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画父亲的背影而不是正面形象呢?作者为什 么要详写 “过 铁 道 买 桔 子 ”时 的 细 节 呢? 对 父 亲背影的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 果让你来 描 写 父 亲 的 背 影,你 有 什 么 好 的 构 思?通过这些问题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最终实现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论语〉六则》时,笔者就曾经用过这样一个问 题来达到导入新课和激发兴趣的目的:在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十位世界上最伟大的思 想家中,有牛顿、哥白尼,那同学们知道排在第 一位的大思想家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中国的 孔子。通过这种新课导入方式,一下就把学生 学习《〈论语〉六则》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二、创新设计激趣 初中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些新奇 的事物往往能够刺激他们自主进行探究,由此 可见,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点也在于 创新。教师在课堂上一次新颖奇特的引入、一 段与众不 同 的 讲 解、一 件 制 作 精 巧 的 教 具,这 些都有可能成为吸引初中生注意力的焦点,能 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课堂学习
总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兴 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创 设相应的 教 学 情 境,体 现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地 位, 进行文章的解读和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 中,还要进 行 拓 展 性 分 析,注 重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培养,尊 重 学 生 的 想 法 和 意 见,展 示 学 生 的 个性,让学 生 感 受 到 学 习 是 快 乐 的,以 增 强 对 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媒体激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这种现 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相 当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 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 教罗贯中的《空 城 计 》时,我 精 心 选 择 了 《易 中 天品三国》片 断,诸 葛 亮 调 侃 司 马 昭 懿 的 口 气 使学生们激情难抑,积极投入学习,效果甚好! 四、直观教具激趣 初中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往往都离不 开一个 具 体 的 形 象。 因 此,笔 者 在 教 学 《苏 州 园林》和《三峡》一类课文时,通常都会利用教 学挂图来进行课文讲解。在教学《花儿为什么 这样红》时,则会为学生准备一个实验视频,有 时还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按照课文内容做一些 小实验,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课文 内容。 五、思维情境激趣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教 师还需要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 题,以此 更 好 地 激 发 学 生 的 求 知 欲。 例 如,笔 者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就以学生课前预 习为基础创设了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刻
巧用导语 激发兴趣
巧用导语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地上好一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巧用导语是至关重要的一项。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导语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
它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桥”架得好,学生就能轻松愉悦地到达下一站。
教学实践证明,巧用导语导入新课的好处颇多。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本人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些浅见。
一出戏要有紧锣密鼓的开场,一堂课要有妙言携语的导语。
好的导语如磁铁,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像桥梁,连接着师生的情感通道。
导语的言语要有启发性,渲染性与挑战性,力求练达而雅趣,“情信而词巧”。
有如“景色初展,鲜花含露”。
下面介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导语应用方法:析题直入即对所讲内容的标题进行解释以导入新课。
如在讲“黄金分割”一节时,是这样开讲的:“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当你打开电视观看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的主持人一般不站在正中或台角,而是在偏左或偏右的三分之一处。
这是因为他们巧妙地应用了‘黄金分割’;‘黄金分割’不仅是艺术家创作遵循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如门窗、书本、课桌的比例确定也都符合‘黄金分割’的尺寸。
同学们‘黄金分割’具有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讨论入题将教学中出现的模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
讨论的话题要能展开,教师要适当引导。
比如教“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一节,学生往往把三角形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等边三角形,另一类是等边三角形。
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常言说 : “ 好 的 开端 是 成 功 的一 半 ” 。语 文 课 堂 教 学要 想取 得成 功 。必须 有 个好 的 开头 .即学会 导 语设 计 的 艺术 。这是 进行 课 堂教 学 的第一 步 ,但 这一 环 节 常常 被 一 些 老 师 忽 略 ,认 为 上 新 课 不 管 “ 导 不 导 ”。都 得 “ 人” 。其实 不然 ,精 彩 的导 语设 计 可 以给 学生 以 强烈 的 第 一 印象 ,可 以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千 篇一 律 的 “ 今 天我 们 学 习某 某 课 。请 同学 们把 课 本 翻 到某 某 页 ” 。会 使 学 生感 到乏 味 。有声 有色 的 导人对 学 生 产生 一 种磁 石 般 的吸引 力 .创造 一种 活跃 的课 堂 学 习气 氛启 发学 生 思 维 。 尤其 是 好 的 导 人 能 激 发有 些 语 文 基 础 差 ,兴趣 不
理 研 究 表 明 :信 息 传 递 的总 效 果 = 7 %的言 语 信 息 + 3 8 % 的声 音信 息+ 5 5 %的 面 部 表情 。 由此 可 见 ,非 语 言信 息 在传 播 中起 到 十分重 要 的作用 。形 象 的动 作示 范 往往 超 过了1 : 3头讲解 。教学 中非 语言 沟 通 的主要 手 段包 括 : 目 光 沟通 、体态 沟 通 、距 离 沟通 、辅 助性语 言 的沟 通等 。 ( 2 )运用 有 意注 意 :有意 注 意 即需要 意 志努 力 的 注 意 ,如 教师 对讲 解重 点 和难 点讲 解 ,目的是 强化 学 生 注
所 学 的 知 识 .然 后 抓 住 新 旧 知 识 的 联 系 ,合 乎 逻 辑 的 提
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老生常谈的问题,同时也是各科教学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误尽天下苍生皆语文”的指责,便是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集中体现,如何尽可能地利用课堂这块阵地,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导他们在课后也自觉地去学习语文,我认为导语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是老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锤炼人格的主战场,而导入是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视听,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这实在是明智之举。
好的导入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精神愉悦之中轻松学习钻研,不会感觉枯燥乏味,这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都有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从好的导人中感受课文的趣味魅力。
领悟课文的感情基调。
初步地了解和把握课堂内容与主旨,有利于理解整篇文章,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课文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导语的处理方式可以灵活机动,或联系拓展,或设疑而问,或引而不发,或巧设悬念。
一、联系生活,就地取材.适当拓展,巧设导语有位教师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是这样导人的:用投影给学生出示一首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投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样能解汗!学生读着这首讽刺诗,兴趣陡增。
他们对讽刺诗中描绘的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的典型心态忍俊不禁。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后,教者作了简要的提示和分析:这位老掌柜仅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
现实生活中,这类人不少。
诗人“幽他一默”,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
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拍案叫绝,从他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使我们想起嘴边总挂着“一代不如一代”名言的九斤老太(鲁迅《风波》),想起只要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就总是忧心忡忡“可别出什么乱子来”的别里科夫。
巧用导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巧用导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的确,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巨大心理能量。
饶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习者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也能使被学的东西,更易、更快、更牢地为学习者掌握。
语文是一个富有许多激发与调动学生兴趣因素的学科。
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即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取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其精心设计的新颖、幽默奇异并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机。
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用新奇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
学生前所未闻才感到新奇因新奇才觉得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因此,新颖有趣的导语,即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奇心理,引起浓厚的兴趣。
比如:笔者在教《理想的阶梯》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猜个谜:《它是什么》它不是在天上,也不长在水里:它既不需要人们去灌溉。
也不需要谁去浇水:它没有人去栽种,却永远扎根在人们的心里。
有人说它是灯塔。
没有它航船就会把方向迷失:有人说它是翅膀,没有它鸟就无法飞起;有人说它是路标,没有它,灵魂的天地上能让你空虚!同学们,你们能猜到它到底是什么?同学们个个积极思考,很快就有同学回答:那是理想。
由此。
笔者就顺势导入这节课的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理想的阶梯》这篇课文。
再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利用学生儿童时代喜欢玩的心理特点,运用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想想,自己小时候最熟悉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在那里你做了哪些游戏,那些景物的模样怎么样?最有趣的是什么活动?学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大家兴趣盎然,议论纷纷。
然后,笔者适时地找了几个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童年的趣事。
接着引入新课:我们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有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课文,看看鲁迅先生儿童时代的生活有哪些是快乐的,哪些是不快乐的。
妙用导语,课堂生辉——浅谈语文导语的设计
成 功 上 好 一 堂课 . 跟很多因素有关 , 其 中 妙用 导语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因素 。导 语融 知识 性 、 思想性 、 艺术性 、 趣味性于一体。 课堂教学的导入 , 犹 如 乐 曲 中的 引子 、 戏 剧的序幕 . 起 着 酝 酿 情绪 、 集中注意 、 渗 透 主题 和 带 人 情 景 的 作用 。导 语设 计 得 好 。 能 唤起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使学 生迅 速 地 投 入 教学 情 境 中 。所 以 语文 课 的导 语 须 精 心设 计 。 那 么, 怎样 设 计 好 一 节课 的导 语 呢 ? 这是 本 文 重 点 论述 的
、
课 本 中有 许 多 插 图 , 或人物 , 或风景 , 与课文关系密切 , 但 高 中学 生一 般 不 大 注 意 。巧 用 插 图 导 课 ,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 如《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中 的 别 里 科 夫 是 一 个 因循 守 旧 、 害怕 变 革 的 可怜 而 又 可 憎 的 人 物 。课 本 中 有 一 幅 别 里 科 夫 晴 天 穿 着 棉衣 、 雨鞋 , 手 提雨伞的插图 . 于 是 我 就 在 这 幅 插 图上 作 文 章 说道 : “ 如果 在 一 个 暖 和 的 晴 天 , 有人穿大衣 、 雨鞋 , 拿着雨伞 , 走进教室, 同 学们 一 定 会 认 为 是 一 个疯 子 。 但 生活 巾就 真 有 这 么一个疯子。 同 学 们请 看 课 本插 图 。 天 空 中有 几 只 鸟儿 在 自 由 地 飞 翔 ,墙 根下 有 几 个 妇 女 在 坐 着 谈 笑 .路 上 有 几 个 孩 子 玩 耍, 这 说 明是 一 个 暖 和 的 晴 天 而 图 中这 个 人却 穿 着棉 大 衣 , 还竖起衣领 , 手 巾提 着 一 把 长雨 伞 , 脚 上 穿 着 长 筒 雨 鞋 。大 家 看 这 个 人 怪 不怪 ? 他是 谁 ? 为什 么 如 此 装 束 . 要 想 解 开 这 个谜 . 请看课文《 装 在 套 子 里 的人 》 。” 二、 故 事 吸引 式 许 多 老 师都 有 这 样 的感 觉 , 课堂上提到课外内容时 . 学 生 的积 极 性 很 高 , 对 这 些 内容 特 别 感 兴 趣 。 教 师 如 能 根 据 学生 的 这 一 特 点 ,以 一 些 故 事导 入课 文 ,无 疑 会 达 到事 半 功 倍 的效 果。 如教 《 拿 来 主 义》 时, 可设 计 这 样 的导 语 : “ 天 津 有位 作 家 叫 冯骥才 , 他 访 问法 国 时 , 在一次欢 迎宴会上 , 外 国记 者 接 二 连 三地向他提问。 其 中一 位 记 者 问 : ‘ 尊 敬 的冯 先 生 , 贵 国改 革 开 放 ,学 习西 方 资 产 阶 级 的 东西 .你 们 就 不担 心变 成 资 本 主 义 吗? ’ 冯 先 生 回答 : ‘ 不! 人 吃 了猪 肉不 会 变 成猪 , 吃 了 牛 肉不 会 变 成 牛 。’ 他 幽 默机 智 的 回答 , 博 得 满 堂 喝 彩 。是 的 , 我们 学 习 资本 主义 的东西 , 不会 变成 资本 主义 , 同样 , 继 承 文 化 遗 产 时, 只要 我 们 坚 持 正 确 的 原 则 , 就一定能成 功 , 这 个 原 则 就 是 ‘ 拿来主义 ’ 。” 这时学生就想知道“ 什 么 是拿 来 主 义 ” “ 为什 么 要实行拿来主义 ” , 于是 便 乘 机 导 入 新 课 。又 如 在讲 授 蒲松 龄 的《 促 织》 时, 可 以讲 讲 关 于 蒲 松 龄 的 故 事 : 3 0 0 多年 前 , 在山 东淄 川 县 , 有这么一个“ 怪人 ” 。此 人 家 里 穷 得 叮 当响 , 他 典 当 了家里的破旧衣物 , 在 路 边 摆 了个 茶 水 摊 . 供 过 路 的人 歇 脚 、 解渴 , 但他并不收钱 , 只要 求 每 个 歇 脚 的人 给他 讲 个 故 事 。原 来 他 是 在 收集 写 作 素 材 。 这个 “ 怪人 ” 就 是 清 初 著 名 文 学 家 蒲
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前,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课间和同学闲聊的话题当中,这时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开场白”,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导他们渐入佳境”。
魏书生老师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优秀的导入是一种构思、一种创造、一种智慧的展现,它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导入的艺术,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一堂课就是教师的一次演出,导入新课是第一幕。
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你们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丰韵。
《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妨这样导入:每见名山大川,古人必有所感怀。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就诞生了震烁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们一起来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毫无雕饰,这样的创设,让你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巧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16150课堂导入常常是课前骚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
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安静下来,需要有个过渡转换阶段,这就需要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
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能起到安定学习情绪、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
教师运用导入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新时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取向。
通过导入,激发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重视课堂导入。
教师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就要设计好生活化教学的开端,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学习的开始,设计的效果会影响后续的教学效果,因为这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和思维活跃度。
在导入阶段,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要把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要用适当的问题导入知识:“同学们,你们在喝饮料时有没有关心饮料的构成比例呢?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意思吗?”听到教师的问题,学生都开始回想,然后会出现探索这些数字表达的含义的欲望。
这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二、导课要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往往前面已研究的内容是后面研究的前提,而后面的内容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引申、发展和提高,因此新授之前要注意:“以旧引新”型导语,使学生一开始就能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去学习,这样导入新课,既有效地缓解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取系统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先出示一位数除法的竖式,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之后用红笔在除数的十位上添上一个数,就成为新课的例题,这样添数导入能从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的欲望,促进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浅谈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从而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上课之始一个精彩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精彩的导入就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兴趣盎然,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里的开端就是导语。
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提醒大家注意导入时应注意的几点。
一、“兴趣”的激发现在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动,思维活跃,兴趣广泛。
在进入新课之前,如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求知欲望,使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昂,精神饱满。
老师在课堂中要努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点燃学生们的心灵。
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只要你随便说出一个分数来,老师就能知道它能否化成小数,你想不想把老师的这项本领学到手呀?二、“真情”的点染用精彩的导语,先抛“砖”,以便引“玉”,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新课开头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
我们的学生情感丰富,易受感染。
所以教师要善于用真情打动学生们敏感的心,联系生活,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感受真情之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有多少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转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大约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1:7……这些比在生活中又很多用处,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你如果是一个侦探,根据罪犯的脚印,就可估算出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这里实际上是用这些比去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
《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语作为一节课的序曲,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效果。
因此,教师十分注重课堂导语的巧妙设计,它能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语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课堂的进行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一、课堂导语的重要性导语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而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瞬间聚焦课堂,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魅力所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从一开始就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兴趣盎然,那么整堂课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导语的要求一般地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通常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导语应有亲切感上课时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蔼,这样就会排除师生间传统的紧张关系,消除一些学生对教师产生的隔阂,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所以教师通常可以使用这样的导入语“让我们一起去探究……”“让我们一起走进……”等温情的语句。
2.导语应目标明确对待新课,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教师一开始就要用好的导语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把全班学生的思想凝聚在一起,注意力集中指向教师,指向即将进行的全部教材内容。
3.导语要有起伏一位教育家说:“教育语言应是导火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之功效。
”教师讲课时要做到导语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幽默风趣,起到鼓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三、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关于设计导语,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所以,导语设计得好不好,对后面的教学影响很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那么整堂课的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
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摘要:精彩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导入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形式。
导语新颖别致,学生就好学、乐学。
关键词:导语;语文教学;学生;兴趣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085-02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个好的开头,即学会导语设计的艺术。
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但这一环节常常被一些老师忽略,认为上新课不管“导不导”,都得“入”。
其实不然,精彩的导语设计可以给学生以强烈的第一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千篇一律的“今天我们学习某某课,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某某页”。
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有声有色的导入对学生产生一种磁石般的吸引力,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启发学生思维。
尤其是好的导入能激发有些语文基础差,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的学生参与,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复习导入,可温故而知新;故事导入,可引人入胜;层层设问,吟唱诗歌,先声夺人,情趣盎然。
一、复习导入,唤起兴趣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导入法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组织学生回顾复习以往的所学的知识,然后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合乎逻辑的提出即将要学的新知识,使学生从已知的领域进入到未知的境界,唤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饮酒》的导语设计师:同学们,陶渊明大家都很熟悉吧,想一想,以前我们都学过他的哪些作品呢?生:《桃花源记》、《归田园居》。
(师生一起背诵,然后老师总结。
)师: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年轻时有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有志不能施展,于是向往着美好的世外桃源,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但这种没有战争,没有压迫,自给自足的“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41岁那年,陶渊明就辞官归隐,从此躬耕自资,“晨光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巧妙发挥导语的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巧妙发挥导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急于阅读课文,究源探底,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需要,找准切入口,设计好导语,在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归纳了以下几种常用的导语方法:1.妙用音乐,让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的蓬勃向上。
如,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用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老师说: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花草,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
这些花虽然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
2.设置悬念,唤起同学们的探究力。
如,教《第一次真好》一文时,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运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第一次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之中,面临抉择。
3.创设情境。
学习《傅雷家书》时,播放歌曲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让学生说说从歌曲中听出了什么?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由此自然地过渡到本文,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中来。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4.以旧引新法。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回忆以往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上来,如: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时,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主自强、不畏强暴的唐睢;为报知遇知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少立大志、后又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陈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国家为难之时,坚决反抗侵略的英雄辛弃疾;被誉为“旷古烁今第一才子的”苏轼……中华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闪耀,我们今天想到这些时,眼前仍旧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仍旧回响着一串串熟悉的姓名,现在,让我们走近这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众多历史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呢?这样既复习了以往学过的知识,又引出了我们要学的新内容,这也是我们经常用这种方法的原因。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是,从以往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将重心放在文化课教学上,未能对科学这门课程予以充分重视。
即便是上了科学课,也常常是理论灌输,或是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显然,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将科学课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利用导语;学生学习兴趣引言科学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按照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将教学目标聚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是教师组织的科学探究活动存在扁平化、模式化等问题,导致学生的认知、思维、理解能力都处在浅层次,难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
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以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应用小学科学思维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一)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是课堂中心思维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束缚,一些教师依旧扮演着课堂教学中心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单方面教学,只管一股脑儿地给学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凸显,这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先有了想要去探究事物形成的起因和过程的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思考和学习。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产生主动进行思考探究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并且有趣的事情。
但实际上,部分教师只会依据规定的课本教材照本宣科,不能拓展创新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浅谈用数学教学导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用数学教学导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逻辑思维性很强。
没有兴趣的教学是失败的课堂。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一定是兴趣性、思维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其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基础和先决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只有学生对某一活动或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学生才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正能量,所以,数学教学中,用精心组织的导语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新课标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的重要条件,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奏曲。
【关键词】:浅谈导语兴趣培养手段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面对全体学生,笔者在长期从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从每一节课开始,从巧设导语入手,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点为中心,全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体方法如下:一、创设愉快情境作导语,激发学生进入角色情感与情境,触景自然生情。
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多媒体手段及实物、表演等手段,创设鲜明形象的情境,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观其变。
如,代数课中有关行程问题中的“同时,同地,同向,相向,相遇”等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有目的地找几位同学来表演,让学生直接观察和体验,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就能准确地理解概念的本质了。
再如,在几何课学习射线时,可先通过演示手电筒射出来的光束,只向一个方向延伸,再引出射线这种几何图形,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旧引新作铺垫,知识迁移启思维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认识具有一定的间断性、连续性。
而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知识前后联系紧密。
因此,老师上课时,先复习旧知识,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追忆,而且能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为新课作铺垫,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
如在学习“方程组的的解”的概念时,可先复习“方程的解”的概念。
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即课文教学的开场白,导语的好坏关系着整个教学的成败。
但时下很多老师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导语觉得无足轻重。
其实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应讲究语文艺术,善于在每堂课的导语上下功夫、花力气。
魏书生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因此,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么,如何设计导语才能使其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导语设计类型。
一、讲故事,增趣味故事因其情节性强易于吸引人的注意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把与文章相关的故事作为导语,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了两则驴的故事,通过两则驴的故事,使学生对什么是讽刺性的语言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引诗文,美意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新课标突出了语文课程注重审美探究的基本理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
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意蕴丰厚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因此设计导语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使学生通过对古诗文名句的意蕴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象,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能尽快感受所学课文的精华之处。
三、设疑问,引思考导语设计不妨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塞翁失马》时,我设计了许多问题:我们读过很多故事,像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浅议利用导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议利用导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
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习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从课堂入手,而最关键的就是导语了。
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发现有经验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一、诗文名句导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留下浩如烟海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起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以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我以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为引语,立即唤起了学生对映日荷花的联想,从而对月下的荷塘产生了好奇,注意力都转到课文中来了。
二、设疑问造悬念。
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
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国家”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但在说出这个国家的名字前,我想提出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迈克尔•乔丹、林肯……无疑这个国家就是美国。
可是,我要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又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对美国社会作一个初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李英琳
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3期
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从而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上课之始一个精彩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精彩的导入就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兴趣盎然,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里的开端就是导语。
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式。
一、以“兴趣”激发
现在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动,思维活跃,兴趣广泛。
在进入新课之前,如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求知欲望,使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昂,精神饱满。
老师在课堂中要努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点燃学生们的心灵。
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前不久听的两堂作文课,让我获益匪浅,终生难忘。
主讲人是中国教育学会“作文学评”总课题组组长、全国“新概念作文”教学理论创始人田玉博士。
第一节课,他的课堂导入竟然用的是“桔子”。
他给每个学生一个桔子,先不能吃,要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写下来,以此引入新课《作文感知课》。
然后中间环节又让学生把手中的桔子吃掉,再进一步描述桔子的内在味道。
一个平常不过的“桔子”,敲开了学生的兴趣之门,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
第二节课,田玉博士给学生们列出了三个词语:破土而出的小草、柳条上的嫩芽、漫山遍野的迎春花,让学生说出三个词语的联系。
学生们各抒己见,场面热烈,非常精彩,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由此导入新课《作文思维训练课》。
真是生动、精彩,学生的兴趣高涨,气氛活跃,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一堂在轻松愉快中结束,大家都感动意犹未尽。
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更增强了对作文的兴趣。
这不正得益于那水到渠成的精彩导入吗?
二、以“真情”点染
用精彩的导语,先抛“砖”,以便引“玉”,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新课开头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
我们的学生情感丰富,易受感染。
所以教师要善于用真情打动学生们敏感的心,联系生活,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感受真情之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像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样饱含情感的篇章,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古典诗词名句点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可以用经典歌词渲染《懂你》,还可以用经典的故事引导等,让学生自然地被感染,很快地就进入状态,并能非常入情地学习完这样的美文。
三、以“知识”渗透
现在的高中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具备了一定的运用已知求未知的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具有挑战精神,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并顺势导入新课,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如诗词教学时,就可以运用已知知识前后关联,调动起学生的已知就可能更好地掌握新知。
四、以“讨论”导入
高中学生表现欲望很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而一节课的时间,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发言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老师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可以考虑这种情况。
设计和课文有关的话题,由学生自由讨论,既满足了他们表达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导入新课。
听过盘锦市二完中校长池军华校长讲过《看云识天气》这课,他首先用电脑打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不同的云,他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说出都是什么云,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讨论的。
1.提问式导入法。
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就是提问——设置悬念。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
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师: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艳。
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又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师问: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阿长与〈山海经〉》。
2.情境式导入法。
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如教学《海燕》一课时,师: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
又如在教学《谈生命》一课时,师:生命,是大自然最伟大的作品。
生命,也是文人骚客口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以卓越的睿智,精辟的语言来思考、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世纪老人冰心写的一篇关于生命的优美散文——《谈生命》。
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是以“导”激“情”。