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迁与《史 文的各种主 封建朝政的专 话剧:《多行不
记》-《管鲍 要体式:传记 制、腐败、残 义必自毙》
4
之交》分析、 体与编年史 暴,忠臣的悲
4
欣赏
等,体会历史 剧,《史记》
散文“以事写 的价值和意义
人”的特点
孙犁与荷花 对现实社会、 审美取向、人 课后独立完成
淀派,及《锁 人生的深层 格魅力的培 论文:对关于
四、课程内容
序号
教学内容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素质要求
实训项目
教学课时
了解大学语 掌握大学语 明确大学语文 课堂讨论“三
文“学什
文“怎样
“为什么要 大问题”;
大学语文的性质、内 么?” 1
容、要求等
学?”
学?”
课后问卷式调 2
查“对大学语
文课的建议与
希望”
文学的起源、 掌握语文学 加强对本课程 列举中学学习
(4) 从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语法、语音、 修辞等在作品中的运用,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和阅读量。
(5) 结合美学、社会学等学科,了解古、今、中、外各时期、各民族 的文化与文学、语言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加深对语言的领悟能力,能有一定的对文学这门语言艺术的鉴赏水平。 (2)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能对各类文学 作品作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3)强化阅读能力,能掌握精读与泛读的要领,并熟练地运用到对各类 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4)提高表达能力,熟练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熟练掌握议论、记叙、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法,并运用到三大文 体的写作和四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中。 (5)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能从语言、形象(意象)等入手,掌握作品 鉴赏的方法(如:诗歌的“三美”),欣赏格调高、意境美的优秀作品。 3.素质目标 (1)具备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高尚品质和人文修养立身社会。 (2)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投身社会。 (3)具备较强的激浊扬清、从善如流的自我意识面对社会。 (4)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即:思维、观察、阅读、表达、审美、
研究等五大能力)适应社会。
-3-
三、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立及建设过程,凸显了本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人文性的本质, 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思想 和管理理念。作品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广泛性、代表性与前瞻性。课堂教学以传统 的讲读方法为主,毕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应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 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这些都有赖于对文本的阅读与研究,讲读以外,诸如提问、 讨论、讲评、堂上作文等方法穿插于其中,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课堂上讲、练相济, 点、面结合;致力于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如利用录音(古典音乐)、投映(图 片),既节省了时间,又多方地调动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对语言艺术的 感悟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尤其是在诗词、戏曲、小说等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影 视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指导学生自学也是重要的环节,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作用;此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借助校园网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以合理的安排、利用与延伸。在教学过 程中强调师生互动、配合默契,通过优秀范文的学习推动思考能力及中文写作水平 的全面提高,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 为其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其责任应该是 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扩展到培养 学生健全人格的高度来认识。
-4-
域文学的共性及差异,掌握所学文学形式的特点,不同文体的差异与各自的要求。 第二学期偏重于韵文(诗、词、曲)和小说,名家、名篇;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 体现中古及以后文学发展的“雅”与“俗”、“本土”与“交融”两对矛盾;了解有 关作家、作品,不同形式、流派的形成与特点;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分 析能与欣赏。整合看,以时间为纲,以文体为纬,结合作家群体、题材内容的因素, 突出文学知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锻炼,同时 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学专业的特点与需要,在能力的培养上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强 化本课与其专业课之间的互补“互惠”关系,如把中、外文学、文化与商务、国贸、 旅游业的差异与互联;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等,融入在古今 中外的艺术作品分析中。知识讲授与专题讨论、论题写作融为一体,贯穿在整个教 学环节中,让学生自觉于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能学以致用。
1
课后问卷式调查“对大学语 回收问卷,课堂 的;针对存在问题 卷一周后交回
文课的建议与希望”
文学与其它艺术形
特点、功效 习的主要方 学习的重视, 过的作品,充
2 式的比照;中国古代
2
等;文学史的 法、常识及文 加深文化积 分说明文学作
文学发展史概述
划分、概况 史知识等
淀,提高文学 品的基本特征
-5-
修养
诸子散文发 理解中国国 学会以“取其 课后思考:
展的三个阶 学发展的脉 精华,去其糟 试自行翻译
1、知识目标 (1) 从文学史的角度,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的概况,熟悉更多古今中
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2) 从文学体裁的角度,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主要体式的
特点,掌握其基本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
-2-
(3) 从写作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入了解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 体特征及写作规律。
我院《大学语文》课的内容选取,承载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核。以“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以中国古典作品为主,加上部分现当代名家名篇及适量 的外国作品,构成了以文学阅读与欣赏为主的《大学语文》内容体系。具体作品共 包括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左传》、《战国策》、《庄子》),两汉魏晋南北朝 文学(《史记》、《汉书》、《汉乐府》、《世说新语》及曹操、陶渊明诗歌作品),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优秀经典篇章,现、当代作品则注重介绍各时期有代表性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标准
(2010 年起执行)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课程编号 000107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商务、外语、音乐、美术、学前等系 课程学分 4 总学时 72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1
一、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课是我国于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在全国高校设立的基础必 修课程之一。它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 的“学问”,是每一位大学学子文化成人、精神成人的必经之途。
段;儒、道、 络及作用、影 粕”的方法, 《论语》七则。
法等学派观 响、意义;掌 学习、吸收前 分组合作完
3 先秦诸子散文概况
4
点;《论语》 握古文翻译 人的精神遗产 成:《仁者无
七则及《仁者 的要领和技
敌》的翻译
无敌》分析、 巧
翻译
古代历史散文概况 《左传》、司 区别历史散 充分认识中国 分班试演独幕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 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ຫໍສະໝຸດ Baidu循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坚持“融‘教、 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第 一学期以散文为主,突出“语言精品”意识;实现“现代优秀人格培养”的目的; 体现一定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精选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给学生创造在高中语文 学习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文学常识进行更为系统地提高和研究的机会,并在潜移 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美好的思想情操,拥有健全的人格。让学生通 过优秀范文的学习推动思考能力及中文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 文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 实的基础,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当代散文作品的分
5
门》的特色; 思考和人物 养;对生命意 生命的三大论
4
析与欣赏
史铁生与《我 内心世界的 义的深入探讨 题的思考
与地坛》分析 精彩表达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 神话传说-笔 掌握中国小 理解中国知识 课后思考:
6
4
概况及作品欣赏 记体小说到 说发展的基 分子传统的精 结合当前社会
-6-
章回小说;魏 本脉络;了解 神追求;从贾 现实,如何认
词概述;《采 法;了解诗经 典文化精华的 看人们对爱情
薇》、《长恨 的“六艺”等 能力
的解读。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
…7
歌》等的分 常识;把握唐
6
展概况
析、欣赏
诗、宋词兴盛
的原因及各
流派风格特
征的表现
-7-
五、实训项目
序号
实训任务
实训场景
任务目标
实训时间
课堂讨论“三大问题”; 课室,师生互动; 明确本课程学习目 讨论一节课;问
-1-
的作家与新流派(包括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冰心、徐自摩、戴望舒、 汪曾祺、余秋雨、席慕容、三毛等),外国文学则以作品选读的形式,选介英、美 文学及前苏联的部分篇章。
通过这些精选出来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 并拥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即:思维、观察、阅读、表达、审美、研究的五大能力), 具有文学、艺术素养和美好的思想情操、健康的人格。这样的人才,在社会各领域、 各行业都将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作品的选择,充分体现了广泛性、代表性与前瞻 性。课堂教学以传统的讲读方法为主,毕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应注意培养学生对 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这些都有赖于对文本的阅读与研究, 讲读以外,诸如提问、讨论、讲评、堂上作文等方法穿插于其中,注重师生互动交 流课堂上讲、练相济,点、面结合;致力于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如利用录音(古 典音乐)、投映(图片),既节省了时间,又多方地调动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他 们的对语言艺术的感悟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尤其是在诗词、戏曲、小说等教学过 程中,播放一些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指导学生自学也是重要的 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作用;此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 用,借助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以合理的安排、利用 与延伸。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配合默契,通过优秀范文的学习推动思考能 力及中文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配合 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 师,其责任应该是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传统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更进 一步地扩展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高度来认识。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定位在:通过语言训练和文学鉴赏的方式培 育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精神成人方面。
《大学语文》课是我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秉承持守课程的总目标, 定位十分明确,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以下称教高 16 号文)明确提出应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 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它面向英语、商务、音乐、美术、 学前等各系学生。周课时 2 节,共 2 个学期 72 个课时。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为《高 中语文》。在三年制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五年制学生入学后第六学期开设。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精选的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学习,对文学作品及文 学常识进行更为系统的提高和研究,通过优秀范文的学习推动思考能力及中文写作 水平的全面提高,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美好的思想情操, 有效配合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 础。本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我院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使其拥有积极健康的人格力 量,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理想生活能力,让其受益终身,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晋名士风度 魏晋社会及 宝玉等人物身 识物质生活与
与《世说新 士人精神生 上看“仕途经 精神生活的追
语》;曹雪芹 活;把握作者 济”对人性的 求?
与《红楼梦》 在人物身上 压抑、摧残;
分析欣赏
的精神寄托 明确当前构建
理想社会的重

《诗经》总 掌握古典诗 提高鉴赏古典 课堂讨论:
论;唐诗、宋 歌欣赏的方 诗词、吸收古 从《长恨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