
16.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的注意现象,叫做(注意的分配)。
17.(分心)是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使注意中心离开了需要注意的对象。
18.(随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选择题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D )A.马斯洛B.罗杰斯C.詹姆斯D.华生2.心理学史上,采用“内省”法以探究人“心”之结构的是(B )A.亚里士多德B.冯特C.洛克D.杜威3.心理科学的功能在于(D )A.认识内外世界B.调控行为C.预测未来D.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4.用潜意识、本能等观念解释人类行为内在动力的是(B )A.认知心理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人本主义心理学派D.行为主义心理学派5.提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的观点的学派是(C )A.认知心理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人本主义心理学派D.行为主义心理学派6.根据预先制定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的心理差异的方法是(B )A.问卷法B.测验法C.访谈法D.调查法7.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ab8a815a8102d277a22f7a.png)
心理学第1次平时作业(第1—3章)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 2.B 3.D 4.A 5.C 6.D 7.A 8.C 9.A 10.B1.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 )。
A .生理心理学B .实验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 .人格心理学2.精神分析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 .艾利斯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和罗杰斯D .斯金纳3.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B .访谈法C .测验法D .实验法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现象。
A .适应B .对比C .后象D .感受性5.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 )。
A .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 .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C .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D .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6.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7.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
A .指向和选择B .集中和紧张C .指向和集中D .集中9.“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C.不可能的 D.以上一个也不是1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24 分)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3.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与记录,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平时作业
![《心理学》平时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9e768c4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75.png)
《心理学》平时作业09音乐(1-3)、09数学(1-3)、10财教(5)10英语接本(4)、10中文接本(3)《心理学》平时作业(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或依据)(任课教师留言:平时作业侧重考查《普通心理学》部分,涵盖教材的前九章内容,教师针对每章所讲内容,事先分别拟出了单选、判断两种题型。
要求大家结合课堂听讲,对每章的习题及时作答。
第九章讲完后,教师将把习题的正确答案交给大家,希望大家自由结组对照答案分别当面给对方批阅,每错一个扣0.5分,总分是30分。
)第一章(人的心理)中的复习思考题一、单选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个性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2、个体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3、我国较早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认识的人是 B 。
A.李时珍B.王清任C.张载D.戴震4、D 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早30多年。
A.王充B.陈大齐C.李时珍D.王清任5、连接大脑两半球的横行纤维称为。
A.突触 B.扣带回 C.胼胝体 D.海马6、大脑皮质面积约为。
A.2000cm2 B.2100cm2 C.2200 cm2D.2300 cm27、科学上已经证实,人脑约有亿个神经元,人们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
A.140B.180C.200D.220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
A.计算B.想象C.音乐D.情感9、视觉中枢在。
A.枕叶 B.颞叶 C.顶叶D额叶10、听觉中枢在。
A.枕叶 B.颞叶 C.顶叶D额叶11、人脑所形成的事物映象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象以观念的形式存在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12、所谓“狼孩”事件说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中学)心理学平时作业及答案第2次平时作业(第4—7章)得分批改人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 B )。
A.编码、提取、存储 B.编码、存储、提取C.提取、编码、存储 D.存储、提取、编码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C )。
A.中间稍快B.中间稍慢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3.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这种学习属于( C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4.人们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多种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 C )A.常规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D.创造性思维5.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 D )的影响。
A.定势 B.正迁移C.原型 D.负迁移6.人类具有的五种基本情绪是( C )。
A.羞耻、愤怒、恐惧、同情、快乐 B.悔恨、快乐、悲哀、厌恶、痛苦C.愤怒、恐惧、快乐、悲伤、痛苦 D.愤怒、喜欢、恐惧、羞耻、厌恶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影响。
A.激情B.心境C.应激D.以上一个也不是8.一般来说,( A )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中等B.弱C.强 D. B和C都是9.母性动机是一种( B )。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交往动机10.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内容的有( ABD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成功需要D.尊重需要得分批改人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24 分)1.倒摄抑制:P792.元认知策略:P893.原型启发:P1054.聚合思维:P985.迁移:P1026.成就动机:P145得分批改人三、简答题(每小题 6分,共30分)(一) 怎样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的过程?解答要点: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有关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编码。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是指个体在将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在记忆中存贮,以备日后提取的心理表征。
编码的方式、编码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影响记忆的存贮和以后的提取。
(2)存储。
存贮是指将已经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里,以备日后必要时提取。
(3)提取提取是指在必要时将存贮于记忆中的信息取出应用的心理过程。
(二) 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问题本身的性质),也有主观因素。
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动机;(2)定势;(3)知觉情境;(4)功能固着;(5)迁移。
(三) 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P104_107解答要点:(1)重视发展发散思维, 通过教学有意识地训练,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2)丰富想象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关系, 只有发展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创造性思维才能较好地得到发展。
(3)利用原型启发;利用原型启发发展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使他们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相似性,在不同学科间建立起横向的联系。
其次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广泛接触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各方面的新成就。
在学生们的课外小组活动中,也可以用原型启发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如:独立型人格、灵活型人格、容纳型人格、主动型人格、痴醉型人格。
(四) 举例说明非言语情绪表达方式有哪些?P119_120(五) 说明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
常听人们叹息“人生苦短”。
在一般人的情绪生活中,常是苦多于乐。
在喜怒哀乐爱惧恨中,正面情绪占3/7,反面情绪占4/7。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
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
有许多心因性疾病就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
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
一项长达30年的关于情绪与健康关系的追踪研究发现,年轻时性情压抑、焦虑和愤怒的人患结核病、心脏病和癌症的比例是性情沉稳的人的4倍。
所以,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得分批改人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一) 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加强记忆、减少遗忘、有效地学习? P76_80解答要点:(1)遗忘主要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①消退因素;由于记忆痕迹的不到强化而逐步减弱导致最后消退。
②干扰因素。
由于记忆材料的相互干扰而导致记忆受到影响,如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要加强记忆、减少遗忘,从而有效地学习:①采用适当的复习策略:复习策略要解决的,是如何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
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对所学内容的遗忘,即在遗忘尚未发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复习的时间: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5分钟至10分钟。
第二次复习: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
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
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
第五次复习:半年后。
可以将连续的集中复习时间分成几个小的单元时间,中间穿插短暂的休息。
这样就能够增加开始和结尾的数量进而提高记忆效果。
至于每一单元的复习时间,可根据学习材料的趣味性与难易程度而定。
复习次数:学习完某一新内容后,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
重复学习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50%的过度学习反而会引起疲劳、注意力分散甚至厌烦等不良效果。
复习的方法: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是加深记忆痕迹,增强记忆效果的重要保证。
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一面读,一面试着背诵,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的薄弱环节,避免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心,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多种感官来共同地进行记忆,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多种形式的编码和多通道的联系增加了信息的储存和提取途径,自然就使记忆的效果得到了增强。
⑵采用记忆术进行记忆:记忆术,简单地说就是记忆的技术或方法,是有效提高记忆中信息编码和提取能力的特殊技术。
有些记忆术是纯语言的,有些是纯表象的,也有一些是混合的。
就记忆术而言,无论它的实施是偏重于编码阶段,还是提取阶段,其目的都是加大记忆容量和延长保持时间。
此外,谐音法也是帮助记忆的良好方法之一,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利用口诀和谐音,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指导意义?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主要观点是:(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2)马斯洛在需要层次基础上分析了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才依次出现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总有一种需要处在优势地位,成为主导需要,人的需要除受年龄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教育普及程度有关。
(3)马斯洛特别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①需要是人的行动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的最广泛的理论,对学校管理与教师激励具有指导意义。
马斯洛不仅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更关注人的社会性,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使管理成为一种充满希望的事业。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如何提高组织效能,激励人的积极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和思考空间。
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仅指出了人的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也为管理者指明根据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我们应采取的不同的管理策略。
如:生理需要追求的是工资、福利、健康的工作环境,其管理策略是工资奖金制、贷款制、医疗保健、合理的工作时间、福利措施等;安全需要追求的是职业保障、防止事故,其管理策略是安全生产、危险工种的福利制度、保险制度、退休金制度等;社交需要追求的是友谊、接纳、认同,其管理策略是协调人际关系、团队活动、教育培训;尊重需要追求的是荣誉、地位、权利、责任,其管理策略是考核、晋升、表彰、参与等;自我实现的需要追求的是成长发展的条件和挑战性的工作,其管理策略是参与决策、破格晋升等。
③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是指一般人的需要,而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是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发展的。
一是不同的人,各种需要的程度不一样;二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要的层次会不同。
作为管理者要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就要关注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尤其要关注并尽量满足员工的主导需要。
如对新员工,要首先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对中年员工要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使其在中等层次的需要获得满意。
④在管理中要尊重、关心、信任员工,努力创造宽松和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发展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注意提供给他们自我实现的途径,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三) 什么是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并阐述如何使用该理论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解答要点: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他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人的内部,员工从事的工作本身可以调动他的内在积极性。
赫茨伯格认为,使用一个人应当考虑工作动机及保健、激励两个因素,也就是内因与外因两个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涉及工作背景,诸如薪水、工作条件及工作安全等;激励因素主要涉及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诸如工作成就、社会认可和责任等。
他把引起职工不满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如果员工的激励因素满足了,只能是没有不满意的;如果激励因素没有满足,便会特别不满意。
至于保健因素,则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即使没有满足,也不会产生明显的不满意,但如果满足了,则会产生强烈的满意感。
赫茨伯格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就个体而言要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更有兴趣,更具挑战性,从中获取成就感;第二,就集体而言要增加个体的自主权,即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第三,在管理上要改变人事管理的重心,将传统的重合同、重制度的人事工作重心转移到重工作设计、重激励因素方面来。
基于这种观点,在员工管理中,应该采取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和弹性工时来提高职工的生产效率。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行为动机,对于工作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实施那些措施时,要有的放矢,大致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