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日(赏析)
黄河落日李瑛赏析
黄河落日李瑛赏析
黄河落日李瑛赏析
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所在地。
它以其风光秀丽、气势雄伟而闻名于世。
“黄河落日”这一诗作,由李瑛创作而成,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界的经典之作。
《黄河落日》是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全诗七句,内容描写了当夕阳西下时,黄河的情景。
“但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刻感受,引人遐想,使人心旷神怡。
李瑛在诗中用“空山”表示河岸的高山,把它比喻成一座空山,表示河岸的高山就如一座空山,又“新雨”洗刷了河岸,把河岸呈现出一片清新洁净的景象,十分生动形象。
此外,李瑛还用“汉下洛阳城”,把黄河联想到古代名城洛阳,再次深刻地描绘出黄河的宏伟壮观,也让读者不禁想起当年汉武帝称霸洛阳时的盛况。
从整首诗看,作者以景抒情、抒发心声,表达了对黄河的崇敬之心,在短短七句诗里,他用尽了最精炼的文字,勾勒出黄河落日的美景。
他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出理想的美景,把不同的景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完美的意境,使读者在想象中可以欣赏到最宏伟壮美的画面。
《黄河落日》这首诗作,是李瑛继《青山郁金香》、《望庐山瀑布》之后的又一力作。
他将自己的热情、热爱和渴望,把握在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里,把它写得淋漓尽致,把它的美好写得完美无缺,以此彰显自己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黄河落日李瑛的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它把大自然最美丽的景色,写得细腻动人,使人心旷神怡,不禁想起那无穷无尽的自然美景,心中涌起了无限的赞叹之情,令人赞不绝口。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太阳,风风火火望一眼涛涌的漩涡终于落下了辉煌地、凝重地沉入滚滚浊波(诗歌第一层次:长河落日圆。
壮美、庄严的落日情境。
呼啸的黄河奔涌咆哮在一座座黄土塬边,携带着滚滚泥沙土浪,一路风风火火,从西到东。
落日之境一般在中国文化中表达衰老、凄凉等,此诗中作者对苍凉落日显然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而且用了“等了五千年,才......”一个“才”字,暗漏期盼已久之意;“风风火火”也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辉煌、凝重”落入长河,厚重感油然而生。
由此可见,五千年代表的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落日便是代表历经沧桑,走过苦难的中华民族,她虽然饱经苦楚,可他厚重深沉;虽然步履目前还有些艰难,但她辉煌而凝重。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五千年一步步走来,五千年一点点把红色江山落建!一片片黄土塬被染红,希望就在眼前。
滚滚浊波,象征当时的一股的强大力量,支持着红日,依托着红日。
《三国演义》主题曲,就是在这样的苍劲中述说历史的力量:也是这样的滚滚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夕阳的壮美是另一种震撼的美!这一幕长河落日,是新中国给历史画上的一个句号。
)淡了,帆影远了,渔歌此刻,大地全在沉默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陡峭的土壁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只有绛红的狂涛长空下,站起又沉落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颤动的大地竟如此惊心动魄(第二层,夜幕意象群。
暮色中,缓缓淡去的帆影,若隐若现的缥缈在河面的渔歌声,给人以静谧之感,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述了此时的无声之境。
系列沉静的意象,表达隐忍、苦难的民族——凝思的树,静默的鹰,倔强陡峭的山壁,风中飘摇的香草,都是这个苦难民族的沉默!可是,沉默的是内心,奔涌的是一股股不服输的精神,正如在这夜幕渐临的时分,怒涛站起,又一次次站起,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抗争!内心的力量庞大而热忱,所以就如九万面旌旗蔽日遮空,就如九万面鼙鼓万马齐喑!夜晚蕴蓄的力量,喷薄而出的时刻就是新生的早晨!)醉了,洪波亮了,雷火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历史已成废墟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洪波”是力量的象征,“雷火”是奋进的号角。
2024版《黄河落日》
当代青年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黄河落日》为例谈诗歌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激发爱国情感
诗歌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壮丽景 象和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感,能够 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
传承民族文化
意象的运用 诗人巧妙运用黄河、落日等意象,营 造出一种壮丽、辽阔的意境。
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黄河和落日 赋予人格化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诗人通过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 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抒情与叙事的结合
在描绘黄河落日的同时,融入诗人的 抒情和叙事元素,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和传唱性。
意象丰富
《黄河落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爱国情怀与具体的自然景象相结合, 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形象,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更具象征性和诗意。
语言凝练
《黄河落日》的语言凝练而富有力量,既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壮美的自然景象,又能 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情感,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更具语言魅力和表现力。
主席等职。
李瑛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其中包 他的诗歌风格朴实、自然,善于通过描
括《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的诗》 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
《献给火红的年代》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的思考。
诗歌创作背景及意图
《黄河落日》是李瑛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 设的高潮时期。
高潮
抒发诗人对黄河落日的深厚情 感,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
美。
结尾
总结全诗,留下深刻印象。
黄河落日(赏析)
黄河落日胡秋萍我出生在黄河中游的岸边,四十多年来,我不曾远离这条诞生了华夏文明的河流。
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得天独厚地享受着这条母亲河带给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的滋养。
闲暇时,驱车到黄河边走走,也仅需要三十分钟的时间。
在书斋里伏案久了,到河边的湿地走走,一边是田野望不到边际的绿,另一边是望不到尽头的河流。
书本的知识、思想与天地间的开阔、鲜活相交变成达观、淡定,舒展着你心灵的翅膀,使你可以跨越脚下时空的限制任意飞翔。
在黄河边漫步,最令人心神荡漾的是落日的一瞬。
这是生命绚烂的一瞬,也是天地间光明与黑暗变幻莫测的一瞬,这一瞬比昙花一现还要短,这一瞬如同绚烂芬芳的爱情一样美丽或悲壮。
伫立在黄河古道,脚踏在石头砌成的堤坝上,放眼宽广的水面,平缓、悠然、细碎的波纹在微风的吹拂下,顺风而行,渐行渐远……太阳像个炽热的火球,燃烧着来自内心的激情和能量,那么炽热,那么灿烂,那么无穷无尽。
炽热得仿佛要把你烧成灰烬,灿烂得如同少女的笑靥充满诱人的魅力。
傍晚,太阳从刺眼的白炽渐渐泛红,红得那么鲜明、彻底、毫无保留,像一个青春已去的女人竭尽全力地绽放着她的成熟。
玫瑰色的晚霞折射出的光焰温柔地洒在舒缓的河面,在晚风的抚慰下,水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
一片深,一片浅,一片泛着粼光,一片沉寂着暗红,简直太神奇了!同是一片蓝天,同样的玫瑰色的晚霞,同一条河流的水面,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光影呢?是因为我伫立的角度吗?还是因为辽阔水面各自不同的方位?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落日余晖中,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定会有不同的景色出现。
水天一色,落日熔金喷射出的光焰长短不同,方位不同,接受面的多少也不同。
正像每一朵鲜花和每一片树叶因自己生长的方位不同受到的光照也不同,所以,它们各具情态。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是杨洪基演唱的一首歌曲,歌词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和思考。
整首歌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的美丽和壮观,表达了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歌曲开头就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黄河东流不息的壮观景象,如此宏大的气象使得歌曲一开始就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黄河的壮丽景色让人不能不为之感叹,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伟大。
歌曲中还融入了一些对黄河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歌曲提到了黄河曾经的泛滥和破坏,但在这些波折中,黄河依然顽强的流淌着。
歌词中提到,“黄河还在流,几度创伤,几次回荡”,这句话既表达了黄河的坎坷历程,也反映出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数次的挫折使得黄河更加强大,更加可怕也更加令人敬畏。
除了赞美和敬仰,歌曲还流露出对黄河的一丝思考。
歌词中提到了黄河流经的地方,比如“草原的腹地,高原的海洋”,这些都是被黄河浸润的地方。
这一点可以理解为对黄河文化的思索,黄河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这些地方的人们,也成为了他们的骄傲。
同时,歌曲的尾声处用“谁还渴望黄河落日”这一问句引起了人们对于黄河流域景色的思考。
总的来说,歌曲《黄河落日》通过对黄河的赞美、敬仰和思考,使得人们对黄河的壮丽和伟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验。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太阳,风风火火望一眼涛涌的漩涡终于落下了辉煌地、凝重地沉入滚滚浊波(诗歌第一层次:长河落日圆。
壮美、庄严的落日情境。
呼啸的黄河奔涌咆哮在一座座黄土塬边,携带着滚滚泥沙土浪,一路风风火火,从西到东。
落日之境一般在中国文化中表达衰老、凄凉等,此诗中作者对苍凉落日显然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而且用了“等了五千年,才......”一个“才”字,暗漏期盼已久之意;“风风火火”也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辉煌、凝重”落入长河,厚重感油然而生。
由此可见,五千年代表的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落日便是代表历经沧桑,走过苦难的中华民族,她虽然饱经苦楚,可他厚重深沉;虽然步履目前还有些艰难,但她辉煌而凝重。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五千年一步步走来,五千年一点点把红色江山落建!一片片黄土塬被染红,希望就在眼前。
滚滚浊波,象征当时的一股的强大力量,支持着红日,依托着红日。
《三国演义》主题曲,就是在这样的苍劲中述说历史的力量:也是这样的滚滚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夕阳的壮美是另一种震撼的美!这一幕长河落日,是新中国给历史画上的一个句号。
)淡了,帆影远了,渔歌此刻,大地全在沉默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陡峭的土壁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只有绛红的狂涛长空下,站起又沉落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颤动的大地竟如此惊心动魄(第二层,夜幕意象群。
暮色中,缓缓淡去的帆影,若隐若现的缥缈在河面的渔歌声,给人以静谧之感,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述了此时的无声之境。
系列沉静的意象,表达隐忍、苦难的民族——凝思的树,静默的鹰,倔强陡峭的山壁,风中飘摇的香草,都是这个苦难民族的沉默!可是,沉默的是内心,奔涌的是一股股不服输的精神,正如在这夜幕渐临的时分,怒涛站起,又一次次站起,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抗争!内心的力量庞大而热忱,所以就如九万面旌旗蔽日遮空,就如九万面鼙鼓万马齐喑!夜晚蕴蓄的力量,喷薄而出的时刻就是新生的早晨!)醉了,洪波亮了,雷火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历史已成废墟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洪波”是力量的象征,“雷火”是奋进的号角。
黄河落日阅读理解及答案
黄河落日阅读理解及答案黄河,是中国五大江河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沉淀,承载了多少古代文明的繁华与消亡,让世人瞩目不已。
而在黄河的流域中,也孕育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黄河落日》。
《黄河落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它描绘了黄河流域,夕阳西下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和神奇的感叹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以黄河上游远离白云之间的孤城和万仞高山为描写开端,衬托夕阳下黄河流域的苍凉和荒芜之感。
接着是对青春和爱情的讲述。
羌笛是羌族的代表性乐器,但在这里,它代表了年轻的爱情,羌笛似乎在唤起那沉睡在大地上的春天。
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年轻爱情的羡慕和崇敬,又带着点惋惜和遗憾。
然而,这首诗的高潮却在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是象征着春天和希望的。
而这句话的意思却是说,黄河流域的春天永远到不了玉门关,地势太高,使那边的气候只能是恶劣和寒冷。
作者用这个比喻,把黄河流域和希望、追求联系起来,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憧憬。
答案:1. 《黄河落日》描写的是哪座城市?答:没有描写任何一座城市。
2. 诗歌第一句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答:想要表达黄河远在白云之间,远在深山之中的形象。
3. 诗歌中的“羌笛”指代什么?答:诗歌中“羌笛”象征年轻的爱情。
4. 诗歌最后一句话“春风不度玉门关”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答:黄河流域的春天永远到不了玉门关,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憧憬。
5. 《黄河落日》主要描写的是什么?答:主要描写的是黄河流域夕阳下的苍凉和荒芜之感。
02894_《黄河落日》精品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1/26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技巧;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通过教师的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诗歌朗诵和创作的技巧。
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PPT演示、音频、视频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 ,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还将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自主探究。
《黄河落日》背景
该诗是作者在黄河边观看日落时,有 感而发创作的一首现代诗。通过描绘 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简介
李瑛,当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以 深沉、豪放、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多 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具有 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024/1/26
诗歌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景象,表达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 情回望。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展现了黄河的壮美、落日的辉煌以及诗人 的感慨和思考。
写作特点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黄河和落日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元 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诗歌语言凝练而富有节 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文学表现
中国文学中,落日常被作为借景抒情的元素,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西方文学中 ,对落日的描绘则更加细腻入微,如莫奈的画作《日落》。
16
《黄河落日》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
传播路径
《黄河落日》最初在中国发表后 ,逐渐通过国际文化交流、翻译 出版等途径传播到海外,被更多
国际读者所知晓。
国际反响
《黄河落日》以其独特的文化内 涵和艺术魅力,在国际上获得了 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提升了中国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一、全文概述
《黄河落日》是一篇描绘我国黄河壮丽景色的散文佳作。
作者通过对黄河日落时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全文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从清晨到日暮,黄河的壮美景色。
文章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展现了黄河的雄浑壮美和神秘魅力。
二、黄河落日的意义
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在《黄河落日》这篇散文中,作者将黄河与太阳的升起降落相结合,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民族的繁荣。
黄河落日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展现了我们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三、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美景色。
文章开篇,作者用“雄浑的河水从天边涌来,拍打着河岸,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的生动描绘,勾画出黄河的磅礴气势。
随后,作者通过对太阳升起、日暮时分黄河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出黄河在不同时间段的美感。
在描绘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民族历史和文化,使文章更具深度。
四、课文欣赏与感悟
在阅读《黄河落日》这篇散文时,不禁为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所感动。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见证了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文章中的黄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个民族的象
征,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通过欣赏这篇散文,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河的伟大,也为我们伟大的民族感到自豪。
五、总结
《黄河落日》是一篇充满诗意与哲理的散文佳作。
作者通过对黄河壮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和伟大精神。
17《黄河落日》
黄河文化的特点
黄河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基础,融合了 游牧文化、商业文化等多种元素,形 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如勤劳、朴实 、厚重、包容等。
黄河落日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落日与黄河的交融
诗中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景象, 将落日与黄河巧妙地交融在一起 ,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体现
了黄河文化的深邃内涵。
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个人经历
李瑛曾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随军记者和创作员,亲身经历了战争 的残酷和和平的可贵。这些经历使他对祖国和人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02
诗歌内容解析
诗歌主题思想
歌颂黄河
诗歌以黄河为背景,通过对黄河 落日的描绘,表达了对黄河的赞 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中华民族 的热爱和自豪感。
主要成就
李瑛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性 的文学奖项。他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也具有 一定的影响力。
诗歌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全国人民满怀豪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 设中。作者在这一时期创作了《黄河落日》,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 来的美好憧憬。
的传承价值。
生态文明的启示
黄河落日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 之美,也启示人们要尊重自然、 保护生态,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
文化自信的彰显
黄河落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 要象征,其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彰 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推动中
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05
知识拓展:其他描写黄 河的文学作品
古代诗词中描写黄河的佳句欣赏
抒发爱国情怀
诗歌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黄河落日的描写,抒发了 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献身祖 国的决心。
《黄河落日》诗歌欣赏课课件36张pptx
鼓励人们勇于面对困 难和挑战,为国家的 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 力量
提醒人们时刻关注国 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 运,积极投身到国家 建设中
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光未然诗歌精神
01
02
03
04
光未然的诗歌精神包括民族精 神、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等
在当代社会中,这些精神仍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
用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光未 然的诗歌精神,为中华民族的
《黄河落日》诗歌欣赏课课件36张 pptx
目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歌意象与象征手法探讨 • 诗歌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分析 • 诗歌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探讨 • 知识拓展:其他相关经典诗歌欣赏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黄河文化及历史地位
01
02
03
黄河的起源与流域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文 学评论家。
光未然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同时,他 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创作背景
《黄河落日》写于1939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 期,诗人光未然在延安看到了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 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屈意志,于是创 作了这首诗歌。
采用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艺术 手法,构成了幽美邈远、惝恍迷离 的艺术境界。
《山居秋暝》赏析
01
景象描绘
诗歌以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为背
景。
02
情感表达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黄河落日课文概述
2.黄河落日的象征意义
3.课文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4.黄河落日课文的启示
正文
1.黄河落日课文概述
《黄河落日》是一篇描绘黄河壮丽景象的诗歌,通过对黄河落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深厚的感情。
在课文中,诗人借助黄河这一特定的自然景观,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2.黄河落日的象征意义
在《黄河落日》这篇课文中,黄河落日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次,落日代表着夕阳西下,象征着结束与总结。
在这里,黄河落日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壮大。
3.课文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黄河落日》这篇课文运用了丰富的写作手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以景抒情:作者通过对黄河落日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寓于景物之中,使读者在欣赏景物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拟人化:课文中,作者将黄河落日形象化为一位英勇的战士,顽强拼搏、坚韧不拔,以此象征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3)对比:作者通过对比黄河的波澜壮阔与落日的柔和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4.黄河落日课文的启示
《黄河落日》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1)热爱祖国山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2)传承优秀文化: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黄河落日的诗句
黄河落日的诗句【原创实用版】目录一、黄河落日的诗句概述二、黄河落日的诗句赏析1.唐·王之涣《凉州词》2.李白《将进酒》3.李白《赠裴十四》4.李瑛《黄河落日》三、黄河落日诗句的创作正文一、黄河落日的诗句概述黄河,我国的第二大河流,源远流长,历经九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黄河写下了壮丽的诗篇,其中以黄河落日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
这些诗句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景象,展现了黄河的雄浑壮美,同时传达了诗人对母亲河的敬仰之情。
二、黄河落日的诗句赏析1.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时的壮丽景象。
诗人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画面,表现了边塞的雄伟壮丽。
同时,通过羌笛和杨柳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苍凉之美。
2.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的景象。
诗人通过夸张手法,将黄河之水描绘成从天上而来,突显了黄河的雄浑壮美。
同时,诗人以黄河为寓意,表达了自己豪迈、奔放的个性。
3.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首诗与《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画面。
诗人通过这种描绘,传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4.李瑛《黄河落日》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太阳风风火火。
望一眼涛涌的漩涡,终于落下了。
辉煌的,凝重的,沉入滚滚浊波。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落日的景象。
诗人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出黄河落日的庄严与辉煌。
通过诗人对黄河落日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河的雄浑壮美,以及诗人对母亲河的敬仰之情。
三、黄河落日诗句的创作通过对以上黄河落日的诗句的赏析,我们可以发现,诗人们对黄河落日的描绘手法多样,有的运用夸张,有的运用对比,有的运用拟人,为我们展现了黄河落日的不同面貌。
2024年91《黄河落日》课件26张
李瑛出版了54部诗集,有多部长诗和组诗获过多种奖项。其作品《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曾获1983年首届全国诗集评选一等奖,诗集《生命是一片叶子》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我的中国》获全国优秀图书奖。
6
2024/2/28
《黄河落日》是李瑛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首诗以黄河落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黄河落日》一诗中,作者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对黄河的赞美?
问题1
请分析《黄河落日》一诗中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问题2
如何理解《黄河落日》中的主题和情感?
问题3
27
2024/2/28
分享1
在阅读《黄河落日》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我仿佛看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壮丽景象,也感受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创作背景
《黄河落日》作为李瑛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也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壮美景象,激发了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见证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7
2024/2/28
02
CHAPTER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8
2024/2/28
11
2024/2/28
比喻
诗歌中运用了多处比喻手法,如将黄河比作“金色的巨龙”,将落日比作“燃烧的火球”等,这些比喻使得诗歌的描绘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拟人
通过将黄河、落日等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如“黄河在咆哮”、“落日在燃烧”等,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描绘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奠定全诗基调。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
《黄河落日》诗文赏析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太阳,风风火火望一眼涛涌的漩涡终于落下了辉煌地、凝重地沉入滚滚浊波(诗歌第一层次:长河落日圆。
壮美、庄严的落日情境。
呼啸的黄河奔涌咆哮在一座座黄土塬边,携带着滚滚泥沙土浪,一路风风火火,从西到东。
落日之境一般在中国文化中表达衰老、凄凉等,此诗中作者对苍凉落日显然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而且用了“等了五千年,才......”一个“才”字,暗漏期盼已久之意;“风风火火”也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辉煌、凝重”落入长河,厚重感油然而生。
由此可见,五千年代表的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落日便是代表历经沧桑,走过苦难的中华民族,她虽然饱经苦楚,可他厚重深沉;虽然步履目前还有些艰难,但她辉煌而凝重。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五千年一步步走来,五千年一点点把红色江山落建!一片片黄土塬被染红,希望就在眼前。
滚滚浊波,象征当时的一股的强大力量,支持着红日,依托着红日。
《三国演义》主题曲,就是在这样的苍劲中述说历史的力量:也是这样的滚滚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夕阳的壮美是另一种震撼的美!这一幕长河落日,是新中国给历史画上的一个句号。
)淡了,帆影远了,渔歌此刻,大地全在沉默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陡峭的土壁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只有绛红的狂涛长空下,站起又沉落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颤动的大地竟如此惊心动魄(第二层,夜幕意象群。
暮色中,缓缓淡去的帆影,若隐若现的缥缈在河面的渔歌声,给人以静谧之感,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述了此时的无声之境。
系列沉静的意象,表达隐忍、苦难的民族——凝思的树,静默的鹰,倔强陡峭的山壁,风中飘摇的香草,都是这个苦难民族的沉默!可是,沉默的是内心,奔涌的是一股股不服输的精神,正如在这夜幕渐临的时分,怒涛站起,又一次次站起,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抗争!内心的力量庞大而热忱,所以就如九万面旌旗蔽日遮空,就如九万面鼙鼓万马齐喑!夜晚蕴蓄的力量,喷薄而出的时刻就是新生的早晨!)醉了,洪波亮了,雷火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历史已成废墟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洪波”是力量的象征,“雷火”是奋进的号角。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正文
《黄河落日》是一篇描绘黄河壮丽景色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富有诗意的描绘,展现了黄河落日的美丽和神秘。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黄河为背景,通过对黄河落日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课文首先介绍了作者的相关背景,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
随后,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具体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文章结尾,作者对黄河落日这一景象进行了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使整篇文章情感升华,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
在课文的解析部分,我们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描绘黄河落日时,运用了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同时,通过对比、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艺术感染力。
在思想内容方面,作者通过对黄河落日的描绘,传达了热爱祖国山河、自信民族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深刻内涵。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黄河落日,这是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面。
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一条河流,她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就是黄河。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黄河的水面上映出一片绚丽多彩的色彩,这就是黄河落日的美景。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五长的河流。
她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然后向东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等七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资源和农业灌溉基地。
黄河的水质呈黄色,因此得名黄河。
这是因为黄河流域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黄土,水流经过时会携带大量的泥沙,使得河水呈现出黄色。
黄河水质混浊,但不代表她没有美丽的一面。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黄河的水面上映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夕阳的余辉洒在黄河上,整个水面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光辉。
夕阳的余辉与黄河的水波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象。
夕阳的红光映照在波浪上,波浪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仿佛一颗颗明亮的明珠点缀在黄河的水面上。
在黄河落日的美景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灿烂文化。
黄河不仅是水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每当人们欣赏黄河落日的美景时,都会被她的壮丽所震撼,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繁荣。
黄河落日的美景也启发了无数的艺术家和文人墨客。
许多古代诗人都留下了关于黄河落日的诗句,用诗歌表达他们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
他们用文学的语言描绘出黄河落日的美丽,使人们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黄河的壮丽和伟大。
黄河落日的美景也成为了许多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艺术家们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将黄河落日的美丽展现给世人。
然而,黄河也有她的苦衷。
由于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黄河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挑战。
黄河的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给周边地区的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保护黄河的水资源成为了当务之急。
黄河落日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她展现了中国大地的壮丽和伟大。
黄河落日和雨巷美文摘抄赏析
黄河落日和雨巷美文摘抄赏析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黄河落日》
黄河落日就是一颗追求真理的心去穿越黑夜,迎来新的光明日出。
未来的光明日出是巨大的希望。
这是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要去穿越黑暗,超过这片土地的漫漫长夜,成为全新的日出。
黄河落日,实际上就是一种告别仪式,落日看到这一片黄土地的五千年苦难有一种
结束,带来新的光明、幸福、自由等伟大力量。
作品赏析:
李瑛的作品寄情自然山水,感悟人文历史,书写生命之美。
李瑛的个性无疑是热情而又外放的,他不像有些诗人只留恋于自己的内心
世界,他钟情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携着自己的诗情与笔墨走遍大好河山。
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具有哲理性思辨的诗歌,这既是他对诗歌艺术的不懈尝试与追求,也是他漫长人生经历的真实总结与升华。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落日课文解析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而黄河落日,则是大自然赠送给我们的一幅壮丽画卷。
在黄河流淌的岁月里,日落时分,黄河的水面被染成了金黄色,仿佛一条金色的长龙在水中翻腾。
课文中,作者通过对黄河落日的细致描写,传递出了对大自然景观的赞叹,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太阳像被裹上了橘黄色”,“落日像一只巨大的橙子缓缓下沉”,这些生动的比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黄河落日的美丽。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黄河落日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在描写中,作者将黄河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如“黄河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兴衰更迭”,这使得黄河落日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未来的象征。
此外,黄河落日的描写也充满了诗意。
在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如“壮丽”、“辉煌”、“雄浑”等,这些词语不仅描绘了黄河落日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黄河落日》是一篇充满感情和诗意的文章。
通过对黄河落日的描写,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祖国的爱,也展现了自己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
这篇文章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与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落日
胡秋萍
我出生在黄河中游的岸边,四十多年来,我不曾远离这条诞生了华夏文明的河流。
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得天独厚地享受着这条母亲河带给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的滋养。
闲暇时,驱车到黄河边走走,也仅需要三十分钟的时间。
在书斋里伏案久了,到河边的湿地走走,一边是田野望不到边际的绿,另一边是望不到尽头的河流。
书本的知识、思想与天地间的开阔、鲜活相交变成达观、淡定,舒展着你心灵的翅膀,使你可以跨越脚下时空的限制任意飞翔。
在黄河边漫步,最令人心神荡漾的是落日的一瞬。
这是生命绚烂的一瞬,也是天地间光明与黑暗变幻莫测的一瞬,这一瞬比昙花一现还要短,这一瞬如同绚烂芬芳的爱情一样美丽或悲壮。
伫立在黄河古道,脚踏在石头砌成的堤坝上,放眼宽广的水面,平缓、悠然、细碎的波纹在微风的吹拂下,顺风而行,渐行渐远……太阳像个炽热的火球,燃烧着来自内心的激情和能量,那么炽热,那么灿烂,那么无穷无尽。
炽热得仿佛要把你烧成灰烬,灿烂得如同少女的笑靥充满诱人的魅力。
傍晚,太阳从刺眼的白炽渐渐泛红,红得那么鲜明、彻底、毫无保留,像一个青春已去的女人竭尽全力地绽放着她的成熟。
玫瑰色的晚霞折射出的光焰温柔地洒在舒缓的河面,在晚风的抚慰下,水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
一片深,一片浅,一片泛着粼光,一片沉寂着暗红,简直太神奇了!同是一片蓝天,同样的玫瑰色的晚霞,同一条河流的水面,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光影呢?是因为我伫立的角度吗?还是因为辽阔水面各自不同的方位?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落日余晖中,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定会有不同的景色出现。
水天一色,落日熔金喷射出的光焰长短不同,方位不同,接受面的多少也不同。
正像每一朵鲜花和每一片树叶因自己生长的方位不同受到的光照也不同,所以,它们各具情态。
我想象着平缓水面下悠然的鱼儿是怎样地享受着太阳透过水面传递过来的温暖,这水里的光合元素给予它铸成生命微量元素的钙质和能量。
太阳无私地燃烧着自己,供养着天空、陆地、江河湖海中所有的生物……
远处,渔船隐隐约约在水面漂荡,构成了这美丽画面中的点睛之笔。
岸边肥沃的草地上,一群羊儿各自低头专注地饱餐着青草的美食。
嫣红的落日、斑斓的河面、悠闲的渔船、青青的草地、懒散的羊群……一曲渔歌唱晚回荡在天空,悠扬着远古的幽意,一幅牧羊写真,追索着生命的自然情态。
太阳由红渐渐变暗,呈深红色,红的那么玄奥、神秘,散发出的光芒也由金光渐变成灰暗的颜色。
分分秒秒中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光明和黑暗也在相互交替转换。
光阴的移动中万物由盛向衰,由衰又重新走向新生,走向新的涅槃。
“长河落日圆”,长河自巴颜喀拉山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在东瀛入海口归向大海,落日在这条长河古道极尽着她的烂熳、苍茫和壮美。
深红色的圆球,在黄河温柔水面的环抱中渐渐下沉、陶醉,澎湃、燃烧之后的她好像很累很累……此时的太阳像一个怀春的小女人,羞涩地垂下眼帘,把头深深地埋进了黄河宽广的怀抱,尽情享受水的柔情和深沉。
幽静古老的黄河在晚霞妩媚的光灿里,以其神秘、泰然、恬静的深情看着骄傲的落日渐渐陷进自己的怀抱,似乎在微笑地默许。
天地原本如此运转轮回。
夏日的晚风轻拂着黄河的水面,风与玫瑰般的幽意相交幻化成风情,太阳在风情荷尔蒙的化学反应下,终于彻底地将自己沉浸在了河水的深处。
此时,天空最后一道光芒也终于消失了,天空渐渐由灰变暗变黑,水面在灰黑中显得寂静、沉默,远处的渔船也渐渐在寂静
的沉默里无影无踪,这寂静恐怕要等到午夜那一轮皓月的升起才能打破。
我在长河、落日、晚风的幽意里陶醉,在黑色的寂静里不得不醒来,慢慢把与落日一起融进大河深处的心打捞上来。
沿着长长的河堤默默返回。
在红尘中,在暮色里,在明天又一轮太阳升起的期盼中。
(选自2010年6月19日《美术报》) 【思想内容】“落日黄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直被赋予一种悲情。
从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到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到天涯”,无不给这绚丽的一瞥,泼洒下无端的愁情。
《黄河落日》从“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中走来,抛洒下一路的雄浑与绚烂,另辟蹊径的将作者对黄河落日风光的热爱、对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地赞美,融入其中。
【艺术特色】
时间为线,风景此时最美。
从午后的艳阳高照,到夜幕的沉寂冷清,作者将黄河落日的绚烂风景,按时间顺序一一展现我们眼前。
定点换景,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伫立黄河古道,从落日的炽热,写到夕阳的温柔,再到晚霞的惊艳,以至落日的最后沉静,一幅幅壮阔的画面像电影般在我们眼前演绎。
比喻巧妙,风景柔情绚烂。
作者巧用比喻,用女性的柔美表现景物,如写阳光的灿烂如少女的笑靥,写太阳的下沉如怀春的小女人等。
女性之美给绚烂的黄河落日平添一份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