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548f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d.png)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外科学是中国传统医学技术与外科手术结合的一种医学学科,是
一种能够在以辩证论治为基础,以中药、物理推拿、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
手段,在西医外科的基础上,运用把西医外科结合中医外科理论的思想和
实践,开展外科性病的辩证论治的一种医学。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1)以辩证论治为基础,结合中药、物理推拿、外科手术治疗。
(2)结合西医外科理论的思想和实践,开展外科性病的辩证论治。
(3)重视肌肉骨骼系统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肩颈病、颈椎病、骨折、扭伤等。
(4)关注胸廓外科病的整体治疗,如胸膜炎、食道瘢痕、食管炎、
食管癌等。
(5)重视头颈部病症的辨证论治,如鼻窦炎、扁桃炎、耳石、头痛等。
(6)发展腹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如胆囊炎、胆绞痛、肝炎、脾肿
大等。
(7)重视男性生殖系统病的诊断治疗,如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精囊炎等。
(8)关注妇科外科病的辨证论治,如子宫肌瘤、不孕症、盆腔炎、
外阴炎等。
(9)开展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如脊髓损伤、头痛外科疾病、神经炎等。
《外科学》普外科重点知识总结
![《外科学》普外科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43d1bc312b3169a551a47c.png)
普外科1.腹外疝的临床类型:▲①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
②难复性疝:疝内容无不容易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
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与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
③嵌顿性疝:疝门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嵌顿性疝。
有:Richter疝(无系膜侧肠管壁疝),Littre疝(小肠憩室疝),Maydl疝(逆行性疝);前两一般仅嵌顿,无梗阻;后者易坏死。
④狡窄性疝: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2.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具备下列情况的可先进行复位手术:⑴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
⑵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性梗死者。
⑶嵌顿性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一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
绞窄性疝的内容物一坏死,需要手术。
★3.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1.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
2.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3.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疝的疝块为半球形,基底较宽。
4.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
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
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4.放腹腔引流管的指征:(1)坏死病灶未能彻底清除或有大量坏死组织无法清除(2)为预防胃肠道穿孔修补等术后发生渗漏(3)手术部位有较多的渗液及渗血(4)已形成局限性脓肿。
5.剖腹探查的指征:(手术探查指征)★★(1)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2)肠蠕动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明显腹胀者(3)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4)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者(5)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下降者(6)胃肠出血者(7)积极救治休克而情况不见好或继续恶化者。
外科知识点重点总结
![外科知识点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0f856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2.png)
外科知识点重点总结外科知识点:一、人体解剖学1.1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原理1.2 人体器官的解剖结构1.3 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1.4 生理解剖学知识1.5 影像学在外科学中的应用二、外科病理学2.1 外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2 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3 一般性感染疾病在外科学中的应用2.4 外科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三、外科手术学3.1 外科手术学理论基础3.2 外科手术的操作技巧3.3 术前准备和麻醉3.4 术中安全和局部止血3.5 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处理四、外科学常见疾病及处理4.1 外科急重症处理4.2 外伤及意外伤害处理4.3 心血管外科疾病及处理4.4 消化系统外科疾病及处理4.5 呼吸系统外科疾病及处理4.6 泌尿生殖系统外科疾病及处理4.7 骨科疾病及处理五、外科手术新技术5.1 微创手术技术5.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5.3 三维打印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六、外科手术并发症及处理6.1 术后感染6.2 出血及血栓形成6.3 术后疼痛6.4 术后肺部并发症6.5 术后肠胃并发症七、外科护理知识7.1 外科患者的护理要点7.2 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7.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八、外科医学伦理8.1 外科手术的伦理原则8.2 外科医生的职业操守8.3 外科疾病的伦理治疗总结:外科医学是一门高度技术和实践性的医学学科,涉及到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手术技能。
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临床诊断能力和娴熟的手术技能,同时需关注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患者的术后恢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外科医学在外科手术技术、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护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外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外科学考试全部知识点总结
![外科学考试全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ba18d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0.png)
外科学考试全部知识点总结colles 骨折为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致伤。
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
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
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 , 常采纳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纳提按复位法。
Smith 骨折为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骨折发生缘故及伸直型骨折相反。
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
治疗时纵向牵引后复位。
孟氏骨折为尺骨上 1/3 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小儿,直截了当或间接暴力皆可引起。
临床上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内收型三类。
外伤后肘部疼痛、活动障碍。
治疗上包括手法复位和开放复位,应注意桡神经有否损伤。
盖氏骨折又称反孟氏骨折,是桡骨下 1/3 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间接暴力较常见,外伤后前臂及腕部肿痛、活动障碍。
治疗上因手法复位后多别稳定,常需手术复位、固定桡骨骨折。
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消逝,同侧的运动功能、位置觉、运动觉和两点辨觉丧失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骨折部位骨性支架作用丧失,造成胸壁软化,形成连枷胸。
吸气时胸廓扩张,胸内负压增加,软化部位胸壁内陷。
呼气时胸廓缩小,胸内负压减小甚至形成正压,软化胸壁恢复原位或微向外凸。
反常呼吸运动后果可造成a. 有效通气量和蔼体交换率减少,通气和弥散功能下落。
B. 两侧胸内压失去平衡,引起纵隔摆动和静脉回心血流减少,加重呼吸循环功能紊乱。
其程度及连枷胸和肺挫伤程度,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以及小气道阻力升高紧密相关。
呼吸作功愈大,反常呼吸运动愈严峻胸廓成形术是将别同数目的肋骨节段行骨膜下切除,使部分胸壁下陷后靠近纵隔,使其下面肺得到萎陷,因而是一种萎陷疗法疖:是单个毛囊及身边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痈: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身边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常和创伤相关连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c8ba5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01.png)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外科总论。
1. 无菌术。
- 概念: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 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
- 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医用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等,压力104.0 - 137.3kPa,温度121 - 126℃,维持30分钟。
- 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如化学消毒法中的浸泡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2%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的精密仪器等的消毒。
-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 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一般先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清洁鞋和衣裤,戴好帽子和口罩。
手臂消毒法常用肥皂刷手法和碘伏洗手法等。
- 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目的是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一般手术区域皮肤的毛发应剃除,用2.5% - 3%碘酊涂擦皮肤,待碘酊干后,以70%酒精涂擦2 - 3遍脱碘。
2.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 等渗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浓度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常见病因有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瘘等)。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补充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补充量为丧失量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一般为2000 - 2500ml)。
- 低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病因如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轻度缺钠者给予等渗盐水补充;重度缺钠者可补充高渗盐水。
- 高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常见于水分摄入不足(如食管癌患者不能进水)或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
治疗除病因治疗外,应补充低渗溶液,如0.45%氯化钠溶液。
- 钾的异常。
-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16ce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0.png)
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理论1. 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1)中医外科学的概念;(2)中医外科学的起源;(3)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程;(4)中医外科学的特点。
2. 外科学基本知识(1)解剖学基础知识;(2)生理学基础知识;(3)病理学基础知识;(4)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
3. 中医外科学中的其他专业知识(1)中医药学基础知识;(2)医疗卫生法规及伦理知识;(3)中医外科学的实验方法及相关技术。
二、疾病诊治1. 中医外科疾病分类及诊断(1)外科常见疾病分类;(2)中医外科疾病诊断标准;(3)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2.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1)中医外科治疗原则;(2)中医外科治疗技术;(3)中医外科手术原则。
3. 外科学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1)外科疾病的药物治疗;(2)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3)外科疾病的其他治疗手段。
4. 中医外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中医外科疾病的预防措施;(2)中医外科疾病的保健方法;(3)中医外科疾病的康复指导。
三、临床技能1. 中医外科临床检查技能(1)中医外科临床常见检查方法;(2)中医外科临床检查技能操作规范;(3)中医外科临床检查误诊与漏诊的避免方法。
2. 中医外科临床操作技能(1)中医外科常见手术操作技能;(2)中医外科特殊手术操作技能;(3)中医外科手术操作规范及安全措施。
3. 中医外科临床护理技能(1)中医外科术后护理技能;(2)中医外科患者康复护理技能;(3)中医外科患者疼痛管理技能。
以上是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点的大致概述,涵盖了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疾病诊治和临床技能等方面。
希望对中医外科学专业知识有所了解的读者有所帮助。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9f1c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d.png)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1.传统治疗方法:中医外科学注重探索和总结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并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提炼和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基础是经络学说,即通
过调整人体的经络系统,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损伤和创伤治疗:中医外科学着重研究和应用中医疗法对各种外伤、骨折、脱臼、扭伤等创伤问题的治疗。
这些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多以手术为主,但中医外科学则通过推拿、针灸、艾灸等手法进行治疗,注重运用中
医经络学说来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加速康复。
3.皮肤病治疗:中医外科学也着重研究和应用中医疗法对各种皮肤病
的治疗。
中医外科学将皮肤病视为经络系统的一种表现,认为通过调整经
络系统的运行,可以有效治疗皮肤病。
因此,中医外科学在疥癣、湿疮、
疮疖等皮肤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
4.运动损伤治疗:中医外科学较为擅长对各种运动损伤的治疗。
中医
外科学认为,运动损伤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而通过调整经络
系统的运行,可以加速受伤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中医外科学在运动保健和
康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治疗方法。
5.病因病机的辨析:中医外科学强调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准确的辨析。
中医外科学认为,只有明确病因病机,才能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的效果。
因此,中医外科学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皮肤系统等疾病的
病因病机的研究非常重要。
总之,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和应用对外科疾
病的治疗具有独到的优势和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外科学
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外科各论期末重点总结
![外科各论期末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d5e5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4.png)
外科各论期末重点总结一、外科学基本概念1. 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外科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3. 外科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4. 外科手术的必备要素5. 外科器械和设备的使用与保养二、外科学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1. 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2) 胆囊疾病和胆结石(3) 肠梗阻和肠穿孔(4) 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肿瘤(5) 胰腺疾病和胰腺炎2. 呼吸系统疾病(1) 肺部感染和肺炎(2) 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3) 胸腔积液和胸腔肿瘤(4) 结核病和胸腺疾病(5) 肺部损伤和肺创伤3. 心血管系统疾病(1) 冠心病和心肌梗死(2) 心脏瓣膜病和心脏衰竭(3) 动脉瘤和血管病变(4) 先天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5) 心包疾病和心包积液4. 泌尿系统疾病(1) 肾脏疾病和肾结石(2) 膀胱炎和膀胱肿瘤(3) 前列腺疾病和前列腺增生(4) 泌尿系统感染和尿路结石(5) 尿失禁和尿道狭窄5. 妇产科疾病(1) 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2)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脱垂(3) 妇科感染和宫颈疾病(4) 妊娠并发症和产后出血(5) 不孕症和避孕措施6. 骨科疾病(1) 骨折和脱位(2) 骨肿瘤和骨炎(3) 关节病变和关节置换(4) 脊柱疾病和脊柱手术(5) 运动损伤和劳损病三、外科手术技术和操作要点1. 术前准备和手术室管理2. 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3. 切口选择和皮肤消毒4. 手术器械和缝合材料的选择5. 手术围巾和手术台的使用6. 消毒与无菌操作7. 手术切开和解剖8. 出血控制和止血技术9. 脏器重建和缝合技术10. 伤口愈合与术后护理四、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 感染和切口裂开2. 出血和血管损伤3. 内脏损伤和脏器功能障碍4. 麻醉并发症和术后疼痛5.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6. 术后出血和伤口感染7. 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8.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五、外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趋势1. 微创与介入外科技术的发展2. 精准外科和个体化治疗的进展3. 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在外科学中的应用4. 智能手术机器人和虚拟现实技术5. 电刺激和光疗在外科治疗中的应用6. 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以上是对于外科各论期末考试的重点总结。
外科学第八版重点总结
![外科学第八版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a807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6.png)
外科学第八版重点总结外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外科手术和治疗方法。
第八版的外科学内容更加全面和系统,涵盖了许多新的进展和技术。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对外科学第八版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首先,外科学第八版对外科手术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在手术操作方面,强调了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更加精细和安全的操作技术。
此外,对于常见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各种手术方案的优缺点和适应症。
其次,外科学第八版还对外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进行了更新和提升。
在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强调了医生应该具备严谨的医德和职业操守,严格遵守医疗纪律和规范,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在技术水平方面,要求医生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外科手术技能,不断追求更加精湛的医术。
另外,外科学第八版还对外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学领域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外科学第八版是一部内容全面、权威、实用的外科学教材,对外科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
通过学习这部教材,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外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医疗水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外科学第八版的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外科学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这篇文档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文档结束)。
外科知识点总结分章节
![外科知识点总结分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28d401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1.png)
外科知识点总结分章节第一章:外科常见病例与疾病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主要研究并治疗人体表面器官和肢体等部位的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外科医生常见到各种各样的病例和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创伤、肿瘤、炎症、先天畸形等。
外科医生需要对这些常见病例及疾病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治疗患者。
常见创伤病例创伤是外科医学中最为常见的病例之一,包括但不限于外伤、骨折、刀伤、烧伤等。
外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种类型的创伤以及相应的救治方法,特别是在急救和手术处理方面需要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肿瘤疾病肿瘤是外科医生治疗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其中包括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外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种肿瘤的生长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炎症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是外科医生常见的病例之一,包括但不限于阑尾炎、胆囊炎、炎性肠病等。
外科医生需要掌握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先天畸形先天畸形是指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异常或缺陷,外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先天畸形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案。
第二章:外科常用诊断技术外科医生在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借助各种诊断技术,了解病情及病变部位。
以下是外科常用的诊断技术: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外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技术,包括X线、CT、MRI、超声波等。
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器官结构和组织病变,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外科医生获取患者生化指标、炎症标志物等重要信息的途径。
血液检查、尿液分析、病理检查等都是外科医生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外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器官内部的病变情况。
腹腔镜、胃镜、肠镜等内窥镜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检查生物检查是外科医生获取患者组织、细胞等信息的途径,包括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生物检查可以直接获取病变部位的组织和细胞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完整版)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37ba0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a.png)
(完整版)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一.颅脑外科1、啥是颅腔的体积/压力关系?答:在颅腔内容物增加的早期,由于颅内的容积代偿作用,颅内压变动非常小或别明显。
当代偿功能的消耗终于到达一具临界点时,这时即使容积少量增加也会使颅内压大幅升高,这算是颅腔的体积/压力关系。
★2、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1)可引起双侧外展神经别全麻痹,复视,阵发性黑朦,头晕,猝倒,意识障碍,(2)头皮静脉怒张,血压增高,脉搏徐缓,(3)小儿头颅增大,颅缝增宽,前囟门饱满,头颅叩诊呈破罐声。
最终可导致脑疝。
★3、啥叫小脑幕切迹疝,其要紧临床表现有哪些?答:小脑幕上占位病变或严峻脑水肿常常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导致颞叶钩回经过小脑幕切迹,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疝出到幕下,压迫伤害患侧中脑、动眼神经及堵塞环池和中脑导水管等,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小脑幕切迹疝。
临床表现要紧有:①颅内压增高症状②生命体征明显改变③病人意识含糊或昏迷,且逐渐加深④早期患侧瞳孔短时刻缩小,继之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逝,对侧瞳孔亦逐渐散大。
⑤对侧肢体浮现锥体束征或偏瘫,晚期浮现去大脑强直。
4、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答:临床表现:①伤后逐渐浮现皮下血淤斑。
颅前窝骨折位于眶周、球结膜部位,颅中窝骨折位于耳后乳突部位,后颅窝骨折位于枕下及上颈部皮下。
②鼻、口咽部出血和/或脑脊液耳鼻漏。
③颅神经伤害症状、颅内积气等。
5、急性颅内血肿手术指征?答:①脑疝形成患者。
②CT恐怕幕上血肿超过30-40ml,脑室系统受压和中线移位;幕下血肿超过10ml,脑室受压或脑积水征。
③脑幕上血肿小于20ml,幕下血肿小于10ml,但脑室受压明显或中线结构移位或脑积水征明显,ICP大于2.67kpa或临床症状脱水治疗无好转且恶化,CT复查血肿扩大或迟发性。
④广泛脑挫裂伤虽无颅内血肿,然而保守治疗事情下浮现脑疝或ICP大于4kpa、临床症状恶化者。
外科学总论重点总结
![外科学总论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0789b22b160b4e777fcf52.png)
外科学总论重点总结概述1. 外科疾病分类(1) 伤害;(2)感染;(3)肿瘤;④畸形;(5)其他疾病2、无菌技术名解无菌操作是对可能的感染源和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灭菌、消毒和无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
3、病人手术区准备注意事项(1) 涂抹药液时,应从手术区中部向四周涂抹。
如果是感染伤口或在肛门区域的手术,则应从手术区域的外围应用于感染伤口或会阴和肛门。
接触到受污染部分的液体纱布不应放回清洁处。
(2) 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应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 的区域(如果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皮肤消毒范围应提前相应扩大)4.细胞内外液中的主要离子和正常血浆渗透压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钠离子,主要阴离子是氯、碳酸氢盐和蛋白质。
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钾离子和镁离子,主要阴离子是羟丙基氧42-和蛋白质。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的血浆渗透压为290-310毫摩尔/升5,( 1 )正常的酸碱度为7.35-7.45(2) 人体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系统和肾的排泄来调节酸碱。
①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是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
碳酸氢钙的正常值为24 毫摩尔/升。
H2CO3 的平均值为1.2 摩尔/ 升,碳酸氢钙/H2CO3 的比较值=24/1.2=XXXX 年。
心血管疾病的血压调节:①高血压患者应继续服用抗高血压药物,避免出现戒断综合征。
(2)血压低于160/100毫微克,因此无需特殊准备。
(3) 高血压(> 180/100毫微克)患者术前应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
使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但在降至正常之前不需要手术。
32、缝线拆除时间;切口的分类和示例;记录方法时间:①术后4~5 天拆线;(2)术后6~7 天切除下腹和会阴;(3) 胸部、上腹部、背部和臀部手术后7~9 天拆线;(4)肢体手术后第10-12天拆线(关节附近位置可适当延长);⑤在14号拆除减张力缝线。
分类:①清洁切口(i类切口):指封闭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等。
外科学知识点重点及精华总结(附协和考题总结)
![外科学知识点重点及精华总结(附协和考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44e5826529647d27285252.png)
外科学知识重点精华总结(协和考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形式)1、什么是无菌术,它包括哪些内容?灭菌和消毒有什么区别?答: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区别是否消灭一切微生物。
2、什么是低钾血症,临床静脉补钾要注意哪些事项?答:血清钾<3.5mmol/L注意:分次补钾,边补边观察,注意浓度<40mmol/L(<0.3%)和速度<20mmol/h,尿量>40ml/h再补钾。
3、人体通过哪些机制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答:体内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调节。
4、什么叫反常性酸性尿?答:低钾血症,碱中毒时,肾小管排钾降低而排氢增多,尿呈酸性,称反常性酸性尿。
5、为什么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答:早期活动有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因下肢静脉瘀血而发生血栓形成的优点。
尚有于肠道和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
早期下床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6、麻醉前用药的主要目的及临床最常见的选择?答:主要目的是消除麻醉、手术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呼吸,消化道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通畅,以防误吸。
临床常选用镇静、镇痛药及抗提药(杜冷丁、阿托品也可)。
7、局麻药分类,常用药,最大服量是多少?答:酯类:普鲁卡因1g、丁卡因10mg。
酰胺类:利多卡因400mg、布比卡因1 50mg。
8、什么叫局麻药中毒?有什么表现?怎样防治?答:①毒性反应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力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②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引起中枢兴奋和惊厥。
引起中枢兴奋的全面抑制,表现神志漠糊或昏迷、呼吸抑制或停止、循环衰竭等。
局麻中毒时除直接舒张外周血管外,亦抑制心肌的收缩和传导,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循环衰竭、甚至心跳停止。
③局麻前应给予适量镇静药。
一次用药不要超限量。
局麻药液中加肾上腺素。
足趾、手指和阴茎等处作局麻时,不应加肾上腺素。
外科学重点知识100条总结
![外科学重点知识100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3440c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8.png)
外科学重点知识100条总结1、结肠癌最早的临床症状是排便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2、阑尾腔阻塞是导致阑尾穿孔最主要的因素。
3、感染革兰氏阴性细菌是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
4、在心肌梗死24小时内并发急性左心衰时,不宜使用洋地黄。
5、膝反射消失是硫酸镁中毒时最早出现的症状。
6、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上腹部疼痛效果最好的药物。
7、脊髓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轻微的部位。
8、乙状结肠和直肠是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最显着的部位。
9、局部分层穿刺是早期诊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有价值的方法。
10、胃癌是恶性肿瘤种值性转移到盆腔最常见的类型。
11、神经上皮性肿瘤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
12、血清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广泛应用的化验指标。
13、合并双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降压不宜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4、尿量是休克监测最常用及最简便的监测方法。
15、肌无力是低钾血症最早出现的症状。
16、呼吸深快是代酸最突出的症状。
17、口渴是最能反映血浆渗透压的症状。
18、代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
19、代碱是幽门梗阻最常见的酸碱平衡。
20、溶血反应是输血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
21、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
22、失血性休克失血量最低为全血量的20%。
23、补充血容量是休克最基本的措施。
24、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最有效最可靠的治疗方法。
25、呼吸困难和窒息是甲状腺手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
26、冬眠合剂是预防甲状腺危象最关键的措施。
27、未分化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差的类型。
28、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急性乳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29、侵润性非特殊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
30、肺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31、第4~7肋骨是肋骨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
32、鳞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
33、小细胞癌是肺癌中预后最差的类型,对放疗最敏感。
34、食管癌中段是最好发的部位。
35、鳞癌是食管癌最常见的类型。
36、大肠杆菌是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外科期末重点总结
![外科期末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9905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8.png)
外科期末重点总结外科学是一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临床学科,研究人体各种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外科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外科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手术技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对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期末复习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复习。
1. 外科基础知识外科基础知识包括外科常用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解剖学是外科学习的基础,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位置和相互关系对于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生理学和病理学则是了解人体器官功能和病变机制的基础,对于术前及术后的病人管理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而影像学则是外科病变的检查手段,包括X线、CT、MRI等各种影像学技术,对于病变的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外科手术技巧外科手术技巧是外科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各种手术操作的技巧对于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至关重要。
外科手术包括开放手术和镜下手术两大类,开放手术是通过切开进行手术操作,而镜下手术则是通过镜子引导下的操作。
在手术操作中,我们需要掌握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手术切口的选择和缝合技巧、内窥镜的使用方法等,这些都是外科手术技巧的基本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以及手术后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方法。
3. 外科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外科学习中的重点内容。
在外科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改变等,以便准确地诊断和鉴别疾病。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等。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疗效和并发症等。
4. 术前及术后管理和护理在手术前后的管理和护理中,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全面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在术前管理中,我们需要进行患者的详细病史采集、身体检查和各种必要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最新)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44271f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0.png)
I、总论一、发展史1.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2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3。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4。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5.《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二、基本术语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疡科即外科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
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疽:疽者,阻也。
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
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三、疾病辨证疖<3cm 疖:表皮横向痈3~9cm 纵向痈:发于皮肉之间发〉9cm 疽:发于肌肉、骨间,最深8.辨脓:确认成脓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四、疾病治法1.内治法三个总则19.外治法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硬膏。
阳证:太乙膏、千锤膏,阴证:阳和解凝膏。
咬头膏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或患者不愿手术排脓者油膏:阳证:金黄膏、玉露膏;阴证: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冲和膏。
生肌玉红膏适于一切肿疡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的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
①消散药:内消散;②提脓祛腐药:升丹;③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④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药:生肌散;⑥止血药:桃花散;⑦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⑧酊剂:复方土槿皮散;⑨洗剂:三黄洗剂6.箍围药9.切开法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50034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c.png)
外科学知识点总结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应用手术技术来治疗各种疾病。
外科学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胸外科、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等等。
以下是外科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切口和缝合: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在患者体表切开一定的切口,用来进入体腔或处理病灶。
切口的选择和缝合技术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
常见的切口有中线切口、斜切口、桡侧切口等,缝合材料可分为缝线和特殊的粘合剂。
2.消毒与无菌技术:外科手术过程需要维持无菌环境,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消毒液、消毒器械和无菌手术服装等都是维护无菌环境的关键技术。
3.应用解剖学:外科医生必须对人体各个器官、结构以及解剖、生理等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在手术中避免伤及其他重要组织。
4.外伤处理:外科医生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种外伤处理技术,包括创面修复、骨折复位与固定、血管修复等。
对各种创伤的处理方法的熟悉程度,关系到外科医生的临床能力和治疗效果。
5.腹腔镜技术:腹腔镜手术是现代外科手术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可以在减少伤口的同时完成复杂手术。
6.肿瘤外科:外科医生需要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术前放疗、术后化疗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7.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涉及到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的治疗。
这种治疗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摘除、脑血管瘤栓除、脑梗死的溶栓和神经重建等。
8.辅助诊断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各种辅助诊断技术如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能够提供直观可靠的病变信息,帮助外科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9.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外科手术前的术前准备工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包括患者的血液化验、心肺功能检查、内科准备等。
术后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包括术后疼痛管理、伤口护理、恢复训练等。
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和精细的技术操作能力。
完整版)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b315d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b.png)
完整版)外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将坏死组织和异物清除干净,预防感染。
随后进行颅内压监测,必要时进行颅内压控制。
同时,进行抗生素预防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对于颅骨缺损,应进行修补或移植颅骨。
对于脑组织损伤,应进行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
术后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监测等。
8、脑出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答:脑出血分为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内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瘤破裂等,临床表现为急性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颅底骨折、动脉瘤破裂等,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意识障碍、颈项强直等。
9、脑室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和处理?答:脑室内出血常见于脑出血、脑梗死等,临床表现为急性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处理时应进行颅内压监测,必要时进行颅内压控制。
同时,进行抗生素预防治疗和抗病毒治疗。
对于脑室内出血,应进行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
术后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监测等。
10、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答: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定期进行体检等。
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风险因素。
在受伤后72小时以上,即使没有明显感染,也应该进行清创,视情况全面或部分缝合伤口,等到后期再进行处理。
对于颅脑损伤的病人,主要观察的项目包括:1.意识状态,这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可以通过呼喊病人的名字、压迫眶上神经和疼痛刺激等方式观察病人的反应,将意识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和深昏迷。
国际通用的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记分法可以根据总分来判断意识障碍或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2.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的定时测量。
3.瞳孔变化,在判断伤情时起到决定性作用,必须密切连续观察瞳孔的大小、对称性、对光反应是否存在以及敏感度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周炎
临床特点——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
诊断中老年女性多见,常单侧发病
局部疼痛,与动作有关系,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肢不能梳头、扣腰带,三角肌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
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
没有涉及前臂和手的疼痛——与颈椎病鉴别
治疗自限性疾病,一年左右
理疗、局部封闭、非甾体抗炎药
应每日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以不引起剧痛为限
治疗:葡萄糖酸钙
继发甲亢治疗以手术为主(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甲状旁腺作用: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乳房疾病
扪诊顺序: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中央区,最后查腋窝
辅助检查:钼靶X线摄影及干板静电摄影常用于普查
B超是较常用的肿瘤定位检查方法
肿块切除病理检查是确定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
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初产妇,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X线腹平片可发现部分结石和胆囊钙化。
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向右肩放射,墨菲征阳性。
胰腺疾病
急性胰腺炎
检查——首选血淀粉酶测定
胰头癌进行性无痛性黄疸
壶腹癌最重要的症状——黄疸
泌尿系统疾病
尿道球部损伤——尿道溢血
骑跨伤后尿道流血
泌尿系肿瘤血尿特点——全程肉眼血尿
泌尿系结石血尿特点——镜下血尿
泌尿系结核血尿特点——终末血尿伴尿频
儿童、青壮年老年
可进阴囊不进阴囊
椭圆形、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形
回纳后压住深环不再突出仍可突出
嵌顿机会较多极少
腹部损伤
右侧膈肌升高——多见肝破裂
肝破裂右侧多见
肝破裂后可能胆汁溢入腹腔,故腹痛和腹膜刺激征重
血液经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出现呕血或黑便
中央型破裂:易继发肝脓肿
被膜下破裂:有可能转为真性破裂
胰腺损伤时可能合并胆总管损伤
心脏按压时——摸颈A或股A搏动
ABC指: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
心脏骤停时脑损害的病理改变——脑缺氧、脑水肿。
治疗:甘露醇,必要时加速尿。
伤口分类:Ⅰ-清洁伤口
Ⅱ-可能污染伤口
Ⅲ-污染伤口
患者全身感染后血压下降,考虑败血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有效
破伤风:G+厌氧芽孢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外毒素-毒血症
幽门梗阻、胃肠减压、严重呕吐
(大量胃酸吐出,代碱——伴有低钾、低氯、低钙)
应激性溃疡外伤时消化道出血,考虑应激性溃疡
检查:大便潜血
明确出血部位的检查:胃镜
治疗: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
急性肾衰竭少尿或无尿期死亡原因:高钾血症
水中毒原因:体内内生水增多
多尿期死亡原因:低钾血症和感染
急性肾衰竭——高钾、高镁、高磷、低钙
病因主要有乳汁淤积及细菌侵入。
乳腺囊性增生病周期性乳房胀痛,月经过后疼痛缓解,
肿块
病程长、发展慢
可伴有乳头溢液
乳癌早期表现为无痛性乳房内肿块
进展期可出现“酒窝征”、“橘皮样”改变及乳头内陷
乳癌化疗指征:浸润型乳癌伴腋淋巴结转移者
手术乳癌扩大根治术可清除同侧腋下及胸骨旁的淋巴结。
胸部疾病
肋骨骨折最易发生在长而固定的第4~7肋。
Ⅰ——无菌切口甲——愈合优良
Ⅱ——可能污染切口乙——愈合欠佳
Ⅲ——污染切口丙——切口化脓
乳癌分期TT1——小于2cm
T2——2~5cm
T3——大于5cm
NN1——有同侧淋巴结肿大,可活动
N2——同侧淋巴结肿大,彼此融合、粘连
N3——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MM0——无远处转移
急救措施:快速颅内钻孔穿刺脑室额角,行脑脊液外引流术。
硬膜外血肿:中间清醒期,
当再度进入昏迷时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是立即清除血肿。
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的局限性梭形高密度区,局部常有颅骨骨折合并发生。
硬脑膜下血肿:①多见于中老年
②不明显的外伤史
③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
④有精神症状
⑤有肢体偏瘫和尿失禁
诊断:CT检查-额极、颞极和额叶的眶面,新月形高密度占位。
经胸壁穿刺法检查对周围型肺癌常能得到定性诊断。
治疗——首选手术
食管癌
女性肺癌——大多为腺癌
食管癌——磷状细胞癌
贲门失弛缓症造影:食管呈鸟嘴样改变
纵隔肿瘤
前纵隔——畸胎瘤与皮样囊肿,接近心底部的心脏大血管前方
前上纵隔——胸腺瘤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区
胸骨后甲状腺肿X线片示前上纵隔类圆荫影压迫气管
结肠癌早期症状为:排便习惯改变及黏液血便出现
诊断——X线气钡灌肠、纤维结肠镜活检
分型肿块型:好发于右侧结肠,肿瘤向肠腔内生长
侵润型:好发于左侧结肠,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
溃疡型:结肠癌常见类型
阑尾炎
老年型阑尾炎
①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主诉不强烈,体征不典型,所以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重,体温和白细胞升高均不明显,容易延误诊治。
②老年人动脉硬化,阑尾动脉也发生改变,导致阑尾缺血坏死。
小儿急性阑尾炎
①病情发展快且重,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
②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不典型,但有局部压痛和肌紧张——重要体征
③穿孔率较大,并发症和死亡率也较高。
直肠肛管疾病
肛裂典型表现——疼痛、便秘和出血
内痔或混合痔: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是早期常见症状
张力性气胸最充分的诊断依据:胸膜腔穿刺有高压气体
急救处理:锁骨中线第2肋间插人粗针头排气减压。
创伤性窒息表现:胸部挤压伤后两眼结膜充血,颈静脉怒张,前胸皮肤淤斑。
进行性血胸脉搏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
引流血量连续3个小时,每小时超过200ml
Hb、RBC反复测定呈持续下降
胸膜腔穿刺抽不出血,但X线示胸内荫影增大
血栓性外痔或内痔痔块脱出时可有剧烈疼痛。
直肠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
直肠刺激症状-肛门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检查:直肠指检
大便潜血检查-大规模普查
结肠镜-确诊,早期发现直肠癌
治疗:根治性手术
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术):距肛门缘7cm内
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7~10cm之间
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直肠前切除术):10cm以上
膀胱肿瘤间歇性、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
诊断膀胱镜检查、病理活检
治疗开放手术最常见
膀胱癌最常见的类型-移行细胞癌
前列腺癌诊断——经直肠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
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睾丸肿瘤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质硬、表面光滑有沉重感。
骨折
运动系统最基本、最主要的检查方法——物理学检查
四肢出血,使用止血带最长不能连续超过1小时
骨与关节结核手术前应先应用抗痨3周以上
骨囊肿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
肱骨上段-股骨上段-胫骨上端-桡骨下端
X线:干骺端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透亮区,
骨皮质不同程度的膨胀变薄
内有骨性间隔将囊腔分为蜂窝样
骨软骨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股骨下段-胫骨上端
无意中发现骨性肿块
X线:骨性病变自干骺端向一侧突出,并有一个狭窄或宽阔的基底与骨皮质相连血钠135-150
血钾3.5-5.5
细胞外——钠+氯-碳酸氢根-
细胞内——钾+镁2+磷酸根离子
高渗性脱水细胞内液丢失为主
低渗性脱水血浆和组织间液都减少,组织间液减少为主
少尿﹤400ml/24h
无尿﹤100ml/24h
正常人血容量4000ml轻度休克失血量小于20%
中度20-40%
重度大于40%
丹毒首选药—青霉素
心肺复苏首选药—肾上腺素(提高心肌收缩力+恢复自主呼吸)
高于第4肋或低于第6肋的肋骨骨折应警惕胸腹腔重要脏器损伤的存在。
治疗原则:止痛、固定、防止并发症。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诊断的重要依据。
开放性气胸的急救处理:立即用敷料封闭创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然后穿刺减压。
标准处理为胸腔闭式引流术。
气胸引流位置——伤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血胸引流位置——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
腹外疝
鉴别斜疝与直疝——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增加腹压是否脱出
嵌顿疝与绞窄疝——有无血循环障碍
绞窄疝有动脉性血循环障碍
嵌顿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还纳,但无动脉性循环障碍
滑动疝:疝囊壁的一部分由盲肠组成
股疝:最易嵌顿,多见于女性
成人腹股沟管长度:4-5厘米
穿过股管下口的结构——大隐静脉
腹外疝治疗:疝修补术
斜疝直疝
胆管炎——Chacot三联征,即腹痛、高热、黄疸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
典型临表:Reynolds五联征,即在腹痛、发热、黄疸的基础上出现休克和精神症状。
治疗原则:急诊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减压引流
胆囊结石约半数病人无明显症状。
典型表现:阵发性右上腹绞痛向右肩部放散,即胆绞痛。
治疗:首选胆囊摘除
B超检查为胆道疾病首选方法。
早期并发症——胃排空延迟
术后呕吐:一般不用手术即可治疗。
肠疾病
肠梗阻——痛、吐、胀、闭
立位腹部X线:可见液气面,确诊。
手术适应证:各种绞窄性肠梗阻
肿瘤和先天性畸形引起的肠梗阻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鉴别: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隐血试验
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早期有无绞痛、腹胀和肠鸣音变化
肝脏疾病
肝癌首发症状——肝区疼痛
中晚期体征——肝肿大
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肝动脉内注射化疗药物化疗栓塞
细菌性肝脓肿细菌进入肝脏主要途径——胆管
治疗:切开引流
细菌性肝脓肿突发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
阿米巴肝脓肿穿刺抽出棕褐色脓液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表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