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二轮:5.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试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二轮:5.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试题(含答案)

第 3 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 (2014课·标全国Ⅱ )直三棱柱 ABC- A1B1C1中,∠ BCA= 90°,M ,N 分别是 A1B1, A1C1的中点, BC= CA= CC1,则 BM 与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2302A. 10B.5C. 10D. 22. (2015安·徽 ) 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1B1D1DCBA 中,四边形AA1B1B,ADD 1A1, ABCD 均为正方形, E 为 B1D 1的中点,过A1,D ,E 的平面交CD1于 F.(1)证明: EF∥ B1C;(2)求二面角E-A1D- B1的余弦值.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相结合,热点为二面角的求解,均以解答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主要体现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准确计算上 .热点一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a=(a1,b1,c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 a2,b2,c2),v=(a3,b3, c3)则有:(1)线面平行l∥ α? a⊥ μ? a·μ= 0? a1a2+ b1b2+ c1c2= 0.(2)线面垂直l⊥ α? a∥ μ? a= kμ? a1=ka2, b1= kb2, c1= kc2.(3)面面平行α∥ β? μ∥v? μ=λv? a2=λa, b =λb, c =λc32323.(4)面面垂直α⊥ β? μ⊥v? μ·v= 0? a2a3+ b2b3+c2c3= 0.例 1 如图,在直三棱柱 ADE— BCF 中,面 ABFE 和面 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 M 为 AB 的中点, O 为 DF 的中点.运用向量方法证明:(1)OM ∥平面 BCF ;(2)平面 MDF ⊥平面 EFCD .思维升华用向量知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如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要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即化归为证明线线平行,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a∥ b,只需证明向量a=λb(λ∈ R)即可.若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来证明线面平行,仍需强调直线在平面外.跟踪演练1如图所示,已知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且 AB= AA1, D、 E、 F 分别为 B1A、 C1C、BC 的中点.求证:(1)DE ∥平面 ABC;(2)B1F ⊥平面 AEF .热点二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设直线 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1,b1,c1),b=(a2,b2,c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 (a3, b3, c3),v= (a4, b4, c4)(以下相同 ) .(1)线线夹角π设 l , m 的夹角为θ(0≤θ≤2),则|a·b|=|a1a2+ b1b2+ c1c2 |cosθ=|a||b|a12+ b12+ c12a22+ b22+ c22.(2)线面夹角π设直线 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0≤θ≤2),则 sin θ=|a·μ|=|cos〈a,μ〉 |. |a||μ|(3)面面夹角设平面α、β的夹角为θ(0≤θ<π),则 |cos θ|=|μ·v|= |cos〈μ,v〉 |. |μ||v|例 2 (2015 ·江苏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已知PA⊥平面 ABCD ,πABCD 为直角梯形,∠ ABC=∠ BAD=, PA= AD = 2, AB= BC2=1.(1)求平面 PAB 与平面 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 Q 是线段 BP 上的动点,当直线CQ 与 DP 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 的长.思维升华(1)运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相关点的坐标;③写出向量坐标;④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⑤转化为几何结论.(2)求空间角注意: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不一定是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β,即cosα=|cos β|.②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的二面角,有可能为两法向量夹角的补角.③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等于平面法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注意函数名称的变化.跟踪演练 2 (2014 ·福建 )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 AB=BD=CD=1,AB⊥ BD,CD ⊥BD.将△ABD沿BD折起,使得平面ABD ⊥平面BCD ,如图所示.(1)求证: AB⊥ CD ;(2)若 M 为 AD 中点,求直线AD 与平面 M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热点三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存在探索性问题的基本特征是要判断在某些确定条件下的某一数学对象(数值、图形、函数等 )是否存在或某一结论是否成立.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先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 )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结论,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若由此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例 3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中,AB= BC= 2AA1,∠ ABC=90°,D 是 BC 的中点.(1)求证: A1 B∥平面 ADC 1;(2)求二面角C1- AD- C 的余弦值;(3)试问线段A1B1上是否存在点E,使 AE 与 DC 1成 60°角?若存在,确定 E 点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思维升华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跟踪演练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MD ⊥平面 ABCD ,NB⊥平面 ABCD ,且 MD =NB =1, E 为 BC 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NE 与 AM 所成角的余弦值;(2)在线段 AN 上是否存在点 S,使得 ES⊥平面 AMN ?若存在,求线段AS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图,五面体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EF , AD⊥平面 ABEF ,1且 AD =1, AB=2EF= 22, AF= BE= 2,P、 Q 分别为 AE 、BD 的中点.(1)求证: PQ∥平面 BCE;(2)求二面角A- DF -E 的余弦值.提醒:完成作业专题五第3讲二轮专题强化练专题五第 3 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A 组专题通关1.已知平面 ABC,点 M 是空间任意一点,点→3→1→1→M 满足条件 OM= OA+OB+ OC,则直线488AM()A .与平面ABC 平行B .是平面ABC 的斜线C.是平面ABC 的垂线D.在平面ABC 内2.如图,点P 是单位正方体ABCD - A1B1C1D1中异于 A 的一个顶点,→ →则 AP·AB的值为 ()A . 0B.1C.0或1D.任意实数3.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1B和 AC 上的点, A1M= AN=23a,则 MN 与平面 BB1C1C 的位置关系是()A .相交B.平行C.垂直D.不能确定4.如图,三棱锥 A- BCD 的棱长全相等, E 为 AD 的中点,则直线 CE 与 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3A.6B. 2331C.6D. 25.已知正三棱柱 ABC-A1B1C1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相等,则 AB1与侧面 ACC 1A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610A.4B. 423C. 2D. 26.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ABCD - A1B1C1D1中,M,N 分别为 A1B1,BB1的中点,那么直线 AM 与 C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________.7.在一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6), B(3,- 8),现沿 x 轴将坐标平面折成60°的二面角,则折叠后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________.→→→ 2→ 2→→→8.已知 ABCD -A1B1C1D1为正方体,① (A1A+ A1D 1+ A1B1) =3A1B1;②A1C·(A1B1- A1 A)= 0;→→→ → →③向量 AD 1与向量 A1B的夹角是 60°;④正方体ABCD - A1B1C1D 1的体积为 |AB ·AA 1·AD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9.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 PA⊥底面 ABCD,E,F 分别是 PC, PD 的中点, PA= AB= 1, BC= 2.(1)求证: EF∥平面 PAB;(2)求证:平面PAD ⊥平面 PDC .10.(2015 ·庆重 )如图,三棱锥 P-ABC 中,PC⊥平面 ABC,PC= 3,∠ ACB π=2.D, E 分别为线段AB, BC 上的点,且CD=DE =2, CE= 2EB=2.(1)证明: DE⊥平面 PCD;(2)求二面角APDC 的余弦值.B 组 能力提高11. (2014 ·川四 )如图,在正方体 ABCD -A 1B 1C 1D 1 中,点 O 为线段 BD 的中点.设点 P 在线段 CC 1 上,直线 OP 与平面 A 1BD 所成的角为 α,则 sin α的取值范围是 ()3,1]B . [6, 1]A .[ 33 62 2 2 2, 1]C .[3,3]D .[ 312.如图, 在正方体 ABCD - A 1B 1C 1D 1 中,点 P 在直线 BC 1 上运动时,有下列三个命题:①三棱锥 A - D 1PC 的体积不变;②直线 AP 与平面ACD 1 所成角的大小不变;③二面角 P - AD 1- C 的大小不变.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________.13.已知正方体 ABCD - A 1 B 1 C 1D 1 的棱长为 1, E 、 F 分别为 BB 1、 CD 的中点,则点 F 到平面 A 1D 1E 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_.14.如图, 在三棱锥 P —ABC 中, AC = BC =2,∠ ACB =90°,AP = BP =AB ,PC ⊥ AC ,点 D 为 BC 的中点.(1)求二面角A— PD —B 的余弦值;1(2)在直线 AB 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 PM 与平面 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若存在,求出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学生用书答案精析第 3 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高考真题体验1. C [方法一补成正方体,利用向量的方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由于∠ BCA = 90°,三棱柱为直三棱柱,且 BC = CA = CC 1,可将三棱柱补成正方体.建立如图 (1)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 2,则可得 A(0,0,0) ,B(2,2,0) , M(1,1,2) , N(0,1,2) ,→∴ BM = (-1,- 1,2),→.AN = (0,1,2)→ → → →BM ·AN∴ cos 〈BM , AN 〉= → →|BM||AN|- 1+ 4=-2+- 2+ 22× 02+ 12+ 22330=6×5=10.方法二 通过平行关系找出两异面直线的夹角,再根据余弦定理求解.如图 (2) ,取 BC 的中点 D ,连接 MN ,ND ,AD ,由于 MN 綊1 B 1C 1 綊 BD ,因此有 ND 綊 BM ,2则 ND 与 NA 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BM 与 AN 所成的角.设 BC = 2,则 BM = ND = 6, AN= 5, AD = 5,因此 cos ∠ AND = ND 2+ NA 2- AD 230 2ND ·NA=10.]2. (1)证明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 1B 1∥ AB ∥ DC ,且 A 1B 1= AB = DC ,所以四边形A 1B 1CD为平行四边形,从而 B 1 C ∥ A 1D ,又 A 1D ? 面 A 1DE , B 1 C?面 A 1DE ,于是 B 1C ∥面 A 1DE.又B 1C? 面 B 1 CD 1.面 A 1DE ∩面 B 1CD 1= EF ,所以 EF ∥ B 1C.(2)解 因为四边形 AA 1B 1B ,ADD 1A 1, ABCD 均为正方形,所以 AA 1⊥ AB , AA 1⊥AD , AB ⊥ AD 且AA 1 =AB =AD .以 A 为原点,分别以 → → →AB , AD ,AA 1为 x 轴, y 轴和 z 轴 单位正向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点的坐标A(0,0,0) ,B(1,0,0) ,D(0,1,0) ,A 1(0,0,1) , B 1(1,0,1) ,D 1 (0,1,1) ,而 E 点为 B 1D 1 的11中点,所以 E 点的坐标为, , 1 .设面 A 1DE 的法向量n 1= (r 1, s 1, t 1),而该面上向量→1 1 →A 1E = , , 0, A 1D = (0,1,- 1),由2 2→n 1⊥A 1E ,→11r 1+ s 1= 0,n 1⊥ A 1D 得 r 1, s 1, t 1 应满足的方程组2 2s 1- t 1= 0,(- 1,1,1)为其一组解,所以可取 n 1= (- 1,1,1).设面 A 1B 1CD 的法向量 n 2= (r 2,s 2,t 2),而该面上向量 →→A 1B 1= (1,0,0) ,A 1 D = (0,1,- 1),由此同理可得 n 2= (0,1,1) .所以结合图形知二面角E-A 1D -B 1 的余弦值为 |n 1·n 2| = 2 = 6.|n 1| ·|n 2| 3× 2 3热点分类突破例1 证明 方法一由题意,得 AB , AD ,AE 两两垂直,以 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边长为 1,则 A(0,0,0) , B(1,0,0), C(1,1,0) ,D (0,1,0) ,11 1 1 F(1,0,1),M 2, 0, 0 , O 2, 2,2 .→ 1 1 →1,0,0) , (1)OM = 0,-,- , BA = (- 2 2→ → → →∴OM ·BA =0, ∴OM ⊥BA.∵棱柱 ADE —BCF 是直三棱柱,→∴ AB ⊥平面 BCF ,∴ BA 是平面且 OM?平面 BCF ,∴ OM ∥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BCF .(2)设平面 MDF 与平面 EFCD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n 1= (x 1, y 1, z 1 ),n 2= ( x 2, y 2 , z 2).→→∵ DF = (1,- 1,1), DM =n 1 ·DF →= 0, 由→n 1 ·DM = 0.x 1- y 1+ z 1= 0,得 1解得x 1- y 1= 0,21→→,,- 1,0 , DC =(1,0,0), CF = (0,- 1,1)21y 1=2x 1,1z 1 =- x 1,1 1 令 x 1= 1,则 n 1= 1,2,-2 . 同理可得 n 2= (0,1,1) .∵ n 1·n 2= 0,∴平面MDF ⊥平面 EFCD .方法二→ → → →1 →→ + 1 →(1)OM = OF + FB +BM= DF -BF BA2 21 →→→1→1 → 1 → 1 →=(DB + BF)- BF + BA =-BD - BF +BA2 2222=- 1 → →1 → 1 →2 (BC + BA)- BF +2BA2=- 1 → 1 →2 BC - BF .2→ → →∴向量 OM 与向量 BF , BC 共面,又 OM?平面 BCF ,∴ OM ∥平面 BCF .(2)由题意知, BF , BC , BA 两两垂直,∵→ =→,→=→-→, CD BA FC BC BF→ →1 → 1 → → = 0, ∴ OM·CD =-BC -BF2 2·BA→ → 1 → 1 →→ → OM ·FC = - BC - BF ·(BC -BF )22=- 1BC →2+ 1BF → 2= 0.2 2∴ OM ⊥ CD , OM ⊥ FC ,又 CD ∩FC = C ,∴ OM ⊥平面 EFCD .又 OM? 平面 MDF ,∴平面 MDF ⊥平面 EFCD .跟踪演练 1证明 (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 - xyz ,令 AB = AA 1= 4,则 A(0,0,0) , E(0,4,2) ,F(2,2,0) , B(4,0,0) , B 1(4,0,4) .取 AB 中点为 N ,连接 CN ,则 N(2,0,0) , C(0,4,0) ,D (2,0,2) ,→∴ DE = (- 2,4,0),→NC = (- 2,4,0) ,→ →∴ DE =NC ,∴ DE ∥ NC ,又∵ NC? 平面 ABC , DE?平面 ABC.故 DE ∥平面 ABC.→(2)B 1F = (- 2,2,- 4),→ →.EF = (2,- 2,- 2), AF = (2,2,0)→ →B 1F ·EF = (- 2) ×2+ 2×(-2)+ (- 4) ×(- 2)= 0,→ →B 1F ·AF = (- 2) ×2+ 2×2+ (- 4) ×0=0.∴→⊥→,→⊥→,即B 1F EF B 1F AF B 1F ⊥ EF , B 1F ⊥AF ,又∵ AF ∩FE = F ,∴ B 1F ⊥平面 AEF.例 2解→ → →以 { AB ,AD ,AP }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则各点的坐标为B(1,0,0) ,C(1,1,0) , D(0,2,0) , P(0,0,2).(1)因为 AD ⊥平面→ →.PAB ,所以 AD 是平面 PAB 的一个法向量, AD = (0,2,0) → ,- →= (0,2,- 2). 因为 PC =(1,1 2), PD设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m =( x , y , z),→ →则 m ·PC = 0, m ·PD = 0,x + y - 2z = 0,令 y =1,解得 z =1, x = 1.即2y - 2z = 0.所以 m =(1,1,1) 是平面 PCD 的一个法向量.→ →3AD ·m从而 cos 〈 AD , m 〉= → = 3 ,|AD ||m |所以平面 PAB 与平面 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 → →≤λ≤1),(2)因为 BP = (- 1,0,2),设 BQ = λBP = (- λ, 0,2λ)(0 → → → →又 CB = (0,- 1,0) ,则 CQ =CB +BQ = (- λ,- 1,2λ), →,又 DP = (0,- 2,2)→ → → →1+ 2λCQ ·DP= .从而 cos 〈 CQ , DP 〉= → → 2|CQ||DP | 10λ+ 2设 1+2λ= t , t ∈ [1,3] ,2→→2t 2=2 9则 cos 〈 CQ ,DP 〉=21 5≤ .5t - 10t + 92 20 109 t -9 + 99 2→ →3 10 当且仅当 t =,即 λ= 时, |cos 〈CQ , DP 〉 |的最大值为10.55π因为 y = cos x 在 0,2 上是减函数,此时直线CQ 与 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又因为 BP = 12+ 22= 5,所以 BQ = 2BP =2 5.55跟踪演练 2 (1)证明 ∵平面 ABD ⊥平面 BCD ,平面 ABD ∩平面 BCD = BD ,AB? 平面 ABD ,AB ⊥ BD ,∴ AB ⊥平面 BCD .又 CD ? 平面 BCD ,∴ AB ⊥ CD .(2)解过点 B 在平面 BCD 内作 BE ⊥ BD ,如图.由 (1) 知 AB ⊥平面 BCD , BE? 平面 BCD , BD ? 平面 BCD , ∴ AB ⊥ BE , AB ⊥ BD.以 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 →BE , BD , BA 的方向为 x 轴, y 轴,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得 B(0,0,0) , C(1,1,0) ,D (0,1,0) ,A(0,0,1) 11,M (0,, ),2 2→→1 1 →,- 1).则 BC =(1,1,0) ,BM = (0,, ), AD = (0,122设平面 MBC 的法向量 n = (x 0, y 0, z 0),n ·BC →=0,x 0+ y 0= 0,则即 1+ 1= 0,→2y 0 n ·BM = 0,2z 0取 z 0= 1,得平面 MBC 的一个法向量 n = (1,- 1,1).设直线 AD 与平面 MBC 所成角为 θ,→ →6|n ·AD |则 sin θ= |cos 〈n , AD 〉 |= → = 3 ,|n | ·|AD |即直线 AD 与平面 M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例 3 (1) 证明 连接 A 1C ,交 AC 1 于点 O ,连接 OD . 由 ABC -A 1B 1C 1 是直三棱柱,得四边形ACC 1A 1 为矩形, O 为 A 1C的中点.又D 为BC 的中点,所以 OD 为 △ A 1BC 的中位线,所以 A 1B ∥ OD.因为 OD? 平面 ADC 1, A 1B?平面 ADC 1,所以 A 1B ∥平面 ADC 1.(2)解由 ABC - A 1B 1C 1 是直三棱柱,且∠ A BC = 90°,得 BA , BC , BB 1 两两垂直.以 BC , BA , BB 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 - xyz.设 BA = 2,则 B(0,0,0) ,C(2,0,0) , A(0,2,0) , C 1(2,0,1) , D(1,0,0) ,→ →所以 AD = (1,- 2,0) , AC 1= (2,- 2,1). 设平面 ADC 1 的法向量为 n = (x , y , z), →n ·AD = 0,则有→n ·AC 1= 0.x - 2y = 0,取 y =1,得 n = (2,1,- 2).所以 2x - 2y + z = 0.易知平面 ADC 的一个法向量为 v =(0,0,1) .所以 cos 〈 n , v 〉= n ·v2=- .|n | |·v | 3因为二面角 C 1- AD - C 是锐二面角,所以二面角 C 1- AD - C 的余弦值为2 .3(3)解 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E.因为点 E 在线段 A 1B 1 上, A 1(0,2,1) , B 1(0,0,1) ,故可设 E(0, λ,1),其中 0≤λ≤2.→→. 所以 AE = (0, λ- 2,1), DC 1= (1,0,1) 因为 AE 与 DC 1 成 60°角,→→→ →1|AE ·DC 1|所以 |cos 〈AE ,DC 1〉 |= → →=2,|AE| |DC ·1 |即12+1· 2=1,解得 λ= 1 或 λ= 3(舍去 ).λ-2所以当点 E 为线段 A 1 B 1 的中点时, AE 与 DC 1 成 60°角. 跟踪演练 3解 (1) 如图,以 D 为坐标原点, DA , DC , DM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D(0,0,0) ,A(1,0,0),M(0,0,1) , C(0,1,0) , B(1,1,0) ,1 →1 , 0,- 1), N(1,1,1), E(, 1,0),所以 NE = (-22→AM =(- 1,0,1).→ →1→ →2 10|NE ·AM |因为 |cos 〈NE ,AM 〉 |= → → =5=10 ,|NE| ×|AM| 2 × 2所以异面直线 NE 与 AM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2)假设在线段 AN 上存在点 S ,使得 ES ⊥平面 AMN . →=(0,1,1) ,因为 AN→ → =(0 ,λ, λ)(0 ≤λ≤1), 可设 AS = λAN→1 又 EA = (2,- 1,0),→→→1所以 ES = EA + AS = ( , λ-1, λ).2由 ES ⊥平面 AMN ,→→ES ·AM = 0,得→ →ES ·AN = 0,- 1+ λ= 0,即 2λ- + λ= 0,1 → 1 1 →2 . 故 λ=,此时 AS = (0, , ), |AS|=222 2经检验,当 AS =2时, ES ⊥平面 AMN .2故线段 AN 上存在点 S ,使得 ES ⊥平面 AMN ,此时 AS = 2.2高考押题精练(1)证明连接 AC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且 Q 为 BD 的中点,∴Q 为 AC 的中点,又在 △AEC 中, P 为 AE 的中点,∴ PQ ∥EC ,∵ EC? 面 BCE , PQ?面 BCE ,∴ PQ ∥平面 BCE.(2)解 如图,取 EF 的中点 M ,则 AF ⊥ AM ,以 A 为坐标原点,以 AM ,AF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0,0) , D (0,0,1) ,M (2,0,0), F(0,2,0) .→ → →可得 AM = (2,0,0) , MF = (- 2,2,0), DF = (0,2,- 1).→n ·MF = 0,设平面 DEF 的法向量为n = (x , y , z),则→n ·DF = 0.- 2x + 2y =0,x - y = 0,故 2y -z =0, 即2y - z = 0.令 x =1,则 y =1, z = 2,故 n =(1,1,2) 是平面 DEF 的一个法向量.→∵ AM ⊥面 ADF ,∴ AM 为平面 ADF 的一个法向量.→→2×1+ 0×1+ 0×26n ·AM∴ cos 〈n , AM 〉=→ = 6×2= 6.|n | ·|AM|由图可知所求二面角为锐角,6∴二面角A-DF - E 的余弦值为 6 .二轮专题强化练答案精析第 3 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 D [由已知得 M 、 A 、 B 、C 四点共面.所以 AM 在平面 ABC 内,选 D.]→→ → → → → →→ 1,其中一个与 →2. C [AP 可为下列 7 个向量: AB , AC , AD , AA 1, AB 1,AC 1, AD AB 重合,→→→2→→→→→ → → →→AP ·AB = |AB| = 1; AD ,AD 1, AA 1 与AB 垂直,这时 AP ·AB = 0; AC , AB 1 与 AB 的夹角为45°,→ → π → → 3×1×cos ∠ BAC 1= 3× 1= 1,故选 C.] 这时 AP ·AB = 2×1×cos = 1,最后 AC 1·AB =3 4 3. B [分别以 C 1B 1、 C 1D 1、 C 1C 所在直线为 x , y ,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A 1M = AN = 23 a ,∴ M a , 2 a ,N 2 23a , 3 3a ,3a , a ,→ a 2 a .∴MN = - ,0, 33→又 C 1 (0,0,0) ,D 1(0, a,0),∴ C 1D 1= (0, a,0),∴→ →=,∴→⊥→MN ·C 1D 1 0 MN C 1D 1.→MN?平面 BB 1C 1C ,∴ MN ∥平面 BB 1C 1C.]∵ C 1D 1是平面 BB 1C 1C 的法向量,且 4. A [设 AB = 1,→ → → → → → 则 CE ·BD = (AE - AC) ·(AD - AB)= 1 → 2 1 → →→ → → →2 AD - AD ·AB - AC ·AD + AC ·AB2= 1 112 - cos 60 -°cos 60 +°cos 60 =° .24→ →1→ →43CE ·BD∴ cos 〈CE ,BD 〉= → → = 3=6 .选 A.]|CE||BD | 25. A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三棱柱的棱长为2, O(0,0,0),B(3, 0,0), A(0,- 1,0), B 1(→ 3, →3, 0,2),则 AB 1= ( 1,2),则 BO = (- 3,→ →0,0)为侧面ACC 1A 1的法向量,由 sin θ= |AB 1·BO|= 6.] → →4|AB 1||BO|2 6.5解析 以 D 点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 DC ,DD 1 所在直线为 x 轴, y轴,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0,0) , M(1, 1, 1),21C(0,1,0), N(1,1, 2) .→ 1 →1所以 AM = (0,, 1),CN= (1,0, ).22 → →111故 AM ·CN = 0×1+ ×0+1× = ,2 2 2→2 1 2 + 1 25|AM |=0 + 2 = ,2→2 21 2 =5|CN|= 1+0+ 2 ,2→ →1→→2 2AM ·CN=所以 cos 〈 AM , CN 〉=→ → 5 5= .5|AM ||CN|2 ×27.2 17解析如图为折叠后的图形,其中作 AC ⊥ CD , BD ⊥ CD ,则 AC = 6, BD = 8, CD = 4,两异面直线 AC 、 BD 所成的角为 60°,故由→=→+→+→,AB AC CD DB→ 2 →→→2,得 |AB| = |AC +CD + DB | = 68→∴|AB|= 2 17.8.①②→→→2→ 2→ 2 → 解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①中 (A 1A + A 1D 1+A 1B 1) =A 1C = 3A 1B 1 =3,故①正确; ②中 A 1B 1→ →→- A 1A = AB 1,由于 AB 1⊥ A 1C ,故②正确; ③中 A 1B 与 AD 1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 60°,但 AD 1→→ → →与 A 1B 的夹角为 120°,故③不正确;④中 |AB ·AA 1·AD |= 0.故④也不正确.9.证明(1) 以 A 为原点, AB 所在直线为 x 轴, AD 所在直线为 y 轴, AP 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0,0) , B(1,0,0) ,C(1,2,0) , D(0,2,0) , P(0,0,1) ,∵ E, F 分别是 PC, PD 的中点,∴ E 1, 1,1,F 0,1,1,222→1,0, 0→.EF=-,AB= (1,0,0)2→ 1 →→ →∵EF=-AB ,∴ EF ∥ AB,2即 EF∥AB,又 AB? 平面 PAB, EF?平面 PAB,∴ EF ∥平面 PAB.→,- 1)→→→→,(2)由 (1)可知 PB= (1,0,PD = (0,2,- 1),AP= (0,0,1), AD= (0,2,0), DC = (1,0,0)→→∵ AP·DC = (0,0,1) (1,0,0)·= 0,→→AD ·DC = (0,2,0) (1,0,0)·= 0,→→→→∴ AP⊥ DC,AD ⊥DC ,即 AP⊥ DC ,AD⊥ DC .又 AP∩AD= A,∴ DC ⊥平面 PAD .∵DC ? 平面 PDC,∴平面 PAD ⊥平面 PDC .10. (1)证明由PC⊥平面ABC,DE ?平面ABC,故PC⊥ DE.由 CE= 2, CD= DE= 2得△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 CD ⊥ DE .由 PC∩CD= C, DE 垂直于平面 PCD 内两条相交直线,故 DE ⊥平面 PCD .π(2)解由(1)知,△ 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E =,如图,过 D 作4DF 垂直 CE 于 F,易知 DF = FC= FE= 1,又已知EB= 1,故 FB= 2.πDF=FB233.由∠ ACB=得 DF ∥AC ,AC BC =,故 AC=DF =2322以 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轴, y 轴,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CA,CB,CP的方向为 x系,则 C(0,0,0) ,P(0,0,3) ,A 3,0, 0→→,2,E(0,2,0) ,D (1,1,0),ED=(1,- 1,0),DP= (- 1,- 1,3)→1,- 1,0 . DA =2→→- x1-y1+3z1=0,设平面 PAD 的法向量为n1=(x1,y1,z1),由 n1·DP=0,n1·DA=0,得1x1- y1=0,2故可取 n1=(2,1,1).→由 (1) 可知 DE ⊥平面 PCD ,故平面PCD 的法向量n2可取为ED,即 n2=(1,-1,0).从而法向量n1,n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1,n2〉=n1·n2=3,|n1| |·n2 |6故所求二面角 APDC 的余弦值为3 6 .11. B [ 根据题意可知平面A1BD ⊥平面 A1ACC 1且两平面的交线是A1O,所以过点P 作交线 A1O 的垂线 PE,则 PE⊥平面 A1BD,所以∠ A1OP 或其补角就是直线OP 与平面 A1BD 所成的角α.设正方体的边长为2,则根据图形可知直线OP 与平面 A1BD 可以垂直.当点 P 与点 C1重合时可得 A1O=OP=6,A1C1=2 2,所以1× 6× 6×sin α=1×22×2,22所以 sin α=2 2;3当点 P 与点 C 重合时,可得sin α=2=6 6 3.根据选项可知 B 正确. ]12.①③解析①中,∵ BC1∥平面 AD1C,∴ BC1上任意一点到平面 AD 1C 的距离相等,所以体积不变,正确;②中,P 在直线 BC1上运动时,直线 AB 与平面 ACD 1所成角和直线 AC1与平面ACD 1 所成角不相等,所以不正确;③中,P 在直线 BC 1 上运动时,点 P 在平面 AD 1 C 1B 中,既二面角 P —AD 1-C 的大小不受影响,所以正确.3 513. 10解析以 A 为坐标原点, AB 、 AD 、AA 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11则 A 1 (0,0,1) ,E(1,0,2), F(2, 1,0), D 1 (0,1,1) .→1 →.∴ A 1E = (1,0,-),A 1D 1= (0,1,0)2设平面 A 1D 1E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 y , z),→=0,1n ·A 1E即x - z = 0,则2→ y = 0.n ·A 1D 1= 0,令 z = 2,则 x = 1.∴ n = (1,0,2) .→1又 A 1F = (2, 1,- 1),∴点 F 到平面 A 1D 1 E 的距离为→1- 2|||A 1F ·n |=2= 3 5d = |n |510.14.解 (1)∵ AC = BC , PA = PB , PC = PC ,∴△ PCA ≌△ PCB ,∴∠ PCA =∠ PCB ,∵ PC ⊥ AC ,∴ PC ⊥ CB ,又 AC ∩CB = C ,∴ PC ⊥平面 ACB ,且 PC , CA , CB 两两垂直,故以 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B , CA , CP 所在直线为 x ,y ,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0,0,0), A(0,2,0) , D(1,0,0) , P(0,0,2),→ →∴ AD = (1,- 2,0), PD = (1,0,- 2),设平面 PA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 (x , y , z) ,→n ·AD =0∴,∴取 n = (2,1,1) ,→n ·PD =0→平面 PDB 的一个法向量为CA = (0,2,0) ,→6∴ cos 〈n , CA 〉= 6 ,设二面角 A —PD — B 的平面角为 θ,且 θ为钝角,6 6 ∴ cos θ=- 6 ,∴二面角 A — PD — B 的余弦值为-6.(2)方法一存在, M 是 AB 的中点或 A 是 MB 的中点.设 M(x,2- x,0) (x ∈ R ),→∴ PM = (x,2- x ,- 2),∴ →|cos 〈 PM , n 〉 ||x|1 = x 2+- x2+4· 6 = 6,解得 x = 1 或 x =- 2,∴ M(1,1,0) 或 M(- 2,4,0),∴在直线 AB 上存在点 M ,且当 M 是 AB 的中点或 A 是 MB 的中点时,使得 PM 与平面 PA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6.方法二 存在, M 是 AB 的中点或 A 是 MB 的中点. → →设 AM = λAB ,→=(2 λ,- 2λ, 0) (λ∈ R ),则 AM = λ(2,- 2,0) → → →∴ PM = PA + AM = (2λ,2- 2λ,- 2),→|2λ|∴ |cos 〈 PM , n 〉 |=2+- 2λ 2+ 4· 6 λ 1解得 λ= 或 λ=- 1.∴M 是 AB 的中点或 A 是 MB 的中点.∴在直线 AB 上存在点 M ,且当 M 是 AB 的中点或1=6.A 是 MB 的中点时,使得 PM 与平面 PA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共43张PPT)

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共43张PPT)

,即14x+ 43y+12z=0

令 y=2,则 z=- 3,∴n=(0,2,- 3).
∵ PD =0,23 3,-1,显然 PD =
3 3 n.
26
∵ PD ∥n,∴ PD ⊥平面 ABE,即 PD⊥平面 ABE.
探究提高 证明线面平行和垂直问题,可以用 几何法,也可以用向量法,用向量法的关键在 于构造向量,再用共线向量定理或共面向量定 理及两向量垂直的判定定理。若能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其证法较为灵活方便.
7
r 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 n的有向线段所在
直线垂直于r平面 ,则称r这个向量垂直于平r
面 ,记作 n⊥ ,如果 n⊥ ,那 么 向 量n
叫做平面 的法向量.
r
l
给定一点Ar 和一个向量 n,那么 过点A,以向量 n 为法向量的平面是
r 完全确定的.
n
几点注意:
1.法向量一定是非零向量;
17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 例 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M、N 分别是 C1C、B1C1 的中点.求证: MN∥平面 A1BD.
18
证明 方法一 如图所示,以 D 为原点,DA、DC、DD1 所在
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
1,得
x
1 2
y 1
r n
(
1
,
1,1),
2
10
思考2:
因为方向向量与法向量可以确定直线和平面的 位置,所以我们应该可以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 面的法向量表示空间直线、平面间的平行、垂直、 夹角等位置关系.你能用直线的方向向量表示空间两 直线平行、垂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夹角吗? 你能用平面的法向量表示空间两平面平行、垂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二面角的大小吗?

1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向量是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可以用来描述空间中的方向和大小。

在立体几何中,向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问题,例如计算向量的模、方向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包括向量的基本概念、加减乘除、数量积、向量积等内容。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在立体几何中,我们通常用箭头表示一个向量,表示向量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两个向量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大小,一般用,AB,表示,表示点A到点B的距离,也表示向量的大小。

二、向量的加减乘除1.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即将一个向量的起点与另一个向量的终点相连,新向量的起点为第一个向量的起点,终点为第二个向量的终点。

用数学表示为A+B=C,C的起点为A的起点,终点为B的终点。

2.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等价于将减去的向量取反再进行加法,即A-B=A+(-B)。

其中,-B表示B的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向量。

3. 向量的数量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向量的模的乘积与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即A·B=,A,B,cosθ。

其中,θ为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4. 向量的向量积:两个向量的向量积等于一个新的向量,其方向垂直于原来两个向量所在的平面,大小等于两个向量的模的乘积与夹角的正弦值的乘积,即A×B=,A,B,sinθn。

其中,n为右手定则确定的垂直于平面的方向。

三、应用实例1.计算向量的模:给定一个向量A=(-3,4,5),可以计算其模为,A,=√((-3)^2+4^2+5^2)=√50。

2. 计算向量的方向角:给定一个向量A=(-3,4,5),可以计算其方向角为α=arccos(-3/√50),β=arccos(4/√50),γ=arccos(5/√50)。

3.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给定一点P(x,y,z)和一直线l,可以通过向量的方法计算点P到直线l的距离。

2019届高三理科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四 第3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019届高三理科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四 第3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第3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真题再现]1.(2018·课标Ⅰ)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以DF为折痕把△DFC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BF。

(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F⊥PF,BF⊥EF,所以BF⊥平面PEF.又BF⊂平面ABFD,所以平面PEF⊥平面ABFD。

(2)解:如图,作PH⊥EF,垂足为H.由(1)得,PH⊥平面ABFD。

以H为坐标原点,错误!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错误!|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由(1)可得,DE⊥PE.又DP=2,DE=1,所以PE=错误!.又PF=1,EF=2,所以PE⊥PF.所以PH=错误!,EH=错误!.则H(0,0,0),P错误!,D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又错误!为平面ABFD的法向量,设DP与平面ABFD所成角为θ,则sin θ=错误!=错误!=错误!。

所以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错误!.2.(2018·课标Ⅱ)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2,P A=PB=PC=AC=4,O为AC的中点.(1)证明:PO⊥平面ABC;(2)若点M在棱BC上,且二面角M。

P A-C为30°,求PC与平面P AM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因为P A=PC=AC=4,O为AC的中点,所以OP⊥AC,且OP=2错误!.如图,连接OB.因为AB=BC=错误!AC,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OB=错误!AC=2。

由OP2+OB2=PB2知PO⊥OB.由OP⊥OB,OP⊥AC,OB∩AC=O,得PO⊥平面ABC.(2)解: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错误!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已知得O(0,0,0),B(2,0,0),A(0,-2,0),C(0,2,0),P(0,0,2错误!),错误!=(0,2,2错误!).取平面P AC的一个法向量错误!=(2,0,0).设M (a ,2-a,0)(0≤a ≤2),则错误!=(a ,4-a,0).设平面P A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AP ,→·n =0,错误!·n =0得错误!可取y =错误!a ,得平面P AM 的一个法向量为n =(错误!(a -4),错误!a ,-a ),所以cos 错误!,n =错误!。

立体几何之空间向量法

立体几何之空间向量法

立体几何之空间向量法【知识要点】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的方法(1)线线平行:直线与直线平行,只需证明它们的方向向量平行.(2)线面平行: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利用共面向量定理,证明平面外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面;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3)面面平行:平面与平面的平行,除了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面平行外,只要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可.下面用符号语言表述为: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a 3,b 3,c 3),v =(a 4,b 4,c 4).(1)线线平行:l ∥m ⇔a ∥b ⇔a =k b ⇔a 1=ka 2,b 1=kb 2,c 1=kc 2.(2)线面平行:l ∥α⇔a ⊥u ⇔a ·u =0⇔a 1a 3+b 1b 3+c 1c 3=0.(3)面面平行:α∥β⇔u ∥v ⇔u =k v ⇔a 3=ka 4,b 3=kb 4,c 3=kc 4.2.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的方法(1)线线垂直: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只要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2)线面垂直: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3)面面垂直: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除了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外,只要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即可.下面用符号语言表述为: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a 3,b 3,c 3),v =(a 4,b 4,c 4).(1)线线垂直:l ⊥m ⇔a ⊥b ⇔a ·b =0⇔a 1a 2+b 1b 2+c 1c 2=0.(2)线面垂直:l ⊥α⇔a ∥u ⇔a =k u ⇔a 1=ka 3,b 1=kb 3,c 1=kc 3.(3)面面垂直:α⊥β⇔u ⊥v ⇔u ·v =0⇔a 3a 4+b 3b 4+c 3c 4=0.3. (1)夹角计算公式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若两条异面直线a 和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 1,n 2,两条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若直线a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 ,n 〉|=⎪⎪⎪⎪a ·n |a ||n |.③二面角设n 1,n 2分别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其二面角为θ,则θ=〈n 1,n 2〉或θ=π-〈n 1,n 2〉,其中cos 〈n 1,n 2〉=n 1·n 2|n 1||n 2|. (2)距离公式①点点距离:点与点的距离,是以这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的模;②点线距离:点M 到直线a 的距离,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 ,直线上任一点为N ,则点M到直线a 的距离d =|MN |sin 〈MN ,a 〉; ③线线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线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或者直接求公垂线段的长度;④点面距离:点M 到平面α的距离,如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平面α内任一点为N ,则点M 到平面α的距离d =|MN ||cos 〈MN ,n 〉|=||||MN n n ; ⑤线面距离: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⑥面面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4. (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要写理由,坐标轴两两垂直要证明;②准确求出相关点的坐标(特别是底面各点的坐标,若底面不够规则,则应将底面单独抽出来分析),坐标求错将前功尽弃;③求平面法向量或直线的方向向量;④根据向量运算法则,求出问题的结果.(2)利用空间向量巧解探索性问题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繁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的解”等,所以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一、真题试做1.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ABCA 1B 1C 1,CA =CC 1=2CB ,则直线BC 1与直线AB 1夹角的余弦值为( ).A .55B .53C .255D .352.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CD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M 与D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3.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B ∥CD ,∠DAB =60°,FC ⊥平面ABCD ,AE ⊥BD ,CB =CD =CF .(1)求证:BD ⊥平面AED ;(2)求二面角F -BD -C 的余弦值.4.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D=1,E为CD中点.(1)求证:B1E⊥AD1;(2)在棱AA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P∥平面B1AE?若存在,求AP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若二面角A-B1E-A1的大小为30°,求AB的长.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C⊥AD,AB⊥BC,∠BAC=45°,PA=AD=2,AC=1.(1)证明PC⊥AD;(2)求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3)设E为棱P A上的点,满足异面直线BE与CD所成的角为30°,求AE的长.二、热点例析热点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例1】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O是B1D1的中点.求证:B1C∥平面ODC1.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D,E,F分别为B1A,C1C,BC的中点.求证:=90°,且AB=AA(1)DE∥平面ABC;(2)B1F⊥平面AEF.热点二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于点F,求证:(1)PA∥平面EDB;(2)PB⊥平面EFD.变式训练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60°.(1)求证:BD⊥平面PAC;(2)若P A=AB,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3)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 A的长.热点三利用空间向量求角和距离【例3】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H是正方形AA1B1B的中心,AA1=22,C1H⊥平面AA1B1B,且C1H= 5.B1所成角的余弦值;(1)求异面直线AC与A(2)求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3)设N为棱B1C1的中点,点M在平面AA1B1B内,且MN⊥平面A1B1C1,求线段BM的长.变式训练3 已知ABCD -A 1B 1C 1D 1是底面边长为1的正四棱柱,O 1为A 1C 1与B 1D 1的交点.(1)设AB 1与底面A 1B 1C 1D 1所成角的大小为α,二面角A -B 1D 1-A 1的大小为β.求证:tan β=2tan α;(2)若点C 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为43,求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 高.热点四 用向量法解决探索性问题【例4】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 为侧棱SD 上的点.(1)求证:AC ⊥SD ;(2)若SD ⊥平面PAC ,求二面角P -AC -D 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BE ∥平面PAC ?若存在,求SE ∶E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4 如图,平面PAD ⊥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PAD =90°,且PA =AD=2;E ,F ,G 分别是线段PA ,PD ,CD 的中点.(1)求证:PB ∥平面EFG ;(2)求异面直线EG 与B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3)在线段CD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A 到平面EFQ 的距离为45若存在,求出CQ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思想渗透转化与化归思想——利用向量解决空间位置关系及求角问题主要问题类型:(1)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2)空间角的求法;(3)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方法.求解时应注意的问题:(1)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应注意角的取值范围;(2)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应注意观察二面角是钝角还是锐角.【典型例题】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3,AC =6.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且DE ∥BC ,DE =2,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C ⊥CD ,如图2.图1 图2(1)求证:A 1C ⊥平面BCDE ;(2)若M 是A 1D 的中点,求CM 与平面A 1BE 所成角的大小;(3)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平面A 1DP 与平面A 1BE 垂直?说明理由.四、练习巩固 1.已知AB =(1,5,-2),BC =(3,1,z ),若,AB BC BP =(x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x ,y ,z 的值分别为( ).A .337,-157,4B .407,-157,4C .4072,4D .4,407,-15 2.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点M (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是n =(6,-3,6),则下列点P 在平面α内的是( ).A .P (2,3,3)B .P (-2,0,1)C .P (-4,4,0)D .P (3,-3,4)3.已知E ,F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棱BB 1,AD 的中点,则直线EF 和平面BDD 1B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A .26B .36C .13D .664.在四面体PABC 中,P A ,PB ,PC 两两垂直,设P A =PB =PC =a ,则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__.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A 1=2,AC =BC =1,则异面直线A 1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__.7.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AC 的中点,E 是线段D 1O 上一点,且D 1E =λEO .(1)若λ=1,求异面直线DE 与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2)若平面CDE ⊥平面CD 1O ,求λ的值.。

知识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知识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知识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直线的方向向量:我们把直线l 上的向量以及与共线的向量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α⊥,如果α⊥,那么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给定一个点,以向量为法向量的平面是完全确定的.3.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到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意义.4.用向量研究空间线面关系,设空间两条直线21,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21,e e ,两个平面21,αα的法向量分别为21,n n ,则有如下结论5.用向量法求线线角:AB 与CD 的夹角和AB 与CD 的夹角相等或互补.公式为cos ,||||AB CDAB CD AB CD ⋅<>=.6.法向量求线面角:设平面β的斜线l 与平面β所成的角为α1,斜线l 与平面β的法向量所成角α2,则α1与α2互余或与α2的补角互余.求出斜线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后,即可求出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公式为cos ,||||AB nAB n AB n ⋅<>=.7.法向量求面面角: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α1与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α2相等或互补.求出两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后,即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公式为121212cos ,||||n n n n n n ⋅<>=.8.向量法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设分别以这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向量为,则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在方向上的正射影向量的模.公式为d 9.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设分别以平面外一点P 与平面内一点M 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P 到平面的距离d 等于在方向上正射影向量的模.公式为||n d =。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2.2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讲义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2.2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讲义

3.2.2 利用向量解决平行、垂直问题1.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证明线线平行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a1,b1,c1),b=(a2,b2,c2),则l∥m⇔□01a∥b⇔□02 a=λb⇔□03a1=λa2,b1=λb2,c1=λc2(λ∈R).(2)证明线面平行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为u=(a2,b2,c2),则l∥α⇔□04a⊥u⇔□05a·u=0⇔□06a1a2+b1b2+c1c2=0.(3)证明面面平行①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a1,b1,c1),v=(a2,b2,c2),则α∥β⇔□07u∥v⇔u=λv⇔□08a1=λa2,b1=λb2,c1=λc2(λ∈R).②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要证明面面平行,只要转化为相应的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即可.2.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证明线线垂直设直线l1的方向向量u1=(a1,b1,c1),直线l2的方向向量u2=(a2,b2,c2),则l1⊥l2⇔□09u1⊥u2⇔□10u1·u2=0⇔□11a1a2+b1b2+c1c2=0.(2)证明线面垂直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u=(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v=(a2,b2,c2),则l⊥α⇔□12 u∥v⇔□13u=λv(λ∈R)⇔□14a1=λa2,b1=λb2,c1=λc2(λ∈R).(3)证明面面垂直若平面α的法向量u=(a1,b1,c1),平面β的法向量v=(a2,b2,c2),则α⊥β⇔□15u ⊥v⇔□16u·v=0⇔□17a1a2+b1b2+c1c2=0.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两直线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这两条直线一定垂直相交.( )(2)若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则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为0.( )(3)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另一平面内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若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u 1=(1,3,2),直线l 2上有两点A (1,0,1),B (2,-1,2),则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2)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0,-4),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3)已知两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1,0,1),u 2=(0,2,0),则平面α,β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4)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1,2,4),(x ,-1,-2),并且α⊥β,则x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垂直 (2)垂直 (3)垂直 (4)-10探究1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问题例1 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分别是BB 1,DD 1的中点,求证: (1)FC 1∥平面ADE ; (2)平面ADE ∥平面B 1C 1F .[证明] (1)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有D (0,0,0),A (2,0,0),C 1(0,2,2),E (2,2,1),F (0,0,1),B 1(2,2,2), 所以FC 1→=(0,2,1),DA →=(2,0,0),AE →=(0,2,1).设n 1=(x 1,y 1,z 1)是平面ADE 的法向量,则n 1⊥DA →,n 1⊥AE →, 即⎩⎪⎨⎪⎧n 1·DA →=2x 1=0,n 1·AE →=2y 1+z 1=0,得⎩⎪⎨⎪⎧x 1=0,z 1=-2y 1,令z 1=2,则y 1=-1,所以n 1=(0,-1,2). 因为FC 1→·n 1=-2+2=0,所以FC 1→⊥n 1.又因为FC 1⊄平面ADE ,所以FC 1∥平面ADE . (2)因为C 1B 1→=(2,0,0),设n 2=(x 2,y 2,z 2)是平面B 1C 1F 的一个法向量. 由n 2⊥FC 1→,n 2⊥C 1B 1→,得 ⎩⎪⎨⎪⎧n 2·FC 1→=2y 2+z 2=0,n 2·C 1B 1→=2x 2=0,得⎩⎪⎨⎪⎧x 2=0,z 2=-2y 2.令z 2=2,得y 2=-1,所以n 2=(0,-1,2), 因为n 1=n 2,所以平面ADE ∥平面B 1C 1F .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法证明平行问题的两种途径(1)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实现向量间的相互转化,得到向量的共线关系; (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行平行关系的证明.【跟踪训练1】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AD =3,AA 1=2,P ,Q ,R ,S 分别是AA 1,D 1C 1,AB ,CC 1的中点.求证:PQ ∥RS .证明 证法一: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P (3,0,1),Q (0,2,2),R (3,2,0),S (0,4,1), PQ →=(-3,2,1),RS →=(-3,2,1),∴PQ →=RS →,∴PQ →∥RS →,即PQ ∥RS . 证法二:RS →=RC →+CS →=12DC →-DA →+12DD 1→,PQ →=PA 1→+A 1Q →=12DD 1→+12DC →-DA →,∴RS →=PQ →,∴RS →∥PQ →,即RS ∥PQ . 探究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垂直问题例2 如图,在四棱锥E -ABCD 中,AB ⊥平面BCE ,CD ⊥平面BCE ,AB =BC =CE =2CD =2,∠BCE =120°.求证:平面ADE ⊥平面ABE .[证明] 取BE 的中点O ,连接OC ,则OC ⊥EB , 又AB ⊥平面BCE .∴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如图所示.则由已知条件有C (1,0,0),B (0,3,0),E (0,-3,0),D (1,0,1),A (0,3,2). 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n ·EA →=(a ,b ,c )·(0,23,2)=23b +2c =0,n ·DA →=(a ,b ,c )·(-1,3,1)=-a +3b +c =0.令b =1,则a =0,c =-3, ∴n =(0,1,-3).∵AB ⊥平面BCE ,∴AB ⊥OC ,又OC ⊥EB ,且EB ∩AB =B ,∴OC ⊥平面ABE , ∴平面ABE 的法向量可取为m =(1,0,0). ∵n ·m =(0,1,-3)·(1,0,0)=0, ∴n ⊥m ,∴平面ADE ⊥平面ABE .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法证明几何中的垂直问题的两条途径(1)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实现向量间的相互转化,得到向量的垂直关系. (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进行证明.证明线面垂直时,只需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或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相交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在判定两个平面垂直时,只需求出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再看它们的数量积是否为0.【跟踪训练2】 如右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D 1B 1的中点.求证:EF ⊥平面B 1AC .证明 证法一:设AB →=a ,AD →=c ,AA 1→=b ,则EF →=EB 1→+B 1F →=12(BB 1→+B 1D 1→)=12(AA 1→+BD →)=12(AA 1→+AD →-AB →)=12(-a +b +c ),∵AB 1→=AB →+AA 1→=a +b .∴EF →·AB 1→=12(-a +b +c )·(a +b )=12(b 2-a 2+c ·a +c ·b ) =12(|b |2-|a |2+0+0)=0. ∴EF →⊥AB 1→,即EF ⊥AB 1,同理,EF ⊥B 1C . 又AB 1∩B 1C =B 1, ∴EF ⊥平面B 1AC .证法二: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 (2,0,0),C (0,2,0),B 1(2,2,2),E (2,2,1),F (1,1,2).∴EF →=(1,1,2)-(2,2,1) =(-1,-1,1).AB 1→=(2,2,2)-(2,0,0)=(0,2,2),AC →=(0,2,0)-(2,0,0)=(-2,2,0),∴EF →·AB 1→=(-1,-1,1)·(0,2,2)=(-1)×0+(-1)×2+1×2=0.EF →·AC →=(-1,-1,1)·(-2,2,0)=2-2+0=0, ∴EF →⊥AB 1→,EF →⊥AC →, ∴EF ⊥AB 1,EF ⊥AC . 又AB 1∩AC =A , ∴EF ⊥平面B 1AC .证法三:同法二得AB 1→=(0,2,2),AC →=(-2,2,0), EF →=(-1,-1,1).设面B 1AC 的法向量n =(x ,y ,z ), 则AB →1·n =0,AC →·n =0,即⎩⎪⎨⎪⎧2y +2z =0,-2x +2y =0,取x =1,则y =1,z =-1,∴n =(1,1,-1),∴EF →=-n ,∴EF →∥n ,∴EF ⊥平面B 1AC . 探究3 与平行、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 =8,PO =4,AO =3,OD =2.(1)证明:AP ⊥BC ;(2)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平面AMC ⊥平面BMC ?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证明:如图,以O 为原点,以射线OD 为y 轴的正半轴,射线OP 为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O (0,0,0),A (0,-3,0),B (4,2,0),C (-4,2,0),P (0,0,4), AP →=(0,3,4),BC →=(-8,0,0),由此可得AP →·BC →=0,所以AP →⊥BC →,即AP ⊥BC .(2)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M ,设PM →=λPA →,λ≠1,则PM →=λ(0,-3,-4).BM →=BP →+PM →=BP →+λPA →=(-4,-2,4)+λ(0,-3,-4)=(-4,-2-3λ,4-4λ),AC →=(-4,5,0).设平面BMC 的法向量n 1=(x 1,y 1,z 1), 平面APC 的法向量n 2=(x 2,y 2,z 2). 由⎩⎪⎨⎪⎧BM →·n 1=0,BC →·n 1=0,得⎩⎪⎨⎪⎧-4x 1-(2+3λ)y 1+(4-4λ)z 1=0,-8x 1=0,即⎩⎪⎨⎪⎧x 1=0,z 1=2+3λ4-4λy 1,可取n 1=⎝ ⎛⎭⎪⎫0,1,2+3λ4-4λ.由⎩⎪⎨⎪⎧AP →·n 2=0,AC →·n 2=0,即⎩⎪⎨⎪⎧3y 2+4z 2=0,-4x 2+5y 2=0,得⎩⎪⎨⎪⎧x 2=54y 2,z 2=-34y 2,可取n 2=(5,4,-3),由n 1·n 2=0,得4-3×2+3λ4-4λ=0,解得λ=25,故PM →=⎝ ⎛⎭⎪⎫0,-65,-85,AM →=AP →+PM →=⎝ ⎛⎭⎪⎫0,95,125,所以AM =3.综上所述,存在点M 符合题意,AM =3.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的方法对于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利用空间坐标系,结合已知条件,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若有解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没有满足题意的解则不存在.【跟踪训练3】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B =5,AA 1=4.(1)求证:BC 1⊥平面AB 1C ;(2)在AB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AC 1∥平面CDB 1.解 (1)证明:由已知AC =3,BC =4,AB =5,因而△ABC 是∠AC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由三棱柱是直三棱柱,则CC 1⊥平面ABC ,以CA ,CB ,CC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从而CA →=(3,0,0),BC 1→=(0,-4,4),则BC 1→·CA →=(0,-4,4)·(3,0,0)=0,则BC 1→⊥AC →,所以BC 1⊥AC .又四边形BCC 1B 1为正方形,因而BC 1⊥B 1C .又∵B 1C ∩AC =C ,∴BC 1⊥平面AB 1C .(2)假设存在点D (x ,y,0),使得AC 1∥平面CDB 1,CD →=(x ,y,0),CB 1→=(0,4,4), 设平面CDB 1的法向量m =(a ,b ,c ),则⎩⎪⎨⎪⎧m ·CD →=0,m ·CB 1→=0,即⎩⎪⎨⎪⎧xa +yb =0,4b +4c =0.令b =-x ,则c =x ,a =y ,所以m =(y ,-x ,x ),而AC 1→=(-3,0,4),则AC 1→·m =0,得-3y +4x =0.① 由D 在AB 上,A (3,0,0),B (0,4,0)得x -3-3=y4,即得4x +3y =12,② 联立①②可得x =32,y =2,∴D ⎝ ⎛⎭⎪⎫32,2,0,即D 为AB 的中点. 综上,在AB 上存在点D ,使得AC 1∥平面CDB 1,点D 为AB 的中点.1.利用向量证明线线平行的两种思路一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坐标运算,利用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证明;二是用基底思路,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利用共线向量定理证明.2.向量法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用向量法证明空间中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主要思路是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相互垂直.具体方法为:(1)坐标法:根据图形的特征,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地写出相关点的坐标,表示出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证明其数量积为0.(2)基向量法:利用向量的加减运算,结合图形,将要证明的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基向量表示出来.利用数量积运算说明两向量的数量积为0.3.向量法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向量基底法,具体步骤如下:①设出基向量,用基向量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②找出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并分别用基向量表示;③分别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2)坐标法,具体方法如下:方法一: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③将平面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④分别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数量积.方法二: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③求平面的法向量;④说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4.证明面面垂直的两种思路一是证明其中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转化为线面垂直;二是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1.已知线段AB的两端点坐标为A(9,-3,4),B(9,2,1),则线段AB与坐标平面( ) A.xOy平行B.xOz平行C.yOz平行D.yOz相交答案 C解析 因为AB →=(9,2,1)-(9,-3,4)=(0,5,-3),所以AB ∥平面yOz .2.若两个不同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2,-1),v =(-3,-6,3),则( ) A .α∥β B .α⊥βC .α,β相交但不垂直D .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 A解析 ∵v =-3u ,∴α∥β.3.已知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u =(1,-3,z ),向量v =(3,-2,1)与平面α平行,则z 等于( )A .3B .6C .-9D .9 答案 C解析 ∵l ⊥α,v 与平面α平行,∴u ⊥v ,即u ·v =0,∴1×3+3×2+z ×1=0,∴z =-9.4.在三棱锥P -ABC 中,CP ,CA ,CB 两两垂直,AC =CB =1,PC =2,在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向量中是平面PAB 的法向量的是( )A.⎝⎛⎭⎪⎫1,1,12 B .(1,2,1) C .(1,1,1) D .(2,-2,1) 答案 A解析 PA →=(1,0,-2),AB →=(-1,1,0),设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1),则x -2=0,即x =2;-x +y =0,即y =x =2.所以n =(2,2,1).因为⎝⎛⎭⎪⎫1,1,12=12n ,所以A正确.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棱BB 1的中点,在棱DD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MD ⊥平面PAC?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0,0),C (0,1,0),D (0,0,0),M ⎝⎛⎭⎪⎫1,1,12.假设存在P (0,0,x )满足条件,则PA →=(1,0,-x ),AC →=(-1,1,0).设平面PAC 的法向量为n =(x 1,y 1,z 1),则由⎩⎪⎨⎪⎧ PA →·n =0,AC →·n =0,得⎩⎪⎨⎪⎧ x 1-xz 1=0,-x 1+y 1=0.令x 1=1得y 1=1,z 1=1x ,即n =⎝ ⎛⎭⎪⎫1,1,1x , 由题意MD →∥n ,由MD →=⎝⎛⎭⎪⎫-1,-1,-12,得x =2, ∵正方体棱长为1,且2>1,∴棱DD 1上不存在点P ,使MD ⊥平面PAC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复习引入
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
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 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夹角问题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对应的几何意 义。
2.向量的相关知识: (1)两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且OS=OC=BC=1,OA=2.
z
求:(3)二面角B-AS-O的余弦值.
S
解:由(2)知平面SAB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2),
O
又由OC 平面SAO知OC是平面SAO的法向量
A
且OC (0,1,0)
x
cos n,OC 0 1 0 6 6 1 6
所以二面角B-AS-O的余弦值为 6 6
2
CD (1, 1 , 0), SD (0, 1 , 1)
2
2
S B
xA D
设平面 SCD的法向量n2 (x, y, z), 由n2 CD, n2 SD,得:
x2y 2yz
0 0
x
z
y 2 y 2
任取n2 (1, 2,1)
cos
n1, n2
|
n1 n2 n1 || n2
|
可得PA 2EG PA // EG。因为PA与EG不共线,所以PA // EG
又PA 平面EDB,EG 平面EDBPA // 平面EDB
(2)求EB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解:因为PD 平面ABCD,所以PD是平面ABCD的法向量。
由(1)知D(0,0,0),P(0,0,1),
z P
两直线 l, m 所成的角为 ( 0 ≤ ≤ ), cos a b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人教版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人教版高中数学

知识图谱-利用向量方法求线线角与线面角-利用向量方法求二面角-利用向量方法求距离直线与直线的夹角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向量法求二面角含有参数的二面角求法点到点线面的距离线与线面的距离第03讲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错题回顾利用向量方法求线线角与线面角知识精讲一.用向量方法求线线角与线面角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设是两条异面直线,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则与所夹的锐角或直角叫做所成的角;(2)范围: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3)向量求法: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其夹角为,则有.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2)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是斜线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所称角中最小的角;(3)范围: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4)向量求法: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与的夹角为,则有或,此外还可以根据定义得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如下图:.三点剖析一.方法点拨1.在用向量法求两条直线的夹角时,如果两条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余弦值是负数时,则取绝对值,要正数,因为两条直线的夹角范围是.2.在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时,如果算出的是负值时,则线面角的正弦值也需要取正值.题模精讲题模一直线与直线的夹角例1.1、已知是异面直线,,且,则所成的角是( )B、A、C、D、例1.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侧棱PA⊥底面ABCD,A B=,BC=1,PA=2,E为PD的中点.(Ⅰ)求直线AC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Ⅱ)在侧面PAB内找一点N,使NE⊥面PAC,并求出N点到AB和AP的距离.例1.3、如图所示,正四面体的高的中点为的中点为.(1)求证:两两垂直;(2)求.题模二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例2.1、若斜线段的长度是它在平面内的射影长的倍,则与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__.例2.2、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分别是的中点,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求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正弦值表示).例2.3、已知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AC,PA=AC=AB,N为AB上一点,AB=4AN,M,S分别为PB,BC的中点.(Ⅰ)证明:CM⊥SN;(Ⅱ)求SN与平面CMN所成角的大小.例2.4、如图,在三棱锥中,底面,,为的中点,为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与平面成角的正弦值;(3)设点在线段上,且,平面,求实数的值.随堂练习随练1.1、若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是,则异面直线与的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A、B、C、D、随练1.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在棱上,且,的中点,应用空间向量方法求解下列问题。

第3章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关系

第3章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关系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可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每 个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平面的 法向量.
第1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数学选修2-1
【解析】 ∵AD,AB,AS 是三条两两垂直 的线段,∴以 A 为原点,以A→D,A→B,A→S的方向 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0,0,0),D(12,0,0),C(1,1,0),S(0, 0,1),A→D=(12,0,0)是平面 SAB 的法向量,
2.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线线 平行
设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a,b,则要证明 l1∥l2,只需证 明 a∥b,即 a=kb(k∈R)
①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是 a,平面 α 的法向量是 u,则要证明
l∥α,只要证明 a⊥u,即 a·u=0
②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 线面平行
高考调研 ·新课标 ·数学选修2-1
【思路分析】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关系和直 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是 l∥α⇔a⊥u,l⊥α⇔a∥u.
第2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数学选修2-1
【解析】 ①∵u=(2,2,-1),a=(-3,4,2), ∴u·a=-6+8-2=0,∴u⊥a. ∴直线 l 和平面 α 的位置关系是 l⊂α或 l∥α. ②∵u=(0,2,-3),a=(0,-8,12), ∴u=-14a,∴u∥a,∴l⊥α. ③∵u=(4,1,5),a=(2,-1,0), ∴u 和 a 既不共线,也不垂直. ∴l 与 α 斜交.
第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数学选修2-1
要点 3 空间平行关系的向量表示 (1)线线平行.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a1,b1,c1),b=(a2,b2, c2),则 l∥m⇔a∥b⇔a=λb⇔a1=λa2,b1=λb2,c1=λc2(λ∈R). (2)线面平行. 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a=(a1,b1,c1),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u =(a2,b2,c2),则 l∥α⇔a⊥u⇔a·u=0⇔a1a2+b1b2+c1c2=0.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及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及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确实定(1)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任取一非零向量作为它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n ·a =0,n ·b =0.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与平面α共面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y ,使v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u 2.3.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2)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是唯一确定的.()(3)假设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两平面平行.()(4)假设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则两直线不平行.()(5)假设a ∥b ,则a 所在直线与b 所在直线平行.()(6)假设空间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则a 所在直线与平面α平行.()1.以下各组向量中不平行的是()A .a =(1,2,-2),b =(-2,-4,4)B .c =(1,0,0),d =(-3,0,0)C .e =(2,3,0),f =(0,0,0)D .g =(-2,3,5),h =(16,24,40)2.平面α有一点M (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6,-3,6),则以下点P 中,在平面α的是()A .P (2,3,3)B .P (-2,0,1)C .P (-4,4,0)D .P (3,-3,4)3.AB →=(1,5,-2),BC →=(3,1,z ),假设AB →⊥BC →,BP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y ,z 分别为______________.4.假设A (0,2,198),B (1,-1,58),C (-2,1,58)是平面α的三点,设平面α的法向量n =(*,y ,z ),则*∶y ∶z =________.题型一 证明平行问题例1(2013·改编)如图,在四面体A -BCD 中,AD ⊥平面BCD ,BC ⊥CD ,AD =2,BD =22,M 是AD 的中点,P 是BM 的中点,点Q 在线段AC 上,且AQ =3QC .证明:PQ ∥平面BCD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M ,N 分别是棱AB ,AD ,A 1B 1,A 1D 1的中点,点P ,Q 分别在棱DD 1,BB 1上移动,且DP =BQ =λ(0<λ<2).(1)当λ=1时,证明:直线BC 1∥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平面EFPQ 与平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假设存在,求出λ的值;假设不存在,说明理由.题型二 证明垂直问题例2 如下图,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CC 1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A 1BD .如下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PC =2,在四边形ABCD 中,∠B =∠C =90°,AB =4,CD =1,点M 在PB 上,PB =4PM ,PB 与平面ABCD 成30°角.(1)求证:CM ∥平面PAD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AD .题型三 解决探索性问题例3 如图,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和∠A1AC均为60°,平面AA1C1C⊥平面ABCD.(1)求证:BD⊥AA1;(2)求二面角D-A1A-C的余弦值;(3)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P∥平面DA1C1,假设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下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为侧棱SD上的点.(1)求证:AC⊥SD.(2)假设SD⊥平面PAC,则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假设存在,求SE∶EC的值;假设不存在,试说明理由.利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1)证明:PB∥平面AEC;(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A组专项根底训练1.假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2,0,-4),则()A.l∥αB.l⊥αC.l⊂αD.l与α相交2.假设AB→=λCD→+μCE→,则直线AB与平面CDE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在平面D.平行或在平面3.A(4,1,3),B(2,-5,1),C(3,7,-5),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D的坐标是() A.(2,4,-1) B.(2,3,1)C.(-3,1,5) D.(5,13,-3)4.a=(2,-1,3),b=(-1,4,-2),c=(7,5,λ),假设a,b,c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A.627B.637C.607D.6575.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AA 1=3,AD =22,P 为C 1D 1的中点,M 为BC 的中点.则AM 与PM 所成的角为()A .60°B .45°C .90°D .以上都不正确6.平面α的三点A (0,0,1),B (0,1,0),C (1,0,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n =(-1,-1,-1),则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7.设点C (2a +1,a +1,2)在点P (2,0,0)、A (1,-3,2)、B (8,-1,4)确定的平面上,则a =________.8.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 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9.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12PD .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 10.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A =AB =1,BC =2.(1)求证:EF ∥平面PAB ;(2)求证:平面PAD ⊥平面PDC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11.如图,正方形ABCD 与矩形AC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M 在EF 上,且AM ∥平面BDE ,则M 点的坐标为()A .(1,1,1)B .(23,23,1) C .(22,22,1) D .(24,24,1)12.设u =(-2,2,t ),v =(6,-4,4)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假设α⊥β,则t 等于()A .3B .4C .5D .61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正方形A 1B 1C 1D 1四边上的动点,O 为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Q 为平面ABCD 一点,线段D 1Q 与OP 互相平分,则满足MQ →=λMN→的实数λ有________个.14.如下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且AB =AA 1,D 、E 、F 分别为B 1A 、C 1C 、BC 的中点.求证:(1)DE ∥平面ABC ;(2)B 1F ⊥平面AEF .15.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DC ,E 、F 分别是AB 、PB 的中点.(1)求证:EF ⊥CD ;(2)在平面PAD 求一点G ,使GF ⊥平面PCB ,并证明你的结论.。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全)ppt课件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全)ppt课件

PB (1,1,1)
故PB DE 0 1
DE 1
(0,1 2
0
,1) 2
P
22 所以PB DE
F
E
由已知 EF PB,
且EF DE E,
所以PB 平面EFD A
X
D
C
Y
B
30
第30页,共70页。
例2. 四棱锥P - ABCD中, 底面ABCD是正方
形, PD 底面ABCD, PD DC ,点E是PC的中点,
A
证1 立体几何法
M
B
D
N C
MN就是异面直线AB与CD的公垂线, 故异面直线AB与CD的距离就是MN.
26
第26页,共70页。
例1 四面体ABCD的六条棱长相等, AB、CD
的中点分别是M、N,求证MN⊥AB, MN⊥CD.
证2 向量法
A
MN=MA AD DN
M
1 AB AD 1 DC
⑴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n ( x, y,
r 习惯上取n
z);
(
x,
y,1)
⑵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
坐标 a (a1,b1,c1),b (a2,b2,c2 )
⑶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 x, y, z 的方程

n
a
0
n b 0
⑷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
6
第6页,共70页。
z
作EF PB交PB于点F . 2 求证 : PB 平面EFD.
证2:立体几何法
P
PD 面ABCD
BC
面ABCD
PD PC
BC BC,
E
PD PC P

立体几何 向量法

立体几何 向量法

立体几何向量法
在立体几何中,向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问题和证明定理的方法。

通过引入向量概念,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从而简化推导过程。

在向量法中,我们将空间中的点表示为位置向量,线段或向量则表示为起点到终点的差向量。

利用向量的性质,可以进行向量加法、减法、数量乘法等运算,从而得到几何对象之间的关系。

对于平面几何,向量法可以用来证明和推导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共线关系等。

例如,两条平行线可以表示为它们的方向向量相等,两条垂直线可以表示为它们的方向向量互为内积为零。

在空间几何中,向量法可以用来证明和推导线段的长度、角的大小、平面的交角等。

例如,两个线段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差向量的模长得到,两个平面的交角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得到。

此外,向量法还可以应用于立体图形的计算和分析。

例如,利用向量法可以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四面体的体积,以及判断点是否在多面体内部等。

总之,向量法是立体几何中一种重要的分析和解题方法,通过引入向量概念和运算,可以简化问题的推导过程,提高几何问题的求解效率。

《创新设计》2022高考数学(浙江专用理科)二轮专题精练:专题四 立体几何4-3 Word版含解析

《创新设计》2022高考数学(浙江专用理科)二轮专题精练:专题四 立体几何4-3 Word版含解析

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建议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1.已知平面ABC ,点M 是空间任意一点,点M 满足条件OM→=34OA →+18OB →+18OC →,则直线AM( ).A .与平面ABC 平行B .是平面ABC 的斜线 C .是平面ABC 的垂线D .在平面ABC 内解析 由已知得M ,A ,B ,C 四点共面,所以AM 在平面ABC 内,选D. 答案 D2.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B .平行C .垂直D .不能确定解析 MN →=MB →+BC →+CN →=23A 1B →+BC →+23CA → =23(A 1B 1→+B 1B →)+BC →+23(CD →+DA →) =23B 1B →+BC →+23DA →, 又CD →是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且MN →·CD →=23B 1B →+BC →+23DA →·CD →=0,∴MN →⊥CD →,又MN ⊄面BB 1C 1C ,∴MN ∥平面BB 1C 1C . 答案 B3.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SD ⊥底面ABCD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C ⊥SB B .AB ∥平面SCDC .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等于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 D .AB 与SC 所成的角等于DC 与SA 所成的角解析 选项A 正确,由于SD 垂直于底面ABCD ,而AC ⊂平面ABCD ,所以AC ⊥SD ;再由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AC ⊥BD ;而BD 与SD 相交,所以,AC ⊥平面SBD ,AC ⊥SB . 选项B 正确,由于AB ∥CD ,而CD ⊂平面SCD ,AB ⊄平面SCD ,所以AB ∥平面SCD . 选项C 正确,设AC 与BD 的交点为O ,易知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就是∠ASO ,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就是∠CSO ,易知这两个角相等.选项D 错误,AB 与SC 所成的角等于∠SCD ,而DC 与SA 所成的角是∠SAB ,这两个角不相等. 答案 D4.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相等,则AB 1与侧面ACC 1A 1所成角的正弦等于 ( ).A.64B.104C.22D.32解析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三棱柱的棱长为2,O (0,0,0),B (3,0,0),A (0,-1,0),B 1(3,0,2),则AB 1→=(3,1,2),则BO →=(-3,0,0)为侧面ACC 1A 1的法向量,由sin θ=|AB 1→·BO →||AB1→||BO →|=64.答案 A5.(2022·新课标全国Ⅱ卷)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A =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则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110 B.25 C.3010D.22解析 法一 由于∠BCA =90°,三棱柱为直三棱柱,且BC =CA =CC 1,可将三棱柱补成正方体.建立如图(1)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可得A (0,0,0),B (2,2,0),M (1,1,2),N (0,1,2),∴BM→=(1,1,2)-(2,2,0)=(-1,-1,2),AN →=(0,1,2).∴cos 〈BM →,AN →〉=BM →·AN →|BM →||AN →|=-1+4(-1)2+(-1)2+22×02+12+22=36×5=3010. 法二 如图(2),取BC 的中点D ,连接MN ,ND ,AD ,由于MN 綉12B 1C 1綉BD ,因此有ND 綉BM ,则ND 与NA 所成角即为异面直线BM 与AN 所成角.设BC =2,则BM =ND =6,AN =5,AD =5,因此cos ∠AND =ND 2+NA 2-AD 22ND ·NA =3010.答案 C6.如图,点P 是单位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异于A 的一个顶点,则AP →·AB→的值为( ).A .0B .1C .0或1D .任意实数 解析 AP→可为下列7个向量:AB →,AC →,AD →,AA 1→,AB 1→,AC 1→,AD 1→. 其中一个与AB →重合,AP →·AB →=|AB →|2=1; AD →,AD 1→,AA 1→与AB →垂直, 这时AP →·AB→=0; AC →,AB 1→与AB →的夹角为45°, 这时AP →·AB→=2×1×cos π4=1, 最终AC 1→·AB →=3×1×cos ∠BAC 1=3×13=1,故选C. 答案 C7.(2021·浙江卷)如图,已知△ABC ,D 是AB 的中点,沿直线CD 将△ACD 翻折成△A ′CD ,。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3课时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 教案(人教A版选修2-1)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3课时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 教案(人教A版选修2-1)

第3课时空间向量与空间角●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2)能够利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求法问题.(3)体会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2.过程与方法经历规律方法的形成推导过程、解题的思维过程,体验向量的指导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逐步认识向量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向量法求解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难点: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按照传统方法解立体几何题,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能力以及作图能力,学生往往由于这些能力的不足造成解题困难.用向量法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实现了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对空间图形的研究从“定性推理”转化为“定量计算”,即将复杂的几何论证转化为代数运算,从而避免了几何作图,减少了逻辑推理,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容易接受.本节课宜采取的教学方法:(1)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2)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3)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法方面,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合作交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各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分析空间角大小与向量夹角的关系,并进一步得出用向量求空间角的方法.⇒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通过例3及其变式训练,解决利用向量求二面角问题.⇒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课标解读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重点)2.会用向量法求线线、线面、面面夹角.(重点、难点)3.正确区分向量夹角与所求线线角、面面角的关系.(易错点)空间角的向量求法【问题导思】1.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多少?【提示】(0,π2].2.直线与平面的夹角是怎样定义的?夹角的范围是多少?【提示】 平面外一条斜线与它在该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叫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其取值范围为[0,π2].3.怎样作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其平面角的取值范围是多少?【提示】 在二面角α-l -β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 ⊥l ,OB ⊥l ,则∠AOB 就是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它的取值范围是[0,π].角的分类向量求法范围 两异面直线l 1与l 2所成的角θ设l 1与l 2的方向向量为a ,b ,则cos θ=|cos a ,b|=|a·b ||a ||b |(0,π2]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设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sin θ=|cos a ,n|=|a·n ||a ||n |[0,π2]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θ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为n 1,n 2,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0,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图3-2-17如图3-2-17,在三棱锥V -ABC 中,顶点C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处,顶点A ,B ,V 分别在x 轴、y 轴、z 轴上,D 是线段AB 的中点,且AC =BC =2,∠VDC =θ.当θ=π3时,求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自主解答】 由于AC =BC =2,D 是AB 的中点, 所以C (0,0,0),A (2,0,0),B (0,2,0),D (1,1,0)当θ=π3时,在Rt △VCD 中,CD =2,∴V (0,0,6),∴AC →=(-2,0,0),VD →=(1,1,-6), ∴cos 〈AC →,VD →〉=AC →·VD →|AC →||VD →|=-22×22=-24.∴异面直线AC 与V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时,需要通过作平行线将异面直线的夹角转化为平面角,再解三角形来求解,过程相当复杂;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的夹角,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和论证过程只需对相应向量运算即可.2.由于两异面直线夹角θ的范围是(0,π2],而两向量夹角α的范围是[0,π],故应有cosθ=|cos α|,求解时要特别注意.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DA =DC =4,DD 1=3,求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 1(4,0,3),B (4,4,0),B 1(4,4,3),C (0,4,0),得A 1B →=(0,4,-3),B 1C →=(-4,0,-3).设A 1B →与B 1C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 1B →·B 1C →|A 1B →||B 1C →|=925,故A 1B →与B 1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925,即异面直线A 1B 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25.求线面角图3-2-18(2013·泰安高二检测)如图3-2-18所示,三棱锥P -ABC 中,P A ⊥平面ABC ,AB ⊥AC ,P A =AC =12AB ,N 为AB 上一点,AB =4AN ,M ,S 分别为PB ,BC 的中点.(1)证明:CM ⊥SN ;(2)求SN 与平面CMN 所成角的大小. 【思路探究】 (1)怎样建立坐标系?(2)向量CM →与SN →满足什么关系时有CM ⊥SN 成立? (3)SN →的坐标是多少?平面CMN 的一个法向量怎么求?SN →与平面CMN 的法向量的夹角就是SN 与平面CMN 所成的角吗?【自主解答】 设P A =1,以A 为原点,射线AB ,AC ,AP 分别为x ,y ,z 轴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P (0,0,1),C (0,1,0),B (2,0,0),又AN =14AB ,M 、S 分别为PB 、BC 的中点,∴N (12,0,0),M (1,0,12),S (1,12,0),(1)CM →=(1,-1,12),SN →=(-12,-12,0),∴CM →·SN →=(1,-1,12)·(-12,-12,0)=0,因此CM ⊥SN .(2)NC →=(-12,1,0),设a =(x ,y ,z )为平面CMN 的一个法向量,∴CM →·a =0,NC →·a =0.则⎩⎨⎧x -y +12z =0,-12x +y =0.∴⎩⎪⎨⎪⎧x =2y ,z =-2y . 取y =1,则得a =(2,1,-2). 因为cos a ,SN →=-1-123×22=-22.∴〈a ,SN →〉=34π.所以SN 与平面CMN 所成角为34π-π2=π4.1.本题中直线的方向向量SN →与平面的法向量a 的夹角并不是所求线面角θ,它们的关系是sin θ=|cos 〈SN →,a 〉|.2.若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利用法向量计算θ的步骤如下:如图3-2-19,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C 1C 的中点,求BE 与平面B 1B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图3-2-19【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B (2,2,0),B 1(2,2,2),E (0,2,1),BD →=(-2,-2,0),BB 1→=(0,0,2),BE →=(-2,0,1).AC →=(-2,2,0)即平面B 1BDD 1的一个法向量,设n =(-1,1,0). cos 〈n ,BE →〉=n ·BE →|n ||BE →|=105.设BE 与平面B 1BD 所成角为θ,cos θ=sin 〈n ,BE →〉=155,即BE 与平面B 1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55.求二面角图3-2-20如图3-2-20,若正方形ACDE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C垂直,M是CE和AD 的交点,AC⊥BC,且AC=BC,求二面角A-EB-C的大小.【思路探究】(1)根据已知条件,你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吗?A、B、C、E、M的坐标分别为多少?(2)怎样用法向量法求二面角A-EB-C的大小?【自主解答】∵四边形ACDE是正方形,∴EA⊥AC.又∵平面ACDE⊥平面ABC,∴EA⊥平面ABC.以点A为坐标原点,以过A点平行于BC的直线为x轴,分别以直线AC,AE为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设EA=AC=BC=2,则A(0,0,0),B(2,2,0),C(0,2,0),E(0,0,2).∵M是正方形ACDE的对角线的交点,∴M(0,1,1).设平面EAB的法向量为n=(x,y,z),则n⊥AE→且n⊥AB→,从而有n·AE→=0且n·AB→=0.又∵AE →=(0,0,2),AB →=(2,2,0),∴⎩⎪⎨⎪⎧ (x ,y ,z )·(0,0,2)=0,(x ,y ,z )·(2,2,0)=0,即⎩⎪⎨⎪⎧z =0,x +y =0.取y =-1,则x =1,则n =(1,-1,0). 又∵AM →为平面EBC 的一个法向量, 且AM →=(0,1,1),∴cos 〈n ,AM →〉=n ·AM →|n ||AM →|=-12.设二面角A -EB -C 的平面角为θ,则cos θ=12,即θ=60°.故二面角A -EB -C 为60°.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可以避免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一难点,转化为计算两半平面法向量的夹角问题,具体求解步骤如下:(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 (3)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4)判断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5)确定二面角的大小.图3-2-21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条棱长均为a ,D 是侧棱CC 1的中点,求平面AB 1D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解】 以B 为原点,过点B 与BC 垂直的直线为x 轴,B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BB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0,0),C (0,a,0),B 1(0,0,a ),C 1(0,a ,a ),A (-32a ,a 2,0),A 1(-32a ,a2,a ),D (0,a ,a2).故AB 1→=(32a ,-a 2,a ),B 1D →=(0,a ,-a 2).设平面AB 1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B 1→=0,n ·B 1D →=0, 即⎩⎨⎧32ax -a 2y +az =0,ay -a2z =0.得x =-3y ,z =2y .取y =1,则n =(-3,1,2). ∵平面ABC 的法向量是AA 1→=(0,0,a ), ∴二面角θ的余弦值为 cos θ=AA 1→·n |AA 1→||n |=22.∴θ=π4.∴平面AB 1D 与平面ABC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为π4.对所求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不理解致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错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则D (0,0,0),A 1(1,0,1),C 1(0,1,1).由题意知DA 1→是平面ABD 1的一个法向量,DA 1→=(1,0,1), DC 1→是平面BCD 1的一个法向量,DC 1→=(0,1,1), 所以cos 〈DA 1→,DC 1→〉=DC 1→·DA 1→|DC 1→|·|DA 1→|=12.所以〈DA 1→,DC 1→〉=60°.即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为60°.【错因分析】 用法向量的夹角判断二面角的大小时出现错误,根据法向量的方向可知,二面角为钝角,而不是锐角.【防范措施】 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时,要注意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在求出两向量的夹角后,一定要观察图形或判断法向量的方向来确定所求二面角与其相等还是互补.【正解】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A 1(1,0,1),C 1(0,1,1).由题意知DA 1→=(1,0,1)是平面ABD 1的一个法向量, DC 1→=(0,1,1)是平面BCD 1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DA 1→,DC 1→〉=DC 1→·DA 1→|DC 1→|·|DA 1→|=12,所以〈DA 1→,DC 1→〉=60°.所以二面角A -BD 1-C 的大小为120°.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的基本思路是把空间角转化为两个向量夹角的关系,解决方法一般有两种,即坐标法和基向量法,当题目中有明显的线面垂直关系时,尽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坐标法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要理清所求角与向量夹角之间的关系,以防求错结果.1.若异面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与l 2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150°,则l 1与l 2所成的角为( ) A .30° B .150° C .30°或150° D .以上均不对【解析】 l 1与l 2所成的角与其方向向量的夹角相等或互补,且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为(0,π2].应选A.【答案】 A2.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与平面α的方向向量、法向量,若cos 〈m ,n 〉=-3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 )A .30°B .60°C .150°D .120°【解析】 设l 与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m ,n 〉|=32, ∴θ=60°,应选B. 【答案】 B3.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u =(1,0,-1),平面β的法向量v =(0,-1,1),则平面α与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cos 〈u ,v 〉=-12·2=-12,∴〈u ,v 〉=23π,而所成的二面角可锐可钝,故也可以是π3.【答案】 π3或23π图3-2-224.如图3-2-22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C =BC =1,CC 1=2,求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以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0,1,0),C 1(0,0,2),A 1(1,0,2).则A 1B →=(-1,1,-2),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n =(1,0,0). 设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为θ,A 1B →与n 的夹角为φ, 则cos φ=A 1B →·n |A 1B →||n |=-66,∴sin θ=|cos φ|=66.∴直线A 1B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6.一、选择题1.(2013·济南高二检测)已知A (0,1,1),B (2,-1,0),C (3,5,7),D (1,2,4),则直线AB 与直线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52266 B .-52266 C.52222 D .-52222【解析】 AB →=(2,-2,-1),CD →=(-2,-3,-3), ∴cos 〈AB →,CD →〉=AB →·CD →|AB →||CD →|=53×22=52266,∴直线AB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2266.【答案】 A2.已知A ∈α,P ∉α,P A →=(-32,12,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0,-12,-2),则直线P 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150°【解析】 设直线P 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P A →,n 〉|=|0×(-32)-12×12-2×2|(-32)2+(12)2+(2)2·(-12)2+(-2)2=32.∴θ=60°. 【答案】 C3.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P A ⊥平面ABCD ,若P A =AB ,则平面P AB 与平面PCD 的夹角为( )A .30°B .45°C .60°D .90°【解】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 A =AB =1.则A (0,0,0),D (0,1,0),P (0,0,1).于是AD→=(0,1,0).取PD中点为E,则E(0,12,1 2),∴AE→=(0,12,1 2),易知AD→是平面P AB的法向量,AE→是平面PCD的法向量,∴cos AD→,AE→=22,∴平面P AB与平面PCD的夹角为45°.【答案】 B4.(2013·西安高二检测)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那么这两个二面角()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 D.无法确定【解析】举例说明,如图所示两个二面角的半平面分别垂直,则半平面γ绕轴l旋转时,总有γ⊥β,故两个二面角大小无法确定关系.【答案】 D5.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2,E是侧棱BB1的中点,则直线AE与平面A1ED1所成角的大小为()A.60°B.90°C.45°D.以上都不对【解析】以点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意知,A 1(1,0,2),E (1,1,1),D 1(0,0,2),A (1,0,0),所以A 1E →=(0,1,-1),D 1E →=(1,1,-1),EA →=(0,-1,-1).设平面A 1ED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 1E →=0,n ·D 1E →=0⇒⎩⎪⎨⎪⎧y -z =0,x +y -z =0.令z =1,得y =1,x =0,所以n =(0,1,1), cos 〈n ,EA →〉=n ·EA →|n ||EA →|=-22·2=-1.所以〈n ,EA →〉=180°.所以直线AE 与平面A 1ED 1所成的角为90°. 【答案】 B 二、填空题6.(2013·荆州高二检测)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为A 1B 1、BB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解析】 依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A (1,0,0),M (1,12,1),C (0,1,0),N (1,1,12), ∴AM →=(0,12,1),CN →=(1,0,12),∴cos 〈AM →,CN →〉=1252·52=25,故异面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5.【答案】 25图3-2-237.如图3-2-23,在三棱锥O -ABC 中,OA =OB =OC =1,∠AOB =90°,OC ⊥平面AOB ,D 为AB 的中点,则OD 与平面OBC 的夹角为________.【解析】 ∵OA ⊥平面OBC , ∴OA →是平面OBC 的一个法向量. 而D 为AB 的中点,OA =OB , ∴∠AOD =〈OD →,OA →〉=45°.∴OD 与平面OBC 所成的角θ=90°-45°=45°. 【答案】 45°8.在空间中,已知平面α过(3,0,0)和(0,4,0)及z 轴上一点(0,0,a )(a >0),如果平面α与平面xOy 的夹角为45°,则a =________.【解析】 平面xOy 的法向量为n =(0,0,1),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x ,y ,z ),则⎩⎪⎨⎪⎧-3x +4y =0,-3x +az =0, 即3x =4y =az ,取z =1,则u =(a 3,a4,1).而cos 〈n ,u 〉=1a 29+a 216+1=22, 又∵a >0,∴a =125.【答案】125三、解答题图3-2-249.如图3-2-24所示,在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CA =CB =CD =BD =2,AB =AD = 2.(1)求证AO ⊥平面BCD ;(2)求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1)证明 连结OC ,由题意知BO =DO ,AB =AD ,∴AO ⊥BD . 又BO =DO ,BC =CD ,∴CO ⊥BD .在△AOC 中,由已知可得AO =1,CO =3, 又AC =2,∴AO 2+CO 2=AC 2, ∴∠AOC =90°,即AO ⊥OC . ∵BD ∩OC =O ,∴AO ⊥平面BCD . (2)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 (1,0,0),D (-1,0,0),C (0,3,0),A (0,0,1), E (12,32,0), ∴BA →=(-1,0,1),CD →=(-1,-3,0), ∴cos 〈BA →,CD →〉=BA →·CD →|BA →|·|CD →|=24.∴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 10.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底面ABCD ,点E 在棱PB 上.(1)求证:平面AEC ⊥平面PDB ;(2)当PD =2AB 且E 为PB 的中点时,求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解】 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AB =a ,PD =h ,则 A (a,0,0),B (a ,a,0),C (0,a,0),D (0,0,0),P (0,0,h ), (1)∵AC →=(-a ,a,0),DP →=(0,0,h ),DB →=(a ,a,0), ∴AC →·DP →=0,AC →·DB →=0,∴AC ⊥DP ,AC ⊥DB ,又DP ∩DB =D ,∴AC ⊥平面PDB , 又AC ⊂平面AEC ,∴平面AEC ⊥平面PDB .(2)当PD =2AB 且E 为PB 的中点时,P (0,0,2a ),E (12a ,12a ,22a ),设AC ∩BD =O ,O (a 2,a2,0)连结OE ,由(1)知AC ⊥平面PDB 于O ,∴∠AEO 为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EA →=(12a ,-12a ,-22a ),EO →=(0,0,-22a ),∴cos ∠AEO =EA →·EO →|EA →|·|EO →|=22,∴∠AEO =45°,即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图3-2-2511.如图3-2-25,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BC ,CC 1上的点,CF =AB =2CE ,AB ∶AD ∶AA 1=1∶2∶4.(1)求异面直线EF 与A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证明:AF ⊥平面A 1ED ; (3)求二面角A 1-ED -F 的正弦值.【解】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A 为坐标原点,设AB =1,依题意得D (0,2,0),F (1,2,1,)A 1(0,0,4),E (1,32,0).(1)易得EF →=(0,12,1),A 1D →=(0,2,-4).于是cos 〈EF →,A 1D →〉=EF →·A 1D →|EF →||A 1D →|=-35.所以异面直线EF 与A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5.(2)已知AF →=(1,2,1),EA 1→=(-1,-32,4),ED →=(-1,12,0).于是AF →·EA 1→=0,AF →·ED →=0,因此,AF ⊥EA 1,AF ⊥ED ,又EA 1∩ED =E . 所以AF ⊥平面A 1ED .(3)设平面EFD 的法向量u =(x ,y ,z ),则⎩⎪⎨⎪⎧ u ·EF →=0u ·ED →=0,即⎩⎨⎧ 12y +z =0-x +12y =0.不妨令x =1,可得u =(1,2,-1).由(2)可知,AF →为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于是cos 〈u ,AF →〉=u ·AF →|u ||AF →|=23, 从而sin 〈u ,AF →〉=53. 所以二面角A 1-ED -F 的正弦值为53.三棱锥P -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BC =8,PO =4,AO =3,OD =2.(1)求证AP ⊥BC . (2)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二面角A -MC -B 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自主解答】 (1)由AB =AC ,D 是BC 的中点得AD ⊥BC ,因为PO ⊥平面ABC , 又BC ⊂平面ABC ,所以PO ⊥BC ,又PO ∩AD =O ,所以BC ⊥平面P AO ,又AP ⊂平面P AO ,所以BC ⊥AP .(2)存在.以O 为坐标原点,以OD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y 轴、z 轴,以过O 点且垂直于面POD 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A (0,-3,0),B (4,2,0),C (-4,2,0),P (0,0,4),所以AP →=(0,3,4),BP →=(-4,-2,4),设PM →=λP A →(λ≠1),则PM →=λ(0,-3,-4),所以BM →=BP →+PM →=BP →+λP A →=(-4,-2,4)+λ(0,-3,-4)=(-4,-2-3λ,4-4λ),AC →=(-4,5,0),BC →=(-8,0,0),设平面BM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则⎩⎪⎨⎪⎧BM →·n 1=0,BC →·n 1=0, 即⎩⎪⎨⎪⎧ -4x 1-(2+3λ)y 1+(4-4λ)z 1=0,-8x 1=0, 令y 1=4-4λ,得⎩⎪⎨⎪⎧ x 1=0,z 1=2+3λ,可取n 1=(0,4-4λ,2+3λ),由题意知平面AMC 与平面APC 是一个平面,∴设平面AP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2,y 2,z 2)则⎩⎪⎨⎪⎧AP →·n 1=0AC →·n 2=0即⎩⎪⎨⎪⎧ 3y 2+4z 2=0-4x 2+5y 2=0. 所以⎩⎨⎧ x 2=54y 2,z 2=-34y 2,可取n 2=(5,4,-3),由题意得n 1·n 2=0,即4(4-4λ)-3(2+3λ)=0,解得λ=25,故AM =3. 综上所述,存在点M 符合题意,AM =3.。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距离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距离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距离问题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一般)传统方法:利用定义先作出过这个点到平面的垂线段, 再计算这个垂线段的长度; 2.还可以用等积法求距离; 3.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在PAO Rt ∆中,θθsin ||||sin AP d AP =⇒=又|||||sin n AP n AP =θ||n d =∴(其中AP 为斜向量,n 为法向量)二、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n d =(其中AP 为斜向量,n 为法向量)三、平面到平面的距离也是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n d =AP 为斜向量,n 为法向量)四、异面直线的距离如图,异面直线也是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n d =(其中AP 为两条异面直线上各取一点组成的向量,n 是与b a ,都垂直的向量) 例1.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长为1,E 为11D C 的中点,求下列问题: (1) 求1B 到面BE A 1的距离;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D -,则•αOP),1,1,0(),0,21,1(11-=-=∴B A E A ,设),,(z y x n =为面BE A 1的法向量则⎪⎩⎪⎨⎧=-=+-⇒⎪⎩⎪⎨⎧=⋅=⋅0210011z y y x B A n E A n 取1=x ,得2,2==z y ,)2,2,1(=∴n选点1B 到面BE A 1的斜向量为)0,1,0(11=B A 得点1B 到面BE A 1的距离为32||11==n d (2)求C D 1到面BE A 1的距离;)2,2,1()1(:1=n BE A 的法向量知平面由解)0,0,1(11=A D 斜向量 311111==∴nn A D d BE A D 的距离为到面点 (3) 求面DB A 1与面11CB D 的距离;)1,1,1(:11-==AC n BD A 的法向量为由图知平面解)0,0,1(11=A D 又斜向量 311111==∴nn A D d BD A D 的距离为到面点 33111的距离为与即面CB D BD A (4) 求异面直线B D 1与E A 1的距离.xyz D -系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解:)1,1,1(),0,21,1(11-=-=∴B D E Axxxx111(0,0,1),(1,1,0),(1,0,1),(0,,1)2D B AE 则B D E A z y x n 11,),,(是与设=都垂直的向量,则⎩⎨⎧==⇒⎪⎩⎪⎨⎧=⋅=⋅x z x y B D n E A n 320011,取1=x ,得一个法向量为)3,2,1(=n 选11BD E A 与的两点向量)0,0,1(11=A D得11BD E A 与的距离为1414||11==n n A D d 练习1:1.如图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1==BC AC ,∠ACB 面BC A 1的距离.2.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求平面11C DA 和平面C AB 1间的距离3.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求直线1DA 和AC 间的距离。

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法向量

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法向量
法向量与平面向量共线,即它们平行或重合。
平面向量可以由其所在平面的法向量和任意一个非零 常数倍数表示。
法向量与空间向量的关系
法向量是空间向量的特殊情况 ,当空间向量垂直于某平面或 空间时,该空间向量即为该平 面或空间的法向量。
法向量与空间向量共面,即它 们在同一平面内。
空间向量可以由其所在平面或 空间的法向量和任意一个非零 常数倍数表示。
80%
几何意义
法向量在几何上表示平面的方向 ,可以用于描述平面内的直线和 平面间的角度关系等。
02
法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平面与平面
法向量的计算
计算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可以通 过计算两个平面的点积,然后除 以两向量模的乘积得到。
平面间的角度
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角度就 是这两个平面间的夹角。
直线与平面
直线方向向量的定义
直线方向向量可以通过两点间的向量差得到,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向量差 都是这个方向向量。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如果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那么直线要么在平面上,要么与平 面平行;如果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那么直线要么在平面上, 要么与平面相交。
点与平面
点到平面的距离
投影法
总结词
投影法是一种通过将一个向量投影到另一个 向量上,然后取反方向来计算法向量的方法 。
详细描述
投影法是通过将一个向量投影到平面上,然 后取反方向来计算平面的法向量的方法。具 体地,设一个向量$mathbf{a} = (a_1, a_2, a_3)$,将其投影到平面上,得到投影向量
$mathbf{p}$,然后取反方向得到法向量 $mathbf{n}$。具体地,$mathbf{n} = -
法向量与向量积的关系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

3.2.1 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1.用向量表示直线的位置条件直线l上一点A表示直线l方向的向量a(即直线l的□01方向向量)形式在直线l上取AB→=a,那么对于直线l上任意一点P,一定存在实数t使得AP→=□02tAB→作用定位置点A和向量a可以确定直线的位置定点可以具体表示出l上的任意一点(1)通过平面α上的一个定点和两个向量来确定条件平面α内两条□03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a,b和交点O形式对于平面α上任意一点P,存在有序实数对(x,y),使得OP→=□04x a+y b(2)通过平面α上的一个定点和法向量来确定平面的法向量□05直线l⊥α,直线l的方向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确定平面位置过点A,以向量a为法向量的平面是完全确定的3.空间中平行、垂直关系的向量表示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v,则线线平行l∥m⇔□06a∥b⇔□07a=k b(k∈R)线面平行l∥α⇔□08a⊥u⇔□09a·u=0面面平行α∥β⇔□10u∥v⇔□11u=k v(k∈R)线线垂直 l ⊥m ⇔□12a ⊥b ⇔□13a ·b =0 线面垂直 l ⊥α⇔□14a ∥u ⇔□15a =λu (λ∈R ) 面面垂直 α⊥β⇔□16u ⊥v ⇔□17u ·v =0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线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A ,B 表示的向量AB →都可作为该直线的方向向量.( ) (2)若向量n 1,n 2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以这两个向量为方向向量的两条不重合直线一定平行.( )(3)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 (4)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的方向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 答案 (1)√ (2)√ (3)√ (4)√ 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若点A (-1,0,1),B (1,4,7)在直线l 上,则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的坐标可以是________.(2)已知a =(2,-4,-3),b =(1,-2,-4)是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如果n =(1,m ,n )是α的一个法向量,那么m =________,n =________.(3)(教材改编P 104T 2)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1,3,-2),平面β的法向量为(-2,-6,k ),若α∥β,则k =________.(4)已知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是v 1=(1,2,-2),v 2=(-3,-6,6),则直线l 1,l 2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 (1)(2,4,6) (2)120 (3)4 (4)平行探究1 点的位置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例1 (1)若点A ⎝ ⎛⎭⎪⎫-12,0,12,B ⎝ ⎛⎭⎪⎫12,2,72在直线l 上,则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A.⎝ ⎛⎭⎪⎫13,23,1B.⎝ ⎛⎭⎪⎫13,1,23C.⎝ ⎛⎭⎪⎫23,13,1D.⎝ ⎛⎭⎪⎫1,23,13(2)已知O 为坐标原点,四面体OABC 的顶点A (0,3,5),B (2,2,0),C (0,5,0),直线BD ∥CA ,并且与坐标平面xOz 相交于点D ,求点D 的坐标.[解析] (1)AB →=⎝ ⎛⎭⎪⎫12,2,72-⎝ ⎛⎭⎪⎫-12,0,12=(1,2,3),⎝ ⎛⎭⎪⎫13,23,1=13(1,2,3)=13AB →,又因为与AB →共线的非零向量都可以作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故选A.(2)由题意可设点D 的坐标为(x,0,z ), 则BD →=(x -2,-2,z ),CA →=(0,-2,5).∵BD ∥CA ,∴⎩⎪⎨⎪⎧x -2=0,z =5,∴⎩⎪⎨⎪⎧x =2,z =5,∴点D 的坐标为(2,0,5). [答案] (1)A (2)见解析 拓展提升求点的坐标:可设出对应点的坐标,再利用点与向量的关系,写出对应向量的坐标,利用两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解题.【跟踪训练1】 已知点A (2,4,0),B (1,3,3),在直线AB 上有一点Q ,使得AQ →=-2QB →,求点Q 的坐标.解 由题设AQ →=-2QB →,设Q (x ,y ,z ),则(x -2,y -4,z )=-2(1-x,3-y,3-z ),∴⎩⎪⎨⎪⎧x -2=-2(1-x ),y -4=-2(3-y ),z =-2(3-z ),解得⎩⎪⎨⎪⎧x =0,y =2,∴Q (0,2,6).z =6,探究2 求平面的法向量例2 如图,ABCD 是直角梯形,∠ABC =90°,SA ⊥平面ABCD ,SA =AB =BC =1,AD =12,求平面SCD 与平面SBA 的法向量.[解]∵AD ,AB ,AS 是三条两两垂直的线段,∴以A 为原点,分别以AD →,AB →,AS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则A (0,0,0),D ⎝ ⎛⎭⎪⎫12,0,0,C (1,1,0),S (0,0,1),AD →=⎝ ⎛⎭⎪⎫12,0,0是平面SAB 的法向量,设平面SCD 的法向量n =(1,λ,u ),则n ·DC →=(1,λ,u )·⎝ ⎛⎭⎪⎫12,1,0=12+λ=0,∴λ=-12.n ·DS →=(1,λ,u )·⎝ ⎛⎭⎪⎫-12,0,1=-12+u =0,∴u =12,∴n =⎝⎛⎭⎪⎫1,-12,12. 综上,平面SCD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n =⎝⎛⎭⎪⎫1,-12,12,平面SBA 的一个法向量为AD →=⎝ ⎛⎭⎪⎫12,0,0.拓展提升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u =(a 1,b 1,c 1),平面α的法向量v =(a 2,b 2,c 2),则l ⊥α⇔u ∥v ⇔u =k v ⇔a 1=ka 2,b 1=kb 2,c 1=kc 2,其中k ∈R ,平面的法向量的求解方法:①设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②找出(或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a =(a 1,b 1,c 1),b =(a 2,b 2,c 2).③依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 ,y ,z 的方程组⎩⎪⎨⎪⎧n ·a =0,n ·b =0.④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由于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多个,故可在方程组的解中取一个最简单的作为平面的法向量.【跟踪训练2】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证:DB 1→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证明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分别以DA →,DC →,DD 1→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B 1→=(1,1,1),AC →=(-1,1,0),AD 1→=(-1,0,1).于是有DB 1→·AC →DB 1→⊥AC →,即DB 1⊥AC . 同理,DB 1⊥AD 1,又AC ∩AD 1=A ,所以DB 1⊥平面ACD 1,从而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 探究3 利用方向向量、法向量判断线、面 关系例3 (1)设a ,b 分别是不重合的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根据下列条件判断l 1与l 2的位置关系:①a =(2,3,-1),b =(-6,-9,3); ②a =(5,0,2),b =(0,4,0); ③a =(-2,1,4),b =(6,3,3).(2)设u ,v 分别是不同的平面α,β的法向量,根据下列条件判断α,β的位置关系: ①u =(1,-1,2),v =⎝ ⎛⎭⎪⎫3,2,-12;②u =(0,3,0),v =(0,-5,0); ③u =(2,-3,4),v =(4,-2,1).(3)设u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l ⊄α),根据下列条件判断α和l 的位置关系:①u =(2,2,-1),a =(-3,4,2); ②u =(0,2,-3),a =(0,-8,12); ③u =(4,1,5),a =(2,-1,0).[解] (1)①因为a =(2,3,-1),b =(-6,-9,3),所以a =-13b ,所以a ∥b ,所以l 1∥l 2.②因为a =(5,0,2),b =(0,4,0),所以a ·b =0, 所以a ⊥b ,所以l 1⊥l 2.③因为a =(-2,1,4),b =(6,3,3),所以a 与b 不共线,也不垂直,所以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异面.(2)①因为u =(1,-1,2),v =⎝⎛⎭⎪⎫3,2,-12,所以u ·v =3-2-1=0,所以u ⊥v ,所以α⊥β.②因为u =(0,3,0),v =(0,-5,0),所以u =-35v ,所以u ∥v ,所以α∥β.③因为u =(2,-3,4),v =(4,-2,1).所以u 与v 既不共线,也不垂直,所以α,β相交.(3)①因为u =(2,2,-1),a =(-3,4,2),所以u ·a =-6+8-2=0, 所以u ⊥a ,所以直线l 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l ∥α.②因为u =(0,2,-3),a =(0,-8,12),所以u =-14a ,所以u ∥a ,所以l ⊥α.③因为u =(4,1,5),a =(2,-1,0),所以u 和a 不共线也不垂直,所以l 与α斜交. 拓展提升利用向量判断线、面关系的方法(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垂直)时,两直线平行(垂直);否则两直线相交或异面. (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时,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时,直线在平面内或线面平行;否则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共线(垂直)时,两平面平行(垂直);否则两平面相交但不垂直.【跟踪训练3】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相应的线、面位置关系: (1)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1,-3,-1),b =(8,2,2); (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u =(1,3,0),v =(-3,-9,0);(3)直线l 的方向向量,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是a =(1,-4,-3),u =(2,0,3); (4)直线l 的方向向量,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是a =(3,2,1),u =(-1,2,-1). 解 (1)因为a =(1,-3,-1),b =(8,2,2),所以a ·b =8-6-2=0,所以a ⊥b ,所以l 1⊥l 2.(2)因为u =(1,3,0),v =(-3,-9,0),所以v =-3u ,所以v ∥u ,所以α∥β. (3)因为a =(1,-4,-3),u =(2,0,3),所以a ≠k u (k ∈R )且a ·u ≠0,所以a 与u 既不共线也不垂直,即l 与α相交但不垂直.(4)因为a =(3,2,1),u =(-1,2,-1),所以a ·u =-3+4-1=0,所以a ⊥u ,所以l ⊂α或l ∥α.1.空间中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个.2.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对于AP →=tAB →,当t =12时,我们就得到线段中点的向量表达式.设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OM →=12(OA →+OB →),这就是线段AB 中点的向量表达式.,求出向量的横、纵、竖坐标是具有某种关系的,而不是具体的值,可设定某个坐标为常数,再表示其他坐标.(1)设n 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v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则v ⊥n 且l 上至少有一点A ∉α,则l ∥α.(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也可以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3)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可知,如果一个向量和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是共面向量,那么这个向量与这两个不共线向量确定的平面必定平行,因此要证明平面外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只要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能够用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线性表示即可.(1)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与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2)利用平面的法向量,证明面面平行,即如果a ⊥平面α,b ⊥平面β,且a ∥b ,那么α∥β.1.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a =⎝ ⎛⎭⎪⎫12,-1,3,b =(-1,2,-6),则( ) A .a ∥β B .α与β相交但不垂直 C .α⊥β D .α∥β或α与β重合 答案 D解析 ∵b =-2a ,∴b ∥a ,∴α∥β或α与β重合.2.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A 1=2,E ,F 分别是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CC 1B 1的中心,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直线EF 的方向向量可以是( )A.⎝ ⎛⎭⎪⎫1,0,22B .(1,0,2) C .(-1,0,2) D .(2,0,-2) 答案 D解析 由已知得E (1,1,2),F ⎝ ⎛⎭⎪⎫2,1,22,所以|EF →|=⎝⎛⎭⎪⎫2,1,22-(1,1,2)=⎝⎛⎭⎪⎫1,0,-22,结合选项可知,直线EF 的方向向量可以是(2,0,-2).3.已知A (1,0,0),B (0,1,0),C (0,0,1),则平面ABC 的一个单位法向量是( ) A.⎝⎛⎭⎪⎫33,33,-33 B.⎝ ⎛⎭⎪⎫33,-33,33 C.⎝ ⎛⎭⎪⎫-33,33,33 D.⎝ ⎛⎭⎪⎫-33,-33,-33 答案 D解析 由AB →=(-1,1,0),AC →=(-1,0,1),结合选项,验证知应选D.4.若直线l ∥α,且l 的方向向量为(2,m,1),平面α的法向量为⎝ ⎛⎭⎪⎫1,12,2,则m =________.答案 -8解析 因为直线l ∥α,所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的法向量垂直,所以(2,m,1)·⎝⎛⎭⎪⎫1,12,2=2+m 2+2=0,解得m =-8.5.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是DD 1的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求证:OB →1是平面PAC 的法向量.证明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右图所示,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A (2,0,0),P (0,0,1),C (0,2,0),B 1(2,2,2),O (1,1,0),于是OB 1→=(1,1,2),AC →=(-2,2,0),AP →=(-2,0,1),∴OB 1→·AC →=-2+2=0,OB 1→·AP →=-2+2=0. ∴OB 1→⊥AC →,OB 1→⊥AP →,即OB 1⊥AC ,OB 1⊥AP . ∵AC ∩AP =A ,∴OB 1⊥平面PAC ,即OB 1→是平面PAC 的法向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解】 (1)证明:因为 M,N 分别为 BC,B1C1 的中点,所以 MN∥CC1. 又由已知得 AA1∥CC1,故 AA1∥MN. 因为△A1B1C1 是正三角形,所以 B1C1⊥A1N.又 B1C1⊥MN,故 B1C1⊥平面 A1AMN. 所以平面 A1AMN⊥平面 EB1C1F.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上一页返回导航Fra bibliotek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6
命题角度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2020·高考全国卷Ⅱ)如图,已知三棱柱 ABC-A1B1C1 的底面是正三角
形,侧面 BB1C1C 是矩形,M,N 分别为 BC,B1C1 的中点,P 为 AM 上一
点,过 B1C1 和 P 的平面交 AB 于 E,交 AC 于 F.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9
(2)由已知得 AM⊥BC.以 M 为坐标原点,M→A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M→B|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
标系 M-xyz,则 AB=2,AM= 3.
连接 NP,则四边形 AONP 为平行四边形,故 PM=233,
E2
3
3,31,0.由(1)知平面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7
(1)证明:AA1∥MN,且平面 A1AMN⊥平面 EB1C1F; (2)设 O 为△A1B1C1 的中心,若 AO∥平面 EB1C1F,且 AO=AB,求直线 B1E 与平面 A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1,则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3
【解析】 如图,在平面 ABC 内过点 B 作 BD⊥AB, 交 AC 于点 D,则∠CBD=30°. 因为 BB1⊥平面 ABC,故以 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 线 BD,BA,BB1 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
则 B(0,0,0),A(0,2,0),B1(0,0,1),C1(cos 30°,-sin 30°,1),

C1
23,-12,1.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4
所以A→B1=(0,-2,1),
B→C1=
23,-12,1.
所以 cos〈A→B1,B→C1〉=A→→B1·B→→C1 |AB1||BC1|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14
(2)以 O 为坐标原点,O→E的方向为 y 轴正方向,O→E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15
由题设可得 E(0,1,0),A(0,-1,0),C(- 23,12,0),
P(0,0, 2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12
命题角度 3 二面角 (2020·高考全国卷Ⅰ)如图,D 为圆锥的顶点,O 是圆锥底面的圆心,
AE 为底面直径,AE=AD.△ABC 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 为 DO 上一点,
PO=
6 6 DO.
(1)证明:PA⊥平面 PBC; (2)求二面角 B-PC-E 的余弦值.
A1AMN⊥平面
ABC.作
NQ⊥AM,垂足为
Q,则
NQ⊥平面 ABC.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10
设 Q(a,0,0),则 NQ=
4-2
3
3-a2,B1a,1,
4-2
3
3-a2,故
B→1E=2
3
3-a,-32,-
4-2
3
3-a2,|B→1E|=2
10 3.
又 n=(0,-1,0)是平面 A1AMN 的法向量,故
第二部分 专题篇
专题四 立体几何 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数学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1
01
研考点考向 破重点难点
02
练典型习题 提数学素养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2
考点一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典型例题]
命题角度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已知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120°,AB=2,BC=CC1
所以E→C=(- 23,-12,0),E→P=(0,-1, 22).
设 m=(x,y,z)是平面 PCE 的法向量,则mm··EE→→PC==00,即- -y2+3x-22z21=y=0,0,
可取 m=(- 33,1, 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13
【解】 (1)证明:设 DO=a,由题设可得 PO= 66a,AO= 33a,AB=a, PA=PB=PC= 22a. 因此 PA2+PB2=AB2,故 PA⊥PB. 又 PA2+PC2=AC2,从而 PA⊥PC. 又 PB∩PC=P,PB,PC⊂平面 PBC, 所以 PA⊥平面 PBC.

0× 23+(-2)×-12+1×1

0+(-2)2+12×
232+-122+12
510.
所以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510. 【答案】
10 5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5
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定义法:过空间中任一点,分别作两异面直线的平行线,则这两条相交 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等于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法求解的实质就是 将空间中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三角形的内角进行求解. (2)向量法:设异面直线 a,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b,则异面直线 a,b 所 成角的余弦值等于|cos〈a,b〉|.
sin
π2-〈n,B→1E〉=cos
〈n,B→1E〉=
→ n·B1E


|n|·|B1E|
1100.
所以直线
B1E
与平面
A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0 10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立体几何
11
向量法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设 θ 为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φ 为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v 与平面 α 的法向 量 n 之间的夹角,则有 φ=π2-θ(如图 1)或 φ=π2+θ(如图 2),所以有 sin θ =|cos φ|=|cos〈v,n〉|=||vv|·|nn||.特别地,φ=0 时,θ=π2,l⊥α;φ=π2时,θ =0,l⊂α 或 l∥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