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话本小说
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
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无巧不成书戏言成巧祸——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赏析著名宋元话本《错斩崔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
话本写到一个为人做妾而又无辜被处死的陈二姐。
陈二姐是陈卖糕的女儿,出身城市贫民。
丈夫刘贵住在南宋都城临安,话本说他“祖上源是有根基的人家”,大约属于官僚地主阶级。
刘贵早先还读书做文章,求取功名,后来家道中落,就改行学做生意。
但这个富家子弟读书不长进,做生意也是外行,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他妻子王氏,娘家还算富有。
陈二姐是他没有穷困时娶的小娘子。
他与妻子王氏,去给丈人王员外拜寿,王员外留他住了一个晚上,送他十五贯钱,去开个柴米店,以便维持生活。
刘贵拿了钱回家,进城遇到个相识的朋友,留下喝了一会儿酒,到了家门口,已是点灯时分。
陈二姐一人在家守到天黑,闭了门,在灯下打瞌睡。
那刘贵敲门,敲了半天才把她惊醒。
刘贵抱怨她开门开迟了,又带着几分酒意,就故意吓唬陈二姐,说是把她典给了一个客人,典了十五贯钱,待以后有了钱时,再把她赎回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妇女可以被人随意买卖,自己丝毫做不得主。
作品这样描写陈二姐:“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陈二姐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回娘家去告诉父母,又怕有人来把她带走,当晚就轻轻出门,与邻居朱三妈借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上路,遇上一个卖丝的小伙计崔宁。
这崔宁与《碾玉观音》里的崔宁同名同姓,不是一个人。
他从城里讨账,收了十五贯钱往回赶,顺路伴送陈二姐一程。
谁因陈二姐离家后,小偷摸入房中,杀死刘贵,拿走了刘贵的十五贯钱。
邻居追上陈二姐,连同崔宁送去临安府衙门。
崔宁身上正有讨账的十五贯钱,临安府尹就认定他是奸夫,伙同陈二姐谋死亲夫。
崔宁与陈二姐,有口难辩,被打得死去活来,二人受刑不过,只得屈招。
临安府尹把崔宁判“斩”,把陈二姐判“剐”。
话本作者说:“这段公事,果然是小娘子与那崔宁谋财害命的时节,他两人须连夜逃走他方,怎的又去邻舍人家借宿一宵?明早又走到爹娘家去,却被人捉住了?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
宋元话本
一、宋金元传奇小说
传奇小说在本时期陷入低谷,据《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袁行霈、侯忠 义编)统计,单篇行世之作仅12篇,另在一些笔记小说集如《青琐高议》中 也掺杂有传奇性质的小说。就内容看,大致可分为历史、侠义公案和爱情三 类。 历史题材作品多集中于写隋炀帝和唐玄宗。隋炀帝四篇:《大业拾遗 记》、 《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前三旧题唐人撰,不著名 氏,后者旧题唐颜师古撰,实皆为宋人依托。唐玄宗四篇:宋乐史《杨太真 外传》,佚名《梅妃传》,以及见于《青琐高议》中署名秦醇之作的《骊山 记》、《温泉记》。此外尚有《绿珠传》、《赵飞燕别传》、《李师师外传》 等。 侠义公案类多散见于笔记小说集中,代表作如宋代吴淑《江淮异人录》 中的《洪州书生》,刘斧《青琐高议》所收《任愿》、《王寂传》、《王实 传》,以及元人宋本《旧小说》所收《工狱》等。 爱情类作品最多,多涉娼妓,但都陈陈相因,成就不高。写得较好的有 宋乐史《谭意哥》、柳师尹《王幼玉记》以及元人宋梅洞《娇红记》等。
3.正话
“正话‛又叫‚正传‛,是话本小说的主 体部分。‚正话‛大多分段(回)叙述,并 在分段(回)处以套语作结。如《碾玉观音》 分上下两回,上回末说到崔宁与秀秀逃到潭 州,遇见一个汉子‚从后大踏步尾着崔宁 来‛: 正是: 谁家稚子鸣榔板,惊起鸳鸯两处飞。 由此把作品分为上下两回。后来章回小说的 叙事形式当是受其启发而形成的。
二、宋金元小说话本
(一)小说话本体制
宋金元小说话本,其文本大体由题目、入话、正 话、结尾四个部分构成。 1.题目:小说话本大都有一个一目了然、表明正 话大体内容的题目。如《醉翁谈录· 小说开辟》中 所举《王魁负心》、《李亚仙》,在其后正文前 便分别标题为《王魁负心桂英死报》、《李亚仙 不负郑元和》。《水浒传》第51回白秀英说书, 其招牌是‚豫章城双渐赶苏卿‛。尽管今所见话 本多以简名行世,如《碾玉观音》等,推其原貌, 当有一七言或八言之正名,与元杂剧相类似。
中国古典文学14宋元话本
瓦舍
亦称瓦子、瓦市、瓦肆。宋元间市井中游艺性场所的总 称。艺人的“说话”即在此间演出。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易聚易散也。其 中有表演各种伎艺的勾栏和棚,范围大小不等。此外,还有 命相占卜、诊方卖药、杂货饮食摊铺等。两宋瓦舍数目众多, 对“说话”伎艺的表演和话本小说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 用。
重故事而不重人物,在人物塑造方面有让人物服 从故事的倾向。 想方设法把日常生活传奇化,来增强故事的刺激 性、吸引力。 通过大量的巧合、偶然因素的堆积,使日常生活 题材传奇化。 通过鬼神、奇事等非现实性因素的插入,使发端 于现实的故事传奇化。 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具有特殊性的人物性格加以夸 张,使其具有传奇色彩。
本,并非供大众阅读。但后来经过文人 润色,或者模拟话本的形式写作所谓 「拟话本」,于是成了供人阅读的小说。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
《大宋宣和遗事》 《三国志平话》
何谓「话本」、「平话」?话本何以又称为「诗话」、 「词话」?
一、话本 指说话人说故事的底本或稿本。起源于唐代僧人讲唱佛经的 变文。宋、元时期说话是一种行业,其中的「话」是故事之意。 早期的话本是由说话人将故事的内容记下来,做为以后自己再说 故事时的依据,也有留传给亲人、徒弟参考的意图,后被人刻印 成书出版,仍称「话本」。 二、平话 「平」是「评」的简写,因为它是夹叙夹议,评论古今的缘 故。多指宋、元时期,讲史类话本的集结,如《新编五代史平话 》、《全相武王伐纣平话》等 。 三、另名由来 王国维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文中说:「以其中有诗有 话,故得此名,其有词有话者,谓之词话。亦即「诗话」、「词 话」是因为话本中穿插了许多诗词而得名。
宋代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特色昆德拉小说的艺术pdf
《宋代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特色|昆德拉小说的艺术pdf》摘要:情节主线(显性): A1→B1→C1→D1→E1→F1→G1 ↓ ?坻情节副线(隐藏)D2←结局《碾玉观音》的情节主线是线形结构,文本结构特色――“套盒结构”与“词文相生” 话本作为说书人的讲话底本,具有独特的文本结构,即“套盒结构”与“词文相生”,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精心设计的情节结构与“套盒结构”、“词文相生”等文本结构使宋代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别具特色,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关键词:宋代话本小说艺术结构套盒结构词文相生摘要:独特的情节结构与“套盒结构”、“词文相生”等文本结构使宋代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别具特色,产生曲尽人情、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话本小说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
说书人的“说话”底本,便是宋话本的雏形,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润色,正式形成一种文学样式。
宋代话本小说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
独特的情节结构与“套盒结构”、“词文相生”等文本结构使宋代话本小说的艺术结构别具特色,产生曲尽人情、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一、情节结构特色――“线形结构”、“圆形结构”与限制视角与诉诸视觉供阅读的唐传奇不同,话本要适应“说话”技艺诉诸听觉的表演形式和市民阶层听众的审美需求。
因此,话本特别注重情节的设置。
其情节往往跌宕起伏、曲折离奇、节奏感强,以便吸引听众。
情节结构的设置又往往与叙事视角的选择有密切联系。
话本的情节一般采用线形结构。
即由一个人物或事件引出第二个人物或事件,再引出第三个人物或事件……以此类推,一环扣一环,沿着这样的叙事链条向前发展。
每个环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或因果关系。
其中常有一个重要的线索,起到贯穿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如图示: 线形结构A(人物或事件)→B(人物或事件)→C(人物或事件)→结局 ?坨↓?坻线索线形结构的情节设置通常与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相配合。
《大学语文》B课程作业(三)答案
《大学语文》B课程作业(三)判断题(一)1、所谓古文,是和“时文”即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文体,意在恢复先秦两汉的散体散文。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物是苏轼。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3.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大力倡导古文的作家是柳宗元。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4.北宋第一个散文大师是欧阳修。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5.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古文运动中成就最高的八个人的合称。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6.唐宋八大家的名称正式确立于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7.柳宗元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口号。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8.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又称新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9.欧阳修去世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王安石。
(不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10.唐宋两代古文运动成功继承了秦汉散文和六朝骈文这两份文学遗产,极大丰富了散文创作。
(正确)判断题(二)1、志怪小说的直接源头是《汲冢琐语》和《山海经》。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2、志人小说的真正形成,是以汉代刘向编著《说苑》、《新序》等书的出现为标志的。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3、《儒林外史》采用联缀式的艺术结构方式,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和事件(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正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不正确4、《西游记》虽以玄奘取经事迹作引子,却摆脱了对史实的依榜,运用虚构法则和幻想形式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小说史上又一大开拓。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一、话本小说的产生•(一)什么是“说话”•“说话”即叙说故事。
话,即故事。
话本,说话的底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
(三)、“说话”的家数•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记载:“说话”有四家。
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
•据此,“说话”四家为:一、小说;二、说经,包括说参请;三、讲史;四、合生。
二、小说话本(一)小说话本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二)小说话本题材:•以爱情、公案为主。
•①爱情,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向往。
代表作《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
•②公案,反映民众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当时官僚机构膨胀,官场黑暗。
代表作《错斩崔宁》•③神怪类:《西山一窟鬼》•④人物佚事类:《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三、宋元讲史话本•(1)、平话: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
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也有人说平,通“评”,评论。
(2)、讲史话本体制的特色•①篇幅较长,分卷分目。
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②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③采取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
讲史话本的故事情节,基本都依正史,以某个封建王朝,或某些帝王将相的活动为中心,进行讲述,所讲的故事是断代的。
叙述时,是采用编年体,标出故事发生的年号、月份,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情节。
④语言半文半白。
三、宋元说经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残本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话本小说:宋代话本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
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及地位
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及地位
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
宋代小说话本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
作品人物多为下层百姓中的平凡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
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宋代话本的地位: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
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
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
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
巨大的。
介绍一本宋代的话本
介绍一本宋代的话本
《水浒传》是一部宋代的话本,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书是以宋江等108位英雄好汉为主线,描绘了北宋末年山东地区农民起义军的斗争历程和英雄们的英勇事迹。
《水浒传》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北宋末年,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地主豪强横行,百姓被压迫欺辱。
主人公宋江原本是个正直忠诚的官员,但因为不满朝廷的腐败和欺压百姓的行为,受到陷害被迫成为了一个梁山泊的领导者。
梁山泊是一个由冤屈、受压迫的百姓组成的起义军,他们以义气和正义为信仰,为民除害,打击不义之徒。
故事中,宋江与梁山泊的英雄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最终成功击败了朝廷的军队,成为了正义的象征。
《水浒传》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和饱满的英雄主义精神而闻名。
书中塑造了108位各具特色的英雄人物,他们有不同的出身、性格和才能,但都有一颗正直勇敢、为民除害的心。
这些英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是一部揭示社会阶级矛盾、表达民众反抗压迫的作品,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黑暗面和民众的呼声。
通过描述英雄们的奋斗和牺牲,它传递了强烈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唤起了人们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水浒传》在宋代话本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生动的对话
和故事情节,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
同时,它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示。
《水浒传》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宋代话本,它通过描绘英雄们的冒险和战斗,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黑暗,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简析宋元话本《碾玉观音》创作手法
简析宋元话本《碾玉观音》创作手法作者:缪云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0期摘要:宋元话本是话本中最精彩的一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重要组成部分。
比之唐传奇,宋元话本具有完全不同思想艺术风貌。
例如宋元话本就有“词话”“诗话”特点,话本关于情节的“巧”的设计也较多。
关键词:宋元话本;碾玉观音;创作手法作者简介:缪云好,江苏盐城人,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话本小说是由讲唱艺术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民間说唱艺术的书面形态,“话本”的称谓,在唐代已经出现,兴盛于宋代,宋末就逐渐消退了。
话本小说多表现普通民间百姓的生活,多从小市民角度出发,书写小市民生活的悲欢离合。
因为宋代“勾栏”“瓦舍”盛行,生活更丰富多彩,所以小市民阶层产生了许多专门讲故事的说话人以消遣市民日常生活,久而久之,说话人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说话人所讲故事须生动精彩,具有雅俗兼施、情节曲折、人物形象塑造颇具意义性等特点。
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过“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
一、关于话本主题《碾玉观音》开始用十一首诗词韵语来入话,正体现早期话本小说名为“词话”“诗话”特点。
作品由“春归”兴起,依照孟春、仲春、季春顺序表现怜春、惜春、怨春颇富浪漫色彩,奠定全篇悲凉伤感基调,作品从春词开始串接引出主人公咸安郡王赏春,点明故事发生背景,此双关手法甚妙,有效引出听众兴趣。
故事由此展开,接着郡王游春偶遇正看郡王之人——秀秀(主人公),仲红卫先生说,秀秀主动看郡王是她私心欲望表现,想要攀附权贵,这种见解很新鲜。
当然更多作者从阶级角度批判其上层资产阶级咸安郡王的强买,体现下层劳动者秀秀可怜女奴生活。
如1957年杨积庆先生《语文教学》中《读》,说璩秀秀的故事是当时新兴市民阶层“一种带着自由色彩的思想意识”同统治阶级“封建思想”之间必然产生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
宋元话本小说的文体形态与繁荣经济下的市民文化
宋元话本小说的文体形态与繁荣经济下的市民文化作者:任莹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11期摘要: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促成了市民阶层的形成与壮大,与此同时,通俗的民间文学得以迅猛发展。
“说话”伎艺在经济的市场化中空前发展,宋元说话以市场为中心,说话人、市场、听者之间开始在都市商业经济中形成一个整体。
话本小说的文体形态与市民文化互为依托,在繁荣的经济浪潮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关键词:宋元话本小说文体形态市民文化中国古代的“说话”伎艺由来已久。
从现存史料来看,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俳优或士人中一直存在讲说故事的“杂戏”“杂说”“俳优小说”。
唐代,开始出现独立的、职业化的“说话”伎艺。
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说话”伎艺在瓦舍勾栏等市井娱乐场所获得巨大发展,一方面,影响力大增,成为宋代影响最大的讲唱伎艺形式之一;另一方面,伎艺内部分工越来越细致,出现了“四家数”之分,其体制和规范逐步成熟、定型。
元代,又进一步得以发展。
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通俗的民间文学在宋代得到空前的发展。
对于宋元话本的出现,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1]的确,宋代话本小说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的统治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将民间的语言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
此外,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不再以非凡人物为主,而是以平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亲民化的标志。
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为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
虽然宋元话本小说就整体而言,本身的文学成就并不突出,但其在小说史上的意义却尤为显著,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由文言小说向白话小说的过渡与转折,对于之后明清小说的繁荣影响巨大。
宋朝统一中国以后,生产力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除农业外,手工业、商业也日益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促成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
宋元 话本
本节思考题
名词解释:说话;话本。 名词解释:说话;话本。 理解说话技艺与话本小说的深层关系。 理解说话技艺与话本小说的深层关系。 举例说明话本小说的思想内涵。 举例说明话本小说的思想内涵。 分析话本小说的艺术特征。 分析话本小说的艺术特征。
南 宋 临 安 的 瓦 舍 分 布 状 况
底本:“说话”和“话本” 底本: 说话” 话本”
说话人平时要揣摩复习,师徒间传习授受, 说话人平时要揣摩复习,师徒间传习授受,或 传之子孙,世代相守:所以有了“话本” 传之子孙,世代相守:所以有了“话本”。 最初的话本,只是一种写本, 最初的话本,只是一种写本,仅仅掌握在说话 人手里,当作秘本应用和传抄, 人手里,当作秘本应用和传抄,并不公开传播 以供大众阅览。 以供大众阅览。 写作“话本”的目的,是为了职业,为了实用, 写作“话本”的目的,是为了职业,为了实用, 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文学或审美。 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文学或审美。 由于坊间书贾的搜求牟利, 话本” 由于坊间书贾的搜求牟利,“话本”被刻印流 传。
让人物服从于故事, 让人物服从于故事,将日常生活传奇化
重故事而不重人物, 重故事而不重人物,在人物塑造方面有让人 物服从故事的倾向。 物服从故事的倾向。 想方设法把日常生活传奇化, 想方设法把日常生活传奇化,来增强故事的 刺激性、吸引力。 刺激性、吸引力。
通过大量的巧合、偶然因素的堆积, 通过大量的巧合、偶然因素的堆积,使日常生活 题材传奇化。 题材传奇化。 通过鬼神、奇事等非现实性因素的插入, 通过鬼神、奇事等非现实性因素的插入,使发端 于现实的故事传奇化。 于现实的故事传奇化。 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具有特殊性的人物性格加以夸 使其具有传奇色彩。 张,使其具有传奇色彩。
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 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 对风流艳遇的期望欲求。 对风流艳遇的期望欲求。 对公案神怪的广泛兴趣。 对公案神怪的广泛兴趣。
古诗文鉴评(六)《错斩崔宁》(教师中心稿)
古诗文鉴评(六)《错斩崔宁》(教师中心稿)《错斩崔宁》是宋代话本小说,明代冯梦龙把它收入《醒世恒言》,改名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本篇情节离奇,纯是以世相的偶然性构成,“戏言成巧祸”确是最为准确的概括。
事情起于微末:刘贵家道衰落,得丈人资助十五贯钱开店,回得家门,乘着酒意戏言这是典卖小娘子的身价。
这一戏言本也无伤大雅,刘贵只是吓她一吓,想不到小小的起因却酿成大祸,断送了三条人命,共间因果关系大小实在不相称,可结果却依然是如期而至,这全在于起因与结果之间的一连串巧合。
小娘子听说自己无端被卖,连夜出走,离家时只是把门拽上,这给贼人入门提供了方便,当夜也恰好有贼入门偷窃,不料惊醒刘贵,贼人操斧劈死了他。
小娘子次晨回娘家讨主意,半路上遇见崔宁,崔宁身上恰巧带有卖丝所得的十五贯钱。
两人被告到官府,恰巧遇上糊涂府尹,只认十五贯钱是丈人给女婿的事实,不问十五贯钱是典卖小娘子的身价的可能性,只认妇人家黑夜行走,且与一男子同行,这男子身上又正好带有十五贯钱,便断定是与奸夫合谋,谋财害命的逻辑,不勘察现场,不查验死者,不问其他情由,严刑逼供,轻率断案,断送两条无辜的生命。
三样巧合,缺一就难成奇祸。
事情的发展本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作者却把无以尽数的可能性进行选择,使三样巧合聚拢,让人感慨命运弄人。
虽说“无巧不成书”,但一味求巧却也非为文之道,巧合的生成要合情合理,巧合才成艺术。
刘贵在丈人家得钱十五贯,归途遇相识,进门讨教生意之事,相识见面,喝上一盅两盅,本是情理中事。
酒醉回家,敲门半晌,小娘子才开门,于是心中不快,乘着酒醉与她开玩笑,也合自然。
小娘子听说自己被卖,心急离家,自然难以顾及门未上栓。
贼人入门,刘贵惊醒,十五贯钱关系到全家今后的生计,自然要拼抢回来,贼人行恶,砍杀刘贵,也是必然会发生之事。
小娘子次晨上路,行走乏力,与人结伴,也属合乎情理。
邻里捉得两人,交刘大娘子、刘贵丈人扭去见官,借此可以摆脱干系,正是普通小民的心态。
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
人物形象分析
美丽(外貌描写)
杜 热情(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 十 聪明(不露富,考验李甲) 娘 坚强(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3、对黑暗的政治统治和地主恶霸的揭露批判。 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 等少数篇章,或通过统治阶级内部的忠奸斗争, 或通过恶霸横行最后遭到惩治的故事,歌颂了正 义,善良,鞭挞了邪恶、强暴。
4、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行为。 这类题材未可谓新,但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如《施润泽阙滩遇友》歌颂了小商之间诚挚的 友情。《吴保安弃家赎友》写吴保安十年如一 日,专心营救一个从未谋面的朋友。《沈小霞 相会出师表》中贾石冒着灭门的危险,救助落 难的沈链。这些故事都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相反,《桂员外穷途忏悔》则严厉谴责了朋友 间忘恩负义的行为,作品结尾让桂富五全家变 狗以示惩罚,虽落入因果报应的藩蓠,却表现 了作者申张正义的思想。
2、对男女爱情和情欲的肯定,即对“好色”的肯定。 这类作品数量约占“三言二拍”的3/5。 (1)一般地歌颂男女情爱。 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等作品歌颂了排除金 钱、门第、等级观念,追求彼此知心如意,相互尊重的理想爱情。 (2)痛斥负心薄幸行为。 如《金玉奴捧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篇,赞扬了女 子坚贞执着的爱情,谴责了喜新厌旧、富贵易妻,始乱终弃的卑劣 行为,揭露了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 (3)把情跟欲相联系,通过肯定欲进而肯定情。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两错认莫大姐私奔,再成交杨二郎正 本》等篇中,受情欲驱使而越礼的行为常受到同情,“失节”妇女 常被原谅。
杜 十 娘 怒 沉 百 宝 箱
背景简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 这是一段著名的爱情悲剧。原见于明代文学家宋懋澄的《九 籥别集》,是文言的纪实文学。经冯梦龙改编为白话小说后, 更加生动,更加撼动人心。冯氏的加工主要在三个方面:一 是通过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手法,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 —如李甲的懦弱、十娘的果决等;二是增添了柳监生这一具 体人物,并使其在发展情节与凸显主人公性格特点等方面都 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三是人物对话口语化,使场景叙述生动 鲜活。
话本小说为什么出在宋代?
话本小说为什么出在宋代?宋代也有文言的短篇武侠小说,只是无论气魄、想象力,还是才华和人物刻画,都要比唐代逊色,毕竟,瑰丽的唐代精神难以再现。
但宋代武侠也有自己的特长,就是发展出了通俗话本小说。
这个结果有广阔的时代背景。
中国社会在宋代发生了重大变化。
宋代社会是比较纯粹的平民社会,几乎没有贵族高门阶层。
除了皇家,大家都是平头百姓,没有什么特殊的势力和组织。
所以史学大家钱穆认为,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还可以进一步推论:宋代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来自于现代性,而不是传统性。
这就和我们的武侠小说话题有关了。
我们先来说联系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印刷术。
从文明的高度来说,怎么评估印刷术都不过分。
在宋代,全国到处都有民间印刷作坊,信息传播的成本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活字印刷虽然发明于北宋时期,但一直不是主流。
主流其实是雕版技术。
如果你了解中国的印刷技术历史,会发现这里有个问题,中国的印刷术,其实很早就有了:战国时代出现了印章;南北朝时期,印章和纸已经结合起来了。
技术不是问题。
那印刷的普及,为什么拖了那么久呢?最直接的就是需求问题。
虽然有技术,但刻一个雕版,需要印很多份才能收回成本,这么多的复制品给谁用呢?没有普遍的民间需求之前,看哪篇文章好,自己手抄一份就是了。
印刷手工业的关键字眼是工业,它需要提供劳动力和市场的城市化商业文明。
到了宋代,这些条件彻底成熟了:宋代的中国人口超过了1亿。
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人口都在百万以上。
宋代还有大量商业化小城镇,市镇人口脱离了农业生产,国家对他们进行单独的户籍管理。
代表城市化水平的风向标是房地产。
中国第一个房地产高峰就出在宋代。
宋代大城市的土地价格,到了连文豪欧阳修、宰相寇准都买不起的程度,他们要租住政府提供的公屋,还专门写诗吐槽这些事情。
在宋代,有了繁荣的城市,有了普遍的科举,平民识字率大幅提高,才有了全社会对于信息和文化的需求,印刷业也就运转起来了。
除了印和科举相关的书、印佛道经典和历书、印文人的文集诗稿,当然也印供市民解闷儿的白话武侠小说。
《搜神记》和宋代话本小说中女神、女鬼、女妖形象的文化解读
《搜神记》和宋代话本小说中女神、女鬼、女妖形象的文化解读一、概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搜神记》与宋代话本小说分别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女神、女鬼、女妖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文化风尚,还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描绘,赋予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
《搜神记》作为晋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其女神形象多呈现出神圣威严的特点。
这些女神往往具有超凡的智慧和力量,她们的存在往往与神秘莫测的神道之力紧密相连。
相比之下,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女神形象则更加和蔼可亲,她们往往被塑造为美丽、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纯洁的心灵。
这些女神形象往往承载着人们的理想和信仰,成为人们心中崇拜和敬仰的对象。
在女鬼形象的塑造上,《搜神记》中的女鬼多居于野外,充满鬼气,常常与死亡、灾难等负面元素相关联。
她们的出现往往带有阴森恐怖的特点,成为故事情节中的恐怖元素和悬念点。
而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女鬼则多居于人情味浓郁的环境中,她们的形象往往更加复杂和立体,既有恐怖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
至于女妖形象,《搜神记》中的女妖形象相对单薄,往往只是作为故事情节的点缀而出现。
而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女妖形象则更加鲜明和立体,她们既有可能是美丽迷人的妖精,也有可能是邪恶狠毒的妖怪。
这些女妖形象的塑造往往与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对于神秘、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通过对《搜神记》和宋代话本小说中女神、女鬼、女妖形象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以及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风尚,以及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 简要介绍《搜神记》与宋代话本小说的背景及特点。
《搜神记》作为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著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诞生于动荡不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动荡,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思想意识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错斩崔宁白话文翻译
错斩崔宁白话文翻译
《错斩崔宁》原是宋代的一篇话本小说,作者不详,明朝末年被冯梦龙选入《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后来还被改编成了各种戏曲比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双雄梦》《十五贯》等。
故事写刘贵从丈人处借来十五贯钱,喝醉回到家后,逗小妾陈二姐说钱是卖她得的,便睡下了。
陈二姐伤心地去邻居家借宿了一晚,第二天便回娘家了。
不料刘贵家进了小偷,刘贵被杀,十五贯被偷。
第二天邻居见刘贵被杀,又听说陈二姐走了,就去追赶陈二姐,路上正见陈二姐与一个后生崔宁并行。
且崔宁身上又碰巧带了十五贯钱,于是把这两人捉去送官。
刘贵丈人和大娘子以及所有邻居都一口咬定此二人勾搭成奸、谋财害命,两人被官府屈打成招后处死。
刘贵大娘子偶然被山大王掳到山上,得知山大王就是当年害死刘贵的歹人,于是告官。
新任府尹查实案情后将山大王逮捕处斩,十五贯冤案终于昭雪。
宋元话本——中国小说史的一大变迁
唐人创 造 的这 一新 型小 说 的文体 , 到宋 代就 滑坡 。
鲁迅语 :传奇小说 , “ 到唐之时就绝 了。 虽宋代也有 ” 传 奇作 品 , “ 实 而 乏 文采 ” 未 能在 唐 人 的 基 础 但 平 , 上 发扬 光大 , 艺术 成 就 远 不及 唐 传 奇 。纵 观 小 说 发
元 话本具 有通 俗性 , 描写 的主要对 象 为市井 细 民 , 它 作 品在广 阔 的社会 生 活场景 里表现 市 民阶层 的情趣 爱好 和喜 怒哀 乐 。进 入 话本 作 品虚 构 的世 界 , 我们 就 像进 人 了一 个热 闹 非 常 的市 井 小 巷 一般 , 里 的 这 各 个角 落都 响起 了形 形 色色 的小人 物 的声 音 。身处
繁华 都市 的市 井小 民们 , 他们 从事着 不 同的行 业 , 过
应该 蕴含 一个 比较 的意义 , 者仅 以唐传 奇为 背景 , 笔 梳理话 本小 说 “ 革命 ” 的积 极意义 。
一
着贫 富不 一 的生活 , 他 们 同时成 了话 本 小 说 的主 但 人 , 是前 所未 有 的 。像 《 玉观 音》 的秀 秀 、 错 这 碾 中 《 斩崔 宁》 中的 崔 宁 、 闹樊 楼 多 情 周 胜仙 》 的周 胜 《 中 仙、 范二 郎 , 都是 出身 低 微 的普 通 市 民 , 们 一跃 成 他
像 , 得城 市平 民也得 以 主角 的身 份进 入文学 作 品。 使 市 民阶层 的生活 , 以及 他们 的所 思 所想 成 为 话 本作 品描写 的 主 要 内容 。 明绿 天 馆 主人 云 : 大 抵 唐 人 “
入 选 言 , 于文 心 ; 人 宋人 通 俗 , 于 里耳 。天 下 之 文 谐
为取 代才 子佳 人 的审 美 主体 , 也 是 文 学类 型转 变 这 的重 要标 志 。施 蛰 存 在 《 宋代 的话 本 小 说 》 话 本 就
《碾玉观音》读后感 (1)
《碾玉观音》《碾玉观音》是宋代话本之一,为《京本通俗小说》中的一卷,对后代有着深厚影响,并且后有京剧版。
该小说以爱情婚姻和为题材,主人公璩秀秀虽然身在底层,但却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与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的崔莺莺比较,璩秀秀为了追求爱情更加勇敢,为了自己的爱情敢于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并没有像崔莺莺那样听从命运的摆布。
究其根本,我觉得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宋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并且城市持续繁荣扩大,冲击了人们的思想。
市民的思想更为开放,更敢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并且通过话本小说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对社会的反映。
从该小说的人物形象来分析的话,塑造的形象有璩秀秀,崔宁以及咸安郡主。
先从璩秀秀来看,她被卖入咸安郡主府中,在一次失火中与崔宁相见后结为夫妻,并且无视封建礼法选择与崔宁私奔,在被咸安郡主抓回打死后仍以鬼魂形态与崔宁一起,并且想办法惩治咸安郡主,我认为她敢于反抗与追求的形象代表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敢于与封建传统反抗的少部分人。
当时宋代经济繁荣,思想开放,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和维护自身利益,在思想上推行程朱理学,试图强化对人民的控制。
大部分市民阶级都在这种思想的压迫下不敢与封建势力做斗争,而璩秀秀的形象塑造,在我看来,是部分敢于与封建传统做斗争的思想觉醒者的内心寄托。
另一个塑造的形象是崔宁,崔宁在咸安郡主开玩笑说将璩秀秀许配给他,崔宁的态度是:“是个单身,却也痴心”,这句话可以看出崔宁内心对爱情是向往的,是愿意和璩秀秀共度余生。
但在璩秀秀想与其做夫妻时,崔宁却犹豫不决,此处又体现出他的懦弱,胆小怕事。
但在璩秀秀要求私奔时,崔宁也将璩秀秀带去别处生活,后来,两人被咸安郡主抓走时,又将所有责任推至璩秀秀身上,这些细节可以体现出崔宁虽有追求爱情的愿望,但却胆小怕事,苟且偷生。
我认为他代表了大部分的市民阶层。
胆小怕事,被统治阶级压迫却不懂得如何反抗,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和程朱理学的兴起有绝大的关系,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观念,控制了大部分市民阶级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话本小说
第一节“说话”的兴起与话本
宋代的“说话”承唐代而来,有四家,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第二节宋代话本的思想内容
话本小说的主要内容是男女爱情和公案故事,其中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
第三节宋代话本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话本小说很注意故事情节的动人,还开始运用细节刻画人物;具有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等特点。
第十一章辽金文学
第一节辽金文学概况
契丹族诗人以君主、皇族、后妃为著名,接触汉文化的机会多。
(一)耶律倍——第一个较著名的契丹族诗人。
(二)萧观音、萧瑟瑟的成就可观
(三)由契丹文译成汉文的长诗《醉义歌》,用许多典故,写人生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热爱。
第二节元好问元好问的文学成就:
(一)诗歌。
存诗1400首。
代表作是“纪乱诗”。
记金亡前后国家灾难情况,思
想成就很高,而笔力又悲壮慷慨。
(二)其它方面
词:金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诗论:《论诗绝句三十首》
编《中州集》(附《中州乐府》一卷)
第二节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对崔张爱情故事的继承和发展,对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产生的影响。
部分思考题:
1、梅、欧在宋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2、谈谈你对江西诗派的认识。
3、宋词的发展大致有两条道路,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4、谈谈你对第二次古文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5、南宋诗歌的发展与江西诗派是什么关系,
6、陆游诗与李白、杜甫相比,其独特之处何在,
7、试对南宋的两大词派进行比较。
8、宋话本与唐传奇之间有什么关系,
部分阅读书目: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王国维《人间词话》
钱钟书《宋诗选注》
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
吴孟复《唐宋古文八家概述》姚瀛艇《宋代文化史》
陈钟凡《两宋思想述评》
廖奔《宋艺术论》(《文艺研究》2000—1)
《宋史》
《全宋诗》
《全宋词》
《全宋文》
清人万树《词律》
清人王奕清《钦定词谱》
王力《汉语诗律学》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
陶尔夫《北宋词坛》、《南宋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