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精神调摄养生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二、立志养德
❖ 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有目标、有追求,充满信心,才能更好促进 身心健康
❖ (一)坚定信念
养生,首先要立志,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 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是每个 人生活基石和精神支柱。
《灵枢·本脏篇》:“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 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 (一)竞争意识和毅力
❖ 竞争意识:进取心和责任感 正面作用是使人积极向上、生活充实;负面 作用是使人心理压力过大,身心俱疲。
❖ 毅力:持久坚强的意志
33
(二)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
人生而有自卑情结——相对其他族群在身体 力量、速度、高度 等生存能力上均有不足; 人群中也不曾有过全能的“天才”。 克服自卑感的关键在于自我肯定,不断挖掘 自身潜能,自得其乐。 消除嫉妒心,关键在于培养海纳百川的胸襟 和与人为善的品质。
18
恐(惊)
❖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 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 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 小便失禁,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 功能相符。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 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 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 有一定的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 遭到危害。
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现代生理学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的中 枢—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慢波状态; 气功入静后,脑电波活动也与常人不同。 26
(二)清静养神的方法
❖1 少私寡欲
❖ 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 道德经:“少私寡欲,见素抱朴” ❖ 《太上老君养生诀》“去六害”—一者薄名利,
怒
❖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
❖ 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 不能达到时,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 一种情志活动。
❖ 怒既有积极的一面,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 土气,激起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 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的 一面,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
但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 ❖ 情绪的稳定,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 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精神健康者,不易患
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
31
❖ (二)情绪乐观 ❖ 孔子《论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云尔”
《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佩服 啊
32
四、保持心理平衡
3
经典述要
生理
情志﹠疾病
《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4
病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 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 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
《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 (三)病理因素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
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23
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 1 体质差异 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有一定 的差异
❖ 2 性格差异 “当事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 病也”
❖ 3 年龄差异 儿童易惊,成人易怒(思),老人易悲
❖ 4 性别差异:“女属阴,得气多郁”(《外台秘 24
43
❖ (一)五脏情志制约法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 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 胜恐 ”
以偏救偏 以情胜情 “无形之药”
张子和:“以悲制怒,以怆侧苦楚之音感之; 以喜制悲,以谑(xuè)浪戏狎(xiá)之言 娱之; 以恐制喜,以迫遽(jù)死亡之言怖 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触之;以思 制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 44
7
❖ 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 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七情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 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 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8
喜
❖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
❖ 心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 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 能下降;
29
(二)道德修养
❖ 孔子:德润身 仁者寿。
讲道德的人, 待人宽厚大度, 心旷神怡,体 态安详舒泰得 以高寿
❖ 《中庸》:“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 孙思邈《千金方》:“性既自善,内外百病 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 经也”。
Hale Waihona Puke 30三、开朗乐观❖ (一)性格开朗 ❖ 性格虽然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直接相关,
5
七 情 致 病 特 点
6
❖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情志变化。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 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 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
❖ 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超过正常 的生理活动范围,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 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 人体发怒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 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 血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交 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会使人患上高血压 等心脑血管疾病。对患有心脑血管病者,可
14
导致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
忧(悲)
❖ 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 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 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肺开窍于鼻,肺 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 会痛哭流涕,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 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 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 愁一愁,白了头
15
忧(悲)伤肺
❖ 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 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肺主皮毛,悲忧伤 肺,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 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 牛皮癣等。
16
例
❖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葬花吟.mp3《葬花 吟》: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⑴,落絮轻沾扑绣帘。
调神养生法
心神
脏腑功能
外界环境
❖ 《淮南子》:“神清志平,百节皆宁, 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 养性之末也”
❖ 养生贵乎养神 25
一、清静养神
❖ (一)调养心神首在静养 老庄道家养生:无为 静养 恬淡虚无 天玄子:“养生大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
平、心安、心静、心定……” 《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奏闭拒,虽
40
❖ (二)移情易性
❖ 移情: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指向性
❖ 易性:改易心志,改变不良的情绪和习惯, 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
❖ 《临证指南医案》:“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 易性”
❖ 《理论骈文》:“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 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
41
❖ (三)运动移情
42
四、情志制约法
❖ 又称以情胜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 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 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 情志,藉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19
❖
❖ 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 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 会导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
20
思
❖ 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 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 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 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脾主运化;有 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 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 功能有关。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17
❖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⑵。 ❖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⑶? ❖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⑷。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
34
调摄情志法
❖ 节制法 ❖ 疏泄法 ❖ 转移法 ❖ 情志制约法
35
36
一、节制法
❖ 定义: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
到心理平衡。“圣人有情而不累” ❖ (一)遇事戒怒 “嗔戒” ❖ 《老老恒言·戒怒》:“人借气以充身,故平
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 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 身” ❖ (二)“宠辱不惊”
❖ 祝由疗法:“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 祝由而已”。(《素问·移精变气论》)
39
❖ (一)升华超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升华:用意志战胜不良情绪干扰,用理 智战胜生活的不幸,用理智和情感作为行为 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 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
超脱:思想上淡然,行动上绝然
21
思伤脾
❖ 思为脾志,因而过思则易伤脾。伤脾可以表 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 贫血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暧气,恶心,呕 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现出的一 系列症状。
22
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 (一)社会因素 社会动荡 家庭变故 人际纠葛
❖ (二)环境因素 四十更迭 月廓圆缺 颜色气味
第五讲 精神调摄养生
❖ 主讲:杨瑰瑰
1
精神养生
❖ 定义:
❖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 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 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 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2
流行病学资料
心理因素已逐渐成为各类疾病发病和致死最 主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失眠、抑郁症、 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心理疾患,而且在糖尿 病、冠心病、肿瘤、高血压、脑卒以及一些 严重的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 要作用。
❖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 造力增强;
❖ 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 言流畅动听等;
❖ 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 则心宽体胖等等。
9
例
范进中举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才华出众,但由于遭 到打击,长期被贬,沉闷、忧郁的贬谪生活, 把柳宗元折磨得形容憔悴,体质虚弱,得了 毒疮又患霍乱,47岁就与世长逝了。 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苏轼活了64岁 )
10
喜伤心
❖ 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心,常出现心慌,心 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 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 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 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 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
11
❖ 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 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 12
例
❖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位“文武筹略,雄 姿英发…的将才,但好生气发怒,被诸葛亮 “三气”之下,大怒不止而死。
13
怒伤肝
❖ 大怒、过怒易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 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 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 有的则会出现闷闷不乐,喜太息,暧气,呢 逆等症状。
37
二、疏泄法
含义: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
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 心理平衡。 ❖ (一)直接发泄
怒吼、大哭 ❖ (二)疏导宣泄
借助别人的疏导,把心中的郁闷宣散出来
38
三、转移法
❖ 又称为移情。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 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 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 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
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财货,四者损滋味,五 者除佞妄,六者去忌妒。
27
2 养心敛神
❖ 保养心神,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除烦恼 ❖ 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
神寄托的闲散空虚,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者是决然不同的。 ❖ 《医钞类编》:“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 气聚则神全;若日逐相扰烦,神不守舍,则 易衰老”。
二、立志养德
❖ 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有目标、有追求,充满信心,才能更好促进 身心健康
❖ (一)坚定信念
养生,首先要立志,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 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是每个 人生活基石和精神支柱。
《灵枢·本脏篇》:“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 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 (一)竞争意识和毅力
❖ 竞争意识:进取心和责任感 正面作用是使人积极向上、生活充实;负面 作用是使人心理压力过大,身心俱疲。
❖ 毅力:持久坚强的意志
33
(二)克服自卑感,消除嫉妒心
人生而有自卑情结——相对其他族群在身体 力量、速度、高度 等生存能力上均有不足; 人群中也不曾有过全能的“天才”。 克服自卑感的关键在于自我肯定,不断挖掘 自身潜能,自得其乐。 消除嫉妒心,关键在于培养海纳百川的胸襟 和与人为善的品质。
18
恐(惊)
❖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 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 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 小便失禁,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 功能相符。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 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 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 有一定的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 遭到危害。
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现代生理学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的中 枢—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慢波状态; 气功入静后,脑电波活动也与常人不同。 26
(二)清静养神的方法
❖1 少私寡欲
❖ 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 道德经:“少私寡欲,见素抱朴” ❖ 《太上老君养生诀》“去六害”—一者薄名利,
怒
❖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
❖ 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 不能达到时,所表现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 一种情志活动。
❖ 怒既有积极的一面,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 土气,激起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 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的 一面,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
但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 ❖ 情绪的稳定,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 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精神健康者,不易患
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
31
❖ (二)情绪乐观 ❖ 孔子《论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云尔”
《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佩服 啊
32
四、保持心理平衡
3
经典述要
生理
情志﹠疾病
《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4
病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 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 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
《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 (三)病理因素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
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23
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 1 体质差异 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有一定 的差异
❖ 2 性格差异 “当事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 病也”
❖ 3 年龄差异 儿童易惊,成人易怒(思),老人易悲
❖ 4 性别差异:“女属阴,得气多郁”(《外台秘 24
43
❖ (一)五脏情志制约法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 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 胜恐 ”
以偏救偏 以情胜情 “无形之药”
张子和:“以悲制怒,以怆侧苦楚之音感之; 以喜制悲,以谑(xuè)浪戏狎(xiá)之言 娱之; 以恐制喜,以迫遽(jù)死亡之言怖 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触之;以思 制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 44
7
❖ 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 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七情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 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 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8
喜
❖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
❖ 心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 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 能下降;
29
(二)道德修养
❖ 孔子:德润身 仁者寿。
讲道德的人, 待人宽厚大度, 心旷神怡,体 态安详舒泰得 以高寿
❖ 《中庸》:“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 孙思邈《千金方》:“性既自善,内外百病 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 经也”。
Hale Waihona Puke 30三、开朗乐观❖ (一)性格开朗 ❖ 性格虽然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直接相关,
5
七 情 致 病 特 点
6
❖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情志变化。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 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 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
❖ 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超过正常 的生理活动范围,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 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 人体发怒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 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 血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交 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会使人患上高血压 等心脑血管疾病。对患有心脑血管病者,可
14
导致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
忧(悲)
❖ 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 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 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肺开窍于鼻,肺 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 会痛哭流涕,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 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 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 愁一愁,白了头
15
忧(悲)伤肺
❖ 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 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肺主皮毛,悲忧伤 肺,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 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 牛皮癣等。
16
例
❖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葬花吟.mp3《葬花 吟》: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⑴,落絮轻沾扑绣帘。
调神养生法
心神
脏腑功能
外界环境
❖ 《淮南子》:“神清志平,百节皆宁, 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 养性之末也”
❖ 养生贵乎养神 25
一、清静养神
❖ (一)调养心神首在静养 老庄道家养生:无为 静养 恬淡虚无 天玄子:“养生大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
平、心安、心静、心定……” 《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奏闭拒,虽
40
❖ (二)移情易性
❖ 移情: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指向性
❖ 易性:改易心志,改变不良的情绪和习惯, 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
❖ 《临证指南医案》:“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 易性”
❖ 《理论骈文》:“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 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
41
❖ (三)运动移情
42
四、情志制约法
❖ 又称以情胜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 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 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 情志,藉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19
❖
❖ 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 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 会导致人的死亡。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
20
思
❖ 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 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 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 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脾主运化;有 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 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 功能有关。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17
❖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⑵。 ❖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⑶? ❖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⑷。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
34
调摄情志法
❖ 节制法 ❖ 疏泄法 ❖ 转移法 ❖ 情志制约法
35
36
一、节制法
❖ 定义: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
到心理平衡。“圣人有情而不累” ❖ (一)遇事戒怒 “嗔戒” ❖ 《老老恒言·戒怒》:“人借气以充身,故平
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 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 身” ❖ (二)“宠辱不惊”
❖ 祝由疗法:“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 祝由而已”。(《素问·移精变气论》)
39
❖ (一)升华超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升华:用意志战胜不良情绪干扰,用理 智战胜生活的不幸,用理智和情感作为行为 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 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
超脱:思想上淡然,行动上绝然
21
思伤脾
❖ 思为脾志,因而过思则易伤脾。伤脾可以表 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 贫血等症状。有的还可出现暧气,恶心,呕 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现出的一 系列症状。
22
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 (一)社会因素 社会动荡 家庭变故 人际纠葛
❖ (二)环境因素 四十更迭 月廓圆缺 颜色气味
第五讲 精神调摄养生
❖ 主讲:杨瑰瑰
1
精神养生
❖ 定义:
❖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 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 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 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2
流行病学资料
心理因素已逐渐成为各类疾病发病和致死最 主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失眠、抑郁症、 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心理疾患,而且在糖尿 病、冠心病、肿瘤、高血压、脑卒以及一些 严重的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 要作用。
❖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 造力增强;
❖ 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 言流畅动听等;
❖ 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 则心宽体胖等等。
9
例
范进中举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才华出众,但由于遭 到打击,长期被贬,沉闷、忧郁的贬谪生活, 把柳宗元折磨得形容憔悴,体质虚弱,得了 毒疮又患霍乱,47岁就与世长逝了。 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苏轼活了64岁 )
10
喜伤心
❖ 过喜的异常情志可损伤心,常出现心慌,心 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 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 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 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 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
11
❖ 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 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 12
例
❖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位“文武筹略,雄 姿英发…的将才,但好生气发怒,被诸葛亮 “三气”之下,大怒不止而死。
13
怒伤肝
❖ 大怒、过怒易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 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 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 有的则会出现闷闷不乐,喜太息,暧气,呢 逆等症状。
37
二、疏泄法
含义: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
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 心理平衡。 ❖ (一)直接发泄
怒吼、大哭 ❖ (二)疏导宣泄
借助别人的疏导,把心中的郁闷宣散出来
38
三、转移法
❖ 又称为移情。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 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 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 解放出来,或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
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财货,四者损滋味,五 者除佞妄,六者去忌妒。
27
2 养心敛神
❖ 保养心神,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除烦恼 ❖ 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
神寄托的闲散空虚,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者是决然不同的。 ❖ 《医钞类编》:“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 气聚则神全;若日逐相扰烦,神不守舍,则 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