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有泡沫的解决方法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有泡沫的解决方法混凝土浇筑后出现泡沫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和工程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泡沫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泡沫产生的原因1.水泥浆中空气含量过高:在拌合混凝土时,当搅拌不均匀或者水泥与骨料领似之后空气含量过高,会在混凝土中形成气泡。
2.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振捣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工序,振动力度不够或者振动时间过短会使空气陷入混凝土内,形成气泡。
3.水泥粘度过大:混凝土中的水泥粘度过大,会影响气泡的运动,导致振捣无法将气泡排出。
4.使用助剂不当:一些助剂添加不当,超过了推荐用量,或者质量不合格,会引起气泡的生成。
二、解决泡沫问题的方法1.加强搅拌:搅拌是混凝土制备的重要环节,应该确保骨料、水泥和其他物料充分搅拌均匀,以减少气泡的形成。
2.控制水灰比:在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中,应该合理控制水灰比,避免泥浆过多,以减少气泡的产生。
3.增加振捣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增加振捣时间以保证气泡的排除,振捣时应该均匀覆盖整个混凝土表面。
4.选择适当的振捣方式:可以采用高频振动器、喷射振动器等专业设备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致密性。
5.使用合适的助剂: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按照生产厂家的规定使用合适的助剂,并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避免产生气泡。
6.合理控制浇筑速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浆水难以排出,导致气泡的产生。
7.施工环境控制:应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施工,避免太高的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三、应对浇筑后泡沫的处理方法1.使用钢刷清理:对于浇筑后出现的泡沫,可以用硬毛钢刷进行擦拭,去除表面的泡沫。
2.手工修补:对于一些小范围的泡沫问题,可以使用手工修补的方法,将泡沫表面部分削平,并进行重新浇筑。
3.喷涂密封剂:使用喷涂密封剂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泡沫的进一步扩散,提高表面质量。
4.覆盖护壁:对于已完成的混凝土结构,可以在其表面覆盖护壁来遮盖泡沫,并提供额外的防护。
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原因及消除方法

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原因及消除方法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气泡的问题,造成混凝土的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深入了解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原因及消除方法,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泡的形成原因1.混凝土中的气孔混凝土中的气孔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气泡形式。
其主要形成原因是混凝土中的水泥熟料在水化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气体、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等物质在含水环境下分解产生的气体以及混凝土中添加的气泡剂等。
2.混凝土的振捣过程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由于振捣力的作用,会产生一定的空隙,这些空隙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会形成气泡。
3.混凝土中的杂质混凝土中的杂质如泥土、灰尘等也是混凝土中产生气泡的原因之一。
这些杂质会导致混凝土中的孔隙率增加,从而使气泡形成。
三、气泡的消除方法1.调整混凝土中的水灰比适当调整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可以减少水泥熟料释放的气体,从而减少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但是,过低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和强度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应控制振捣时间和强度,避免振捣过度,产生过多的空隙,导致气泡的形成。
3.使用气泡剂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气泡剂,可以控制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气泡剂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表面张力,从而使混凝土中的气泡更容易被释放。
4.控制混凝土中的杂质含量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中杂质的含量,减少其对混凝土中孔隙率的影响,从而减少气泡的形成。
5.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适当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减少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控制混凝土中水泥熟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四、结论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包括混凝土中的气孔、混凝土的振捣过程、混凝土中的杂质等。
为了消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可以采用调整混凝土中的水灰比、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和强度、使用气泡剂、控制混凝土中的杂质含量和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等方法。
混凝土中气泡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混凝土中气泡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强度和耐久性等特点。
但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常会出现气泡形成的现象,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甚至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足、开裂等问题。
本文将从气泡形成的原因、分类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分析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及防治方法。
二、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原因1.混凝土的材料问题混凝土中气泡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混凝土的材料问题。
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等。
如果其中的任意一种材料不符合要求,都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2.混凝土配合比问题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的重要参数,通过合理的配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
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就无法避免。
3.混凝土搅拌问题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如果搅拌不充分,或者搅拌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4.混凝土养护问题养护是混凝土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养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比如,在高温天气中,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需要保持湿润,如果不及时养护,混凝土会出现裂缝,从而导致气泡的形成。
三、混凝土中气泡的分类1.表面气泡表面气泡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的气泡,通常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浇注不均或养护不当等原因所造成的。
2.内部气泡内部气泡是指混凝土内部存在的气泡,通常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材料不均匀或搅拌不充分等原因所造成的。
四、混凝土中气泡的防治方法1.合理选择材料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等材料,避免使用劣质材料,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合理设计配合比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设计合理的配合比。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从而避免气泡的形成。
3.加强混凝土的搅拌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应该加强混凝土的搅拌,保证混凝土的材料均匀分布。
此外,在搅拌过程中还应注意搅拌时间,避免搅拌时间过长,从而导致气泡的形成。
4.合理的养护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应该合理养护混凝土。
混凝土产生气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产生气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我工区在DK175+990框架涵混凝土施工中发现表面气泡多,不美观,影响了外观质量,为了在以后工作中进行预防,现在对气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气泡有无害气泡和有害气泡之分。
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气泡属于无害气泡。
这种气泡从混凝土结构理论上来讲,它不但不会降低强度,还会大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一、产生气泡的原因产生气泡的原因很多,根据自己经验和请教相关前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级配不合理,粗级料过多,细级料偏少;(2)骨料大小不当,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3)用水量较大,水灰比较高的混凝土;(4)与某些外掺剂以及水泥自身的化学成分有关;(5)使用的脱模剂不合理。
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粘稠的脱模剂,就很难随着振捣而上升排出。
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气泡(6)与混凝土浇筑中振捣不充分、不均匀有关。
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气泡行程过长,即使振捣的时间达到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气泡气泡的形成主要是属于一种物理原因。
根据集料级配密实原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使用材料本身级配不合理,粗集料偏多骨料大小不当,石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砂率比实验室提供的砂率要少,细粒料不足以填充粗集料之间的空隙,导致集料不密实,形成自由空隙,为气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水泥和水的用量,也是导致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实验室试配混凝土时,考虑水泥用量主要是针对强度而言。
如果在能够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增加水泥用量,减少水的用量,气泡会减少,但成本会加大。
在水泥用量较少的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由于水和水泥的水化反应消耗部分用水较少,使得薄膜结合水、自由水相对较多,从而让水泡形成的机率增大,这便是用水量较大,水灰比较高的混凝土易产生气泡的原因所在。
所以需严控入模坍落度。
混凝土的外掺剂和水泥自身的化学成分,也是导致气泡产生的原因。
虽然由于化学成分产生的气泡比物理原因产生的气泡,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机率要小得多,但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混凝土小气泡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小气泡原因及处理方法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小气泡的问题,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小气泡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混凝土小气泡的原因混凝土中出现小气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骨料含水率过高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如果骨料含水率过高,会导致混凝土中含有过多的水分。
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这些水分会蒸发形成气泡。
2. 水灰比过大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之比。
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的水分量较多,容易形成气泡。
3. 搅拌不均匀搅拌是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重要的步骤之一。
如果搅拌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中出现局部过多或过少的水泥浆体,进而形成气泡。
4. 混凝土振捣不当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如果振捣不充分或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无法充分排除。
5. 环境温度过高在高温环境下施工混凝土时,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气泡形成的概率也增加。
混凝土小气泡的处理方法针对混凝土中出现小气泡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 控制骨料含水率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要控制好骨料的含水率。
可以通过合理的骨料储存和保护措施,避免骨料吸湿。
2.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灰比是避免混凝土小气泡问题的关键。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灰比,并确保搅拌均匀。
3. 加强搅拌过程管理在搅拌过程中,要确保搅拌时间充分,搅拌均匀。
可以采用适当的搅拌设备和工艺,保证混凝土充分坍落。
4. 注意振捣操作在振捣过程中,要掌握好振捣时间和频率。
避免振捣不充分或过度,确保混凝土中的气泡能够顺利排除。
5. 控制环境温度在高温施工环境下,可以采取降低环境温度的措施,如增加湿度、覆盖遮阳网等,以减缓水分蒸发速度。
结论混凝土小气泡问题的出现会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控制骨料含水率、水灰比,加强搅拌和振捣操作,并合理控制施工环境温度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小气泡问题,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混凝土中的气泡类型及其对结构的危害混凝土中的气泡,直径100nm以上的称为大害泡,100~50nm的叫中害泡,50~20nm的叫低害泡或无害泡,20nm以下的称为有益气泡。
当混凝土含气量适当,微小气泡在分布均匀且密闭状态下,对保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很好的帮助。
理论上,50nm以下的小气泡属于毛细孔范围,它不但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反而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当混凝土含气量超过4%且出现大量的大气泡时,则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危害:(1)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气泡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气泡较大会减小混凝土的有效断面尺寸,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和抗剪强度。
(2)降低了混凝土的耐腐蚀性能。
大量气泡的存在,加快了混凝土表面的碳化速度,减小了钢筋混凝土的有效保护层厚度,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耐腐蚀性能。
(3)影响混凝土结构物的外观。
二、产生原因2.1原材料方面(1)气泡与水泥品种有非常密切的关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助磨剂(外掺专用助磨剂,厂家非常多,质量差异非常大,通常含有较多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通常会产生气泡过多的情况,且水泥中碱含量过高,水泥细度太细,含气量也会增加。
(2)外加剂类型和掺量对气泡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市场上常见的减水剂都具有一定的引气效果,不同的类型和掺量都会影响气泡的数量和大小,而且减水剂掺量越大影响越明显。
例如聚羧酸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保留一些降低表面张力的表面活性成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引气性,所以聚羧酸减水剂大多为引气型减水剂,在拌制混凝土时会引入大量的微小气泡。
这些气泡的引入对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强混凝土的粘聚性和提高混凝土的保坍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抗冻性和抗渗性也有极大的好处。
当混凝土入模后,这些小气泡部分自动消灭,部分经振捣作用聚集成大气泡。
在混凝土中引入的气泡含量和质量是不稳定的,主要是一些大的有害的气泡会影响混凝土性能。
混凝土中气泡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中气泡的成因及处理方法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气泡的问题,这些气泡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美观性。
因此,深入研究混凝土中气泡的成因及处理方法,对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中气泡的成因气泡是混凝土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等,如果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如水泥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石子中含有较多的土壤等,就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
2.施工工艺不规范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直接影响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例如,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到位、振动时间过短等,都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混凝土中气泡产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高温易导致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气泡;低温时水分在混凝土中结冰,也会产生气泡。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也是混凝土中气泡产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水泥用量过多、砂石比例不合理等,都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
三、混凝土中气泡的处理方法1.优化原材料质量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与原材料的质量有关,因此,优化原材料质量是减少混凝土中气泡产生的重要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1)水泥的选择选择质量好、标号高、掺杂少的水泥,避免选用水泥中掺杂较多的氧化铁等物质。
(2)骨料的选择选择质量好、无泥土、无石粉的骨料,避免选用含有过多泥土和石粉的骨料。
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也是混凝土中气泡产生的原因之一。
因此,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是减少混凝土中气泡产生的重要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1)减少水灰比适当减少水灰比,使混凝土中的水分减少,从而减少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
(2)控制砂石比例合理控制砂石比例,避免砂子过多或石子过多,从而减少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
3.优化施工工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直接影响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混凝土中气泡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中气泡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混凝土中气泡形成的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中含有过多的气体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砂、骨料等都可能含有气体。
如果在制作混凝土时没有充分排除这些气体,就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2.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如果搅拌不均匀,就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气体分布不均,从而形成气泡。
3.混凝土中添加过多的减水剂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是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但如果添加过多,就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4.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混凝土振捣的作用是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如果振捣不充分,就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5.混凝土中水泥含量过低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如果水泥含量过低,就会导致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6.混凝土受到太阳暴晒在太阳暴晒下,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蒸发,从而导致气泡的形成。
二、混凝土中气泡的处理方法1.使用适量的减水剂使用适量的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但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减水剂的用量,避免添加过多。
2.提高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要确保振捣充分,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从而避免气泡的形成。
3.合理控制水泥用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合理控制水泥用量可以避免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
4.选用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在选用混凝土原材料时,要选择质量好、含气少的原材料,避免过多的气体进入混凝土中。
5.尽量避免太阳暴晒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太阳暴晒,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从而避免气泡的形成。
6.使用气泡剂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气泡剂,促进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从而达到减少混凝土中气泡的目的。
三、结语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但只要注意控制混凝土原材料、搅拌、振捣等方面的质量,就能有效地避免气泡的形成。
同时,在需要使用气泡剂时,也要注意适量使用,避免添加过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产生原因
1、原材料方面
(1)气泡与水泥品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助磨剂(外掺专用助磨剂,厂家非常多,质量差异非常大,通常含有较多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通常会产生气泡过多的情况,且水泥中碱含量过高,水泥细度太细,含气量也会增加。
(2)外加剂类型和掺量对气泡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市场上常见的减水剂都具有一定的引气效果,不同的类型和掺量都会影响气泡的数量和大小,而且减水剂掺量越大影响越明显。
例如聚羧酸减水剂,其减水组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引气效果,在混凝土中引入的气泡含量和质量是不稳定的,主要是一些大的有害的气泡会影响混凝土性能。
只进行混凝土含气量测试不能对引入的气泡的数量和大小进行表证。
当含气量满足要求时,引入的也可能是有害气泡,这对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反而不利。
(3)掺合料也会直接影响气泡的数量
当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时,用掺合料代替部分水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活性料还对强度有一些提高,适量的掺合料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形成的胶合料能填塞骨料间的空隙,减少气泡的产生。
但掺加过量的掺合料会导致混凝土的粘度增加,影响气泡的排出,故混凝土中掺合料较多是导致气泡产生的原因。
(4)混凝土的骨料级配不合理
根据粒料级配密实原理,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级配不合理,粗骨料偏多、大小不当,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以及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砂率比试验室提供的砂率偏小,这样细粒料不足以填充粗粒料空隙,导致粒料不密实,形成自由空隙,为气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5)水灰比不合理
水灰比偏大时,会导致水泥浆浆体无法充分填充骨料件的空隙,在水泥
用量太少的混凝土拌合物中,由于水化反应耗费用水较少,还会使得薄膜结合水、自由水相对较多,从而让气泡形成的几率增大,这就是用水量较大、水灰比较高的混凝土易产生气泡的原因所在。
(6)混凝土中砂所占比例不理想
混凝土中细砂的比例在35%~60%范围时,细砂含量越大,混凝土拌合物的抗分离性越差,振捣过程越易分层造成上部气泡集中。
(7)坍落度过小或过大
应采用尽可能低的坍落度,坍落度一般为120~180mm,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2cm时,易形成粗骨料离析,同时不易振捣密实;坍落度大于22cm时,不易排气,同时在振捣过程易分层。
2、施工工艺方面
(1)与混凝土生产搅拌及运输的设备形式和时间有关
搅拌时间不合理,搅拌时间短会导致搅拌不均匀,使气泡产生的密集程度不同。
但搅拌时间过长又会使混凝土中引入更多的气泡。
由于运距过长,混凝土运输车对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也会引入过多的气泡。
(2)施工人员擅自往混凝土里加水
混凝土到现场后有时坍落度损失较大,现场工人一般都会加水来增加混凝土工作性,但这样会使混凝土水灰比增大,进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使混凝土孔隙率增大。
(3)模板表面光滑程度不好
经实践证明,当采用表面光滑的模板时产生的气泡少,当采用表面粗糙的模板时产生的气泡就会多一些。
而现场模板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不注意保护,致使表面光滑程度大大降低,气泡吸附在模板上难以排出。
(4)脱模剂选用不当
由于有些施工单位延用了老的脱模剂,常常使用的是机械厂回收下来的废机油,这种废机油对气泡具有极强的吸附性,混凝土内存在气泡一经与之接触,便会吸附在模板上而成型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特别是气温
低时使用这种脱模剂更不利于气泡排出。
也有些脱模剂,即使是水性脱模剂,但对混凝土产生的气泡仍然有吸附的作用,使混凝土内的气泡无法随机械振捣而随着模板的接触面逐步上升,从而无法排出混凝土内部所产生出来的气泡。
现场施工时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也会造成气泡增多。
(5)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但振捣的时间越长(超振)或越短(欠振)以及未振捣到的地方(漏振)对混凝土的表面都会出现气泡缺陷。
超振会使混凝土内部的微小气泡在机械作用下出现破灭重组,由小变大。
欠振和漏振都会使混凝土出现不密实而导致的混凝土自然空洞或空气型的不规则大气泡。
(6)混凝土浇筑分层高度不合理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应取决于振捣器的长度,分层厚度过大会超出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使气泡无法排出。
当分层厚度越大时,混凝土内部的气泡越不容易往上排出。
(7)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的插入间距偏大
振捣器振捣的有效范围一般取决于振捣器的功率和直径,现场也要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决定,插入间距过密形同过振,插入间距过大等同于漏振。
二、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1、原材料方面
(1)优先选择低碱、不掺助磨剂、适应性强、有一定品牌、规模较大、质量稳定且试配中气泡较少的水泥品种。
(2)对高标号、高性能混凝土我们一定要选用引气气泡小、分布均匀稳定的外加剂,而且要做到定厂商、定品牌、定掺量。
(3)要保证掺合料不过量,不能盲目追求混凝土的和易性。
(4)骨料选用时,要严格把关,控制好骨料粒径和针片状颗粒含量,备料时要认真筛选,剔除不合格材料。
选择合理级配,使粗骨料和细骨料比率适中。
(5)搅拌站多做几组实验,在不极大削减混凝土和易性的情况下,争取使用水量减到最少,并控制好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含量。
(6)尽量使混凝土中中砂的比例。
(7)现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对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予以退场处理。
2、施工工艺方面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尽量避免在交通拥堵时期浇筑混凝土。
(2)严格管理施工人员,对于加水现象,一经发现,立即严肃处理。
(3)模板要保持光洁平整,对于钢模,尽量不使用变形较大的钢模;对于木模,关键部位避免使用旧模板。
(4)要谨慎选择脱模剂,根据文明施工要求,禁止使用油性脱模剂,最好使用消泡型的脱模剂。
施工时脱模剂要涂抹均匀但不宜涂的太多太厚。
(5)要选择适宜的振捣设备,最佳的振捣时间,振捣过程中要按照“快插慢抽、上下抽拔”的方法,操作振动棒要直上直下,快插慢拔,不得漏振,振动时要上下抽动,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以便将气泡排出。
振捣棒插到上一层的浇筑面下100mm为宜,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
严防出现混凝土的欠振、漏振和超振现象。
(6)混凝土的铺摊厚度应根据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确定,泵送混凝土的铺摊厚度不大于500mm,非泵送混凝土的铺摊厚度不大于400mm。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原则上分层厚度不应大于
振捣棒长度的0. 8 倍。
(7)在通常情况下,插入式振捣器的振捣半径是45~75 cm ,插入间距应限制在60 cm 以下,插点要均匀排列。
当墙体厚度大于250mm时,振动棒插点排成梅花式;墙体厚度小于等于250mm时,振动棒插点排成一字形,从而避免墙体混凝土因漏振或欠振,导致产生的气泡驻留在混凝土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