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docx
学科教育论文36394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科教育论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1. 问题的提出自1980年大学语文课程开设以来,大学语文更多的是为了弥补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解决当时“重理轻文”、“文理分家”的现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更多的学生只重视了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导致了大学语文地位尴尬,甚至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全国各高校面向非中文系学生开设的传统的大学语文教育受到新形势新变化的严峻挑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种种尴尬局面。
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课程中表现出的种种弊端又严重影响到这门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些学校甚至开始减少大学语文的课时量,大学语文没有受到作为母语应得的重视。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推行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课程应该怎样定位?学生是如何看待这门课程的?作为大学语文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这些问题都应该值得每个大学语文工作人员进行深思和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5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了大量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的书籍和论文等资料。
2.2.2逻辑分析法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和归纳等形式对全文进行了逻辑处理。
2.2.3访谈法本文采用了面谈、电话访问等形式,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了解各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看法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课程定位不明确,地位尴尬受新形势变化的影响,大学语文这一课程在专业课程的缝隙中生存。
大多数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量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这就导致了大学语文地位的尴尬局面。
一门课程的定位取决于这门课程的性质、功能和作用,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往往容易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掉,无法像政治课程一样有权威性,也没有外语、计算机等全国级别的等级考试,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引导,认为大学语文这一公共基础课不如其他课程重要。
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普通高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与语文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实践,总结了现阶段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从明晰学科定位、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以及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通过改革与实践,使大学语文课程更好地适应应用型院校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改革作为普通高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大学语文肩负培养学生通用技能的重要作用。
这门课程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目标,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大学语文课程必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就应用型院校而言,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育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全面有效地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一)学科地位边缘化很多应用型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其地位可用风雨飘摇来形容,随意教学的情况非常严重。
当前各高校都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重视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应用型院校的实践性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学校管理者在课时安排上认为可多可少,因而这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经常遭到其他课程的排挤,大学语文课时被一减再减,甚至有部分应用型院校为了安排其他专业课,让大学语文课程中途“下岗”,这最终导致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
(二)教材实践性不鲜明当前绝大部分应用型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是通过增删高中语文教材编排而成,因此,在内容上更多侧重选编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教材中言语训练、应用文写作等内容极为匮乏。
此外,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仍以知识为本位,而应用型院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用这样的教材教学,难免会使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生出厌倦情绪。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第一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摘要:大学语文是全国高校面向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作为母语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这门学科对提高大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开阔大学生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传承中华文明等有着积极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大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因而做好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基础课;创新在大学中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初,当时众多的文化名人,诸如闻一多、朱自清等,均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授课。
而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之后,大学语文被迫中断,直到1978年,大学语文课对于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出,因而这门课程在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与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又重新开设。
2007年以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成了时代的主流,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已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致函各地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
一、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越来越强调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科的专业性、独立性。
而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看来,大学语文其实不能算是一门独立学科,这使得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已处于边缘状态。
其实语文的掌握和实际运用均体现了其综合性的特点,不论是读书学习,还是撰文写稿,都离不开我们的母语,语文可以说已然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当中。
著名的大学语文教师王步高就以自身的学习经历说过汉语学习的重要性,王先生先前是以学习德语出身的,他在学习德语时发现当语言学习到一定层次之后,要想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需要在自身的母语水平上下工夫,原因是只有更深层次地掌握汉语,才能够更准确地将德语的意思翻译过来。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学校语文语文新课改1 提高熟悉,更新观念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老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制造、选择等权力。
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同学,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学问的载体,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加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
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乐观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同学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老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同学的“学”,成为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参加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看法者。
2 改造课堂,转变方式首先,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
“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知同学“这种草好吃,应当这样吃,必需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依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老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当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进展同学共性。
其次,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以往同学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进展力量。
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同学的主动参加,强调探究学习。
以同学为主体,给同学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争论沟通时间和读书时间,让同学自己操作、思索、想象、观看、实践,增加课堂上同学参加分组争论、全班沟通、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同学,促进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进展。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内容摘要:长期以来,高校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倍受高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议论的热点。
而我们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非中文专业的毕业生,沟通交流能力差,写作才能差,尤其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缺失,时常成为用人单位论病的“软肋”,归根溯底,这还是与对大学语文教学方法、课程定位及教育目标的认识深浅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不能再安于现状,而是要立足于语文本位,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改革考试方法等,以此增强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语文;创新教育;分层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一九七八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有四点:一、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和运用能力;二、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提升精神文明;四、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应该说《大学语文》课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完成上述任务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语文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和时代特征,深刻挖掘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弘扬可歌可泣的人文精神,使其与世界优秀文化与人类共同赞誉的高尚道德情操相渗透、相融合、以此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人格风范、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把教书与育人溶为一起,这是大学语文教学不懈的追求。
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实际教学效果与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还有很大反差。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以D校为例
甘 音高 . 平 拒
 ̄ o 1 . 2 2 N o . 1 0 ( 2 0 1 7 )
浅谈 大 学 语 文教 学 改革
— —
以D 校 为例
韩 莉
( 定 西师 范高 等专 科学 校 中文 系 , 甘 肃 定西 7 4 3 0 0 0 )
教 学改 革 。
关 键词 : 大学语 文 : 教 学 改革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9 0 2 0 ( 2 0 1 7 ) 0 1 0 — 0 4 9 — 0 4
大学语 文是 我 国各高 校普 遍开设 的一 门公 共 必 修课 , 主要 面 向非 中文 专 业 的学 生 开 设 。 因而具 有 审美 性 、 人 文性 、 工 具 性 和实 践性 等 几 大 特点 , 属 于
层 出 不穷 。徐 中玉 主编 的 《 大学语文》 ( 修订版 ) ,
2 o 0 5年 由高等 教育 出版 社 出版 . 堪称 其 中的经 典 教 材 。著名教 授徐 中玉 认 为大学 语文 不是 中学 语文 的 补充 , 而是 它 的发 展 和提 高 。即使 进 入 大学 学 习 的
习 和运用 , 对 其 日常生 活 、 乃 至今后 工作都 能带 来诸
些 教学过 程 中 的感 想 与思考 ,延 伸为 教学 团 队的科 研方 向。 如大 学语 文 的教学 改革 , 大学 语文 与人 文素
一
学 生文学 鉴 赏 、 口头表达 、 文学 创作及 实用 文体 写作 的 能力 。内容 上分 为 四编 , 前三编为“ 经典 释 读 ” 单 元, 即作 品解 读 , 旨在培 养学生 的阅读 能力 和人 文境
大学语文的论文
大学语文的论文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研究,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促进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探讨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3. 提高大学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研究内容1. 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1)课程设置: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将大学语文纳入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但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课程内容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
(2)教学方式:大学语文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讲授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3)评价体系:大学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以笔试为主,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措施(1)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预期成果1. 提高大学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3. 为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五、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大学语文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大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改革提供借鉴。
六、现状分析1. 学生层面- 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 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 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实用性认识不足,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
2. 教师层面-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以D校为例
第22卷第8期(2017)对嚼龙•年Vol.22 N〇.8(2017)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以D校为例韩利(定西师范髙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定西743000)摘要:大学语文是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时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几大特点_。
在高职高专类学校,大学语文也向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公共课。
本文主要着眼于这一课程所承载的重要使命,从四大方面论述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大学语文是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 修课,主要面向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
因而具有 审美性、人文性> 工具性和实践性等几大特点,属f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大学语文课程在拓宽在校大学 生的视野、解放学生的思想、开启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炎灣前,本校作为商职高专类学校,大学语文也向 来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公共课厂关于大学语文 应该如何有序开展;教学中如何既传授知识又体现 人文关怀,如何既坚守传统又改革创新;如何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帮 助学生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 系;如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等,都是大学语文这 一课程所承载的重要使命。
本文试从四大方面展开,论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准确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一)使用教材近年来,市面上有关大学语文的各类编写教材 崖出不書。
徐中玉主编的《太学语文修订版),200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堪称其中的经典教文章编号:1008-9020(2017)08-001-04材。
著名教授徐中玉认为大学语文不是中学语文的 补充,而是它的发展和提即使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定都很好。
并麗,大学生今后要从 事各项工作,若只有知识、技术,而缺乏人文精神,是很容易成为一 P未追求个人利益、贪图物质享受、私 而忘公的人”(《大学语文.前言》),因而大学语文有 极强的学习必要性。
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摘要】大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存在价值受到质疑、教学方法及内容陈旧等困境。
应认识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从课本的选编、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相关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困境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无疑,学好这门课程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前正面临着一些困境。
对此,应认识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大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存在价值受到质疑、教学方法及内容陈旧等。
首先,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受到质疑。
一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学好专业课有利于掌握专业技能,方便找工作;学好外语和计算机能顺利通过等级考试,而且这也是必备的硬件。
相对而言,大学语文课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汉语天天说,人人都会用,大学语文课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吗?在种种消极观点的影响之下,大学语文课的地位越来越尴尬,甚至很多高校已经不再开设这门课程。
其次,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僵化。
很多教师将大学语文课教成了“高四语文”,仍旧沿袭中学阶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方式。
进人大学阶段,面对已经摆脱高考包袱的青年学生,教师仍然垄断课堂,全程讲解,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氛围压抑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再次,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社会重视传统,尊重经典,这一点在语文课本的编排上体现得颇为突出。
某些经典的文章,在中学时代已经出现在语文课本上,被教师和学生们精耕细作地学习过了,然而,在大学语文的课本上,这些篇目仍然出现。
面对这样的情形,学生难免感到审美疲劳,表现出厌烦情绪。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首先,应认清一个问题:大学语文课的设置是否有其必要性。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论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论文1当代大学语文面临的现状1.1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不高大学语文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开设的一门非中文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当今专业划分越来越精细、学科分割越来越强烈的时代,特别需要对非中文专业、特别是理工、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
但实际情况是,大学语文在很多高校不受重视,学科地位低,任课教师被边缘化,教材陈旧,教学研究没有多少成果。
大学语文被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课时随意减少,往往安排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从事大学语文的教学,大学语文课的任课教师在评聘职称时也会因学科归属问题处于尴尬境地,这都严重影响大学语文课的发展。
1.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对公共基础课普遍有厌学情绪,学习目的不明确,为考试而学,考完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在他们看来,语文基础知识很枯燥,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又太抽象,远不如看图片、电视电影那么直观、生动。
在这个读图时代,文学作品,特别是有一定内涵和深度的文学作品在被边缘化。
更加上大学语文没有英语课的考级的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淡漠,上课时学生自己在下面看专业书、杂志或英语书等。
1.3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大学语文的传统教材往往是文学作品选,其间增加一点文学、语言方面的知识,除了篇目有差异外,与中学语文没多大的区别,教学内容显得陈旧,这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排斥情绪。
更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讲授法贯穿始终,“满堂灌”,没能找到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不够。
同时,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滞后,其边缘化的地位使老师失去教学改革的动力,往往把大学语文作为自己专业教学和研究之外的“副业”。
1.4切合现实不强,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不够大学语文主要是学习经典作品,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大学语文不是经典阅读课,应该是一门与我们生活中的说话、写作息息相关的课程。
我们人类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人们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大学语文对此视而不见,这使学生觉得语文课离我们的现实很远,学不学这门课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没有影响。
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径的论文
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径的论文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径的论文论文摘要:大学语文课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但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不管是从教学体制还是从教学方法上均存在诸多问题,面临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等突出问题,这兢要求必须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一条适合新形势下高校语文教学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径选择大学语文课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
但是在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探寻适合新形势下高校语文教学的路径。
1 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1.1教材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必须进行改革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很大雷同点,内容过于陈旧,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现在的大学语文缺乏规范的通用教材,且全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基本是各个高校的老师自主编写自己学校使用的教材,在教材的编法上存在很大差别,彼此侧重点也有很大的差异,而各种自编教材基本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这非常不利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1.2教学方法单一,滞后,教学手段落后首先,长期以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采用大班教学模式,很难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只能采用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手段。
课堂气氛极其沉闷,师生互动交流非常缺乏,教学效果非常差。
其次,目前在很多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没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不够。
最后,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被有效开发利用,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浅论
、
否. 影 响 了学 生 在 日常 学 习 中 的课 程 选 择 。 2 . 社会 人 文精 神 的 失 落 。市场 经 济 的 建 立 。 为 整个 社 会 人 文 精 神 的构 建带 来 了竞 争 、 平等、 民 主 的新 鲜 血 液 , 但 同 时 也 强 化 了人 们 对 自身 物质 利 益 的追 求 。 特 别 是 随 着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入发 展 . 资产 阶级 的 意 识 形 态 和道 德 观 念 的涌 人 , 整个 社 会 出 现 了急 功 近 利 的倾 向 . 人 们 的价 值 观 念 更 趋 功 利 化 . 人 文 精 神 因此 逐 渐 走 向 失落 。 在这 种 文 化 背景 下 , 属 于人 文 精 神领 域 的 大学 语 文 课 程 遭 到社 会 的 冷落 就 不 足 为 奇 了 。 3 . 西 方强 势 文化 的 挤 压 。经 济 全球 化 带 来 了文 化全 球 化 , 世 界 各 国文 化 在 我 国 相 互 交 流碰 撞 .这 对 于 具 有 深 厚 底 蕴 的 汉 民族 文 化 来 讲 , 既 是机 遇 又 是 挑 战 。 民 族 文化 如何 在 这 种多 元 文 化 的碰 撞 中生 存 、 发展 , 不仅是 我国面l 临的一 大 问 题 , 而 且 是 世界 各 国普 遍 面 临 的一 个 重 大 问 题 。虽 然 “ 孔子学院” 已 在 许 多 欧美 国家 设 立 , 但 其 文 化 传 播 内 容 的 局 限性 , 以及 外来 文 化 在 我 国 的大 行 其道 , 依然 反 映 出汉 民 族 文化 受 到 的 冲击 。 要 改变 大 学 语 文 教 育 越 来 越 弱势 的局 面 ,需 要 做 的 工作 有很多 , 但总的来说 , 要从 理 念 和 技 术 方 法 两 方 面 着 力 , 才 能 取 得 较 好 的效 果 。 三、 大 学语 文 教 改理 念 创 新 大 学 语 文 作 为 非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开 设 的一 门 公 共 基 础 课 , 具 有 其 自身 的特 性 , 把握这些特性 , 创 新 教 改 理 念 是 大 学 语 文 教 改 的基 础 。 1 . 强 化 工 具性 特 征 , 明确 课 程 定位 。教 育 部 高 教 司《 大 学 语文教学大纲》 指 出: “ 在 全 日制 高 校 设 置 大 学 语 文 课 程 , 其 根 本 目的在 于 充分 发 挥 语 文 学 科 的 人 文 性 和 基 础 性特 点 ,适 应 当代 人 文 科 学 与 自然 科 学 日益 交 叉 渗 透 的 发 展 趋 势 ,为 我 国 的社 会 主 义 现代 化 建 设 培 养具 有 全 面 素 质 的高 质 量 人 才 。 ” 中
经济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doc
经济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近年来,经济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因其专业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学校不重视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非议。
在一些专业院校中,大学语文课被放到了选修课的地位或完全被写作课所代替,使大学语文课似乎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
为此,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语文指的是语言和文字;从字面意义来理解,是和数学相对的重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性课程。
笔者认为,这个定义限制了语文的作用,对语文一词的阐释更为确切的应为语言和文学。
文字是符号知识,而文学那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根据其教授对象的不同,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同时,应更重视人文性。
大学语文对经济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门最为重要的课程,因为它不仅能通过对字词句篇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根本能力,还能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生命价值方面起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中的每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教师讲透课文,让学生吃透课文,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展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例如:学习了鲁迅的文章《狂人日记》、《阿Q正传》,就会激起学生对黑暗、吃人旧社会的憎恨,同时也更加热爱人人平等、自由的新社会;学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就会让学生受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发愤著书精神的坚强意志的鞭策。
每学习一篇大学语文中的优秀篇章,都会让学生受到一次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洗礼,使学生在美好的情感中安康成长。
所以,作为经济院校,一定要提高对大学语文重要性的认识,确立大学语文必修课的重要地位,并在教学方案中予以落实。
大学语文教材相对于初、高中教材有如下特点:不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属于公共根底课;内容广博,一本书包含了古典、现代、当代、外国文学内容;文史并重,侧重文学史。
经济院校的学生由于受专业的束缚,语文根底较差,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如此多的内容,很难消化。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初探教育论文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初探教育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应用型教学;实训【论文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课要适应新的开展形势,在教学理念、思维模式、教学原那么、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
在教学理念方面要树立应用型教学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贯彻到大学语文课的课堂中去;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地表达应用型教学的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日益群众化,高职高专教育也得到大规模的开展。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所具备的技能应是他们毕业后职场中急需的技能。
特别是当前科学技术开展很快,学校一方面强调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校期问学会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在三年后的职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语文课无论是从发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方面来看,还是从适应大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方面来看,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大学语文课的课程改革也刻不容缓。
这门课改革的出发点应立足于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就业需求这两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应用型教学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地表达这一理念。
大学语文课作为高校的公共根底课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高校认为大学应该强调专业特色,大学语文课没用。
这就导致了这门课程的边缘化地位。
许多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形同虚设,专业课可以随意挤占大学语文课的课时;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将这门课取消了。
即使开设了这门课也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认为这门课是给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上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认认字词,让学生读读课文,写写作文等,在很多方面都是高中语文课的延续。
此外,中文系有经历的教师都不愿意讲授大学语文课,他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中文系的专业课上,科研论文也主要关注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
大学语文课的授课教师也多为刚毕业没有教学经历的年轻老师。
年轻老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经历、对教材的处理等方面比拟欠缺。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研究的论文.doc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研究的论文ZHC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是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中心研制开发的国家级职业汉语水平考试,该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应用汉语的能力,在本次考试中,合格者将会获得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向合格者颁发的“国家级汉语职业等级证书”。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社会的进步,汉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愈来愈高,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汉语应用能力却令我们担忧,普遍存在边缘化现象!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势必会引起广阔学生对大学语文的重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语文热,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
举办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考察应试者的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考察应试者的汉语能力,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的汉语系学生的汉语能力并不理想,难以满足社会对中文系学生的需求,好多学生参与考试的成绩非常优秀,但是汉语能力就有点惨不忍睹,例如“我上学”这句话,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句话,但是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汉语系学生却完全不清楚这句话的主语终究是“我”还是“上学”,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能够很好的检测出学生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选拔出汉语知识过硬、汉语能力过强的高质量人才。
众所周知,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能够成为文学家的人屈指可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文学家,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主要的测试目的就是考察应试者的“语言”而非“学”能力,“语言”是每个行业都必须掌握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有思想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就不一定非常出色,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随意的翻阅那些期刊、,可以发现,其中并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其语言表达能力实在有点不堪入目,基于该原因,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不会将文学思想作为考试的重点。
首先,我国各个高职院校中普遍缺乏适宜的教材,为了能够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各高职院校将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应用到高职院校,有的高职院校由于课时较少,就会将大学语文当成“压缩饼干”灌输给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大学语文涵盖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既包括汉语言、又涉及中国文化、汉字及各时期文学,所以首先要避免以偏概全的做法,使之成为能听、能说、能读、能写的综合素质课程。
为此,可以把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模块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言语交际模块、应用写作模块,本文重点对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进行探讨。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文学鉴赏环节持摒弃态度,致使该模块设置或全部删除,或残缺不全,处于尴尬境地。
本文作者认为此模块应改为专业文章习读。
专业文章实质来自于古今中外相关文学作品,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该类文章既是文学作品,同时又涉及专业知识,跨文学鉴赏与专业拓展两个领域,针对性更强。
依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要求,根据各院系专业特色选取古今中外相关专业文章进行鉴赏阅读,能使学生通过审美的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受到专业熏陶,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如针对旅游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该模块中,以古今中外地理、地质类的游记文章为鉴赏对象;针对医学与护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可以选取古今中外医学名家的经典文章进行专业鉴赏。
以本文作者所在院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除基础、思政、体育三个基础部门外,下设九个二级学院,其中主要以建筑类理工学院为主,另有一文科学院与一艺术类学院。
那么对于建筑类专业的二级学院,大学语文的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则应添加古今中外建筑名人所写建筑类文章,文体不限。
进行选材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高职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树立专业自信服务。
试想一个学习古建筑设计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了诸如《阿房宫赋》等建筑类文学作品之后,其专业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势必会产生明显变化。
基于以上举例,我们确定专业文章习读模块的选材原则为依据各二级学院专业设置特色选取与专业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对高职学生从语文思维的角度认识专业文化价值。
以专业文章习读作为模块一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优势一能密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进一步融合,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而每个高职院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其专业设置也大不相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差异性来设置适合自身院校与院系发展的专业文章。
优势二能极大地拓展学生专业阅读视野,促进其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其专业认同感。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日益复杂,尤其是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新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一部分来普高,一部分来自自主单招,
其中包括高考生、中职生与社会人员。
无论来自哪里,高职学生的专业阅读面及阅读能力相对较差,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矛盾表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低下而导致的专业学习能力差与学生渴望在专业学习上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而无法实现。
高职学生将来都是要从事生产实践一线的人员,都应该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及再深造的技能型人才,我们所要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操作技能,更多的应该是要让他们学会用语文思维去思索所遇到的专业性问题,懂得专业与人生的关系,使其在对人生的思考中完善专业观念,在专业观念的完善中审视自我人生价值。
虽然相比较专业而言,语文的功用性为隐性,而专业技能为显性,但是在学生自我人生的完善中,这种隐性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永恒的,要比专业更能影响其一生的走向!优势三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调动高职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促使语文教学团队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有利于语文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方向挖掘教学潜力。
大学的语文教师,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不同,有的研究文学,其中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港台文学等;有的研究语言,其中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可以促使语文教师结合自身所学特长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鉴赏。
这里还是以作者所在院校的专业设置为例。
如针对经管人文专业的学生,擅长文学方向的语文教师可以从文
学的角度对专业文章进行教学;对建筑类专业的学生,专业文章或许涉及到难懂晦涩的语言文字,擅长语言文字方向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文章的阅读。
如给机电学院的学生讲解一篇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机械制造类的专业文章,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研习,而对于文章中因古汉语问题涉及的阅读困难,语文教师则必须引导学生读懂全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必须遵循三位一体的原则,三位即上述三个教学内容模块,一体即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融专业文学作品、写作与言语交际训练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特征,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切实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素质基础。
在三个模块的教学中,专业文学作品习读为基础,写作与言语交际为提高,围绕专业文学作品进行专业写作,侧重提高学生动手写的技能;围绕专业文学作品进行自我观点的阐述与评论,集辩论、演讲、交谈于一体,训练高职学生开口说的技能,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导、读、议、练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写作环节不仅仅只应局限在应用写作,而应包含基础写作,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专业文书的写作,后者侧重文学文体的写作,因为专业文学作品有很多本身既是属于文书,同时又属于文学文体,所以必须兼顾两种写作方为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简单讲述刘勰《文心雕龙》里所涉及到的文体种类,既能让学生拓展写作视野,又可以结合专业文学作品对
古今同一种文体的演变进行辨别。
以上仅就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设计两方面论述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改革思路,改革的方面还有很多,如教材的编写与高职大语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始终站在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指导改革思路,全面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年轻且具有活力的基础课程,体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通过语文思维模式认识专业知识,使高职学生树立终身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为努力实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做出文科工作者自身的贡献!作者吴杨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