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ls2009090507502294历史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聚焦

品茗备课,不亦乐乎?

——《宋明理学》2008年山东省高中历史远程培训集体备课版

◆山东省实验中学钟红军

齐健[课程团队专家]于2008-7-25 21:29:58推荐

研修期间,钟红军老师的一堂《宋明理学》课激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引发了许多老师的热议,并就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钟老师结合大家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就自己的教学思路等集中进行了详细阐述。相信会对大家带来收获。特此推荐。

作为一名教师,上一节课有数千人来听,数千人来评,对于个人的专业成长来说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非常幸运,我获得了这个机会。

与很多老师猜测的不同,《宋明理学》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既不是一节公开课、展示课,更不是一节为评比而上的“优质课”。而是在几轮日常教学中都感到效果不理想,而不断与之“较劲”的一节家常课。有老师问:“钟老师,你的每节课都这样吗?你备这节课用了多少时间?”应该说,我对每节课都希望能把它讲通、讲顺,给学生带来启迪,能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帮助。而《宋明理学》这节课要达到这个基本的要求都非常困难,因此,我对这节课下的功夫要大一些。说到这节课备了多长时间,我想,是从我遇到这节课时就开始备这节课,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到目前的这一分钟仍在“备”这节课。

所以,面对很多老师对我讲授的《宋明理学》这节课的某些喜爱和肯定,我会坦然接受。因为这节课我确实是以极认真甚至虔诚的态度来对待、思考和实践的。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太博大精深了,这节课不要说备五年,我们即使备一生,也难以穷尽其中的奥妙。所以,我愿把这节《宋明理学》作为请大家解剖的一个“样本”(可不是“样板”呀,呵呵),供大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方面观察和评说。从这个意义上,我特别敬重那些对此课教学提出质疑和商榷的同行朋友,他们在详细考证基础上的质疑,

是深厚学科功力的体现,是学习而不模仿的独立精神的体现,正是这些老师的思想为《宋明理学》的继续备课提供了依托。同时,为了更加全面、理性地考量《宋明理学》一课的教学,昨天王怀兴老师帮助我联系了著名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家、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颜炳罡先生,我就《宋明理学》本课教学中的例证、观点和方法等,通过电话进一步请教了他的看法。

下面,咱们就把远程培训这个平台当作一个全省数千名历史老师集体备课的大办公室,大家一起碰撞思想火花,分享智慧成果;优点不再赘述,直面问题疑惑;不轻下正误结论,求开拓学科视野;饮一盏花香品醉,话《宋明理学》教学。

一、“三教合一”例证谈

1、孙悟空与三教合一有关吗?

★孙悟空的形象的形成有个过程,在《大唐西域记》(玄奘著)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彦惊(玄奘徒弟)著)中是绝无孙悟空的影子的;在宋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方始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神话人物‚白衣秀士猴行者‛,即孙悟空的前身,但还远不是该书的一号主角。元末明初杨纳所编杂剧《西游记》是长篇小说《西游记》成书前最为重要的依傍。孙悟空的篇幅占比极少。显然远不是一号主角。只有集以上之大成的吴承恩本《西游记》,孙悟空才成了一号主角。因此说,孙悟空的形象只有在元末明初才基本定型,唐宋时期是没有孙悟空的。所以,我觉得:讲唐宋时期的调和之风,用孙悟空的形象不合适。

★虽然对学生来说孙悟空的形象很熟悉但毕竟他是吴承恩老先生笔下的神话人物,蔑视封建专制和歌颂人民的反抗应该是吴承恩老先生写《西游记》的主题,这与三教合一有关系吗?

质疑:2、用梁武帝和红门宫这些非唐朝的例子来说明三教合一是事恰当?

★‚三教合一‛这一概念的提法到中唐之后才出现。合一是儒、道、佛三家内在义理上的融和,特别是在道德标准取向上走向融合的一种趋势。这种‚一‛被强调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儒家理念作为三教的取舍标准。‚三教合一‛下儒占主导。

梁武帝是南北朝时一位皇帝,南北朝时是‚三教并立‛而非‚三教合一‛,‚三教并立‛下佛教是三教的中心。梁武帝在其《述三教诗》中说他自己‚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非常形象地突出了佛教盖过其它二教的吸引力。

★子登临处,元君词和弥勒佛院确实是体现三教的景观,但孔子登临处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始建,而红门宫创建无考,明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它以盘路为界,分

为东西两院,并以飞云阁跨路相连,拱形门洞上题‚红门‛两大字。西院为道观,宫门额题‚红门宫‛,祀泰山女神,为碧霞元君中庙。东院为‚弥勒院‛,供奉弥勒佛。明朝始建的建筑来论证隋唐的三教合一思想体系,可取吗?

讨论:

1、有的老师曾问到:“钟老师,你是怎么看到孙悟空就看想到…三教合一‟的呢?”

我认为如果仅仅是看到孙悟空就在他的身上硬套三教合一的概念,这从治学态度上本身是不严肃的。我选择孙悟空来作为例证,来自于我日常学习中的以下依据:

A、至于说到这书(《西游记》)的宗旨,则有人说是劝学;有人说是谈禅;有人说是讲道;议论很纷纷。但据我看来,实不过出于作者之游戏,只因为他受了三教同源的影响,所以释迦,老君,观音,真性,元神之类,无所不有。-----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B、实际上,《西游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的产物,它的宗教文化思想仍超越不出儒家、释家、道家三家教义的范围。其中虽不时将所谓“三教圣人”(第八十六回)相提并论,在强调三教同源时却有所侧重,大体为:“儒为立本,道为入门,释为极则。”

-----兰拉成《西游记》“三教合一”思想分析

C、袁行霈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谈到:“《西游记》想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理是“一清二楚”的!”

所以说,孙悟空、《西游记》与三教合一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我为讲课所需而牵强联系的。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上,将《西游记》置于三教合一的背景中解读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在对于《西游记》的主题探讨上,学术界甚至普遍认可“心性说”主题,将孙悟空作为一个三教合一及心性说的民间化代言人。

不能光引用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在昨天的通话中,颜炳罡教授说:他个人并不赞同将孙悟空同三教合一联系起来,舍生取义的精神儒家有佛教同样有。他认为西游记主要还是宣传的佛教思想,东营胜利二中的曹永升老师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

2、对于三教合一概念出现的时间,很多老师定义为唐宋。其实教材是这样表述的:

‚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即唐宋并非三教合一概念出现的时间点,而是这种氛围尤其兴盛的时期,而宋明理学就是在这种大气氛的挑战下形成的。所以,对于时间问题的分歧是因为有的老师把唐宋当作了三教合一概念形成的准确的时间点,并将其转化成我们心中的“知识点”,因而不在这个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