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弟子规》翻译一句一句

《弟子规》翻译一句一句

《弟子规》翻译一句一句李毓秀 (清朝)开篇弟dì子zǐ规guī 圣shèng 人rén 训xùn 首shǒu 孝xiào 悌tì 次cì谨jǐn 信xìn翻译:作为弟子的规范要遵守,圣人的教训要听取,首先应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其次要谨言慎行。

泛fàn 爱ài 众zhòng 而ér 亲qīn 仁rén 有yǒu 余yú力lì 则zé学xué文wén翻译:广泛的热爱众人,亲近仁爱之人,如果还有余力,就学习学问。

一、孝原文:父fù母mǔ呼hū 应yìng 勿wù缓huǎn 父fù母mǔ命mìng 行háng 勿wù懒lǎn翻译:父母在呼唤,不应该迟缓,父母的名利,行动上不能偷懒。

原文:父fù母mǔ教jiào 须xū敬jìng 听tīng 父fù母mǔ责zé 须xū顺shùn 承chéng翻译: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的听取,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

原文:冬dōng 则zé温wēn 夏xià则zé清qīng 晨chén 则zé省xǐng 昏hūn 则zé定dìng翻译:冬天要使父母感到温暖,夏天要使父母感到清凉,早晨要向父母问好,黄昏要为父母铺好被褥。

原文:出chū必bì告gào 返fǎn 必bì面miàn 居jū有yǒu 常cháng 业yè无wú便biàn翻译:出门一定要告知父母,回来后一定要见父母一面,居住要有固定的场所,工作不要随意的变更。

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

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

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弟子规》引用了部分经典,在此方面也是学习中国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欢迎阅读!弟子规前两段及解释篇1入则孝出则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当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做的事,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听明白。

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译文】冬天寒冷的时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外出办事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挂念。

居处要安在固定的地方,职业要稳定不能轻易变化。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文】不要因为事情小就自作主张,假如自作主张的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儿子的礼仪。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要私自把它们藏起来。

假如你把东西藏起来,一经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文】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

凡是父母所厌恶的东西,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处理掉。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如果身体受了伤,就会给父母带来忧愁。

如果品行上有什么缺失,就会使父母蒙受羞耻。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译文】父母关爱我,我孝敬父母又有什么困难呢。

父母憎恶我,我还能克尽孝道,这种孝才算是真正有孝道。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文】父母如果有过错,作子女的应该善意规劝使其改正,规劝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说话时声音一定要轻柔。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文】如果父母不听子女规劝,又不改正错误,等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如果父母生气打子女,子女也甘愿接受绝无怨言。

关于孝敬父母的古诗句

关于孝敬父母的古诗句

孝敬父母的古诗句关于孝敬父母的古诗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敬父母的古诗句11、《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2、《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3、《思母》宋代与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

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自己身无长物,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

4、《将母》宋代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译文:把母亲带到扬州后,就安家于临时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

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5、《送母回乡》唐代李商隐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古诗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翻译赏析

古诗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翻译赏析

古诗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翻译赏析“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翻译】路上遇见长辈,应快步向前问好。

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说明】如果见到长辈,还慢吞吞、大摇大摆地走上去,这种形象就已经充满了傲慢。

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体现出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好的朋友、找到好的工作,所以礼貌就是一张金名片。

而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礼貌教育,试想一个满口脏话的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语言文明也是不大可能的。

因此,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详解】这里是讲到当我们在路上看到有长辈、有老师或者有长辈亲戚,我们应该要过去跟他打招呼。

这个“疾”是有一点快步走过去,“趋”也是小步的走过去,“揖”就是很恭敬的来向他问候。

在以前,由于交通没有那么发达,往来于路上,车辆没有那么多,所以在路上我们行走的时候,往往远远看到有长辈过来,或者有邻人也是长辈,一定会过去问候。

我们现在在路上行走,我们可能没有这么的方便,因为时代毕竟不同。

譬如说我们在学校,也曾经问过学生:在学校看到老师或者看到校长,缓缓的从前面过来,会逃避的,请举手?大概有一半。

会很大方的跟老师、跟校长问候的,请举手?大概有一半。

所以我们也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有很多小朋友他不爱这种社交,他往往会害怕,所以掉头而走。

我们想一想,如果两个人,远远的一个已经看到对方,一个故意没看到掉头就走,他有可能产生误会,就是你故意不看我。

所以‘路遇长,疾趋揖’,这也是从小我们就要养成如何尊敬长者,在路上看到长者,我们应该要问候。

‘长无言,退恭立’。

如果长辈没有跟我们讲话,我们就退后一点,礼让长者先过去。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节,也有很多人感慨,我们现在都不讲人情。

问起对视勿移

问起对视勿移

第十八课尊长前~视勿移【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好,看黑板,预备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尊长前,声要低”,就是说在长辈面前我们说话的声音要低一些,不可太大声。

“低不闻,却非宜”,就是如果声音低到让长辈都听不清楚,那样就很不适宜。

“进必趋,退必迟”,见尊长的时候要快步地走到尊长面前。

“趋”就是快步走;“退必迟”,当没有什么事情,告退的时候要慢慢地退出,告退的时候退出一定要慢一些。

“问起对,视勿移”,就是回答长辈的问话,一定要站起来回答,“问起对”,一定要站起来回答;“视勿移”,你回答长辈问题的时候,眼睛要看着长辈,不可以东张西望,东张西望就很没有礼貌、很失礼。

老师再给大家说一遍。

“尊长前,声要低”,在长辈面前说话的声音一定要低一些;“低不闻,却非宜”,如果低到让长辈都听不清楚,那样就很不适宜、很不恰当。

“进必趋,退必迟”,见尊长的时候一定要快步走到长辈面前,告退的时候就要缓慢退出;“问起对,视勿移”,在回答长辈问话的时候,一定要起立回答。

你跟长辈说话,眼睛要看哪里?(看着长辈。

)你的眼睛要看着长辈,眼睛都不可以东张西望。

好,我们先讲一下“尊长前,声要低”。

这是一种说话的礼节。

很多小朋友一见面就怎么样?一见到小朋友会很兴奋,结果就忘乎所以,在那里大吼大叫都快闹翻天了,长辈之间说话可能都很费劲,都听不清楚,这样就很没有礼貌。

所以,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一定要放低,不可以影响到长辈的谈话。

《常礼举要》当中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把这句经文一起念一遍,预备齐。

(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而且什么时候应该说话,什么时候不应该说话,这个进退之礼,这个时机我们要把它拿捏好。

长辈之间正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在中间插话啊?(不可以。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讲解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讲解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 译文 ] 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是要孝顺他们,这才是 最可贵的。 [ 小故事 ]
王祥是晋朝人,他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取了继母。继母对王祥很苛刻,但 王祥从不忌恨,仍然对她很孝顺。继母生病了,他总是伺候在旁。 有一年冬天, 王祥的继母病了, 想吃鲜活的鲤鱼。 大冬天的, 哪里能捕鱼呢?但王祥还是来到 了河边, 河上已经结冰了。 为了能捉到活鱼, 王祥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 化开冰捕鱼。真巧,两条鲤鱼一跃而出。他不知有多高兴 . 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 母,以后,继母对他也格外关心起来。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8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 译文 ] 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 吃饭时让长辈先动筷子, 就坐时让长辈先入座, 走路 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 小故事 ]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他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 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怀念有贤德, 就十分郑重到地前去请教。 他亲自驾着车, 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嬴。 侯嬴早就知道信陵君的名声, 但为了考验他, 当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 侯嬴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 但越是这样, 信陵君对他越 恭敬。侯嬴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5
还要厚,以为子骞撒谎, 就用鞭子打他。 鞭子把棉衣抽破了, 露出了散乱的芦花, 父亲明白了真相,要把继母赶走。闵子骞哀求父亲说:“现在只有我一人受冻, 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 会孤单。”父亲最终打消了赶走继母的念头。。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 译文 ] 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父母亲病倒在床 上,要日夜护理,不离开他们的身边。 [ 小故事 ] 汉朝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顺自己母亲。每天不管公务多忙, 他都要去母亲房间请安。有一次,文帝的母亲病了,汉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 也不曾离开母亲床前, 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而且每天母亲吃药时, 他都要亲口 尝尝,唯恐太苦、太烫。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汉文帝侍奉母亲却长 达三年之久,他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出自《常礼举要.在校篇》:“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出自《访人篇》:“谈话应答必顾望。

”[故事分享] 1走得慢了,被“走人”了有一刚上班不久的大学毕业生,一天,他接到通知,让他去参与接待一家长期合作单位的领导。

一进门,他就看见本单位和那家单位领导坐在沙发上。

领导向他招手让他过去,他松松垮垮的样子朝他们走过去。

这时,他们部门领导对领导小声嘀咕道:“你看看,到领导跟前也不知道快点!”他这一扇阴风不要紧,领导的鬼火“蹭”地就起来了,冲着松松垮垮、不紧不慢走到他们跟前的年轻人疾声厉色道:“你磨蹭啥?不会快点!”年轻人听了一愣,随即分辩道:“我磨蹭啥了?我平常就是这样走路的!”领导听了,看了外单位领导一眼,强忍住气,没好发作,但是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坐下后,领导开始交代给他的任务,年轻人因为一进门就受到领导的训斥,心情坏到极点,他的父母均是市里一家响当当的国营大企业的大领导,从小见惯了别人对他们一家人的恭维,哪里有过别人训他?因为心情坏,所以领导交代任务时,他精神恍惚,呆呆地坐在沙发上,头耷拉着,有一声没一声地“嗯,嗯”回应着。

领导看他这样本来就心存不满,强忍着没说什么,偏偏这时,他部门领导左看看领导,右看看沙发上耷拉着脑袋的他,又是摇头又是撇嘴的。

领导火“蹭”地又起来了,冲他吼道:“你回去吧,不用你接待了,我另外找人!”接着就打电话通知其他人过来。

年轻人一听是这,起身就往外走,领导更气了,冲着他的背影一声震耳的咆哮:“明天你不用来上班了!”有事要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相反,我们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看到长辈走上前来,我们大摇大摆的去向长辈行礼,跟长辈告辞的时候,突然之间赶紧就溜,长辈就会觉得这个人很怪,走的那么急,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不是很讨厌这个长辈,第二是不是畏惧这个长辈,总让长辈有这样的一种忧虑,这样既不符合礼节又没有礼貌,如果长辈问我们事情,我们对长辈恭敬,如果这个时候坐着,赶紧要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回答,回答的时候眼神要安定,不要眼睛动来动去,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心不在焉,鬼鬼祟祟。

弟子规课件13,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弟子规课件13,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去见长辈时要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动作稍慢一 些才合乎礼节。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眼神注视长 辈,不要左右移动。
侍奉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 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勿,甲骨文在刀刃上加两点代表毒液的指事符号 ,表示用毒液浸泡的利刃进行谋杀。有的甲骨文误将 两点写成一撇。有的甲骨文、以“弓”、代替“刀”,表 示用毒液浸泡过的箭矢进行谋杀。
于是说:“今天我梦见了死去的父亲, 我想把粥拿来祭祀先父。”颜回说:“这粥不能 用来祭祀,因为它不干净。煮粥时,木灰进了粥 里,我把灰捞了出来,觉得把粥扔掉可惜,就吹 去灰吃了。”孔子听后,感到很内疚。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 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 颢门下。程颢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杨时那时已四 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 得其真传。
弟子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如果长辈还站着,晚辈不应先坐下。长辈坐定后,允 许我们坐下才可以坐下。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压低,语调柔和适中表示尊 重;但声音低到让人听不清楚,那就不妥当了。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zuò向程颐请求 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 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 还立在雪中。
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 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 全部学问。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的阅读及翻译赏析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的阅读及翻译赏析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的阅读*及翻译赏析第1篇: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的阅读*及翻译赏析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①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

②差池: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③黾勉:殷勤。

④及兹:来此。

契:惬意。

(1)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2)从全诗来看,“草*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1)①诗人先是满怀仰慕之情,兴致勃勃地登山;②到达隐者居所,却发现隐者不在,不免有些失望;③转而看到周围幽美的环境,又觉得很惬意;④虽没见到隐者,诗人却领悟到了心灵清净的真谛,于是尽兴而返。

(4分。

扣住诗中的“黾勉”“空”“契”“足”“兴”)(2)①这两句写新雨中草*青翠,晚窗前松涛阵阵,描绘出一派优美、幽邃的环境,从烘托了隐者和诗人自己的洒脱和超俗。

②前写寻隐者不遇的失望,下写沉醉美景的惬意,承上启下,使诗人心情自然地随境而变。

(4分。

每点2分)【注解】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黾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韵译】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寻西山隐者不遇翻译赏析_作者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邱为。

古诗全文如下: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前言]<寻西山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丘为(一作邱为)的作品。

此诗描写隐逸生活情趣,其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

礼记曲礼之二

礼记曲礼之二

礼记曲礼之二礼记全译》(02)曲礼之二【原文】将适舍,求毋固①。

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屦②,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将入户,视必下。

入户奉扃③,视瞻毋回。

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毋践屦,毋踖④席,抠衣趋隅⑤。

必慎唯诺。

【注释】①固:固执强求。

②屦:jù,鞋。

③奉扃(jiōng):扃,外面的门闩、门环。

奉扃,双手捧门环以示恭敬,这里借指高拱双手。

④踖:jí,越过。

多人在座,以后为序,如果不从后入席,则称为“踖席”。

⑤抠:提着,即拉起衣襟,不使之拖在地上。

【译文】要去别人家,凡有所求则不要强求。

进屋之前,要出声提示。

门外如果有两双鞋,能听见里面说话声就进去,听不见声音就不要进去。

迈进房间时,目光应向下(以免撞见人家的私事)。

进到屋内时,双手要象捧着扃一般高举,眼睛不要四周探视。

门原来开着就让它保持开着,若原来是关上的,进去后就要关上门;如果后面还有人要进来,那么只需做出关门的动作但不用把门关紧。

不要踩在别人的鞋上,不要跨过别人的坐席,要提起衣裳到席的下角就坐。

谈话时,要谨慎应答。

【原文】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①右,不践阈②。

【注释】①闑:niè,门橛。

孔颖达说:“门以向堂为正,右在东,主人位在门东,客位在门西。

大夫、士是臣,臣统于君,不敢自同于宾,故出入君门恒从闑东也。

”②阈:yù,门槛。

【译文】大夫和士出入国君的大门,应从闑的右侧出入,不得践踏门槛。

【原文】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

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

客固辞,主人肃客①而入。

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②,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

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

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③,连步以上。

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注释】①肃客:延请、引导客人。

②客就西阶:古时庭院坐北朝南,入门后依次为庭和堂。

堂前有东西两阶,分别供主宾上下之用。

中华弟子规 进

中华弟子规 进

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意思:
去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 上前,告退时要放慢步子; 长辈问你话时,要站起来 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 不要东张西望。
[小故事]
张苍是汉朝的丞相,他是一个非常尊敬长 辈的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得到过王陵的 许多照顾。后来张苍当官后,为了感谢王陵, 常常像对待父亲一样照顾他。王陵死后,他的 老母还健在。虽然当时张苍已是丞相,公务很 忙,但他总是抽空去照顾王陵的母亲,甚至亲 自伺候王母吃饭。张苍贵为丞相,能这样谨慎 地照顾长辈,足见中华民族尊老美德的源远流 长。
侍奉所样。事:侍奉。 诸:各位,所有的。父; 父亲。兄:兄长。
有个贤人他叫张士选,张士选因为他的父 亲很早就过世了,所以他是由他的叔父给 养大的,而叔父有七个儿子,很多,七个 儿子,张士选就跟这七个堂兄弟一起长大。 到了张士选快要成年的时候,这个叔父就 开始在想,因为古人都很厚道,他说:你 快要成年人了,成人了,我对你的照顾也 到了一个阶段,这个时候你应该可以自己 成家立业了,所以我准备把你父亲的那份 财产分给你。所以他就把他的财产,譬如 说他的财产,我们叫百分之百的财产,这 个一百份的财产,他把它分成一半,为什 么?这是你爸爸一份,我一份,
财产要分成一半,所以这一份给你,这一 份就给我七个儿子。张士选说,不可以这 样。他说叔父,虽然您跟我的父亲兄弟两 个人共同拥有这一份财产,可是因为我是 您养大的,这七个兄弟跟我像亲兄弟没有 两样,所以你应该把百分之百的财产分成 八份,平分成八份,我只得其中的一份就 够了,我不能把它分成一半。这不是数学 问题,这是什么问题?这是悌道的问题, 不是数学问题。所以你看古人争什么?争 让,他是在让。结果叔叔怎么样都不同意, 他说那我不是占你的便宜了吗?但是士选 非常的坚持,后来他的叔叔不得已就同意 了,就把财产分成了八份。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

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弟子规全文带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进必趋

进必趋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进必趋,退必迟’,这里说我们在进见长辈、领导、老师的时候动作要快,不能拖延,甚至是要提前到先等在那里,离开时,动作要慢,要轻声告别,慢慢离开,轻轻把门关上,或者是等长辈、领导、老师先行离开然后跟在后面离开。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典故,张良拜师张良拜师张良少游邳邑,遇老人堕履桥下,谓良曰:“孺子,下为我取履。

”良欲不从,悯其老,乃为之取。

老人以足受之,曰:“孺子可教。

后五日平明,与我期于此。

”良依期往,老人先在。

怒曰:“与长者期,后何也?”复约五日,良往,老人又先在。

怒,再约五日。

良半夜而往,老人乃喜,授良书,曰:“读此可为帝者师。

异日过济北谷城,见黄石即我也。

”旦视之,乃《太公兵法》。

良喜,习读不辍。

良佐高祖破秦,既定天下,封留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长辈、老师要尊敬有礼,长辈、老师看待年轻人首先看它是否有品德和素养,否则就不会有张良的孺子可教,张良更不会成就经后的丰功伟业。

所以对于我们年轻人,尊师重教,孝敬长辈,非常重要,它往往体现在你与长辈相处的每一个细节上,为长辈开关门,帮扶长辈上下电梯和汽车等等,俯拾即是,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就要懂得,一定要尊重长辈。

虚心求教,这样你的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

‘问起对,视勿移’。

尊长问话要站起来回答,眼睛不要左顾右盼,这都是教育我们在面对尊长时如何去做。

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人的内心世界真实的反应在你的眼神之中,眼神游移不定,这说明你害怕畏惧或是不在意对方,甚至让人误解是轻视对方,是很不礼貌的,有的人就说了,我就是不敢看对方,所以,当你学到这里,就应该知道这是不礼貌的,没关系,自身文明礼仪规范是可以逐渐学习和培养的,你可以以后有意识注意和锻炼,任何人都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

相信你们会做得很好。

看完了第十一条,我们接下来再看第十二条。

弟子规及解释 全文

弟子规及解释 全文

弟子规及解释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有恒。

【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为父母扇凉床枕。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所及。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当子女的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俗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古代启蒙的书籍,讲的是什么,又是有哪些意义。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原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弟子规全文__拼音、注释(经典版)

弟子规全文__拼音、注释(经典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1662年-1722)是清朝秀才,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以体现《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核心思想。

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共360句,1080字,分为五个部分,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五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一切圣贤人家的子弟,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规”:本意是指大丈夫的见解(夫见),在这里则是规范。

“弟子规”就是每个效仿圣贤的良家子弟,所必须学习的人生守则和行为准则。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中华文化历来注重教育,自古以来,《弟子规》就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道,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

总序弟d ì子z ǐ规gu ÿ 圣sh âng 人r ãn 训x ùn 首sh ǒu 孝xi ào 悌t ì次c ì谨j ǐn 信x ìn泛f àn 爱ài 众zh îng而ãr 亲q ÿn 仁r ãn有y ǒu 余y ú力l ì则z ã学xu ã文w ãn入r ù则z é孝xi ào父f ù母m ǔ呼h ū应y ìng 勿w ù缓hu ǎn父f ù母m ǔ命m ìng行x íng 勿w ù懒l ǎn父f ù母m ǔ教ji ào须x ū敬j ìng 听t ÿng父f ù母m ǔ责z ã须x ū顺sh ùn 承ch ãng冬d ōng 则z ã温w ýn夏xi à则z ã凊q ìng晨ch ãn 则z ã省x ǐng昏h ūn 则z ã定d ìng事sh ì虽su ÿ小xi ǎo勿w ù擅sh àn 为w ãi苟g ǒu 擅sh àn 为w ãi子z ǐ道d ào 亏ku ÿ物w ù虽su ÿ小xi ǎo勿w ù私s ÿ藏c áng苟g ǒu 私s ÿ藏c áng亲q ÿn 心x ÿn 伤sh üng出ch ū必b ì告g ù反f ǎn 必b ì面mi àn居j ū有y ǒu 常ch áng业y â无w ú变bi àn亲q ÿn 所su ǒ好h ào力l ì为w âi 具j ù亲q ÿn 所su ǒ恶w ù谨j ǐn 为w âi 去q ù身sh ýn 有y ǒu 伤sh üng 贻y í亲q ÿn 忧y ōu 德d ã有y ǒu 伤sh üng 贻y í亲q ÿn 羞xi ū亲q ÿn爱ài我w ǒ孝xi ào 何h ã难n án亲q ÿn 憎z ýng 我w ǒ孝xi ào 方f üng 贤xi án亲q ÿn 有y ǒu 过gu î谏ji àn 使sh ǐ更g ýng怡y í吾w ú色s â柔r ïu 吾w ú声sh ýng谏ji àn 不b ú入r ù悦yu â复f ù谏ji àn号h ào 泣q ì随su í挞t à无w ú怨yu àn亲q ÿn 有y ǒu 疾j í药y ào先xi ün 尝ch áng昼zh îu 夜y â侍sh ì 不b ù离l í床chu áng丧s üng 三s ün 年ni án常ch áng 悲b ýi咽y â居j ū处ch ù变bi àn酒ji ǔ肉r îu 绝ju ã丧s üng 尽j ìn礼l ǐ祭j ì尽j ìn 诚ch ãng事sh ì死s ǐ者zh þ如r ú事sh ì生sh ýng出ch ū则z é悌t ì兄xi ōng 道d ào 友y ǒu弟d ì道d ào 恭g ōng兄xi ōng 弟d ì睦m ù孝xi ào 在z ài 中zh ōng财c ái 物w ù轻q ÿng怨yu àn 何h ã生sh ýng言y án 语y ǔ忍r þn忿f ân 自z ì泯m ǐn或hu î饮y ǐn 食sh í或hu î坐zu î走z ǒu长zh ǎng 者zh þ先xi ün幼y îu 者zh þ后h îu长zh ǎng 呼h ū人r ãn 即j í代d ài 叫ji ào 人r ãn 不b ú在z ài 己j ǐ即j í到d ào称ch ýng 尊z ūn 长zh ǎng勿w ù呼h ū名m íng 对du ì尊z ūn 长zh ǎng 勿w ù现xi àn 能n ãng路l ù遇y ù长zh ǎng疾j í趋q ū揖y ÿ长zh ǎng无w ú言y án 退tu ì恭g ōng 立l ì骑q í下xi à马m ǎ乘ch ãng 下xi à车j ū过gu î犹y ïu 待d ài百b ǎi步b ù余y ú长zh ǎng 者zh þ立l ì 幼y îu 勿w ù坐zu î 长zh ǎng 者zh þ坐zu î 命m ìng 乃n ǎi 坐zu î尊z ūn 长zh ǎng 前qi án声sh ýng 要y ào 低d ÿ 低d ÿ不b ù闻w ãn 却qu â非f ýi 宜y í进j ìn 必b ì趋q ū退tu ì必b ì迟ch í问w ân 起q ǐ对du ì视sh ì勿w ù移y í事sh ì诸zh ū父f ù如r ú事sh ì父f ù事sh ì诸zh ū兄xi ōng如r ú事sh ì兄xi ōng谨j ǐn朝zh üo 起q ǐ早z ǎo夜y â眠mi án 迟ch í老l ǎo 易y ì至zh ì惜x ÿ此c ǐ时sh í晨ch ãn 必b ì盥gu àn兼ji ün 漱sh ù口k ǒu便bi àn 溺ni ào 回hu í辄zh ã净j ìng 手sh ǒu冠gu ün 必b ì正zh âng纽ni ǔ必b ì结ji ã袜w à与y ǔ履l ǚ俱j ù紧j ǐn 切qi â置zh ì冠gu ün 服f ú有y ǒu 定d ìng 位w âi勿w ù乱lu àn 顿d ùn致zh ì污w ū秽hu ì衣y ÿ贵gu ì洁ji ã不b ú贵gu ì华hu á上sh àng 循x ún 份f ân下xi à称ch ân 家ji ü对du ì饮y ǐn 食sh í勿w ù拣ji ǎn 择z ã食sh í适sh ì可k þ勿w ù过gu î则z ã年ni án 方f üng 少sh ào勿w ù饮y ǐn 酒ji ǔ饮y ǐn 酒ji ǔ醉zu ì最zu ì为w ãi 丑ch ǒu步b ù从c ïng 容r ïng立l ì端du ün 正zh âng揖y ÿ深sh ýn 圆yu án拜b ài 恭g ōng 敬j ìng勿w ù践ji àn 阈y ù勿w ù跛b ǒ倚y ǐ勿w ù箕j ÿ踞j ù勿w ù摇y áo髀b ì缓hu ǎn 揭ji ý帘li án勿w ù有y ǒu 声sh ýng宽ku ün 转zhu ǎn 弯w ün勿w ù触ch ù棱l ãng执zh í虚x ū器q ì如r ú执zh í盈y íng入r ù虚x ū室sh ì如r ú有y ǒu 人r ãn事sh ì勿w ù忙m áng忙m áng 多du ō错cu î勿w ù畏w âi 难n án勿w ù轻q ÿng 略l ûâ斗d îu 闹n ào 场ch ǎng绝ju ã勿w ù近j ìn邪xi ã僻p ì事sh ì绝ju ã勿w ù问w ân将ji üng 入r ù门m ãn问w ân 孰sh ú存c ún将ji üng 上sh àng 堂t áng声sh ýng 必b ì扬y áng人r ãn 问w ân 谁shu í对du ì以y ǐ名m íng吾w ú与y ǔ我w ǒ不b ù分f ýn 明m íng用y îng 人r ãn物w ù须x ū明m íng 求qi ú倘t ǎng 不b ú问w ân即j í为w ãi 偷t ōu借ji â人r ãn物w ù及j í时sh í还hu án后h îu 有y ǒu急j í借ji â不b ù难n án信x ìn凡f án 出ch ū言y án信x ìn 为w ãi 先xi ün诈zh à与y ǔ妄w àng奚x ÿ可k þ焉y ün话hu à说shu ō多du ō不b ù如r ú少sh ǎo惟w ãi其q í是sh ì勿w ù佞n ìng 巧qi ǎo奸ji ün 巧qi ǎo 语y ǔ秽hu ì污w ū词c í市sh ì井j ǐng 气q ì切qi â戒ji â之zh ÿ见ji àn 未w âi 真zh ýn勿w ù轻q ÿng 言y án知zh ÿ未w âi的d í勿w ù轻q ÿng 传chu án事sh ì非f ýi宜y í勿w ù轻q ÿng 诺nu î苟g ǒu 轻q ÿng 诺nu î进j ìn 退tu ì错cu î凡f án 道d ào 字z ì重zh îng 且qi þ舒sh ū勿w ù急j í疾j í勿w ù模m ï糊h ú彼b ǐ说shu ō长ch áng此c ǐ说shu ō短du ǎn不b ù关gu ün 己j ǐ莫m î闲xi án 管gu ǎn见ji àn 人r ãn 善sh àn即j í思s ÿ齐q í纵z îng 去q ù远yu ǎn以y ǐ渐ji àn 跻j ÿ见ji àn 人r ãn恶â即j í内n âi 省x ǐng有y ǒu 则z ã改g ǎi无w ú加ji ü警j ǐng 唯w ãi 德d ã学xu ã唯w ãi 才c ái 艺y ì不b ù如r ú人r ãn当d üng 自z ì砺l ì若ru î衣y ÿ服f ú 若ru î饮y ǐn 食sh í 不b ù如r ú人r ãn 勿w ù生sh ýng 戚q ÿ闻w ãn 过gu î怒n ù闻w ãn 誉y ù乐l â损s ǔn 友y ǒu 来l ái益y ì友y ǒu 却qu â闻w ãn 誉y ù恐k ǒng闻w ãn 过gu î欣x ÿn直zh í谅li àng 士sh ì渐ji àn 相xi üng 亲q ÿn无w ú心x ÿn 非f ýi名m íng 为w ãi 错cu î有y ǒu 心x ÿn 非f ýi名m íng 为w ãi恶â过gu î能n ãng 改g ǎi归gu ÿ于y ú无w ú倘t ǎng 掩y ǎn 饰sh ì增z ýng 一y ì辜g ū泛f àn爱ài众zh òng凡f án 是sh ì人r ãn皆ji ý须x ū爱ài天ti ün 同t ïng 覆f ù地d ì同t ïng 载z ài行x ìng 高g üo 者zh þ名m íng 自z ì高g üo 人r ãn 所su ǒ重zh îng 非f ýi 貌m ào 高g üo才c ái 大d à者zh þ望w àng 自z ì大d à人r ãn 所su ǒ服f ú非f ýi 言y án 大d à己j ǐ有y ǒu 能n ãng勿w ù自z ì私s ÿ人r ãn 所su ǒ能n ãng勿w ù轻q ÿng 訾z ǐ勿w ù谄ch ǎn 富f ù勿w ù骄ji üo 贫p ín勿w ù厌y àn 故g ù勿w ù喜x ǐ新x ÿn人r ãn 不b ù闲xi án勿w ù事sh ì搅ji ǎo人r ãn 不b ù安ün勿w ù话hu à扰r ǎo人r ãn 有y ǒu 短du ǎn 切qi ý莫m î揭ji ý 人r ãn 有y ǒu 私s ÿ 切qi â莫m î说shu ō道d ào 人r ãn 善sh àn即j í是sh ì善sh àn人r ãn 知zh ÿ之zh ÿ愈y ù思s ÿ勉mi ǎn扬y áng 人r ãn恶â即j í是sh ì恶â疾j í之zh ÿ甚sh ân祸hu î且qi þ作zu î善sh àn 相xi üng 劝qu àn德d ã皆ji ý建ji àn过gu î不b ù规gu ÿ道d ào 两li ǎng 亏ku ÿ凡f án 取q ǔ与y ǔ贵gu ì分f ýn 晓xi ǎo与y ǔ宜y í多du ō取q ǔ宜y í少sh ǎo将ji üng 加ji ü人r ãn先xi ün 问w ân 己j ǐ己j ǐ不b ú欲y ù即j í速s ù已y ǐ恩ýn欲y ù报b ào怨yu àn 欲y ù忘w àng报b ào 怨yu àn 短du ǎn报b ào 恩ýn 长ch áng待d ài 婢b ì仆p ú身sh ýn 贵gu ì端du ün虽su ÿ贵gu ì端du ün慈c í而ãr 宽ku ün势sh ì服f ú人r ãn心x ÿn 不b ù然r án理l ǐ服f ú人r ãn方f üng 无w ú言y án亲q īn仁r én同t ïng 是sh ì人r ãn类l âi 不b ù齐q í流li ú俗s ú众zh îng仁r ãn 者zh þ希x ÿ果gu ǒ仁r ãn 者zh þ人r ãn 多du ō畏w âi言y án 不b ú讳hu ì色s â不b ú媚m âi能n ãng 亲q ÿn 仁r ãn 无w ú限xi àn 好h ǎo 德d ã日r ì进j ìn 过gu î日r ì少sh ǎo不b ù亲q ÿn 仁r ãn无w ú限xi àn 害h ài小xi ǎo 人r ãn 进j ìn百b ǎi 事sh ì坏hu ài余y ú力l ì学xu é文w én不b ú力l ì行x íng但d àn 学xu ã文w ãn长zh ǎng 浮f ú华hu á 成ch ãng 何h ã人r ãn但d àn 力l ì行x íng不b ù学xu ã文w ãn任r ân 己j ǐ见ji àn昧m âi 理l ǐ真zh ýn读d ú书sh ū法f ǎ有y ǒu 三s ün 到d ào心x ÿn 眼y ǎn 口k ǒu信x ìn 皆ji ý要y ào方f üng 读d ú此c ǐ勿w ù慕m ù彼b ǐ此c ǐ未w âi 终zh ōng彼b ǐ勿w ù起q ǐ宽ku ün 为w ãi 限xi àn紧j ǐn 用y îng 功g ōng功g ōng 夫f ū到d ào滞zh ì塞s â通t ōng心x ÿn 有y ǒu 疑y í随su í札zh á记j ì就ji ù人r ãn 问w ân求qi ú确qu â义y ì房f áng 室sh ì清q ÿng 墙qi áng 壁b ì净j ìng几j ÿ案àn 洁ji ã笔b ǐ砚y àn 正zh âng墨m î磨m ï偏pi ün心x ÿn 不b ù端du ün字z ì不b ú敬j ìng心x ÿn 先xi ün 病b ìng列li â典di ǎn 籍j í有y ǒu 定d ìng 处ch ù读d ú看k àn 毕b ì还hu án 原yu án 处ch ù虽su ÿ有y ǒu 急j í 卷ju ǎn 束sh ù齐q í 有y ǒu 缺qu ý坏hu ài 就ji ù补b ǔ之zh ÿ非f ýi 圣sh âng 书sh ū摒b ǐng 勿w ù视sh ì 蔽b ì聪c ōng 明m íng 坏hu ài 心x ÿn 志zh ì勿w ù自z ì暴b ào勿w ù自z ì弃q ì圣sh âng 与y ǔ贤xi án可k þ驯x ùn 致zh ì《弟子规》解说〈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弟子规》是青年子弟的生活规范,是根据孔子等圣贤们的教诲编成的。

弟子规第十二课的解词

弟子规第十二课的解词

弟子规第十二课的解词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疑。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释义
在长辈面前,不能高声讲话,讲话要声音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要是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

应当和颜悦色,声音轻柔而又清楚才好。

要见尊长的时候,走路要快些,动作要敏捷;见过尊长,要告退的时候,动作要缓慢;尊长问话,要站起来回答,双目望着尊长,不可左顾右盼。

对待伯父、叔父、舅父等,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兄、表兄、姻兄等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恭敬。

孟尝君婉劝父亲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从小就不让父亲喜欢。

当时,他的父亲田婴已经有四十多个儿子了。

孟尝君诞生的时候,正好是五月五日。

当日,父亲对母亲说:“不要养活他。

"可是母亲还是偷偷地养育他。

等他长大后,母亲便通过其他兄弟把他引见给父亲田婴。

田婴
见了这个孩子就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是怎么回事?"
田文的母亲还没来得及回答,田文就上前叩头,低声地问父亲:“您不让养育五月出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呢?”。

人之为学不进则退全文翻译

人之为学不进则退全文翻译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原文及翻译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翻译: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

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翻译: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人们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的文章赏析文章的结构呈放射状。

作者从为学者与自我、现实的学友、书本(实际上仍是人————古代作者或书中古人)、历史的“学友”(文中提到了孔子,实际上是指对提升学者的学养有帮助的一切古人)的关系切入,精到地阐述了这四组关系中的心灵互动的重要性。

他要求为学者做到博学审问(广泛涉猎,详细考究)、稽(与别人心灵契合)、求其是非之所在(实际上指学会辨析,学会批判),使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疆域。

作者强调为学不是始于学习,终于学习,而应该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即“有济于天下”。

为学应该贯穿人生的始终,不进则退。

这是为学者必须谨记的一条法则,圣人也不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翻译赏析“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
其详细解释如下:【翻译】有事要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说明】孩子对人讲话时眼睛不专注,代表他的心没有恭敬,心不在焉,很浮躁。

现在孩子为什么这么焦躁?就是太缺乏礼节的教育,久而久之我行我素惯了。

所以这些小细节,都需要我们为人长者好好用耐性去教导,慢慢让他能循规蹈矩,处处替人着想。

假如与人相处都能遵守这些基本的礼节,回馈给我们的就是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喜欢你。

【详解】‘进必趋,退必迟’,就好比我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当会议结束,或者有人要进出,当长辈要进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赶在前面,为长辈开门关门;等他进了以后,再把门关起来。

如果有离开的时候,散会要离开的时候,一定先礼让长辈先走,做晚辈的就跟在后面。

可是我们现代有很多情景是不太相同的,譬如说要先打开每一道每一道的门,即使在散会的时候,要有一个人先替长辈开门,或者按电钮,或者按电梯,在电梯外面先等候。

可以等候的时候,我们就有人先在外面等候长者,为长者开关门,其余之人就跟在后面。

我们要懂得,一定要尊重长辈。

如果你能懂得尊重长辈,尊重你的长官,你一定可以深得大家的喜欢。

因为人家看你彬彬有礼,温文儒雅,肯定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问起对,视勿移’。

这里就谈到
与人对话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线,应该怎么摆。

当长辈跟你讲话的时候,你不能害羞,头低低的,应该眼睛目视着长辈,不能眼睛看别的地方,这个都是不礼貌的。

如果你不懂得这样的话,往往会吃了很大的亏。

尤其是你有职业,你有经商的经验,我们都晓得,与人对谈的时候往往都是看你的眸子,看你的眼神。

眼神正,就表示你这个人为人正直。

眼神不对、飘浮,也可以看得出来你内心是轻浮、是不正之人。

所以“问起对,视勿移”,这个“对”就是对答,当长辈问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回答,我们的回应,要注意我们的目光不可以随便的飘移,应该要注视着对方,注视着长者。

除了对长辈如此,我们跟一般人交往,在谈吐当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到“视勿移”这一点,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礼仪。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