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避税概述
《国际避税》课件
国际避税的背景和原因
总结词
国际避税的背景主要包括全球化的发展、税收竞争的加剧以及国际税收规则的不完善。国际避税的原 因则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信息不对称、监管漏洞以及跨国公司的财务和税收筹划策略等。
详细描述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跨国纳税人有机会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经营和投资, 从而有机会利用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差异进行避税。此外,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会采取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这也为跨国纳税人提供了避税的机会。
国际避税
目录
• 国际避税概述 •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 防止国际避税的措施 •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
01 国际避税概述
国际避税的定义
总结词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国际税收协定、国家间税收政策差异等手段,通过改变自己的税收居所、转移收入 和财产等方式,以减少或避免缴纳税款的行为。
详细描述
国际避税通常涉及跨国纳税人利用国际税收协定、国家间税收政策差异等手段,通过改变自己的税收居所、转移 收入和财产等方式,以减少或避免缴纳税款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设立公司、转移利润 、滥用税收协定等。
国际避税的影响
总结词
国际避税会对国家财政收入、国际税收公平和社会福 利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国际避税行为也会破坏税收 秩序,侵蚀税基,增加征税成本,并对国内企业造成 不公平竞争。
详细描述
国际避税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这可能会对国家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国际避税 行为会导致国际税收不公平的现象,使得一些国家或地 区的税收负担过重,而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则能够通过避 税手段逃避税收。这不仅破坏了国际税收秩序,也侵蚀 了税基,增加了征税成本,并对国内企业造成不公平竞 争。因此,打击国际避税行为对于维护国家财政收入、 促进国际税收公平和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税收 第5章 国际避税
4.国际税收屏蔽避税法 国际税收屏蔽避税法 指跨国纳税人在东道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延期纳 税,从而使在”延迟期”或”屏蔽期“内其财产 和所得得到该国法律的屏护,而暂时免除其税负 的国际避税措施。国际税收屏蔽实质并不是减少 纳税人的应纳税款,而是推迟纳税人的纳税时间。 被推迟的纳税时间称之为”延迟期”或”屏蔽 期”。
5.2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1.转移税收主体 转移税收主体 一个国家税收管辖权下的税收主体迁移出该 国,成为另一个国家税收管辖权下的税收主 体,或没有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税收管辖权管 辖的税收主体,以规避或减轻纳税义务。
(1)真正移居。居住在高税国的跨国自然人 ,为了 真正移居。 真正移居 减轻纳税义务,将其住所迁往低税国,以成为低税 国自然人居民身份的方式来规避税收 。 例:跨国纳税人洛克先生生活在B国,属于B国的 居民。某纳税年度洛克先生在H国工作,在该纳 税年度内洛克先生在B国和H国取得的所得分别 为60万美元和40万美元,B国、H国均行使居民 税收管辖权,并以抵免法消除国际重复课税,B 国、H国的所得税平均税率分别为40% 和30%。 洛克先生为了规避高税国B国的税负,将居所移 居到H国,可有效地减轻税负,达到避税的目的。
5.选择最有效避税的公司组织形式 选择最有效避税的公司组织形式 纳税人杰克逊准备在中国经营一家水果店 例:纳税人杰克逊准备在中国经营一家水果店, 交了营业税后,年盈利 万元。 年盈利2万元 交了营业税后 年盈利 万元。该商店如按合伙 人课征个人所得税,税率为 税率为40% 纳税人杰克逊可 人课征个人所得税 税率为 %,纳税人杰克逊可 净得税后利润12000元(即20000-20000×40 净得税后利润 元 × %)。这家商店如按公司课征所得税 税率30% 这家商店如按公司课征所得税,税率 %)。这家商店如按公司课征所得税 税率 %, 税后利润14000元全部作为股息分配 纳税人杰 元全部作为股息分配,纳税人杰 税后利润 元全部作为股息分配 克逊还要再交一道个人所得税5600元(即 克逊还要再交一道个人所得税 元 14000×40%)。这样 杰克逊净得税后利润只 %)。这样 × %)。这样,杰克逊净得税后利润只 多负担所得税款3600元 有8400元。与前者相比 多负担所得税款 元 与前者相比,多负担所得税款 元 )。面对这一现实 (即11600-8000)。面对这一现实 专家们可以 )。面对这一现实,专家们可以 告诉杰克逊不要作出组织公司的决定。 告诉杰克逊不要作出组织公司的决定。
第五章 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第五章国际避税与反避税一、国际避税的概念是避税活动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收法规的漏洞和差异,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减轻或规避税收负担的行为。
(一)国际避税的特征1.国际避税的主体是跨国纳税人2.国际避税采用的是合法或正当的手段,通过人和财产在国际间的合法流动进行。
3.国际避税的目的是减少纳税义务,少交税,或逃避应向有关国家缴纳的税。
4.国际避税凭借的是利用各国税法规定上的差别、漏洞或不足。
5.国际避税往往是跨国纳税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减轻自己纳税义务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在客观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相关的几个概念1.国际逃税指跨国纳税人运用欺诈伪造、弄虚作假、巧立名目等种种手段,蓄意瞒税,以期减少或不纳有关国家税款的违法行为。
联系:二者都是纳税人为了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而实施的行为。
区别:(1)本质区别:国际逃税是否定应税经济行为的存在,采用直接的欺诈和隐瞒手法;国际避税则多公开利用税法条文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用较巧妙的办法,对经济活动的方式进行组织安排;(2)国际逃税所采用的手段具有欺诈性,是非法的,与税法相对抗;而国际避税所采用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手段,不具有欺诈的性质;(3)国际逃税直接后果表现为世界范围内税基总量的减少,而国际避税一般并不改变世界范围内的税基总量,仅仅造成税基总量中适用高税率的那部分向低税率和免税的那部分的转移;(4)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法对逃税行为都规定了惩罚措施,对逃税行为的制裁不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逃税被认为是从法律观点上说已经圆满解决的一个概念。
2.国际税收筹划是税收筹划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指跨国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活动的事先计划与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
其特点在于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国家的税率和实际税负不断提高。
影响税负的主要因素包括:(1)税率。
国际避税概述
三、避税港
3.避税港的特征
1)税收特征 ①有独特的"低税"结构 ②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2)非税特征 ①政治和社会稳定 ②交通和通信便利 ③银行保密制度严格 ④对汇出资金不进行限制
-
20XX
感谢您的聆听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二、国际避税产生的原因
2.从客观上看,各国税 收制度的差别是产生国
际避税的外部条件
三、避税港
三、避税港
1.避税港的概念
避税港,亦称国际避税地,是指对所得(或某些形式的 所得)或实体(或某些形式的实体)征收低税或不征税的 国家和地区 判定为避税港的条件:①它不与别的国家有效地交换税 收信息:②它以非透明的方式向纳税人提供税收优惠:③ 非居民无须在避税港从事实质性经营活动便能享受税收 优惠
一、国际避税的概念
2.国际避税的含义
国际避税,是避税活动在国际范 围内的延伸和发展,是指跨国纳 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别和 漏洞,以种种公开的合法手段规 避或减轻其税负的行为
1) 国际避税不同于国内避税
2) 国际避税不同于国际偷税
二、国际避税 产生的原因
二、国际避税产生的原因
1.从主观上看,跨国纳 税人追逐最大利润是产 生国际避税的内在动机
三、避税港
2.避税港的类型
①不征收任何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 其中,有的国家和地区不仅不征收所得税,而且也不征收任何财产税 这类避税地通常被人们称为"纯避税地"或"典型的避税地" 目前,这类纯避税地主要包括巴哈马、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瑙鲁、瓦努阿图、特克 斯和凯科斯群岛、汤加等 ②征收所得税但税事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这类避税地包括瑞士、爱尔兰、列支敦士登、海峡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所罗门群岛 等、香港 ③所得税课征仅实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 这类国家和地区虽然课征所得税(一般税率也较低),但对纳税人的境外所得不征税,从 而在一定条件下也为跨国司的国际避税提供 了方便
第五章国际避税概论
国内避税是指一国纳税人利用本国的税法漏洞进 行的避税,它不通过纳税人跨越国境的活动,其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国际避税概论
所规避的纳税义务仅为居住国的纳税义务。
国际避税则是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税法差异,钻 涉外税法和国际税法的漏洞而进行避税。这种避 税活动需要纳税人从事一些跨越本国国境的活动, 或者纳税人跨越本国国境进行自身的流动,或者 纳税人将自己的资金或转移出本国使其在国际间 进行流动;而且国际避税所要规避的纳税义务不 仅限于纳税人的居住国,而且还包括所得的来源 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的目的往往不是减轻其 在某一国的税收负担,而是减轻其全球总税负。
二、国际避税地的类型 (P147、155)
三、国际避税地的非税特征
国际避税地之所以对跨国投资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除了无税(所得税等直接税)或低税以外,还由于它具 有其他一些有利条件,比如,有严格的银行保密法, 银行业发达,政局稳定,通讯和交通便利等等。避税 地的这些有利条件实际上正是避税地所具有的一些非 税特征。只有具备了这些特征才能使国际避税地真正 成为跨国投资者的避税“天堂”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 避税地的情况来具体说明一下国际避税地的一些主要 的非税特征。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国际避税概论
需要说明的是,避税地国家(地区)的名单并非一 成不变,随着国家税收制度的变化,一些原有的 避税地国家可以不以处在避税地的地位,而以在 非避税地国家的也可能变成避税地。
例如,加拿大在几十年前也是一个国际避税 地,因为当时加拿大政府规定,在加拿大安大略 省注册成立的非居民公司可以不缴纳加拿大的所 得税,而且它还可以利用1942年加拿大与美国签 订的税收协定中的优惠条款规避美国的所得税。 1967年,美国与加拿大的税收协定重新修订,新 协定取消了第三国居民利用加拿大非居民公司规 避美国税收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加拿大政府也 不再允许成立新的非居民公司。以后,加拿大又 通过了一系列反避税立法,使其从一个避税地最
第6章国际避税研究
子公司 (N国)
贷 款
税 收 协
利 息
定
中介金融公司A (X国)
股本投资
中介金融公司B (X国)
图5—4 利用税收饶让条款避税示意图
混合海外子公司利润的中介控股公司 的选址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 中介控股公司所在国与各海外子公司所在的东道国 之间要有税收协定,以减轻子公司向中介控股公司 支付股息时的预提税。
2. 中介控股公司所在国对中介控股公司从海外分回的 利润不课征很重的税收。
3. 中介控股公司所在国与母公司所在国之间也应有税 收协定,以减轻中介控股公司向母公司支付股息时 缴纳的预提税。
6.3.2 利用中介国际金融公司避税
1.利用中介国际金融公司安排借款
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经常要从海外的金融机构借 入资金,但如果向一个与跨国公司居住国无税收协 定的国家(地区)借款,跨国公司所在国对跨国公 司支付给境外贷款者的利息可能就要征收很高的预 提税。跨国公司可通过它在第三国设立的中介公司 (conduit company)从境外贷款者借入这笔资金, 而避免负担这笔利息预提税。
2、避说港及低税区的存在和发展使实施避说具有国 际普遍性;
3、会计师、律师、税务师事务所的出现使国际避税 具有专业性;
4、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手段实现避税已成为国际避说 的又一重要特征。
6.2 国际避税的方法
一 、基本手段
转移手段:设法将公司的财产和所得转移到税收待遇 尽可能符合自己需要的地方去,主要是转让定价。
4、避税的种类 顺法避税——符合一国的立法意图 逆法避税——钻税法的空子
5、避税的究竟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 6、国际避税的定义
避税活动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是跨国纳税人 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别和漏洞,以种种公开的合法 手段减轻国际税负的行为。
5国际避税
乙公司的税前利润=150-140=10万元
乙公司在B国纳税=10×50%=5万元
甲公司在A国纳税=(10+40)×40%10×40%=16万元
公司集团总税负=5+16=21万元 ∴转让定价后公司集团减轻税负=23-21=2万
元
(三)设立避税地公司
四、物的非流动
公司 A B C M
转让定价前
单位:万美元
利润额 30 30 0 60
纳税额 15 12 0 27
税负(%) 50 40 0 45
然而事实上,A公司没有直接把这批零部件 卖给B公司,而是按成本价100万美元卖给 了C公司,C公司又转手按150万美元的高 价卖给B公司, B公司组装成品后仍以16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这样一来,各公司及M
公司集团实现的利润、应纳税额及税收负 担就会发生变化,如下表:
公司 A B C M
转让定价后
单位:万美元
利润额 0 10 50 60
纳税额 0 4
12.5 16.5
税负(%) 0 40 25
27.5
例题:
A国居民甲公司在B国设立了一家分公司乙 公司,A、B两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分别为 40%和50%,A国采用抵免法消除重复征税。 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一批零部件,由乙公 司加工后出售。这批零部件的正常销售价 格为120万元,甲公司的成本为100万元, 乙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价为150万元
二、人的非流动
(一)利用信托方式避税
信托就是信托人把信托财产委托给受托 人,让受托人成为信托财产的独立所有人, 并用自己的名义管理和使用信托财产,以 利所得税,将 其年度利润的70%转移到巴哈马的某一信 托公司,由于巴哈马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 和避税港,税率比新西兰低35%--50%,因 此新西兰朗伊桥公司每年可以有效的躲避 300万—470万美元的税款。
国际避税名词解释
国际避税名词解释
国际避税名词解释
一、国际避税(International Tax Avoidance)
国际避税是指依法合理地利用不同税收系统之间的差异,通过跨国交易或构造,降低总体税负的策略。
也就是说,纳税人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制度的不同之处,以降低全球总体税负。
二、三地避税(Triple Tax Avoidance)
三地避税是指利用不同国家/地区的税收法律来跨国避税的税收优惠构架。
典型的三地税收优惠构架包括从业人员在第三国从事业务活动,以及公司在第三国设立子公司,把营收总部转移到第三国来避税。
三、国际税收情况比较(International Tax Situation Comparison)
国际税收情况比较指的是纳税人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进行比较,以了解在不同地区纳税的不同税收制度。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更好地比较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各国政策下可以获得的税收优惠。
四、税收优惠(Tax Incentive)
税收优惠是指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国内投资,减少应征税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税收收入,而实行的一系列减税政策和措施。
税收优惠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和投资要求,有不同的形式。
国际避税专题知识讲座
2.2纳税客体旳转移、迟延
信托P132 利用常设机构转移营业财产 利用延迟纳税旳要求 资本弱化
2.3变化税基
利用常设机构转移劳务费用、管理费用、 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其他费用等,进 而变化不同国家旳利润所得
利用常设机构虚构财产租赁转移部分应 税所得
利用常设机构所在国之间汇率旳变化 利用关联企业转让定价转移应税所得
1.3国际避税旳危害
严重损害有关国家旳财政利益 阻碍正常旳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 造成税负不公,扰乱正常旳税收秩序 增大企业和国家旳成本费用,造成社会资源严
重挥霍 损害国家税法尊严,影响跨国纳税人对税务当
局旳信赖
二 国际避税旳主要方式
影响纳税旳原因 1纳税主体旳虚化、转移
纳税主体
2纳税客体旳转移、迟延
节税:经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 动旳安排,到达缴纳最低旳税收
国际避税
国际避税一般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国 与国之间旳税制差别以及各国涉外税 收法规和国际税法中旳漏洞,在从事 跨越国境旳活动中,经过种种正当手 段,规避或减轻其总纳税义务旳行为
。
1.2国际避税旳成因
内因:本身利益旳最大化 因:各国税收制度旳差别和缺陷
2.4利用国际避税地
2.5利用税收优惠
虚设常设机构 变换企业招牌 设置直接导管企业 设置脚踏石导管企业 设置外国低股权旳控股企业
2.6选择有利旳组织形式P138
分支机构 子企业 合资经营 独资
第五章 国际避税概述
一 国际避税概念、成因、危害 二 国际避税旳主要方式
1 .1国际避税概念
逃税、国际逃税 避税、国际避税 节税、国际节税
逃税:纳税人有意或有意识不按国家法律 要求,减轻或消除税负旳行为
国际避税的概念
国际避税性质浅析一、国际避税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及其与国际逃税的法律区别(一)国际避税的概念国际避税的概念是指跨国应纳税人以合法的方式,利用各国税收法律、法规的漏洞和差异或利用国际税收协定中的缺陷,通过变更其经营地点、经营方式以及人和财产跨越税境的流动、非流动等方法来谋求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规避税收负担的行为。
①在这个定义中所指的“税境”含义是税收管辖权的界限,它不像国境那样,在地理位臵上能够找到一个明显的界线或标志,由于各国执行的税收原则和政策不同,有时可能会出现税境小于、等于或大于国境的不同情况。
“流动”的含义是指纳税人跨越税境从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向另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转移。
(二)国际避税的法律特征1. 国际避税的主体国际纳税主体是跨国纳税人,更确切地说是跨国应纳税人。
因为在一个税收管辖权下的符合此管辖权标准范围内的每一个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都是此税收管辖权的应纳税义务人,而不论其是否负有实际应纳税义务。
2. 国际避税的目的国际避税的目的是减少纳税义务,少交税或逃避应向有关国家缴纳的税。
避税主体所规避的,不仅指应纳的税额,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说,,2008, (21): 39.①杨田华.国际避税问题初探.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纳税义务的大小,但其最终结果会造成应缴纳税款的减少。
国际避税的手段是合法或正当的,利用各国税法规定上的差异、漏洞或不足。
3. 国际避税的方式国际避税的方式是通过人和财产在国际间的合法流动来进行。
国际避税的结果是在减轻跨国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上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
4. 从国际避税的法律定义及实践经验国际避税是一种非违法行为,纳税人采用的避税手段是税收法规未明确禁止的,往往利用了某种合法的形式,并不直接触犯国家的有关税收法规。
国家政府对于纳税人的避税行为只能采取修改与完善有关的税收法规,堵塞可能为纳税人再次利用的漏洞,而不能像对待逃税、偷税或抗税那样追究纳税人的法律责任。
国际避税是纳税人主观故意米取的行为。
第4章国际避税概论
4.2 国际避税地
两个与国际避税地有关的概念:
离岸中心(offshore center)。 所谓离岸中心,是指给外国投资者在本地成立但从
在发达国家中,也有许多国家没有避税地的定义 ,也没有列举避税地的国家名单,如荷兰、新西 兰、英国等。
4.2 国际避税地
经合组织关于避税地的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1)有效税率为零或只有名义的有效税率; (2)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 (3)缺乏透明度; (4)没有实质性经营活动的要求。
4.2 国际避税地
定类型的所得所适用的实际税率低于日本国内公司
4.2 国际避税地
各国对避税地的理解(续):
法国规定,无所得税或税率低于法国同类所得适 用税率 2/3的国家和地区属于避税地。
在挪威,避税地一般是指低税或不征税以及不与 其他国家在税收情报交换方面进行合作的国家和 地区,如果一个国家愿意进行税收情报交换,那 么即使该国存在税收优惠或免税,也可以不被视 为国际避税地。
4.2 国际避税地
4.2.2 国际避税地的类型
1. 不征收任何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
2. 征收所得税但税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3. 所得税课征仅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
4. 对国内一般公司征收正常的所得税,但对某些
种类的特定公司提供特殊的税收优惠的国
家和地区
5. 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大量税收协定的国家
①
转让定价后的利润为:
(R-A)(1-t)S+A(1-T) ②
要使公式②>公式①,则经过整理,可以得 出:
国际避税概述
12
纳税主体的转移
法人的跨国移动
就避免成为税收居民而言,公司避税与个人避税 有相似之处
利用居所转移躲避纳税义务的一个重要核心就是 消除使其母国或行为发生国成为控制和管理地点 的所有实际特征,实现公司居所“虚无化”
也可以通过住所的改变,使其成为无居住国的公 司,从而不必承担任何国家的无限纳税责任
应税所得额
500-50=450万美元
应纳所得税税额
450×34%=153万美元
实纳所得税税额
153-50=103万美元
税后利润
450-(103+50)=297万美元
按规定应分配股息为
297×80%=237.6万美元
297×20%=59.4万美元
28
不合理保留利润避税
还要借助所在国的推迟课税规定 延期纳税可给跨国公司带来许多利益
然而事实上,A公司却没有直接把这批零部件卖 给B公司,而是按成本价100万美元卖给C公司, C公司又转手按150万美元的高价卖给B公司,B 公司组装成品后仍以16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25
实例演示
A公司 B公Βιβλιοθήκη C公司 M集团A公司 B公司 C公司 M集团
利润额 30 30 0 60
利润额 0 10 50 60
许多国家对非居民纳税人获得的利息征收的预提 所得税税率通常比对股息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低,采用债权投资比采用股权投资的税收负担低
31
实例演示
美国某公司募股投资和借款投资实际税负比较
税前利润 利息支付 应税所得 所得税(30%)
净利润 预提税(10%) 外国投资者收益
实际税率
募股投资 100 0 100 30 70 0 70 30%
跨国公司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跨国公司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第一章国际避税一、国际避税的定义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际的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其总纳税义务的行为。
税收是国家对纳税人(纳税主体和征税对象(纳税客体进行的课证。
因此要规避税收,就要避免成为纳税主体和纳税客体。
二、国际避税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行为目标是追求企业财务利益最大化。
国际避税可以使纳税人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增加其最终实际可支配的财务利益。
因此利益驱动是国际避税的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有:1.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征收的税种、税率以及计税方法不同。
2.各国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办法的差异。
不同的方法会使纳税人税负失衡,像国际上常用的免税法、抵免法以及饶让抵免法等。
3.各国征管水平及其他非税因素的差异。
由于各国税务当局及其官员的征收管理水平不一,也会导致纳税人的税负不同,产生国际避税。
同时,并非所有国家都认为国际避税是需要打击的行为。
三、国际避税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税种主要是营业所得税。
另外,电子商务的广泛引用,尤其是服务贸易中,关税也是税收流失一个大块。
此外,增值税、消费税等也有流失。
1.转移定价避税转移定价,是指跨国公司或集团公司内部的交易定价,又称关联企业(联属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定价。
这个交易价格通常都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基于跨国公司整体利益来制定的。
利用转移定价跨国公司可以转移利润,一般都是把利润从高税率国家转移到低税率或免税的国家。
这是跨国公司在我国避税的最主要的方式。
2.利用避税港避税港亦称避税地,可以是国家或地区,如港口、岛屿、沿海地区、交通方便的城市等。
有的避税港还包括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自由关税地区等。
避税最常见、最一般的手法就是跨国公司在国际避税地虚设经营机构或场所转移收入,转移利润,实现避税。
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处于一定的经济目的,采取以无税或低税为基本特征的税收政策,制定特殊的税收优惠措施,为国际投资经营者提供合法逃避税收的便利条件。
国际避税概论
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这一定义,日本的税务当局 列举出33个属于避税地的国家和地区。 3、德国 税务部门将实际税率低于30%的国家或地区 列为避税地,并且列出29个国家和地区。 4、法国 规定无所得税或税率低于法国同类所得适用 税率2/3的国家和地区属于避税地,并列举了38 个避税地国家或地区的名单。 在发达国家中,也有许多国家没有避税地的 定义,也没有列举避税地的国家名单,例如荷兰、 新西兰、英国等。
1
第一节
什么是国际避税
一、避税的含义 要弄清什么是国际避税,自然要先弄清什 么是避税。避税是与偷税相近的一个概念。虽 然有些国家对“偷税”一词有明确的法律定义, 但没有哪个国家在税法中对“避税”的概念做 出解释。 一般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以下区 别: 1、偷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已经发生的 情况下通过种种手段不缴纳税款,而避税则是 指纳税人规避或减少纳税义务; 2、偷税直接违反税法,是一种非法行为;
15
需要说明的是,避税地国家(地区)的名单并非一 成不变,随着国家税收制度的变化,一些原有的 避税地国家可以不以处在避税地的地位,而以在 非避税地国家的也可能变成避税地。 例如,加拿大在几十年前也是一个国际避税 地,因为当时加拿大政府规定,在加拿大安大略 省注册成立的非居民公司可以不缴纳加拿大的所 得税,而且它还可以利用1942年加拿大与美国签 订的税收协定中的优惠条款规避美国的所得税。 1967年,美国与加拿大的税收协定重新修订,新 协定取消了第三国居民利用加拿大非居民公司规 避美国税收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加拿大政府也 不再允许成立新的非居民公司。以后,加拿大又 通过了一系列反避税立法,使其从一个避税地最
10
第二节
国际避税地
一、什么是国际避税地 国际避税地(又称避税港)通常是指那些可以 被人们借以进行所得税或财产税国际避税活动的 国家和地区。 国际避税地的存在是跨国纳税人得以进行国 际避税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没有国际避税地, 跨国纳税人经常性的国际避税活动就难开展。 国际避税地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英 语国家称其为“避税港” ;法国人叫它“财政 天堂” ;德国人则习惯称它为“税收绿洲” ; 避税地国家和地区忌讳避税地一词,往往自称为 “金融中心”。
第三五章国际避税
国际避税地的非税特征
– 国际避税地之所以对跨国投资者具有巨大的吸 引力,除了无税(所得税等直接税)或低税以外, 还由于具有其他一些有利条件。
课税客体的非转移
• 利用延期纳税的规定避税 • 精心选择国外经营方式
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选择 合伙企业与公司的选择 • 滥用税收优惠 建立各种中介公司
第五章讲述
第四章 关联企业与转让定价
• 4,1 跨国关联企业 • 4,2 转让定价
4,1 跨国关联企业
• 关联企业 –亦称联属企业,指在国际和国内经济往来中, 因在企业管理、控制或资本等方面,存在直接 或间接参与,相互有特殊利益关系的企业 。
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策略
• 以成本为基础定价 • (1)直接按企业的内部成本(实际可变成本、实
际完全成本或标准完全成本)定价 • (2)按企业的实际可变成本加上定额补贴定价 • (3)按企业的实际或标准完全成本和一定的加
成率采用成本加成法定价。
• 二是以市场为基础定价 • (1)直接按市场价格定价 • (2)以市场价格减去销售费用(根据折扣率计算)
– 1.政治和社会稳定 – 2.交通和通讯便利 – 3.银行保密制度严格 – 4.对汇出资金不进行限制
• 产生原因 • 1,历史原因 • 2,制度原因 • 3,经济原因
避税地模式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 税收优惠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 • 增加财政收入 • 增加外汇收入 • 提高当地就业水平和劳动者素质
避税地模式的局限性
香港
图4-3:投资公司
投资者 G 向投资者分配
【老会计经验】什么是国际避税
【老会计经验】什么是国际避税国际避税实际上是国内避税和涉外企业避税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 它与国内避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他们使用的手段和要达到的目的来看, 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 由于国际避税行为主体是跨国应纳税人, 其避税行为不仅跨越了税境, 而且一般都涉及到两个国家以上的税务机关, 有关国家的任何一方往往都很难做到“应收尽收”。
因此, 国际避税较之国内避税和涉外企业避税更为复杂。
随着人们收益的日益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以及许多国家的税率和实际税负的上升趋势, 跨国纳税人来自国际逃税和避税的潜在收益也随之增加, 因而国际税收领域内的避税和逃税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当一些高税国发现自己的财政收入顺着有形和无形的漏洞流出时, 各种反避税措施便应运而生。
但是, 精通国际税务的职业税收顾问们仍能利用各国税法的差异为纳税人避税打开新的通道。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应纳税人以合法的方式, 利用各国税收法规的漏洞和差异或利用国际税收协定中的缺陷, 通过变更其经营地点、经营方式以及人和财产跨越税境的流动、非流动等方法来谋求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规避税收负担的行为。
上述概念中, “税境”, 是指税收管辖权的界限, 它不像国境那样, 在地理位置上能够找到一个明显的界线或标志。
由于各国执行的税收原则和政策不同, 有时可能会出现税境小于、等于或大于国境的不同情况。
如果一国在国内设立完全免税的无税区, 税境就小于国境;如果一国坚持属地主义原则, 税境就等于国境;如果一国坚持属人主义原则, 则税境就大于国境。
国际避税的特征是:1.国际避税的主体是跨国纳税人。
2.国际避税采用的是合法或正当的手段, 通过人和财产在国际间购合法流动进行。
我们所说的国际避税的合法是指这一行为在特定国家的特定时期是不违法的, 甚至可以说是纳税人在履行应尽纳税义务前提下, 依据税法上的“非不允许”及未规定的内容进行自己行为选择的一种权利。
3.国际避税的目的是:减少纳税义务, 少交税, 或逃避应向有关国家缴纳的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跨国公司避税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中介国际控股公司避税
1. 规避东道国股息预提税
南非 (母公司)
无税收协定, 30%
美国 (子公司)
税收协定, 5%
荷兰 (中介控股公司)
税收协定, 5%
2020/9/4
第二节 跨国公司避税的主要手段
2. 设立“股息混合公司”,充分利用抵免限额 二、利用中介国际金融公司避税
2020/9/4
第三节 国际避税地简介
资料6.1:2009年中国外资企业投资来源国 单位:万美元
排名 国别或地区
金额
排名
国别或地区
金额
1
中国香港
4607547
11
加拿大
86177
2 英属维尔京群岛 1129858
12
中国澳门
81471
(BVI)
3
日本
410497
13
荷兰
74128
4
新加坡
360484
三、利用信托方式转移财产
跨国公司甲
信托公司乙
2020/9/4
子
子
子
公
公
公
司
司
司
A
B
C
第一节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四、组建内部保险公司 五、资本弱化
向国外关联企业的债务融资大于正常水平。 注:向银行等第三方独立企业借入的贷款增加,不属于资本弱化的 范畴
六、选择有利的公司组织形式 七、通过移居避免成为高税国的税收居民
重庆市国税局耐心宣传相关税收政策,最终取得了企业的理解和配 合。截至2010年6月底,B公司补缴了2008年度股息所得的非居民企业所 得税1000多万元,并按10%的税率足额缴纳了2009年度股息所得的非居 民企业所得税近4000万元,共计企业所得税5000多万元。
2020/9/4
第一节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第六章 国际避税概述
第六章 国际避税概述
第一节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跨国公司避税的主要手段 第三节 国际避税地简介 第四节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问题
2020/9/4
第一节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一、利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
限制条件: ➢ 进口国关税高低 ➢ 推迟课税规定
二、滥用国际税收协定
➢ 设置直接导管公司 【案例6.1】
逆向避税:通过各种避税方式将利润由低税国转移至高税国 有数据表明,外企在中国平均亏损达51%~55%,年亏损金额逾1200 亿元。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官员认为,亏损企业2/3属于非经营性原 因,而是意在避税。保守估计,我国一年流失的外资企业税收已达 300亿元。 苏州是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苏州市国税局涉外分局副局长 告诉记者,到2004年底,在苏州开业的外资企业有7919户,亏损面高 达47%。在2002年和2003年,亏损面超过了52%。从2003年至2005年, 通过开展涉外税收调查,苏州调整的外企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亿元, 仅2005年查处的一个外资企业补税就高达5000万元。
重庆M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甲国A公司通过在低税国乙国注册的全资子公 司B间接控制了重庆M公司24.5%的股份。2009年6月,重庆M公司分配给B公司 2008年度股息2亿多元人民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应按10% 的税率代扣代缴B公司非居民企业所得税2000多万元。但合资企业的外方合资者 提出,根据乙国和我国相关税收协定中的股息条款,应按5%的优惠比例缴纳企 业所得税。其时,鉴于企业分配的股息需及时汇出境外,在税企双方意见未达成 一致的情况下,经双方磋商同意,重庆市国税局暂按5%的比例征收企业所得税 并开具对外支付税务证明,但保留进一步调查和征税的权利。
2020/9/4
第四节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问题
二、外资企业避税动机
➢ 外方投资者意欲独享外资企业利润 ➢ 外方投资者及时将利润调到境外,“落袋为安 ” ➢ 外方投资者所在国若实行所得税的归集抵免制,则转移利润
所负担的企业所得税可以抵免应缴个人所得税,实现“净收 益”最大化
2020/9/4
第四节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问题
一、国际避税地概念 避税港、自由港、离岸中心(离岸业务)
二、国际避税地类型
➢ 不征收任何所得税的国家或地区 巴哈马共和国、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瑙鲁等
➢ 征收所得税但税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 瑞士、列支敦士登、海峡群岛、巴巴多斯、英属维尔京群岛(BVI)等
➢ 所得税仅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 中国香港、巴拿马、塞浦路斯等
2020/9/4
第四节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问题
不仅在苏州,在北京、大连、青岛及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外资企业亏损面大的情况普遍存在。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 长王裕康给记者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以我国现有的人力、物力、 技术手段,现有的外资企业平均每家被审计的概率是800年一遇。如 苏州市国税局算上全市各区县的反避税干部,仅仅只有15人,却要面 对7900多户已开业的外企。
四、上市公司大股东或管理者掏空企业资产
中国上市公司
高
低
进
出
大股东或管理者控 制的离岸公司
境内 境外
2020/9/4
2020/9/4
三、外资企业避税手段
➢ 利用转让定价向境外关联企业转移利润 ➢ 不按照合同规定投入资本,以贷款替代资本,充分利用资本
弱化方式避税 ➢ 将技术转让费或服务费并入设备价格,规避特许权使用费应
缴的预提所得税 ➢ 建安工程类项目“由大化小”,工期控制在6个月内,避免
成为常设机构
2020/9/4
第四节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问题
贷款
贷款,协定 优惠税率
贷款,免 征预提税
美国母公司
荷兰金融控 股子公司
香港银行
25%的预提税
利息
2020/9/4
第二节 跨国公司避税的主要手段
三、利用中介国际贸易公司避税
制造公司 (高税国)
低价销售
中介贸易公司 (避税地)
高 价 销 售
市价销售
销售子公司 (高税国)ຫໍສະໝຸດ 2020/9/4第三节 国际避税地简介
资料6.2 知名公司海外注册情况一览
公司名称 注册地
公司名称
注册地携程网 金融界 易居网网易开曼群岛 香港
开曼群岛 开曼群岛 开曼群岛
新浪
开曼群岛
盛大网络
开曼群岛
新东方教育
开曼群岛
中华会计网校暨正保远程教育 开曼群岛
阿里巴巴
开曼群岛
2020/9/4
第四节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问题
一、外资企业的逆向避税
乙
有税收协定优惠
丙
甲
2020/9/4
第一节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 设置踏脚石导管公司
丙 (签有广泛税收 协议的导管公司)
签订有优惠的税收协定
签订有优惠的税收协定
丁 (甲公司的子公司)
没有税收协定
乙 (避税地基地公司)
股本投资
甲 (高税国母公司)
2020/9/4
第一节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案例6.1简介:
➢ 对国内一般公司征收正常所得税,但对特定公司实施特殊优惠的国家或地区 卢森堡、和属安地列斯等
➢ 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大量税收协定的国家或地区 荷兰、比利时等国家
2020/9/4
第三节 国际避税地简介
三、国际避税地的非税特征
➢ 政治和社会稳定 ➢ 交通和通信便利 ➢ 银行保密制度严格 ➢ 对汇出资金不进行限制
甲国A公司
甲国A公司
100% 乙国B公司 境外 24.5% 境内
乙国B公司 24.5%
境外 境内
重庆M公司 (中外合资公司)
重庆M公司 (中外合资公司)
注:“受益所有人”和“合理商业目的”是判断滥用税收协定行为的两个核心要素。 关于受益所有人的界定参见国税函【2009】601号文件
2020/9/4
第一节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14
英国
67902
5
韩国
270007
15
法国
65365
6
开曼群岛
258189
16
巴巴多斯
55754
7
美国
255499
17
马来西亚
42874
8
萨摩亚
202003
18
澳大利亚
39437
9
中国台湾
188055
19
意大利
35618
10
德国
121657
20
文莱
34812
2020/9/4
第三节 国际避税地简介
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内,重庆市国税局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并与外 方代表进行了两次谈判。
2020/9/4
第一节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通过调查取证发现,2007~2009年期间,B公司将收到股息的90%陆 续分配给了甲国A公司。B公司在乙国的主要业务活动为“投资控股”,
收 入由股息、利息等消极所得构成,经营活动所得为零。乙国的企业所得 税税率为15%,B公司在乙国的实际税收负担率为零。此外,乙国对非居 民的股息所得不征税,B公司将股息转出时不产生任何税收成本。这些事 实和证据进一步证实了B公司不是相关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