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三位一体养生

合集下载

养生三宝是什么

养生三宝是什么

养生三宝是什么老子曰: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此其皆可得而知也。

……人自离母腹,三元真气,日可生发,后为情欲所蔽,不知保养,斫丧者多,于是古圣传授救人修补之法,呼吸吐纳,存神运想,闭息按摩。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养生,主要养的就是人的“精气神”。

古代养生家遵循正确的修炼方法,往往能够获得健康和高寿。

中医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亦死”的说法,可见“精气神”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只要保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会祛病延年。

清代医家尤乘就认为,“人除了精气神,再也没有别的了”。

精气神对人这么重要,那么,如何调养人的“精气神”呢?一、人体之精与饮食密切相关人体的精和我们的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人所吃水谷经过胃肠等器官的一系列运化活动,使水谷变成了精、气、血、津液,无营养价值者为糟粕,下行被排出体外。

有营养价值者上行,经过三焦的作用变为血液,从手太阴肺经进入五脏,五脏得到血液的滋养,通过经络流注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维系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就像大地有土1和水能生长万物一样。

血液可以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提供身体生长所需的各种精微物质,也称之为“精血”。

人的五脏六腑都从胃纳之水谷中获得营养和功能,如果一个人的吸收能力强,则气血旺盛、筋骨坚强、健壮有力。

但是,人的饮食往往容易失节,饮食失节最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自然精血无以化生,四肢百骸无营血滋养,体弱气虚不能温养肌肤,抵御病邪,易为贼风邪气所伤,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此外,人体之精还包括先天肾精。

古代医家强调应该保护肾之精华,除了药饵、食补、导引等养生方法外,在房事方面还应做到“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即快乐而有节制,不纵欲,则能让人心情舒畅、血脉调和、寿命长久。

需要强调的是,适度的欲望是合理的。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在于圣人在对待欲望问题上能够做到适度,且方法得当。

面对欲望,他们既不压制,更不会放纵,而是“利性则取”“害性则舍”,做到取舍得当、恰如其分。

“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

“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

1775【理论探讨】“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743)-基于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察候气针法影响面瘫的“机信号”研究;2019年普通高校重点领域立项(2019KZDZX042)(人工智能)-基于脉搏波技术 的AI 中医康复诊断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作者简介:苏嘉(1988-),男,在读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从 事康复的中西医结合机理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余 瑾(1972-),男,广东云浮人,教授,博士研 究生,Tel : ,Email :435072998@ qq. com 。

苏 嘉W ,谢平金3,廖璐1,余瑾2△,谭兴举1,王佳鑫2(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2.佛山健翔医院,广东佛山528000;3.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000)摘要:中医康复学是在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帮助患者身体得以恢复到先前的一门独立学科,涉及治疗手段种类繁多,诸如针灸、推拿、导引法、中药内服外用、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

笔者充分汲取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对心身一元论的形 气神整体观、精气神理论、经络气血理论和传统运动疗法理论等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以“形-气-神”三位一体作为中医康复学的 核心理论,本文通过环绕身心状态的评估与治疗、心神状态的调整以及治疗手段中“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促进康复三方面进行论 述,据此笔者提出“动静互涵、形神共修”作为“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核心内容,为中医康复学的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支点。

关键词:“形-气-神”;中医康复学中图分类号:R247.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250(2020) 12-1775-04Discussion on The Core Role of The Trinity of Shape-Qi-Shen i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SU Jia 1,2, XIE Ping-jin 3, LIAO Lu 1 , YU Jin 血,TAN Xing-ju 1 ,WANG Jia-xin 2(1. Guangzhou 〃ni©ersi£y of Tradi^iona/ Chinese Medicine , Guangzhou 510405, China ; 2. Foshan Jianxiang 刃ospi£a/,Guangdong Foshan 528000, China ; 3. Shenzhen 厶uohu District 刃ospi£a/ /Shenzhen 刃ospi£a/ of Shanghai 〃ni©ersi£y of升adi£iona/ Chinese Medicine , Guangdong Shenzhen , 518000, China )Abstract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i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hat helps patients recover to the previous one with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holistic view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nvolves a variety of treatment methods , such as acupuncture , massage , guidance , internal and exter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music therapy , aromatherapy , etc. Drawing on the traditional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his paper sums up the body-body monism of the Shape-Qi-Shen holistic view, the Shape-Qi-Shen theory , the meridian-qi-blood theory and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sports therapy ,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 which takes the " Shape-Qi-Shen H Trinity as its core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 the adjustment of mental state , and the promotion of rehabilitation by means of means of “ expressing Qi by means of intention and promoting body by means of Qi activity ”. It also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rinity of " Shape-Qi-Shen" is " interaction of motion and static , and co ­cultivation of Shape and Shen" ,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ulcr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rehab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 " Shape-Qi-Shen"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中医康复学是一门通过积极的康复措施使伤病 残疾、慢性病、老年病和急性病恢复期患者,从身体 功能和精神情志尽量恢复到原来健康状态的综合性 学科,其重点是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愈后效果[1]o 中医传统医学所包含的“康复”含义主要有三,一是 强调正气恢复康复的重要性,二是疾病治疗预后的康复判断,三是精神情志的调养康复[2]。

浅谈《淮南子》的养生观

浅谈《淮南子》的养生观

浅谈《淮南子》的养生观
《淮南子》是汉初淮南王刘安仿《吕氏春秋》而写的,书中也有许多养生论述。

《淮南子》认为,养生就是“体道”:“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可谓能体道矣。


养生的要义是做到形、神、气三位一体:“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三者中养神最重要,精神内守才能使神得其位,神得其位、精神清明才能充分发挥神的作用。

所以《俶真训》说:“神清者,嗜欲不能乱也。

”“是故神者,智之渊也,渊清则智明矣。


《淮南子》主张适度运动:“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


同时又主张要节欲:“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五脏摇动而不定,则血气滔荡而不休也;血气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邱山,而无由识之矣。


《淮南子》还非常重视保持心态平和:“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

”主张“以中致外,百事不废。

中能征之,则外能吸之。

中之得,则五脏宁,愚虑平,精力坚强,耳目聪明。

疏达而不悖,坚强而不鞼。


这种“以中致外”、以神驭形的思想,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道家色彩。

谈谈八段锦的几个练功阶段

谈谈八段锦的几个练功阶段

谈谈八段锦的几个练功阶段作者:来源:《健身气功》2019年第03期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有个从初始的筋、骨、皮、肉的锻炼,逐渐向精、气、意、神的锻炼深化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虽然“一层有一层之景致,一层有一层之灵验”,但实质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的不断交替、深化的过程。

练功阶段之间由于相互渗透而很难截然分开,且因习练者的健康水平、文化底蕴、用功程度和身心感悟等不同而存有较大差异。

为便于习练者掌握练功规律,将练功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

一、塑形学法、抻筋拨骨阶段尽管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综合锻炼,强调练功要做到神与形合、气随形动,但练功起始阶段必须先从塑形上下功夫,之后再求形神意气的深化融合。

如果开始练功不求姿势正确,习練者的形体塑造达不到练功的要求,就难以掌握练功要领,形神意气的合一也就更无从谈起。

练功开始阶段要着力加强身型、手型、步型和站桩等基本内容的反复锤炼,并认真记忆功法动作和运行路线等,对呼吸、意念等可不做要求,顺其自然即可。

此阶段练功应像学书法要先写好正楷一样,外在的形体动作要尽量做到横平竖直、有棱有角、方向正确、路线清晰、动作规范,争取招招合章法、势势落到位,切不可急于求成、潦草从事。

刚开始练功,习练者肌肉运动的感受刺激传入了大脑皮层,但因大脑内部的抑制尚未确立,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是呈现扩散状态,往往感觉肌肉僵硬不协调、手脚呆板不灵活,动作别扭吃力,技术粗糙有多余动作。

所以此阶段练功要学会慢,只有慢才能有时间静下心来用心记忆和体会功法动作,并逐渐形成正确的技术规范。

这种练功方法看似进度缓慢、有束缚感,但能为今后练功打下良好的姿势和动作基础。

正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反而是开始练功就贪快求全者,其结果往往是本末倒置,今后练功可能要走很多的弯路。

在练功初始阶段,为塑造一个规范的形体动作,也为更好的牵动全身气血运行,尽快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练功往往强调要抻筋拨骨。

精气神——中国人的灵魂

精气神——中国人的灵魂

精气神—中国人的灵魂养精是基础,养气是关键,养神是统领。

养生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境界。

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老话:“人生三宝精气神”。

我们平常也常提到精、气、神。

精气神是维持人生命的三大要素。

这种说法开始是道家的,后来医家也这么说,最终成为中国人对生命要素的最典型说法。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所有的养生活动,都是在养精、养气、养神。

中国人认为,精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气是维持生命的物质能量,神是生命的主宰和生命活力的体现。

这三者密不可分,精足了气就旺,气旺了神也就旺了,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滋生。

精是生命的基础什么是精?我们先看这个字。

它是“米”字旁加一个“青”字,“青”代表读音,“米”就代表了意思,表明“精”代表了一种米。

什么米呢?它最早的意思是指一种精细的米,对应的词是“粗”。

那么在人体上,这个“精”指什么呢?就是指非常精微的、维持人生命活力的一种基本物质。

它不仅包括血液和精液这样的东西,还包括我们吃进去的粮食。

有一个词语叫做“水谷精微”,就是说我们吃的粮食和喝的水里面都有一种营养成分,者也可以叫做“精”。

所以这个“精”是广义的。

狭义的“精”,是指维持人的最基本活力的一种物质,主管生殖生育和人的生长发育,我们把它叫做“肾精”,就是中医讲的五脏中肾脏所藏的这个精。

我们重点来看这个狭义的精。

中医以及道家,都认为精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件法宝。

人一生下来精就开始旺盛了。

就像前面讲到的,婴儿阶段是精气最足的阶段。

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精气也开始生长了。

到了女子14岁、男子16岁的时候,精气非常充盈之后就带来一个东西,叫“天癸”,有了这个物质就可以生育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到了女子49岁、男子64岁时,天癸基本就尽了。

中医还说,一般人到了50岁左右的时候,肾气开始衰了,五脏之气也就跟着衰了,衰退的最大表现就是肾精的衰少。

所以,古人特别重视养精,可以说养精是养生的基础。

气是生命的能量气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先看它甲骨文的写法。

当好养生主,培育精气神

当好养生主,培育精气神

当好养生主,培育精气神1、什么条件下都能快活的人才配是“养生主”(Health Master)——滋养生命的主人。

✧谋道与谋食,二者兼得,儒道释三位一体,岂不更幸!✧日图三餐,夜图一眠,睡好一觉,胜吃补药!✧吃好葱姜蒜,病痛少一半!✧胃满着人就不想吃东西,脑瞒着人就不能睡好觉!2、事来而心随动,事去而心随空,萦而不怀,怀而不乱,保持空杯心态,清空状态。

✧外累由心起,心宁累自息。

(心静自然凉)✧心态不为情牵物累,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日子。

沾而不黏,随缘自适,不温不火,内敛沉静。

人最终能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3、做一个与幸福有缘,快乐有约的人。

少数民族那种单纯而质朴的快乐是城里人和都市人有钱买不到的。

体现的是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自信、自然、自在。

4、勤靡余劳(活动——活着就得动,不动则僵),心有常闲(安闲,神闲,神仙)。

得不足慕,失不必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岁月是最好的整形师。

相由心生,命由心酿,痛并且快乐着。

望闻问切——例如,买西瓜,观其相,知其数——望而知之谓之神。

西医,切开,化验,定论,研判。

5、放下布袋,无不自在。

释迦摩尼——释——放下。

人就是欲望的俘虏。

什么事都伤不着你的状态,什么事都伤着你的状态,(对张飞是一个玩笑,对林黛玉就是上吊)从圆满中看到不圆满,从不圆满中发现圆满。

6、“仁者无敌”——世界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饶益众生——饶——富足,多的意思,富饶,饶舌,——从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方便别人,利于别人。

在自己心中找佛,难道你自己做了坏事,佛还保佑你吗?失主——忘了我就好办——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情怀——小我、大我、忘我——由小见大、由己及人——正反论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做人的圆融与方正——太圆滑太方正都不行——椭圆。

方而不割——为人方正,却没有锐利的棱角,去伤害他人。

✧廉而不刿——(刿gui,刺伤、划伤)为人清正廉洁,不疾恶太严,苛刻太甚,处事方面很厚道。

人身有三宝精气神

人身有三宝精气神

人身有三宝精气神国医在线2016-01-16 08:58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主要靠精气神,称为人生三宝。

自然界中,天地人各有三宝。

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星辰宇宙天体,转移岁月,替交寒暑,能化育生生不息之机。

所谓地有三宝,水火风,地三宝是乘天气而生万物。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机相和,由水火风来产生万物,没有天气下降来左右它也不行。

天属阳,地属阴,阴阳不能相合,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样光靠地本身不行,必须有天气下降。

人身三宝,精气神;依靠精气神转来维持我们的生命。

精气神的转化,必须法天法地,即依靠天地自然法则的作用,才能转化生身,光依靠本身精气神,不能生存。

大家对这句话会感到奇怪,认为人有精气神三宝,为什么不能够生存,不可理解。

没有宇宙的自然法则,没有动静关系,人就无法生存。

所以说我们的生命要依靠大自然的帮助,互相起作用,才能够转化自身,才能够生存下去。

譬如宇宙间没有空气,没有氧气,人就无法生存。

所以说必须法天则地,依靠自然法则人才能够生存。

一、精为气之母,气为精用,神为气之形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古人对精气神的调摄极为重视。

精气神三者各有性能,说起来分为三个,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体。

精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气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功能,也就是人体生命的动力。

神是功能活动的一个具体表现。

三者关系是:精为气之母,元精化生元气;气为精之用,精是体气是用;神为气之形,辟如一个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神气十足,一见面就看出身体很好。

神是外在表现,是精气神集中的功能表现。

精气神相互关系,精伤则神无所守。

如病的时间长了,说话语无伦次,动作也无标准,神经不听指挥,这就是精气虚亏,神无所守。

还有年纪大的人,说话语无伦次,物体在西边他说在东边,我们说这个人老糊涂了,也是神不守舍。

精气神关系非常密切,怎么办积精方可存神。

只有把精集中起来,神志才能清晰,精神才能饱满。

精虚则无气,如果一个人精虚,它就化不也气来,人就衰弱了,说话没力气,营养不良,肌肉萎缩,这种病不论找哪一个国家的专家,不论服什么药物均无治。

久治不愈疾病的大救星

久治不愈疾病的大救星

久治不愈疾病的大救星,有智慧的人才相信,聪明的人打死也不信这个久病不愈疾病的大救星究竟是什么,它就是呼吸降升法,那么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久病不愈疾病的大救星,看完以下的内容,你才能明白!《道德经》上说:圣明的人之所以不病(没有毛病),是因为他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立刻用行动来改变,所以,就百病不生。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的身体来说,更要随时意识到身体的缺陷和病症,立刻用最好的养生方法(比如:呼吸降升法)来修复自己的健康,这样,也能最终做到“不病”啊。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位武学大师要想武功“更上一层楼”,就要打通人体最重要的前后生命线:前方的任脉,后方的督脉。

而作为中医大夫,我发现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体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打通,就相当于为人体接通了“精气神”的输入管道,能够让身体很快有所好转。

事实上,这是历代名医所公认的养生要法。

前方的任脉,其实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两个,一个是肚脐(专业术语叫做“神阙穴”),一个是两乳中间的穴位,叫做“膻中穴”。

把人体前胸的这两大要穴用一条线连起来,就是“任脉”。

非常好记忆吧。

而且,在这条经络上,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养生要穴丹田(肚脐之下3寸,专业术语叫做“关元”)。

知道了任脉,就非常容易记住另一条生命线——督脉。

任脉在前胸,那么,在后背和任脉对应的那条经络,就是督脉。

有人会问:说任脉、督脉是人体的前后“生命线”,是不是太夸张了,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当然,在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那么,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也就是说,通过养生习练,让人体的真气像泉水一样沿着任督二脉所构成的圆环流动,如此一来,“真气从之,病安从入?”为什么任督二脉有如此重要的养生功能呢?这要从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中医大家张锡纯说起,因为他可以让大家单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论”,就能够进行任脉、督脉的养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不信,就请看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述的3个医案故事: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风寒。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论万氏《养生四要》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论万氏《养生四要》

★刘建城 章文春*(江西中医药大学摘要: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是古人对生命现象的感悟和认知,深远。

本文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探讨万氏对于养生的思想即为人体形气神三者的调节。

关键词:养生四要;形气神 ;生命观;养生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A《养生四要》成书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为万全广泛搜集前人养生学的资料,汇萃诸家之长,参以己见,并亲自实践,著成《万氏家传养生四要》一书,他指出:“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

”万氏认为饮食、男女情欲是人之两大欲望,也是人之常情,这二者都应该要节制,认为这是养生应注重的地方。

但是他认为的寡欲不是戒欲是不可纵欲,同样认为欲望不可绝,这是人生活动过程所必需,理应顺从。

万氏《养生四要》慎动篇中,并非强调只静不动,而是要求静中有动。

具体指出打坐,调息是养生主静的工夫。

还提出在平常生活中要注重自身调养,让意识回归自身。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方才使用药物,不能乱用。

以下将介绍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和探析此生命观在万氏《养生四要》中的应用。

1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是由西汉前期的学术典籍《淮南子》首先提出,它全面地阐明了人体生命是由形、气、神三种要素构成的,并且这三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一体,其中指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1]。

1.1 人体生命构成的三要素形、气、神 人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中医学的“形”是指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组织、肢体官窍等有形之体,以及循行于体内的气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质[2]。

形是生命结构形态,是人体生命的实体部分,古人阐明先有形体,然后才有心理活动的产生。

再次形态组织结构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基础的。

“形”是构成人体生命运动现象的概括。

第三,人体思维的意识。

“神”广义上来说是指天、地、人的自然运转规律。

狭义上来说是指即人的意识思维,它是看不见莫不着的,但是却代表着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也可以说是调控生命活动的信息[4]。

精、气、神三位一体养生

精、气、神三位一体养生

三位一体养生“精、气、神”在传统养生理论中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出现的。

其中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

三者之间具有互相滋生的内在联系:精充气足则神全,神躁不安则伤精耗气;精气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宁;只有“精、气、神”充盈,肌体的生命活动才可能在健康状态中运行。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正常的生命除了有赖于作为生命物质基础的精气充盈之上,同时还要力求精气处于有规则的流通状态之中。

《吕氏春秋•达郁》篇指出:“血脉欲其通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

”传统的养生方法,如所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以及按摩针灸等等,其主要机理也都在于促进精气流通,以使病体康复。

精气流通作为传统养生理论指导原则之一,其本质要义不外乎协调阴阳气血,使肌体各种功能处在最佳状态,从而有益于养生长寿。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中医养生热”,如今的中医养生热,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的信任,喜欢中医,相信中医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关于中医养生类的书籍、报纸很多,教给人们自我保健的知识,这样很好。

但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急功近利,不能坚持者,就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

鸿福轩品牌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中医文化,秉承古代中医学的养生理论,以缓解人体亚健康为出发点,根据中医的配方原则理论,注重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从情绪到生理到肌肤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协调统一,重点是内调外养,平蘅阴阳,让身体恢复最佳状态,由内而外焕发整体的健康和美丽!鸿福轩企业以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中医养生文化和造福人类为己任!让处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远离亚健康,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物质、运动、精神意志的有序运转,而这三者用中医学的角度分析则是,人的健康是体内:精、气、神三者与其协调运转的结果,也就是说精、气、神的有序运行是保证人正常思维与活动的根本,任何一方严重偏离都会使另外两个方面出现病变。

精气神

精气神

精气神《灵枢·本藏》日:“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也。

“即血气精神是奉养生命,维持健全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因素,其中血由精衍生,因此,概括地说,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后世称之为“人身三宝”。

精—生命活动的本原及物质基础精,是体内精华物质的总称,是构成生命体,产生并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有不同的名称及类别。

依据来源,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命的本原物质。

后天之精,源于清气和水谷,化生于肺脾胃,是人出生后赖以生存的物质源泉;依据功能,精可分为生殖之精和脏腑之精。

生殖之精,是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微物质,贮藏并旋泄于肾,是人类繁衍及与生殖有关的功能、性别征象的物质基础。

脏腑之精,由吸入的清气和饮食的水谷化生,藏于五脏,其余者输藏于肾以备用,是诸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依据内涵范围,精又可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

广义之精,泛指构成机体和机体内贮藏的精华物质;狭义之精,特指与生殖有关的精微物质。

精气神学说中的“精”,是“广义之精”。

《素问·金匮真言论>所日:“夫精者,身之本也。

”此精,不仅指生命的本原物质,还包括构成人体、维特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华物质,如张志聪注:“夫神气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

”可见,精气神学说中的精,是涵盖了上述各种类别的“精”所形成的综合概念,是与气、神相对应的特定名词。

气—生命机能的动力和能量运动气原属哲学范畴,被古代哲学家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物质。

气的概念引入医学领域,便赋予了特定的生理学意义。

因此,哲学中的气与中医学的气,虽有相承关系,但却是两不同的概念。

《内经>中的气有多种含义,从其共性而言,有如下特点:第一,运动不息。

《灵枢·脉度>日:“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

”说明气是不断运动,流行不止的,在人体内有规律地周行全身。

【《摄生秘剖》的养生心理思想研究】 缓行矫正思想汇报100篇

【《摄生秘剖》的养生心理思想研究】 缓行矫正思想汇报100篇

【《摄生秘剖》的养生心理思想研究】缓行矫正思想汇报100篇摘要《摄生秘剖》是明末儒医洪基所撰的一部融合诸家养生心理思想的专著。

“精者神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精、气、神、形紧密联系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养生机理。

养生健体的关键是“保养精神”,神形共养便可以使人健康长寿。

养生的主要方法有:药疗(按症处方),体疗(运动身体),心疗(治心养神),三者结合才有全面的功效。

关键词养生心理,精气神形,药疗,体疗,心疗。

分类号B84-09中国是世界上心理学思想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中国的心理学思想渊源悠久,其系统的研究见诸于先秦诸子百家,并在后来历代思想家的著述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其中心理卫生思想也非常丰富,且集中地反映在医家和思想家有关“摄生”、“养生”的著述里。

今人对这些思想的研究较系统的专门著作有:陈耀庭等编《道家养生术》(1992年),李庆升主编《中医养生学》(1993年),汪凤炎著《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2000年)等书。

笔者于数年前搜集到明末儒医洪基撰的《摄生秘剖》(共3卷),读后认为该书具有丰富而较系统的养生心理思想。

经向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查询,《摄生秘剖》有书目名而未得其藏书,系稀缺的珍本。

前面提到今人的3本著作,没有也不可能研究到该书。

兹将该书的养生心理思想挖掘整理评介于后。

1融合诸家的儒医养生心理著作1.1作者简介该书系铜版印刷的小开本,其扉面写明为清末“光绪32年榴月上洋海左书局发兑。

”卷一总目末尾称:“崇祯戊寅孟冬之言新安洪九有。

”可知原书稿作者是明末时期新安人洪九有。

而且从卷一署签“新安洪基九有参订”可知,洪基又叫洪九有。

这就是说这里介绍洪基(洪九有)撰写的《摄生秘剖》,印刷出版已100年,而最初书稿距今300多年了。

洪基是一位饱学的儒士而酷爱医学,历尽20年艰辛,广征海内奇方,加以医理评析撰写成此书。

正如他自己在《精订丸散谱缘起》中所说:“余性嗜医,每于业儒之暇,旁搜医典,究心于兹。

传统保健体育的概念和内容

传统保健体育的概念和内容

民族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国古代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

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它属于人体科学的范畴。

传统保健体育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但又有区别。

一般的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的性能和医生的技巧来进行治疗康复,对病人来讲,自身是被动的。

体育运动一般带有竞争性和对抗性,如跳高,要求跳得高;举重,要求举的重;更多地是挑战人的极限。

传统保健体育则旨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取得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

如太极拳、气功等传统保健体育重视加强人体内部运动,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也就是精、气、神的锻炼,它不追求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通过姿势、呼吸、意念的锻炼,慢慢地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来发挥作用,因此尤其适应体质弱者和慢性病患者锻炼。

导引通过姿势调节、呼吸锻炼、意识控制、身心松弛,有节律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进而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的潜能,起到摄生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开发智慧的作用。

静功:以调心、调息为主,身体姿势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不断加强意念对自身的控制能力来养生治病的,归为静功。

动功:以调身、调息为主,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呼吸的调整,对气机运行产生影响,来养生治病的,归为动功。

保健功:运用自身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的,归为保健功。

武术:拳术:长拳、南拳、太极拳、八卦掌;器械:刀、剑、绳镖;对练:徒手、器械集体:六人以上徒手或器械特点:1、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养生,又称摄生,就是“治未病”。

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

传统保健体育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真气,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养生学2

中医养生学2

第一节
生命
生命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 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 生——长——壮——老——已
一、生命的起源
《内经》认为,生命物质是 宇宙中的“太虚元气”,在天、 地、日、月、水、火相互作用 下,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化生 出来的。 人是最高等的动物,但也 不过是“物之一种”,是从万 物群生中分化出来的。
《素问· 生气通天论》里说:“生之本,本 于阴阳”,这就是说,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 人之所以有生命,在于构成人体的“气” 具有生命力。 元气 气化 气机 气、血、精、津液 神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 内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的。脏腑阴阳气 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 寿命才能得以延长。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学在“生气通 天”的观念指导下,把人体看成是与天 相应相通的,精气神三位一体的、以五 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 天地大自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二、顺应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是养生保健的重 要环节。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 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素问· 生气通天论》中“阴平阳秘,精神乃 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但有生必有死,这是不以人们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生命首先就在于:生命在每一瞬间食它 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 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自行产生和自行解 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 于是死就来到”。 ——恩格斯
第二节
一、天年的概念
天年
“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 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 年寿,即自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 限的。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一 百二十岁之间。

精气神

精气神
②温煦作用:气对人体具有温养作用,从维护人体的恒温状态,五脏六腑、筋骨皮毛、五官九窍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发挥其各自的正常生理功能,血和津液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正常循行输出。如果气虚,则温煦功能减退,人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形体不得阳气之温养也可见乏力气短、语声低微、心慌等脏腑功能减退的表现。
③防御作用:气能够护卫肌表,抵御外邪侵袭人体,病邪一旦侵入,人体之正气又能驱邪外出,使人恢复健康。人气虚时,气的防御功能减退,人就容易感冒患各种疾病,患病后也不易恢复健康。
气功修炼需“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长期气功锻炼,能使脏腑功能旺盛,精气得以化生。精足气旺神聪。就能达到强壮身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气
气是构成万物和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流动着的微粒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常以脏腑功能活动表现于外。也可在练气功的状态下直观感知。
推荐资料
第一讲 精气神与气化论
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宝,生命之根本。人体健康长故有赖于精充气足神旺,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尤以精更为重要,精能化气生神。培育形体的物质基础是精,维持生命活动依赖于气,生命的现象则表现于神。故培育精气是养生的关键。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充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状实无病。反之,精亏气虚神衰,则体弱多病。
气功锻炼通过用主观意念调控,使人体充分摄取营养物质,经过脏腑气化而变为自身组织,同时也转化为精神意识和形体机能两个方面。如《勿药元诠》所载:“积神生气,积气生精,此自无为之有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此自有为之无也。”说明人体物质与功能的相互转化可用意识调控,即神调节脏腑机能,使精气和以化生,即积神生气、生精这也是由无形“气”化生为有形“精”的新陈代谢过程;而功能活动本身也要消耗精气,这又是从有形物质转化为功能的气化过程。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金香兰【摘要】《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其理论特征、养生原则、养生方法都具有现实意义.《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强调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病;确立了养生思想的整体观,认为机体内各脏腑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机体与自然也是统一整体,提出“人与天地相应”观点;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哲学基础并规定其为理论阐释方法;以中医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作为养生学的生理学基础,以六淫七情和饮食劳倦内伤作为病理学基础,以四诊合参作为诊察方法,提出精气神三位一体、预防为主和动静结合的三大养生原则.根据保全真气的养生目标,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方法,并明确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实现养生目标的必备条件.生活习惯包括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重视保养真气,主张顺其自然,体现了自然而然的养生理念.【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18)005【总页数】3页(P465-467)【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作者】金香兰【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2《黄帝内经》是医学著作,也是一部养生学专著。

养生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构成内容之一,“养生”一语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以此养生则寿”,《灵枢·本神》亦有“智者之养生也”之说。

1 《黄帝内经》养生学说的理论特征1.1 治未病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这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是养生防病的根本原则,也是健康思想的理论渊源。

1.2 整体观《黄帝内经》确立了养生思想的整体观,认为人体内脏各器官、脏腑与体表之间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此外,人体与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出“人与天地相应”的理论观点。

《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养生思想赵怀洋;章文春;赵吉超【摘要】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是古人对人体的切实体察和认知,也是指导先人养生的重要理论。

本文依据形气神三位一体的中医生命观,探讨《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较好地揭示了《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的养生内涵。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47)008【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黄帝内经;形气神;养生【作者】赵怀洋;章文春;赵吉超【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 3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1西汉前期的学术著作《淮南子》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其中指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这一论述一则说明了形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二则也说明形气神这三个要素相互关联,协调统一于人体生命活动[1]。

1.1 人体形、气、神的基本内涵简单而言,“形”是人体生命的实体物质,是人体生命进行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它包括脏腑组织、皮脉筋肉骨以及生命活性物质等,即是有“形”的实体部份。

“气”是人体生命中的特殊物质,遍布于周身上下。

《灵枢·刺节真邪》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人体气机的运动变化维持了正常人体生命活动。

广义的“神”,是天地人的自然规律,而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所言“神”的概念,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其狭义的范畴。

《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神去则机息”。

这些都明确指出了神主宰着人体生命活动。

1.2 形、气、神三位一体人的形气神是相互依存、协调统一的三位一体。

《淮南子·原道训》指出:形气神“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

如何调养精气神

如何调养精气神

四、调养精气神重在养什么?
养气重在养脾胃 因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气血生化的泉源。《灵枢〃平人 绝谷》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足见养脾胃就是养 气,养气就是养神。气不足常有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肢 体倦怠,腹胀食少,大便稀薄,舌淡脉虚等症。药养应当补 中益气,可服参苓白术散。该方由人参、白术、山药、砂仁 、茯苓、桔梗、苡仁、扁豆、莲米、甘草组成,每味6~10克 ,水煎温服,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2~3月即 能获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 ,仍服参苓白术散,每次3~6克,1日3次,枣汤调下,疗程 与汤剂相同。
四、调养精气神重在养什么?
养精重在养肾 因肾是藏精的脏器,先天的根本,《灵枢〃本神》说: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精不足常有精神呆钝 ,动作缓慢,发落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性欲早退, 舌光脉细等症。药养应当补肾填精,宜服左归丸。该方由山 茱萸、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牛膝、龟胶、鹿胶组成 ,每味6~10克,水煎温服,龟鹿胶兑汁,2日1剂,每服7~8剂 ,间隔数日,连服6~9月,多有效验。作预防性药养,每月 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补肾丸,每次1~2丸,1 日3次,淡盐汤送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一、日常如何养精?
第二,进行经络按摩,促进精的生养 中医认为,保精养精要养经常按摩下丹田。下丹田的准确位置是肚 脐下1.5寸,肚脐下面3寸(4横指)有一个穴位叫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 线的中点就是下丹田。我们可以两手交叠,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腹 ,按揉下丹田的位置,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一般按120次 ,就会感到下丹田温暖、发热。 同时,还要按揉命门穴。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与 肚脐相对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样。命门就是生命的大门,我们 一定要把这个门给它守住了。 第三、均衡营养,注意补精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体弱之人全要依据饮食营养来充 实气血,所以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在饮食中,要 多吃养精的东西,如动物肾脏、黑芝麻、黑豆、山药、核桃、芡实、莲 子,还有地黄,地黄熬汤很好喝。平常多吃这些食物不仅有利于延年益 寿、强身健体,而且有助于治疗遗精、早泄。

浙江省群众体育“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文化研究

浙江省群众体育“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文化研究

浙江省群众体育“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文化研究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文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浙江省,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健身文化不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作为浙江省群众体育的一部分,“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文化成为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浙江省群众体育“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文化进行研究,探索其特点、意义及发展前景。

一、文化内涵浙江省群众体育“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文化,是浙江省群众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浙江省一项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

“形”指身体的形态美,强调通过锻炼使身体保持健美的状态;“气”指呼吸的平和与调畅,强调通过气功养生,调理身体;“神”指锻炼后的愉悦、精神爽快,强调通过健身锻炼来提升精神面貌。

这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的健身理念。

二、实践特点“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文化在浙江省群众体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广。

在体育场馆、公园广场、居民活动中心等场所,都能看到身着统一服装、规范动作的健身队伍。

他们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为目的,形体美观、动作协调、气息调和、心态平和,很好地体现了“形气神”健身文化的理念。

浙江省不少地方都成立了“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俱乐部,定期组织健身运动和健康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指导健身方法,形成了一批健康、文明的健身氛围。

三、意义和价值“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文化,既是浙江省群众体育活动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弘扬中华体育文化的一大举措。

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这一文化理念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在锻炼身体的注重心态调整和情绪管理,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文化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健身术与现代科学知识,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四、发展前景“形气神”三位一体健身文化在浙江省群众体育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一体养生“精、气、神”在传统养生理论中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出现的。

其中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

三者之间具有互相滋生的内在联系:精充气足则神全,神躁不安则伤精耗气;精气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宁;只有“精、气、神”充盈,肌体的生命活动才可能在健康状态中运行。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正常的生命除了有赖于作为生命物质基础的精气充盈之上,同时还要力求精气处于有规则的流通状态之中。

《吕氏春秋•达郁》篇指出:“血脉欲其通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

”传统的养生方法,如所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以及按摩针灸等等,其主要机理也都在于促进精气流通,以使病体康复。

精气流通作为传统养生理论指导原则之一,其本质要义不外乎协调阴阳气血,使肌体各种功能处在最佳状态,从而有益于养生长寿。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中医养生热”,如今的中医养生热,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的信任,喜欢中医,相信中医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关于中医养生类的书籍、报纸很多,教给人们自我保健的知识,这样很好。

但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急功近利,不能坚持者,就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

鸿福轩品牌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中医文化,秉承古代中医学的养生理论,以缓解人体亚健康为出发点,根据中医的配方原则理论,注重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从情绪到生理到肌肤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协调统一,重点是内调外养,平蘅阴阳,让身体恢复最佳状态,由内而外焕发整体的健康和美丽!鸿福轩企业以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中医养生文化和造福人类为己任!让处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远离亚健康,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物质、运动、精神意志的有序运转,而这三者用中医学的角度分析则是,人的健康是体内:精、气、神三者与其协调运转的结果,也就是说精、气、神的有序运行是保证人正常思维与活动的根本,任何一方严重偏离都会使另外两个方面出现病变。

人们经常在实际生活中会因各种原因出现情绪波动,这就是精、气、神协调上的偏差造成的不适感;而这种暂时性或轻微性的偏差多对日常的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甚至经过合理的调理及注意,很快即可恢复正常。

而我们这里提到的失眠则是精、气、神严重偏差时出现的症状,所以治疗上,只有通过中医免疫来调整,使精、气、神得以和谐统一运转了,人的思维与活动也就恢复正常了。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失眠患者在治疗失眠时,单纯应用各类药物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的原因所在。

“中医三位一体平衡疗法”对失眠有着新的诠释,指出脑为奇恒之府,但其与五脏功能密切联系。

神在产生之后还需得到精气和血的滋养,因此脑与五脏六腑又会产生密切联系。

《黄帝内经》把精神活动与五脏六腑以及整个生命活动联系起来。

《灵枢、宣明五气论》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为五脏所藏”。

五脏虽然各有所藏之神,而魂神意魄志不过是脑神在各脏腑的具体表现,诸神又必须总统于脑。

诸神与脑之间是整体与局部,上下层次的关系。

脑为全身联接的枢纽,但同时也接受全身其他脏腑器官功能状况的反馈与影响。

因此人的五脏功能一旦紊乱必然影响到脑,而导致失眠的发生。

该疗法采取五补归一施治、三调扶正辅助、一疏解压配合等手段,从患者五脏入手,注重对五脏和脑器官的整体调节,调理“精”使与物质存在同序;调理“气”使与运动存在同序;调理“神”使与精神意志同序。

三者整合的结果使人体的物质存在、运动存在、精神存在三位一体处于正常的生理范畴,从而为患者解除疾病的困扰。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一)精的哲学含义中医学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的概念,滥觞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中的“精气说”。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

《管子》精气说中的精、精气与气一元论的气范畴的含义同义。

精、精气即是气,是形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精微物质,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

精气说是一种接近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精的医学含义精(精气)在中医学上,其义有五:1.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

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之精,而归藏于肾者,谓之先天之精;由饮食物化生的精,称为水谷之精。

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便称为五脏六腑之精。

泛指之精又称为广义之精。

2.精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

系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

生殖之精又称为狭义之精。

3.精指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

脏腑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及脏腑的生理活动,化为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故称为五脏六腑之精。

4.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精有四:曰精也,曰血也,曰津也,曰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实为生命物质气、.血、精、津、液的概称。

5.精指人体正气。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有微甚,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类经·疾病类》)。

总之,在中医学的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或称精气是一种有形的,多是液态的精微物质。

其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血、津、液在内。

狭义的精,指肾藏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

气气是流动着的世界三元素“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

基本概念一、气的基本概念(一)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

气在宇宙中有两种形态:1. 弥漫而剧烈运动的状态,由于细小、弥散、加上不停的运动,难以直接察知,故称“无形”,如卫气,营气。

2. 凝聚状态,细小而弥散的气,集中凝聚在一起,就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故称“有形”如躯体,官窍。

(二)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三)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生成二、气的生成(一)先天精气:来自父母。

脏府定位在肾(命门)。

(二)后天水谷之气:乃消化吸收之物质。

脏府定位在脾胃。

(三)清气:呼吸而入。

脏府定位在肺。

气的摄取气的巩固气的应用(一)气的运动中医称为〞气机〞。

(二)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

(三)气在不同脏府则有不同表现形式。

(四)气流布全身各处,走到脏腑就叫脏腑之气,至血脉内外则称营卫之气,至经络则称经络之气等。

生理功能四、气的生理功能(一)推动作用;(二)温煦作用(三)固摄作用;(四)防御作用(五)气化作用。

(六)营养作用种类五、气的种类——依气的来源作标准划分:(一)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主要之气。

乃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及肺中清气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

(二)宗气:由清气及谷气相合而成,以贯心脉而司呼吸。

(三)营气:谷气之精专部分。

旨在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其运行路径有二:1.十二经脉(精专营气);2.任督,阳跷,阴跷。

(四)卫气:水谷之悍气也。

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五)脏腑经络之气:和全身的气一样。

是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

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并可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五脏六腑之精而贮存。

功能气的功能:《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

说明气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1.推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都依赖气的激发,若气的这一功能不足,就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脏腑、经络功能会减退,还会引起血虚、血脉瘀滞和水湿停滞等病变。

2.温煦作用《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

即指气有熏蒸温煦的作用。

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人体能维持正常的体温,是与气的温煦作用密切相关。

若温煦作用不足,便可出现畏寒肢冷,血运迟缓等。

3.防御作用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犯,,又能与入侵之病邪作斗争,若驱邪外出,则身体康复,若气的这一功能不足,则易受邪而发病。

正如《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血、精、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若这一功能不足,便可出现出血、自汗、遗尿、遗精等病症。

5.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具体地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若这一功能失常,就会影响到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影响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到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

上述气的五种功能,它们密切配合,相互为用,才能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人有三宝:精气神!“神”通常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而出现的,它包括了在大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等全部机体活动功能和外在表现。

“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精气为补养培育而成。

所以“神”的盛衰与精、气的盈亏密不可分。

只有作为生命物质要素的精气充足,作为生命活动功能外在表现的“神”才可能旺盛。

至于“神”的生理功能,医学认为主要体现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上。

人的整个机体,从大脑到内脏,从五官七窍到经络、气血、精、津液,以至肢体的活动,都无一不是依赖“神”作为维持其正常动转的内在活力。

概括人类生命运动固有规律“神”指生命活动的总规律。

人类生命科学中最高层次的“神”概念(即广义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固有规律及其由此引发的一切生命现象的总称。

在“神”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总规律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人类的出现是天地万物演化到特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因而人类生命的固有规律及其产生的一切生命现象也必然遵循这一总规律,同样也可以用“神”概之。

概括脏腑活动规律“五脏主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素问·宣明五气》)有两层涵义:一是如上述所言五脏以心为中枢的生命活动调控规律;二是每一脏又有相对自主的生理活动规律,如心有藏神,“主身之血脉”,“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肾有藏志,藏精主生殖、主身之骨髓,纳气,主水,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在志为惊为恐,在液为唾等等。

正因为五脏以其自主的生理作用参与整体生命活动,又能参与心对整体生命活动的调控,故尔将其称为“五神脏”。

六腑及奇恒之府概亦莫能外。

概括精、气血津液活动规律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活动的产物,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生成、分布、运行以及在整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有其各自的固有规律,《内经》对此也是以“神”概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