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防治措施(正式)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3篇)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涉及一系列措施和管理策略,旨在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 职业病防护:制定职业病防护方案,包括对职业病危害的评估和监测、职业病预防培训、工作场所环境监测等。
2. 安全教育和培训: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知识、防护装备使用方法等。
3. 职业防护设备: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危害特点,配备并指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
4. 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整洁,合理布局工作区域,控制噪音、震动、光照等危害因素。
5. 危险品管理:建立危险品管理制度,对危险化学物品进行分类、标识、存储和使用,并提供相应的急救设备和应急预案。
6. 职业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症状,进行干预和治疗。
7.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强化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整改隐患。
8. 应急预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明确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式和逃生路线,并定期组织演练。
9. 环境监测和改善:定期进行工作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二)一、前言公司为了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了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司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对该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二、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 职业危害评估公司在开展各项工作前,都会对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人为性等各种危害因素。
评估过程中,首先是明确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可能对员工造成的伤害,其次是评估员工受到危害的可能性和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公司在各个工作区域设立了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包括通风设备、防护网、安全防护栏等。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一、职业病预防原则职业病防治应当遵循职业卫生(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原则,实行综合治理。
一级预防:从根本上防止工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主要指新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改善现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减少危害和污染,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级预防:即及早发现职业病危害特征和职业病。
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健康监测、早发现、早识别、早诊断;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检测,使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达到国家标准。
三级预防:也就是说,患有职业病的员工应该尽快得到正确的诊断。
对确诊的患者,保证其享受与职业病有关的治疗,并及时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不能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患者,应当调离原岗位,妥善处理。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一)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1、职业卫生标准车间空气中常见毒物的最高允许浓度(mg/m3)如下:一氧化碳:30;氨:30;苯:40;甲醛:3;氯气:1;甲醇:50;汽油:300;硫化氢:10;铅:0.05;二氧化硅:2;粉尘:水泥6;煤尘:10;石棉粉尘:2。
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中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体系,可以按照下列规定执行:(1)产生粉尘、噪声、毒物、辐射、高温等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应实行评价监测和定期监测制度,对超标的作业环境及时治理。
(2)评价和监测由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的机构承担,并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评价和监测。
对生产生命周期在2年以上的大中型人工骨料生产系统,在正式投产前应进行评估和监测。
(3)定期监测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监测,也可委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监测,其监测周期为:①粉尘:各粉尘作业区至少每季度测定一次粉尘浓度,作业区浓度严重超标的,应及时监测量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分散度应根据粉尘类型每年测量一次,特殊情况下应及时取样分析。
② 噪声:每个噪声作业点至少每季度测量一次声级,每半年进行一次频谱分析。
③ 毒物:每半年至少对每个毒物作业点进行一次测量。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
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一、粉尘危害的预防措施1、凿岩必须采取湿式作业。
2、加强通风,保证矿井有足够的风量。
3、采取综合防尘措施,进、回风巷道设置水幕;每季清洗一次巷道壁,防止二次扬尘;转载点、装矿漏斗口处,设置喷雾装置,作业时进行洒水降尘;凿岩出渣前清洗工作面10米内的巷壁;爆破后和装卸矿石前必须进行喷雾洒水一次(10分钟);防尘水池容量不少于一个班的耗水量,且其PH值在6.5—8.5之间。
4、井下接尘人员配戴防尘口罩。
5、每周进行一次防尘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凿岩工作面每月测尘两次,其它产尘点每月测尘一次;并有记录可查。
7、井上接触粉尘作业的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二、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危害的预防1、矿井安装主扇,采用机械通风。
2、独头作业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硐室采用局扇通风。
3、各采掘工作面之间不得采用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风量进行串连通风。
4、杜绝无风、微风、循环风和不合理的扩散通风作业。
5、矿井有害气体浓度,每月测定一次,井下空气成份的取样分析半年进行一次,进行大爆破和更换炸药时应在爆破前后进行空气成份测定。
三、高温的危害和控制1、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施工现场的高温作业主要是夏季露天作业,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例文(四篇)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例文一、背景介绍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快速变革,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职业危害也愈发突出。
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制定____年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全面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减少职业疾病发生率,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健康水平。
2. 原则:(1)科学合理: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制定可行的防治措施。
(2)预防为主:注重源头防治,避免事故和疾病的发生。
(3)综合治理:采取综合手段,全面管理和消除职业危害。
(4)依法管理:依法规范职业危害预防和处理工作。
(5)多方参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三、重点任务1. 加强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估工作。
(1)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定期发布职业危害状况报告。
(2)加强对关键行业和职业群体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排查潜在危害。
(3)开展现有职业危害因素减排工作,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减少危害物质的排放和使用。
2. 制定和完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1)针对不同行业和职业群体,制定适合的防治措施和标准。
(2)加强职业危害防护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劳动者的个体防护水平。
(3)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与医疗保障。
(1)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档案,实施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
(2)加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3)完善职业病诊断和治疗体系,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4. 提升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1)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责任主体的监督和考核,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
(2)完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职业危害防治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联网监控。
四、实施方案1. 加强组织领导和资源保障。
(1)成立由政府主导的跨部门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2024年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2024年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____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危害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以应对____年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
1. 制定全面的职业危害评估计划: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一项全面的评估计划至关重要。
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逐一评估不同危害源的潜在风险,并确定其对员工的影响程度。
评估结果将用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
2. 强化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有关职业危害的数据和信息。
借助新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现职业危害的实时监测和快速预警。
监测结果将用于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和决策。
3. 加强职业危害教育培训:职业危害教育培训是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基础。
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手段,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4. 推动职业危害信息共享:建立职业危害信息共享平台,各类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分享职业危害相关的数据和研究成果。
通过共享信息,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新出现的职业危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员工。
5. 提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随着科技的发展,职业危害防护装备也在不断创新。
在____年,应注重研发和推广更先进、更高效的防护装备,如智能防护面具、抗菌防护服等。
同时,应加强对防护装备的监管,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6. 制定完善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
政府部门应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企业的检查和评估力度,确保其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落实。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
7.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
职业健康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篇)
职业健康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精神,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2、公司职工、临时工、民工都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3、前期预防公司下属单位(生产部)提供给职工的工作场所环境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6)法律、行政法规和____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4、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公司下属单位(生产部)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1)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公司下属单位(项目部)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公司下属单位(项目部)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6、公司下属单位(项目部)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7、如果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施工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引导语:职业病危害的发生不是生产中存在有害因素的必然结果。
原因在于人体有一定的防御解毒和修复功能,当有害因素的剂量或作用强度未超过机体的耐受限度时,是不会发生职业病的。
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及时发现并减少乃至消除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保护和加强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
为此目的,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及卫生保障措施等方面是十分必要的。
一、组织措施1、用人单位应建立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保健组织和制度。
企业领导应把搞好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经常检查执行情况,并指派一名副厂长或总工程师亲自抓,坚决避免出现无人懂、无人管、无人问的局面。
2、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止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体系,这些法规标准具体而明确,只要本企业落实好法规标准,就会达到预防职业病的目的。
3、合理组织劳动,减少工人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妥善安排女工等也是组织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卫生技术措施1、卫生技术措施的具体目标有以下方面:(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化学性、生物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物理、放射因素和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的强度必须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确保工作场所对劳动者的健康基本无害,这是对工作场所最基本的职业卫生要求。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职业病防护设施是以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达到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健康目的的装置,如通风、排毒、除尘、屏蔽、隔离、防护等设施。
配备什么设施,要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情况确定,可以单独配备。
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较低、工人密度低,则可采用自然通风设施;如工作场所可能生产较高浓度的粉尘,则应采取系统的机械通风和除尘设施;如工作场所存在强度较高的放射线,则应采取防护屏蔽和隔离措施等等。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范文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产生危害的因素。
职业危害包括工作环境的不良因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危险物质、工作强度过大等。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对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改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指劳动者进行工作或活动的场所。
改善工作环境是预防职业危害的基础。
首先,应保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累积。
其次,应安装有效的排风设备,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排出室外。
此外,还应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管理,定期清扫,避免积尘。
为了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制定职业病防治法规,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事业单位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维护。
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是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危害侵害的重要手段。
在面对一些无法从源头上消除的危险物质时,应鼓励劳动者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比如,对于高噪声环境,应提供耳塞或耳罩,保护听觉系统免受损害。
对于有害气体环境,应提供呼吸器等防护装备,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在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时,应确保装备的质量和合适性,同时还要对劳动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正确使用。
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工作时间过长和工作强度过大会增加职业危害的风险。
长时间的连续工作会使劳动者的身体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恢复,容易导致疲劳和身体不适。
因此,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适当安排休息时间,减少连续工作的时间。
此外,还应根据工作的性质和劳动者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工作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四、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对于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是预防职业危害的基础。
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劳动者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监测和评估的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施工生产单位。
2.术语和定义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3.职责(1)工会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2)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4)各施工生产单位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4.一般规定(1)各级安全部门、工会组织、各施工生产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各施工生产单位和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合同制工人、农民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4)施工生产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职业危害防治安全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安全措施1、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
加强现场管理,搞好工程的保卫、防盗,搞好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在每一个工程项目中,制订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并制订严密的安全生产规程,留有足够的安全生产费用,购置安全生产的设备和器件,保证施工生产现场的紧急事故处理的开支。
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预防措施,为施工人员办理保险,并制订以下预防措施,以保证员工的安全健康。
1)对于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高压电线、变压器等醒目的安全标志,对开挖地段又处于交通要道处,派专人看守,或有明显的标志,防止过往行人或车辆不注意发生事故。
2)对于基础工程或土方挖施工,要注意预防塌方发生,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3)结构工程施工中,高空或河上作业,应绑好安全网,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防止落人落物,对架板等设计,注意起吊的安全与平稳。
4)对材料和设备储存的库房或堆放点,施工人员生活区,特别注意防火安全,设备足够数量的消灭器具、消防水管和消防栓等,以备急需。
5)项目经理亲自抓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定期如开安全生产会议,检查安全生产规章执行落实情况,建立安全生产奖罚制度促使人人重视安全,安全生产有奖,使安全生产教育落到实处,得到好的成绩。
3、加强工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促使安全生产,随时清除施工场地不必要的障碍物、设备、材料及各类存储物品安全堆放紧紧有条,即要保持施工现场环境的清洁整齐,又对安全生产有利。
自觉遵守有关机构对卫生及劳动保护的要求,及时清洁工地上的废物、垃圾、水泥袋、废弃的模板等,在全部工程竣工移交之前,将任何场地或地表面恢复原状。
减少由于不合格环境规定而导致的罚款和经济损失,创造良好的文明施工环境。
二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为杜绝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把一般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施工的顺利进展,特制订安全措施如下:4、建立安全保证体系,项目部和各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专职安全员属质检科,在项目经理和副经理的领导下,履行保证安全的一切工作。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防护用品使用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防护用品使用制度范文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的伤害而制定的一套规定和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防护用品使用制度的例子:1. 个体防护- 在接触有害物质或危险场所时,应根据危险等级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前,应进行使用前的操作培训,了解正确的佩戴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是否存在破损或失效情况,并及时更换。
2. 工作环境控制- 在工作场所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危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例如提供充足的通风、安装废气排放装置等。
- 对涉及危险物质或危险作业的工作区域,应设置警示标识并限制未授权人员进入。
-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应进行专门存储和处理,确保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3. 健康监测- 对于接触危险物质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检、生物标志物检测等,以及相关的健康宣教。
- 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包括停止暴露、就医治疗等。
4. 培训教育- 向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包括危害物质的性质和预防措施、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急救等。
- 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提供书面材料以供参考。
5. 事故应急处理- 建立相关的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包括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撤离和求救流程、急救措施的培训和应用等。
- 定期组织演练,以检验应急响应能力的有效性。
总之,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防护用品使用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这需要全员的积极参与和遵守,以及不断更新和改进制度的有效实施。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及防护用品使用制度范文(二)1. 目的本制度旨在保护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合理设置和使用必要的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职业危害的岗位。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防治措施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防治措施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防治措施一、职业中毒的预防(一)技术、管理人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工业毒物,应以无毒物代替有毒物,以低毒物代替高毒物。
减少工业毒物来源,是预防职业中毒的根本措施。
(2)凡使用、生产有毒物质,或生产中伴有毒物产生的生产过程,设备均应密闭,以防止毒物对环境的污染。
凡具有腐蚀性的有毒物质,均应以耐腐蚀材料制成容器、管道等。
(3)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维修,防止出现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4)加强对生产车间的空气监测,控制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使之不超过国家工业卫生容许浓度。
(5)在生产环境中,应安装足够、有效的通风设备,对毒物的发生源和集散点进行抽风排毒,并应给以回收利用或净化处理。
(6)对有关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工业卫生的基本知识。
(7)定期为接触毒物的人员检查身体。
(二)操作人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严格执行生产工艺。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遵守个人卫生、个人防护规范。
(4)不应在可能被污染的环境中存放食物,也不应在那里用餐、饮水、吸烟。
(5)在工作时间内,如需用餐、饮水,应先认真以温水、肥皂洗手并漱口后,在指定的房间内进行。
(6)班后洗澡。
换下的工作服等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应和非工作服装混放。
(7)必要情况下,应按规定戴齐个人防护用品(如眼镜、皮靴、手套、橡胶鞋)。
(8)进入曾盛过毒物的容器、管道内作业,应于事先将内壁清洗干净,并应在其内采样,进行分析,符合工业卫生指标时,方可进入其内。
二、防尘综合措施我国多年来防尘工作的实践证明,在多数情况下,单靠某一种方法是难以解决粉尘危害问题的。
要切实做好防尘工作,使工人工作地点的含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规定,就必须采取防尘综合措施。
防尘综合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管理措施和卫生保健措施。
职业病防治制度(五篇)
职业病防治制度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
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
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____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
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
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造成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 1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职业病发病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限制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国家鼓励和支持职业病医疗康复机构的建设。
第九条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为了切实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司根据国家、北京市、集团和公司有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如下:一、市政工程易发职业病危害的作业项目1、地下管线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2、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二、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工作业范围内,施工前应由作业人员采取强制通风措施,由安全检查人员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准进入地下管道进行施工作业。
2、施工前,应由施工负责人向全体参与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履行签认手续。
3、在施工区周边要设立围挡或护栏,同时设立安全警告标志。
4、一旦发生管道破裂,有毒、有害气体溢出,施工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作业人员的撤离工作,疏散周边人员,封闭施工现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个人防护措施1、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带和使用各种防护用品、用具。
2、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进行个人体检,符合条件者方可从事地下管道的作业。
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连续加班作业,进行轮换作业,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
四、对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安全检查1、检查对从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
2、检查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可行性,检查安全交底的可操作性。
3、检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使用需要。
4、检查从事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佩带齐全、有效。
5、检查施工区域作业人员,有无遇险自救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6、对以上检查范围内如发现问题,一律采取先停工,后整改的原则,进行逐项跟踪复查落实,直到存在的问题解决完为止。
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先撤人,封闭现场,后研究补救措施,绝不允许冒险蛮干的情况发生。
五、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焊作业区内设立排烟、送风设备。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防治措施
一、职业中毒的预防(一)技术、管理人员应留意的几个方面:(1)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工业毒物,应以无毒物代替有毒物,以低毒物代替高毒物。
削减工业毒物来源,是预防职业中毒的根本措施。
(2)凡使用、生产有毒物质,或者生产中伴有毒物产生的生产过程,设备均应密闭,以防止毒物对环境的污染。
凡具有腐蚀性的有毒物质,均应以耐腐蚀材料制成容器、管道等。
(3)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修理,防止消失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4)加强对生产车间的空气监测,掌握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使之不超过国家工业卫生容许浓度。
(5)在生产环境中,应安装足够、有效的通风设备,对毒物的发生源和集散点发展抽风排毒,并应给以回收利用或者净化处理。
(6)对有关人员加强安全训练,使广阔群众了解工业卫生的根本学问。
(7)定期为接触毒物的人员检查身体。
(二)操作人员应留意的几个方面:(1)严格执行生产工艺。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遵守个人卫生、个人防护标准。
(4)不应在可能被污染的环境中存放食物,也不应在那里用餐、饮水、吸烟。
(5)在工作时间内,如需用餐、饮水,应先子细以温水、肥皂洗手并漱口后,在指定的房间内发展。
(6)班后洗澡。
换下的工作服等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应和非工作服装混放。
(7)必要状况下,应按规定戴齐个人防护用品(如眼镜、皮靴、手套、橡胶鞋)。
(8)进入曾经盛过毒物的容器、管道内作业,应于事先将内壁清洗洁净,并应在其内采样,发展分析,符合工业卫生指标时,方可进入其内。
二、防尘综合措施我国多年来防尘工作的实践证明,在多数状况下,单靠某一种方法是难以解决粉尘危害问题的。
要切实做好防尘工作,使工人工作地点的含尘浓度到达卫生标准的规定,就必需实行防尘综合措施。
防尘综合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管理措施和卫生保健措施。
详细可分为八个方面:(1)宣传训练这是一项组织性措施,是一项特殊重要的、必不行少的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各级领导(特殊是企业的领导)充分熟悉到搞好防尘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二是通过宣传训练使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及详细负责该项工作的管理人员对于搞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进一步提高;三是通过宣传训练使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了解有关粉尘的特性、粉尘的危害、粉尘管理的根抵学问,明确搞好粉尘管理的意义。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最新六种分类)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为了切实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司根据国家、北京市有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如下:一、市政工程易发职业病危害的种类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
建筑物的拆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辐射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
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毒物品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二、职业病的防护措施(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1、生产性粉尘危害的防护措施: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设备要设置除尘装置,清运垃圾必须使用喷洒后方可用提升机或封闭专用垃圾道运输,严禁从窗口倾倒垃圾。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5篇)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第一条为了提高职工的预防意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公司各部门和生产单位。
第四条在接受建设项目时,应向建设单位索取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含职业卫生专篇)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第五条生产单位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确定的职业病危害类别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第六条生产单位应配备有效的通风、排毒、除尘、消音、防振、降温、保暖、供氧等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防尘毒口罩、耳塞、防护服(鞋帽、手套、眼镜)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并将其____复印件及发放清单报公司质安监部。
第七条生产单位应有专人负责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经常性的维护、检修,保证其性能和效果。
并将其详细资料报公司质安监督部。
第八条在醒目的位置设立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第九条生产单位应主动联系工程所在地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的项目、频次可根据工程项目首次检测结果确定,检测评价的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专人保管,每年____月底汇总一份报公司质安监督部,内容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施工工序或工艺流程、生产人数、职业病防护设备运转和个人防护用品佩带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检测时的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1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1、职业中毒a、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
b、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
c、硫化氢中毒(下水道作业工人)。
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e、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f、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g、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
h、氯乙稀中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2、尘肺a、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
b、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
3、物理因素职业病a、中毒(露天作业)。
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4、职业性皮肤病a、接触性皮炎(中国漆)。
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
5、职业性眼病a、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 。
b、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
c、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
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a、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
7、职业性肿癌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8、其它职业病a、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
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c、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三、防治措施(一)、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防治措施(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4838-97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防治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职业中毒的预防(一)技术、管理人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工业毒物,应以无毒物代替有毒物,以低毒物代替高毒物。
减少工业毒物来源,是预防职业中毒的根本措施。
(2)凡使用、生产有毒物质,或生产中伴有毒物产生的生产过程,设备均应密闭,以防止毒物对环境的污染。
凡具有腐蚀性的有毒物质,均应以耐腐蚀材料制成容器、管道等。
(3)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维修,防止出现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4)加强对生产车间的空气监测,控制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使之不超过国家工业卫生容许浓度。
(5)在生产环境中,应安装足够、有效的通风设备,对毒物的发生源和集散点进行抽风排毒,并应给以回收利用或净化处理。
(6)对有关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工业卫生的基本知识。
(7)定期为接触毒物的人员检查身体。
(二)操作人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严格执行生产工艺。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遵守个人卫生、个人防护规范。
(4)不应在可能被污染的环境中存放食物,也不应在那里用餐、饮水、吸烟。
(5)在工作时间内,如需用餐、饮水,应先认真以温水、肥皂洗手并漱口后,在指定的房间内进行。
(6)班后洗澡。
换下的工作服等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应和非工作服装混放。
(7)必要情况下,应按规定戴齐个人防护用品(如眼镜、皮靴、手套、橡胶鞋)。
(8)进入曾盛过毒物的容器、管道内作业,应于事先将内壁清洗干净,并应在其内采样,进行分析,符合工业卫生指标时,方可进入其内。
二、防尘综合措施我国多年来防尘工作的实践证明,在多数情况下,单靠某一种方法是难以解决粉尘危害问题的。
要切实做好防尘工作,使工人工作地点的含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规定,就必须采取防尘综合措施。
防尘综合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管理措施和卫生保健措施。
具体可分为八个方面:(1)宣传教育这是一项组织性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充分认识到搞好防尘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二是通过宣传教育使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及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管理人员对于搞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进一步提高;三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了解有关粉尘的特性、粉尘的危害、粉尘治理的基础知识,明确搞好粉尘治理的意义。
(2)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是一项彻底消除粉尘污染、搞好防尘工作的技术措施。
(3)湿法防尘是一项简便、经济、有效的防尘技术措施,在生产和工艺许可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采用。
水对大多数粉尘有良好的“亲和力”,即粉尘遇水后,很容易吸收、凝聚、增重,这样可大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改善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
(4)密闭尘源将尘源有效地密闭,是防止粉尘外逸的一项有效技术性措施,它常与通风除尘技术措施配合使用。
对尘源的密闭好坏,与其控制效果及治理经费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耐火材料、陶瓷、玻璃、铸造、建材等行业通过对尘源的密闭、消除正压、降低物料的落差等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破碎、筛分、混合、装卸、运输等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外逸,使作业点浓度大大降低。
(5)通风除尘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较好的一种技术性措施。
通风除尘就是用通风的方法将尘源予以有效的控制,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使其作业区空气含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并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6)个人防护是一项辅助性的技术性措施。
通常是在其它技术性措施实施的基础上,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通过各种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等)可进一步防止粉尘的吸入,进一步减轻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这也是防止粉尘侵入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使用防尘用具阻挡粉尘侵入人体的呼吸器官,对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尘肺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7)维护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织管理性措施。
对待防尘设施必须象对待主机设备一样,加强维护管理。
防尘设备投入运行后,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维修,同时要制订合理的管理和操作制度,才能使防尘设施及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如管理不善,通风除尘设备就不能正常使用,会给工人身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8)监督检查这也是一项组织管理性措施。
对于防尘工作,同样要实行国家监察、企业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制度。
总之,这八个方面的措施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性措施是消除粉尘污染、粉尘危害的关键,但技术性措施必须通过组织管理措施才能付诸实施,持久地发挥其作用。
三、噪声控制措施(1)空压机噪声主要由气流噪声、机械噪声和电机或柴油机噪声组成。
消声器和隔声罩对空压机噪声的降低能起到显著作用,对于振动突出的机组,还应采取隔振措施。
(2)电机噪声的一部分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其能量与所辐射的声功率直接与电功率有关;另一部分是空气动力性噪声,与气流的线速度有关,后者则与电机的转速相关。
此外,通风噪声也不容忽视。
电机噪声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三个:消声器、隔声罩和改变电机冷却风扇的结构。
(3)柴油机噪声可分为空气动力性噪声、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三部分。
常用的将噪措施有:安装进、排气消声器,进气消声器还可以与滤清器复合成一体,起到既滤清空气又削声的作用。
(4)木工圆锯噪声主要由于高速旋转的锯片产生,包括空气动力性噪声,锯片振动噪声、锯齿与木材的切削、撞击声和机械噪声,以及交叉作用而产生的共振。
圆锯噪声控制措施有:在锯片上涂阻尼材料、改变锯齿角度和局部隔声等。
(5)高压放空排气噪声的特点是声级高、频带宽、传播远。
它是由于高速气流冲击和剪切周围的空气,引起气体剧烈扰动而产生。
高压放空排气噪声的控制方法是安装消声器。
一般有扩容降速、节流降压、小孔喷注、多孔扩散各种类型的消声器。
效果很明显。
(6)控制风机噪声的常用方法是在风机的进气口排气口处安装阻性消声器;机组与地基之间装减振器。
一般可以获得明显效果。
四、振动的控制(1)减少振动源的振动我国的工业振动源主要分为三类:旋转机械、往复运动机械和锻压机械。
常见的机械设备是通风机、发电机、柴油机、空气压缩机、冷冻机、纺织机、锻锤、冲床等。
从工艺和技术上消除或减小振动源的振动强度,是控制振动危害的最根本的措施。
如:改善机械的动平衡和静平衡;用化学除锈代替振动除锈;用水瀑清砂代替风铲;电焊代替铆接等。
振动性机械和工具在设计时即采取防振、减振和降噪措施;改进风动工具排气口的方向和位置,以防止喷出气体冷却操作者的手臂等。
(2)制订和执行振动标准对于我国已经颁布的局部或手传振动标准,重要的是严格执行。
我国的振动标准限值定为四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米/秒这一限值可保护90 %的接振工人工作20年而不发生振动性白指。
(3)限制接振时间当接振总时间超过1000小时以上时,振动病各种症状的出现率急剧上升。
因此,应限制接振总时间,采取岗位轮换作业制,另外,增加振动作业的工间休息时间也是减少振动危害的一种方法。
(4)改善作业环境低温、高湿、高噪声、毒物污染都会加剧振动危害。
拘研究,振动手柄保温在40℃以上时,很少出现振动性白指。
因此,应改善作业环境。
特别是寒冷季节的室外作业、应保证必要的防寒、防雨雪设施。
(5)加强个人保护,健全健康管理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是振动控制的最后一关,发放和正确佩戴适当的工作服,尤其是防振手套,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此外,振动作业工人最好每工作2小时就用温水(40-60℃)浸手10分钟,以改善末梢循环。
工人在就业前应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判断是否有振动作业职业禁忌证,禁忌证包括:明显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末梢血管性疾病,尤其是雷诺氏病;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明显的内分泌失调;严重的听力减退。
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间隔时间为2~3年。
五、高频和超高频辐射的防护高频和超高频辐射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屏蔽屏蔽是减少或避免高频和超高频电磁能辐射的有效方法。
目的是把高频电磁场强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
常用的有屏蔽网、屏蔽罩或屏蔽室。
(2)远距离操作高频和超高频电磁场的强度随着到辐射源距离的加大而迅速减小,可以采取远距离措施。
对于辐射范围小,辐射能量低的工段,可采用自动化仪表控制,在远离辐射源的地方进行操作。
(3)接地接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屏蔽的效果,应避免屏蔽体成为二次辐射源。
因此,要求屏蔽装置必须与大地有良好的联结。
多点接地时,过渡电阻有可能不均匀而使各接地点间产生不平衡电流,影响屏蔽效果。
因此,决不能将一般电气的保护性接地代替屏蔽接地。
(4)健康检查应定期对高频和超高频作业场所的电磁强度进行测定,并建立测试卡。
对从事高频和超高频作业者,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发现问题时应积极治疗,随时观察,并应调换工种。
(5)安全技术教育对参加高频和超高频作业的工作人员,应事先进行安全技术的教育,使他们了解基本的防护措施并执行正确的操作规程,正确认识高频和超高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惧和麻痹思想,养成自我保护的良好意识。
六、微波辐射的安全防护措施微波辐射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合理设计、安装、使用、维护大功率微波设备,严格控制设备本身的微波泄漏和辐射电平。
(2)远距离操作和降低操作处所的辐射强度。
(3)建立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
对从事微波作业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安全技术的教育,使他们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正确的操作规程;正确地认识微波对人体的影响;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4)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在高强度微波辐射场中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微波防护服、头盔、围裙和罩衫,使用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5)加强卫生保健工作。
对长期从事微波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检查档案。
七、激光辐射的安全防护(1)激光辐射防护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使用激光器的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对接触激光的人员要进行教育,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激光安全防护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