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ppt课件
10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章维持呼吸道通畅
第三节 维持呼吸道通畅
喉罩的使用和护理
(三)操作方法 1.用物准备:选择合适的喉罩;检查是否漏气并润滑, 另备注射器、胶布吸引装置等。 2.评估:评估病人肺功能、张口度、咽喉部及扁桃体情况。 3.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位,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头、颈部轻度后仰。 (2)置入喉罩:有盲探和明视插入法。 明视插入法类似于气管内插管; 一般常用盲探插人法:操作者左手向下推开下颌,右手持喉罩,罩口朝向下颌,沿口腔中线向下置入,贴 咽后壁继续插入直至不能再推进。 (3)气囊充气封闭,若喉罩位置正确,通气管通常会向外退出一些。
第三节 维持呼吸道通畅
鼻咽通气管的使用和护理
1.适应证 (1)各种原因致上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放置口咽通气管困难或无法耐受口咽通气管者。 (2)牙关紧闭,不能经口吸痰,防止反复吸引致鼻黏膜损伤者。
2.禁忌证 (1)颅底骨折者。 (2)各种鼻腔疾患,如下鼻大、鼻腔肿物、鼻出血等。
第三节 维持呼吸道通畅
反向插入法较直接放置法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 意识不清者,一手的拇指与示指将病人的上唇齿与下唇齿分开,另一手将口咽通气管从后臼齿处插入。 3)检测人工气道是否通畅:少许棉花放于通气管外口,观察其随呼吸的运动情况。胸壁运动幅度和听诊双肺 呼吸音。检查口腔,以防舌或唇夹置于齿与口咽通气管之间。
第三节 维持呼吸道通畅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和护理
1.适应证:没有咳嗽或咽反射的无意识病人。 (1)防止舌后坠造成呼吸道梗阻者,气道分泌物多需吸引者。 (2)手法开放气道无效者。 (3)同时有气管插管时,替代牙垫作用者。 (4)各种原因引起抽搐保护舌免受损伤者。
2.禁忌证:有意识或咳嗽、咽反射存在的意识障碍病人。 (1)频繁呕吐、咽反射亢进者。 (2)牙齿松动、上下颌骨损伤严重者。 (3)咽部占位性病变、喉头水肿、气管异物、哮喘等病人。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ppt课件
2. 分析讨论气道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
1. 精细 化程度
提高
未来的气道管理将更 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度 和情感需求,如采用 更人性化的操作方式、 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
和安慰。
3. 智能 化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气道管理将更加注重 细节和精准度,如采 用更先进的监测设备 和技术,对患者的呼 吸状态进行更精细的
06
临床案例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 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气道管理难点和经验总结;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气道管理要求高;呼吸道分泌 物难以清除,易引起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易导致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经验总结如下:应加强气道湿 化、吸痰等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注重体位引流、 胸部物理治疗等措施,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合 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针对不同病因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通气功能。
在建立人工气道时,医护人 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如气管 切开术或气管插管术等。同 时,在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 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 风险。
在建立人工气道后,医护人 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 行湿化、吸痰等护理措施,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呼 吸道感染。同时,医护人员 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 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5. 患者使用 气管插管时, 使用气管插 管加湿器进 行气道湿化, 以增加湿度。
01
02
03
04
05
3. 掌握正确的机械通气方法。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对于机械通气方法 的掌握十分重要。正确的机械通气方法 可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 呼吸功能状况,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和 参数。在通气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根据情况 调整通气参数。同时,要注重气道管理 技巧,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湿润,避免气 道阻塞和损伤。最后,要根据患者的恢 复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及时停止机械通
2023版重大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分级分层救治导则解读PPT课件
行业标准及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对医疗机构在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 职责、制度、措施等进行了规范,有 助于提高救治过程中的医疗安全和质 量。
《临床诊疗指南》
针对不同疾病的诊疗流程和规范进行 了详细说明,为救治工作提供了科学 的临床指导。
国际经验借鉴
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指南
WHO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和救治发布了系列指南,包括病例定义、诊断 标准、治疗原则等,为我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特点
这类传染病通常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 易引起暴发流行等特点,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分级分层救治
定义
分级分层救治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严 重程度和医疗资源情况,将患者分为 不同等级,并按照相应的救治流程和 标准进行救治的一种医疗模式。
目的
通过分级分层救治,可以合理分配医 疗资源,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降低 病死率和致残率。
救治机构
涉及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 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站)、乡镇卫生院等。
导则目标
提高救治水平
通过分级分层救治,提高呼吸道传染 病的救治水平和效率,降低病死率和 致残率。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加强防控措施
结合救治工作,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 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疫情传播和扩 散的风险。
分级分层救治导则的制定背景和意义
介绍分级分层救治导则的制定背景和意义,旨在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减少病死率和并 发症发生率。
建立按病症紧急、严重性分级分层管理模式
要点一
病症紧急程度评估
要点二
严重程度分层管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等指标,对患者的病症紧 急程度进行评估,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ppt课件
5. 做好气道湿化,保持室内湿度,避免呼吸道干燥。
6.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2. 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
危重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如神志、面色、体温、血压、呼吸频率等。其中,神志的改变是最敏感的反应,呼吸的节律、快慢和声音均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呼吸状态。而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
4. 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对于维持患者生命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气道管理的方法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给氧和机械通气等。其中,气道分泌物的清除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可预防呼吸道梗阻和感染。常用的清除方法包括主动咳嗽、拍背、雾化吸入、使用吸痰器和纤维支气管镜等。这些方法可有效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提高危重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呼吸频率、气道通畅程度、氧合情况等,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其次,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气道管理的有效性。最后,要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时修订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3
3. 气管食管瘘
由于肺泡破裂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可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治疗。
4
4. 气胸
3.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采用气道湿化、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等措施,避免呼吸道损伤。
1. 呼吸道损伤
确保胃管位置正确、避免误吸等因素,预防窒息的发生。
3. 窒息
0
避免使用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及时使用解痉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危重患者呼吸道管理PPT课件
02 呼吸道评估与监测
呼吸道通畅性评估
1 2
评估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观察患者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呼吸急促、呼吸抑 制或呼吸暂停等现象。
检查呼吸道黏膜情况
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是否干燥,有无痰液、血液或 其他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3
评估气道通畅程度
通过听诊器听取患者肺部呼吸音,判断气道是否 通畅,有无气道狭窄或阻塞现象。
其他并发症应对措施
低氧血症
给予患者合适的氧疗,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必要时使用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呼吸衰竭
针对呼吸衰竭的诱因进行治疗,如肺部感染控制、解除呼吸道梗 阻等,同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
多器官功能衰竭
对于危重患者可能出现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如营养支持、液体管理、器官功能保护等。
呼吸功能监测指标
血氧饱和度监测
通过指脉氧仪等设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缺氧情况。
动脉血气分析
定期采集患者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了解患者酸碱平衡及氧合情 况。
呼吸力学监测
通过呼吸机等设备监测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如气道压力、肺顺 应性等,以评估患者呼吸功能。
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
评估患者窒息风险
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吞咽功能、咳嗽反射等因素评估患者发生窒息 的风险。
04 呼吸机应用与管理
呼吸机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 剧、呼吸肌疲劳或衰竭、心肺复苏等。
禁忌症
气胸、纵隔气肿未行引流、严重肺大疱、低血容量性 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严重肺出血等。
呼吸机参数设置与调整
01
02
03
04
潮气量
根据患者体重、病情等因 素设定,一般为68ml/kg。
危重患者管道护理ppt课件
目的
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损所致脑内高压危机 状态。 2.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3.脑室术后引流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 网膜粘连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4.经脑室引流管冲药控制颅内感染。 5.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 引流术降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 降引发脑疝。
拔管后 气管狭窄
气囊的压力
囊内注气量(RUSCH,8#)
• 6ML:20cmH2O
6.5ML:25cmH2O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 目的: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 以及心胸手术后,均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目的是排除胸腔内的液体、气体或血液, 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维持纵膈的正常 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
5.鼻饲液温度应保持在38~40℃左右,避免过冷或过 热;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注入,防止产生凝块; 药片应研碎溶解后注入。
6.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的患者禁忌使用鼻饲法。
7.长期鼻饲者应每天进行2次口腔护理,并定期更换 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每月更 换一次。
• 护理:
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刚开始鼻饲时 量应少、清淡,以后逐渐增多,鼻饲食物有 米汤、混合奶等流质食物,每次灌注量包括 水在内一般应在200-300ml,每日4-5次,每 次间隔3小时以上。及时记录,防止过量喂 食。 长期鼻饲患者要防止发生鼻、食管溃疡、胃 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细菌感染。
• 与清醒的患者多沟通,介绍健康宣教及导 管护理知识,告知患者尽量减少用力咳嗽、 咳痰,咳嗽时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脱出。
气管插管的护理
• 目的:维持气道通 畅,清除气道分泌 物,减少气道阻力, 减少无效腔量,利 于给氧、机械通气 及气管内给药。
危重病气道管理
急危重病气道管理第一节概述在急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是保障各项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方法上包括了手法开放气道和人工气道的建立。
对急危重患者及时开放气道,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是所有从事急危重病医学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术。
手法开放气道最常用三种手法为:仰头抬颈法、仰头举颏法及抬颌法。
前二者均不适用于疑有颈椎损伤患者。
紧急建立人工气道一般可有经口、经鼻和经环甲膜三个路径供临床急救选择。
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通常是首选的经典方法,也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方式。
若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极为微弱,宜首选直视下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但若患者张口困难、持续抽搐或无法采取平卧位时,可选择经口或经鼻盲探插管;一般情况下经鼻盲插管法比经口盲插管法成功率高,对于某些困难插管可以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来辅助完成。
对疑难插管、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需要长期留置气管导管、需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可采用气管切开术。
在实施确定性人工气道之前,可以通过开放气道、球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食管气管联合通气管等快速的基础辅助呼吸手段增加氧供,为建立可行性的有效人工气道创造条件。
急危重症医师需要掌握从简单的手法开放气道至复杂的人工气道建立等一系列技能。
第二节手法开放气道手法开放气道是指在没有辅助装置情况时,以徒手的方法保持气道通畅。
手法开放气道目的在于解除气道梗阻,从而保持气道通畅。
气道梗阻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患者。
气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舌后坠,患者意识丧失后,舌肌松弛,肌肉不能把舌根和会厌抬离咽后壁,使之正好覆盖在喉开口处,从而引起气道梗阻。
气道梗阻另一常见原因是上呼吸道异物,其他如呼吸道分泌物、粘膜水肿、喉及支气管痉挛等均可引起气道阻塞。
气道梗阻根据阻塞程度分为完全梗阻和部分梗阻。
气道完全梗阻时呼吸气流完全中断,若不及时予以开放气道,患者将于数分钟内因窒息而出现呼吸及心脏停搏;部分梗阻可因通气不足或通气障碍导致缺氧和CO2蓄积,严重时危及生命,同样必须迅速加以纠正。
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ppt课件
2020/7/9
.
13
二 常用通气模式
模式是指一种独立的通气方式,依靠 这种方式,呼吸机能独立地产生呼吸动作 ,控制或辅助患者的呼吸功能,使患者接 受机械通气治疗。即呼吸机在每个呼吸周 期中气流发生的特点。
2020/7/9
2020/7/9
.
6
五 呼吸机的基本构造
显示屏
主机 显示屏
呼吸管路
主机 呼吸管路
加温湿化器
2020/7/9
空气压缩 机
加温湿化器
.
7
目录
机械通气的实施
2020/7/9
.
8
一 呼吸机与病人的连接方式
1、无创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 ♠ 面罩与鼻罩
2020/7/9
.
9
♠ 面罩与鼻罩
适用于神志清楚、合作 、短时间使用呼吸机者。
2020/7/9
.
30
三 呼吸机常用通气参数
5、呼气末正压(PEEP)
原则是使肺顺应性和氧运输达到最大、FiO2 达到最低、对循环无不良影响的最小PEEP值。 一般在5~10cmH2O。
2020/7/9
.
31
三 呼吸机常用通气参数
6、吸气峰流速
对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吸气峰流速应与自主呼 吸相匹配。当吸气需要增高时,需相应提高吸气 峰流速,以降低呼吸做功。一般为40~80L/min 。
2020/7/9
.
47
4、固定和连机
无创呼吸机
2020/7/9
.
48
4、固定和连机
有创呼吸机
2020/7/9
气道管理与护理ppt
固定方法:
1.二人操作,先从门齿测量插管外露长度并做好标 记。
2.用一条胶布先将插管和牙垫固定在一起。 3.再用两条胶布分别交叉固定在患者面颊部。
注意:
经口插管时要放置牙垫,以防止病人双齿咬合 夹闭气管导管。
2.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由于插管时不通过咽喉三角区,不刺激吞咽 反射,患者较易接受,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且 易固定,口腔护理方便,所以留置较长时间。 固定方法:
【人工气道常见并发症】
1.气道粘膜损伤 2.气道食管瘘 3.堵管、脱管 4.气囊破裂 5.气囊漏气 6.感染:伤口、肺部 7.营养失调 8.精神等影响
【人工气道管理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1.人工气道的固定 2.气囊的管理 3.气道的湿化 4.分泌物吸引 5.预防肺部感染
人工气道的固定
1.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由于患者耐受性差,口腔 护理较困难,故仅适用于神志不清或昏迷患者的 急救,插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雾化吸入
目的:可用于稀释分泌物,刺激痰液咳出及治疗某 些肺部疾病。
原理:超声波发生器输出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 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声能,声能透过雾化灌底部 的透声膜,作用于雾化罐内的液体,使药液表面 的张力和惯性受到破坏,成为微细的雾滴喷出, 通过导管随患者吸气而进入呼吸道。
优点: 小雾量(可调节),短时间(15-20分钟),
二人操作,先经外鼻孔测量插管外露长度,并 做好标记。
用两条胶布分别交叉固定患者面颊部。
3.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
如需较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或短时间内不能拔除气管 插管时,应选气管切开。 固定方法:
二人操作,用两条带子从导管两侧固定于颈部。带子 一定要打成死结,松紧度以能通过一指为宜。过松易导致 脱管,甚至意外拔管;过紧易导致患者不适,严重时压迫 颈部静脉、动脉、使血液回流不畅。 注意:
危重患者气道管理
7、鼻窦炎 8、口腔溃疡 9、气道出血 10、局部黏膜坏死 11、意外脱管 12、院内交叉感染
6、呼吸机相关肺炎
2015/7/23
32
气囊应该充气多少
气管壁内的动脉压为30—35cmH2O 静脉压为18—20cmH2O 淋巴管压为5—8cmH2O
可推测当气囊压 超过淋巴管压时,可引起淋巴回流受阻,局 部粘膜水肿。 超过静脉压,静脉回流受阻,局部淤血。 超过动脉压并持续一段时间,局部缺血性 坏死而出现气道并发症。
2015/7/23
6
人工气道设备
2015/7/23
7
人工气道的选择(上)
人工气道以声门为界, 分为上呼吸道人工气道和下呼 吸道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 治疗 的需要以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而定。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面罩、 鼻罩、 喉罩( L M A) 等, 其属于人体气道延长的无创 人工气道, 成为人体气道与外界气源连接的气体通道。
非 紧 急 情 况 下 , 也 可 常 规 采 用 喉 罩 进 行 通 气 。
所 以 当 喉 镜 暴 露 失 败 后 , 只 有 在 喉 罩 和 面 罩 通 气 都 出 现 困 难 时 才
可以认为发生了困难气道。
2015/7/23
42
喉头显露分级
Ⅰ级:可显露会厌和声门 Ⅱ级:可显露会厌和部分声门 Ⅲ级:仅能看见会厌 Ⅳ级:看不到会厌
经 口气管插管以直视、 快捷、 易操作、 排痰容易、 并发症少为优势, 是 I C U抢救中 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急救措施, 但易于发生脱管; 而经鼻气管插管对于清醒患者依从性更 好, 便于口腔护理, 尤其对需要长期带管的患者更为适合。食管 一气管联合导管在呼吸 停止及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救治中因插管成功率高,操作方便、 迅速、 有效, 值得临 床推广。
危重患者的管理 ppt课件
疾病不同,观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ppt课件
13
一般情况
生命八征
中心静脉压
病情观察 的内容
心理状态
治疗后反应
外伤失血量
ppt课件
14
14
一般情况
姿势与体位 1
2
饮食与营养
面容与表情 3
4
呕吐物与排泄物
ppt课件
15
常见的典型面容
急性 面容
慢性 面容
二尖瓣 面容
病危 面容
贫血 面容
表现为面色潮 红、兴奋不安 、鼻翼扇动、 呼吸急促、口 唇疮疹、表情 痛苦等,见于 急性热病,如 大叶性肺炎、 疟疾等病人。
气 普通呕吐物—酸味 味 胃内出血者—碱味
含有大量胆汁—苦味 幽门梗阻—腐臭味
肠梗阻—粪臭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大
蒜味
ppt课件
17
生命“八征”
“稳”“准”“快”
体温 T
温度高低 、热型及 其伴随症
状。
脉搏 P
观察脉 搏频率 、节律 和强弱
。
呼吸 R
血压 BP
呼吸的频率、 节律、深浅度 、呼吸的声音 以及有无呼吸 困难、呼吸道
评分 运动反应 5 遵嘱活动 4 刺痛定位 3 躲避刺痛 2 刺痛肢屈 1 刺痛肢伸 不能活动
评分 6 5 4 3 2 1
ppt课件
20
正常 异常
ppt课件
21
大于2500ml
1000-2000ml
<400mL <100mL
多尿
正常尿量
少尿 无尿
ppt课件
22
皮肤粘膜
温度
皮肤苍白、 四肢湿冷 提示休克
表现为面色苍 白或灰暗、面 容憔悴、目光 暗淡,见于慢 性消耗性疾病 如恶性肿瘤晚 期、慢性肝病 、结核病等病
危重患者管理ppt课件
意外拔管预防措施
6、留置胃管和空肠营养管的患者,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分开固定。 7、患者留置的导尿管应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搬运时防止扯脱尿管,尿袋不能高于身体, 以防尿液逆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8、引流管长短适宜并妥善固定,必要时在皮肤上加固缝扎。 9、翻身、移动患者时注意放开固定引流管的装置。 10、对不合作的患者履行告知程序后适当约束四肢。 11、护理人员加强巡视,经常检查导管是否扭曲、堵塞、受压,连接有无松脱。
8.护士感染控制意识差,很多 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伴随着侵 入性操作.消毒隔离措施落实 不到位,易造成医院感染。
9.不注意患者舒适度导致患者 不配合,如血压计袖带一直 绑存患者上肢 。
仪器设备常见问题护理对策
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考核。新仪器使用前要进行系统操作 培训,将急救设备的清洁、维护纳人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范围, 日常加强考核与训练。
2.完善仪器管理制度,抢救物品做到“四定”。科室建立 “急救物品班班交接本”及“急救物品专人管理”,抢救仪器 专人保管,定位放置,班班交接,每周大检查,发现故障及时 维修。抢救设备原则不外借,平时科室要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 和必要的应急替换设备。
3.加强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经常对护士进行慎独精神教 育、法律法规培训.使其在无人监督情况下,能够自觉严格执 行操作规程,对异常监护数据要及时查找原因,主动分析及时 改进。
情景二
1、该患者目前最危急的情况可能是什么? 2、该患者躁动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解决最危急状况
有效清理呼吸道 休克 脑复苏 急性肾功能衰竭 检验检查
常见问题
1. 烦躁 2. 气道管理不到位 3. 意外拔管 4. 腹泻
烦躁原因
患者因素
烦
躁
原
治疗因素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课件
•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概述 • 危重病人气道的评估与诊断 •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技术 •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药物与治疗 •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并发症与处理 •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案例分析
01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是指对危重病人进行呼吸道的监测、评估、治疗和护理,以 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呼吸功能正常。
案例二: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结词
紧急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在紧急处理过程中,应迅速 建立人工气道,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案例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
总结词
保持呼吸道通畅
人工气道建立技术是危重病人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 种方法。
详细描述
气管插管是一种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适用于紧急抢救和呼吸衰竭等紧急情 况。气管切开适用于长期需要人工气道的患者,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持久的通气 支持。
气道湿化与排痰技术
总结词
气道湿化和排痰技术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能 够预防和解决呼吸道干燥、痰液堵塞等问题。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导管 和插管方式,定期评估病人情况,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处理方法
肺部感染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加强呼吸 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黏膜损伤
采用局部用药、雾化吸入等方法,减轻呼吸 道黏膜炎症反应。
气胸
根据气胸程度采取保守治疗或胸腔闭式引流 术等处理方法。
症状分析
危重患者的管理PPT课件
编辑版ppt
4
仪器各种 管道护理
病情观察
如何管理 危重病人
院内感染
心理护理
皮肤护理
编辑版ppt
5
视 听 嗅触叩
工具
病情观察的意义
康复
治疗 护理
编辑版ppt
6
6
➢勤巡视 ➢勤观察 ➢勤询问 ➢勤思考 ➢勤记录
编辑版ppt
7
7
病情观察方法
✓直接法 ✓间接法
编辑版ppt
8
观察病人的顺序:从上往下
味及伴随症状
鲜红色—急性大出 颜 色 血时
咖啡色—陈旧性出 血或出血相对缓慢 黄绿色—胆汁反流
入胃 暗灰色—胃内容物 有腐败性改变且滞 留在胃内时 间较长
气 普通呕吐物—酸味 味 胃内出血者—碱味
含有大量胆汁—苦味 幽门梗阻—腐臭味 肠梗阻—粪臭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大 蒜味
编辑版ppt
13
生命“八征”
肺循环阻力增加
量血管及肺血管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强心,补液试验,血容量不足时 血容量不足或已足, 适当补液 心排血功能减低
编辑版ppt
22
测量中心静脉压的装置
编辑版ppt
23
病情观察
心理状态的观察 治疗后反应的观察
外伤患者失血量估算
编辑版ppt
24
仪器管道护理
呼吸机使用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人工气道吸痰
急性 面容
慢性 面容
二尖瓣 面容
病危 面容
贫血 面容
表现为面色潮 红、兴奋不安 、鼻翼扇动、 呼吸急促、口 唇疮疹、表情 痛苦等,见于 急性热病,如 大叶性肺炎、 疟疾等病人。
表现为面色苍 白或灰暗、面 容憔悴、目光 暗淡,见于慢 性消耗性疾病 如恶性肿瘤晚 期、慢性肝病 、结核病等病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ICU
▪ 1 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冲洗吸痰管 要用无菌储水容器及无菌生理盐水 冲洗。
▪ 2 在使用呼吸机时,湿化器储罐内 旳无菌蒸馏水、过滤纸每天更换保 持无菌。
▪ 3 呼吸机管路连接旳小储水罐所搜 集旳冷凝水应及时清除,预防进入 湿化器或呼吸道中。
▪ 4 做好呼吸机旳清洁消毒工作。
总之,危重病人旳气道管理需注 重局部,整体考虑,切实以病人 为中心方能发挥作用。
久卧床患者,采用合理体位,增进分泌物排出。 ▪ 5.对于危重患者常规进行雾化。 ▪ 6.紧急情况时能够采用抬颈法、抬下颌等体位以临时
维持呼吸道通畅。
危重患者旳气道管理
▪ 1.在危重病人旳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 有效通气,是确保各项治疗顺利进行旳前提。所以, 人工气道旳建立显得尤其主要。
▪ 2.人工气道是为了保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 气源之间建立旳连接,是呼吸系统危重病患者主要旳 急救措施。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 ICU
主要内容
1.呼吸系统构造及功能 2.无人工气道患者旳气道管理 3.危重患者旳气道管理 4.人工气道管理旳意义 5.人工气道旳建立对机体旳影响 6.人工气道旳分类 7.人工气道旳护理 8气道湿化 9.吸痰 10.控制呼吸道感染
正常呼吸系统功能
▪ 正常旳上呼吸道粘膜 有加温、加湿、滤 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 物旳功能。呼吸道只 有保持湿润,维持分 泌物旳合适粘度, 才干保持呼吸道粘液 -纤毛系统旳正常生 理功能和防御功能。
控制呼吸道感染
▪ 1 预防误吸 ▪ 2 加强口腔护理 ▪ 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 采用正确旳卧位.病人保持平卧位 是引起误吸旳最危险原因,病情许 可时可予以低半卧位,尤其是鼻饲 旳病人,抬高床头30--45°以防止 误吸。
危重患者气道的管理
据痰的粘稠度调整注入湿化液量或湿化温度,
3、痰液的粘稠度分度:
根据吸痰过程中痰液在吸痰管和玻璃接头处的性状 及在吸痰管壁上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 度。
Ⅰ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吸痰管内壁上 无痰液滞留。提示气管滴注过量,要适当 减少滴注量和次数。
37°C
等温饱和界面 ( ISB ) 44mg/L, 相对湿度100%
湿化不足的危害
❖ 纤毛运动能力下降 ❖ 气道分泌物粘稠 ❖ 感染难以控制
充分湿化
增 加 小 细
湿化不足
(四) 人工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湿化的主要意义: 防止痰液粘绸或痰栓形成;有利于气道
防御功能的发挥,预防和降低肺部感染。
(四) 人工气道的湿化
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三)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3、气囊压力的管理: 不主张定时放气, 每4-6小时监测、补气一次,
(四) 人工气道的湿化
22°C
室内空气 10mg/L, 相对湿度50%
气体温湿度的调节
32°C
鼻咽和口咽 31mg/L, 相对湿度90%
36°C
气管 42mg/L, 相对湿度100%
湿化的方法
2 雾化吸入加湿法
湿化的方法
3 人工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 即将湿化液直接注入人工气道内
(1)间断注入法:1次/ 30-60min,3—5ml/次,或
根据痰液的性质来决定湿化量及间隔时间。(取下 针头)
(2)持续滴入法:用精密输液器或注射泵,5-15ml/h, 每日 液体总量不大于25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5
气道吸引技术—并发症
低氧血症 肺不张 气道粘膜损伤 感染
心律失常 颅内压增高 支气管痉挛 人工气道堵塞
.
26
气道湿化技术
目的: 在一定温度控制下,应用湿化器(或特 殊装置)将水分散成极细的微粒吸入 增加吸入呼吸道的气体中的湿度 达到湿润气道粘膜、稀释痰液 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系统的正常运动
.
.
21
吸痰前准备—防护
洗手 戴一次性塑料围裙 戴护目镜 戴无菌手套 0.9%无菌生理盐水 清洁的水(标有“口鼻 腔、气管内”字样及 打开的日期)
.
22
吸痰前准备—吸氧
吸痰三项动作:
升氧
吸痰前吸氧3分钟(对 于成人、儿童,提高 氧浓度到100%。婴儿 的氧耐受差,仅提高 氧浓度20%)
关闭报警
关闭按需气流
27
气道湿化-气道内直接湿化
气道内直接湿化: 注射器直接注液 微量泵持续注入液体
湿化液选择:蒸馏水、NS、化痰液 湿化液量:250-300ml/日 注意应在病人吸气时注入
导管所具备的条件(导管分为长、中、短期) 人工气道管理的水平; 病人的合作程度; 长时间使用多建议行气管切开 ;
.
13
插管技术—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方法:
• 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
气管切开位置:
在气管的第3-4或第4-5环
软骨处(经皮切开选择第
1-2或第2-3软骨环处)
作1-1.5cm横切口. 。
14
插管技术—气切适应症
• 预期或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 • 咽喉狭窄或阻塞无法行气管插管 • 病情危重,预防性气管切开 • 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清除无效
.
15
插管技术—气切优缺点
气管切开优点
预防喉损伤 有效护理:吸引
口护 提供更安全人工气道 减少气道阻力 长期机械通气
.
4.不影响吞咽
4.引起鼻窦炎、中耳炎等 5.操作期间可出现心血管副作用
经气管 1.减少解剖死腔和呼吸功的消耗 1.创伤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等
切开 2.不影响吞咽,便于口腔护理
2.操作复杂,不适于紧急抢救
3.方便吸痰
.
3.创面经常更换敷料
18
4.易耐受,可保持数日或数年
4.痊愈后常留有瘢痕,可造成气管狭窄
.
17
插管技术—三种人工气道的比较
人工
优点
气道
缺点
经口气 1.适用于急救 管插管 2.操作难度低
1.易移位、脱出 2.不易长时间耐受(<72h) 3.不便口腔护理
4.易造成牙齿、口腔损伤、出血 5.操作期间可发生心血管副作用
经鼻气 管插管
1.易耐受,留置时间长 2.易固定 3.便于口腔护理
1.不适于急救场合 2.易发生鼻出血,鼻骨折 3.弯曲且长,不便吸痰
.
23
吸痰技术—操作方法
吸痰压力:吸引负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500mmHg,
(小儿200-300mmHg )以免损伤
气道粘膜。
吸痰时间:一次吸痰时间<15s,
吸痰顺序:鼻咽腔—气管内
(使用不同吸痰管)
吸痰手法:关负压—置入吸痰管—开负压
—吸痰—轻轻外提
.
24
吸痰技术—监护
生命体征 痰液量、性质(动态观察) 患者氧合的耐受程度 患者的主观感受 可能的病情恶化
.
4
气道管理技术
• 人工气道管理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 气道吸引技术
冲洗、吸痰、湿化、雾化
.
5
三、人工气道的管理技术
管理目的 是使病人气道通畅、进行有效引流
和/或机械通气治疗,保证肺的氧合,
防止肺部感染。
管理技术:给氧方法
插管技术:气插、气切、穿刺
管道护理:吸痰、湿化
紧急处理:. 拔管、脱管、误吸
气管切开并发症
出血 气胸 皮下气肿 空气栓塞 切口感染 气道梗阻 气管食管瘘
16
插管技术—气切导管更换?
气管切开术后7天之内,窦道未形成之前不予 更换(气切术后48小时内切忌更换导管) ; 7-10天伤口形成窦道后,酌情2-4周更 换一次。
气管导管材料及气囊特性的改善, 气管导管的留置时间不断延长。
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
.
1
主要内容
1 呼吸道解剖与功能
2 呼吸道功能评估
3 人工气道管理技术
4 人工气道风险管理
.
2
上/下呼吸道的功能
上呼吸道功能
• 气体进入肺的通道
• 鼻腔过滤、湿化、加热、吸入气体
下呼吸道功能
• 气体通道 • 完成气体交换
.
重要性
3
二、呼吸道功能的评估
疾病诊断 呼吸状况 气道保护能力 气道阻塞程度 皮肤粘膜损伤 所需干预措施
.
11
插管技术—气管插管适应症
无自主呼吸
完全或不完全上气道梗阻
非计划性拔管后自主呼吸不能 维持正常氧合
难以控制的上气道出血
昏迷,有增加颅内压的危险
严重肺部感染
急性咽喉水肿
严重扁桃体肥大
大咯血
.
12
插管技术—气管插管留置?
经口、经鼻气管插管能留置多长时间? 一般可安全保留7-14天
最多3周 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
不同痰液反映不同的临床情况 I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管内壁上 无痰液滞留,应适当减少滴注药液量和次数。 II度(中度粘痰):外观较粘稠,吸痰后少量 痰液滞留,表示气道湿化不足,应适当增加气 管滴注药液量和次数。 III度(重度粘痰):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 ,吸痰管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可出现无痰现象,提示气道严重湿化不足或 伴有机体脱水,需加大气管滴注药液量。
气道吸引技术
非人工气道吸引技术: 目的:吸出口鼻腔和/或上气道内分泌
物或其它异物,按需吸痰 人工气道吸引技术: 目的:吸出气道内分泌物或其它异物
获取气道分泌物标本
按需刺激患者咳嗽
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19
气道吸引技术—吸痰管
吸痰管直径小于人工气道一半,长于气管导管4-5cm,软硬适中。
.
20
吸痰前准备—评估
.
8
给氧技术—面罩给氧
适用于无CO2潴留者
面罩给氧浓度:流量为4-6L/min,氧浓度为35- 40%
.
9
给氧技术—简易呼吸器
简易呼吸器给氧 流量调节:10L/min 送气频率:8-10次/分 要求潮气量:
500-600ml
.
10
给氧技术—呼吸机给氧
Fio2(%)=80 ×吸氧流量(L/min)/(呼吸频率×潮气量)+20
6
给氧技术
氧疗目的:改善低氧血症,改善组织缺氧。
氧疗指征:一般患者 PaO2 <60mmHg 慢性患者 PaO2 <50mmHg
氧疗方法:鼻导管给氧 面罩给氧 简易呼吸器 呼吸机给氧
.
7
给氧技术
氧浓度计算公式: Fio2(%)=21+4×吸氧流量(L/min)
低浓度给氧:<35% 中浓度给氧:<35-60% 高浓度给氧:>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