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1. 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
本文将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
2. 思想道德修养2.1 伦理道德基本概念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会介绍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包括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学生可以了解到道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规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2 道德价值观培养本部分主要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
学生将学习到坚持诚信正直、尊重他人、关爱环境等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下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
2.3 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处理是思想道德修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友情关系、同事关系等。
本部分将强调沟通技巧、冲突解决、智慧管理等技巧,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中的挑战。
3. 法律基础3.1 法律基本概念法律基础课程首先会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学生将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维护作用。
3.2 法律体系与法律法规学生将学习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
他们将了解到法律的层级关系和种类,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款和规定。
3.3 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本部分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遵守法律规定,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4 法律职业与法治建设最后,课程将介绍法律职业和法治建设。
学生将了解到法律职业的职责与要求,以及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本部分将鼓励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去。
4. 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
课程内容包括了伦理道德基本概念、道德价值观培养、人际关系处理等思想道德修养内容,以及法律基本概念、法律体系与法律法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等法律基础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点: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特点: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能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在困难的时候、在严酷的考验中得到体现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点: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
2)法律适用的特点: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
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c)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具有先进性和统一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法律关系及其特征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它反映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属于社会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它是统治阶级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意志关系。
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其次,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
再次,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最后,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基本要求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答案
二、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题
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
2、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有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地对具体行政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3、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三、简答题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克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4、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家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5、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思想(sīxiǎng)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gēndǐ)知识点一、人生观1、人生(rénshēng)与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总的看法。
1) 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shèhuìguān xi)的综合。
Ø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之间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需要立足于具体(jùtǐ)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性论。
2)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答复人为了什么而活着,人生态度答复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答复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a) 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其作用在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b)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相互影响c)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Ÿ 人生价值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开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Ÿ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开展的必要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开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开展的保障。
d) 人生态度、目的和价值的关系:人生目的决定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根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理想与信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人事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社会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爱国主义:指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热爱和报效的情感、思想、行为的完整统一体系。
4 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5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使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只想和人生追求。
6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7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额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8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9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10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
1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2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爱情三大要素:性爱、理想、责任。
爱情法:为了规范恋爱行为,保障恋爱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恋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恋爱广泛、健康的发展,制定本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信念:是认知、情感和一致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P2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P90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P21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点、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P5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P126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犯罪构成: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法人:简答题1、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3、如何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需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4、简述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5、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的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7、如何努力锤炼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8、为什么社会主义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9、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10、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关系?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1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12、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13、民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思修自考2021
思修自考2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常称为思修,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基本素质之一。
作为全球化时代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关注思修的重要性,并在自考2021年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1. 思修的意义思修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价值引领:通过学习思修,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良好的道德导向。
•辨析能力:思修教育讲求正确判断和辨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思修,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和辨析问题的能力。
•法律意识:思修课程还包括法律基础的学习,通过了解法律知识,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 思修课程的内容思修课程内容的设计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基本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指导作用。
•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准则,了解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的基本原则,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法律基础: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我国法律制度和法律的作用,培养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
•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情感态度,提高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
•思修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自考2021年思修的备考指南自考考试对于思修的内容和形式一般会进行详细的要求和指导,考生在备考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学习材料:根据考试要求,合理选择学习材料,以教材为主,辅以相关参考书。
注重系统学习,理解概念和理论。
•总结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笔记,重点概念和重要观点可以进行重点标注和摘录,便于日后复习查阅。
•理论与实践结合:思修课程注重实践,考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理论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判断。
下面将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1.道德概念和基本原则:课程首先介绍道德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如善恶、公正和良知等。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道德行为的内在价值,并了解道德与自我实现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探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和拓宽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不同哲学思想和文化的学习和比较,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评价能力。
3.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勤奋刻苦、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
学生通过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理解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4.社会道德和公民责任:课程介绍社会道德和公民责任的概念和意义,强调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学生通过学习与讨论,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明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法律基础1.法律基本概念和分类:课程通过解释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的特征、规范和制裁等,以及法律的分类,如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
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功能,并了解不同法律领域的基本原则。
2.法律体系和法律意识:课程介绍国家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层级结构,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法律权威和法律程序,并形成合法合理的法律意识。
3.公民权利和法律保护:课程关注公民权利的保护和法律救济途径,如言论自由、财产权利和平等权利等。
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并了解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程序。
4.个人与法律的关系:课程强调个人与法律的关系,讨论个人自由和责任的平衡以及法律框架下的个人权利与义务。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理解法律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旨在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学会遵守法律法规。
思修期末知识点总结
思修期末知识点总结一、思修是什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提高自我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思修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是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对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2、使学生知晓和重视基本法律知识,了解法治国家的实质内涵,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制素养。
3、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存在的一些思想和道德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灵和行为。
4、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关心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思修的基本知识点1、思修的概念和意义思想道德素养是一个人综合品质的体现。
思想道德修养,是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的一种综合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和地位。
法律基础是平民法的统称,是最普遍的法律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
2、法律的概念和分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公布的、用于规范公民行为的一种规范性规则。
法律可以根据性质、范围、功能、形式等不同角度来进行分类,如刑法、民法、商法等;国家法律、地方法规、国际法等。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等四大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劳动权利等。
公民义务是公民应当履行的责任,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
4、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责任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产生的相互关系,是民商法律的基本内容。
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而对他人或社会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侵权责任、合同责任、不当得利等。
5、刑事法律关系和刑事责任刑事法律关系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犯罪分子与国家、公民、法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一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一参考答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一参考答案一、不定向选择题1.ABCD2.ABCD3. .AC4. ABC5. ABCDE6.ABC7.ABCDE8.ABC9.ABC二、名词解释1.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
在人的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2. 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3.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4. 信念:是人的认识,感情,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三、案例分析、答:(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尤其是比较高远的理想,更需要长期奋斗才能实现。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受波澜、挫折和坎坷。
所以实现理想也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其中必然会有顺境和逆境的交替。
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使人们更易于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气氛、优越条件,容易使人产生娇、骄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能成功,但逆境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人生阅历。
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
(2)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时期。
所以,青年人需要立志做大事。
张立勇出生在农村,但他没有在命运面前低头,而是坚定信念,立志上大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担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更好的为国家建设服务,胸怀大志而不气扐。
面对家庭经济贫困和求学艰难的现实,有的人困惑,有的人游戏人生,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只是幻想成功,也有人躬身实践、努力奋斗,张立勇就属于努力奋斗的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元素。
思想道德修养指的是公民的道德、思想、行为上的标准,它从学习形态上来说,通过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有效地指导和约束人们的思想行动。
法律基础则是政府制定的一套正式、有效的法律,它是国家和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成果,它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和思想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帮助建立一个以法治为中心的社会秩序,而法律基础则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合理依据。
思想道德修养能够协助人们在行为上充分体现出对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视,而法律基础则提供了一个外在的、经过严格约束的制度,以防止滥用权力、串通关系、贪污受贿等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的行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是相抗衡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习道德的基础是法律,而学习法律的基础是道德。
只有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维护我们的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我们在社会中立场、态度和行为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思想道德修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之一,其内涵十分广泛。
从其“思想”方面来看,要求人们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理性思考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学习进步;从“道德”方面来看,要求人们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如诚实守信、正义勇敢、善良仁爱、付出奉献等;从“修养”方面来看,则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如端正姿态,保持良好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以达到不断浸润之境,彰显大气的风度和敬畏之心,抱有爱和平的良心和情怀。
二、法律基础的内涵法律基础是指为维护社会稳定与治安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这些法律规定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遵守法律规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行为,而对于整个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行为准则,使人们得以遵循一个公平公正的标准,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相互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思维观念和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法律及其执行的看法和态度。
而法律是反映社会基本准则的最高法律文本,一旦被人们所接纳,必将直接影响社会的整体道德观念,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从而构筑一个正义、公正、法治的社会。
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也促进了公民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以避免交通事故、工作事故、财务事故等法律纠纷的发生,并能够在秉承法律的原则下,为自己争取和维护合法权益,被社会所肯定、称赞。
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秉持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使人们不断提升自我形象,并引领他们在不断前行中形成人生信仰。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修养所有名词解释整理
思修名词(míng cí)解释(jiěshì)●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shíxiàn)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应,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指人们(rén men)知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要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是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xíngchéng)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事物或思想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生活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目的: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道德意愿。
●人生价值: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忠诚、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意志、信念和思想境界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
5、知识陶冶法指在思想道德修养中,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马克思注意指导下,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原理、观点。
其次,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读相关的书籍,包括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青年学、心理学、人才学美学等,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为深入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奠定基础。
6、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
7、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主体或场合,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8、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反映在个体身上,就是个体的道德品质,即品德。
9、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0、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一般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或指在人的各种属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信念指对某种学说、理论、思想极度信服而树立的牢固的观念。
13、自我修养自我修养,亦称修养,即通过内心的不断反思、反省、社会实践的不断磨练,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人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1.1 道德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人生、道德与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介绍了道德基本原则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道德基本原则,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2 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公民道德的内涵与要求,包括守法、诚信、友善、尊重他人等方面。
它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个体和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一系列价值观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 人际关系与交往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交往技巧。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与他人正常交往所需的基本技巧,如沟通技巧、合作技巧等,以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二、法律基础课程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和法律素质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2.1 宪法基本原理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及其职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宪法的基本原理,例如国家的根本任务、人民的民主权利等。
2.2 刑法基本知识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学科。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刑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罪名和刑罚。
通过学习刑法基本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犯罪的法律后果,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2.3 民法基本知识民法是调整人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学科。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重点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等。
学生通过学习民法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合法权益保护能力。
2.4 行政法基本知识行政法是调整行政行为的法律学科,其目的是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一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一参考答案一、不定向选择题1.ABCD2.ABCD3. .AC4. ABC5. ABCDE6.ABC7.ABCDE8.ABC9.ABC二、名词解释1.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
在人的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2. 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3.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4. 信念:是人的认识,感情,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三、案例分析、答:(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尤其是比较高远的理想,更需要长期奋斗才能实现。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受波澜、挫折和坎坷。
所以实现理想也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其中必然会有顺境和逆境的交替。
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使人们更易于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气氛、优越条件,容易使人产生娇、骄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能成功,但逆境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人生阅历。
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
(2)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时期。
所以,青年人需要立志做大事。
张立勇出生在农村,但他没有在命运面前低头,而是坚定信念,立志上大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担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更好的为国家建设服务,胸怀大志而不气扐。
面对家庭经济贫困和求学艰难的现实,有的人困惑,有的人游戏人生,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只是幻想成功,也有人躬身实践、努力奋斗,张立勇就属于努力奋斗的人。
《思修》期末复习资料简答和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思想道德部分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答: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忠诚、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意志、信念和思想境界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
5、知识陶冶法指在思想道德修养中,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马克思注意指导下,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原理、观点。
其次,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读相关的书籍,包括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青年学、心理学、人才学美学等,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为深入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奠定基础。
6、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
7、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主体或场合,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8、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反映在个体身上,就是个体的道德品质,即品德。
9、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0、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一般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或指在人的各种属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12、信念指对某种学说、理论、思想极度信服而树立的牢固的观念。
13、自我修养自我修养,亦称修养,即通过内心的不断反思、反省、社会实践的不断磨练,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人格。
用当代大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协调、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超越,锻炼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优秀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
简而言之,自我修养是个体为获取某种素质而自觉履行的行为。
14、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15、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16.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即一国或一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
17.法治是指以民主政治为前提,法律要体现统治阶级大多数成员的意志,同时全社会必须服从的普遍守法原则。
或者法治是奉行一种以法律高于个人意志的治国方略,是按照依法办事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法律秩序和社会生活方式。
18、人生观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最根本、最普遍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点。
它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人生理想的基本看法以及对人生所持的基本态度。
19、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指一切言论和行动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
它与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它的基本要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也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集体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20、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或“公共道德”。
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自觉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反映,是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的公共生活准则。
1.理想: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一个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精神力量。
3.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看法,他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5.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判断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6.人生价值:属于价值的一种形式,指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或者说一个人一生所作所为对社会多数人、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所起到作用。
7.道德:马克思认为,道德是指有一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作为评定标准,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来调整人和人之间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总和。
8.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的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9.法律:指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规定人们权利义务的,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行为规范总和。
10.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11.民事诉讼时效: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12.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3.物权:是指权利主体直接支配财产的权利,它既具有人对物的内容,同时又具有直接对抗一般人的效力。
14.债权:是指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给付)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
15.法定继承:指对于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及遗产的分配办法都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的继承方式。
16.遗嘱继承:指通过被继承人所遗留的合法有效遗嘱,来确定遗产的分配办法的继承方式。
17.(1)刑罚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用以惩罚犯罪的一种强制方法.
(2)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
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18.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集体、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而对加害人的人身造成一定损害,制止不法侵害行为。
19.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