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二课时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反思

篇一

针对气势磅礴、力量雄奇的散文《安塞腰鼓》教学,如果尝试运用上述教学法,首先

必须适当地让学生对作品内容有初步的整体把握,但是又必须突出重点,所以笔者选取了

把三次反复出现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作为突破口,请学生自己说出这是作者在反

复抒发对安塞腰鼓的赞叹之情。借此以点带面,替学生先梳理清楚作品的行文思路:此文

实际用每一次出现的“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分别对前文作一个小结;而且在每一部分内

容里面作者均是先描写安塞腰鼓表演的壮观场面,然后述说作为观众之一的作者身临其境

时随之产生的丰富联想,最后则是议论、赞美安塞腰鼓——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层

层递进的情感宣泄的特点,而且可以让他们在自读自疑过程中集中火力各个击破。

自读、自疑、教学相长的思路进行“非预设性” 教学鼓励学生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

和生活积累,所以学习气氛相对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比单纯地由教师讲解分析要高涨。比如同学在阅读后提问:本文第10自然段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适时先作引导:要理

解这个句子,先必须依次明白前面的两个段落的意思,而且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使

人想起”?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我接着动情

地说:对啊,当作者看见这腰鼓表演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古人所写的诗句“落日照大旗,马

鸣风萧萧”——这是唐朝诗人的杰作,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诗句表现的战争场面,你有

什么感想呢?学生在老师激情地引导下,踏实地对悲壮的古战场似乎有了初步感受。而

《安塞腰鼓》接下来的语段则引用了“信天游”陕北民歌《王贵与李香香》的句子:千里

的雷声万里的闪。我又启发学生:你们抓住该句关键词“千里”、“万里”想象一下安塞

腰鼓表演的场面是怎样的?学生们又找到了答案:很辽阔。我赶紧趁热打铁:是啊,作者

借助这个诗句是想要写出腰鼓表演场面的空前壮阔!而联系课文短横线下的注释,柴同学

提出的问题里的“晦暗”是指人们对生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人生的领悟境界,那么该句“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会表达哪个方面的感

想呢?学生们回答道:那是针对人生话题的。我进一步开导他们:古语说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其中“四十不惑”就是指每个人到了

一定的年纪随着阅历的增加,对生活、对宇宙的感悟基本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我最终

拉回学习话题:然而在本文中,带给作者这种思想领悟的却是安塞腰鼓,那么安塞腰鼓实

在是非常神奇的啊,我们要好好领略一下作者展示的安塞腰鼓。

再如又有同学提出:怎样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我启发他们道:这是有前提的,我们先一起来看前面的语段所写“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我说这里运用了“此时无声更胜

有声”的艺术手法,我们来看句中的俩字“它”和“她”分别指代什么?学生们略一思考

就回答道:前一个“它”指安塞腰鼓,后一个“她”指出奇寂静的世界。我进一步启发道:你们的回答很正确,我们可以尝试想象一下曾经喧闹的腰鼓一旦安静了,确实会留给观众

格外寂静的感觉,但是倘若我们认为“鸡啼”是实写呢?在黄土高原上是有居住在窑洞里

的人们,抗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延安就坐落在陕西,那么传来一声意外的“鸡啼”

也属正常;但是倘若这是虚写呢,作用何在?毛昱博同学解释说:人们当时沉浸在激情的回

响中,“鸡啼”反衬这份寂静。我继续发问:还有其他理解吗?111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

人们沉浸在激情的回响中,被一声“鸡啼”唤醒。我问全班同学:大家觉得他们俩的

回答怎么样?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的。我评价道:两个同学的理解都非常合理,111的理解毛昱博的似乎更翻进一层。

上述几个例子只是在《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闪现的几朵浪花,其实在两课时的学

习活动中让学生也让老师感到震撼的“灵感火花”比比皆是,随处可以采撷,这不能不说

是得益于采用了自读、自疑、教学相长的思路进行“非预设性” 教学的方式。因为在尝

试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人格完全平等,老师时刻注意到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学生也意识到老师仅仅是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已;而教学活动又是在师生、生生之

间从语言到知识结构到思想、心灵世界的对话中展开,所以这种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在完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心灵

世界完全敞开,思维的火花闪现得更加灿烂;同时授课的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收益。虽然

有些教学意外里超出教学设计,但真知灼见也往往在其中闪光。

篇二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这篇课文呈现出

这样几方面的特征:第一,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

中言:“五情发而为辞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为情而造文”的标本。《安塞

腰鼓》通篇贯注一个“情”字,作家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来直抒胸臆。第二,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文心雕龙·情采》中又言:“情者

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为了确保情感的畅通无阻,刘成

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诗的方式加以强化。第三,想像奇伟,意境雄浑。“安塞腰鼓”这

个特定的意象,在刘成章的脑际孕育、旋转,仿佛地底突腾运行的火山岩浆,最后有最彻底、最尽兴的喷发,灿烂的意象在瞬息之间纷翻飞舞。

但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要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

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1、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2、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过程的设计,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1、创设情景朗读。在朗读教学中巧妙

地创设一些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2、尊重个性朗读。《课程标准》指出:“阅读

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对一篇课文学生认识的角度和欣赏的特点不同,可能对文章各个部

分的认识也不同,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异。教师不可以把自己的朗读方式强加给学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朗读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不要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验,当成是衡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