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芒砀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末年,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在芒砀山招生兵买马,筑寨称王,杀富济贫,扬言要吞并梁山泊大寨,.宋江听后大怒,遂派九纹龙史进、神机军师朱武等人领兵前往芒砀山收降,结果被项充、李衮杀得大败.后来宋江翟军师吴用等亲自上阵,公孙胜摆下石阵图才降伏三位好汉,成为梁山英雄。因他们三人在72地煞星之列,所以他们三人聚义的地方被称为三星道观。
阴霾一开,天地一新;峻峭百丈,尺尺传神。红花染坡,绿鸟鸣琴;青松滴翠,飞瀑留人。断蛇碑前,游客如云;日暮神来,瞠目惊魂;金缕玉衣,历久弥新;四神壁画,冠绝乾坤;山前是面粉之都,熙来人往;域内有煤海之称,墨玉流金。北靠欧亚之大动脉,咫尺陇海;南面飞腾之高速路,直上连霍。踞豫东之重镇,通四省之要津。
朱子浅学,不甘流俗:执着求索,兀兀穷年;教坛有嘉,浮沉无迹;穷达度外,惟求孜孜;玩味山水,万物终始;载欣载奔,载仁载智。登芒砀山之极顶,见罡风之摧石;望浮云之渺渺,感人生之匆匆;思英雄而往矣,留天地以正气;爱家山之缘久,报天恩之斯时;驰精魂于万载,寄情怀于一诗,遂曰:长剑倚天裁斗牛,平芜沧海走扁舟。幽明意气才吞吐,表里风云即放收。物未穷时休作大,法成刚处始为柔。君心可有千千结?且到芒山最上头。
宋中三首
高适
一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惟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二
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
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
时清复何有?禾黍满空山。
三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
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九月桑叶黄,秋风鸣树枝。
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陈胜墓
陈胜墓内
在芒砀山主峰西南山麓,现存石券墓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周围用青石围券,高1.5米。墓前立石碑一通,高2.56米,上刻郭沫若手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
陈胜(?——前208年),字涉,秦朝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他和吴广带领900名民夫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戍边,行至宿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遇雨误期。按当时法令,误期者斩。于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行起义,奋臂一呼“天下云会响应”,义军所至,群众“赢粮而景从”,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起义军占领陈县(今河南淮阳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号日:“张楚”。陈胜被拥戴为王。
龙腾盛世,歌吟华年。自古至今,吟咏芒砀山的诗词歌赋如珠盘落玉,瀑堕深潭;如群星耀耀,沧浪潺潺。描绘芒砀山的绘画作品和拍摄芒砀山的摄影作品也如朵朵奇葩,绽放在各报纸、杂志、网站。
“五一”哪里去,永城芒砀山!
云霞苍翠处,芒砀沐春风。
省委书记徐光春与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书记王建民,永城市市长朱明伦畅谈芒砀山远景规划。
张飞寨
张飞寨位于芒砀山主峰西边的一个小山头上。《永城县志》载:此为“蜀汉刘备由徐州辞别袁绍与张飞相聚处。”《资治通鉴》载:波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死后,刘备遂领有徐州。袁术不高兴,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术攻刘备以争徐州,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布大喜,引军水陆齐下。备中郎将丹阳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备妻子及将吏家口。”张飞兵败后逃至芒砀山筑营扎寨,招兵买马。
紫气岩乃永城古代八景之一,名日:芒山王气。诗云:“岩端紫气满晴空,缥缈云龙在望中。万叠烟云余故国,双轮日月照新丰。扫除秦楚威犹壮,压倒淮徐势尚雄。喜有贤侯开绛监,弦歌多士坐春风。”紫气岩历来为芒砀山之名胜,吸引很多仁人志士来此怀古,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唐代高适在游览紫气岩后写道:“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时清复何有,禾黍满空山。”明朝永城诗人张星在《砀山》中写到:“高峰占紫气,帝子此中分”。
张飞寨保留有内外两道寨墙,依山用青石垒成。外寨墙残高1米,宽1米余,南北长250米,东西宽约200米,周长近千米,内寨墙周长130米。外墙西侧有“张飞饮马泉”,常年不涸。寨内中心为一摩崖石刻,正楷,字迹模糊,唯“考知政事”和“至元十三年十二月”等字可见。山寨大门南地势平坦,为张飞校兵场,内有一石眼传说是张飞插战旗用的。
芒砀山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堪称天下奇观的汉高祖斩蛇碑,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郭沫若先生亲自题写了碑文。西汉梁国王陵墓群,被专家学者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金缕玉衣曾作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展出。四神壁画,历经二千多年仍色彩艳丽,被专家学者评价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另有歌风台、赤帝峰、御龙泉、芒山书院等,芒砀山真可谓处处皆瑰宝,山山有风韵,吸引无数有识之士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陈胜墓门石刻
正当农民起义军威逼秦都成阳节节胜利之际,由于义军内部混进了居心叵测的贵族,加之强大的秦军反扑过来。陈胜还兵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境)被车夫庄贾杀害。“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苍头军,起新阳,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葬陈王于砀,谥日‘隐王’。”(见《资治通鉴》)。
关于陈胜葬于芒砀山,正史有不少记载。权威的地理书《水经注》也写道;“山有陈胜睹秦乱,首兵伐秦,费终厥谋,死葬于砀。”由于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反秦,在其影响下起事的刘邦建立汉朝后,就规定每年以猪羊等祭祀陈胜,并按照王侯的待遇派30户丁役守冢。直至今日,邻近的丁窑村有人还承认是守墓人的后裔。东汉时陈胜墓不再受到保护,北宋淮南人陈纲在芒砀山看到的已经是“狐鸣陈涉孤坟坏,金尽梁王石室空”。到解放前夕,陈胜墓已是残迹仅存了。1976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修复陈胜墓,同年5月1日郭沫若先生给墓碑题了词。
砀城遗址
砀城遗址在芒砀山区山城集。秦时砀郡、砀县治所,城墙尚存。现存夯筑北墙,西起书店院后40米处,东至芒山中学东北侧,长890米,宽约30米,最高Biblioteka Baidu2米,东、南、西城墙地上无存。城内有制陶,冶铁遗址。
据史籍可知,商代的芒地,春秋时宋国之砀邑,即今之山城集。秦置砀县,砀郡,治所均在今山城集。汉代砀县属梁国之沛郡,三国魏仍隶属梁国。西晋,砀县并人豫州梁国下邑县(治所在今砀山县东)。南北朝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复置砀县、砀郡,治所在下邑,下邑县治迁至栗(今夏邑县治)。北齐废砀郡、砀县,新设安阳县(治所在今保安山南)属彭城郡。隋更名砀山,属宋州,即今安徽省砀山县治,芒砀山隶属之。唐朝将山城集命名为保安镇,宋朝将芒砀山归属永城县,明朝易名兴隆集,后改名为山城集。清初改为清努镇,但当地群众拒不易名仍称山城集。1940年4月,为纪念鲁雨亭烈士为国捐躯更名为雨亭集。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划属夏永砀县,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1月始,先后划属砀南县和砀山县,1952年初重新划回永城县。近年来雨亭集又恢复原名,以山城集称之。
鸿蒙初开,盘古挥斧;天崩地摧,女娲情长;造物感平原千里,弹神丸而落厝;瞰其突兀而峻拔,遂命名曰“芒砀”。北斗频顾,日月奔走,听沧海之喧嚣,看桑田之青黄。群山拱抱,拥极顶如插云壁:诸峰聚散,展巨翅似凤欲翔。百草丰茂,繁红紫而簇春夏;青松白果,凌严冬而兼秋香。仰探白云悠悠,聆清都之乐摇摇;俯视玉河如带,绕翠岩而水漾漾。噫!天造此豫东名山,地假以锦绣文章。
由于开山采石,紫气岩受到破坏,现仅存残迹,尽管是一代君主的避难住所,我们也只能凭吊一番罢了。
三星道观
日期:2006-7-4 8:48:29来源:阅读次数:3315
三星道观旧址位于芒砀山主峰东南侧,相传为水浒英雄攀瑞、项充、李衮三个在芒砀山聚义的地方。《水浒传》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介绍了公孙胜收伏三位好汉的故事。
若夫登高涉险,沐英风之长浩浩;抚今追昔,览雄魄之走遭遭。梁孝开国,建梁园而赋枚马;筑墓建茔,凿山空而聚奇宝。魏武挥鞭,屯利兵而问九鼎;翼德守寨,待皇叔而山林啸。魔星三煞,公孙胜降之收水浒;文传六义,辟书院吟风教尔曹。有诗仙太白,扪盘石而悲千古;诗圣子美,登吹台而忆李高。诗鬼长吉,闻蛇哭而夜起舞;才子枝山,步歌台而唱夕照。秦风汉月,群星耀耀,唐诗宋韵,天日昭昭。经百代而崔嵬拔雄,历千载而吞云吐豪。却忆六十年前,铁蹄踏血,倭寇逞凶。千山万水付劫灰兮,满目焦土;千村万寨遭掳掠兮,十室九空;千城万阙皆屠场兮,尸山血海;千里万里闻鬼啸兮,怖云惊风。热血男儿,抛泪执戈;抗日志士,捍我长城;芒砀赤子,英雄雨亭;毁家纾难,为国尽忠。枪林逼兮鬼烧山,弹雨飞兮云暗暗,众志诚兮保家园,决死战兮岭为关,肠寸断兮眉不敛,喝风雷兮裂敌胆,抡刺刀兮照水寒,鬼死尸兮遍层峦,猛士守土兮不生还,山垂首兮泣英贤,河低诉兮招魂篇……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登芒砀山顶遍览山古迹
任珍
多年不拄游山之杖、着芒鞋,境内名山牵远怀。偶然随所值,意兴即与山人偕。吾闻芒砀之山名最著,仅从舆图披阅乎高斋。今日纵流览,雄游不与心相乖。携朋历磴陟高顶,欲舒望眼先摩楷。下视中原大于海,突起此山如浪排。隆准密云洞,穔娥高望佳。大蛇中断指异迹,分封留作居多梁园台;梁园周匝三百里,此间闻豢虎与豺。列石鼓而无字,历劫火以存煤。弯碑重刻金源号,锦甃改砌朱梁阶。丘墟屡改,桷棱迭摧。龙迹鸟迹,烟埋雨埋。石柱撑而蜵�,石梁浸没乎莓苔。遐想当年用石不用木,得毋欲与天地争此千秋不朽之崔嵬?山如传舍启,人如过客催。过客一去山寂寞,传舍无恙人尘埃。入眼云光指旦夕,摩挲旧迹、那如坳窳不凿铭样本樽罍。望僧舍兮延伫,历佛殿兮徘徊。经营缔造留为香火地,灵光岿然吁壮哉!古人已往不可起而问,焉能预逆今日凭吊如吾侪。足迹偶到耳,托诸笔墨留山隈,安知后世不有览古悲歌之士如吾三人来!极目青山远,经纶谈笑中。
巍巍芒砀,兴亡于干戈之际;滚滚英雄,沉浮于山石之间。古风豪士,骤起尘莽;春秋烟霞,雨润关山。孔圣人寻路于故国,斯诚至哉;众夫子避雨于高崖,风雅久也。想秦时明月,染血洒泪;陈楚张目,铁马狂突。官逼民反,斯斩木能为强兵;师动金城,历万古而尊前贤。雄杰断首,白虹贯日;神土葬义,青峰泫然。汉高祖起事于荒岩泽畔,紫云抱瑞;赤帝子挥剑于风雨乱世,义旗高悬。一蛇当道,剑气冲天;祖龙已死,东风西渐;鸿门宴罢,骓嘶红颜;九州一统,华夏归汉;猛士归乡,再登故山;大风又起,狂歌千年。
紫气岩
紫气岩在高祖庙北20米,是一天然山洞,洞门镌刻“密云洞”。门内为人工石室,室后进入天然山洞,洞内有刘邦石雕像一尊。抗日战争前被盗,但石壁留影数年。
紫气岩乃刘邦斩蛇之后,在芒砀山的隐身之处。其名起于《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帝常日:‘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通压)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日:“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水经注》云:“(芒砀)山有紫气岩,为汉高祖隐处。,’清光绪二十九年篡《永城县志‘古迹》载:“至今有洞,摩崖刊‘紫云洞”.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遣怀
杜甫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诗情画意芒砀山
请君来芒砀山旅游
中共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书记王建民永城市市长朱明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来永城,能不去芒砀山乎!
芒砀山位于永城市北部,距离市区30公里,是由十多座小山组成的群山,面积十多平方公里。这豫东地区上惟一的山群,犹如凌空落于平原上的“仙女”,清丽脱俗、风姿绰约,美丽动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芒砀山虽不大,但它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犹如矗立于千里平畴上的一座丰牌,处处镶嵌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在此避雨;秦始皇望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压之;汉高祖刘邦隐于紫气岩,在此斩断白蛇,举起义旗而成帝业;汉文帝刘恒在此建高祖庙,并亲往祭祀;曹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得金宝万斤;张飞兵败,逃至芒砀山筑寨练兵;高适、李白、杜甫、祝枝山畅游芒砀山,传下千古诗篇;水浒英雄樊瑞、项充、李衮芒砀山聚义,宋江、吴用、公孙胜前往收降,《水浒传》有篇目曰:“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血染李黑楼,长眠于芒砀山麓。山以人名,人以山显,其山溢彩盈韵,其人名灿史章。
阴霾一开,天地一新;峻峭百丈,尺尺传神。红花染坡,绿鸟鸣琴;青松滴翠,飞瀑留人。断蛇碑前,游客如云;日暮神来,瞠目惊魂;金缕玉衣,历久弥新;四神壁画,冠绝乾坤;山前是面粉之都,熙来人往;域内有煤海之称,墨玉流金。北靠欧亚之大动脉,咫尺陇海;南面飞腾之高速路,直上连霍。踞豫东之重镇,通四省之要津。
朱子浅学,不甘流俗:执着求索,兀兀穷年;教坛有嘉,浮沉无迹;穷达度外,惟求孜孜;玩味山水,万物终始;载欣载奔,载仁载智。登芒砀山之极顶,见罡风之摧石;望浮云之渺渺,感人生之匆匆;思英雄而往矣,留天地以正气;爱家山之缘久,报天恩之斯时;驰精魂于万载,寄情怀于一诗,遂曰:长剑倚天裁斗牛,平芜沧海走扁舟。幽明意气才吞吐,表里风云即放收。物未穷时休作大,法成刚处始为柔。君心可有千千结?且到芒山最上头。
宋中三首
高适
一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惟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二
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
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
时清复何有?禾黍满空山。
三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
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九月桑叶黄,秋风鸣树枝。
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陈胜墓
陈胜墓内
在芒砀山主峰西南山麓,现存石券墓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周围用青石围券,高1.5米。墓前立石碑一通,高2.56米,上刻郭沫若手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
陈胜(?——前208年),字涉,秦朝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他和吴广带领900名民夫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戍边,行至宿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遇雨误期。按当时法令,误期者斩。于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行起义,奋臂一呼“天下云会响应”,义军所至,群众“赢粮而景从”,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起义军占领陈县(今河南淮阳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号日:“张楚”。陈胜被拥戴为王。
龙腾盛世,歌吟华年。自古至今,吟咏芒砀山的诗词歌赋如珠盘落玉,瀑堕深潭;如群星耀耀,沧浪潺潺。描绘芒砀山的绘画作品和拍摄芒砀山的摄影作品也如朵朵奇葩,绽放在各报纸、杂志、网站。
“五一”哪里去,永城芒砀山!
云霞苍翠处,芒砀沐春风。
省委书记徐光春与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书记王建民,永城市市长朱明伦畅谈芒砀山远景规划。
张飞寨
张飞寨位于芒砀山主峰西边的一个小山头上。《永城县志》载:此为“蜀汉刘备由徐州辞别袁绍与张飞相聚处。”《资治通鉴》载:波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死后,刘备遂领有徐州。袁术不高兴,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术攻刘备以争徐州,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布大喜,引军水陆齐下。备中郎将丹阳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备妻子及将吏家口。”张飞兵败后逃至芒砀山筑营扎寨,招兵买马。
紫气岩乃永城古代八景之一,名日:芒山王气。诗云:“岩端紫气满晴空,缥缈云龙在望中。万叠烟云余故国,双轮日月照新丰。扫除秦楚威犹壮,压倒淮徐势尚雄。喜有贤侯开绛监,弦歌多士坐春风。”紫气岩历来为芒砀山之名胜,吸引很多仁人志士来此怀古,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唐代高适在游览紫气岩后写道:“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时清复何有,禾黍满空山。”明朝永城诗人张星在《砀山》中写到:“高峰占紫气,帝子此中分”。
张飞寨保留有内外两道寨墙,依山用青石垒成。外寨墙残高1米,宽1米余,南北长250米,东西宽约200米,周长近千米,内寨墙周长130米。外墙西侧有“张飞饮马泉”,常年不涸。寨内中心为一摩崖石刻,正楷,字迹模糊,唯“考知政事”和“至元十三年十二月”等字可见。山寨大门南地势平坦,为张飞校兵场,内有一石眼传说是张飞插战旗用的。
芒砀山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堪称天下奇观的汉高祖斩蛇碑,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郭沫若先生亲自题写了碑文。西汉梁国王陵墓群,被专家学者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金缕玉衣曾作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展出。四神壁画,历经二千多年仍色彩艳丽,被专家学者评价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另有歌风台、赤帝峰、御龙泉、芒山书院等,芒砀山真可谓处处皆瑰宝,山山有风韵,吸引无数有识之士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陈胜墓门石刻
正当农民起义军威逼秦都成阳节节胜利之际,由于义军内部混进了居心叵测的贵族,加之强大的秦军反扑过来。陈胜还兵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境)被车夫庄贾杀害。“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苍头军,起新阳,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葬陈王于砀,谥日‘隐王’。”(见《资治通鉴》)。
关于陈胜葬于芒砀山,正史有不少记载。权威的地理书《水经注》也写道;“山有陈胜睹秦乱,首兵伐秦,费终厥谋,死葬于砀。”由于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反秦,在其影响下起事的刘邦建立汉朝后,就规定每年以猪羊等祭祀陈胜,并按照王侯的待遇派30户丁役守冢。直至今日,邻近的丁窑村有人还承认是守墓人的后裔。东汉时陈胜墓不再受到保护,北宋淮南人陈纲在芒砀山看到的已经是“狐鸣陈涉孤坟坏,金尽梁王石室空”。到解放前夕,陈胜墓已是残迹仅存了。1976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修复陈胜墓,同年5月1日郭沫若先生给墓碑题了词。
砀城遗址
砀城遗址在芒砀山区山城集。秦时砀郡、砀县治所,城墙尚存。现存夯筑北墙,西起书店院后40米处,东至芒山中学东北侧,长890米,宽约30米,最高Biblioteka Baidu2米,东、南、西城墙地上无存。城内有制陶,冶铁遗址。
据史籍可知,商代的芒地,春秋时宋国之砀邑,即今之山城集。秦置砀县,砀郡,治所均在今山城集。汉代砀县属梁国之沛郡,三国魏仍隶属梁国。西晋,砀县并人豫州梁国下邑县(治所在今砀山县东)。南北朝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复置砀县、砀郡,治所在下邑,下邑县治迁至栗(今夏邑县治)。北齐废砀郡、砀县,新设安阳县(治所在今保安山南)属彭城郡。隋更名砀山,属宋州,即今安徽省砀山县治,芒砀山隶属之。唐朝将山城集命名为保安镇,宋朝将芒砀山归属永城县,明朝易名兴隆集,后改名为山城集。清初改为清努镇,但当地群众拒不易名仍称山城集。1940年4月,为纪念鲁雨亭烈士为国捐躯更名为雨亭集。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划属夏永砀县,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1月始,先后划属砀南县和砀山县,1952年初重新划回永城县。近年来雨亭集又恢复原名,以山城集称之。
鸿蒙初开,盘古挥斧;天崩地摧,女娲情长;造物感平原千里,弹神丸而落厝;瞰其突兀而峻拔,遂命名曰“芒砀”。北斗频顾,日月奔走,听沧海之喧嚣,看桑田之青黄。群山拱抱,拥极顶如插云壁:诸峰聚散,展巨翅似凤欲翔。百草丰茂,繁红紫而簇春夏;青松白果,凌严冬而兼秋香。仰探白云悠悠,聆清都之乐摇摇;俯视玉河如带,绕翠岩而水漾漾。噫!天造此豫东名山,地假以锦绣文章。
由于开山采石,紫气岩受到破坏,现仅存残迹,尽管是一代君主的避难住所,我们也只能凭吊一番罢了。
三星道观
日期:2006-7-4 8:48:29来源:阅读次数:3315
三星道观旧址位于芒砀山主峰东南侧,相传为水浒英雄攀瑞、项充、李衮三个在芒砀山聚义的地方。《水浒传》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介绍了公孙胜收伏三位好汉的故事。
若夫登高涉险,沐英风之长浩浩;抚今追昔,览雄魄之走遭遭。梁孝开国,建梁园而赋枚马;筑墓建茔,凿山空而聚奇宝。魏武挥鞭,屯利兵而问九鼎;翼德守寨,待皇叔而山林啸。魔星三煞,公孙胜降之收水浒;文传六义,辟书院吟风教尔曹。有诗仙太白,扪盘石而悲千古;诗圣子美,登吹台而忆李高。诗鬼长吉,闻蛇哭而夜起舞;才子枝山,步歌台而唱夕照。秦风汉月,群星耀耀,唐诗宋韵,天日昭昭。经百代而崔嵬拔雄,历千载而吞云吐豪。却忆六十年前,铁蹄踏血,倭寇逞凶。千山万水付劫灰兮,满目焦土;千村万寨遭掳掠兮,十室九空;千城万阙皆屠场兮,尸山血海;千里万里闻鬼啸兮,怖云惊风。热血男儿,抛泪执戈;抗日志士,捍我长城;芒砀赤子,英雄雨亭;毁家纾难,为国尽忠。枪林逼兮鬼烧山,弹雨飞兮云暗暗,众志诚兮保家园,决死战兮岭为关,肠寸断兮眉不敛,喝风雷兮裂敌胆,抡刺刀兮照水寒,鬼死尸兮遍层峦,猛士守土兮不生还,山垂首兮泣英贤,河低诉兮招魂篇……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登芒砀山顶遍览山古迹
任珍
多年不拄游山之杖、着芒鞋,境内名山牵远怀。偶然随所值,意兴即与山人偕。吾闻芒砀之山名最著,仅从舆图披阅乎高斋。今日纵流览,雄游不与心相乖。携朋历磴陟高顶,欲舒望眼先摩楷。下视中原大于海,突起此山如浪排。隆准密云洞,穔娥高望佳。大蛇中断指异迹,分封留作居多梁园台;梁园周匝三百里,此间闻豢虎与豺。列石鼓而无字,历劫火以存煤。弯碑重刻金源号,锦甃改砌朱梁阶。丘墟屡改,桷棱迭摧。龙迹鸟迹,烟埋雨埋。石柱撑而蜵�,石梁浸没乎莓苔。遐想当年用石不用木,得毋欲与天地争此千秋不朽之崔嵬?山如传舍启,人如过客催。过客一去山寂寞,传舍无恙人尘埃。入眼云光指旦夕,摩挲旧迹、那如坳窳不凿铭样本樽罍。望僧舍兮延伫,历佛殿兮徘徊。经营缔造留为香火地,灵光岿然吁壮哉!古人已往不可起而问,焉能预逆今日凭吊如吾侪。足迹偶到耳,托诸笔墨留山隈,安知后世不有览古悲歌之士如吾三人来!极目青山远,经纶谈笑中。
巍巍芒砀,兴亡于干戈之际;滚滚英雄,沉浮于山石之间。古风豪士,骤起尘莽;春秋烟霞,雨润关山。孔圣人寻路于故国,斯诚至哉;众夫子避雨于高崖,风雅久也。想秦时明月,染血洒泪;陈楚张目,铁马狂突。官逼民反,斯斩木能为强兵;师动金城,历万古而尊前贤。雄杰断首,白虹贯日;神土葬义,青峰泫然。汉高祖起事于荒岩泽畔,紫云抱瑞;赤帝子挥剑于风雨乱世,义旗高悬。一蛇当道,剑气冲天;祖龙已死,东风西渐;鸿门宴罢,骓嘶红颜;九州一统,华夏归汉;猛士归乡,再登故山;大风又起,狂歌千年。
紫气岩
紫气岩在高祖庙北20米,是一天然山洞,洞门镌刻“密云洞”。门内为人工石室,室后进入天然山洞,洞内有刘邦石雕像一尊。抗日战争前被盗,但石壁留影数年。
紫气岩乃刘邦斩蛇之后,在芒砀山的隐身之处。其名起于《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帝常日:‘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通压)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日:“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水经注》云:“(芒砀)山有紫气岩,为汉高祖隐处。,’清光绪二十九年篡《永城县志‘古迹》载:“至今有洞,摩崖刊‘紫云洞”.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遣怀
杜甫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诗情画意芒砀山
请君来芒砀山旅游
中共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书记王建民永城市市长朱明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来永城,能不去芒砀山乎!
芒砀山位于永城市北部,距离市区30公里,是由十多座小山组成的群山,面积十多平方公里。这豫东地区上惟一的山群,犹如凌空落于平原上的“仙女”,清丽脱俗、风姿绰约,美丽动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芒砀山虽不大,但它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犹如矗立于千里平畴上的一座丰牌,处处镶嵌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在此避雨;秦始皇望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压之;汉高祖刘邦隐于紫气岩,在此斩断白蛇,举起义旗而成帝业;汉文帝刘恒在此建高祖庙,并亲往祭祀;曹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得金宝万斤;张飞兵败,逃至芒砀山筑寨练兵;高适、李白、杜甫、祝枝山畅游芒砀山,传下千古诗篇;水浒英雄樊瑞、项充、李衮芒砀山聚义,宋江、吴用、公孙胜前往收降,《水浒传》有篇目曰:“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血染李黑楼,长眠于芒砀山麓。山以人名,人以山显,其山溢彩盈韵,其人名灿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