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表演—小竹桥
音乐教案-《小竹桥》

音乐教案-《小竹桥》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竹桥》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够学会《小竹桥》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学生能够运用音乐知识分析《小竹桥》的节奏和音调。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唱、动、奏等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小竹桥》,了解和尊重我国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小竹桥》是一首源自我国的民间儿歌,歌曲描绘了一座小竹桥的景象,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小竹桥》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教师播放《小竹桥》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小竹桥》,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调。
教师分析歌曲的节奏和音调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歌曲旋律进行演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2 歌曲演唱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堂小结:5.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小竹桥》歌曲,并与家长一起演唱。
5.3 下一节课预告:教师预告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小竹桥》歌曲乐谱6.2 教学工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乐器(如吉他、鼓等)6.3 辅助材料:歌词卡片、节奏图、音乐理论知识资料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小竹桥》的歌曲旋律和歌词。
7.2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和音调,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音乐教案-《小竹桥》

音乐教案-《小竹桥》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竹桥》歌曲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生能够学会《小竹桥》的歌词和旋律。
3. 学生能够通过唱歌和动作表演,展示对《小竹桥》的理解和喜爱。
教学重点:1. 歌曲《小竹桥》的歌词和旋律。
2. 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小竹桥》歌曲的乐谱。
3. 小竹桥的图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竹桥》歌曲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展示小竹桥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歌词(5分钟)1. 让学生跟唱《小竹桥》歌曲,注意歌词的发音和节奏。
2. 分句教唱歌曲,让学生重点练习难点歌词。
三、学习旋律(5分钟)1. 让学生跟唱《小竹桥》歌曲,注意旋律的起伏和节奏。
2. 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重点练习难点旋律。
四、动作表演(5分钟)1. 教学生相应的动作,与歌曲节奏相配合。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动作表演,加强合作意识。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小竹桥》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创作自己的小竹桥故事,并进行表演。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竹桥歌曲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歌曲解析(10分钟)1. 分析《小竹桥》歌曲的节奏、旋律和音调特点。
2. 讲解歌曲中的象征意义,如小竹桥代表友谊、团结等。
七、合唱练习(10分钟)1.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感受和声效果。
2. 指导学生调整音量和音色,使合唱更加和谐。
八、音乐游戏(10分钟)1. 设计音乐游戏,如“小竹桥接力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运用歌曲《小竹桥》,提高他们对歌曲的熟悉度。
九、家庭作业(10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小竹桥》歌曲,并尝试教唱。
2. 要求学生记录家人对歌曲的反馈,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十、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苏教版音乐四上《小竹桥》教案

苏教版音乐四上《小竹桥》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较熟练地用卷纸的方式来制作小竹桥
2、幼儿能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欢乐
活动预备:
双面胶、纸、剪刀、底板、积木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前些天下了一场大雨,把小竹桥冲坏了,小动物都不能过河了,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二、出示小竹桥作品,引导幼儿观看
1、展现成品:
师:小竹桥是什么样的呢?
(幼:有桥面、桥墩)
2、看看制作小竹桥要用哪些材料?猜想一下小竹桥是如何做的?
三、教师示范:
请你们先认真看看老师是如何样制作小竹桥的
步骤:(1)在纸的一端贴上双面胶
(2)然后在没有双面胶的另一端开始卷纸先一点一点的慢慢卷起来,一直卷到黏贴双面胶的位置,将双面胶撕下然后黏贴好(要做6个纸棒)(3)6个纸棒做好后,再将底板上已贴好的双面胶撕下来,然后将纸棒按顺序贴好,如此桥面就做好了
(4)选择两块积木作为桥墩,将做好的桥面放在积木上,如此一座小竹桥就完成了
要求:(1)要卷6个纸棒,在卷纸棒的时候要慢慢的卷,每个纸棒卷紧一点
(2)每块底板上黏贴6个纸棒,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块底板,两个人要互相关心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回辅导,依照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不同需要,及时提供必要的关心。
五、观赏作品:完成小竹桥搭建,集体参观,互相评判
1、师:请你们看看旁边的小朋友制作的小竹桥,你喜爱哪一个?什么缘故?
2、个别评判:出示有问题的作品,请小朋友说说那个作品有什么要修改的地点?如何改?
六、请幼儿将作品放到建筑区去。
音乐教案-《小竹桥》

音乐教案-《小竹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小竹桥》,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轻松愉悦的氛围。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他们的歌唱技巧。
4. 通过对歌曲《小竹桥》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竹桥》的旋律、歌词及节奏。
2. 江南水乡的景色描绘。
3. 歌曲的表现手法及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小竹桥》的旋律、歌词及节奏。
2.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及表现手法。
四、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江南水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美丽的景色。
(2)引导学生谈论对江南水乡的印象,引发学习兴趣。
2. 新歌教学:(1)教唱歌曲《小竹桥》,讲解歌词的含义及背后的故事。
(2)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旋律及节奏。
(3)让学生跟唱歌曲,纠正发音及歌唱姿势。
3. 歌曲欣赏:(1)播放优秀演唱版本的《小竹桥》,让学生欣赏。
(2)分析歌曲的表现手法及演唱技巧。
4. 演唱练习:(1)分组进行演唱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2)选取优秀演唱小组进行展示,鼓励大家学习。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练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回家后多加练习。
6. 课后作业:(1)熟唱歌曲《小竹桥》。
(2)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其他曲目,下周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小竹桥》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江南水乡景色及民间音乐的了解程度。
音乐教案-《小竹桥》

音乐教案-《小竹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竹桥》,感受江南风格的音乐特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竹桥》的歌词及旋律。
2. 江南风格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小竹桥》,能够参与合唱。
2. 难点:理解江南风格的音乐特点,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小竹桥》视频或音频。
2. 乐器:钢琴、吉他等。
3. 教学图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江南风格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
2. 新课教学:(1)教唱歌曲《小竹桥》,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
(2)分析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3. 练习:(1)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2)选取优秀小组进行表演,给予表扬和鼓励。
4. 拓展:(1)引导学生创作类似风格的歌曲,激发创造力。
(2)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小竹桥》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旋律和节奏。
2. 观察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评价其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评价其创新精神和音乐才华。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给予个别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唱中学会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展示所学成果。
2. 邀请专业音乐教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3. 开展音乐主题班会,促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深入了解。
九、教学资源:1. 网络音乐资源,如音乐网站、APP等。
2. 音乐杂志、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3. 音乐制作软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为《小竹桥》的音乐教学,共安排45分钟。
音乐教案-《小竹桥》

音乐教案-《小竹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小竹桥》,感受江南特色的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唱歌曲,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如音准、节奏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小竹桥》,理解其歌词寓意。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小竹桥》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3. 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小竹桥》,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特色音乐。
2. 讲解: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歌词寓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学唱: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5. 表演:学生代表上台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课后反复练习歌曲《小竹桥》,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搜集其他江南特色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歌曲《小竹桥》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定期举行音乐测试,检验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便改进教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3. 结合音乐教育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2. 邀请专业音乐人士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 开展音乐主题活动,如音乐会、音乐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
九、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歌曲《小竹桥》的学唱效果,包括音准、节奏、歌唱技巧等。
辽海版音乐六年级上册《4. 小竹桥》教案

辽海版音乐六年级上册《4. 小竹桥》教案一. 教材分析《4. 小竹桥》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辽宁民歌,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绘了小竹桥的景象。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感受辽宁民歌的独特魅力。
此外,歌曲中的角色扮演和动作表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辽宁民歌的地区特点和背景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和补充。
此外,学生对生动活泼的歌曲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辽宁民歌的风格特点。
2.学会演唱《4. 小竹桥》,并能进行角色扮演和动作表演。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地区特点和背景知识。
2.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3.角色扮演和动作表演的训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和动作表演,学生跟随模仿。
4.分组练习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动作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4. 小竹桥》的乐谱和歌词。
3.准备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准备动作表演所需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辽宁民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辽宁民歌的了解。
然后简要介绍《4. 小竹桥》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4. 小竹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随后展示乐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4. 小竹桥》,教师逐一纠正发音和音准。
音乐教案-《小竹桥》

音乐教案-《小竹桥》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演唱歌曲《小竹桥》。
2. 学生能理解歌曲的含义,并体会其中的幽默与趣味。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学习到关于桥的知识。
教学重点:1. 歌曲《小竹桥》的旋律与节奏。
2. 歌曲中桥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1. 歌曲中“咯吱咯吱”的模拟桥的晃动音的演唱。
2. 歌曲中桥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歌曲内容与桥的相关知识。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3. 桥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桥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见过的桥,并分享桥的特点与功能。
2. 展示桥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新歌教学(10分钟)1. 播放歌曲《小竹桥》,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与旋律。
2.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咯吱咯吱”的模拟桥的晃动音的演唱技巧。
3.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之间合作演唱歌曲,加强合唱效果。
三、歌曲理解(5分钟)1. 解释歌曲《小竹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幽默与趣味。
2. 讨论歌曲中桥的相关知识,如桥的类型、结构与功能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桥的类型,如木桥、石桥等。
2. 每组设计并制作自己选择的桥,可以使用纸板、积木等材料。
3.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桥的特点与功能。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努力与进步。
3.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桥的变化与设计,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桥梁,让学生亲身体验桥的功能与美感。
2. 邀请桥梁设计师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桥的设计与建造。
3. 开展桥梁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桥梁。
六、歌曲表达与情感理解(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小竹桥》中的情感表达,如快乐、自信等。
幼儿儿歌

儿歌幼儿园是我家大苹果幼儿园是我家,我是一个大苹果,老师爱我,我爱她。
小朋友都爱我,老师跨我好宝宝,请你先去洗洗手,我说老师像妈妈。
要是手脏别碰我。
小板凳小妹别生气小板凳真听话,小妹小妹别生气,和我一起等妈妈。
明天带你去看戏。
妈妈下班回来了,我坐椅子你坐地,我请妈妈快坐下。
我吃香蕉你吃皮。
赞国旗国旗国旗红又红,小蜜蜂高高飘扬在天空。
小蜜蜂,嗡嗡嗡,五颗星星亮晶晶,飞到东,飞到西。
一大四小有意义。
飞到我们花园里,我向国旗敬个礼,采花酿蜜好过冬。
心中永远热爱你。
手指歌五个手指头,五个手指变变变1个手指点点,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2个手指剪剪。
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
3个手指弯弯,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4个手指叉叉,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
5个手指乐开花。
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小竹桥,摇呀摇,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有只小熊要过桥。
变成螃蟹走呀走。
立的稳,走的牢,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有只小熊走过桥。
变成蝴蝶飞呀飞。
大拇指是爷爷,我有一块田地,爷爷笑哈哈。
我锄呀锄呀锄。
食指是奶奶,刮风了,下雨了,奶奶爱干净。
太阳出来了,最高个是爸爸,小苗长高了,爸爸力气大。
开花了,结果了。
无名指是妈妈,我吃呀吃呀吃。
妈妈爱漂亮。
最小的个子就是我,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
有五只小鸭,每天叫嘎嘎。
有两只小鸟住在大树上,小一毛绒绒,大的叫丁丁,小二扁嘴巴。
小的叫当当。
小三爱游泳,丁丁飞走了,小四捉鱼虾。
当当也飞走了,小五爱学习,丁丁飞来了,一二三四五,当当也飞来了。
五四三二一。
一座小桥平地起小猫起来做早操,小桥拱起是小山,右伸伸,左伸伸,小山拱起是佛手。
上伸伸,下伸伸。
佛手打开是蜜桃,蜜桃打开是小花。
一门打开进不来,小花打开是孔雀,二门打开进不来,孔雀打开是小手。
三门打开进不来,拍,拍,拍一拍,四门打开进不来,我的小手拍一拍。
五门打开请进来。
甩,甩,甩一甩,我的小手甩一甩。
放,放,放一放,我的小手放一放。
音乐《小竹桥》教案

音乐《小竹桥》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内容:、唱《小竹桥》2、听、动:欣赏及表演《春笋》,表演《小竹桥》教学目标:、能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竹桥》,并能根据歌曲情绪内容、旋律特点设计简单动作,随乐曲做歌表演。
2、欣赏《春笋》,体会歌曲活泼生动的意境和情绪,并能随歌曲作简单的表演。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猜谜师:老师知道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特别聪明的小朋友,老师接下来要给你们猜一个谜,愿意接受我的挑战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才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生:竹子2、师:看来你们的知识面非常广,竹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的枝叶四季常青,那你们想知道竹子小时侯是什么形态,叫什么吗?生:春笋3、师:春天来时,春雨姑娘抱着竖琴呼唤着小春笋,你听,他们在歌声中探出头来了。
(播放歌曲《春笋》,教师用适当的动作引导)4、师: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觉得春雨用竖琴演奏出来的“丁东”声怎样?生:清脆、活泼……5、师: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生:2个部分6、师:在歌曲第一部分时你可以用你的声音去模仿一下春雨的琴声,第二部分舒展的地方你可以把我们的教室想象成一片翠绿蓬勃的竹林,而你可以扮演春雨、小春笋或者是正在长大的竹子,随着音乐节拍舞蹈、表演。
(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表现春笋破土而出,浓密的竹林,摇曳的竹枝)二、新歌教授、师:雨后春笋节节高,长大后的竹子兄弟说:“我们长大了该为人类做贡献拉!”你听,它们来到了苗家清水河正唱着愉快的歌呢!请你在听完这首歌以后,说一说你听这首歌的情绪和感受如何?(播放歌曲《小竹桥》)生:活泼、愉快、跳跃的……前半部分跳跃欢快,后半部分略显舒展,好象在抒发着苗汉少年之间互相关爱团结的真情。
2、师:的确如此,苗汉少年在一起团结友爱,愉快生活,苗家少年能歌善舞,他们爱用歌声和舞姿表达心中的快乐,你愿意跟随老师走进苗寨,跟着苗家音乐跳一跳简单的苗家舞蹈吗?请你注意老师跳舞时用的节奏是怎样的?(播放歌曲,师带领生用××|××|××|××0|的节奏律动)3、师:刚刚看到很多小朋友的脚步和老师的一样整齐合拍,谁愿意上来做回小老师,教一教其他还不会跳的小朋友呢?(请一到两位学生上台示范表演,还可以加入节奏口令,如“前后、前后、前后、立正、停”,师先用琴声慢带舞步,然后等多数学生掌握再加上音乐,齐跳。
辽海版音乐六年级上册《4. 小竹桥》教学设计

辽海版音乐六年级上册《4. 小竹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 小竹桥》是一首富有童趣和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辽海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歌曲以竹为题材,描绘了一座小竹桥的生动形象,歌词简洁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歌曲中的竹子象征着坚韧和不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4. 小竹桥》这首歌曲,把握住歌曲的民族风格。
2.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竹子象征的坚韧品质。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民族特色的节奏和旋律,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2.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民族风格。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层面去理解和演唱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3.练习曲谱:供学生练习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4. 小竹桥》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
随后,展示与竹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竹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注意指导学生准确地把握节奏和旋律,特别是民族特色的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示范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班语言活动:小竹桥-廖小华老师

大班语言活动:小竹桥-廖小华老师大班语言活动:小竹桥活动目标(一)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二)知道遇到困难要勇敢,不退缩。
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小熊过桥》的内容并学习朗诵。
难点: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能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一)磁性图片:表情紧张、头上冒汗的小熊,回头笑的小熊;鲤鱼,乌鸦,流水。
(二)幼儿用书第2册第4-5页。
(三)挂图(《小熊过桥》)。
(四)语言CD(《小熊过桥》)。
活动过程(一)瑶瑶晃晃的小竹桥。
1.教师出示挂图,引出话题。
——这是一座什么桥?桥下有什么?走在这座桥上你觉得会有什么感觉?——你敢走这种摇摇晃晃的小竹桥吗?会顺利通过吗?2.教师出示小熊图片,组织讨论。
——瞧!谁来了?(出示表情紧张、头上冒汗的小熊图片。
)你猜小熊能顺利走过桥吗?为什么?3.幼儿自由发言。
(二)快来把我抱过桥。
流水图片边朗诵。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小熊害怕过桥的心情。
——小熊过桥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不敢过桥?(丰富词汇:立不稳、站不牢。
)——小熊站在桥上时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心乱跳。
)——这时,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流水是怎么样的?(丰富词汇:哇哇叫、哗哗笑。
)——小熊说什么了?我们来学一学吧!(引导幼儿用紧张、害怕着急的语气说一说。
)——你遇到过紧张害怕的事情吗?你会怎么做?——请你鼓励鼓励小熊,你会对它说什么?(三)高高兴兴过了桥。
片边朗诵,最后替换成“回头笑”的小熊【小班安全教案/】图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小熊过桥后的快乐心情。
——谁帮助了小熊?它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学一学吧!(教师引导幼儿用微笑、鼓励的语气说一说。
)——小熊是怎样过桥的?为什么要“回头笑”?——你遇到过一开始很紧张但后来克服困难的事情吗?成功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四)小熊过桥。
1.集体朗诵儿歌。
——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吧!(师幼共同朗诵儿歌3-4遍。
启发幼儿有表情地朗诵,并自由创编相应的手势或身体动作。
4. 小竹桥-辽海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4. 小竹桥-辽海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歌唱《小竹桥》这首歌曲;2.能够唱出《小竹桥》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3.了解《小竹桥》歌曲的背景和意义;4.能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发现乐曲特点,懂得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小竹桥》;2.欣赏歌曲《小竹桥》;3.了解歌曲《小竹桥》的传统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听一遍《小竹桥》,并向学生引入“什么是竹枝词?”2.学习《小竹桥》歌曲让学生听几遍歌曲《小竹桥》,由老师带领学生跟唱。
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歌曲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学习要点如下:(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2)学习歌曲的伴奏:边拍子边倾听,感受每个声响的力度和节奏感,强化节奏感的训练;(3)歌曲中央部分的重唱,需要加上发音的感情,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歌词的艺术表达;(4)歌曲结尾部分的变化,细节部分由老师进行分析和讲解。
3.欣赏歌曲《小竹桥》老师向学生播放艺术家的演唱版本,带领学生集中大力欣赏和感受歌曲。
并请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感受节奏韵律,欣赏歌曲带来的视觉效果、情感表达和语言魅力。
孩子们特别感受到歌曲中表现爱情的情感,进一步挖掘歌曲的现实意义和思想内涵。
4.了解歌曲《小竹桥》的传统文化背景通过简单的讲解和视频资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小竹桥》的来源和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探究歌曲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文化意义和现代应用。
5.总结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阅读能力。
同时也是整堂课的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1.听唱教法;2.鼓励学生多说多唱,提高听说能力;3.利用数字技术、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歌曲的音乐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重点1.让学生准确掌握《小竹桥》这首歌曲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2.让学生能够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听唱、说唱、表演和阅读能力,评价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学生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