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母婴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产褥期母婴护理PPT课件
.
16
【护理措施】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 观察子宫复原和恶露情况 产后2小时内定时观察4次
会阴护理
观察前应先让产 妇排尿并按摩子 宫促其收缩
每次观察子宫收缩 情况(摸子宫底的 高度和子宫的硬 度),同时观察恶 露的量、颜色、性 质、气味。
.
护17理诊断
【护理措施】
提供良好的环境 饮食
应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 纤维素饮食,少食多餐,多 饮汤类以利于乳汁分泌。
休息和活动
产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
但避免蹲位或站立太久以及重体力劳动
清洁卫生
产后要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以增强 血液循环,促进子宫收缩、恶露排出及 会阴伤口的愈合,促进大小便排出的通 畅,促进盆底肌肉张力恢复。
.
护18理诊断
【护理措施】
会阴护理
观察会阴伤口,有无渗血、血肿、水肿等。
水肿者,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 小血肿可用湿热敷或远红外灯照射。 大血肿配合医生切开止血。 有硬结者用大黄芒硝外敷。
每天2次做会阴擦洗,保持外阴清洁。 指导产妇向伤口对侧侧卧。
正常产后2~4天会阴伤口拆线。
.
19预防感染
【护理措施】
排尿
1、膀胱黏膜充血水肿肌张力降低
尿潴留原因
2、会阴伤口疼痛 3、腹壁肌松弛
尿潴留的预防
产后2小时应 提醒和鼓励排尿
产后4~6小时不能及时排尿者: 鼓励下床排尿 物理诱导排尿(暗示、听流水声) 热敷
.
13
第二节 产褥期临床表现及 护理管理
.
14
【临床表现】
泌乳热 与褥汗都是生理现象
生理性
体温——体温升高,但不超过380C,多在
产褥期护理ppt课件
时间
子宫位置
胎盘重量
产后1W
耻骨联合上方
500g
产后10d
骨盆腔内
产后2W300g
产后6W
未孕状态
50-70g
2、子宫内膜再生:胎盘胎膜娩出后,蜕膜表层形成恶露排出, 基底层再生新的功能层,内膜缓慢修复。 3、子宫血管变化: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数小时内 形成血栓,复旧不良致血栓脱落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4、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恢复峡部,宫颈3点9点轻度裂伤成“一” 字形(见下图)。
产褥期护理
1 产褥期母体变化
目
录
2 产褥期临床表现
3 产褥期护理
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 所需要的一段时间,通畅为6W。 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一般6周。 子宫变化最大
乳房主要变化是泌乳
产褥期母体变化生殖系统变化之子宫
1、子宫体纤维缩复使子宫体积、重量发生变化复旧 产后宫缩痛
恶露 褥汗
T:24h内升高,不超过38℃,产后3-4天出现泌乳热,37.8-39℃。 持续4-16h。 P:正常范围略慢,60-70次/分。 R:呼吸深漫,14-16次/分。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 BP:正常水平
子宫圆、硬,宫底↓1cm,产后1d平脐,后1-2cm/天下降。 阵发性剧烈疼痛,1-2d出现,持续2-3d消失,哺乳时加重,不 需特殊用药。 血性恶露:色鲜红,含大量血液,量多,持续3-4d。 浆液恶露:色淡红,含多量浆液,持续10d左右。 白色恶露:色泽较白,含大量白细胞,持续3W。 产后1W内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明显。
1、盆底肌肉和筋膜过度伸展弹性降低
2、盆底肌纤维部分撕裂
产褥期护理PPT课件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护理措施)
3.4、母乳喂养指导
1) 评估母乳喂养的适应证和禁忌症,确定产妇能否行母乳喂养。常见异常处理. 2)一般护理指导
(1)饮食:应为高蛋白的平衡饮食,比平时增加蛋白质15-20g/d,授乳者增加25-30g/d。
(2)休息与活动:充分休息、适当活动,与婴儿同步休息,生活规律。 (3)保持心情愉快。
产褥期护理
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CONTENTS
目 录
01 产 褥 期 概 述 02 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03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PART 01
产褥期概述
产褥期概述
定义:胎盘娩出后至产妇各系 统,恢复至正常状态所需的时 间。
PART 02
产褥期妇女 的身心健康
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护理措施)
3.2、会阴护理
• 每日同一时间排空膀胱后检查宫底的高度。 • 注意观察恶露的颜色、量、有无异味等。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护理措施)
3.3、乳房护理
一般护理 • 保持乳房清洁、卫生 • 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奶,保持
乳汁分泌的通畅。
常见异常处理
• 乳房胀痛 • 乳腺炎 • 乳头皲裂 • 退乳
产褥期护理
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1.4、会阴切开伤口
表现:水肿、疼痛
1.5、胃纳
表现:食欲不佳,喜进流质或半流质等清淡 饮食。
1.6、排泄
褥汗;泌尿增多及排尿困难;便秘;
1.7、乳房
乳头皲裂:多见于初产妇;乳房胀痛:产后 哺乳延迟或没有及时排空乳房。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1.8、体重
《产褥期母婴护理》PPT课件
不哺乳产妇一般产后 6~8周恢复月经,10周 恢复排卵
哺乳者产后4~6个月恢 复排卵
产褥期生理变化
腹壁的变化 松弛,张力低 皮肤留有永久性白色妊娠纹 腹壁紧张度在产后6~8周恢复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容量产后2~3周恢复未孕状态 产褥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白细胞24小时略有上升 产后3天内,子宫收缩,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
节律不整齐。
腹式呼吸为主
呼吸表浅,频率较快(每分钟30-40次)
有时节律不规则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心率
新生儿心率波动于120—160次/分,一般
在140次/分左右。当啼哭、运动或呼吸增
快时心率相应增加。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大小便
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墨绿色胎便。
3—4天后变为黄色糊状大便。母乳喂养的孩
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克 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克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的特点
胃呈水平位, 喷门括约肌发 育差,幽门括 约肌发育较好, 吃奶后易呕吐, 溢乳,注意防 止窒息。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呼吸
出生后10秒到1分钟内开始有规律的呼吸。
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浅表,
子宫内膜的再生
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子宫腔表面均由 新生内膜修复。
产后6周,胎盘附着处的子宫内膜全部修复。
子宫颈
松软、壁薄、皱起,宫颈 外口呈环状如袖口
产后2~3日,子宫口可容 2指
产后一周,子宫颈外形及 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 产后4周完全恢复
初产妇圆形 经产妇一字 形
脐部和臀部有无感染。 边查边问有关病史,询问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重、有无
哺乳者产后4~6个月恢 复排卵
产褥期生理变化
腹壁的变化 松弛,张力低 皮肤留有永久性白色妊娠纹 腹壁紧张度在产后6~8周恢复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容量产后2~3周恢复未孕状态 产褥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白细胞24小时略有上升 产后3天内,子宫收缩,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
节律不整齐。
腹式呼吸为主
呼吸表浅,频率较快(每分钟30-40次)
有时节律不规则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心率
新生儿心率波动于120—160次/分,一般
在140次/分左右。当啼哭、运动或呼吸增
快时心率相应增加。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大小便
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墨绿色胎便。
3—4天后变为黄色糊状大便。母乳喂养的孩
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克 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克
新生儿的消化系统的特点
胃呈水平位, 喷门括约肌发 育差,幽门括 约肌发育较好, 吃奶后易呕吐, 溢乳,注意防 止窒息。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呼吸
出生后10秒到1分钟内开始有规律的呼吸。
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浅表,
子宫内膜的再生
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子宫腔表面均由 新生内膜修复。
产后6周,胎盘附着处的子宫内膜全部修复。
子宫颈
松软、壁薄、皱起,宫颈 外口呈环状如袖口
产后2~3日,子宫口可容 2指
产后一周,子宫颈外形及 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 产后4周完全恢复
初产妇圆形 经产妇一字 形
脐部和臀部有无感染。 边查边问有关病史,询问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重、有无
正常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ppt课件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
护理
临床表 现
1
生命体征:产后24小时体温稍升高, 不超过38℃;可出现泌乳热;脉搏稍 慢:60-70次⁄分;呼吸深慢,14-16 次⁄分;血压变化不大。
2 产后宫缩痛:
3
子宫复旧
4
恶露 量多
1、血性恶露:3-4天,鲜红色,
2、浆液性恶露:2周,淡红色, 有脱膜组织、细菌 3、白色恶露:2-3周,白色, 白细胞、细菌…
• 当发生乳头皲裂时,首先应寻找原因,如婴儿吸 奶时没有含住整个乳晕,乳头从婴儿口中不适当地 拉出,或乳头的坚韧性不足等等。而后针对原因采 取办法,如母亲取正确舒适且松弛的喂哺姿势;哺 前湿热敷乳房和乳头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挤 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较易被婴儿含吮;先在损伤 轻的一侧乳房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乳房的吸吮力; 让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吮于婴儿口内;增加哺喂次 数,确定每次的哺喂时间;哺喂后挤出少许乳汁涂 在乳头和乳晕上,短暂暴露乳头干燥,因乳汁具有 抑菌作用且含有丰富蛋白质,能起修复皮肤作用。 当发生乳腺炎时,产妇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 症状,或有结节。轻度时,哺乳前,湿热敷乳房 3~5分钟并按摩乳房,轻轻拍打和抖动乳房,哺乳 时先哺乳患侧,因饥饿时的婴儿吸吮力强,有利于 吸通乳腺管,每次喂哺充分地吸空乳汁。同时按摩 患侧乳房,增加喂哺的次数,每次至少喂20分钟, 哺乳后充分休息,饮清淡饮食,体温高者多摄入水 分,并按医嘱给予止痛剂或抗生素药物。
子宫体:宫体肌纤维缩复和
子宫内膜再生 产后1周----耻骨联合上方 产后10天----盆腔 产后6周-----非孕状态
宫颈:
分娩时 :环状 2-3天:2指 1周: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 复原 4周:非孕状态
《产褥期护理》课件
04
产褥期康复与锻炼
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
盆底肌是支撑盆腔器官的关键肌肉,产后的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恢 复肌肉弹性和张力,预防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问题。
盆底肌锻炼方法
常用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包括凯格尔运动、骨盆卷动等,产妇可以在 专业指导下进行。
盆底肌锻炼注意事项
盆底肌锻炼应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同时注意保持正确的姿 势和呼吸。
家长应定期清洗和消毒 奶瓶,以避免细菌感染 。
06
产褥期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产后复查
复查时间
产后42天左右进行复查,了解产后的恢复情况。
复查内容
包括体重、血压、宫底高度、恶露情况、乳房情 况等,以及必要的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复查意义
及时发现产后的恢复问题,早期干预和治疗,促 进母婴健康。
避孕方法选择
02
产褥期日常护理
休息与活动安排
01
02
03
休息充足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 间,有助于产妇的身体恢 复和情绪稳定。
活动适量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 ,进行适量的活动,如散 步、做家务等,有助于促 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提重物、长时间站立 或久坐等行为,以免给腰 部和盆底肌肉造成过大压 力。
及时休息和调整
如出现不适或疲劳,应及时休 息和调整运动计划。
05
产褥期母婴互动与喂养
母婴情感交 立亲密关系至关重要。母亲应多 与宝宝互动,如眼神交流、轻柔 抚摸和亲吻等,以促进宝宝情感
发展。
培养安全感
通过母婴情感交流,宝宝能够逐 渐建立起安全感,这对于其未来 的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
健康管理
产褥期的护理新PPT课件
哺乳期怎样避孕?
在哺乳期大多数妇女虽无月经,但因受多
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预料何时恢复排卵, 也有人在哺乳期月经还未复潮即怀孕,这 是因为刚以恢复排卵即受孕之。 为了达到避孕目的,在产褥期过后恢复性 生活时就要采用避孕措施,最好用避孕工 具或在产后满3-6个月后放宫内避孕器,在 哺乳期不宜采用口服避孕药,因此类药物 本身可使乳量减少。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
妇的乳房出现产发红,有硬块,疼痛,身体疲倦 并伴有低热,可能患了急性乳腺炎,大约1/3母乳 喂养的妈妈在哺乳期有过发生急性乳腺炎的经历, 不用担心,在这期间坚持母乳喂养,确保乳汁的 移出,对于缓解乳房肿胀,治疗乳腺炎事非常必 要的。 出现乳腺炎时亦不要停止母乳喂养,母亲要卧床 休息,服抗生素, 一旦出现乳房化脓,应作切开引流,同时用抗生 素,局部可热敷,可用吸奶器或手挤出奶,到疾 病完全恢复再重新开奶。
清洁安静 空气流通 阳光充足 温度适宜(22-24℃)相对湿度
55%-65%
产后出汗现象
• 由于妊娠期孕妇自体内积存有较多水分,产 后一部分要通过汗液排出.产褥早期,皮肤 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以夜间睡眠和 初醒时更为明显,不属病态,于产后一周 内自行好转,不需处理。但应注意卫生, 保暖,避免受凉,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并 常换内衣。
产褥期的护理
产褥期的管理
• 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何为产褥期?
产褥期: 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 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 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需要6周。产褥期 是母体各系统特别是生殖器官复旧的过程, 更是新生儿适用环境的阶段, 因此要格外关注。
产后健康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一般护理 环境:室温18~20℃、湿度55~60% 个人卫生:梳头、刷牙、沐浴 生命体征:24小时密切观察 休息与活动:12小时卧床休息,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营养:产后可进半流食,营养丰富、少量多餐 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 子宫收缩 测量方法:每日同一时间测量, 检查前先排空膀胱、
生理变化—生殖系统变化
阴道及外阴 阴道壁肌张力恢复(不能到未孕状态) 黏膜皱襞在产后3周复现 外阴水肿 会阴伤口 处女膜痕 盆底组织 肌肉筋膜失去弹性、部分肌纤维断裂 坚持产后运动可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 过早劳动导致子宫脱垂
生理变化—乳房的变化
分娩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雌激素 对抗垂体催乳素的作用减弱,导致乳汁 开始分泌——泌乳的基础
不哺乳产妇一般产后 6~8周恢复月经,10周 恢复排卵
哺乳者产后4~6个月恢 复排卵
产褥期生理变化
腹壁的变化 松弛,张力低 皮肤留有永久性白色妊娠纹 腹壁紧张度在产后6~8周恢复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容量产后2~3周恢复未孕状态 产褥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白细胞24小时略有上升 产后3天内,子宫收缩,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
子宫 子宫复旧(involution of uterus) 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 子宫内膜的再生 子宫颈
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
产后第1天, 子宫平脐, 以后每日下降1~2cm
产后1周,耻骨联合上可 扪到子宫底,子宫约孕 12周大,重500g
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 盆腔
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 孕期大小
识到母亲的责任 释放期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临床表现 一般身体状况 体温 24小时内有升高但小于38度 乳房肿胀时体温升高 脉搏:缓慢,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及卧床休息
有关,产后1周恢复正常 呼吸: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变为腹式深
而慢的呼吸 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血压明显下降 褥汗:夜间和初醒明显,产后1周好转
仰卧,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子宫底的距离 指导产妇观察产后宫底下降情况
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续)
恶露 量(经量) 颜色(红色、浆液性、
白色) 气味
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
会阴护理 会阴冲洗2次/日 络合碘加温水(1:40),由上至下 观察恶露的量、性质和气味 尽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如有侧切伤口,应嘱产妇健侧卧位,产后3天
子宫内膜的再生
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子宫腔表面均由 新生内膜修复。
产后6周,胎盘附着处的子宫内膜全部修复。
子宫颈
松软、壁薄、皱起,宫颈 外口呈环状如袖口
产后2~3日,子宫口可容 2指
产后一周,子宫颈外形及 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 产后4周完全恢复
初产妇圆形 经产妇一字 形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生殖系统 子宫复旧、会阴水肿 恶露(lochia):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
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物经阴 道排出 血性恶露 3~4日(红细胞、坏死蜕膜及少量胎膜) 浆液恶露 10日(坏死蜕膜、宫腔渗出液、宫颈黏 液、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并有细菌) 白色恶露 2-3周(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表皮细
以及组织间液的回吸收,回心血量增加,血容 量增加15%~25%,心脏负担加重,易引发心力衰 竭
产褥期生理变化
泌尿系统的变化 尿量: 产后1周内,尿量增加 尿潴留:膀胱黏膜充血、水肿、伤口疼痛、卧
床排尿、产后疲乏等 成分:子宫复旧的代谢产物使尿中氨基酸、肌
酐、肌酸增加,产后1周恢复 消化系统的变化 口渴 食欲下降 便秘
产褥期母婴护理
.
学习目标
产褥期的定义 产褥期母体生殖系统和乳房的变化、母
亲的心理调适 运用护理程序为产褥期妇女及其家庭提
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母乳喂养的方法和乳房护理方法 正常新生儿家庭护理内容
社区护士观察要点
一、新生儿 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面色、精神、呼吸、哭声和吸吮情况。 测体重、测体温、听心肺、检查头颅部、口、鼻、眼、耳、
产褥期母亲的心理调适
接受期 产后2-3天 依赖护士、家属 身体不适、知识缺乏 产妇心理需经过新生儿娩出期—周围人注意中
心的转移期—母婴感情建立期 执行期 注意力由关心自己转移到新生儿身上 能主动参与新生儿护理但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支
持 产妇心理变化表现为接受婴儿、关注婴儿—认
脐部和臀部有无感染。 边查边问有关病史,询问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重、有无
窒息、计划免疫、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新生 儿听力及代谢性疾病筛查结果等。 二、产妇 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状况和心理是否有抑郁症状。 了解本次分娩过程、分娩方式、胎产次、会阴切开或腹部伤 口情况、有无产后出血、感染等异常情况。 测体温、必要时测血压。 检查乳房、乳头、乳量。 检查宫底高色、性状。
拆线,拆线后一周内避免下蹲 会阴水肿严重可用红外线照射、50%硫酸镁湿
热敷、95%酒精湿敷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尿潴留和便秘的护理 原因:产后会阴伤口疼痛、卧床小便不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定义
产褥期: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乳腺 除外)恢复或接近非孕状态的一段时 期,一般为6周。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腹壁的变化 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泌尿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生理变化—生殖系统变化
吸吮刺激通过神经冲动刺激产妇腺垂体 泌乳素释放(泌乳反射);还可反射性 引起神经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反 射)——使乳汁呈脉冲式、阵发性释放
生理变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垂体前叶、甲状腺及肾 上腺在产褥期逐渐恢复 至未孕状态
雌孕激素急剧下降,产 后1周可降至未孕水平
胎盘生乳素于产后3~6 小时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