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

合集下载

财务领域舞弊分析报告(3篇)

财务领域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舞弊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誉。

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本报告通过对财务领域舞弊现象的分析,旨在揭示舞弊的成因、手段和危害,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财务领域舞弊现象概述1. 舞弊类型(1)收入舞弊:虚构销售、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等。

(2)成本舞弊:虚增成本、少计成本、隐瞒费用等。

(3)资产舞弊:虚构资产、低估资产、隐瞒资产减值等。

(4)负债舞弊:虚构负债、低估负债、隐瞒负债等。

2. 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通过虚构交易来虚增收入、虚减成本、虚增资产、虚减负债。

(2)篡改会计凭证:通过篡改会计凭证来掩盖舞弊行为。

(3)操纵会计政策:通过操纵会计政策来调整财务报表,达到掩盖舞弊的目的。

(4)关联交易: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资产、利润,达到舞弊目的。

三、财务领域舞弊成因分析1. 企业内部因素(1)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不合理,导致员工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舞弊。

(3)道德风险:企业内部员工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2. 外部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追求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包括财务舞弊。

(2)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存在不足,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舞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四、财务领域舞弊危害分析1. 侵害股东利益:财务舞弊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失真,损害股东利益。

2. 误导投资者:财务舞弊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3. 损害企业信誉:财务舞弊使企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4. 社会影响:财务舞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五、防范与打击财务领域舞弊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界定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界定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界定解析1. 引言财务舞弊是近年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个问题。

为了规范审计行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解析。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界定,并分享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2. 财务舞弊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将财务舞弊定义为企业对其财务报表进行有意伪造、误报或隐瞒的行为,旨在误导利益相关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评估。

财务舞弊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或逃避法律和监管的约束。

3. 财务舞弊的特征为了更全面理解财务舞弊,我们需要了解其特征和常见模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财务舞弊常具备以下特征:3.1. 故意性财务舞弊行为通常是有意进行的,企业或个人故意欺骗他人,以获得不当利益或逃避法律责任。

3.2. 伪造与隐瞒财务舞弊通常涉及对财务报表进行伪造或隐瞒。

虚构交易、夸大收入、低估成本等手段常被用于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3.3. 影响严重性财务舞弊对企业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常常是严重的,包括财务损失、信誉受损、法律风险以及对整个市场的不良影响。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应对为了预防和应对财务舞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提供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指导:4.1. 审计师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明确规定,审计师有责任识别和报告财务舞弊的迹象。

审计师应采用专业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并在发现财务舞弊的迹象时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报告。

4.2. 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

这有助于发现财务舞弊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4.3. 合规和透明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要求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公开透明地披露财务信息。

通过提高合规性和透明度,可以减少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5. 对财务舞弊的观点和理解财务舞弊是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市场运行的问题。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欺诈、虚报、隐瞒等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篡改或操纵,以达到追求个人或组织利益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1. 虚报收入和利润虚报收入和利润是最常见的财务舞弊方式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销售额、虚构收入来源、违规记账等手段,使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看起来更高,从而提高企业的股价或获得更多的融资。

然而,这种舞弊行为往往无法持续,一旦被揭露,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信任危机。

2. 虚构资产和负债虚构资产和负债是另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如虚报存货、资产估值过高等方式,增加企业的净资产,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隐瞒负债,如逃避债务、隐瞒借款等手段,使企业的负债看起来更低,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

然而,这种做法是不道德和违法的,一旦被发现,将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3. 虚构交易和合同虚构交易和合同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交易和合同,如虚构销售订单、虚构采购合同等手段,来增加收入或减少成本。

这种舞弊行为主要是为了美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从而达到欺骗投资者或获得更多的融资的目的。

然而,虚构交易和合同是一种违法行为,一旦被揭露,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4. 隐瞒关联方交易隐瞒关联方交易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构交易、虚报交易金额等方式,来转移利润、逃避税收或欺骗投资者。

这种舞弊行为往往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关联方的利益,而损害了企业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因此,对于关联方交易,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并进行透明和公正的披露。

5. 资金挪用和侵占资金挪用和侵占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行为。

企业可以通过挪用企业资金、盗用公司资产等手段,将企业的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或他人账户,并将其作为个人或他人的私人财产。

这种舞弊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被揭露,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定义1. 引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规范审计行业的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来定义和规范审计工作中的各项准则和要求。

其中之一便是对财务舞弊的定义与防范。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定义。

2. 财务舞弊的概念财务舞弊是指在财务报告中故意虚增收入、减少费用或隐藏负债等手段,以欺骗利益相关方和违法逃避税收等目的进行的违法、不道德的行为。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和信任机制。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有着明确的定义和规定,以保护公众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财务舞弊可以被定义为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进行虚假记账、涂改账目和报表等行为,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误导利益相关方的判断和决策。

财务舞弊不仅包括故意虚增收入、减少费用和隐藏负债等行为,还包括利用关联方交易、跨国转移定价、计提不合理的准备金和减值准备等手段进行的欺骗行为。

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详细要求:3.1 虚假记账和涂改账目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

虚假记账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记载虚构或错误的交易、收益和费用等信息,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涂改账目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篡改、删除、修改原始账目的内容,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审计师应当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查实和揭示虚假记账和涂改账目的情况,并据此发表审计报告。

3.2 关联方交易和跨国转移定价关联方交易是指企业与其关联方进行的交易,包括购买和销售商品、提供和获取服务、借款和担保等。

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往往存在利益输送和财务舞弊的风险。

财务报告舞弊

财务报告舞弊

财务报告舞弊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在编制或披露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或误导性的财务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管理层、监管机构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目的。

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涉及以下几种形式:
1.虚增收入:企业可能通过销售不存在的产品或服务、操纵销
售收入确认时间或方式等手段,虚增收入,以提高企业财务表现。

2.夸大资产价值:企业可能以假报资产、低价借款或虚构交易
等方法,夸大资产的价值,以增加企业的净资产。

3.隐藏负债:企业可能通过转移债务、虚构债务等手段,隐藏
实际存在的负债,以降低企业负债水平。

4.虚增利润:企业可能通过虚构费用、会计处理误导等方法,
虚增支出,从而增加利润水平。

5.误导性披露:企业可能通过不完整、误导性或欺诈性的财务
披露,隐藏重要财务信息,带来错误的投资决策。

财务报告舞弊对投资者和企业都带来严重的后果。

投资者可能因错误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财产损失。

同时,财务报告舞弊也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对其市场价值和融资能力造成持续性的影响。

为了防止和打击财务报告舞弊,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打击力度,提高
违法成本。

投资者在投资时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提高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定义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采取欺诈、偷窃、虚假陈述等手段,故意误
导他人或通过协同作用使财务报表、财务记录、税务记录等与真实情
况不一致的行为。

财务舞弊的定义在审计领域也十分重要,因为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审计
程序来检查并探测可能存在的财务舞弊行为。

财务舞弊可能涉及虚增
或虚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数据,或者故意与税务机关隐瞒或编
辑数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审计准则,审计人员必须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记录和内部控制制度,并采用相应的方法和程序确定是否存在财
务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可以采用的
审计程序,如谈话、文件记录、比较数据等来测试财务记录和财务报
表的真实性。

为了探测财务舞弊行为,审计人员可能需要采取深入的审计程序,如
确认现金余额、查看供应商账户、比较与以前记录的交易差异等。


果存在财务舞弊的迹象,审计人员必须采取进一步的调查措施,并在
审计报告中披露这些问题。

财务舞弊在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中是不可接受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还会破坏市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提供了对审计人员进行合规审计的规范和指引,加强了审计行业的监管和规范化,使审计服务更加透明和公正。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伪造、篡改、遗漏财务信息,或利用各种手段虚构交易、夸大收入、缩小成本等方式来误导他人,达到非法获取利益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一、收入虚增1. 虚构销售:企业虚构销售收入,通过编造假的销售合同、发票等虚假文件来夸大销售额。

2. 过度确认收入:企业将未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为收入,以增加财务报表的收入金额。

3. 销售退货退款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退货、虚增退款金额等手段来增加收入。

二、成本缩减1. 虚增费用:企业通过虚构费用、虚增成本等方式来减少利润,以逃避税务监管。

2. 资产减值抵销:企业将未实际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抵消利润,以减少纳税金额。

3. 虚构成本:企业通过虚构原材料采购、虚构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减少盈利,达到逃税目的。

三、资产贬值1. 虚构资产:企业虚构资产价值,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凭证、报告等手段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资产转移:企业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转移到他处,以减少负债、增加净资产,提高企业价值。

3. 资产估值调整:企业对资产价值进行虚高或虚低估计,以调整净资产,达到欺骗投资者或逃税的目的。

四、偷逃税款1. 虚假报税: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税务报表、凭证等方式来隐瞒真实的营业收入或利润,以逃避缴纳税款。

2. 偷漏税款:企业通过隐瞒收入、虚构费用等手段来偷逃应缴纳的税款。

3. 利用税收漏洞:企业通过利用税法规定的漏洞,以合法方式来减少应缴纳的税款。

五、财务报表造假1. 虚构资产负债表: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负债表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虚增利润表:企业通过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等方式来误导投资者,提高企业价值。

3. 隐瞒重要信息:企业通过隐瞒重要信息、虚构交易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六、内部控制缺失1. 职务侵占: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资金、财产据为己有。

2. 资金挪用:企业内部人员将企业的资金挪用到个人账户或他处,以谋取私利。

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分析(3篇)

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日益严重,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本文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类型、成因、现状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财务报告舞弊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隐瞒、歪曲等手段,使财务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

近年来,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和防范措施,对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与类型1. 定义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非法目的,通过虚构、隐瞒、歪曲等手段,使财务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2. 类型根据舞弊手段的不同,财务报告舞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虚构交易:企业虚构交易,夸大收入、利润,降低负债,以美化财务报告。

(2)隐瞒交易:企业隐瞒实际交易,故意少计收入、利润,高估负债,以掩盖财务问题。

(3)歪曲事实:企业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故意夸大或缩小某些财务指标,误导利益相关者。

(4)滥用会计政策:企业滥用会计政策,故意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操纵财务报告。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监管环境因素(1)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财务报告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2. 企业内部因素(1)管理层利益驱动: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2)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现和防范舞弊。

(3)员工职业道德缺失:部分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为舞弊行为提供便利。

3. 社会环境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脱颖而出,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如何识别和防止财务舞弊行为

如何识别和防止财务舞弊行为

如何识别和防止财务舞弊行为在当今社会中,财务舞弊行为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不仅对个体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整个经济社会秩序产生了严重破坏。

因此,识别和防止财务舞弊行为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识别和预防角度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财务诈骗风险。

一、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财务舞弊行为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恶意操纵、虚构账目,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财务舞弊行为往往采取隐蔽手段,并且常常是持续性的,有可能长期积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识别财务舞弊行为的方法1. 关注财务数据异常财务数据异常往往是财务舞弊的第一个信号。

例如,销售额突然猛增,或者某项费用急剧减少等。

当发现这些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进行调查,排除财务舞弊行为的可能性。

2. 细致分析财务报表仔细分析财务报表是识别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需要关注的重点包括:收入和利润的真实性、财务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现金流量的异常等。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潜在的财务舞弊行为。

3. 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财务职责,并加强内部审计。

此外,应该限制涉及财务操作的权限,确保财务流程的透明和规范。

4. 建立举报机制建立举报机制可以有效防止财务舞弊行为。

企业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应该知道举报财务舞弊行为的渠道,并享受举报的保护。

举报者应该得到适当的奖励,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行动中来。

三、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措施1. 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基础。

企业应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倡导诚信经营,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只有树立诚信经营的价值观念,才能使员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远离财务舞弊行为。

2. 加强员工培训员工是财务舞弊行为的实施者,因此加强员工培训是防止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将财务舞弊的危害和手段向员工普及,并提供防范财务舞弊的方法和技巧。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

严格执法处罚
加大处罚力度
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严格执法程序
确保执法程序合法、公正,防止 权力滥用和冤假错案。
加强司法衔接
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衔接配合,形 成打击合力,提高打击效果。
提高违法成本
提高罚款金额
增加财务舞弊的罚款金额,提高违法成本,让违 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政府应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法 律责任。
04
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
制定严格的财务报告和审计制度,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
强化内部控制体系
推动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等中介机构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其执业 质量和道德规范。
虚增无形资产
企业虚增无形资产价值,以夸 大资产规模和品牌价值。
提前确认在建工程
企业将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提 前确认,以增加资产规模。
隐瞒负债
隐瞒短期负债
企业隐瞒短期负债,以降低负债率。
虚假债务重组
企业通过虚假债务重组,如债务豁免或债务 延期等手段,以降低负债规模。
隐瞒长期负债
企业隐瞒长期负债,以降低负债压力。
隐瞒或有负债
企业隐瞒或有负债,如担保、诉讼等,以降 低负债压力。
隐瞒交易
隐瞒关联方交易
企业隐瞒与关联方的交易,以降低交 易透明度。
隐瞒或有事项
企业隐瞒或有事项,如未决诉讼、担 保等,以降低风险压力。
虚假合同
企业签订虚假合同,以掩盖真实交易 目的。
违规资金拆借

财务舞弊法律后果(3篇)

财务舞弊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虚构、篡改或遗漏财务信息,以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旨在分析财务舞弊的法律后果,以警示企业及个人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

二、财务舞弊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1)刑事责任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财务舞弊的刑事责任主体包括企业、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等。

其中,企业作为刑事责任主体,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刑事责任类型财务舞弊的刑事责任类型主要包括:①虚假陈述罪: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虚构、篡改或遗漏重要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情节严重的,构成虚假陈述罪。

②欺诈发行证券罪:企业通过虚构、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骗取投资者购买,情节严重的,构成欺诈发行证券罪。

③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企业、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等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虚构、篡改或遗漏重要财务信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情节严重的,构成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

④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企业、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等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或者泄露内幕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⑤职务侵占罪: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等利用职务便利,侵占企业财物,情节严重的,构成职务侵占罪。

2.民事责任(1)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财务舞弊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等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损失的对象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其他利益相关者等。

(2)违约责任财务舞弊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等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行政责任(1)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财务舞弊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等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财务舞弊知识点

财务舞弊知识点

财务舞弊知识点1. 什么是财务舞弊?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人员以非法手段,以获得私利为目的对财务活动进行欺诈和篡改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虚报财务报表、侵占公司资产、个人挪用资金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稳定和经营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2. 财务舞弊的类型2.1 财务报表欺诈财务报表欺诈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虚假地夸大或缩小财务状况、业绩或现金流量的情况。

常见的手段包括虚报收入、操纵费用、隐藏资产负债等,以制造虚假的经营状况。

2.2 资金侵占资金侵占是指企业内部人员通过虚构或篡改账目等手段,将公司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或用于个人开支。

这种行为通常会导致公司的现金流紧张、支付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2.3 采购欺诈采购欺诈是指企业员工在采购环节中利用职权之便,以超高价格购买无用或低质量的物品或服务,从中获取私利。

这种行为会极大地增加企业的成本,损害企业利益。

3. 财务舞弊的危害财务舞弊不仅会直接损害企业的财务健康和声誉,还会对整个市场经济秩序产生恶劣影响。

其主要危害包括:•造成企业财务状况失真,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破坏企业经营环境,降低员工士气,影响企业发展。

•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破产。

•影响社会信任度,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行业竞争健康。

4. 预防财务舞弊的措施针对财务舞弊,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财务管理流程和授权限制。

•严格执行审计制度,加强财务信息披露,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可信。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巡检、检查和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财务知识,加强培训和教育。

5. 财务舞弊的查处对于发现了财务舞弊行为的企业,应该采取果断的措施进行查处,以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措施可以包括:•成立专门的内部调查组或委员会,对涉事员工进行调查和询问。

•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构或法律部门参与,确保调查的客观和公正。

•对涉事人员进行追责处理,包括停职、处罚甚至法律追诉。

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分析(3篇)

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凸显。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甚至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旨在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原因1. 企业利益驱动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美化财务报表,提高股价,可能会采取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尤为突出,因为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来吸引投资者。

2. 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是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部分企业得以逍遥法外。

此外,监管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不公等问题,也助长了舞弊现象。

4. 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部分会计准则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引发舞弊行为。

5. 社会风气影响社会风气对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舞弊现象。

三、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表现形式1. 收入确认舞弊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等方式,人为提高利润,美化财务报表。

2. 成本费用舞弊企业通过虚列成本、少计费用等手段,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

3. 资产负债舞弊企业通过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等方式,美化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

4. 投资收益舞弊企业通过虚构投资收益、隐瞒投资损失等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5. 财务报告披露舞弊企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误导投资者。

四、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危害1. 损害企业利益财务报告舞弊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失真,损害了企业利益。

2. 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根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做出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损失。

3. 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财务报告舞弊企业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获得竞争优势,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手段、危害及防范措施,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误导投资者。

具体舞弊手段如下:1. 虚构交易: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报表,虚增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当期利润。

3. 隐瞒费用:A公司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减少当期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A公司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公司报表,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三、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企业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报表,从而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在本案例中,A公司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合同,虚增了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财务舞弊的另一种常见手段,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延长收入确认周期,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3. 隐藏费用:隐藏费用是财务舞弊的又一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降低费用标准,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财务舞弊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报表,从而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事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财务舞弊的手段,以达到粉饰业绩、误导投资者等目的。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借鉴。

二、事件概述2019年,我国某知名上市公司A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调查,A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近10亿元。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

三、事件分析1. 舞弊动机A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追求短期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A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不惜采取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吸引投资者关注。

(2)掩盖经营困境: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滞销等问题,为了掩盖这些问题,公司管理层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3)满足高管利益:A公司部分高管为了获取高额薪酬和奖金,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

2. 舞弊手段A公司采取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虚构业务: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式,虚增收入。

(2)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应收账款等方式,虚增利润。

(3)虚减成本:A公司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减存货等方式,虚减成本。

(4)关联交易:A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关联方,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3. 舞弊原因(1)内部控制不健全: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审计监督不力:A公司外部审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审计监督不力。

(3)道德风险:部分管理层和员工职业道德缺失,为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舞弊手段。

四、防范与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

财务舞弊的原理和方法

财务舞弊的原理和方法

财务舞弊的原理和方法
财务舞弊是指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欺诈记账或其他非法手段,以牟取个人或组织利益的行为。

财务舞弊的原理和方法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收入改变:财务舞弊常常通过改变公司收入的核算方式来虚增或隐瞒实际收入。

例如,虚构销售收入或利用虚假合同获得非法费用。

2. 成本虚增:通过夸大成本、冒名或虚构购买物品、服务或设备来增加费用,从而降低实际收益。

例如,虚报原材料成本、设备维护费用或员工报销等。

3. 资产减少:通过虚增资产损失或贬值、操纵资产计提准备、编造资产转移等方式将企业资产转移或隐匿,以达到个人或组织的非法目的。

4. 负债增加:通过编造虚假负债、虚增负债金额、隐瞒债务等方式,掩盖企业真实负债状况或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5. 虚假报表:通过伪造财务报表、虚构交易、调整账户余额等手段,使财务报表呈现错误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欺骗投资者、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

6. 内部勾结:财务舞弊通常需要多方内外部人员的合谋与勾结,通过内外部人员相互串通来隐藏欺诈行为,共同从中获利。

财务舞弊的方法因企业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采用伪造凭证、编造交易、控制会计制度、篡改账户余额、虚构营业额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往往在业务环节、财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寻找漏洞并进一步加以利用。

财务人员舞弊分析报告(3篇)

财务人员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篡改、隐匿、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手段,以达到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财务管理日益复杂,财务舞弊案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本报告通过对某企业财务人员舞弊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特点、原因和防范措施,为我国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企业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业绩下滑,财务状况恶化。

2018年,企业内部审计发现财务部门存在严重违规现象,经调查发现,财务人员李某涉嫌舞弊。

三、案例经过1. 发现线索2018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时,发现某笔业务收入与实际销售情况不符。

审计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笔业务收入被李某篡改,用于掩盖其个人支出。

2. 调查取证审计部门成立专项调查组,对李某进行调查。

经查,李某自2015年起,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列支出、伪造发票、虚增成本等方式,非法侵占企业资金。

调查组共发现李某涉嫌舞弊金额达数百万元。

3. 处理结果根据调查结果,企业对李某进行了严肃处理,将其开除并追究相关责任。

同时,企业对财务部门进行全面整顿,加强内部控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案例分析1. 舞弊特点(1)手段隐蔽:李某通过虚列支出、伪造发票等方式,将舞弊行为隐藏在正常业务中,不易被发现。

(2)金额较大:李某舞弊金额达数百万元,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3)时间长:李某舞弊行为持续数年,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严重漏洞。

2. 舞弊原因(1)内部监督不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李某的舞弊行为,说明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2)道德风险:李某利用职务之便,追求个人利益,道德风险意识淡薄。

(3)制度漏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审计: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财务舞弊经济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经济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夸大资产、虚增收入等手段,以达到非法目的或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财务舞弊的经济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为我国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1. 盈利压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

部分企业为了达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虚增收入、隐瞒成本,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往往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层、股东、债权人等多方利益。

在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为了实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3. 法规不完善我国财务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法规存在漏洞,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执法力度不足、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使得财务舞弊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4. 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财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例如,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和激励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5. 企业文化因素部分企业内部存在不健康的竞争文化,企业领导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导致财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分析1. 侵害投资者利益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判,进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侵害投资者利益。

2. 影响资本市场稳定财务舞弊行为会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导致股价波动、市场失灵,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3. 损害企业声誉财务舞弊行为会损害企业声誉,降低企业品牌价值,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4. 加剧社会不公财务舞弊行为会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加剧社会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应对财务舞弊的措施1.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财务法规体系建设,填补法规漏洞,提高执法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2. 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中国注册会计师对财务舞弊的定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对财务舞弊的定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对财务舞弊的定义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财务舞弊的概念。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在财务报告中做出虚假陈述或多种形式的财务操纵行为,以欺骗利益相关者,损害其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舞弊的种类有哪些?我们经常说的偷税、漏税是不是财务舞弊?财务舞弊有哪些危害?我们如何杜绝财务舞弊?财务舞弊是什么引起的?财务舞弊的概念是什么?这些问题围绕着我,“财务舞弊”引发了我的兴趣,我想一探究竟。

首先,什么是财务舞弊?财务舞弊的含义是指有目的、有预谋、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骗,从而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真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它主要包括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

概念了解后,我有两个看法:一是认为偷税、漏税不属于财务舞弊范围,偷税、漏税是税方面的,与财务舞弊关系不大,二是开始接触“财务舞弊”听起来感觉范围很小,现在发现范围比较大。

主要是了解一下财务舞弊的分类,细分后,还包括两类:一是侵吞资产;二是做出欺诈性财务报告,也就是说,侵吞资产指组织内的雇员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使组织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从而,做出欺诈性财务报告。

研究到此,我发现偷税、漏税似乎与财务舞弊有些不同,首先偷税漏税未达到犯罪的,行政处罚上只对单位进行所偷税款0.5-5倍罚款。

如涉及犯罪,则会被叛坐牢并且缴纳罚金,最主要的责任在法人,当然如果有证据证明财务也有故意偷税行为,也会追究责任。

偷税的金额决定了是否入刑。

其次,偷税漏税罪这是一个俗称的罪名,应该讲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此罪名。

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了偷税罪,第二百零三条规定了逃避追缴欠税罪,《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帐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这些是对偷税、漏税的处罚,从这里我发现偷税、漏税属于财务舞弊的范畴,财务舞弊的概念里面包含偷税、漏税,实际上纳税人在做伪造、变造、隐匿甚至擅自销毁账簿的原因就是减税甚至不交税,这就导致财务舞弊,所以说我的总结是:
偷税、漏税属于财务舞弊。

究根结底财务舞弊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总结几个重点词:经济、政治、法律,财务舞弊可以从这几个词里面扩展许多。

第一,经济下面有好多词汇,例如:利润、税收、经济利益等等,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内部动因和根源产生财务舞弊。

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

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不仅存在着统一,也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社会资本运动中经济利益分配的矛盾,国家总是凭借强制力取得发展的物质基础——税收,而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利润,这个矛盾的指向“财务舞弊”。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一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因为国家对企业实行国有化,企业所得的全部利润均要上缴国家财政,因此企业就失去了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的动因。

但同时也使得企业效率低下,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有的人偷懒,不做事。

看到这种情况,国家决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来激发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追求自身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作为政策之一就是对一些国有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同时鼓励发展私营经济。

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就是利润,并且规定了企业承包经营者,在实现了一定的利润目标之后,给予一定比例的利润分成,这就驱使一些企业承包者授意财务部门,千方百计做大利润,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这俨然成为大家认为的一个漏洞,进行财务舞弊。

第二,政治与经济是分不开的,政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促使财务舞弊产生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依靠各种行政手段,进行控制。

如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工作职能,甚至袒护和纵容各种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就会提供财务舞弊行为产生的温床。

比如,在个别地区和部门,由于某些领导为了一己之私利,突出自己的“政绩”,明确要求所属企业上报夸大的业绩指标,迫使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再比如有些上级监管部门缺乏对下级企业的监管,对于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不管不问,从而使财务舞弊行为愈加严重。

还有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账目没有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检查,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有的领导者贪污受贿,会计工作根本无法发挥其核算监督的职能,这样导致结果就是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这种政治环境下也是产生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

因此,导致社会上各行各业的造假行为较为严重,财务舞弊愈演愈烈。

第三,法律是约束我们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以及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一个重要的存在,这
是我的理解。

法律环境的缺陷是财务舞弊产生的关键性因素。

财务舞弊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有关联,首先,财务舞弊受法律制度科学性、及时性的制约。

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型很强的工作,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会计法规的制定与会计实践不能相脱节,会计实践是会计法规制定的基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如果会计法规本身存在着缺陷,这就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趁的进行财务舞弊,另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财务舞弊行为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而相应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为财务舞弊的产生创造了一个存在空间。

其次,受会计法规可操作性制约,会计法规中对于财务舞弊的判定标准要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便于执法部门对于财务舞弊行为的认定和管理,这就要求在制定会计法规时不仅要有定性判定标准,还要尽量多地制定相应的定量判定标准,为会计法规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会计法规模棱两可,可操作性不强,其贯彻执行不行,效果不明显,财务舞弊行为就会乘机而入。

一定时期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直接影响着其对于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如果人们有着较强的法律意识,就能自觉遵守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这样人们会受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执行情况的制约。

我们虽然制定了各种相关的会计法规,但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执法人员本身就存在着舞弊行为,接受企业贿赂,恶意与企业串通,那么有再多的法律法规,恐怕也只能变成一纸空文。

执法机关有时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于财务舞弊单位更多的是给予罚款,没有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导致更严重的违法乱纪。

试想,如果因为企业严重财务舞弊行为而终止其生产经营活动,那么税务机关将永久性丧失该企业的税收,会令税务机关陷入无税可征的尴尬境地。

因此,执法机关在实践中,客观存在不完全执行会计法规的条款来制止财务舞弊行为,这就会导致企业无视法律法规,在财务舞弊的收益远大于其成本的情况下,任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向外散布不实消息。

财务舞弊的产生与会计人员的业务、道德素质也有密切联系。

会计人员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参与者,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可以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但这往往是以牺牲会计人员在本企业的利益为代价,而且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因此,如果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经济秩序以及必要的政策方针作为后盾,单纯依靠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道德素质的提高,来消除整个社会的财务舞弊行为是不可能的。

面对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不做假账
的会计可以说是会失去工作,并且很难再就业,或就业再失业,进入恶性循环。

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对于那些“精通税务法规,熟悉作账技巧”的会计人员十分喜爱。

事实摆在眼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是会计界不讲诚信,而是迫于各方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种种情况分析,财务舞弊的原因多多,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加强管理,细化制度,每个人做到:杜绝财务舞弊。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