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与拟话本小说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小说写作重要基础知识点

小说写作重要基础知识点

小说写作重要基础知识点1. 故事结构:小说写作中的故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一个完整的故事应该包含起承转合的元素,包括引起读者兴趣的开篇,逐渐发展的中间部分,高潮以及合理的结尾。

初学者需要学习如何构建合理的故事结构,使读者能够跟随故事情节发展,并产生共鸣。

2. 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故事中的核心,因此人物塑造也是写作中的重要基础。

作家需要创造出真实、有血有肉的角色,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并与他们产生情感联系。

人物的性格、外貌、经历、动机等方面都需要考虑,让角色具有独特性和可信度。

3. 语言运用:小说是用文字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艺术形式,因此语言运用是非常关键的基础知识点。

作家需要掌握文字表达的技巧,包括词汇选择、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以达到传达情感和意图的目的。

恰当的语言运用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4. 场景描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可以营造出小说的环境和氛围,使读者能够沉浸在故事中。

作家需要学会运用形象、细腻的语言来描绘不同的场景,包括时间、地点、气候、景物等,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场景感。

5. 冲突与张力:冲突与张力是小说故事的推动力,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要素。

作家需要在故事中设置冲突与张力,如内心冲突、人际冲突、情感冲突等,通过适度的紧张感让故事更具吸引力。

同时,作家也要掌握如何处理冲突与张力的转折与消解,以保持故事的发展和平衡。

6. 主题与意义:每个小说都应该有一个主题或者传达一定的意义。

作家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意义,并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发展来呈现。

一个明确的主题或意义可以让故事更加有深度和内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小说写作的基础知识点远不止这些,但掌握了以上的要点,可以帮助写作者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话本拟话本艺术构思和情节安排的特点

话本拟话本艺术构思和情节安排的特点

话本拟话本艺术构思和情节安排的特点
拟话本艺术构思和情节安排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强调故事情节细节。

拟话本作品注重整体情节的把握,需要细致考虑人物行动之间的时序关系,由此而发展出起伏分明的故事梗概。

其次,以精致的语言去描述丰满的景色。

拟话本作品采用精致的、富有质感的文字来渲染故事情节,表现出广阔多变的世界观,给人以美的情趣和愉悦的体验。

最后,注重人物思想内涵和意象表达。

拟话本作品运用符号、比喻和启示,生动地表现人物思想内涵,把叙事情节融合集成一起,展现出作品的艺术特征。

关于拟话本小说

关于拟话本小说

小结
悲剧意义 :杜十娘追求的是作为一个“人” 所应有的人格、尊严、爱情,却毁灭了, 小说旨在引起人们对象杜十娘一样追求幸 福却被迫牺牲生命的妇女的同情,激起人 们对那个残害妇女的无情社会的仇恨。
课后练习
• 杜十娘,这样一位聪慧的女子,执著的追求幸福,追求真 情,令人感动。
• 杜十娘,这样一位刚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 令人震撼。
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 任人欺凌的对象,她把人类 情感中最美好的爱情寄托在 李甲身上,她急于从良,却 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 不敢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 颗金钱的砝码。她从内心里 呼唤一种不为金钱和利害所 左右的人际关系,呼唤包含 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感 情。
悲剧意义
杜十娘追求的是作为一个“人”所 应有的人格、尊严、爱情,却毁灭了, 小说旨在引起人们对象杜十娘一样追 求幸福却被迫牺牲生命的妇女的同情, 激起人们对那个残害妇女的无情社会 的仇恨。
• 如果她没有怒沉百宝箱,如果她没有选择投河自 尽,那么会怎么样,请你以“杜十娘的另一种选 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 800字,题目自拟。
汉语言文学04级2班 关洁婷 2004010123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解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 作者,冯梦龙,字犹龙、耳龙;号“墨憨 斋主人”,别号“龙子犹”。江苏苏州人, 明末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 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 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另外, 他还增补过罗贯中的长篇小说《平妖传》, 改作过《列国志》。他的“三言”与凌蒙 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合称“三言二拍”。
柳遇春的形象: 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讨论

第七讲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第七讲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第七讲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一、关于说话、话本和拟话本 二、明清主要话本小说集 三、冯梦龙与凌濛初的生平
四、《三言》、《二拍》的主要内容
五、 《三言》、《二拍》的艺术技巧
一、关于说话、话本和拟话本
宋代的说话伎艺已十分发达,一般分为四 家:讲史、说经、小说、合生。 “讲史”主要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 战的长篇故事,后来演变成演义和英雄传 奇类长篇小说,如《三国》、《水浒》等; “说经”主要是讲说宗教方面的故事,有 演变为长篇小说的如《和“合生”两家主要演变为短篇 小说。
话本及拟话本: 话本:古代白话小说,最初产生于“说 话”,“说话”是古代城市中的一种民间 伎艺,以讲故事为主。从事“说话”的艺 人称说话人,所讲故事的底本叫话本。文 学史上所说的话本小说多指白话短篇小说。 拟话本:明中叶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 一些文人开始独立创作一些新的白话短篇 小说,称拟话本。
小说还充分肯定了商人从事海外贸易。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商人在海外大发横财。
(2)改变了传统的商人无情的偏见,美妙的 爱情青睐于商人。
白居易诗:“商人重利轻别离”。 而《叠居奇程客得助》写主人公程宰发大财并与 海神之女喜结良缘的故事。 文学的发展变化:仙女、神女→钟情于文人学士、 农家子弟→移情于经商俗人。说明生气勃勃的商 人正在取代读书士子而成为时代的宠儿。 (3)否定了传统的“无商不奸”的偏见,塑造 了一大批善良、正直、纯朴、有道德的商人形象。 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施复,心地善良,拾 金不昧。将拣到的六两银子还给了失主朱恩。又 如《刘小官雌雄兄弟》中的小店主刘德,乐善好 施,赢得了“合镇的人”的“欣羡”敬重。
五、《三言》、《二拍》的艺术技巧
1、故事性强。 (1)情节曲折,善用巧合法。

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举要

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举要

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内容举要鲁迅说,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鲁迅《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见《中国小说史略》第28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充分肯定了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宋代是古代小说的空前繁荣期。

这一时期,不仅小说门类齐全,流派众多,而且由民间讲故事形成的话本盛况空前,一枝独秀,占尽风流,余韵悠长,甚至独领风骚,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主流。

宋代小说主要分三类:话本、传奇志怪和历史琐闻;其中以话本为主流。

古代小说就是起源于民间讲故事,话本是在民间讲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中国古代下层人民没有文化,所以许多民间讲故事的资料失于记载,但民间故事作为古代小说的一支生力军,一直潜流暗滚,汹涌奔腾于社会底层。

小说的领地一直被属于统治阶级的野史笔记、志怪传奇所占领。

到宋元时代,市民阶层逐渐掌握了文化,民间讲故事才得以出头露面,登堂入室。

宋元话本与明清拟话本体制基本相同,故将间杂话本的《三言》、《二拍》等拟话本与话本一并加以论述。

第一节话本和拟话本说话,就是说书,就是演唱故事。

其内涵有不同见解,比较带有倾向性的观点是:话本,就是说书艺人说书的底本,属于通俗文学,市民文学。

说话的底本称做“话本”,但“话本”的涵义并不限于“说话”。

作为“说话”底本的“话本”,只是一个笼统的称谓。

从现在能见到的话本来看,“小说”的话本一般称为“小说”,如《京本通俗小说》;“讲史”的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秦并六国平话》;“说经”的话本有时称为“诗话”,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宋元话本数量相当可观,但绝大多数亡佚,流传下来的不多。

宋元话本成就最高的是小说,话本成为小说的主流,标示古代小说的繁荣。

唐传奇是古代小说的定型、成熟时期,但其形式上主要是人物传记,语言用文言骈语,阅读面不广,主要是在统治阶级层面和上流社会流传,下层市民少有问津,据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宋元话本本质是讲故事,听众以下层小市民为主,其内容则多写下层民众生活,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是白话口语;而下层小市民在数量上占了压倒多数。

简述话本小说的基本结构汉语言文学

简述话本小说的基本结构汉语言文学

简述话本小说的基本结构汉语言文学话本的结构一般包括:题目、入话、正话和篇尾。

以叙说为主,中间穿插诗词。

正如明清白话长篇小说几乎无例外地都是章回体一样,明清白话短篇小说也有一种贯彻始终的独特体制,那就是话本拟话本形式。

话本拟话本短篇小说有一个相当稳定的结构模式,可以归纳为事理相套的论证框架。

这个结构模式由宋元说话艺人草创,宋元至明文人整理定型,明清拟话本作家摹拟遵循,数百年间虽非毫无变异,但其原理和基型却是始终保持而延续的。

入诗可诗可词可曲,甚至可以韵文,可一首也可数首,开门见山,即把听众读者引入思考的天地,有开宗明义之功用。

入论以散文形式紧接入诗展开议论,有的是通过解释入诗含意转入议论,有的不解入诗即行议论。

入话是与正话相类或相反的一个或几个小故事,讲得较为简略,但有独立性,有的入话有结诗,则正话不再用入诗;由于入话与正话系共论一理,故入话与正话之间的诗句无论上属入话之结诗还是下属正话之入诗,都可兼具承上启下之功能。

正话之中分叙述、描写、评论三种语态,文字则骈散相间,叙述多用散句,描写多用骈语。

评论式语态则具多种功能,或以此引出叙述和描写,或插入其间,或评说其后,或提要故事,或补述情节,或骈或散,或诗或词,它把握着情节发展的节奏、速度和方向,规划着故事的整体布局,最实质的功能则是负责阐发故事的哲理蕴涵,并实施对听众读者反应的控制,以保证故事情节蕴含的哲理内容能为听众读者所领悟和
接受。

从全部文本来看,入诗、入论、结论、结诗都应归属评论式语态。

已经看得清楚,话本拟话本小说的基本结构元素其实只需抽象出两种便可归纳。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整理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整理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第七编——明代文学(诗歌、散曲、散文、长篇小说、拟话本小说、小说批评、明杂剧、传奇)1)三言二拍:“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冯梦龙对宋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加工、编辑而成的短篇白话小说集、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二拍”指凌濛初应书商要求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共七十八篇。

2)小品:原为佛教用语、指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明代后期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那些关于国家政典和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包括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

3)传奇:唐宋时指文人用文言文创作的短篇小说、元代和明初是元杂剧的别称、明清指以演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是明清主要戏剧形式,它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而来。

4)拟话本:鲁迅首先提出的、指明代文人摹仿宋话本而作的短篇白话小说,主要供案头阅读、如“三言二拍”。

5)童心说:晚明李贽提出的,他把文学作为其反传统和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6)台阁体:以宰辅权臣扬士奇、扬溥和扬荣为代表,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共丽,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除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7)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主张学习唐宋的散文法度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

归有光:提倡传统儒教之“道”、重视文学抒情作用、其散文名篇皆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

8)临川派与吴江派:两派斗争激烈、争论焦点在如何处理戏曲音律和词曲关系,前者以汤显祖为代表、反对模拟、提倡“灵气”、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讲究才情和辞藻,后者以沈景为代表,主张“协律”、“本色”,从实践上看临川派的主张更合理。

临川四梦:指汤显祖创作的四部名剧、即《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其中《牡丹亭》成绩最高,因汤显祖号玉茗堂主人又称“玉茗堂四梦”。

话本、拟话本小说ppt 人教课标版

话本、拟话本小说ppt 人教课标版
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 对风流艳遇的期望欲求。 对公案神怪的广泛兴趣。
宋元话本的基本体制
题目 入话 正话 篇尾
宋元话本的语言特征
通俗化、民间化、口语化。
这富家姓张名富,家住东京开封府,积祖开质库,有名 唤做张员外。这员外有件毛病,要去那:虱子背上抽筋, 鹭鸶腿上割股。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痰唾留 着点灯,捋松将来炒菜。这个员外平日发下四条大愿: 一愿衣裳不破,二愿吃食不消,三愿拾得物事,四愿夜 梦鬼交;是个一文不使的真苦人。他还地上拾得一文钱, 把来磨做镜儿,捍做磬儿,掐做锯儿,叫声“我儿”, 亲个嘴儿,放入箧儿。人见他一文不使,起他一个异名, 唤做“禁魂张员外”。(喻世明言—第三十六卷宋四公大闹禁魂
作品介绍
《碾玉观音》(《崔待诏生死冤家》)
崔宁、璩秀秀、郭排军
作品的主角秀秀是 市民女性,在爱情 问题上表现出这个 阶层女性特有的 “野性”,大胆泼 辣,桀骜不驯,没 有一点矜持和忸怩 之态,她魂的出现显 示了一种道德的力 量。死后为鬼,是 追求爱情生活,是 她对崔宁的一片痴 情;同时也是为了 复仇,尽管复仇的 力量显得微弱,但 毕竟表现了秀秀抗 争的执着和韧性, 也表现了市民阶层 的道德感。
古今小说
醒世恒言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警世通言
作品介绍
《碾玉观音》(《崔待诏生死冤家》)
崔宁、璩秀秀、郭排军
《错斩崔宁》(《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崔宁、陈二姐、刘贵、王氏夫人、静山大王
思考:通过两篇作品,宋元话本的思想内 容如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本小说与拟话本小说宋元话本小说名词解释及其发展演变:话本即“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非让人看的书面著述。

它原为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

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小说话本,多是已经下层文人加工润色、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纂整理的小说话本。

今存宋元话本小说,多见于明人编辑刊刻的《清平山堂话本》、《古今小说》、《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白话短篇小说集中。

题材类型与代表作品:如今能看到的宋元话本,主要是“小说”和“讲史”两家。

“说话”到了宋代广为流行,而且分“说话四家”:“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书”。

“小说”一家在宋代最受欢迎,至元代则似乎“讲史”更为流行。

宋元话本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烟粉类:专讲男女恋爱、烟花粉黛;②灵怪类:讲神仙妖术和异物显灵作怪③传奇类:讲人世间的奇人奇事,以及种种悲欢离合的奇闻轶事;④公案类:讲各种断案故事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话本小说是反映一般市民生活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市民文学,又源于“说话”,因此具有自己明显的艺术特点:①采用适合市民听众要求的体制形式。

它一般由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6部分组成。

篇首篇尾多用诗词,点明大意、概括主旨、总结全篇等;入话、头回起导入和过渡作用;正话是主体部分,较长的可以分回;②采用符合一般大众欣赏习惯的连贯叙述方式。

它的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带有悬念和巧合,所谓“无巧不成书”,能够吸引和刺激欣赏者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也使其所要反映的生活内容更集中和典型;③采用语体文,语言具有通俗易懂、生动明快的特点。

话本小说以生活化的语言代替书面语言,使用大众能够理解的白话进行演说,是小说文体上的重大变革。

这种直接源于人民生活而又经过提炼的白话小说语言,具有生动丰富的表现力和世俗生活气息,适应了话本小说以此反映市井生活和表现普遍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需要。

同时,打破了长期以来文言为主的文学语言的局面,奠定了以后出现的许多小说戏曲作品的语言基础。

历史地位:中国古代民间“说话”的“话”字,不当话语讲,当故事讲,相当于后来的“说书”。

宋元民间流行的讲唱文学的兴盛,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的发展影响极大。

由民间“说话”衍生出来的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虽然远不如雅文学的优美精致,但却大大拓宽了文学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通俗演义的滥斛。

宋元讲史话本名词解释及其发展演变:“讲史”是宋人“说话四家”里较重要的一家。

讲史话本的特点之一是篇幅较长,类于后来长篇历史小说,大多叙史实而杂以虚辞,其大事根据历代书史文传编写,而细节描写则多出于说话人的虚构增饰。

题材类型/代表作品:现存的宋人讲史话本只有两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

《五代史平话》是现存最早的“讲史”话本。

现存的元代讲史话本有七种:《武王伐纣》、《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分事略》、《三国志平话》、《薛仁贵征辽事略》等。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早期讲史话本依附史籍编成,在题材上没有突破史书的限制,人物描写较为平淡,语言也未糅合成和谐的整体,白话与文言杂凑,艺术上较为粗糙。

民间流行的“说话”艺术,在元代又被称为“词话”或“平话”。

元代的讲史话本多标名为“平话”,大约取其主要用平常口语讲述,一般不加以弹唱的缘故。

另外,“平”还有评论之意,说话人讲述历史故事时往往加以评说,所以后人又把“平话”称为“评话”。

“平话”大多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浅显的文言和白话两种语言并用,穿插诗词,把庞大复杂的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连贯的长篇故事。

关目曲折生动,文词却比较质朴,具有提纲性质。

历史地位:①宋元讲史话本是中国长篇通俗章回小说的滥斛。

宋元讲史话本虽多为对史料的补缀连属而成,艺术的加工比较粗糙,但却对中国长篇通俗小说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小说研究界多认为,《宣和遗事》平话收录的梁山故事为著名学说《水浒传》的原始雏形。

②讲史平话的多次演说影响长篇白话小说的章节结构。

讲史平话的篇幅一般较长,需分多次演说,这对长篇白话章回小说的成书也有直接影响。

一些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列国志传》、《五代史演义》等,都能从宋元流行的讲史平话中找到它们成书的根据。

明代拟话本小说名词解释及其发展演变:①从文体上看,宋元时期的“小说”家话本,是拟话本小说的先驱。

②从体制上看,拟话本与话本的区别不大,主要包括题名、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几个部分,但实质上与宋元话本有了很大的区别。

它的主要目的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向社会普通读者提供阅读用的书面文学。

同时,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文人雅调开始注入,具有雅俗共赏的特性。

③从创作上看,明末出现的拟话本小说集大约有20种左右,较为知名的有《醉醒石》、《石点头》、《幻影》、《欢喜冤家》、《西胡二集》等。

但能够代表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1574-1646)的《三言》和凌濛初(1580-1644)的《二拍》。

题材类型与代表作品:《三言》:《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的文学思想①将李贽“童心说”贯彻落实到文学领域,提出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②明确将通俗文学的归宿概括为“适俗”的思想;③从时代发展、文学进化的角度阐述通俗文学值得肯定的原因所在。

《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言》和《二拍》在拟话本小说体制上的不同1、《三言》中大部分作品是冯梦龙对话本小说的改编,而《二拍》则绝大部分是凌蒙初个人的独创,因此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显得比较统一;2、《三言》是从话本向拟话本过渡的产物,《二拍》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三言》的思想内容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作为“小说家”的小说,拟话本小说在题材上与《金瓶梅》等世情小说比较接近,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是明代后期市民文学主流的一个重要实绩。

1、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三言》对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进行了大胆质疑,对自食其力的经商活动给予了全面肯定,是明末“好货好利”进步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大规模反映;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三言》肯定了男女情欲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并将“真情说”全面贯彻到爱情题材的作品中,还进一步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性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相互尊重的高度;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三言》从市民阶层的角度,以市民的立场和价值观,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黑暗现象和不公正问题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二拍》的社会内容1、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经商题材在《二拍》中约占1/4的较大比重,较为深入地反映出经商题材的许多内在规律和动向;2、爱情题材的新突破:爱情和婚恋题材在《二拍》中约占2/5左右,表现出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和婚恋观;3、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作者把自己锐利的锋芒指向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与《三言》相比,社会批判意识更为强烈。

历史地位:《三言》的艺术贡献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由于拟话本的性质与话本有了很大区别,因此在艺术上也由过去话本的不厌其俗过渡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取向。

《三言》成为比宋元话本雅、比文人传奇等文言小说俗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

其具体手法是:1、在编织故事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具体特点:①较多运用偶然和巧合的艺术手法,加剧矛盾冲突,突出主题;②善于运用各种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丰富情节,增加戏剧性;③设置悬念和安排伏笔,使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2、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主要方法:①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②通过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③施加精微细腻的心理描写;④不饰雕琢、情态毕现的白描手法;⑤运用对比、映衬、烘托和情景交融等手段。

3、在语言使用方面更能体现其雅俗共赏的特征。

三部小说基本使用通俗晓畅的白话,但不同程度地掺杂文言,大量采用俗语、谚语,句法上尽量采用短句,音调铿锵。

节奏感较强。

《二拍》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三个贡献1、《二拍》中的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2、在韵语的使用上,《二拍》总结了以往多用套语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创的诗词韵语,显示出它是一种成熟了的书面文体;3、《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以及贯穿全书各篇的作者的精彩议论,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风格。

清拟话本小说发展演变:入清以后,拟话本小说在《三言》、《两拍》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发展。

主要是从前人书中取材并改制的作品相对减少,而取材现实作家自己创作的小说却越来越多。

题材类型与代表作品:现存清代拟话本小说约有三十多种,成就最大的是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

李渔:1611-1680,清代小说、戏曲大家。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从内容上看,这两部小说尽管有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故事,但这些内容和思想意义并没有超出前人。

历史地位:李渔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的创新。

他主张将戏曲艺术创作手法运用于小说创作,因此将其小说取名为“无声戏”。

其突出表现有二:①用戏曲创作上“脱窠臼”的观点进行小说创作,尽量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吸引读者;②本着戏曲创作“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的原则,将小说情节结构编织得简洁清晰、细密严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