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肝病

合集下载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表 1 两组肝硬化患者功能分级与糖代谢异常的比较(n。%)
般认 为符合下 面几项 即可诊 断 :①肝 脏病 发生在 糖尿病 之前
或 同时发生 ,血糖增高或糖耐量异 常 ,血糖 和糖耐 量的好 转 、 恶化与肝功能 的改变多呈一致性 ;②无 家族 2型 (或 1型 )糖
尿病史存在 ;③无其 他 已知因 素逆 向影 响葡 萄糖 代谢 ,如肥 胖 、营养不 良;④无垂体 、肾上腺 、甲状 腺疾病 ,排 除血 色病 和 胰腺外分泌功能失 调等 ;⑤有 明确 的肝损 害及肝 功能 障碍的 临床 表现 、生化检查或组织学变化 ,肝 炎病原 学检 查呈 阳性 ;
关 ,而男性为主要的患病人群 。近年来 国外 研究 表 明,糖 尿病发 生可能还与丙 型肝 炎病毒 感染 有关 。在 临床 表现 方 面以肝病为 主,糖尿病症状轻 ,17.3%的患者 有多饮 、多尿 的 症 状 ,并 发 症 以上 消 化道 出 血 、肝 性 脑 病 为 主 ,糖 尿 病 微 血 管 并发症仅 占 8.7% 。正是 由于肝病症状与糖代谢紊 乱症状相 混淆 ,因而不能引起 临床 医生 的重 视 ,使 得肝 源性 糖尿 病检 出 率 较 低 。
杨 霞 ,张如 意
[摘要 ] 目的 探讨肝 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53例 慢性 肝病 患者 的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 析。结果 肝硬化依据 Child—Pugh分 级 ,C级患 者肝 源性糖 尿病 的发 病率 最高 。肝 硬化并发 糖尿病患者餐 后 2小 时血糖 、谷丙转氨 酶高 于慢性乙肝及 慢性 丙肝组 (P<0.05),而 白蛋 白则较其 它两 组低 (P< 0.05)。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 的临床表 现以肝病为主 ,糖尿病的 临床症状不典 型 ,以餐后高血糖 为特征。

肝脏和血糖的关系

肝脏和血糖的关系

肝脏和血糖的关系
一、肝脏和血糖的关系二、肝源性糖尿病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三、肝源性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肝脏和血糖的关系1、肝脏和血糖的关系是什么?
肝脏能够自动调节血糖,肝脏里面有很多的肝细胞,这些细胞在人体内的能量过多时会将其吸收进来,避免能量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当人体内的能量缺乏时,肝细胞就会将之前吸收进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机体所需要的能量需求。

一个人能够坚持几天不吃饭,主要原因就是肝脏的这种存储和释放的功能。

只要肝脏的这种自动调节血糖功能正常,人体就不会出现血糖不稳定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糖尿病这样的血糖类疾病。

2、引起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2.1、肝脏广泛受损,由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的能力下降,导致血糖升高。

2.2、肝细胞受损,使肝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加重胰岛素抵抗,致使胰岛素降糖效力下降,血糖升高。

2.3、肝脏病变时,常继发高醛固酮血症,当失钾过多时,可抑制胰岛素分泌而影响糖代谢。

3、肝源性糖尿病的特点有哪些?
3.1、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男性居多,无糖尿病家族史;
3.2、大部分患者糖尿病发生在慢性肝病的数年后,约20%的病例可与肝病同时发生,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几率以肝硬化最高,慢性肝炎次之;。

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功、糖耐量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研究论文

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功、糖耐量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研究论文

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功、糖耐量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肝病患者与糖代谢正常的慢性肝病患者二者间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及肝源性糖尿病发病率与病原学分型、病程进展之间的关系。

方法将200例慢性肝病患者按糖代谢正常与肝源性糖尿病进行分组,比较二者间肝功能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g2h)、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的差异;将200例慢性肝病患者按病原学分型、病程进展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二者间fpg、pg2h、fins的差异。

结果 20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糖代谢正常者102例(65%),糖耐量受损者(igt)67例(33.5%),肝源性糖尿病者31例(15.5%),肝源性糖尿病组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肝功能指标、fpg、pg2h、f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组与丙肝组比较,fpg、pg2h、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比较,fpg、pg2h、f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慢性肝病患者中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肝功能损害较糖代谢正常者重;不同类型肝炎之间无差别;肝炎肝硬化患者比慢性肝炎患者更容易合并糖耐量异常,慢性肝病患者的应该注意血糖水平。

【关键词】肝源性糖尿病;肝功;糖耐量;空腹胰岛素水平肝源性糖尿病[1]由naunyn等学者在1906年首次提出,是指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为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肝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2]。

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未阐明,目前认为与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3-6]、肝功能障碍导致糖代谢异常、肝炎病毒直接间接作用、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将本院感染科收治的200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糖耐量、空腹胰岛素水平、肝功指标,比较分析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糖代谢正常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是否存在差异;不同病原学分型、病程进展的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源性糖尿病的患病率、糖耐量水平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际水平,使考核起到了鞭策和促进的作用.4.2得到了护士的赞同这样的考核方法,不脱离实际,平时做什么考什么,而且边做边改,记忆深刻,容易纠正。

4.3得到了病人的称赞考核过程中。

一些病人及家属反映,他们也从中明白了什么是标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错误的。

对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有了很大的理解。

同时,病人在以后的休养期问,表现出主动、自觉地配合和互相宣传护理工作要求,融洽了护患关系。

4.4提高了护理工作标准和基护质量通过这次考核,我们将各科护理指控标准进行了修正,从服务态度、全面业务技术、625入院宣教、健康指导、实际实用理论等方面严格标准,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从实际出发。

同时,针对目前绝大多数护士参加自考专科、本科的大好时机,进行爱岗敬业,提高素质教育,从抓好基护入手,提高护理质量,在近期的医德医风调查中,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3%,技术满意度为98%。

较前有了提高。

目前,我院开展整体护理模式,从满意度、基护到位率、护士学习笔记等方面为全院带了好头.在亲型护理模式下,一切护理工作均应“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管理、考核、发展均受到严竣挑战.护理人员只有自强、自立、适应新形势,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护理事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黄洪霞【摘要】目的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根据肝病及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了59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提出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结果通过护理后,患者能够合理控制饮食,掌握自我检测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发病次数,控制合并症,提高健康质量.【关键词】肝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625-02肝病与糖尿病均为全身性疾病。

在临床上,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较多见.肝病可导致糖代谢紊乱,使糖尿病加重;糖尿病使肝糖原合成减少,影响肝细胞的修复.两病存在时。

肝病多是“拖”出来的,晨起脸上3种情况,及时检查,或许能保命

肝病多是“拖”出来的,晨起脸上3种情况,及时检查,或许能保命

我叔叔担心自己患糖尿病,去买了尿糖试纸,结果显示阳性。

从此之后,他很刻意地控制饮食,注重锻炼,但是尿糖依然是阳性,吃了降糖药也不见好。

后来因为药量太大而昏迷送医,但是医生查他的血糖,低于正常值,吃了东西后做糖耐量试验,血糖也正常。

这是怎么回事?”糖尿病糖尿病与肾性尿糖不同,通常1型糖尿病患者多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现象,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降得快,2型糖尿病患者不一定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现象,但是血糖已经超标。

临床上诊断糖尿病的方式为:空腹血糖在3.9-6.1毫摩尔/升为正常,若超过7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或进行糖耐量实验,血糖应小于7.8毫摩尔/升,若超过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肾性糖尿尿糖显示阳性,但是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正常,这种属于“肾性糖尿”,而不是真正的糖尿病。

这种病可能也会出现口渴、多饮、饥饿、心慌等类似糖尿病的症状,但是并不是说有了这些症状就是糖尿病。

“肾性糖尿”多因为患者的肾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减退,从而会出现糖尿的现象,而且尿糖定量、定性均不受饮食和胰岛素影响。

肾性糖尿的高危人群①怀孕女性,孕妇在怀孕的中后期可能出现肾性糖尿,等到生产结束后消失;②有家族性肾性糖尿,患者除了肾的重吸收功能减退外,其他的功能都是正常的;③患有慢性肾脏疾病,例如有慢性肾炎的患者;④患有获得性肾小管疾病,当然这类患者除了糖尿外,尿液中还会有氨基酸、磷酸盐等,甚至有骨痛、骨折等现象。

多数的肾性糖尿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观察,因为有少部分患者可能会转为糖尿病。

肝病指的就是肝脏发生病变,其中包括了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等多种肝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极大的疾病,如果不重视可能会导致向肝癌的转变。

预防肝病主要以积极预防为主。

为什么肝病多半是拖出来的呢?这是因为肝脏并没有痛觉神经,再早期的症状是不明显的,也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再加上肝脏只要有1/4的组织就能够维持身体运转,开始病变的时候身体也并没有特别的不适,因此也就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了。

糖尿病合并脂肪性肝病13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脂肪性肝病130例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中原 医 刊 2 0 0 7年 2月 第 3 第 3期 4卷
C nrl lisM ei l o r a Fb 20 eta an dc un l e.0 7.V l 4. o3 P aJ o N . 3

63 ・
f m a t o y — me i e o l n nu y n ma i u o lb l s r ni d o b da d c mpe t ijr o l mm n g ui t me o n
VI Ju a ft ri G. o r lo heEuommu n n—d g 2 0 1 1 5 —2 . o y。0 0,03:9 01 3 S mweso T wesT。 v thJ Ani—ifa a ls nA, o r Ra ec . t n mmao cii VI l tr a t t o I G y v yf
10例糖尿病患者 中代谢综合征 7 3 9例 , 纯脂肪肝 5 单 6例 , 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 8 2例 , 酒精 性脂
肪性肝病 2 , 4例 肝功能异 常者 3 , 9例 2型糖尿 病 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于 1 型糖尿病 , 代谢综合征 中非 酒精性 脂肪性 肝病 占8 .7 , 2 2 %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占 75 %。结论 .9 糖尿病为代谢综合征 的高危 因素 , 有着共 同发病基础 的 2型糖尿
3 讨 论
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生活节奏的加快 , 食 、 偏 高糖 、 高
12 糖尿病 ( M) 代谢综合 征 ( S 诊断参 照 19 . D 及 M) 99年 WH O
标准… 。M S为糖耐量 (G ) IT 减退 , 空腹血糖 ( B ) F G 减损 或糖尿 病 ( M) 并伴有 2种以上下列成 分 : D , 空腹血糖 t6 1m o L 高 > . m l ; / 血压 ≥109 i H ( i H = .3 P )脂 代谢 异常 : 4 / 0mn g 1 n g 0 13k a ; m 高甘 油三酯 ≥17 m lL或/ . mo / 和高密 度脂蛋 白胆 固醇 ( L—C 降 HD ) 低男 < . m lL 女 <10m o L 中心性肥胖身 高体重指 数 09m o , / . m l ; /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式 快速 毛细 血管血 糖仪 每 天 监测 血 糖 , 据 即 时 的血糖 值 调整 胰 岛 素 用 根 量 , 免 多次静 脉抽 血 的痛 苦 和麻 烦 ② 对 肝 功能 损 害严 重者 血 糖 不 宜 避 降得 太低 , 空腹 血糖 控制在 7 mo/ ~8 m lL为宜 。③ 注 射胰 岛 素 的患 者 要 加 强症状 观察 , 注意 区分 肝病 本 身 的 乏力 、 心等 与低 血 糖 反应 的症 状 , 恶 低血 糖反 应症 状 常突然 出 现 , 发 生 在空 腹 时 ④胰 岛 素 治疗 时 剂 量 要 多 准确 , 下 注射在 餐 前 3 皮 o分 进 行 , 要 求 患者 准备 有 饭 在床 边 才 能 注 射 并 胰 岛素 , 以免胰 岛素起 效 而 未及 时 进 食引 起 低 血糖 反应 。静 滴 时 注 意 匀 速输 入 , 以免 影响 血糖 水平 , 时 注意 观 察 有无 头 昏 、 慌 、 汗 等 不适 。 同 心 冷 本组 患者 未再 发生低 血糖 。 2 4 休 息与 运 动: 病 患 者 尤 其 是 急 性期 的患 者 应 以 卧床 休 息 为 . 肝 主, 因平 卧位 可增 加肝 脏供 血 量 , 进 肝 细 胞 的修 复和 再 生 。因 此 , 患 促 ① 者肝 功能异 常 时应 以卧床 休息 为 主 , 待其 症状改 善 后可 逐渐 增加 活 动量 , 应 以不 引起 疲劳 为原 则 。并且 要保 证患 者的 睡眠 。 因大多 数肝 病 患者 睡 眠质 量较差 , 入睡 困难 、 醒 、 易 多梦 等 。 可为 患者 布 置 一个 良好 的睡 眠 环 境, 除去一 切 干扰 因素 。②稳 定期 的患 者宜 劳逸 结合 , 以免 长期 卧床 加 重 精 神负 担 , 当活 动 , 进 肌 肉组 织 对胰 岛素 的 敏感 性 , 善血 糖 和 脂 代 适 促 改 谢 紊乱 , 进 肌 肉组 织 对糖 的 利用 , 可减 少 降 血糖 药及 胰 岛 素 的用 量 , 促 并 运 动形 式可 选 择 散 步 、 操 、 做 打拳 等 不 剧烈 运 动 为主 , 日 2次 ; 次 z 每 每 0 an时 ri , 间宣 在 餐后 l h开始 , 以免饭 前 引起低 血糖 。 2 5 心理 护理 : 病 合并 糖 尿 病 患 者 , 种 终 身疾 病 并 存 , 年 服 . 肝 两 常 药, 病情 迁 延反 复及 长期 的饮 食 控 制 , 患 者心 理 负 担重 , 使 易产 生 不 良情 绪 。另外 , 大部分 患 者对胰 岛 索治疗 顾虑 多 , 心一 旦用 上胰 岛 素就 会 终 担 身应 用 , 院后不 能解 决注 射 问题或 嫌麻 烦 , 拒绝 应用 胰 岛素 。应 根 据 出 故 病人 的不 同情 况 , 科学 地进 行心 理护 理 。护士应 密 切护 患关 系 , 进 感 情 增 交流 , 取患 者 的信任 , 争 注意 开 导 患者 采 取 积极 乐 观 的态度 面对 疾 病 , 向 患者 介绍 恢复 较好 的患 者的 经验及 不 良情绪 对 疾病 的影 响 。和 患者 一起 分析病 情 , 解治 疗措 施的 重要 性 , 讲 让患 者参 与治疗 护理 。 2 6 预 防感 染 的护理 : 病 合 并 糖尿 病 的 患者 抵抗 力 低 , 发生 感 . 肝 易 染 。因此 护理上 我们 采取 以下 预 防感染 的措 施 : 有黄 疽 的患者 , 用皮 对 应 肤止痒 剂 , 剪指 甲 , 修 防止 抓破 皮肤 造成感 染 ; 有腹 水 的患 者 , 意观 察 伴 注 患者体 温变 化及 血象 , 必要 时应用 抗生 素预 防腹 膜炎 ; 日紫外 线 消毒 房 每 间 2次并 保持 室 内空气新 鲜 ; 长期 卧床 、 对 消瘦 、 水肿 的患 者 , 持 皮肤 清 保 洁干燥 , 常更 换 内衣 , 用 防褥 疮 床垫 预 防 皮肤 感 染和 褥 疮 的发 生 ; 经 应 进 行 各种 穿刺 时严 格无 菌操作 规程 。 2 7 健康 教育 和 出院指 导 : 者住 院 期 间嘱 其保 持 心 情愉 快 , 意 . 患 注 心态 的 调整 , 强饮 食 的管理 , 会患 者和 家属 注射 胰 岛素及 如 何识 别 低 加 教 血糖 反应 及其 应对 措旌 , 指导患 者 注意 预防 各种感 染 , 其坚 持 服药 和定 嘱 期 门诊 复查 , 调不擅 自减药 、 药 , 盲 目乱 服药 。 强 停 不

糖尿病并发脂肪肝:互为因果加速危害

糖尿病并发脂肪肝:互为因果加速危害

糖尿病并发脂肪肝:互为因果加速危害作者:杨蕊旭范建高来源:《肝博士》 2018年第2期杨蕊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范建高(教授)随着国人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西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且两者因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通常合并存在。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的共同的风险因素以及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可增加非酒精性肝病患者进展期肝病(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死亡)的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合并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减重是控制疾病进展,防控并发症的关键。

一、2型糖尿病促进脂肪肝的发病及进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且已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

据研究报道,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70%的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而即使是在肝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亦有20%的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5%-7%的患者合并进展期纤维化。

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非常常见。

亦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风险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除此之外,2型糖尿病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肝纤维化的进展、肝细胞癌的发生和肝脏相关死亡相关。

有研究表明,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而言,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是无2型糖尿病患者的2倍。

这些研究都说明2型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助推因素。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典的“二重打击”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抵抗是第一次打击中导致肝细胞脂质沉积的病因之一,且2型糖尿病中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肝毒性细胞因子的上调等机制均可能是2型糖尿病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与进展的原因。

老年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

老年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

老年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关键词】肝疾病;心理护理;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12-0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人的寿命已经逐渐延长。

然而机体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人的身体各组织器官就会出现老化的征象,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变化。

而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具有与年轻人不同的特点。

我科对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之中加强了动态观察与护理。

1老年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大多数老年人肝炎病史多年,肝功反复异常,最后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久治不愈的慢性病,加之合并糖尿病,饮食上的受限制,长期胰岛素的使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许多影响,使它们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情绪;住院后完全依赖治疗,饮食护理上配合不好,血糖控制难度加大。

对待这些老年人,我们护士应该多做说服工作,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日常的消毒、隔离知识等,使他们对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在护理中注意观察护理,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性格、生活规律、习惯爱好等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有计划地并使用恰当的方法做好患者整体护理。

2 心理动态观察与护理2.1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以利于安心治疗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固执,对周围事物反应较慢,记忆力减退,当带着病痛和一定的精神负担来到医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诊室、医护人员的音容、态度和衣着等,这一切都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

入院治疗时,护士要热情礼貌接待,及时将患者送往病房,安排好床位,完成必要检查,并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及病房设施、经治医生、责任护士及护士长等,并经常深入病房,照顾和安慰他们,使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尊敬和重视,感到医护人员同情他、关心他,使患者减轻精神负担,能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治疗与护理。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陈张哲1,葛丹1,司慧峰1,王钰哲1,凌宏威21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徐州 221000;2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

方法 431例T2DM 患者根据腹部超声结果分为T2DM 合并NAFLD 316例(合并组)、单纯T2DM 115例(单纯组),316例T2DM 合并NAFLD 患者再根据NAFLD 纤维化评分(NFS )分为进展性肝纤维化39例(进展组)、可疑肝纤维化122例(可疑组)、除外肝纤维化155例(除外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 合并NAFLD 、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采用ROC 曲线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T2DM 合并NAFLD 、进展性肝纤维化的预测效能。

结果 合并组和单纯组年龄、BMI 、WBC 、LY 、AST 、ALT 、GGT 、Alb 、SUA 、TC 、TG 、HDL -C 、UHR 、FIns 、FC -P 、HOMA -IR 比较,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 、AST 、Alb 、TG 、UHR 、FC -P 是T2DM 合并NAFLD 的独立危险因素;当BMI 预测临界值为24.87 kg /m 2时,其诊断T2DM 合并NAFLD 的灵敏度为77.5%,特异度为72.2%;当AST 预测临界值为19.5 U /L 时,其诊断T2DM 合并NAFLD 的灵敏度为56.7%,特异度为78.3%;当Alb 预测临界值为4.42 g /dL 时,其诊断T2DM 合并NAFLD 的灵敏度为57.0%,特异度为58.3%;当TG 预测临界值为1.45 mmol /L 时,其诊断T2DM 合并NAFLD 的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65.2%;当UHR 预测临界值为308.5时,其诊断T2DM 合并NAFLD 的灵敏度为66.5%,特异度为81.7%;当FC -P 预测临界值为1.44 ng /mL 时,其诊断T2DM 合并NAFLD 的灵敏度为67.1%,特异度为63.5%。

肝病与糖代谢

肝病与糖代谢
制定针对肝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早期筛查和干 预措施,降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确保肝病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 的治疗。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肝病与糖代谢关系的认识,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推动肝病 与糖代谢领域的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肝脏细胞 损伤和脂肪沉积,引发脂肪肝和
肝纤维化。
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会进一 步加剧肝脏细胞的损伤和纤维化 ,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03
CATALOGUE
肝病与糖代谢的相互影响及临床意义
肝病与糖代谢相互影响的机制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糖代谢异常对肝病的影响
肝病时,肝糖原合成 减少,糖异生作用增 强,导致血糖升高。
肝病与糖尿病的关联
01
02
03
04
糖尿病和肝病之间存在密切关 联,许多肝病患者会出现糖代 谢异常,甚至发展为糖尿病。
脂肪肝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 一,脂肪肝患者容易出现胰岛
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
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 ,对胰岛素的灭活能力减弱,
01
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 断依据,帮助早期识别 肝病患者的高血糖风险 。
02
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
03
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 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04
提高公众对肝病与糖代 谢关系的认识,鼓励人 们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及时就医。
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启示
肝病患者常出现脂肪代谢障碍,脂肪堆积在肝脏,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降低组织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影响血糖控制。

防肝病也要防糖尿病

防肝病也要防糖尿病

防肝病也要防糖尿病作者:曹成龙来源:《肝博士》 2012年第4期肝脏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所有的代谢,消化、排毒功能都与它有关。

如果肝有了毛病,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其他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而引起病变。

肝脏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它在糖异生及糖原的合成、贮存、释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糖类代谢的主要场所,能维持血糖的稳定。

所以,肝脏病变很容易引起糖代谢障碍。

童姓男子四十八岁,肝病史三年多,期间经过调养治疗,病情已有所好转。

谁知在最近一次体检时发现他空腹血糖轻度升高,餐后两小时血糖更明显增高,医生告诉他可能患有糖尿病,而且可能与肝病息息相关,建议他进一步做胰岛素、C肽分泌曲线检查以便确诊。

这个结果令童先生十分疑惑:自己既没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也没有典型症状,怎么会患上糖尿病,最奇怪的是他本身的肝炎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医生解释,肝脏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所有的代谢、消化、排毒功能都与它有关。

如果肝有了毛病,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其他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而引起病变。

肝病变成糖尿病的原因因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加上环境因素、病毒、化学毒物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失调,临床上出现血糖、尿糖增高一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性糖尿病。

肝脏与糖代谢密切相关,它在糖异生及糖原的合成、贮存、释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糖类代谢的主要场所,能维持血糖的稳定。

所以,肝脏病变很容易引起糖代谢障碍。

一些参与糖代谢的激素,如胰岛素、胰升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分泌后也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是这些激素作用的靶器官。

肝炎并发糖尿病的发病率为5%~10%,肝硬化引起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达30%~40%。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肝病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的主要原因,另外,患者在治疗肝病过程中吃糖过多或输入葡萄糖过量,造成胰岛B细胞长期负担过重,发生功能障碍也会引发糖尿病。

此类肝性糖尿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多发生于男性,以中老年患者较多见;2.临床表现以肝病症状为主,糖尿病症状不典型,慢性并发症少见;3.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变,血糖轻度升高,以餐后两小时升高为主,且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有关,随着肝功能恶化,血糖也可出现明显异常;4.多数患者随着肝病的恢复及调节饮食,可使糖尿病恢复正常。

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便, 减 少患者的痛苦。使用双 J 导管 , 使 患者避免了外造瘘 , 在

定程度 上减轻 了疼痛 , 患者有 良好 的精 神状态 , 可 以很 快下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9 )
床活动 , 减少 了切 口感染 的机会 ; 也使 一些 老年 患者避免 了肺
慢 性 肝病 合 并 糖尿 病 患 者 的护 理体 会
患者 的痛苦 , 而且引流通 畅 , 其 可避免输尿 管切开后 导致水肿
或 血凝 块形成所致 的尿路梗 阻。本组双 。 肾多发结石 患者 中有
1 例 术后 曾出现较严重 的出血 , 有大量血 凝块产生 , 但无输 尿
管梗 阻现象 , 治愈拔管前影像学检查无 。 肾积水潴 留。第二个优 点 就是 患者 的术后并发症减少 。 由于导管 的支架和 内引流双重 作用, 恢复了上尿路 的完整性和 连续性 , 可使 肾盂 或输尿管 切 口的愈合时 间缩 短 , 防止尿瘘 , 也克服 了 T管 引流后 肾盂 输尿 管造瘘 口处 易发 生瘢痕狭窄 的缺点 。 第三个优点是术后护理方
疗方案 实施总时 间、 慢性肝病合 并糖尿病治疗 效果 、 不 良反应
高, 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 中不能掉 以轻心【 l 】 。 本文对我院
7 6例合并糖尿病 的慢性 肝病患者在治疗 期间实施综合护理 的 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 现汇报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 料 2 0 1 1年 2月一 2 0 1 3年 2月 我 院 收 治
治疗方案 ; ⑥ 出院前进行科学 、 全面的指导。 1 . 3 观察指标 观察 2组患 者的血糖水 平复 常时间 、 治
肝脏是人体 中非 常重要 的一个 代谢 器官 , 肝细胞受 到损 害 会直接导致血糖水平 明显 升高 , 从而导致肝源 I 生 糖尿病 。由于 肝 病性糖尿病缺 乏特异性 的临床 表现 , 且病情 多变 , 临床症状 被 肝病所掩盖 ,只有通过实 验室检查 才能够发 现血糖水平 升

慢性肝炎患者糖尿病发病情况分析

慢性肝炎患者糖尿病发病情况分析

生糖尿病 , 即慢性肝炎、 肝硬化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
因素之 一 。 同时从 表 1 以看 出 , 硬 化患 者发 生糖 可 肝
尿病的危险性又明显高于慢性肝炎患者 ,提示肝脏 受损 害越 重发 生糖 尿病 的机 会就 越大 ;表 2的结果 显示年 龄 与糖 尿病 的发病 率 有关 。 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考虑为 :①外 周组织胰岛素受体数 目减少 , 引起血糖增高[ 4 1 。②胰 岛素抵抗[ ③血浆胰高血糖素增高。 6 1 。 由于肝脏病变 使肝组织对胰高血糖素的敏感性降低 ,反馈地使胰 高血糖增多,同时血中支链氨基酸 / 芳香族氨基酸 下降 , 刺激胰 岛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 胰高血糖 素的升高使肝脏磷酸化酶作用增强 ,促使肝糖原分 解, 促进糖原的异生 , 并增 ̄J 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对 n, b 抗性。 @H V或 H V直接损伤胰岛细胞 , B C 造成胰岛 B细胞暂时或长期损害 ,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 ⑤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枝循环的建立开放 ,使血液中 的糖类直接从侧枝循环进入体循环 ,使肝脏对葡萄 糖 的摄取率降低 , 发生餐后高血糖。 肝源性 糖 尿病 的 治疗 :原 则上糖 类 的需要 量 可
维普资讯

5 ・ 6
I f c sI o 2 8, 121 No 1 ne t Di n , 00 Vo . , . f
慢性肝炎患者糖尿病发病情况分析
黄 建峰 北京 市航 天 7 1医院 3 北京 10 7 0 04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 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糖尿病的发病 率及相关影响 因素 。 方法 对我院 19 9 5年以来慢性肝病合并 糖尿病 1 8 0 例资料进行分析 , 研究各年龄组及各 型慢性肝病患者糖尿病发病情况 。 结果 慢性肝病 患者糖 尿病发病率 明显高 于正常人 , 而且年龄越大、 肝病越重者 , 尿病 发病率越高 。 结论 慢性 肝病患者糖尿病发生率较 正常人高 , 糖 患者 年龄 、 肝病 的 病 程及病情轻重 与糖尿病发生率有关 ; 慢性 肝炎、 肝硬化是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 慢性肝病 ; 糖尿病 ; 系 关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中图分 类号 : 43 R 7. 5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6 07 (00 0- 16 0 10- 99 2 1)4 06- 2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 , 两病并存 , 使患者 的病情更加复杂 ,护理上也不是单纯两种疾病护理的简单相加。 由于肝病 和糖尿 病相互 影 响 , 情 复杂 多 变 , 病 治疗 有些 矛盾 , 尿 糖 病 的药物对 肝病 有损 害 , 疗 肝病 的药 物 有些 可诱 发 糖尿 病 。现 治 将 6 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特 2
通过 2 佣患者发生的血糖反应 , 在护理上我们采取了如下措 施: 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 注意观察患者 的饮食情况 , 对消化道症 状 重 、 欲 差 的 患 者 , 增 加 餐 次 , 时 向 医生 反 映 患 者进 食 情 食 可 及 况 ; 血糖 。 由于肝病 的影 响 , 监测 患者 血糖 较难 控制 , 岛素 用 使胰 量较 大 , 此时易 出现 血 糖下 降 , 脏又 不能 很快 代偿 。 因此 , 这 肝 对 点 , 出有 预见 性的 护理措 施 。 提 样的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 , 根据血糖值和患者进食情况及时调整 1 临床 资料 胰 岛素 用量 。近年 来 , 珍 式快 速 毛细 血管 血糖 仪在 糖尿 病患者 袖 肝病合 并糖尿 病患者 6 例 , 4 例 , 1 例 ; 龄 3 岁 8 中应 用 日趋 普 遍 , 2 男 3 女 9 年 3 它操 作 简 单 、 便 , 免 了 多次 抽 静 脉血 的痛 方 避 岁 , 均年龄 4.岁 。临床分 型 : 性活 动性肝 炎 1 例 , 平 6 9 慢 9 慢性重 症 苦 , 常适 用 于病 情 不稳 定 正 在调 整 胰 岛素 剂量 的患者 ; 肝 功 非 对 肝炎 1 例 , 5 肝硬化 2 例 。6 例 患者 均为非胰 岛素 依赖型糖 尿病 2 能 严重 损 害 的患 者 , 不 宜 降得 太 低 , 血 糖控 制 在 7 t l 8 2 血糖 空腹 e / r o o 型 , 中 1 例合 并糖尿 病 肾病 。患 者肝 病 的症 状 : 为乏力 、 其 0 主要 纳 L 8 m l 宜 : 注 射 胰 岛 素的 患 者加 强 症 状 观察 , 意 区分 ~ m oL为 / 对 注 差, 恶心厌 油 , 区不适 。其 中皮 肤 巩膜 黄染 、 肝 尿黄 2 例 , 3 腹水 l 肝 病 本身 的 乏力 、 心 等低 血 糖 反应 的 症状 , 血糖 反 应 多发 生 4 恶 低 例, 消化道出血 9 例。糖尿病的症状 : 多饮、 多尿、 多食 8 体重下 在 空腹 , 例, 突然 出现 低血 糖 ; 岛素 剂量 准确 , 射 时间应 根据 患者 胰 注 降 l 例, 6 低血糖 反应 2 。治 疗除 一般保 肝 、 例 退黄 、 利尿 、 支持 、 对 进食 时 间灵 活掌 握 , 脉 点滴 胰 岛 素时 注 意匀 速输 入 , 静 防止 因输 症等 肝病治疗外 , 用胰 岛素治疗 5 例 , 饮食控 制 6 。 应 6 单纯 例 液速度 影响 血糖 水平 。 2 护 理 2 I 3饮食护理 :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部分 。 肝病患者多有 21 情观察 : .病 本组 1 肝硬 化慢 性重 症 肝炎 合并 糖 尿病 患者 , 例 同 消化道症状 , 在饮食上也要求高蛋白、 高维生素、 营养丰富易消化 时存在肝功能衰竭、 肾功能障碍 、 低钾低钠血症 。在临床表现上 , 的食物, 而且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喜欢吃新鲜的水果。因此肝病 6 例肝 病合 并糖 尿病 患者 住 院 期 间 以肝病 症 状 为 主 ,糖 尿病 引 合并 糖尿病 患者 的饮 食 控制 还应 根 据肝 病病 情制 定合 理 的饮食 。 2 起 的症状 则被 肝病 症 状掩 盖 或 缺如 。仅 8 患 者 出现 典 型 的多 对肝 病病情 较 轻 , 明显 厌食 、 差 的患 者 , 根 据糖 尿病病 情计 例 无 纳 应 饮 、 食 、 尿 , 例 患者均 为慢 性 肝炎 患者 , 症状 较轻 。从本 算 每天 总 热量 , 多 多 8 肝病 限制水 果 摄 入 , 我们 要 求 患者在 两 餐 之 间加水 如 组病例看出, 肝病越重, 患者消化道症状越重, 糖尿病症状越不明 果 , 次半 个苹 果 或梨 , 据 血糖 控 制情 况 调整 出最佳饮 食 方案 。 1 根 显 , 从症 状上 发现糖 尿病 易造 成 漏诊 误诊 。2 患者 1 例 是 对肝病病情较重, 故单 6例 4 食欲明显下 降, 同时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我们要 本次住 院期 间通过 查血 糖发 现糖 尿 病 的 , 于 这些 患 者特别 是病 求 患者按 时按 量进 食 , 对 护理 上加 强 观察 患 者饮 食情 况 。如 果患 者 情较 重 的患者 所 表现 出的症 状 , 注 意综 合 其 全 身情 况 , 多 方 餐后 呕吐 或进 餐少 , 意补充 甜 食 。 者消 化道症 状重 时 , 加 应 从 注 患 可增 面 分 析原 因 , 如患 者 的乏 力 可 以认 为 是 肝病 所致 , 可 以是 应 用 餐 次 , 加餐 。 时将 患者 饮食 情况 及 时报告 医生 , 也 睡前 同 结合血糖 水 待 利 尿剂 引起 低 血钾 的表 现 。突 然 的乏 力 可 以是 患 者 的低 血 糖 反 平及 时调 整胰 岛素 用量 。发生 肝 昏迷 的患 者 终止 蛋 白质饮食 , 可逐 给无 应 。患者 的意识 障碍 应 注意 区分 是 肝性 脑 病 还是 低血 糖 昏迷 。 病情 好转 , 渐加 量 , 钠或 低钠 食 物 。 低 4预防感 染 的护 理 : 病 合并 糖 尿病 的患者 抵抗 力低 , 发生感 肝 易 血糖 昏迷 多有先 兆症 状 , 四肢 酸 软 、 如 疲乏 无 力 、 大量 出汗 , 慌 、 2 心 . 染 。 因此 , 些 患者 注 意采 取 预 防感染 的措 施 。对有 黄疸 的 患 对这 头晕 , 花 、 颤抖 、 饿感 等 , 眼 四肢 饥 继而 出现 昏迷 。 22低血糖 的护 理 : 病合 并糖 尿病 患 者易 发 生低 血糖 , 别是 肝 者, . 肝 特 应用皮肤止痒剂 , 修剪指甲 , 防止抓破皮肤造成感染 ; 对伴有 病较重的患者。本组患者 中, 例发生低血糖反应, 2 2例为肝硬化 腹腔积液的患者 ,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消化道 并糖 尿病 患 者 , 经过 2 半 月 的治 疗 , 情逐 渐 好 转 , 状 消失 。 出血禁食 的 患者 和发 生 昏迷 的患 者加 强 口腔 护理 , 日用 强氧 化 个 病 症 每 为减少出院后注射胰岛素的次数 , 调整胰岛素的量 , 结果第 3 天 离子水清洁 口腔 ,每 日紫外线 消毒房间 2 次并保持室内空气清 上 午患者 突感头 晕 、 慌 , 意识 丧失 。 查 血糖 1 m oL 即 新 ; 心 随之 急 . ml , S / 对长期卧床、 消瘦、 水肿的患者 , 保持床铺平整舒适 , 皮肤清洁 给予 2%葡萄 糖 注射 液 2 静 脉推 注 ,0 萄糖 注射 液 lO l 干燥 , 5 0 1%葡 Or a 经常更换内衣 , 预防褥疮的发��

糖尿病与肝硬化

糖尿病与肝硬化

病患 者 的胰 岛素 敏 感性相 对 好于 2 糖 尿病 .并 存在 要 通 过 胆 汁 排 泄 。理 论 上 轻 度 肝 功 能 不全 者 可 以应 型
明显 的高胰 岛素血 症 .这 与 肝硬 化 时胰 岛素 的降解减 用 但 尚无 在 肝炎 、肝 硬 化 合 并糖 尿 病 中广 泛应 用
糖尿 病 是 肝移 植 的 第三 个 适应 证 。在 隐 匿性 肝硬 化
患者 中 ,糖尿 病 发生率 不 成 比例地 增 加 。隐 匿性 肝硬 化最 常 见 的 原 因是脂 肪 性 肝 炎 ,2 型糖 尿 病 是脂 肪 性
被 降解 .受体 数 目下 降 .产 生胰 岛素抵 抗 。
3 小肠 吸收 的葡萄 糖 由于 肝硬 化导 致 的侧 支循 环 .
尿 病 。高达 8 % 的肝硬 化患 者有 糖耐 量 损害 ,1 %~ 0 O
2 %出现 临 床糖 尿 病 ;在 并发 肝源 性 糖 尿病 的同 时 0 j
可加 重 肝脏 的损 害 ,导致 肝 病 的各种 并发 症 和 多脏器
功能 障碍 。 j 肝硬 化 并发糖 尿病 其 发 病机 制 尚不十 分清 楚 ,
分流 直 接进 入腔 静脉 .不 被 肝脏合 成糖 原而 致 餐后 血 糖升 高 。
肝炎 的最 常见 原 因 。流 行 病学 证据 证 实 .脂 肪 性 肝炎
可发 展 成 肝硬 化 .脂肪 肝患 者 中 有4 ~4 % 发生 糖 % 6 耐量 损害 或显 性糖 尿病 。因 肝硬 化 本 身可 存在胰 岛素
可 随之 降低或恢 复正 常 ,糖 尿病 病情趋 于逆 转 ;患 者 可待症状 缓解 后再 用 。
极 少有酮 症酸 中毒 、微 血管 病 变、神经 性病 变等并 发

关于胆汁淤积型肝病与糖尿病的关系

关于胆汁淤积型肝病与糖尿病的关系

关于胆汁淤积型肝病与糖尿病的关系【关键词】胆汁淤积型肝病;糖代谢紊乱;糖尿病及其发病机制胆汁淤积型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胆汁排泄异常引起的肝脏病变,肝脏的生理功能有解毒、代谢、分泌胆汁、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免疫防御等功能,胆汁淤积造成肝脏功能受损时可使上述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并导致糖代谢功能紊乱。

目前糖尿病发病机制考虑为遗传与环境因素、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及脂毒性等,胆汁淤积型肝病对肝脏的损害引起糖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

1胆汁淤积型肝病的特点胆汁淤积型肝病是指各种因素引起胆汁的形成、分泌和(或)胆汁的排泄异常而导致的肝脏病变,依据病因可分为肝细胞性胆汁淤积、胆管性胆汁淤积、混合性胆汁淤积[1]。

各种病因导致的胆汁淤积均会导致有毒物质在肝脏潴留,引起肝细胞膜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使细胞代谢受损,出现细胞变性、坏死,最终导致肝功能受损,肝纤维化甚至硬化。

胆汁淤积型肝病除肝脏表现外,尚可表现出瘙痒、疲倦、黄色瘤以及粪便的改变和骨骼的变化、血液学变化等肝外全身各系统的表现[2]。

2肝脏对糖代谢的影响肝脏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器官之一,也是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维持空腹状态下的内生性糖的产生及输出及进食后糖的吸收、利用和存储。

肝脏是糖异生(GNG)和糖原分解(GL)的重要器官。

GNG是指非糖类物质,如乳酸、烯丙醇、生糖氨基酸、甘油等合成葡萄糖的过程;GL是指动用储存在肝脏中的糖原提供葡萄糖。

空腹状态下肝糖原分解及肝脏糖异生维持空腹血糖的稳定,进餐后,肝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以降低餐后高血糖。

肝脏疾病时,肝脏合成糖原能力下降及肝糖原输出减低,所以肝源性糖尿病的血糖特点为空腹血糖降低,而餐后血糖升高。

3胆汁淤积型肝病引起糖尿病的可能机制3.1胰岛素抵抗(IR)胰岛素抵抗可能为发病的基本机制,胰岛素抵抗是指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低下。

研究发现[3],几乎所有的肝硬化患者糖耐量异常发生之前,就已经有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可推测胰岛素抵抗存在于肝脏中,大部分来自肝糖原合成减少,继发性糖耐量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可能合并的肝脏疾病
• 糖尿病合并肝硬化 • 在美国,原发性糖尿病、隐匿性肝硬化, 已成为肝移植的第三大主要原因。 • 肝硬化患者60%有糖耐量异常,20%表现 为显性糖尿病。
• 在肝硬化患者中,胰岛素的降糖能力下降 50%。
2型糖尿病可能合并的肝脏疾病
• 糖尿病合并肝细胞癌 • 糖尿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几率是非糖尿 病患者的四倍,同样,肝细胞癌患者发生 糖尿病的几率也明显增加。
常用降糖药说明书肝功能相关内容
• 沙格列汀:轻中度肝功能不全受损的患者 无需进行剂量调整(参加药代动力学)。 安立泽用于中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谨慎, 不推荐用于严重肝功能受损的患者。 • 西格列汀:说明书中无肝功能相关内容。
• 利拉鲁肽:在肝功能损害患者中的治疗经 验有限,因此不推荐诺和力用于轻、中、 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
• 胰岛素抵抗、脂解增加、肝细胞脂质堆积、 氧化应激、纤维化引起细胞损伤,细胞增 殖这一系列癌前病理变化最终都有可能导 致肝细胞癌。
2型糖尿病可能合并的肝脏疾病
• 急性肝衰竭 • 与背景人口相比,急性肝衰竭的发生率在 糖尿病病人中为2.31/万人-年,而背景人 口急性肝衰竭的发生率为1.44/万人-年。
常用降糖药说明书肝功能相关内容
• 罗格列酮:若2型糖尿病患者有活动性肝脏疾患的 临床表现或血清转氨酶升高(ALT〉正常上限2.5 倍),则不推荐服用本品。患者在初次服用本品前 应检测肝功。共有4598例患者接受本品治疗的多项 临床试验中,无证据表明有药物所致的肝毒性反应 或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发生。 • 吡格列酮:如治疗开始前,患者出现活动性肝病的 临床表现或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ALT超过正常上限 2.5倍),就不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所有病人在 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均应监测肝酶,治疗中也 应监测。
常用降糖药说明书肝功能相关内容
• 二甲双胍 • 说明书列出,肝功能不良:某些乳酸性酸 中毒患者合并有肝功能损害。因此有肝脏 疾病者应避免使用本品。
• 但是,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CSE)2014年会上公布的《二甲双胍临床应 用专家共识》中,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面 未提及肝脏疾病者不能使用。
常用降糖药说明书肝功能相关内容
2型糖尿病可能合并的肝脏疾病
• 糖尿病合并丙型肝炎 • HCV抗体阳性率在糖尿病人群中为4.2%, 在对照组仅为1.6%。 • 携带HCV患者(21%)较乙型肝炎患者(10 %)更易发生糖尿病,提示HCV使病人易患 糖尿病,而非肝脏疾病本身。 • 因此,HCV在2型糖尿病发病可能起着一定 的作用。
• 阿卡波糖:个别病人,尤其是在使用大剂量时 会发生无症状的肝酶升高。因此,应考虑在用 药的头6~12个月监测肝酶的变化。停药后肝 酶值会恢复正常。 • 伏格列波糖:偶尔出现伴随黄疸、ALT、AST上 升等的严重肝功能障碍(不到0.1%),另外, 因同类药物(阿卡波糖)有过暴发性肝炎(不 到0.1%),故应充分观察,出现异常时应进行 停止给药等适当处理。肝脏:ALT、AST、LDH、 g-GTP、ALP上升(发生率在0.1~5%以下)。
2型糖尿病和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
• 一、合并肝病患者的糖尿病治疗
• 1.生活方式改善 • 要考虑患者的营养状况,因为合并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一 半以上伴有营养不良 • 采用低糖、低能量饮食 • 避免低脂饮食 • 合适的运动 • 禁酒
2型糖尿病和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
• 一、合并肝病患者的糖尿病治疗
• 2.药物治疗 • 双胍类:大多数患者可选择二甲双胍,但合并重度的肝脏 疾病或酗酒者应慎用,因为有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尚 无报道认为二甲双胍具有肝毒性。 • 胰岛素促泌剂:一般较安全,但对于酒精性肝病和胰腺受 损共同存在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致的糖 尿病治疗无效。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如肝性脑病、腹 水或凝血障碍者抵抗低血糖能力下降,因此,治疗上应当 严密监测,尽量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
2型糖尿病可能合并的肝脏疾病
•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 在正常人群中,血清ALT水平升高并不常见(0.5%), 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达24%患者的肝酶水平超 过正常上限,其中最普遍原因是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 NAFLD被定义为酒精摄入量<20g/日,存在脂肪肝疾病。 • 在糖尿病患者中NAFLD患病率大约34%-74%,在肥胖 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为100%。 • NAFLD与酒精性肝脏疾病类似,由一系列肝脏疾病组 成,包括脂肪变性(肝脂肪浸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炎(NASH)。NASH由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纤维化组 成。
THANK YOU!
2型糖尿病和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
• 三、2型糖尿病合并肝脏疾病的肝病治疗 • 1.运动和减重 • 治疗首先就需减重和运动,以增加胰岛素 的敏感性,从而减少脂肪变性。但是,减 重过快可能增加坏死、炎症和纤维化。目 前多推荐按1.5Kg/周这样的速度减重。
• 推荐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水化合物 饮食
2型糖尿病和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
常用降糖药说明书肝功能相关内容
• 瑞格列奈:肝酶指标升高,个别病例报告用瑞 格列奈治疗期间肝功酶指标升高。多数病例为 轻度和暂时性,因肝酶指标升高而停止治疗的 病人极少。只有极其罕见的病例报道发生严重 肝功能异常,可是这些病例存在其它的因素, 不能确定是服用瑞格列奈引起的。 • 那格列奈:轻度至中度肝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 病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尚未对严重肝病患者服 药情况进行研究,因此严重肝病患者慎用那格 列奈。极少患者出现肝酶增高,其程度较轻且 为一过性,很少导致停药。
2型糖尿病和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
• 一、合并肝病患者的糖尿病治疗
• 2.药物治疗 • α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经常导致ALT轻度短暂升高,但致 严重肝脏疾病极为罕见。 • 噻唑烷二酮类:目前建议开始应用前,应先评估血清ALT水平。 如果有证据表明存在活动性肝脏疾病或血清ALT超过正常值上限 的2.5倍,建议暂不选用。 • 胰岛素:在失代偿的肝脏疾病患者中,由于肝糖异生和肝脏对 胰岛素的分解能力能力下降,需要的胰岛索剂量减少。但是,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胰岛素剂量 有可能又需要增加。因此,肝病患者对胰岛素剂量的需求变化 很大,需要严格监测血糖和频繁调整胰岛素剂量。
2型糖尿病和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
• 二、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药物治疗 • 他汀类治疗可引起肝酶轻度而短暂的升高。但 是,肝脏完全能适应长期持续的治疗,这些异 常也不会引发长期的后果。发生严重的肝损伤 和肝衰竭非常罕见。 • 所有ACEI类药物都潜在有肝损伤作用,包括引 发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大部分是肝细胞性的, 胆汁郁积性也有报道。 • 尽管阿司匹林在大剂量时具有潜在的肝毒性, 但在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保护时的推荐剂量并 没发现有肝毒性作用。
2型糖尿病和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
• 熊去氧胆酸:由于该药具有非特异性的抗 细胞凋亡作用,或许可以作为额外的治疗 方法。 • 抗氧化剂:氧化应激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炎的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因此,抗氧化 治疗似乎也应有效。对维生素E的初步研究 提示维生素E有一定前景,但也有研究发现 大剂量维生素E可增加总死亡率。
• 2.药物治疗
• 虽然许多研究显示药物治疗后脂肪变性改善, 但没有一项长期研究观察到药物治疗是否能改 变自然病程,也没有研究观察停药后是否复发。 • 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抵抗是NAFLD的发病中 心机制,从理论上来说,即使没有糖尿病,使 用胰岛素增敏剂也应当有效,目前越来越多的 证据已证明了确实有效。因此,尽管存在缺陷, 即使没有糖尿病,胰岛素增敏剂也应作为治疗 的首选可见到所有的肝脏 疾病,包括肝酶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急性肝衰竭。 另外,丙型肝炎和糖尿病之间也存在着无法解 释的相关性。 • 在肝硬化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12.3%~ 57%。 • 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脏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反 之,肝脏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同样也 很高。
2型糖尿病与肝病
现状
• 在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中,肝脏疾病是 重要死因之一。
• 有研究发现,肝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第四大 主要死因,在糖尿病相关死亡中约占4.4%。 标准化死亡率比值(SMR),肝硬化的SMR为 2.52,而心血管疾病(CVD)SMR为1.34。 • 死于肝硬化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死亡总数 的12.5%。
常用降糖药说明书肝功能相关内容
• 格列美脲:可出现肝酶的升高,极个别肝功能损害 病例(如胆汁郁积和黄疸)可能进展,如肝炎,可 能发展成肝功能衰竭。 • 格列齐特:肝酶水平增高(AST,ALT,碱性磷酸酶), 肝炎(罕见)。如有胆汁郁积性黄疸出现,中止治疗, 中断治疗后,症状消退。仅有少数病例出现危及生 命的肝功能衰竭。通常这些症状于中断治疗后一般 都会消失。 • 格列吡嗪:服用格列吡嗪后观察到实验室检查异常 的类型和服用其它磺脲类药物相似,偶见谷草转氨 酶、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轻至中度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