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配电箱负荷计算
配电箱柜负荷计算
![配电箱柜负荷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83bfa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2.png)
配电箱柜负荷计算
配电箱与柜是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结构件,其调度灵活性、运行安全性及故障发现及排除能力是负责运行电气设备的一项技能。
计算配电箱或柜的负荷,是要根据其拥有的电气设备的负载需求将其进行分配,从而综合考虑其密度和分配的情况,以计算出需要的负荷。
首先,需要了解配电柜中的电气设备的负载情况,包括其总负荷、每极的负荷和极数,以及准备的各种保护和分控装置的数量和类型。
其次,要分析各种保护装置的配置,看看它们是否能够满足当前负荷的要求;另外,也要注意符合电网协议中的要求,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确定负荷需求之后,应当根据电气设备的类型和规格,以及每个极的尺寸,计算出最大负荷的分布状况,计算出柜中有多少个极才能满足此最大负荷。
在此基础上,将柜中的每个极进行实际分配,并将保护装置分控装置安装至合适的极上,以保证每个极上的负荷不超过保护装置和分控装置的额定最大负载值。
计算完毕后,应当进行柜或箱的检查,看看是否有极可以再次分配,查看保护装置是否合理安装,检查柜内的电线是否接线正确,以及柜的外壳是否完好,等等。
配电回路的负荷计算及相关设备选择
![配电回路的负荷计算及相关设备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ed70b89669dc5022aaea00b5.png)
配电回路的负荷计算及相关设备选择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及二项式等几种。
本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
在确定了每根导线上的计算电流后,选择导线和低压断路器。
导线按照发热条件进行选择,在选定后要进行机械强度的校验。
在选择断路器时,其额定电压不低于保护线路额定电压,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不小于它所安装的脱扣器的额定电流。
下面以某层为例进行负荷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导线和低压断路器的选择。
{线路编号或用途符号-导线型号-导线根数×导线截面-保护管管径-线路敷设方式和敷设部位}上图为某层配电箱系统图,共十七个回路,其中有两个备用回路,各回路功率如系统图中所示。
每个回路的导线都选择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的导线,即BV型的导线。
一、楼层配电箱各出线回路中所用的导线,断路器选择。
两者的确定主要由各回路的计算电流来确定。
先将断路器的各出线回路分为照明、插座、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组四类,每类分别进行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
取每类中功率较大的一条回路去计算它的电流,如果所选的导线和断路器适合这条回路,那么也必将适合比它功率小的回路。
1、取照明回路中功率较大的一条回路,其功率是1.35kW (计算荧光灯回路功率时,注意每个荧光灯的功率+镇流器的功率损耗为其原来的10%才是每个荧光灯具的总功率),=0.9,计算其电流:= = =①导线的选取:按允许载流量条件去选择导线的截面,既>式中:导线或电缆长期允许的工作电流,10A(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P507):线路的计算电流,6.8A。
导线或电缆的允许载流量与环境的温度有关,本设计选取温度为30 时的载流量,根据计算电流初选BV型的导线,为聚氯乙烯绝缘。
导线截面为2.5mm ,在30 时其载流量为10A,> ,满足要求。
敷设方式选择为穿硬聚氯乙烯管敷设,并暗敷在墙内,沿屋面或顶板敷设。
校验机械强度:按室内照明用灯头引下线来考虑,铜芯线的芯线较小截面积为 1.0mm ,因此以上所选的导线满足机械强度要求。
配电柜负荷计算范文
![配电柜负荷计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883b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c.png)
配电柜负荷计算范文
一、配电柜负荷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设计需求,确定总负荷计算组件,如电力线路总负荷,低压
配电系统负荷,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负荷,并准备相关数据,如配电系
统的最小负荷,每个机组的最大负荷,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最大发电能力等。
2、计算总负荷,总负荷应该等于配电系统(不加太阳能发电系统)
的最小负荷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最大发电量之和,即总负荷=最小负荷+最
大发电量。
3、承载配电柜的额定容量,由于配电柜的安装空间有限,在设计时,应考虑承载配电柜的最大额定容量,如3kw,10kw,50kw,100kw,更大
的容量可能需要另外设计,以适应负荷计算需求。
二、配电柜负荷计算
1、根据负荷计算组件,计算各个机组的最大负荷,如六角箱机组的
最大负荷和太阳能发电机组的最大发电量之和,即配电系统最大负荷。
2、根据负荷计算结果,确定配电柜的额定功率,需要考虑配电柜的
安装空间,如最大额定容量为3kw,5kw,10kw等,根据额定容量,选择
合适的配电柜。
3、根据负荷计算结果,按照设备及其电压等级,确定配电柜的设备
及其型号。
3 负荷计算及 负荷分级
![3 负荷计算及 负荷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4cf33279ddccda38376bafec.png)
3 负荷计算及负荷分级3.1 负荷计算3.1.1基本概念3.1.1.1 概述(1)负荷计算的目的:获得供配电系统设计所需的各项负荷数据,用以选择和校验导体、电器、设备、保护装置和补偿装置,计算电压降、电压偏差、电压波动等。
(2)负荷计算的内容:求取各类计算负荷,包括最大计算负荷、平均负荷、尖峰电流;计算电能消耗量、电网损耗等。
(3)实际负荷:即接在电网上的各种电气负荷。
通常每台设备的负荷是随机变动的,多台设备叠加的变化更加复杂。
实际负荷须经适当的方法转换为计算负荷,才能用于工程设计。
(4)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性负荷,它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中产生的特定效应与变动的实际负荷相等。
按不同的用途,取不同的负荷效应和时间间隔,将得出各类不同的计算负荷,详见3.1.1.2。
(5)计算范围:计算负荷是按配电点(配电箱、配电干线、变电所母线等)划分的;其配电范围即为负荷计算范围。
供配电系统各配电点间存在母集和子集的关系;负荷计算范围也构成相应的关系。
3.1.1.2 计算负荷的分类及其用途设计中常用的三类计算负荷如下:(1)最大负荷或需要负荷(通称计算负荷):1)此负荷用于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和导体;计算电压偏差、电网损耗、无功补偿容量等;有时用以计算电能消耗量。
2)此负荷的热效应与实际变动负荷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
对变压器、电缆之类,是绝缘热老化程度相等。
3)此负荷的持续时间应取导体发热时间常数τ的3倍。
对较小截面导线(τ≥10min),通常取0.5h计算负荷即“半小时最大负荷”;对较大截面电缆(τ≥20min),宜取1 h计算负荷;对母线槽和变压器(τ≥40min),宜取2 h计算负荷。
(2)平均负荷:1)年平均负荷用于计算电能年消耗量;有时用以计算无功补偿容量。
2)最大负荷班平均负荷用于计算最大负荷(见利用系数法)。
(3)尖峰电流:1)尖峰电流用于计算电压波动(或变动);选择和整定保护器件;校验电动机起动条件。
电线负荷计算公式
![电线负荷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7e1c6f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a.png)
电线负荷计算公式电线负荷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电线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的工具。
在电力系统设计和安装中,准确计算电线负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证电线的安全运行,并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电线负荷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线的导体材料、截面积和导线长度等参数,结合电流大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电线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
下面我们将介绍电线负荷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电线负荷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电线负荷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线的导体材料和截面积来确定电线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
一般来说,电线的导体材料可以分为铜和铝两种,而电线的截面积则决定了电流通过的能力。
对于铜导体电线来说,其负荷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负荷 = (电流 * k * k1 * k2) / (导线截面积 * k3)其中,k、k1、k2和k3是校正系数,用于考虑电线的环境条件、散热情况和安装方式等因素对电线负荷的影响。
对于铝导体电线来说,其负荷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负荷 = (电流 * k * k1 * k2) / (导线截面积 * k3 * k4)其中,k4是铝导体与铜导体之间的导热系数,用于考虑铝导体电线的导热性能。
二、电线负荷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在使用电线负荷计算公式之前,我们需要准确测量电流的大小,并确定电线的导体材料和截面积等参数。
然后,根据电线的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校正系数。
以铜导体电线为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负荷计算:1.测量电流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2.根据电线的导体材料和截面积,确定导线截面积的数值。
3.根据电线的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选择相应的校正系数。
4.根据负荷计算公式,将电流、校正系数和导线截面积等数值代入计算,得到电线的负荷。
需要注意的是,电线负荷计算公式只能用于计算电线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而不能用于计算电线的实际运行负荷。
实际运行负荷还需要考虑电线的散热情况、温度变化和安装方式等因素。
三、电线负荷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电线负荷计算公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设计和安装中。
配电箱负荷计算
![配电箱负荷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206673c0b4c2e3f57276321.png)
配电箱负荷计算:
1、出线全是三相的时候:全部三相直接相加得到设备容
量Pe,然后再乘以需要系数Kx,得到计算负荷Pjs,再用三相计算电流公式,计算出电流Ijs,查载流量表,最后选用电线型号
2、出线全是同一单相的时候:全部单相直接相加得到设
备容量Pe,然后再乘以需要系数Kx,得到计算负荷Pjs,再用单相计算电流公式,计算出电流Ijs,查载流量表,最后选用电线型号
3、如果出线有单相和三相时,或者仅是不同的单相时(没
有三相):
先判断全部单相之和是否大于三相之和的15%,(全部单相之和就是把全部的L1+L2+L3)
1)小于时,配电箱设备容量=全部单相之和+三相之和,得到设备容量后重复1、步骤
2)○1大于等于时,配电箱设备容量=等效三相+三相之和
找出最大单相,然后这个数的3倍得到的就是全部单相的用电量了,称为等效三相
具体作法:把各个单相分别相加,(即单相L1的数值相加,单相L2的数值相加,单相L3的数值相加),看看是哪相的最大,假设是L1相最大为P1,那么3×P1得到的数值就是等效三相了
○2得到设备容量后重复1、步骤,可以计算出。
负荷计算公式
![负荷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2e73e92daef5ef7ba0d3c10.png)
一.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1. 单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dPe Q30=P30tanφS30=P30/cosφI30=S3 0/(1.732UN)2. 多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p∑P30,i Q30=K∑q∑Q30,i S30= (P²30+Q²30)½ I30=S30/(1.732UN)注: 对车间干线取K∑p=0.85~0.95 K∑q=0.85~0.97对低压母线①由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K∑p=0.80~0.90 K∑q=0.85~0.95②由车间干线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K∑p=0.90~0.95 K∑q=0.93~0.973. 对断续周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①电焊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100﹪, Pe=PN(εN)½=Sncosφ(εN)½(PN.SN为电焊机的铭牌容量;εN为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cosφ为铭牌规定的功率因数. )②吊车电动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25﹪, Pe=2PN(εN)½二. 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单相设备接在三相线路中,应尽可能地均衡分配,使三相负荷尽可能的平衡.如果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设备总容量的15﹪,则不论单相设备容量如何分配,单相设备可与三相设备综合按三相负荷平衡计算.如果单相设备容量超过三相设备容量15﹪时,则应将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等效三相设备容量,再与三相设备容量相加.1. 单相设备接于相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Pe=3Pe.mφ( Pe.mφ最大单相设备所接的容量)2. 单相设备接于线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①接与同一线电压时Pe=1.732Pe.φ②接与不同线电压时 Pe=1.732P1+(3-1.732)P2Qe=1.732P1tanφ1+(3-1.732)P2 tanφ2设P1>P2>P3,且cosφ1≠cosφ2≠cosφ3,P1接与UAB,P2接与UBC,P3接与UCA.③单相设备分别接与线电压和相电压时的负荷计算首先应将接与线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接与相电压的设备容量,然后分相计算各相的设备容量和计算负荷.而总的等效三相有功计算负荷为其最大有功负荷相的有功计算负荷P30.mφ的3倍.即P30=3P30.mφQ 30=3Q30.mφ5施工用电准备现场临时供电按《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并组织施工,供配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计施工,PE线与N 线严格分开使用。
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ff75e235901020207409c30.png)
负荷计算在电力设计工作中常用的负荷计算方法为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计算法二种。
A :需要系数法:需要系数法适用于各类车间变配电所和供配电干线以及长期运行而且负载平稳的用电设备(如水泵站、空压机站等)的负荷计算。
但对用电设备台数较少,各台容量相差悬殊者,不宜用此方法进行负荷计算。
B :二项式计算法:将用电负荷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加部分,附加部分系考虑一定数量大容量设备的影响,适用于机修车间、起重机等设备的负荷计算。
二项式法所得的结果一般较需要系数的计算结果要偏大一些。
不论用需要系数法还是二项式法,首先都是将各类负荷按工作繁忙程度分类,然后根据不同车间、不同的用电设备名称,正确选择不同的需要系数Kx 和COS φ(手册上册第92~99页)或不同的二项式系数c 、b 和COS φ(手册上册第99~101页)。
然后将相同的需要系数Kx 或相同的c 和b 归纳为一类进行计算。
1.需要系数法:对同类设备组的计算负荷按下式计算有功功率:P JS =KxPs (KW ) 式中:Ps —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KW ) 无功功率:Q JS =P JS tg φ(KV AR ) Kx —需要系数见表2-1和2-2; 视在功率:S JS =22JS JS P P +( KV A ) tg φ--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计算功率:I JS =UeS JS 3(A ) 见表2-1和2-3;对车间变电所的计算负荷按下式计算: 有功功率:P =JS K )(KxPs y ∑∑(KW ) K Y ∑--有功功率的同时系数;取0.85~0.95; 无功功率:Q JS =K )(K xPs w ∑∑(KV AR ) K =∑w 无功功率的同时系数;取0.93~0.97 视在功率:S 22JS JS JS Q P +=(KV A ) Ue —额定电压(KV ) 计算后的功率因数:COS φ=JSJS S P对于高压配电室(向几个车间变电所供电)的计算负荷不用重复计算,可将各车间变电所的计算负荷中的有功计算负荷、无功计算负荷各自直接相加,然后再乘以同时系数K Y ∑和K w ∑(注意:不能用视在功率直接相加),对总降变电所K y ∑取0.8~0.9;K w ∑取0.93~0.97。
动力配电箱负荷计算
![动力配电箱负荷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4bf1b3e376baf1ffc4fad7f.png)
动力配电箱负荷计算 计算方法动力负荷计算一般采用需要系数法,有功计算负荷的基本公式为 30P =d K e P (3.1)30P ------三相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 d K ------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e P -------用电设备组的额定容量。
在求出有功计算负荷30P 后,按下列各式分别求出其余的计算负荷。
无功计算负荷为30Q =30P ϕtan (3.2)式中,ϕtan 为对应于用电设备组cos ϕ的正切值。
视在计算负荷为30S =30P / cos ϕ (3.3) 式中,cos ϕ为用电设备组的平均功率因数。
计算电流为30I =30S /3N U (3.4)式中,N U 为用电设备组的额定电压。
动力负荷计算1.地下一层AP-(-1)-1动力设备负荷计算,由系统图:Pwp1=3kW, Iwp1=30S / 3N U =ϕcos 330N U P = 3/(3×0.38×0.8)=5.7APwp2=0.75kW, Iwp2=0.75/(3×0.38×0.8)=1.42A Pwp3=5.5kW, Iwp3=5.5/(3×0.38×0.8)=10.4APwp4=5.5kW, Iwp4=5.5/(3×0.38×0.8)=10.4A (备用) Pwp5=1.5kW, Iwp3=1.5/(3×0.38×0.8)=2.9A 配电箱容量为e P =3+0.75+5.5+1.5=10.75kW 计算负荷为 30P =d K e P =0.8×10.75=8.6kW 计算电流为 30I =ϕcos 330N U P =8.6/(3×0.38×0.8)=16.3A2.地下一层AP-(-1)-2动力设备负荷计算,由系统图:动力设备负荷计算,由系统图:Pwp1=5.5kW, Iwp1=5.5/(3×0.38×0.8)=10.5APwp2=5.5kW, Iwp2=5.5/(3×0.38×0.8)=10.5A (备用) 配电箱容量为e P =5.5kW计算负荷为 30P =d K e P =1×5.5=5.5kW 计算电流为 30I =ϕcos 330N U P =5.5/(3×0.38×0.8)=10.5A3.其余动力配电箱负荷计算列表:动力配电箱负荷计算表配电箱容量(kW)计算负荷(kW) 计算电流(A) AP-(-1)-3 11 8.8 16.72AP-(-1)-4 6.6 5.28 8.4AP-(-1)-5 2.2 1.76 3.34AP-(-1)-6 1.1 1.1 2.1AP-(-1)-7 0.75 0.75 1.4AP-(-1)-8 90 72 136.7AP-(-1)-9 269 269 511AP-(-1)-10 269 269 511AP-(-1)-11 6.25 5 9.52AP-(-1)-12 75 75 142AP-(-1)-13 55 55 104.5AP-(-1) 44.15 35.3 67 AP-1-1…AP-4-1 0.75 0.75 1.4 AP-1 9.35 7.48 14.2 AP-2-2…AP-15-2 5 5 9.5 AP-2-3 2.2 2.2 4.2AP-2 8.7 6.96 13.2AP-3 9.05 7.24 13.75AP-4-3 22 17.6 33.44AP-4 28.1 22.48 43.3 AP-5…AP-15 6.1 4.88 9.28 AP-16 3 2.1 4.56 AP-17-1..AP-17-3 25 25 47.5 AP-18-1 20.15 20.15 38.3AP-18-2 19.6 19.6 37.2 3.2干线负荷计算3.2.1计算方法确定拥有多组用电设备的干线上或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上的计算负荷时,应考虑各组用电设备的最大负荷不同时出现的因素。
第二章电力负荷计算 (输配电技术课件13级)
![第二章电力负荷计算 (输配电技术课件13级)](https://img.taocdn.com/s3/m/55a1c5b1c77da26925c5b070.png)
指用电设备或工厂设置了人工 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总功率因数
北方工业大学
研究生输配电技术课程
第二章 电力负荷计算
2.2.4功率因数及无功补偿 2.无功功率补偿 高压供电的工业用户和高压供电装有带负荷调压装置的电力用 户,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其他用户功率因数应在0.85以上。
内容四:提高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
研究生输配电技术课程
第二章 电力负荷计算
内容四:提高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 举例2
(3)补偿后 变电所低压侧视在计算负荷
.2 590.252 (540 294) 2 639.5kVA S30
此时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0.05 639.5 9.6kW PT 0.015S 30 0.06S 30 0.06 639.5 38.37kvar QT
第二章 电力负荷计算
内容四:提高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 举例2
通过上述计算可得:需补偿的容量为 294kvar,补偿后车间变电所高压侧功率因 数达到0.904,高压侧的总视在功率减少了 177.86kVA(841.7kvar-663.84kvar)。补 偿前车间变电所变压器容量应选1000kVA, 补偿后选800kVA即满足要求。
北方工业大学
研究生输配电技术课程
第二章 电力负荷计算
1。什么是计算负荷?计算负荷的物理意义是 什么?负荷计算的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什么 场合?
2。为什么要进行功率因数补偿?如何进行功 率补偿?
北方工业大学
研究生输配电技术课程
第二章 电力负荷计算
内容一:电力负荷基深刻理解计算负荷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3、熟悉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计算 二、能力目标 1、为下面进行负荷计算打下基础 2、会对实际中各种用电设备归类并确定其设备容量
电力负荷计算.
![电力负荷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a00133cf5335a8102d2208c.png)
电力负荷计算简介:7.2电力负荷计算7.2.1基本概念(1)额定功率( Pn):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是其铭牌标称功率,是设备在额定条件(额定电压和适当的绝缘材料等)下的允许输出功率,设备在此功率下长期运行时温升不会超出规定的允许值。
(2)设备容量(Pe):设备容量也称设备功率、安装容量或安装功率,它与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 ...7.2电力负荷计算7.2.1基本概念(1)额定功率( Pn):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是其铭牌标称功率,是设备在额定条件(额定电压和适当的绝缘材料等)下的允许输出功率,设备在此功率下长期运行时温升不会超出规定的允许值。
(2)设备容量(Pe):设备容量也称设备功率、安装容量或安装功率,它与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数值上可能相等,有可能不等。
设备安装功率是指设备在统一的标准工作制下的功率,当铭牌上标注的暂载率与标准暂载率不相等时,需要把铭牌标称的额定功率换算成标准暂载率条件下的功率。
(3)电气设备的工作制与暂载率:电气设备的工作制分为连续、短时和断续三种。
①连续工作制:又称连续运行工作制或长期工作制。
是指电气设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运行,能够达到稳定的温升,但设备的任何部分的温度和温升均不超过允许值②短时工作制:即短时运行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的运行时间短而停歇时间长,且在工作时间内的发热量不足以达到稳定的温升,而在停歇时间内能够冷却到环境温度。
③断续工作制:即反复短时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周期性的进行工作,工作时间(tg)与停歇时间(tr)交替重复进行。
短时断续周期性工作的电气设备的特性用暂载率表征。
④暂载率:暂载率用以表征断续工作制电气设备的工作特性,暂载率定义为ε= =国家标准规定一个工作周期(tg+tr)为10min。
起重专用电动机的标准暂载率有15%、25%、40%、60%四种;电焊设备的标准暂载率有50%、65%、75%、100%四种。
7.2.2负荷计算的内容和意义负荷计算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一般需要计算设备容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电流,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季节性负荷、消防负荷、尖峰负荷电流等。
负荷计算公式
![负荷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3c6f6f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d.png)
负荷计算公式一. 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1. 单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dPe Q30=P30tanφS30=P30/cosφI30=S3 0/(1.732UN)2. 多组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P30=K∑p∑P30,i Q30=K∑q∑Q30,i S30= (P²30+Q²30)½ I30=S30/(1.732UN)注: 对车间干线取K∑p=0.85~0.95 K∑q=0.85~0.97对低压母线①由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K∑p=0.80~0.90 K∑q=0.85~0.95②由车间干线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取K∑p=0.90~0.95 K∑q=0.93~0.973. 对断续周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组①电焊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100﹪, Pe=PN(εN)½=Sncosφ(εN)½(PN.SN为电焊机的铭牌容量;εN为与铭牌容量对应的负荷持续率;cosφ为铭牌规定的功率因数. )②吊车电动机组要求统一换算到ε=25﹪, Pe=2PN(εN)½二. 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单相设备接在三相线路中,应尽可能地均衡分配,使三相负荷尽可能的平衡.如果三相线路中单相设备的总容量不超过三相设备总容量的15﹪,则不论单相设备容量如何分配,单相设备可与三相设备综合按三相负荷平衡计算.如果单相设备容量超过三相设备容量15﹪时,则应将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等效三相设备容量,再与三相设备容量相加.1. 单相设备接于相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Pe=3Pe.mφ( Pe.mφ最大单相设备所接的容量)2. 单相设备接于线电压时等效三相负荷的计算: ①接与同一线电压时Pe=1.732Pe.φ②接与不同线电压时 Pe=1.732P1+(3-1.732)P2Qe=1.732P1tanφ1+(3-1.732)P2 tanφ2设P1>P2>P3,且cosφ1≠cosφ2≠cosφ3,P1接与UAB,P2接与UBC,P3接与UCA.③单相设备分别接与线电压和相电压时的负荷计算首先应将接与线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换算为接与相电压的设备容量,然后分相计算各相的设备容量和计算负荷.而总的等效三相有功计算负荷为其最大有功负荷相的有功计算负荷P30.mφ的3倍.即P30=3P30.mφQ 30=3Q30.mφ5施工用电准备现场临时供电按《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计并组织施工,供配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计施工,PE线与N 线严格分开使用。
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计算
![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e2527290066f5335b812101.png)
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计算1 负荷曲线与计算负荷负荷曲线(load curve)是指用于表达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函数曲线。
在直角坐标糸中,纵坐标表示负荷(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值,横坐标表示对应的时间(一般以小时为单位)日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年每日最大负荷曲线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3.1.2 计算负荷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一个假定负荷,其物理量含义是计算负荷所产生的恒定温升等于实际变化负荷所产生的最高温升。
通常将以半小时平均负荷依据所绘制的负荷曲线上的“最大负荷”称为计算负荷,并把它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依据。
3.2 用电设备额定容量的确定3.2.1 用电设备的一作方式(1)连续工作方式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连续运行,设备任何部份温升不超过最高允许值,负荷比较稳定。
(2)短时运行工作制(3)断续工作制用电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进行工作,其工作时间与停歇时间相互交替。
取一个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值,称为暂载率,即暂载率亦称为负荷持续率或接电率。
根据国家技术标准规定,重复短暂负荷下电气设备的额定工作周期为10min。
吊车电动机的标准暂载率为15%、25%、40%、60%四种,电焊设备的标准暂载率为50%、65%、75%、100%,其中草药100%为自动焊机的暂载率。
3.2.2 用电设备额定容量的计算(1)长期工作和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等于其铭牌一的额定功率,在实际的计算中,少量的短时工作制负荷可忽略不计。
(2)重复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1吊车机组用电动机的设备容量统一换算到暂载率为ε=25%时的额定功率,若不等于25%,要进行换算,公式为:Pe为换算到ε=25%时的电动机的设备容量εN为铭牌暂载率Pn为换算前的电动机铭牌额定功率注意:电葫芦、起重机、行车等都可以用电动机考虑2电焊机及电焊装置的设备容量统一换算到ε=100%时的额定功率。
若不等于铭牌暂载率不等于100%,应进行换算,公式为:Pe:换算到100%时电焊机或电焊装置的设备容量Pn:换算前的交流电焊机的额定功率Sn:换算前的交流电焊机的额定视在功率εN:在Sn与Pn相对应的铭牌暂载率cosΦ:在Sn时的额定功率因数(3)电炉变压器的设备容量是指在额定功率因数下的额定功率Pe=Pn=Sn cosΦ(4)照明设备的设备容量白炽灯、碘钨灯设备容量就等于灯泡上樯注的额定功率;荧光灯还要考虑镇流器的功率损耗(约为灯管功率的20%),其容量应为灯管额定容量的120%;高压水银灯亦要考虑镇器的功率损耗(约为灯泡功率的10%);(5)不对称单相负荷的设备容量应力求将单相设备均匀分配到三相上,减少三相不对称情况。
配电箱负荷计算公式
![配电箱负荷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3d4384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a.png)
配电箱负荷计算公式计算配电箱的负荷,需要使用以下公式:
1. 有功计算负荷(Pc):Pc=KdPe
2. 无功计算负荷(Qc):Qc=Pctg φ
3. 视在计算负荷(Sc):Sc=Pc2+Qc2
4. 计算电流(Ic):Ic=Sc/UN
以上公式中的符号代表的含义如下:
Pc: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Qc:无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var。
Sc:视在计算负荷,单位为kVA。
Ic:计算电流,单位为A。
Pe:用电设备的总容量,单位为kW。
Kd:需用系数。
φ:功率因数角。
Sc2:视在计算负荷平方,单位为kVA2。
Ic2:计算电流平方,单位为A2。
UN:额定电压,单位为V。
请注意,不同情况下需用系数和功率因数角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
另外,以上公式中的符号和数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替换和代入。
10KV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10KV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6a0b08eff9aef8941e066e.png)
10KV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方法分析【摘要】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电力系统设备的选择以及安全运行有决定性作用。
电力负荷的计算有不同的方法,本文主要就10KV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计算的意义以及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10KV供配电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分析根据我国《实用供配电技术手册》中的介绍,电力负荷根据其重要级别以及中断造成影响的恶劣程度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电力负荷的计算可以为电力系统设备的选择以及线路的布置提供依据,能够确保电力系统设备安全运行,保证电力供应的正常运转,服务人民生活以及国家经济建设。
通常对10KV供配电系统进行负荷计算时,都要涉及对供配电线路上电气设备的用电负荷计算以及包含电气设备的用户组的负荷计算。
1 电力负荷的分级通常依据电力负荷对人民生活以及工厂生产的重要性来将电力负荷分为三个级别,具体如下:一级负荷:最高级别负荷,定义依据为该负荷的中断将造成人员伤亡,另外还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具有重要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的关键性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
在供电要求中强调保持持续不间断供电的负荷,假如中断将发生中毒、爆炸等严重事故时。
二级负荷:次一级别负荷,定义依据为该负荷的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政治损失,比如产品报废、影响较重要单位的连续运转,或者引起人员较多的场所秩序混乱的情况。
三级负荷:其余不包含在一级负荷以及二级负荷情况之内的负荷种类。
电力负荷的分级有利于供配电管理单位针对不同级别负荷确定不同的供配电方案以及电气设备保护方案,确保重点场所、重点设备以及重点科研、外交、经济等单位的顺利运行。
2 10KV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计算方法10KV供配电系统电力负荷的计算单元为系统内电气设备的电力负荷计算,然后依次上升为电气设备组负荷计算、整体系统负荷计算,对于三相电气设备组的电力负荷计算通常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系统整体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逐级计算法、需要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负荷密度法、单位用电指标法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