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果蔬加工成熟度:是指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性,又可分为适当成熟与充分成熟。

2.均质:使不同粒度、密度大的颗粒进一步破碎成小颗粒并使之均匀分布,不产生沉淀。

3.复原乳:以奶粉、奶油等为原料,加水还原而制成的与鲜乳组成、特性相似的乳制品。

4.蹲脑:又称涨浆或养花,是大豆蛋白质凝固过程的继续。

点脑结束后,蛋白质与凝固剂过程仍在继续进行,蛋白质网络结构不牢固,只有经历过一段时间后凝固才完成。

5.点脑:把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到煮熟的豆浆中,使大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及豆浆变成豆腐脑。

6.保持式灭菌乳: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无论是否经过预热处理,在罐装并密封之后经灭菌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7.速溶豆粉: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高蛋白冲击式食品,营养丰富价格低廉8.压延比:面片进出同道压辊的厚度差与进入前的面片厚度之比。

9.发烊:硬糖透明似玻璃状无定型基本无保护地暴露在湿度较高的空气中,由于自身吸水性,开始吸收水分,在一定时间后,其表面黏度迅速降低,呈现熔化状态而失去固有的外形。

10.润水:给原料加入适量的水分,使原料均匀而完全吸收水分充分膨胀的工艺过程。

11.速冻p.p.p概念:即原料、加工处理和包装,即早期质量是由原料的新鲜度、冻结前的预处理、速冻条件和包装等因素所决定。

12.硬化处理:常用硬化剂消石灰、氯化钙等金属离子与果蔬中的果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的果胶盐类,使果肉组织致密坚实,耐煮。

13.面团调制:又称调粉、和面或搅拌等,即处理好的原辅料按配方的用量,根据一定的投料顺序,调制成适合加工性能的面团。

14.组织化植物蛋白:指大豆经加工后,使蛋白发生变性,蛋白质分子重新排列定向,形成具有同方向的新组织结构,同时凝固后形成纤维蛋白。

15.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

把β-化状态的淀粉变成ɑ-化状态的淀粉。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食品:将食物经过不同的配置和各种加工处理,从而形成了形态、风味、营养价值各不相同、花色品种各异的加工产品,这些通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食品。

2.冷却食品:将温度在0~8℃的加工称为冷却或冷藏,而温度在—1℃以下的加工称为冻结或冻藏,经过冷冻加工的食品统称为冷冻食品。

冷却食品不需要冻结,是将食品的温度降低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藏的食品。

3.初温:指杀菌操作开始时,罐内食品物料的温度。

初温越高,杀菌操作温度与食品物料温度间的差值越小,罐内温度达到或逼近杀菌操作温度的时间越短。

4.导湿现象:由于水分梯度使得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

5.糊化:原淀粉在适当温度下,在足够的水中吸水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从晶体状态向不规则的无定形状态转变,这种作用叫糊化作用。

6.气调贮藏:通过适当降低环境空气中氧气分压和提高二氧化碳分压,使果蔬产品和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收到抑制而延长贮藏时间。

7.功能性食品:含有功能因子和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作用的食品。

8.食品安全性:指食品必须是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应当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造成的危害性,不会因食用食品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或中毒和产生任何危害作用。

9.保质期: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储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时间。

10.特殊膳食食品:是为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11.转化热处理: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物理特性的变化,这类热处理称为转化热处理。

12.罐藏:将食品装在容器中密封后,用高温处理,将微生物杀死,在防止外界微生物再次入侵的条件下,可以使食品在室温下长期贮藏。

13.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用以表示将在一定环境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死所采用的杀菌温度和时间组合。

温度为横坐标,时间为纵坐标。

14.Z值: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单位为℃。

食品工艺学复习

食品工艺学复习

食品工艺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和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药品。

2、肉的成熟:刚屠宰的肉是柔软,且具有很好的持水性,经过一段时间放置,肉会变硬,持水性下降,继续放置一段时间,肉又变软,持水性恢复,风味改善的现象。

3、淀粉老化:经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放置,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形成致密的高度晶化的淀粉分子。

4、冻结点:指食品中的水分开始冻结形成冰晶的温度。

5、最大冰晶生成带:食品中心温度从-1℃降到-5℃时,食品中近80%的水分冻结成冰,此温度范围成为最大冰晶生成带。

6、罐藏原理:杀死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和钝化食品中酶的活性,同时创造一个不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使食品达到在室温得以长期保藏的目的7、罐藏食品: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装入能密封的容器中,经排气、密封与杀菌处理等工序,使罐内食品与外界环境隔绝而不被微生物再污染,同时罐内大部分微生物杀死并使酶失活,达到食品在室温长期保藏的目的。

8、TDT:指在特定温度下,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死的时间。

9、D值: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下,微生物活菌数每减少90%所需的时间。

10、Z值: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改变的温度数。

11、F值:采用特定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温度。

12、超高温杀菌:指将食品密封在容器中,放入液体介质中或直接将液体食品泵入处理槽中然后进行200-1000MPa的加压处理,并保持一定时间,从而使微生物杀死。

13、食品干制:指在尽可能不改变食品风味的前提,利用各种方法脱除食品中的水分,使其降低到一定水平,并保持低水分状态,以延长食品的贮藏期。

14、升华干燥:冷冻干燥,指干燥时物料的水分直接由冰晶体蒸发成水蒸汽的干燥过程15、表面硬化:干制品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渗透性极低的干燥薄膜,将大部分水阻隔在食品内部,形成外部较硬,内部湿软,干燥速率急剧下降的过程。

16、中间水分:指Aw在0.6-0.65,含水量在20%-40%的食品。

食品工艺学 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 复习资料

食品加工保藏原理与方法1.栅栏技术:又称组合保藏技术、障碍技术,是为生产安全、稳定、营养丰富、高质量和经济的食品而提出的概念。

2.栅栏因子:凡能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因子,包括:高温处理、低温冷藏、脱水干燥、腌制、烟熏、发酵、化学保藏、辐射及其他加工贮藏方法。

3.热处理:是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用于改善食品品质、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贮藏期的最重要处理方法之一。

4.热处理有点:杀菌(致病菌、腐败菌);钝化酶;破坏食品有害成分;改善品质与特性(色泽、风味);提高食品中营养成分可利用率和可消化性;5.热处理缺点:食品中营养成分流失;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变化;耗能大6.热加工方法:杀菌:将微生物及孢子完全杀灭;商业杀菌:杀死致病菌、腐败菌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残存的处于休眠状态的非致病菌在正常的食品贮藏条件下不能生长繁殖巴氏杀菌:62.8℃,30;杀死热敏性微生物和致病菌酸性腐败菌、钝化酶);热烫: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或蒸气加热处理的方式;抑制酶7.P36 表2-4 P37 表2-58.酸性食品和高酸性食品的分界线的pH3.7为标准,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9.食品热破坏的反应动力学:在某一热处理条件下;(1)微生物、酶、食品成分等的热处理破坏速率;(2)温度对这些反应的影响。

10.D的定义:一定的处境、热致死温度下菌数每减少90%所需要的时间;D 的应用:区别不同菌的耐热性强弱D影响因素:种类、环境、灭菌温度;不受原始菌数影响11.Z值定义:降低一个logD值所需的温度数,即是当热力致死时间减少1/10时所需要提高的温度。

(杀菌时间减少一个数量级所升高的温度)(肉毒杆菌Z=10℃)Z的应用:区别不同菌的热敏性强弱;Z值是衡量温度变化时微生物死灭速率变化的一个尺度。

值越大,说明因温度上升而取得的杀菌效果越小(对温度的敏感性越小)。

12.F值(杀菌效率值):在一定的加热致死温度(一般为121℃ )下,杀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加热时间(min)。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1.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3.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4.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5. D 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

D 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令b = a10-1,则 D=t )6. Z 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 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 TRT 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 )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10. 传热曲线:将罐内食品某一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用温—时曲线表示,该曲线称传热曲线.11. 热力致死温度:表示将某特定容器内一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称热力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

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
4、干燥保藏:脱水干制品在期水分被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过程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可进行长期保藏食品的一种方法。
5、冷害: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之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的现象。
6、热熏: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超过22度的烟熏过程称为冷熏。
三、综述题
1、根据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发酵作用,综合说明糖发酵的类型及其它们在食品中的具体应用。
答:根据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发酵产生的产物,可以将糖发酵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丁酸发酵等一些比较常见和重要的发酵类型。
食品中主要应用下面几种:
应用:①酒精发酵酒精发酵是食品中的糖类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在酒精、酿酒和食品工业上都有大量应用,葡萄酒、果酒、啤酒都是利用酒精发酵制成的产品
4.烟熏保藏:食品的烟熏保藏就是利用木材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熏制食品,以赋予食品特殊风味并能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方法
5.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适用化学制品来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原有品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防止食品变质和延长保质期。
6.栅栏技术:食品保藏中设置多种微生物生长或食品腐败变质的阻碍因子如适当的温度、水分活度、pH等,这些阻碍因子又被称为栅栏因子,每增加一个因子就可以有保藏加和的作用,使保藏效果更好,而应用多种因子的条件却比单一因子要温和得多,这就是栅栏技术
7、抗氧化剂:能够推迟、延缓或者预防由于氧化引起的食品败坏或风味裂化的物质。
8、寒冷收缩:宰后的牛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会发送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成熟过程,肉质也不会十分软化,这现象就是寒冷收缩。
2.罐藏:食品的罐藏就是把食品置于罐、瓶或袋中,密封后加热杀菌,借助容器防止外界微生物的入侵,达到在自然温度下长期存放的一种保藏方法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第1章绪论1 食品的3大功能:营养功能(第一功能);感官功能(第二功能);保健功能(第三功能,新发展的功能)2食品的3大特性:(1)安全性: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安全(2)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3)方便性:贮藏、运输、销售、消费3 食品工艺的定义: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包括了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第2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一、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举例:食品在保藏过程中的变质蛋白质的分解:导致鱼、肉、蛋类食品的腐败变质;脂肪的氧化:导致坚果的“走油”、咸鱼、冻肉“哈喇”味;淀粉的老化”导致面包、糕点的“回生”;果蔬的呼吸、蒸发、后熟:导致过熟、萎蔫、组织软化、品质下降;1、生物学因素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酵母菌、霉菌a.细菌:造成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细菌将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氮有机物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使食品带有恶臭或异味,并产生毒性。

多发生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如动物性食品、豆制品等b.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一般不生长;容易受酵母菌作用而变质的食品有蜂蜜、果酱、果冻等。

c.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也容易滋生;霉菌是导致干制品变质的常见菌。

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依赖于微生物的初始菌数、加工过程中的除菌和保藏过程中的防菌或抑菌。

2、化学因素a、酶的作用(多种酶促反应)酶促褐变发生的必要条件:适当的酚类底物、多酚氧化酶(PPO)和氧。

b、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引起的褐变)非酶褐变对食品的影响:颜色变化;营养物质损失(氨基酸、还原糖和抗坏血酸)c、氧化作用(脂肪、色素、维生素等的氧化)d、其他作用(淀粉的老化、果蔬的呼吸作用、与包装容器反应发生的褐变)3、物理因素(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诱发或加快食品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变质的外在原因)主要因素有:温度、水分、光、氧气、机械损伤4、其他:环境污染、农/兽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小结:食品原料属生物材料,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的原因错综复杂,有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因素,也可以分为:食品内部原因(酶引起的、自身生命活动引起的、食品成分间相互化学反应、食品成分的逸散等)、食品外部原因(污染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条件(温度、光、氧气)引起的、机械损伤、外源污染物等)其中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微生物污染、酶促生化反应、非酶化学反应。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1.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关系?答:(1)水分吸附等温线,BET吸附等温线,S形,第一转折点前(水分含量< 5%), 单分子层吸附水( I 单层水分);第一转折点与第二转折点之间, 多分子层吸附水( II多层水分);第二转折点之后,在食品内部的毛细管内或间隙内凝结的游离水( III自由水或体相水) 要会画书上图2-22.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答:对微生物:大多数新鲜食品的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

大多数重要的食品腐败细菌所需的最低aw都在0.9以上,肉毒杆菌在低于0.95就不能生长。

只有当水分活度降到0.75以下,食品的腐败变质才显著减慢;若将水分降到0.65,能生长的微生物极少。

一般认为,水分活度降到0.7以下物料才能在室温下进行较长时间的贮存。

对酶: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

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对其他:氧化反应:呈倒S型,开始随水分活度增大上升迅速,到0.3左右后变得比较平缓,当水分活度上升到0.6以后,随水分活度的增大而迅速提高。

Aw<0.15才能抑制酶活性对褐变反应:见书上p313.食品水分活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答:取决于水存在的量;温度;水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食品成分或物化特性;水与非水部分结合的强度4. 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答: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

滞后现象的几种解释(1)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

(2)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

5.简述食品干燥机制答: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 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食品的功能:(1)营养功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提供营养和能量,为了生存——营养功能(吃饱)第一功能。

(2)感官功能:外观:大小、形状、色泽、光泽、稠度;质构:硬度、粘性、韧性、弹性、酥脆;风味:气味香臭;味道:酸甜苦辣咸鲜麻;为了满足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的需要,是化学、物理、心理感受-满足嗜好 (吃好) 第二功能。

(3)保健功能:食品中除了有营养成分外,还有一些功能因子(多肽、黄酮类化合物、益生菌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起到增进健康、充沛精力、恢复疾病、延缓衰老、美容等作用(吃出健康)第三功能新发展的功能。

2. 食品的特性:(1)安全性:指食品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与“食品卫生”为同义词;有微生物、化学、物理方面;微生物:细菌总数、致病菌、霉菌等;化学:重金属铅砷汞、农药残留、药残、激素、滥用化学添加剂或用量超标;物理:杂质、外形、异物。

(2)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或保质时间;食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品质或食品品质降低到不能被消费者接受的时间被定义为食品货架寿命或货架期;取决于加工方法、包装和贮藏条件;消费者选择食品的依据之一。

(3)方便性:便于食用、携带、运输、贮藏;易拉罐、易拉盖、易拉袋;外包装、纸盒、箱子等;净菜、配菜;开袋即食。

3. 食品管理:(1)普通食品: 有营养功能或感官功能;或兼有营养和感官两者功能;生产要求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产品符合国家或行业或企业标准;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监督。

(2)特殊膳食用食品: 为满足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可提高营养素৿量或补加某种营养素;在外包装上要标示其能量和营养素含量的水平和适用人群;不得声称有治病作用;管理与普通食品相似。

(3)保健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我国确定现在有27项;有相应的法规管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审批。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食品的概念●食物与食品●食品的分类1.按加工工艺分:罐藏食品、冷冻食品、干制食品、腌制食品、烟熏食品、辐射食品、发酵食品、焙烤食品。

2.按原料来源分: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谷物制品、果蔬制品、大豆制品、糖果、巧克力。

3.按产品特点分:健康食品、营养食品、功能食品、方便食品、工程食品、旅游食品、休闲食品、快餐食品、饮料饮品。

4.按食用对象分:老年食品、儿童食品、运动员食品。

●食品的功能:1.营养功能2.保健功能3.感官功能●保健食品:含有功能因子和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作用的食品被称为功能性食品,又称保健食品。

特殊膳食用食品:是为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第二节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加工: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方法或过程。

按原料的被加工程度,食品加工分为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

两者区别:初级加工不改变原料的整体性,其产品增值有限或作为中间产品和精深加工的原料。

精深加工改变原料的外形或特征和属性,涉及到食品的组分或成分甚至分子,大多有复杂加工或经过多步加工操作,在功能和质量上都有相应的提高,产品的价值显著增加。

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

食品工艺决定了加工食品的质量,是食品技术的核心。

实施食品质量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GMP:良好生产操作规范体系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体系TQM: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第二章食品的脱水第一节概述食品的脱水加工就是在不导致或几乎不引起食品性质的其他变化(除水分外)的条件下,从食品中除去水分。

脱水加工的类型:浓缩和干燥区别:食品中水的最终含量和产品的性质不同 1. 浓缩:产品是液态,水分含量>15%2. 干燥:产品是固态,水分含量<15%依据脱水的原理不同1. 干燥:在常温下或真空下加热让水分蒸发,依据食品组分的蒸汽压不同而分离去除水分至固体或半固体。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一、概述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加工和食品制备过程的科学。

它涉及到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加工和保存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档为食品工艺学的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回顾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食品加工基础1. 食品原料的选择和处理:包括选择新鲜食材、原料的清洗、去皮、切割等处理方法。

2. 食品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搅拌、研磨、混合、蒸煮、烘干等常用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

3. 食品保鲜方法: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包括冷冻、真空包装、腌制等,这些方法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三、食品加工中的常用工艺1. 杀菌工艺:杀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常用的杀菌方法有高温杀菌、辐照杀菌等。

2. 发酵工艺: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食物转化为其他有益物质的方法,常见的发酵食品有酸奶、豆腐等。

3. 脱水工艺:脱水是将食物中多余的水份去除的过程,使食物能够长时间保存,脱水方法包括阳干、风干、低温烘干等。

4. 乳化工艺:乳化是将两种不相溶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其均匀混合形成乳状液的工艺。

四、食品加工中的关键参数1. 温度控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不同的食品加工需要不同的温度调控。

2. pH值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酸碱度对于食品的品质和味道具有重要的影响,pH值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3. 时间控制:不同的食品加工需要不同的处理时间,合理掌握时间控制有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

五、常见食品加工原理1. 糖化原理:糖化是指将淀粉转化为糖的过程,常用于食品加工中的糖果、糕点等制品。

2. 氧化反应原理:氧化反应是食品加工中常见的反应之一,常用于咖啡、巧克力等制品。

3. 酵素作用原理:酵素在食品加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酵素能够实现不同的反应,常用于面包、酸奶等食品。

六、食品加工中的安全问题1. 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从源头控制和生产过程把控等方面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1食品的功能:营养功能(第一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2食品的特性:(1)安全性:无毒、无害、卫生(2)方便性:食用、使用、运送(3)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3食品加工的概念:将食物(原料)通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4食品加工的三原则:安全性、营养价值、嗜好性5按照变质也许性将原料分为:极易腐败原料、中档腐败原料、稳定的原料6食品质量:(1) 物理感觉:外观、质构、风味(2)营养质量(3)卫生质量(4)耐储藏性7质量:食品好的限度,涉及口感、外观、营养价值等,或者将质量当作构成食品特性及可接受性的要素。

8变质:涉及品质下降,营养价值、安全性和审美感觉的下降影响因素:微生物、天然食品酶、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第一章软饮料及其水解决1饮料:指供应人体水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一种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是通过一定的加工程序(配料、调制、灭菌、包装等)而之称的食品。

2软饮料:指不含乙醇或者乙醇含量小于0.5%的饮料制品。

3软饮料通常指的是非酒精饮料(无酒精饮料),重要以解渴为目的的饮用品(不涉及口服液)。

4饮料的分类: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矿泉水、蛋白饮料、发酵饮料、冷饮、固体饮料按照组织状态分:(1)液体饮料:(2)固体饮料:水分含量在5%以内,具有一定形状,以水溶解成溶液,再饮用的饮料。

(3)共态饮料:那些既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在形态上处在过渡状态的饮料。

按软饮料的加工工艺分:(1)采集型:采集天然资源,不加工或只有简朴的过滤、杀菌等解决的产品,如天然矿泉水。

(2)提取型:天然水果、蔬菜或其他植物经破碎、压榨或浸提、抽提等工艺制取的饮料,假如汁、菜汁或其他植物性饮料。

(3)配制型:用天然原料和添加剂配制而成的饮料,涉及充二氧化碳的汽水。

(4)发酵型:涉及酵母、乳酸菌等发酵制成的杀菌的和不杀菌的饮料。

5天然水中的杂质:见课本P66水的硬度:是指水中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通常,与水中的钙、镁离子有关,一般指水中钙、镁离子盐类的含量。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乳制品工艺学原料乳的化学成分和性质乳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至少含有上百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维生素、酶类、气体等。

乳脂肪乳脂肪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牛乳风味起重要的作用,在乳中的含量一般为3%~5%。

乳脂肪不溶于水,呈微细球状分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

牛乳的含氮化合物中95%为乳蛋白质,含量为3.0%~3.5%,可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大类。

酪蛋白:在温度20℃时调节脱脂乳的pH值至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称为酪蛋白,占乳蛋白总量的80%~82%。

乳清蛋白是指溶解分散在乳清中的蛋白质,约占乳蛋白质的18%~20%,可分为热稳定和热不稳定的乳清蛋白两部分。

牛乳的含氮物中,除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态的氮化物,约占总氮的5%。

其中包括氨基酸、尿素、尿酸、肌酸及叶绿素等乳制品的种类:液态杀菌乳乳粉炼乳酸乳冰淇淋干酪第一章消毒乳消毒乳,也称杀菌乳,系指以新鲜牛乳、稀奶油等为原料,经净化、杀菌、均质、冷却、包装后,直接供应消费者饮用的商品乳。

普通全脂消毒乳以合格鲜乳为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而加工成的消毒鲜乳。

脱脂消毒奶将鲜牛乳中的脂肪脱去或部分脱去而制成的消毒奶。

强化牛乳把加工过程中损失的营养成分和日常食品中不易获得的成分加以补充,使成分加以强化的牛乳。

复原乳也称再制奶。

系以全脂奶粉、浓缩乳、脱脂奶粉和无水奶油等为原料,经混合溶解后制成与牛乳成分相同的饮用乳。

花色牛乳以牛乳为主要原料,加入其它风味食品,如可可、咖啡、果汁(果料),再加以调色调香而制成的饮用乳。

原料乳的质量标准和验收质量标准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

1.感官指标:正常牛乳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异物,或异色。

不能有苦味、咸味、涩味和饲料味、青贮味、霉味异常味。

2.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只有合格指标,不再分级。

细菌指标有下列两种,均可采用。

采用平皿培养法计算法细菌总数,或采用美蓝还原褪色法,按美蓝褪色时间分级指标进行评级,两者只允许用一个不能重复。

食品工艺学复习

食品工艺学复习

食品工艺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8分)1、食品工艺学: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2、感生放射性:一种元素若在电离辐射下,辐射能量将传递给元素中的一些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激发反应,引起这些原子核的不稳定,由此而发射出中子并产生γ辐射,这种电离辐射使物质产生放射性(由电离辐射诱发出来)称为感生放射性。

3、F0:采用121℃杀菌时的热力死亡时间。

(在121.1℃温度条件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4、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使食品中水分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

5、导湿温性:由于温度梯度使食品中水分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迁移或扩散的现象。

6、叠接率:表示二重卷边中身钩与盖钩的重合程度,是金属罐密封性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7、栅栏技术:在食品保藏中设置多种微生物生长或食品腐败变质的阻碍因子,即栅栏因子,应用多种因子的条件都比单一因子要温和,这种保藏技术称为栅栏技术。

8、渗透:溶剂从低浓度经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扩散的过程。

9、康普顿散射:高能电磁辐射线的光子与被照射物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光子把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自身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朝着另一方向散射,获得能量的电子,从原子中逸出,称为康普顿散射。

二、填空题(30分)三、单选(10分)四、简答1.分析导湿性、导湿温性与食品干燥间的关系。

教材p40、37、39、ppt59-60ppt:导湿性和导湿温性引起的食品干燥:◆ 干制过程中,湿物料内部同时会有水分梯度和温度梯度存在,水分流动的方向、扩散总量是由导湿性和导湿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 对于对流式干燥,食品内部形成的温度梯度与湿度梯度相反,阻碍了水分由物料内部向表面扩散,故水分总扩散量: ◆ 如果导湿性比导湿温性强,水分将向食品水分减少方向迁移。

◆ 若导湿温性比导湿性强,水分则向食品内部水分增加方向发展,食品干燥速率就会下降或停止。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1热烫: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或蒸气加热处理的方式,称为热烫。

2巴氏杀菌: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

3商业杀菌:將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敗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溫无冷藏狀況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4胀罐:加工工艺不合理或违章操作而使罐头的罐盖或罐底向外凸出的现象。

(产生原因:原料杀菌不彻底;微生物败坏产生气体;装罐量过多;铁皮腐蚀产生氢等)5平盖酸坏:外观正常,内容物变质,呈轻微或严重酸味,pH可能可以下降到0.1-0.3的现象6 D值: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

其值大小和细菌耐热性的强度成正比7 Z值:直线横过一个对数循环所需要改变的温度数(℃),换句话说:Z值为热力致死时间按照1/10,或10倍变化时相应的加热温度变化(℃)Z值越大,因温度上升而取得的杀菌效果就越小8 F值:在121.1℃温度条件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F值与原始菌数是相关的。

9顶隙:指罐内视频的表面与罐盖内表面之间的空隙。

它可以吸纳在杀菌过程中内容物的膨胀,避免了容器的胀裂。

10杀菌公式:实际杀菌过程中针对具体产品确定的操作参数,规定了杀菌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压力。

11超高温杀菌(UHT):指采用132-143℃温度对未包装的流体食品短时杀菌。

(书:用喷射蒸汽加热液态食品物料,使温度迅速上升到120℃甚至更高,经过少于1min的恒温,紧接着闪蒸冷却到较低的温度。

)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热穿透速率比较低。

12食品的复水性: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13食品的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其组织结构、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回复到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14水分活度:把食品中水的逸度和纯水的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B、比热:1Kg食品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释放的热量.D、D值:在某一温度下杀死活菌数的90%所需的时间(分)。

D、低酸食品:PH值低于4.5的食品。

F、辐照食品:用钴-60、铯-137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10MeV电子束辐照加工处理的食品,包括辐照处理的食品原料、半成品。

G、罐头食品:将食品经调制后装入容器中并进行脱气、密封、杀菌处理,将绝大多数微生物杀死并防止外界微生物的侵入,得以在室温下能长期保存的方法。

G、罐头杀菌:杀死食品中污染的致病菌、产毒菌、腐败菌、破坏酶,使食品在两年内不变质。

G、干制食品表面硬化:表面收缩和封闭的一种特殊形式。

G、高酸食品:食品PH<3.7的食品J吸湿水分: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食品从空气中吸取水分达到最高值。

J、假死原理:抑制食品生命活动保藏方法。

K、空气对流干燥:利用热空气流动和食品接触提供水分蒸发的热量。

L、冷耗量:食品冷却过程中的散热量P、排气:装罐或预封后,将罐内和原料组织中残留空气排出罐外的技术措施。

P、平衡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中,食品既不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也不向空气蒸发水分时的空气湿度。

P、平衡水分:和平衡相对湿度相应的食品水分。

P、喷雾干燥:将液态或浆质态食品喷成雾状液滴,悬浮在热空气气流中进行脱水干燥的过程。

S、酸性食品:PH值小于4.5食品的。

S、食品冷却:冷却是将食品温度降到食品冰点,但不冻结。

11、食品速冻:速冻是指在30分钟内食品中心温度通过最大冰晶形成区S、食品干藏:脱水干制品在其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始终保持低水分进行长期贮藏的过程。

S、食品:经过加工的食物。

S、食品易消化性:食品易消化程度。

S、食品冻藏:将食品用缓冻或速冻方法将食品冻结并在能保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

S、食品冻结膨胀压:食品内部水分冻结膨胀时受到外部冻结层的阻碍而产生内压。

S、杀菌:杀死食品中污染的致病菌、产毒菌、腐败菌、破坏酶,使食品在两年内不变质。

食品工艺学备考资料

食品工艺学备考资料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答:食品功能:1营养功能-----最基本的功能;2感官功能------包括外观,质构,风味等;3保健功能。

食品的特性:1食品的安全性,指食品必须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应当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会因食用食品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或中毒和产生任何危害作用。

2保藏性:在一定的时期内食品应该保持原有的品质或加工时的品质或质量。

3方便性:食品应便于食用、携带、运输及保藏。

2食品加工、工艺的概念。

答:食品的加工就是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的过程。

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它包括了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3食品原料有哪些特点?答:1具有生命活动2季节性和地区性3复杂性4易腐性4食品的质量要素主要有哪些?答:食品感官指标,食品营养素含量,食品卫生指标,食品保藏期5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答:(1)微生物的作用(2)酶的作用(3)物理化学作用如何保藏:(1)运用无菌原理:即杀灭食品中腐败菌、致病菌以及其他微生物或使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能使食品长期保存所允许的最低限度。

最经典的就是加热杀菌处理的罐藏技术。

(2)抑制微生物活动:利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抑制食品中微生物和酶的活动,如降低温度,脱水降低水分活动,利用渗透压添加防腐抗氧剂等(3)利用发酵原理:发酵保藏又称生物化学保存,是利用某些有益化学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和积累的代谢产物如酸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藏期的目的(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当保持新鲜果蔬的生命活动时,它本身就具有抗拒外界危害的能力。

可以利用控制温度以及果蔬储藏环境中适当的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低温下调节储存环境中的气体组成也即气调贮藏,常用的有气调冷藏库贮藏法和薄膜封闭气调法。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食品的热加工2、热处理的作用效果:1、正面:1)杀死微生物;2)钝化酶;3)破坏食品中有害因子;4)改变食品品质与特性;5)提高食品营养成分可利用率、可消化性等;2、负面:1)热敏性成分损失;2)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变化如色泽、口感;3)消耗能量较大3、食品热处理的类型和特点:(1)烹饪正面作用: 1)杀死微生物(部分);2)破坏酶;3)改善食品色、香、味和质感;4)提高可消化性;5)不良成分(如毒素)失活;6)提高耐贮性;(二)热烫(1)目的:破坏或钝化食品中导致食品质量变化的酶类,以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防止或减少食品在加工和保藏中由酶引起的食品色、香、味的劣化和营养成分的损失;(2)用途:蔬菜和某些水果,如蔬菜和水果冷冻、干燥或罐藏前的一种前处理工序。

(3)蔬菜和水果热烫的正面作用:1)破坏或钝化酶活性的最主要和最有效方法之一2)杀菌和洗涤作用,可减少表面微生物数量3)可排除食品组织中的气体,使食品装罐后形成良好的真空度及减少氧化作用4)软化食品组织,方便食品往容器中装填5)起到预热作用,利于装罐后缩短杀菌升温的时间。

(4)影响热烫时间的因素:1)果蔬的类型2)热烫温度3)食品的体积大小4)处理方法:蒸汽热烫、热水热烫(三)热挤压(1)挤压是将食品物料放入挤压机中,物料在螺杆的挤压下被压缩并形成熔融状态,然后在卸料端通过模具时被挤出的过程。

(2)热挤压:高温短时热处理,它可减少食品中微生物数量和钝化酶;(3)热挤压或是冷挤压,其产品的保藏主要是靠其较低的水分活性和其他条件。

(四)热杀菌(1)灭菌:所有微生物(包括耐热性芽孢)完全破坏(2)巴氏杀菌:酶失活,破坏热敏性微生物和致病菌(3)商业灭菌:杀死所有致病性微生物、产毒素微生物和可能在通常储存条件下繁殖并导致食品腐败的微生物完全被破坏,杀菌后食品符合货架期要求。

第二节食品热加工的原理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机制:在高温环境下,高温直接对菌体蛋白质、核酸、酶系统产生直接破坏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1.食品干燥时出现变化及其分类。

一、食品发生的物理变化有p90:1、干缩和干裂2、表面硬化3、多孔性形成二、食品发生的化学变化p91:1、营养成分的变化2、食品颜色的变化3、食品风味的变化2、食品工业上常用的冷藏温度。

-2~15℃,几小时到十几天2.犊牛第四胃中所含的酶及其功能作用。

犊牛的皱胃又称真胃,占四个胃总容积的8%,其作用与单胃动物的胃相同,可分泌消化液与消化酶,消化在瘤胃内未消化的饲料和随着瘤胃食糜一起进入真胃的瘤胃微生物。

3.中高档梳打饼干的分类。

咸味梳打和甜味梳打4.乳脂糖果的概念及其主要组成。

焦香型糖果的组织状态既不同于硬糖,也不同于软糖,其基体是由多种糖类化合物、脂肪和乳蛋白质所构成,经过严格的加工程序使物料组成最终形成一种高度乳化的均一的固体。

5.硬糖的主要质量变化问题。

发烊:因吸水糖体表面逐渐发粘和混浊,呈溶化状态并失去其固有的外形。

返砂:糖类从无定形状态重新恢复为结晶状态,硬糖原有的透明性完全消失。

6.FAO关于酸乳的定义以及酸乳中的特征菌。

定义: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的乳中,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P223不一样)根据FAO关于酸乳的定义,酸乳中的特征菌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7.冰淇淋生产工艺中均质的目的。

目的是把脂肪分散成尽可能多的独立存在的小脂肪球,而且,所用的乳化剂应均匀的分布在新形成的脂肪球表面,特别是混合物料的均质效果取决于各种不同的参数。

8.影响罐头杀菌效果的因素。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食品的PH和其他化学成分;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9.纯水和太空水的概念。

纯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用蒸馏法、去离子法或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它适当的方法加工而成的。

太空水是采用RO(反渗透,过滤级别0.1nm 1nm(纳米)=10的-9方米)膜处理技术对自来水进行终端净化后的水10.延长食品贮藏期或改善贮藏效果的食品添加剂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干燥特性曲线:由食品物料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及食品物料表面温度曲线组成,能比较全面的反映食品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的性质2.冷冻干燥:实现将物料中的水分冻结成冰晶,然后在较高真空度下给冰晶提供升华热,使冰晶直接汽化除去而达到干燥目的的干燥方法。

3.酶的Q10::温度商数Q10表示温度每升高10℃时反应速度所增加的倍数。

换言之,温度商数表示温度每下降10℃反应速度所减缓的倍数。

4.腌渍保藏:用食盐、糖等腌制材料处理食品原料,使其渗入食品组织内,以提高渗透压,降低其水分活度,并有选择性的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该神食品食用品质的加工方法。

5.气调储藏:在冷藏的基础上降低贮藏环境中O2的含量,增加贮藏环境中CO2的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贮藏效果的方法,简称CA贮藏。

6.发酵保藏: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通过生物催化剂使有机物转化成产品的过程7.食品的烟熏保藏:用燃烧产生的熏烟来处理食品,是有机成分附着在食物表面,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目的的保藏方法。

8.真空冷却:依据水在低压下蒸发时要吸取汽化潜热,并以水蒸气状态,按质量传递方式转移热量的,所以水可以是食品本身的水分,或者是事先加进去的。

9.冷链: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0.商业灭菌:将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过,在常温无冷藏状况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这种加热处理方法称为商业灭菌法。

11.商业性无菌:在有效保质期内,产品不发色变质,使食品的微生物减少到零或有限个数,此时食品可在任何条件下贮藏。

12.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重新吸回水分的温度,一般用于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来表示13.混合腌制法:干腌和湿腌相结合的腌制法。

14.渗透:水分子会经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这样的现象,称为渗透15.平盖酸败:外观正常,内容物变质,呈轻微或严重酸味,PH可能下降到0.1-0.3。

16.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

Aw=P/P。

17.罐内冷点:罐头在杀菌过程中,罐内温度变化最缓慢的点,依据罐的形状和内容物的性质而不同。

18.冷藏干耗(缩):未包装食品预冷时,因它的温度和蒸汽压较高,使其迅速失水而萎缩,是物料失去弹性时出现的一种变化。

19.反压杀菌:为了防止罐内压力过高而导致胀罐等现象,在杀菌时(冷却时)加入压缩空气使内外压差不至于过大的杀菌方式。

20.导湿温性:指食品在干制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存在温度梯度促使水分从高湿处向低湿处转移的现象。

21.发色现象:指肉制品在腌制时,肉的颜色变化。

一般借助于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使肉的肌蛋白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稳定的亚硝基色原,显现出较好较稳定的粉红色,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22.酸化食品:人为向食品中添加酸性物质或产酸物质。

23.半干半湿食品:部分脱水而可溶性固形物的浓度升高到足以束缚住残余水分的一些食品。

水分活度在0.7~0.85之间的部分脱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很高。

24.吸收剂量:在辐射源的辐射场内,单位质量被辐射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称为吸收剂量。

25.食品辐射保藏:就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对新鲜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饲料以及其他加工产品进行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26.对流干燥设备:(1)箱式干燥法。

把食品放在托盘中,再置于多层框架上,热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流过食品,将热量传给食品的同时带走水蒸气,从而使食品获得干燥;(2)隧道式干燥法:待干食品放在料盘中,再置于料车上,料车在矩形的干燥通道中运动,并与流动着的热空气接触,进行热湿交换而获得干燥;(3)带式干燥法:将待干食品放在输送带上,热空气自下而上或平行吹过食品,进行湿热交换而获得干燥;(4)流化床式干燥法:将颗粒状食品置于干燥床上,使湿热空气以足够大的速度自下而上吹过干燥床,使食品在流化态下获得干燥的方法。

27.罐藏食品腐败现象:胀罐、平盖酸坏、黑变和发霉等腐败变质现象,此外还有中毒事故。

胀罐(物理性涨罐是由于罐内食品装量过多,没有顶隙或顶隙过小,杀菌后罐头收缩不好;或罐头排气不良,罐内真空度过低,因环境条件如气温、气压改变而造成。

化学性涨罐:罐内酸度酸度太高,罐内壁迅速腐蚀。

细菌性涨罐: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而出现的)、平盖酸坏(由于细菌活动其内容物已经改变,呈轻微或严重酸味)、黑变(硫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罐头食品在高温杀菌过程中产生挥发性硫或者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致使食品中的含硫蛋白质分解并产生硫化氢气体,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硫化物,沉积在罐内壁或食品上,以致食品发黑呈臭味和发霉(罐内食品表面上出现霉菌生长)等腐败变质现象,此外还有中毒事故。

28.罐藏: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密封在容器或包装中,通过杀菌工艺灭杀大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维持封闭和真空的条件下,得以在室温下长期保藏的食品保藏方法。

29.冷藏和冻藏:冷藏是指冷却食品不需要冻结,是将食品的温度降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藏食品的贮藏方法。

冻藏是指冻结后的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藏食品的保藏方法。

干藏:指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使食品中的水分降低至足以防止腐败变质水平后并始终保持在低水分的保藏。

30.腌渍保藏原理让食盐或食糖渗入食品组织内,降低它们的水分活度,提高它们的渗透压,借以有选择地控制微生物的活动和发酵,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保持其食用品质。

31.排气:目的1)降低杀菌时罐内压力,防止变形、裂罐、胀袋等现象。

(2)防止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

(3)减轻罐内壁的氧化腐蚀。

(4)防止和减轻营养素的破坏及色、香、味成分的不良变化。

排气方法:(1)热灌装法;(2)加热排气法;(3)蒸汽喷射排气法;(4)真空排气法。

32.冷却方法(1)冷风冷却(2)冷水冷却:优点:可避免干耗、冷却速度快、需要的空间减少,对于某些产品,成品质量较好(3)接触冰冷却:优点:有较高的冷却速度,而且融冰可一直使产品表面保持湿润。

(4)真空冷却:优点:在所有的冷却方法中是最迅速的。

33.D值:单位为min,表示在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的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D值越大,表示杀灭同样百分数微生物所需的时间越长,说明这种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Z值:单位为℃,是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

在计算杀菌强度时,对于低酸性食品中的微生物,如肉毒杆菌等,一般取Z=10℃;在酸性食品中的微生物,采取100℃或以下杀菌的,通常取Z=8℃。

F值:在某一致死温度下杀灭一定浓度的对象菌所需要的加热时间为F值。

三者关系:D=(F/n)×10(121-T)/Z。

G值:表示物质辐射化学效应的数值称为G值,即吸收100eV能量的物质所产生化学化的分子数(亦能传递100eV能量的分子数)。

、34.变质种类和原因:(1)生物学因素:微生物、害虫及啮齿动物(2)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氧化作用(3)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4)其他:机械损伤、乙烯、外源污染物(1)生物学因素:微生物、害虫及啮齿动物(2)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氧化作用(3)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4)其他:机械损伤、乙烯、外源污染物35.食品发酵保藏的原理。

答:发酵保藏食品利用能够产酸和酒精的微生物的生长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1)有利菌一旦能大批生长,在它们所产生的酒精和酸的影响下,原来有可能被腐败菌所利用的食物成分将被发酵菌作利用;(2)有利菌的产物如酸和酒精等对有害菌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得有害菌得生长不能大量进行,而保持食品不腐败;(3)有利菌一般能耐酸,大部分腐败菌不耐酸。

36.试比较干燥、冷藏、冷冻保藏技术的相同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食品中的酶活,降低非酶因素引起的化学反应速率,延长保质期37.不同点:干燥:降低水分活度;冷藏:温度下降到冻结点以上某一合适温度,水分不结冰;冻藏:冻结点以下,某一预定温度,绝不部分的水分形成冰晶。

38.试述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答:改善食品色泽、形状、风味,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发酵产物(酸、酒糟)有利于阻止腐败菌的生长抑制混杂在食品中的一般病原菌的生长活动,提高耐藏性。

39.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有哪些?答:①微生物生长繁殖,由于杀菌不足,罐头裂漏;②食品装量过多;40.③罐内真空度不够;④罐内食品酸度太高,腐蚀罐内壁产生氢气;41.气调贮藏的概念、条件、方法。

答:概念:气调贮藏即是人工调节储藏环境中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比例,以减缓新鲜制品的生理作用及生化反应速度,比如呼吸作用,从而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42.条件:比普通冷藏更高的相对湿度(90-95%),这可以延缓新鲜制品的皱缩并降低重量损失43.方法:采用高比例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防止霉菌的生长,从而延长蛋糕及其它焙烤制品的货架期。

44.食品保藏按原理分四类:(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方法:主要用于新鲜果蔬保藏,如冷藏、气调法等;(2)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方法,冷冻保藏,高渗透压保藏、烟熏及使用添加剂;(3)利用生物发酵的保藏方法(借助有益微生物的发酵活动产物,建立起抑制腐败微生物生长的环境,达到防腐和增进风味的作用);(4)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罐藏、辐照保藏等45.干制过程食品主要变化:物理变化:1)溶质迁移2)干缩,表面硬化和热塑性3)挥发性物质的流失4)水分分布不均化学变化:营养成分损害及褐变46.如何选择干制工艺的条件?选择原则:干制时间最短,热能电能消耗最低,干制品质量提高(1)食品的表面积:传热介质与食品的换热量及食品水分蒸发量都与食品的表面积成正比,为了加速热量和质量的传递,通常将待干燥的物料切成小块或是薄片。

(2)干燥介质的温度:加热介质与食品之间的温差越大传入食品的热量的传递速率越高,为脱水提供推动力越大;(3)空气流速:空气流速的增大不仅能够使对流换热系数增大,而且能够增加干燥空气与食品进行湿热交换的频率,显著的加快干燥速度;(4)空气相对湿度:空气越干燥能容乃的水分越多,,干燥速度越快;(5)真空度:水的沸点反比于真空度,在相同温度下,提高干燥室的温度相当于增加了食品与空气之间的温差。

47.简述食品水分的冻结规律:水从初温开始降温,达到过冷点冰结晶开始形成,释放的相变热使水温迅速回升到冻结点,然后水在不断克服相变热的平衡条件下继续形成冰结晶,温度保持在平衡冻结温度,形成一结晶平衡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