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课件第十四章呼吸系统显像

合集下载

(核医学课件)04.1呼吸系统显像宣讲培训

(核医学课件)04.1呼吸系统显像宣讲培训

呼吸系统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选择
选择适当的放射性核素,如气 体、靶器官或血液标记剂。
检查方法
包括X线摄影、SPECT、PET等不 同的显像技术。
影像解读
通过计算机分析和体验丰富的 医生的解读,获取准确的呼吸 系统显像结果。
呼吸系统显像的临床应用
肺炎检查
呼吸系统显像可帮助检测肺炎病灶,进行治疗和预后评估。
3 应用领域
核医学广泛应用于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和研究生物学过程等方面。
呼吸系统显像的意义
1 早期诊断
呼吸系统显像可帮助早期发现以评估肺功能、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3 研究学科
呼吸系统显像也用于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新的诊治方法。
显像结果解读
正常结果 呼吸系统器官正常形态和功能 呼吸系统血液循环正常
异常结果 异常结节、炎症或肿瘤等疾病的存在 血栓、肺动脉高压等血液循环问题
总结和展望
呼吸系统显像技术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的发展 将进一步提高显像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广泛性。
肺血栓
通过呼吸系统显像,可以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并指导治疗。
肺癌筛查
呼吸系统显像可用于早期筛查和评估肺癌的转移情况。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表 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 和咳嗽。
肺炎
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常 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和胸痛。
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可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等 症状。
核医学课件 04.1呼吸系统显像宣讲培 训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呼吸系统的显像技术,包括放射性核素选择、 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以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和显像结果解读。

《呼吸系统核医学》课件

《呼吸系统核医学》课件
《呼吸系统核医学 》PPT课件
目录
• 呼吸系统核医学概述 • 呼吸系统核医学基础知识 • 呼吸系统核医学检查方法 • 呼吸系统核医学诊断与治疗 • 呼吸系统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01
呼吸系统核医学概述
核医学的定义与特点
核医学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医学学 科。
肺功能评估
通过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和通气显 像等技术,评估肺部血管和气道的功 能状态,有助于诊断肺部疾病和评估 治疗效果。
核医学在呼吸系统中的重要性
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
核医学技术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早期 发现和确诊呼吸系统疾病。
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通过核医学技术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核医学特点
核医学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损伤的特点,能够提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 诊断信息,尤其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核医学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
肺部肿瘤诊断
肺部炎症性疾病诊断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肿瘤显像剂, 如氟代脱氧葡萄糖(FDG)等,对肺 部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定位。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或细胞显 像剂,对肺部炎症性疾病进行诊断和 疗效监测。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
03
利用远程医疗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方便患者
就医。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
1 2
核医学与超声成像结合
利用超声成像的高分辨率特点,提高核医学影像 的准确性。
核医学与CT、MRI结合
通过多模态成像技术,全面了解疾病状况,为精 准治疗提供依据。

核医学呼吸系统

核医学呼吸系统

肺栓塞的V/Q示意图 ——————————————
• 灌注-缺损
• 通气-正常 不匹配
肺通气灌注显像 ——————————————
肺通气灌注显像
——————————————
1. 高度可能性
(1)大于或等于2个肺段的灌注缺损,肺通 气显像与X胸片均未见异常;
(2)大于或等于2个亚肺段和1个肺段的灌注 缺损,肺通气显像 与X胸片均未见异常;
肺灌注显像 ——————————————
二、原理
* 肺毛细血管直径约为 10 μm * 放射性颗粒直径为 20 ~ 90 μm * 肺毛细血管约为 2800 × 108 个 * 注入的放射性颗粒为 20 ~ 70 万个 * 体内有效半衰期为 2 ~ 6 h
肺灌注显像
——————————————
原理示意图
第14章 呼吸系统
概述
• 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肺,同时肺也是核医学显像中最 大的器官。
• 呼吸系统核医学内容: 肺通气功能测定 肺通气/灌注显像 呼吸门控显像 肺切除术前后肺功能的评价与预测等
• 最重要的内容是诊断肺栓塞
肺灌注显像
——————————————
一、适应证 (一)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疗效判断 (二)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负荷增加。 (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以及先天性 肺血管病变患者,了解肺血管床受损程度及定量 分析,药物与手术疗效的判断,手术适应证的选 择。
肺通气灌注显像 ——————————————
临床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肺V/Q显像与CTPA比较,总
肺通气灌注显像
——————————————
临床评价
519例PE患者,肺V/Q显像的总检出率为 93.3%,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组(270例)检出率为 98.2%,急性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组(249例) 检出率为86.9%。CTPA的总检出率为89.3%,急性 非大面积肺栓塞组检出率为77.5%,急性大面积和 次大面积肺栓塞组检出率为100%。

【核医学】呼吸系统显像

【核医学】呼吸系统显像
三、显像方法: ⒈ 雾化装置。 ⒉ 病人准备。 ⒊ 反复吸入微粒(5~8分钟)。 ⒋ 采集方法:多体位显像。
四、影像分析: ⒈ 正常影像(与通气显像相似) ⒉ 异常影像:
① 气道狭窄不畅引起沉积“热点”。 ② 气道完全阻塞呈放射性缺损。 ③ 气道气流减低呈放射性稀疏。 五、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与肺通气显像相同。
② 平衡像 ③ 清除像
五、影像分析 ⒈ 正常影像 ① 吸入像(通气像):反映通气功能。 ② 平衡像:反映通气容量,与灌注显像
相似。 ③ 清除像:反映局部呼气功能和气道通
畅情况,2~3分钟后,无局 部放射性滞留。
⒉ 异常影像 ① 局部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② 局部放射性滞留。
六、临床应用与评价 ⒈ COPD

四、影像分析:
⒈ 正常影像:
① 平面影像:
·前位—放射性分布均匀,心影区可见,右肺 上中叶,左肺上叶显影较好。
·后位—放射性分布均匀,可见脊柱区,双肺 下叶显示较好。
·侧位及斜位—局部定位及肺段的判断。 ② 断层显像—矢状、冠状、水平三维显像(深 入了解叶、段的解剖,须与X-CT对照)
⒉ 异常影像: ① 肺段性或亚段性缺损—常见于肺栓塞。 ② 局限肺叶或单侧肺缺损—常见肺组织受压引起。 ③ 广泛性放射性分布稀疏不均匀—常见弥漫性肺疾患。 ④ “逆转”放射性分布—常见肺A高压。 ⑤ 局灶性放射性稀疏—常见炎性、水肿等疾病。
二、适应证: ⒈ 肺栓塞的诊断与疗效判断。 ⒉ 原因不明的肺A高压或右心负荷增加。 ⒊ 先天性心脏病并肺A高压及先天性肺血管病变。 ⒋ 全身性疾病(如胶原病等)累及肺血管者。 ⒌ COPD患者了解肺血流受损程度。 ⒍ 肺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血流受损程度。
三、显像剂及显像方法 ⒈ 显像剂:99mTc-MAA或HAM,注入量为20万 (〈50万)。 ⒉ 显像方法:① 注射时避免回血(防止“热 点”)。 ②平卧位(减少重力影响)。 ③多体位平面显像或断层显像。

核医学课件第十四章呼吸系统显像

核医学课件第十四章呼吸系统显像

2
肺部疾病诊断
3
治疗方案制定
通过氧气吸收比显像,
氧气吸收比显像可用于
通过评估肺部氧气吸收
医生可以评估肺血供情
检测和定位肺炎、肺栓
情况,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
和血管疾病。
病。
治疗效果。
总结
呼吸系统显像是一项强大的工具,可用于评估和诊断多种肺部疾病。通过肺
估肺的功能和通气情况,为治
筛查和评估,帮助提早发现和
等呼吸系统疾病。
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这种致命疾病。
肺灌注显像基础知识
肺灌注显像是一项补充技术,用于评估肺部的血液灌注情况。我们将介绍这项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知识。
肺灌注显像的应用
1
肺栓塞检测
肺灌注显像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和定位肺栓塞,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信息。
核医学课件第十四章呼吸
系统显像
欢迎来到核医学课件的第十四章,我们将深入探讨呼吸系统显像的重要性和
应用。让我们开始这个令人兴奋的旅程吧!
呼吸系统显像简介
呼吸系统显像是一项关键的诊断工具,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肺部疾病。我们
将介绍不同的呼吸系统显像技术和它们的优点。
肺通气显像基础知识
意义重大
肺通气显像帮助评估肺部通气功能,检测肺部疾病和异常情况。
2
肺血流量评估
通过肺灌注显像,医生可以评估肺部血流量,检测血管疾病和循环系统问题。
3
肺移植评估
肺灌注显像可用于评估潜在肺移植患者的肺功能和灌注情况,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
氧气吸收比显像基础知识
氧气吸收比显像是一种先进的显像技术,可以评估肺部氧气的吸收情况,帮
助检测肺部疾病。
氧气吸收比显像的应用

核医学之呼吸系统核素显像

核医学之呼吸系统核素显像
呼吸系统核素显像
概述
肺解剖与生理 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 上下两叶,每叶可分为2-5个 节段, 全肺共计18个节段。最后形 成肺泡。
呼吸系统核医学
1. 肺灌注显像 2. 肺通气显像
第1节 肺灌注显像
(一)、原 理
静脉注射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8μm)的放 射性颗粒(10~60 μm)后,这些颗粒与肺动 脉血混合均匀并随血流随机一过性地嵌顿 (栓塞)在肺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 在肺内的分布与局部肺血流量成正比,通 过体外测定肺内放射性分布并进行肺显像 即可反映局部肺血流灌注情况.
左肺栓二、肺癌的诊断、手术选择和术前估计术 后残留肺功能
三、肺癌患者疗效观察
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表现
五、支气管哮喘 诊断、疗效评价,支气 管痉挛的部位、范围。
• 2、断层显像 与肺实质一致
正常肺灌注图像
(四).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1.局限性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1)一侧肺不显影 (2)各肺叶核素分布减低 (3)肺段性减低 (4)一个核素分布减低区涉及一个以上肺
叶或肺段,考虑非肺动脉栓塞所致
2、弥漫型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COPD时双 肺呈不均匀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
(三)正常所见
1.正常图像 99mTc-DPTA放射性气溶胶肺 通气显像双肺内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 大气道有放射性沉积,肺周边影像较淡。
四、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1).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局限性/弥漫 性):
2).放射性浓聚的“热点” ,常出现在气 道通畅性不佳、痉挛或狭窄时
第3节 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 像的临床应用
4、显像体位:平面显像的方法 :8个体位, ANT、POS、LL、RL、LAO、LPO、RAO、RPO

呼吸系统放射影像学PPT课件

呼吸系统放射影像学PPT课件
特点
无创、无痛、无辐射,能够直观 地显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
呼吸系统放射影像学的重要性
01
02
03
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通过放射影像学检查,可 以发现和诊断各种呼吸系 统疾病,如肺炎、肺癌、 肺结核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的放射影像学检 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X线检查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 是临床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通过X 线检查可以观察肺部是否存在炎症、 浸润、肿块等异常病变,以及纵隔淋 巴结是否肿大。
CT检查
总结词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能够 更准确地显示肺部和纵隔的结构和病变 。
VS
详细描述
CT检查可以观察到X线难以发现的微小病 变,如肺结节、支气管扩张等。同时,通 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直观地显示病变 的位置、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详细描述
PET-CT检查通过示踪剂在病变部位的摄取情况,能够判断病变的性质。对于肺癌等恶性肿瘤,PET-CT检查有助 于发现早期转移灶,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05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与鉴别 诊断
影像诊断原则与方法
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
多平面重建
在影像诊断中,直接征象指病变本身 的形态或密度表现,间接征象指继发 性改变,如病灶周围炎症、水肿等。
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从多个角 度观察病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动态观察
对病变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不同时间 点的影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 质和进展。
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肺炎与肺结核
肺炎通常表现为肺实质浸润性病 变,而肺结核多表现为肺门淋巴
结肿大和肺内结节影。

核医学教学课件:呼吸系统

核医学教学课件:呼吸系统

2021/5/15
13
断层显像
• 仰卧位 • 双臂抱头,探头尽量贴近胸部 • 低能通用型准直器 • 旋转360°,每6°采集一帧,每帧20~30秒,共60帧 • 矩阵128×128 • zoom 1.6 • 平静呼吸 • 图像处理后得到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 • 层厚3~6mm
2021/5/15

14
2021/5/15
41
比较影像学:CT
• 敏感性90%,特异性92% • 对肺段以上病变的诊断有
重要价值 • 对亚段者诊断不可靠,应
结合核素显像下结论 • 有助于肺血管病及胸肺疾
病的鉴别诊断 • 碘过敏者禁用
2021/5/15
42
比较影像学:MRI
• 敏感性50-87%,特 异性97-100%
• 无辐射,过敏少, 三维成像
请回答: 1.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病变
的部位?诊断依据? 2.如要确诊,其金标准是什么? 3.99mTc-MAA肺灌注显像有危险性吗?
为什么? 3.临床中,如果接触到这类病人,应
如何处理?
肺灌注显像
2021/5/15
肺通气显像
5
肺——结构
• 分叶,分段 • 组织成分 • 功能单位:肺泡 • 血供:功能血管 • 营养血管
2021/5/15
48
2021/5/15
右肺A闭塞
49
小结
• 肺灌注显像与肺通气显像的基本原理 • PE肺显像的典型表现 • 肺V/Q显像对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2021/5/15
50
2021/5/15
51
99mTc-DTPA气溶胶
生物半衰期长,吸入的气溶胶沉积于气道和肺泡,清除慢,可 进行多体位图像采集。

呼吸系统放射影像学PPT课件

呼吸系统放射影像学PPT课件
防御机制
呼吸系统具有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包括鼻腔毛、咳 嗽反射和肺泡巨噬细胞等,以防止外来病原体的侵 入。
调节呼吸
呼吸系统通过神经和激素调节来维持正常的呼吸频 率和深度,以适应身体的需求。
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
01
02
03
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感冒、喉炎和扁桃体炎等 。
下呼吸道感染
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和肺脓肿 等。
葡萄球菌肺炎
X线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可 见支气管充气征,病变进展迅速 ,可形成空洞。
80%
克雷伯杆菌肺炎
X线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可见 支气管充气征,病变进展迅速, 可形成空洞。
肺癌的放射影像学表现
中央型肺癌
X线表现为支气管阻塞征象, 如支气管狭窄、阻塞性肺炎等 。CT可显示支气管壁增厚、管 腔内肿块等。
呼吸系统放射影像学ppt课件

CONTENCT

• 呼吸系统概述 • 放射影像学基础 • 呼吸系统放射影像学检查技术 •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放射影像学表
现 •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04
鼻腔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具有 过滤、加湿和调温空气的功能 。
腺泡周围型肺气肿
X线表现为腺泡周围透亮 度增高,肺纹理减少、变 细。CT可显示病变的范围 和程度。
全腺泡型肺气肿
X线表现为全腺泡透亮度 增高,肺纹理稀疏、纤细。 CT可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 度。
05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放射影像学表现进行疾病诊断的方法
胸部X线检查
CT扫描
通过观察肺部、胸膜和胸骨等部位的影像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胸腔积液 、气胸等疾病。

(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内肿块 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肿块可呈分叶状、毛刺状等 晚期肺癌可出现胸膜转移、肋骨转移等
05
如何通过医学影像学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流程
收集病史
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症状、体征及家族病史,初步判断 可能的疾病类型。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功能、呼吸 频率、体温等指标。
02
病史和体格检查不全面
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的基础,如果信息收集不全或误判,可能导致
误诊。需要认真询问病史,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
03
实验室检查不准确
实验室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样方法、试剂质量、操作不当
等,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需要在选择实验室时谨慎评估其资质和信
誉。
06
医学影像学的最新进展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
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实质炎症浸润
细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支气管充气 征等
不同类型的肺炎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改变、磨玻璃样影等
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 典型的表现包括肺实质浸润、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等
结核瘤也是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之一
结合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判断病变是否与呼吸系统相关,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等。
实验室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痰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以辅助诊断 。
误诊原因及解决方法
01
影像学表现不典型
有时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病变混淆,需要医生具备
丰富的经验和对病变的敏感度。
THANKS
感谢观看

核医学临床见习课件-呼吸系统

核医学临床见习课件-呼吸系统

正常肺灌注显像
临床应用
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肺部手术决策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情严重程度
的判断和疗效观察 评价肺梗塞
肺通气显像
肺灌注显像
慢性阻塞性 肺部疾病
肺通气显像
的分布以和肺毛细血管床的受损情况。
肺通气功能显像:主要用于检查气道的
通畅性和肺的局部通气功能,
肺灌注显像
静脉注入略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颗粒,
不能通过肺毛细血管床,有95%以上的颗粒一 过性均匀、暂时、随机地嵌顿于肺毛细血管床。 栓塞的毛细血管约占肺毛细血管总数的几十万 分之一,偏大的颗粒可能阻塞千分之一毛细血 管前动脉。 放射性颗粒在肺部的分布量与肺动脉血流量成 正比,核素显像可反映肺血流灌注状况。
呼吸系统
楼 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肺栓塞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 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 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占80% 以上。
肺灌注显像:主要用于了解肺动脉血流
肺通气功能显像
吸入密闭系统中的放射性惰性气体或气溶
胶,随气流分布于全肺。 肺内各局部放射性气体浓度与该局部通气 量成正比。 估价肺的局部通气功能、气道通畅及肺泡 气体交换功能状况。
锝粉雾吸入法(technegas)
常规体位
前后位(ANT) 右侧位(RL) 右后斜位30°(RPO) 右前斜位30 °(RAO) 后前位(POST) 左侧位(LL) 左后斜位30 °(LPO) 左前斜位30 °(LAO)

(核医学课件)04.1呼吸系统显像

(核医学课件)04.1呼吸系统显像

局限性
• 辐射剂量可能较大 • 无法检查肺部局部病变 • 需要配合其他检查
放射性同位素显像
1
SPECT
通过测量注射的放射性物质在所感兴趣的区域的积累,产生三维影像。
2
PET
通过注射糖代谢物和放射性示踪剂,在显像前要提前进食特性示踪剂,评估肺的通气/血流情况,是肺栓塞诊断的重要检查。
呼吸系统显像的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显像前,需要将所有金属物品和个人物品(如手表、手机)移除。部分检查需要 禁食和停止某些药物。
2 注意事项
显像前会使用一些辐射性物质,因此需要尽可能控制辐射剂量。部分人可能会对显像过 程产生不适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
呼吸系统显像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 非侵入性 • 高分辨率 • 可重复性
核医学课件:呼吸系统显 像
呼吸系统显像通过各种技术来检查和显示肺部解剖结构和功能。了解它的原 理、应用和局限性对于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呼吸系统显像的概述
定义
呼吸系统显像是对肺部进行成 像的过程,可以显示肺部的解 剖结构和功能。
原理
不同的显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 吸入的气体、注射放射性核素 或使用X射线来产生清晰的影像。
优势
对于肺病变的准确定位和诊断有 很大帮助,同时因其无辐射受到 青睐。
局限性
不能检查肺部气体的扩散和交换, 对于肺功能的评估和动态监测的 能力较差。
常见技术
常见的呼吸系统显像方法包括 放射性同位素显像、CT、MRI、 PET等。
呼吸系统显像的应用
临床诊断
呼吸系统显像通常用于诊断肺部疾 病,如气道疾病、肺栓塞、受伤和 肿瘤等。
定量评估
显像数据可以用于定量评估肺部结 构和功能,如肺容积、换气功能和 胸腔压力等。

核医学-呼吸系统显像PPT

核医学-呼吸系统显像PPT

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情严重 程度的判断及疗效观察
COPD是一种慢性肺部常见病。X-ray胸片虽能显 示肺部解剖结构的变化,但无法反映肺通气与肺血 流状态,而肺灌注/通气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肺血流 /通气的变化,结合X-ray胸片,可为COPD诊断提供 更多的信息,用于观察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亦可 用于疗效评价。
肺灌注显像
——————————————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肺栓塞 2、肺叶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术后肺功能预测 3、COPD患者肺减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部位
和范围的确定 4、判断ARDS和COPD患者肺血管受损程度、疗效评

5、肺动脉高压及先天性肺血管病变患者评价 6、观察各种肺部疾病对肺血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
● 放射性气溶胶 99m Tc- DTPA ● 锝气体(Technegas) 2、 气体吸入 3、 图像采集 4、 图像处理
99m Tc- HAS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与肺灌注显像结合鉴别诊断肺栓塞或COPD 2、肺实质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评估 3、通过测定V/Q比值判断肺功能 4、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及病变部位的确定
肺灌注显像,可见呈肺叶或肺段分布的 多发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肺通气显像正 常(肺灌注显像与通气显像不匹配)
肺灌注显像,可见呈肺叶 或肺段分布的多发放射性 减低或缺损
肺通气显像病变范围小 于灌注影像缺损区(与 肺灌注显像不匹配)
(二)肺栓塞中度可能性(20%~80%)
肺灌注显像只有单个亚肺段放射性缺损区,肺通气显 像或X-ray胸片与之不匹配,或肺通气显像弥漫性异常, 难以判断与肺灌注显像是否匹配。单纯根据放射性核素显 像不能确诊,必须结合临床或行肺动脉造影检查。

核医学 呼吸系统显像

核医学 呼吸系统显像
提示化疗将难以达到预期疗效。肿瘤化疗后,若肿 块缩小伴邻近部位血供改善,提示疗效好。 • 评价放疗前肿瘤对局部肺动脉血流灌注功能的影响; 监测肺癌患者放疗后局部肺组织血流灌注功能的改 变;反映放射性损伤后肺的局部生理功能。
• 心脏超声检查:肺动脉主干远端占位(考虑 血栓可能);中度肺动脉高压,EF 0.70 。
• 实验室检查:
– 多次血浆D2聚体检测结果均正常 。 – 血浆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3053.0 pg/ml(0~100 pg/ml)。
• 常规心电图:正常窦性心律,T波改变 。
• 肺动脉CTA:肺动脉主干和双侧肺动脉广 泛栓塞,建议治疗后随访除外其它。
呼吸系统显像
肺灌注显像
原理
• 显像剂随肺动脉血流灌注到毛细血管床 而栓塞在该处。局部栓塞的量与该处灌 注的血流量成正比。
• 当肺某局部动脉狭窄或完全阻塞时,该 处供血区将出现放射性减少或缺损。
• 反映肺血流灌注情况。
显像剂
• 99mTc-MAA ——99m锝-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 白。
• 90%的微粒直径为:10μm-100μm,
多数为:10-60μm。
方法
一次静脉注射量:活度一般为185370MBq(5-10mCi)。常规取8 个体位显像。
体位:注射时仰卧位为佳,此位肺内 血流变化较小。
肺 解 剖 图
右 上 叶
右 中 叶
后段
尖上段 外 侧 底 段 后 底 段 左 上 叶
前段
上 舌 段

右下叶 左下叶
舌 段
右肺分段
尖段
尖段
5次,或潮气量呼吸 30-40s; • 2k/s计数。
• 核素肺显像显示肺通气(V)和血流灌注(Q) 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下肢深静脉显像 Lower Extremity Vein Scan
一、原理和方法
于双踝关节上方紧扎止血带以阻断浅静脉的回流, 双足背静脉同时等速注入显像剂,同时启动γ相机进 行显像,可以显示显像剂流经下肢深静脉的全过程影 像。采集结束后松开止血带,活动下肢后重复显像, 观察显像剂的清除情况。 显像剂:99mTc-MAA或99mTc-RBC 111~185MBq(3~5 mCi)。当疑有肺栓塞时则采用99Tcm-MAA,它可使静
肺栓塞的发生原因分类:肺栓塞的99%的栓子是 血栓,血栓多来自下腔深静脉。
常见/少见 肺血栓栓子来源
99mTc-MAA双侧下肢深静脉、肺灌注扫描:左侧髂静脉栓 塞、左下肢静脉血液主要通过盆腔侧支循环至右髂静脉回
流,并右上肺梗塞。
核素肺显像诊断肺栓塞的标准如下: (一)肺栓塞高度可能性(>80%)
脉内新鲜血栓显影,亦可同时进行肺灌注显像。
下肢深静脉和肺灌注显像
二、正常所见
示踪剂注入后,随着探头视野向上移动,胫 后静脉→胫前静脉→腓静脉→腘静脉→股静脉→ 髂静脉→下腔静脉依次显影。静脉形态连贯、单 一,无放射性充盈缺损和侧支循环;延迟显像, 远端静脉内无放射性滞留。
正常双下肢深静脉影像
三、下肢深静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
正常肺灌注影像
正常肺灌注影像
肺段图解
上叶: 1.尖段;2.后段;3.前段 左肺中叶(舌叶): 4.上段;5.下段 右肺中叶: 6.外侧段;7.内侧段 下叶: 8. 背段;9.内基底段; 10.前基底段;11.外基底段;12.后基底段
五.异常影像
(1) 任何减少局部肺血流的因素,均引起肺灌注显像出 现相应局部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
第四节 临床应用
一、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由内源性或外 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 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 梗死。
PE是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堵塞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是许多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资料表明,凡能及时做 出诊断及治疗的肺栓塞患者,死亡率低于5%~8%,而未 被及时诊断和治疗者死亡率达30%。因此,早期诊断肺 栓塞是临床极为关注的问题。
1. 局限性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一侧肺不显影; 肺叶性异常: 主要见于肺叶动脉栓塞; 肺段性异常: 多发性肺段性放射性减低和缺损是肺 段动脉栓塞的主要表现 。
2. 弥漫性异常: 两肺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有多发散在的放射性减
低或缺损区,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广泛肺血 流灌注受损的表现
第二节 肺通气显像
pulmonary ventilation imaging
一、原理
吸入放射性气体或< 10 m的放射性微粒,放射性 微粒沉积并附着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壁 上。在体外用核医学显像仪器进行显像,从显像剂在 肺内的分布判断肺的局部通气情况。 有效半衰期为1—8 h
原理示意图
二、方法
1、显像剂
(五)肺栓塞可以排除 肺灌注显像正常
肺灌注显像也可应用于肺栓塞溶栓治疗后的疗效 评价:
治疗后原放射性缺损区减小或消失,说明治疗有效 ;
无变化、甚至病变范围扩大或又出现其他新部位的 放射性缺损区,说明疗效不佳或又有新的栓塞形成。
女,29岁,过期妊娠,剖腹产术后两天,改变体 位后活动时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呼吸急 促,口唇发绀,四肢发凉,全身大汗,头晕,咳 嗽,小量咳血等症状。
多发肺栓塞 治疗前
多发肺栓塞 治疗后
二、肺部手术决策中的应用
1、肺灌注影像对判断肺癌能否手术切除和切除范围 有指导意义。
由于肺癌病灶直接压迫或浸润邻近血管导致局部血 流灌注减少,利用ROI技术计算患侧肺残余血流灌注量 占健侧肺血流灌注量的百分数(Q%),Q%值越小说明 肿块浸润范围和肺血管受累程度越大。若Q%值>40%, 可望通过肺叶切除而将肿瘤切除;如为Q%值30%~40% ,则需行患侧全肺切除;如Q%值<30%,则手术切除的 成功率很小。
三、评价肺动脉压力
肺动脉高压是心肺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系列监 测和判断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 观察均具有重要意义。
有创性右心导管检查虽然能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 但患者不能接受多次重复检查,无创性的肺灌注显像 是一种简便、安全、可多次重复的检查方法。
正常人直立位时受重力影响,肺底血流量较肺尖 大3-10倍,故肺灌注影像的肺底放射性也较肺 尖高3-10倍。当肺血管内压力增高,这种血流 分布的梯度就会逐渐消失,甚至逆转。即肺尖放射 性与肺底相同,或反较肺底增高,双肺呈“八”字 形影像,称为放射性分布逆转,多见于慢性阻塞性 肺部疾病晚期,二尖瓣狭窄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致 肺动脉高压的表现.
当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见相应静脉出现 放射性充盈缺损或侧支循环,远端影像正常或粗浓。 应用99mTc-MAA为显像剂时,延迟显像见远端静脉内 有放射性滞留。多提示新鲜血栓形成。
-JGX 060112 右髂静脉血栓 左股静脉血栓 左侧支循环 形成
JHJ
肺灌注正常, 左髂静脉血栓,
续前, JHJ, 下腔静脉血栓 左髂静脉血栓 腘静脉血栓
四、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情严重 程度的判断及疗效观察
COPD是一种慢性肺部常见病。X-ray胸片虽能显 示肺部解剖结构的变化,但无法反映肺通气与肺血 流状态,而肺灌注/通气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肺血流 /通气的变化,结合X-ray胸片,可为COPD诊断提供 更多的信息,用于观察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亦可 用于疗效评价。
思考题
1、简述肺灌注显像\肺通气显像的原理 2、简述肺灌注显像\肺通气显像在PE和COPD中的
影像特征,出现这种影像特征的病理生理变化。 3、肺栓塞时肺灌注显像\肺通气显像的典型表现
;肺灌注显像与通气显像不匹配的原因。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显像
P183-191
第一节 肺灌注显像 Pulmonary Perfusion Imaging
静脉注射颗粒直径略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的 99mTc-大分子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后,显像剂暂时随机 栓塞在毛细血管床内,局部栓塞的颗粒体位图像采集以获得 肺毛细血管床影像,影像的放射性分布反映肺内各部 位血流灌注情况,故称肺灌注显像。
肺灌注显像,可见呈肺叶或肺段分布的 多发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肺通气显像正 常(肺灌注显像与通气显像不匹配)
肺灌注显像,可见呈肺叶 或肺段分布的多发放射性 减低或缺损
肺通气显像病变范围小 于灌注影像缺损区(与 肺灌注显像不匹配)
(二)肺栓塞中度可能性(20%~80%)
肺灌注显像只有单个亚肺段放射性缺损区,肺通气显 像或X-ray胸片与之不匹配,或肺通气显像弥漫性异常, 难以判断与肺灌注显像是否匹配。单纯根据放射性核素显 像不能确诊,必须结合临床或行肺动脉造影检查。
(2) 原因分类: ①肺栓塞; ②肺血管受压(肺癌、肺肿大淋巴结、结核、纵隔纤维
化、邻近血管结构的压迫); ③其它肺血管腔内梗阻(先天性发育不良、转移性/原
发性肿瘤、动脉炎); 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 (3) 需加以鉴别的假象: 肺门血管 、肩胛骨 、起搏
器、乳房假体
肺灌注显像异常放射性分布类型
2、肺癌、肺气肿等病人能否接受手术治疗,还应考虑 病人术后残留肺功能能否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需要。
肺灌注显像提供了一个较简便而准确的预测术后残留 肺功能的方法,即用肺灌注显像计算出拟保留肺组织的 放射性计数占全肺总计数的百分数,再乘以FEV1.0(第 1秒末用力呼气量),即为术后残留肺功能(PFEV1)。 PFEV1>0.8 L者可耐受切除术。
(二)、禁忌证 无明确禁忌证
三、正常所见
正常肺通气显像与肺灌注显像基本一致,双肺 放射性分布大致均匀,部分人可见大气道显影。
正常肺通气影像,体位选择和灌注显像相同
四.异常影像
异常图像及原因:
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 或肺泡内存有渗出物或萎陷, 造成局部肺通气量或空间减少, 即出现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
(三)肺栓塞低度可能性(10% ~ 20%) 肺灌注显像出现单个小放射性缺损区,肺通气显像
或X-ray胸片与之不匹配;或各种显像均有非节段性异 常,且基本匹配;或X-ray胸片异常的范围大于肺灌注 显像上的缺损区。
(四)极低可能性(<10%)
3个以下面积较小的肺血流灌注稀疏、缺 损区,同一部位通气显像正常或异常,X射线胸 片正常。
肺灌注显像
——————————————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肺栓塞 2、肺叶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术后肺功能预测 3、COPD患者肺减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部位
和范围的确定 4、判断ARDS和COPD患者肺血管受损程度、疗效评

5、肺动脉高压及先天性肺血管病变患者评价 6、观察各种肺部疾病对肺血流影响的程度与范围
99mTc-大分子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在肺内可很快降解 成碎片并进入体循环,被单核巨噬细胞清除,因此肺 灌注显像一般不致引起血液动力学和肺功能改变,是 一种安全的检查。
二、方法
显像剂: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 (MAA)或微球(HAM)
99m Tc- MAA 99m Tc- HAM
缓慢注射99mTc-大分子聚合人血清白蛋白 111~185 MBq(3~5 mCi)后行前位(Ant)、后位(Post)、 左侧位(LL)、右侧位(RL)、左后斜位(LPO)和右 后斜位(RPO),必要时加行左前斜位(LAO)和右前 斜位(RAO)显像。
,为选择治疗方案、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7、疑有全身性疾病(胶原病、大动脉炎)累及肺 血管者。
(二)禁忌证
1、右向左心内分流患者慎用 2、严重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床严重受损者慎用或禁用 3、严重蛋白过敏者慎用 4、孕妇及哺乳妇女禁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